平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启示
平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平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目标,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结构调整:平凉市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要注重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创新驱动:平凉市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环境。
3. 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凉市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来平凉发展。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4. 基础设施建设:平凉市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要注重绿色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
5. 政府服务优化:平凉市应该加强政府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推行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激发市场活力。
总之,平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
只有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平凉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平凉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作者:***来源:《发展》2024年第01期近年来,平凉市紧扣“三基地两区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建设,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集中精力抓项目、促招商、兴产业,全力以赴强支撑、育动能、夯基础,全市经济承压稳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但仍有一些困难问题和潜在隐忧不容忽视。
展望2024年,平凉市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加快招商引资成果转化,按照“煤头化尾、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全链条发展要求,不断增强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2022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平凉市紧扣“三基地两区”建设,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集中精力抓项目、促招商、兴产业,全力以赴强支撑、育动能、夯基础,全市经济承压稳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经济运行稳步增长2022年末平凉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1.58亿元,比上年增长8.2%,为近七年来最高,比“十三五”平均增速高近3个百分点。
2023年前三季度平凉市地区生产总值480.08亿元,同比增长5.9%。
数据表明平凉市经济大盘稳固、经济运行持续稳步增长,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2022年平凉市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经济作物蔬菜、中药材、园林水果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多元。
2023年上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34万亩,整治撂荒地4.7万亩,平凉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75.56万亩,增长2.6%。
牲畜存、出栏增长较快,牛、猪、羊存栏分别增长5.3%、2.5%、8.4%,出栏分别增长10.9%、6.2%、13.9%,增幅居全省之首。
平凉市着力打造“牛果菜薯药”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91亿元,比2020年增长32%。
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崇信县农村产业发展示范园入选国家级示范园创建,静宁县入选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静宁县、庄浪县纳入国家苹果产业集群项目区。
平凉发展现状
平凉发展现状
平凉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河上游。
近年来,平凉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经济方面,平凉市主要依靠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产业支撑。
农业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和大豆等。
工业方面,平凉市有机电、食品加工、纺织和制药等产业发展较快,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旅游业则以平凉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基础,吸引了大量游客。
社会方面,平凉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所提升。
城市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文化方面,平凉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许多古迹和文化景点,如崆峒山、嘉峪关和漠泉什字石刻等。
平凉市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节,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
然而,平凉市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经济结构亟需转型升级,依然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
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平凉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有需要改进和加强之处。
希望未来平凉市能够继续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申论作文
发展循环经济申论作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不得不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循环经济逐渐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它通过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以及促进产品回收利用,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强调的是从线性发展模式转向循环发展模式,使得资源和经济可以相互促进,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双赢局面。
首先,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中,大量的资源被消耗后就被废弃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而循环经济通过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例如,许多废弃物可以被再次利用制成新的产品或材料,如废旧纸张可以回收再造成新纸。
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原材料,还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其次,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将资源视为经济增长的基础,通过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循环利用,可以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发展循环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循环经济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其次,需要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此外,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友好保护。
然而,发展循环经济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以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原创 | 2013-08-29 16:07为破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国家方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单列一章,提出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提出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将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路径,强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循环经济的认识与理解面对资源、能源的加速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和挑战。
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调整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代之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模式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发展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趋势,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已经蓬勃兴起。
如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尔在1996年出版了他的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集成之作——《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
他在该书中,首次提出了“经济是环境的子系统”的命题,并从经济理论的高度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整个理念就是经济子系统的增长规模绝对不能超越生态系统可以永远持续或支撑的容纳范围。
他深刻地论证了人类经济的演化已经从人造资本是经济发展限制因素的时代,进入了剩余的自然资本是限制因素的时代,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特征,建立了“空的世界”向“满的世界”转变的理论模型,即“作为生态系统的开放子系统的经济”的模型。
随着经济子系统的迅速增长,就使得生态系统从一个“空的世界”转变成为一个“满的世界”。
平凉发展现状
平凉发展现状平凉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是甘肃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近年来,平凉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平凉市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发展。
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成为平凉市重要的突破口,有效的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此外,平凉市还着力发展房地产业、能源产业等,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其次,平凉市注重了农业的发展。
平凉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产值一直是平凉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平凉市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了特色农业,如瓜果、中药材等。
平凉市还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平凉市重视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平凉市设立了一批科技研究机构,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功研发了一批高端产品和技术。
此外,平凉市加大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创新创业。
这些举措为平凉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和科技支持。
最后,平凉市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作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平凉市的生态环境脆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平凉市积极推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了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力度。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使平凉市成为了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
综上所述,平凉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未来,平凉市应该注重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强创新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建设高质量的发展示范区做出更大贡献。
节能减排与地方经济发展思考——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节 能减排是软的 , 导致企业过 于看重设
(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 、 三) 重点行业 排工作的倡导者 , 更是节能减排工作的
应在节能减排工作 中发挥表率 备 的价格 , 而将其能否节能减排放在了 的节能减排工作 。 一是抓好工业系统节 践行者 , 电力 、 工 、 化 建材等 作用。 各新 闻媒体要大力宣传 国家的能 次要地位。节能减排信息服务缺位 , 难 能。突出抓好煤炭 、 以满足政府 和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 、 产 重点耗 能行 业和年耗 能一万吨标 准煤 源形势和节能减排 的重要意义, 宣传 国 省 市鼓励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 。 各 品的需求。四是监管合力形成难 。 从平 以上企业 的节能工作 , 用先进实用技术 家 、 、
基地 和全 国十三大产煤基地之一 , 电 煤
政策和配套制度。 一是实 施差别电价和
( ) 一 调整优 化产业结构 。 要突出节 水价政策 。 二是制定节能节水 和环保产
产业 资源优势突出 , 初步形成了具有一 能减排这一重点 , 对传统产业要在 高耗 品 目录, 出台鼓励生产和使用列入 目录
凉市情况看 , 目前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 和高新技术改造优势企业和传统产业 。 级工会 、 共青 团 、 妇联及 科协等有关部
大力发展节能 门应广泛 开展 节能减排合 理化建议活 的节能减排氛 围和合力 。 五是节能指标 二是抓好建筑领域节能。 统计考核量化 难。六是激励 政策配套 省地 型建筑 , 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须 动 , 加强节能减排科 普宣传 , 倡导节能 难。平凉市能源金融特征突出 , 金融机 严格 实施节能 5 %的设计标 准 ,有条 环保风 尚, 0 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公 民的
环保 执法联动 的检查 制度 , 还 对 要 发展的火 电 、 煤炭 、 水泥等 产业对资 企业 、 能耗大户都要对 用能设施进行节 节能 、 源环境破坏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 能技术更新 改造 。 同时 , 对改造成本大、 在不断增加的高耗能 、高污染小企业 ,
《2024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范文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然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也给甘肃省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探索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深入研究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现状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生物资源。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和支持,甘肃省也开始积极探索和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一)模式特点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二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三是以政策引导为支撑,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模式1.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
2.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推动农业产业的循环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 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回收和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价值最大化。
四、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与挑战(一)成效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甘肃省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甘肃省的循环经济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平凉中心城市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平凉中心城市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平凉是甘肃省的一个中心城市,位于中国西北部。
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平凉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平凉中心城市在市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平凉在经济领域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甘肃省的一个中心城市,平凉的经济发展对于整个省份的经济进步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平凉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尤其以小麦和苹果为主要农产品,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要矿产资源。
平凉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促进了本地区的农业、能源和制造业等行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平凉还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了旅游业,为当地经济增加不少收入。
其次,平凉在社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平凉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城市,对周边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平凉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外来人口,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和生活保障,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平凉还致力于提升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此外,平凉在文化传承和创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平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平凉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平凉在文化领域进行了多项举措,保护和传承平凉的历史文化,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提高居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总之,平凉作为甘肃省的中心城市,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传统,平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不仅如此,平凉还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平凉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探索创新 科学开发利用——平凉市着力提升土地开发利用水平
市和西北地 区构建保 障科学发 展土地管理新 机制试点 是废 弃闲置土地二次开发利用 的路子 。按照 节约集约
地区的机遇 , 大对国有未利用土地 的开发力度 , 加 向滩 利 用的原则 , 县( 加大对废弃厂矿 、 各 区) 砖瓦 窑 、 砂场 、 涂流域要 土地 , 向集约 挖潜 、 综合 开发要 效益 , 力探 道 路等 闲置 土地 的开发 整理 ,增 加耕地 面积 30 0多 努 0
项目3个 , 1 完成投资 1 1 亿元 , .2 6 建设规模 达到 4 0 公 国 5 0强企 业 中水 电集 团投 资 4 54 0 2亿元 建办 的大型 火
20 在项 目选址过程中 , 、 主 市 县 顷, 新增耕 地 2245 顷 , 2 .公 为全市连续 1 0年实现耕 地 电生产企业 。 0 8年 5月 ,
大限度的科学 开发 、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二、 抓挖潜 。 坚守红线增 加耕 地 厂址” 到远离城 区 、 , 石灰石资源 富集 的峡 门沟 , 利用开
发滩涂 , 山沿沟建厂 。虽然企业增加了 2 0多万元 的 依 0
平凉市未利用土地 面积近 1 0万公顷 , 中宜 开发 投资 , 其 却节 约耕地 30多亩 。借助海螺集团“ 0 弃川进沟”
利用面积 700多公 顷, 0 潜力巨大 。为此 , 各级牢 固树立 的举措 , 、 市 区联 动 , 因势利 导 , 依法关 闭 了峡 门沟 10 2
了“ 先造地 、 后用地 , 先做加法 、 后做减法 ” 的工作思路 , 加 座小石灰窑 ,引导平 凉新世纪集 团投资开发整理滩 涂
大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和挖潜增效 。一是开发滩涂增加 地 7 0多亩 ,建起 了 3座 4 0万 吨的环保节能石灰 生 0 3 基本农 田的路 子。2 0 0 4年以来 , 全市以泾河 、 河 、 衲 ' 葫芦 产线 。如今有 1 户企业入驻峡 门沟 , 日的荒 山荒 沟 1 昔 河、 水洛河 、 达溪河流域 为重点 , 累计实施 滩涂开发整理 发展成为平 凉市 的建 材工业集 中区。崇信 电厂是 由全
平凉市煤电化循环经济建设探析
平凉市煤电化循环经济建设探析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能源保障问题成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依托资源优势,在平凉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加快煤电化循环经济建设,既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又顺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标签:煤电化循环经济平凉市平涼作为革命老区、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综合开发区、陇东能源基地以及甘肃区域发展战略“两翼齐飞”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相对富集,产业优势突出。
近年来,围绕壮大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促进煤电化冶一体化发展,煤电主导、多极推进的能源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发展现状1.资源勘查步伐加快,煤电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市预测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已探明93.41亿吨,华亭、崇信矿区为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灵台矿区、泾川矿区、崆峒矿区是我市煤炭可持续发展的接续矿区。
目前,全市境内共有各类矿井30对,核定生产能力2702万吨,2013年原煤产量达到2382.56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44.9%。
现有火力发电企业4户,装机容量420万千瓦。
2013年完成发电量193.46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17.86%。
2.能源产业规模扩大,煤电循环发展链条不断延伸着眼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技术创新驱动,循环发展利用,煤炭深加工业项目全面推进。
随着华能、中水电、酒钢、甘肃利友、陕西星王、江苏金浦等战略投资伙伴的引进合作,全市煤化工开发步入循环转化、深度利用的新阶段。
已建成全省第一个煤制甲醇项目。
3.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煤电循环聚集平台初步形成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原则,规划建设平凉工业园区、华亭工业园区和泾川、灵台、崇信工业集中区等五个煤化工产业区,一期规划面积142.08平方公里,通过综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已经成为陇东能源基地的产业聚集区和平凉经济增长极。
平凉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平凉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汉素珍程艳艳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1年第09期摘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资源、环境和农产品再生利用的关键手段,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据统计,截至2020年,甘肃省平凉市共有农业生产经营人员82.47万人,占平凉市总人口的44.6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
通过分析平凉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为推动平凉市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甘肃省平凉市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26.052平凉市是甘肃省的农业大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瞄准高端前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平凉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平凉市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积极探究平凉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努力把平凉打造成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
1 理论基础1.1 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指对农业资源的利用与生产进行创新,将农业的線性增长模式改变为生态循环增长模式,将传统农业的高投入、低收入、高能耗的生产模式改变为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模式[1]。
循环农业经济的目标主要是改变旧有的、高开采的单线流动模式,让农户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避免各种废弃物不经处理排放到河流、空气、土壤中,保持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循环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建立起一种由农业资源到农产品再到再生资源的链式体系,对农业经济进行低成本开发、高度利用、低排放废弃物的改造,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如今,全球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还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是“采-用-丢”的模式,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而循环经济是一种“循-环-用”的模式,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循环经济依赖于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培育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产业转型,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最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收益,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促进人民就业问题的解决。
为了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并落实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
其次,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此外,还需要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合作,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的壁垒,促进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循环思维,引导人们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从甘肃省平凉市的做法和经验看西部欠发达地区怎么发展循环经济?
从甘肃省平凉市的做法和经验看西部欠发达地区怎么发展循环经济?赵刚;程建润;林源园;孙丽杰【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甘肃省平凉市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状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服务业,并以企业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重点,重视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走出了一条颇具成效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对其他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财富》【年(卷),期】2010(000)013【总页数】3页(P12-14)【作者】赵刚;程建润;林源园;孙丽杰【作者单位】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西部既是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生态脆弱地区,肩负着加快经济发展和构建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平凉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市,秉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平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平凉市地处陇东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过去,虽然拥有资源优势,但资源利用方式落后,能源消耗量高,产生的废弃物多;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一度制约着平凉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资源禀赋平凉市拥有富集的煤炭、石油和石灰石资源。
据预测,境内煤炭地质资源量650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36.2亿吨,其中华亭煤田是全国13个大煤田之一,为甘肃省第一大煤田。
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4000万吨,潜在资源量4.3亿吨,远景储量5.7亿吨;石灰石储量达30多亿吨。
尽管拥有比较明显的资源优势,但在转变粗放的经营方式之前,平凉市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很大。
2、生态环境状况在过去,平凉市大力发展工业生产,水泥厂、电厂、造纸厂等大量涌现,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能源,并造成空气污染;植被过度开发,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碱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也难以为继。
平凉市稳定经济增长的建议和措施情况汇报
平凉市稳定经济增长的建议和措施情况汇报今年以来,平凉市努力奔跑奋勇争先,经济运行“期中考”交出亮眼答卷: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0.45亿元,增长8%,比全省增速高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荣获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奖”。
平凉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四强”行动,扎实做好“五量”文章,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年度重点任务,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平凉市捷报频传: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1.28亿元,同比增长9%,被省政府授予经济增长“贡献奖”;二季度各项主要指标稳中有进,连续两个季度获得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奖”。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平凉市精准调度,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快享、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的不懈努力:
紧盯各项目标任务,分领域、分行业、分产业安排部署,确定推动落实的路线图和行动书;明确工作措施和进度要求,细化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清单,督促县(市、区)和部
门巩固提升、挖潜补欠;建立市政府领导包抓县(市、区)责任机制,成立10个工作专班。
今年上半年,平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3.81亿元、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146.8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5亿元、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16475元和5577元,增长4%和5.7%,增速均列全省第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 资源 勘探 开发 和转 化增 值 , 做大 做强 原煤 生产 、
火力 发 电 、 化工 、 煤 石油 化工 产业 , 实现 捆 绑式开 发 、
一
途径 。作 为 甘肃 省 唯 一 人 选 “ 家 级 生 态 示 范 区 ” 国
济发展 方式 ,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必 由之 路 。平 凉 市 实 立 足实 际 , 创新 思路 , 循环 经 济 的发 展理 念 融人 工 将
业、 农业 和服务业 , 逐步 形成 了覆 盖全 面 的循环 经 济
第三 , 开展节能降耗 , 提高资源利用率。平凉发
电公 司 、 柏煤 矿 、 新 泾川恒 兴果 汁厂 等 6户企业 制 定
其次 , 发展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 实施开
发关 联性 强 的项 目和产 品 , 成装 备制 造产 业集 群 。 形 近年来 , 凉 市通过 产权 制度 改革 和产 品结 构调 整 , 平
成部分。在过去 , 经济发展 水平低 , 产业结 构不合
理, 资源 、 能源 利用 方式 落后 , 资 源短 缺 , 土 流失 水 水 严重 , 生态 环境 脆 弱 等 瓶 颈 问题 一度 制 约 着 平 凉 市
循 环经 济是 传统农 业 向现代 农业 转 变 的必 然选
择 。平 凉市 坚持 推行 清 洁 生 产 , 高 能 源 和 资 源利 提
用水 平 , 有效 防治 环境 污染 。围绕 “ 凉 红 牛 ” “ 平 、 平 凉 金果 ” 药 材 、 菜 等 产 业 , 、 蔬 发展 农 副 产 品 循 环 经 济产 业链 , 加快 精 深 加 工 和 系列 产 品开 发 。通 过 发
l 0
甘
肃
科
技
第2 8卷
主的平 凉 “ 牛 ” 业 带 , 红 产 以静 宁 、 泾川 、 浪 等 县 为 庄 主的平 凉 “ 果 ” 业 带 , 金 产 以泾 河 川 、 河 谷 及 城郊 芮
2 平凉市发展循环经济 的经验与启示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 技术 、 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
程 , 仅需 要政 府 、 业 、 学 界 和公 众 等 社 会 各界 不 企 科 的不懈 努 力 和共 同参 与 , 而且需 要资 金 、 术 以及法 技
有机果品 、 现代畜牧业和无公害蔬菜 , 建立了一批绿 色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园林式示范村。由于很好地利 用 了相 互循 环 的“ 物 链 ” 不仅 降 低 了成 本 、 出 , 生 , 支
而且减 少 了化 肥 和农 药 的使 用 , 农 产 品符 合 无 公 使
害生产 标 准 , 优 价高 。 质
品也 得 到 了迅速发 展 。
走 出了一 条 以循 环 经 济为 核心 的可持 续 发展 之路 。
l 平凉市践行循环经济 的模式及成效
平 凉 市 地 处 陇东 干旱 半 干 旱 地 区 , 是甘 肃 的东
大 门 , 是省 委 、 政 府 “ 心带 动 、 翼 齐 飞 、 团 也 省 中 两 组 发展 、 体推进 ” 整 区域 发 展 战 略 中 “ 翼 ” 重 要 组 东 的
环 型服务业 , 重视资 源节 约 、 清洁生产、 环境保 护 和废物利 用 , 探索 出 了一套颇具 成效 的循环经 济发展 模式 , 西部 为
生态 脆弱地区发展循环经济 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关键 词 : 循环经 济 ; 绿色节 能 ; 生态平凉
中 图 分 类 号 : 17 F2
发 展循 环 经济 是人 类 实 现可持 续发 展 的战 略选
第2 8卷 第 1 6期 21 0 2年ce c n e h o n u S in ea d T c n l
以 2 Ⅳ0 6 8 .1 A
2 1 02
平 凉 市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 实 践 与 启 示
王 彩 霞
( 甘肃省 平凉市委党校 , 肃 平凉 7 4 0 ) 甘 4 00 摘 要: 甘肃省平凉 市结合 自身 的资源 禀赋 、 生态环境状况 和产 业发展 状况 , 大力发 展循 环型工 业 、 循环型农 业和循
既循 环 又 经 济 ,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根 本 要 求 。 是 平凉 市发 挥资源 优势 , 调整 产业 结构 , 加强 基础设 施 建设 , 强化 生态 环境 保 护 , 快 转 变 发展 方 式 , 中 加 集 建设 “ 四大基 地” “ 大 枢 纽 ” “ 个 示 范 区 ” 、三 、一 。煤
为重点的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带。 全市围绕农户“ 一池三改 ” 养殖小区沼气 工程 、 建设 , 合 推广 太 阳灶 , 结 初步 形成 了农 村生 态能 源综 合 利用 体 系 。据 统 计 , 市 累 计 建 成 户 用 沼 气 池 全
l. 3万 户 , 成 “ 池 三 改 ” 气 生态 户 9 2 23 建 一 沼 . 3万
发展体 系 。
1 1 以节约 资源 为 重点 , 先发 展循 环型 工业 . 优
了循环经济试点方案 , 改造传统工 艺, 开展 节能降 耗, 落实环保措施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减轻 了环境污 染 。平凉发 电公司以废水 和粉煤灰利用为重 点, 制 定 了“ ” 放 实 施 计划 。新 柏 煤 矿 矿 井 废 水 处 理 零 排
G P 对 能源工 业产 业 的倚 重 , D , 暴露 出可持 续 发 展 的
隐患 , 因为煤 电 资 源 的 储 量 毕竟 是有 限 的。 当前 平 凉 市优 先考 虑资 源节 约 , 力发 展循 环经 济 , 立 了 大 建
以煤 电化为 引领 , 延伸 产 业链 条 、 能 降耗 等梯 次跟 节 进 的工业 格局 。
13 以环 境保 护 为主 旨。 极发 展循 环型服 务 业 . 积
订编制 了《 平凉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实施 和《
方案》 初步确立了打造 1 , 个示范 ( 试点 ) 、 区 4个示 范园区、 5个示 范 项 目区 、5户 示 范 企业 和 1 工 1 O大 业 循环 链条 的工业 循环 经济 发展 框架 。健全 完善 了
务院关 于把 平凉建 设成 为传 统 能源综 合利用 示 范 区 的发 展 定位 , 立 了“ 出川 区 、 确 突 轴线 开发 , 强 园 做 区 、 聚发 展 , 集 统筹 城 乡 、 体 推进 ” 布局 构 想 , 整 的 修
果 、 、 ” 现 代 农 业 循 环 发 展模 式 , 力 发 展 菜 粮 等 大
工作机制。与此 同时, 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 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 环境损失和环 境效益 逐 步纳入 经济 发展 的评 价体 系和干 部考 核体
系 , 进 国 民经 济健康科 学 发展 。 促
2 2 强化 生态意 识 , . 凸显循 环经 济型产 业 的主体 地
位
展循 环 型农业 , 凉 市逐 步 形 成 了 以东部 5县 区为 平
首 先 , 出延 伸 产 业 链 条 , 展 循 环 经 济 产 业 突 发 链 , 大 限度地 挖 掘 资 源增 值 潜 力 。坚持 做 强华 亭 最 矿区, 大崇信矿区 , 快灵台、 川、 做 加 泾 崆峒 区煤 炭 、
的地 区 , 凉市 破 解 资 源 环 境 制 约 , 展 发 展 空 间 , 平 拓
体 化 发 展 。华 亭 煤业 集 团启 动 的 6 O万 t 制 甲 煤
醇项 目, 甘 肃省 大型 煤化工 项 目的开篇 之作 , 是 建成 后年 用煤 量达 10万 t煤 的效 益几乎 增 加一倍 。除 8 , 煤制 甲醇 外 , 甲醚 、 二 聚乙烯 、 丙烯 、 聚 烯烃 等下 游产
达标 后 , 于矿 区绿 化 和黄 泥 灌 浆 。这 些 项 目的 实 用 施 , 约用 水 30万 t节 煤 5万 多 t减 少 废 水 排 放 节 0 , ,
2 0万 t减少 污染 物排 放 10 t 6 , 80。 1 2 以清洁 生产 为 目的 , 力发 展循 环型 农业 . 大
西部省份生态脆弱资源宝贵, 在实现经济社会 跨 越式 发展 的进 程 中 , 应 该注重 生 态效益 , 展循 更 发 环 经济 , 护珍贵 的环境 资 源 。多年 以来 , 保 平凉 市对 煤炭资源高度依 赖 , 炭相关 产业 贡献 了 8 % 的 煤 0
《 旅游景区质量登记评定与划分》 标准规范景 区开 发 建设 。A级 以上 景 区空气 质量 、 噪声 质量 、 表水 地
环境 质量 、 水 排放 等各 项指 标全 面符合 环保要 求 。 污 循环 经 济 的发 展 , 平 凉 市 的旅 游 经济 和 养 生 让
旅 游风 生水 起 。平 凉 市 以崆 峒 山旅 游 区为 中心 , 以
电、 金果 、 红牛 、 旅游 四大 产 业 成 为平 凉 市 发 展循 环
泾川旅游区、 关山休闲避暑旅游区、 灵台文化旅游区 和 葫芦 河农 业 生态 观 光 旅 游 区 为基 点 , 快 平 凉 休 加 闲度假旅 游 圈 建 设 , 发 自然 风 光旅 游 , 提 出 了 开 并 “ 养生平凉” 理念 , 实现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规、 制度等软硬环境 的强力支撑。在甘肃省循环经 济总体规划的引领下, 平凉市进行 了有益的探索与
尝试 , 取得 了显著 的成 效 。
2 1 加 强政 府 引导 , 订并 实施 科学 的循环 经 济发 . 制
展规 划
户, 年产 沼 气 26 80万 m , 分 村社 实现 了沼 气 用户 部
党委政 府领 导 、 保 部 门牵 头 、 部 门整 体 联 动 、 环 各 市 县乡分 级 管理 、 社 会 广泛 参 与 的生 态示 范 区创 建 全
随着 “ 国 优 秀旅 游 城 市 ” 崆 峒 山 国家 首 批 中 和
5 A级 旅 游景 区 的创 建 成 功 , 凉市 形 成 了走 特 色 、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