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
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冠心病是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普遍疾病,它以心绞痛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和治疗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中医文献中整理和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以期从中寻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心绞痛被称为“心痹”,并被认为是由于情志不畅、七情过度导致心气阻滞所致。
其中,《黄帝内经》是最早对心绞痛进行系统论述的文献之一。
在《素问·宝命全形》篇中,它指出心脉有阻塞时会引起心痹,从而导致心绞痛。
另外,《伤寒杂病论》也有类似的记载,将心绞痛归类为“疾病发于内”的范畴,认为原因是情志不畅。
这些古代文献对于心绞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
《金匮要略》中提到使用丹参、三七、五灵脂等草药进行治疗心绞痛的方剂。
其中,丹参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
三七则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心绞痛引起的疼痛感。
五灵脂是一种温补药物,能够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
这些草药在古代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此外,针灸和推拿也是古代中医治疗心绞痛的重要手段。
在《汉魏医经》中,就有关于针灸治疗心绞痛的记载。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心脏的供血情况。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引起的疼痛。
虽然古代中医文献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和研究,但由于古代医学的局限性,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因此,在当代医学的发展下,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也应该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医方法。
如今,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支架置入和冠脉搭桥术等。
对于急性心绞痛的发作,可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紧急抢救,以缓解疼痛感。
护理干预对48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48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12-01【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主要措施有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基础护理、静脉通道护理、氧气吸入护理等,比较护理前后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结果该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心理,其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
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且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护理前。
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缓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负性情绪;心绞痛;护理干预冠心病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作往往产生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感觉,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增强患者的心理应答能力,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对收治的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入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胃肠道、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疾病。
排除有痛风、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者。
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46.5±7.2)岁,病程0.5~14年。
心功能(nyha分级)ⅰ~ⅳ级,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ⅳ级10例;分型:静息型8例,初发劳累型9例,恶化劳累型21例,梗死后10例。
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论文
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日趋年轻化,具有进展迅速、病变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采用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60例病例均为2011年2月~2011年7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l ~74岁,平均年龄(61.67±9.13)岁;平均病程(11.20~7.35)年;合并高血压15例,血脂异常12例,糖尿病3例;其中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2例。
对照组男18例,女l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9.40±10.47)岁;平均病程(10.37±5.97)年;合并高血压8例,血脂异常15例,糖尿病7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3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分类、病情、危险因素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所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并经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排除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部分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中医诊断标准60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心烦失眠、舌质淡黯、舌苔白腻、脉弦涩或结代。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基本方如下:丹参20克、瓜蒌15克、薤白10克、桂枝10克、檀香15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砂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取汁500毫升,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精选5篇)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题目:内蒙古地区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现状, 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因素。
方法:采用冠心病个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选择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人民医院心内科对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53.40±11.47分, 健康管理水平较低。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近年来, 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且由于冠心病不可治愈, 需要终身治疗和控制, 这就导致了冠心病患者本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治疗和控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冠心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延缓的疾病,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规范和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 以达到控制或减轻冠心病的目的。
健康自我管理是应对慢性病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保健模式, 其通过行为调节和心理调节来控制症状、提高用药的依从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以实现长期稳定和维持健康。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现状调查来了解冠心病个人健康自我管理的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以期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随机抽取的200例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性别不限, 意识清楚, 发放冠心病个人健康管理量表, 并为患者阅读并解释问卷内容, 患者作答的同时书写问卷, 当场回收问卷。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200份, 回收率为100%。
2. 研究方法:(1) 一般资料调查:一般资料的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共同居住者、居住地、家庭每月人均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程、因冠心病住院次数、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治疗方式、合并症等基础信息。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现代中医药在理论发展、诊断研究、循证医学及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论成果,近年来,由于人们不健康饮食、生活不规律和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且向年轻化发展。
基于此,通过探讨并分析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发挥中医药的简、便、廉、验优势,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药;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一、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毕颖斐等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8129例冠心病病人,发现冠心病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复合证型为主,其中虚、气滞、阳虚等证候要素兼见;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候多见,表明我国冠心病病人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证候以气虚为本、血瘀或兼痰浊为标多见。
二、中医对病名的认识冠心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传统医学中虽没有冠心病病名,但与其相似的却有很多,而其临床表现也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山海经》中最早出现了心痛的记载,“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食之已心痛”《黄帝内经》中也多处提及心痛,又出现了“厥心痛”“真心痛”,如《灵枢·五邪》中“邪在心,则病心痛”,《灵枢·厥病》中“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真心痛,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其中“真心痛”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亦首次提出了“胸痹”一词,“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将胸痹心痛并在一起,提出了“阳微阴弦”为病机关键。
晋代《肘后备急方》中“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忽痛……数日害人”,其对胸痹的描述更为细致,与西医心绞痛发作相似。
宋代的《圣济总录》将心痛按照发病缓急分为“卒心痛”和“久心痛”,以不同病因将其分为九种心痛,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冠心病心绞痛络病治论文
冠心病心绞痛的络病论治浅析【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29-011 络病理论溯源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了络脉的概念,《内经》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并对络脉的循行、生理、病理和治疗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论述,使络病学理论雏形初现。
至后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络病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提出中风、黄疸、瘀血证、出血证、水肿、痹症等病证均与络脉痹阻有关,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原则,并创立了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抵挡汤等活血化瘀通络的名方。
至金元时期,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提出:“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至理,惟可以四物汤吞活络丹愈者”,并提出了化痰通络法。
经过历代医家的继承与发展,到了清代,络病学说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著名医家叶天士、王清任、唐容川等均为络病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众医家之中首推叶天士,他首先明确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理论观点,指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并创立了辛味通络诸法,认为“络以辛为泄”故其通络之法,每以辛味为主,如辛温、辛香、辛润等通络诸法。
王清任则在通络法中首次将补气与活血相结合,创立了补阳还五汤,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痿瘫等病证的治疗中,多获良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了“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的著名论点,在血证方面对络病理论进行了阐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络病学理论。
当代医家及学者也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络病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永炎院士等在试验基础之上提出了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是瘀毒阻络,并指出虚滞、瘀阻、毒损脉络是其基本病理变化。
吴以岭院士则通过对络病理论的研究,研制出了通心络胶囊,首次将全蝎、蜈蚣、蝉蜕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
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
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1】【摘要】:本文主要简单描述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提出应注重护理的医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护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人体因脂质代谢功能紊乱,使得血液中的脂质容易沉积附着在动脉内膜上,并呈现动脉粥样白色斑块,医学上称之为动脉粥样樱花病变,简称冠心病,这种病证可导致动脉管腔容积变小,血管流速受到阻滞,血流量变小,使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等病症。
根据发病症状,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冠心病五个类型。
本文主要简单描述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提出应注重护理的医用价值。
1. 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冠心病的发生人群多为老年人,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靠心脏指标如心电图、血压等检测或临床症状。
当老年人的后胸骨呈放射状烧灼样疼痛,疼痛部位为下颌、左上肢、左肩,疼痛呈间歇性,尤其是在劳累、寒冷或饱餐后,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老年人应及时就医,千万不要忍耐或不认真对待,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2. 临床疗效观察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有很多,中药制剂如通脉稳心汤[1]、丹参注射液[2]、半夏白术天麻汤[3]等,西药如拜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等[4]。
杨晶英等[5]通过应用静滴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现,排除3例因药物副作用停止治疗的患者外,其余4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
静滴硝酸甘油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但静脉注射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并监测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等心脏指标的变化。
何晓英等[6]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经注射舒血宁的患者,几乎一半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一半以上的患者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的减轻,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恢复到“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标准,略高于一半的患者心电图的ST段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标准,总有效率为70%以上,说明舒血宁可以有效的用于患者冠心病的治疗。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论文: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论文: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1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且逐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给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现代医学对本病有特效药物缓解心绞痛,但常易复发,纠正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往往不理想,我临床上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属气滞血瘀寒凝者。
症见胸痛彻背,感寒病甚,胸闷气短,心悸怔忡,四肢不温,舌苔白有瘀斑,脉沉细或结代。
自拟、芳香、活血、宽胸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颇佳。
2 方药组成:荜茇 15g、良姜 15g、细辛8g、檀香10g、丹参30g、川芎15g、赤芍15g、延胡索15g、水蛭12g、灵芝15g、地龙15g,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3 典型病例:张某,女,69岁,金堂县淮口镇滨河社区,退休教师。
2011年5月1日初诊,两月前河边晨练时感胸前背后隐隐作痛,继感胸部憋闷,始持续3-5分钟可自行缓解,活动后又出现胸痛、胸闷,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但近周来频繁发作,胸痛有时向左肩后背放射,痛闷部位较固定。
检查:体胖、血压18.6/11.4kpa ,舌黯红有裂纹、苔白、脉弦细。
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v1-v3导联低平;超声心动图查有冠心病改变;诊断:胸痹(冠心病)。
证属气滞血瘀寒凝证。
治法:芳香温通,理气活血,宽胸祛瘀。
方用荜茇15g、良姜15g、细辛8g、檀香10g、丹参30g、川芎15g、赤芍15g、延胡索15g、水蛭12g、地龙15g 、灵芝15g,3剂水前服。
服上药显效,2剂服后胸痛,胸闷明显减轻。
复查心电图示:t波avf倒置变浅,st段v1—v3水平下移,缺血已回升。
有效则继用上方加减,调治12剂而安。
3.1 加减:如情志不遂,肝郁气结,可加合欢花,玫瑰花、胸痛甚者,加田三七、郁金、心悸、脉结代,加苦参、桂枝。
血压升高者,加天麻、白蒺黎、白芍。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或草决明祛瘀降脂通便。
3.2 本方所用荜茇,良姜、细辛、辛温、有散寒温中止痛之效,檀香辛温,具有芳香温通,理气散寒祛郁作用,本品善调膈上诸气,与上述诸药伍用,可加强其治心绞痛疗效:丹参、赤芍、清热凉血,可活血祛瘀,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通达气血,可增强血行散瘀之效;重用地龙,水蛭,可破血散瘀、又善走窜。
《2024年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范文
《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篇一一、引言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中医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对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独特优势。
本文旨在系统整理古今中医文献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理论体系及临床实践,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二、冠心病心绞痛古代中医文献概述古代中医文献中,冠心病心绞痛多被归为“胸痹”、“心痛”等范畴。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胸痹的描述,认为其病因多为气血不和、经络阻滞。
随后的医家如张仲景、孙思邈等人在其著作中也对胸痹心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以调和气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其中以中药治疗为主。
三、冠心病心绞痛现代中医文献分析现代中医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更加深入,不仅继承了古代医家的理论体系,还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
现代医家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与气血亏虚、痰瘀互阻、寒凝心脉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其中以中药治疗为主。
在中药方面,医家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气养阴等作用的中草药。
四、古今中医文献中治疗方法与理论的比较研究古今中医文献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有一定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医家主要从气血、经络等方面进行论治,强调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而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对病因病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出了更多的治疗方法。
在药物选择上,古今医家均强调辨证施治,但现代医家更注重药物的剂量和配伍,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
此外,现代医家还注重患者的心理调护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认为这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环节。
五、结论通过对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医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经验论文
浅谈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然而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现代的西医医学确属有特色药物可以缓解,但仍然有复发的几率,近年来,利用中医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进行阐述,仅供相关的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5-02对于“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来说都是专业上的医学术语,他们之间既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本病治疗方面谈一些看法。
1 诊断鉴别,辨证施治对于该病的治疗,现代临床治疗首先要辨病与辨证之间要有机结合,在临床上对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是先对疼痛的身体部位进行查明,同时还要按压局部位置的疼痛处,假如是由于吃饱饭后、卧位引起的该病,就应该警觉除外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道炎或胆心综合征等,假如是胸肋骨关节周围有疼痛,那么就应该注意是肋软骨炎,若胸痛的持续时间和药物缓解情况也不要忽视查明;也就是说较短的时间内发作之后停止,就是肋间神经痛,要是长时间发作没有缓解的情况,就有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梗塞等功能性疾患,可以再必要的时候进行心电图、x线等辅助检查。
因此,在明确鉴别诊断基础之上,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辨证施治实施,《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所列处方,疗效明显。
2 要注重病机,才能灵活施治在现代医学临床经验都认为该病症都是受到遗传基因和自身的生活方式影响所导致的,但是本人认为在中医理论上是主要的病机是由于痰瘀交阻为标,气阴两虚为本,那么在一般的情况下,心绞痛患者就应该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等方式为主要的治疗标准,而对辨证属气滞血瘀、寒痰壅盛、阴寒凝滞和阴阳不调为主的患者,根据病机变化,有的放矢。
心绞痛类毕业论文文献有哪些
心绞痛类毕业论文文献有哪些
1.[期刊论文]临床护理路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期刊:《健康必读》,2023年第017期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集中研究和论证.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病例,无差别分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60例,在接受同样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对照组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制定专门的临床护理路径,采取特殊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的各项指标.结果:临床护理路径下,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住院期间的发病次数较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以上几项的数据对比结果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对一般护理模式的完善和优化,对于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更好的满足其治疗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在全体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推广该护理模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冠心病心绞痛;应用效果。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100例临床诊治特点分析论文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100例临床诊治特点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对症下药,减轻病人的痛苦,防止冠心痛心绞痛的重新复发,减少病情的恶化趋势。
方法:对我院的100例临床诊治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相应的防范措施,病情得到控制,有明显好转的迹象。
结论:积极治疗和防治冠心病心绞痛,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治【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85-02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冠心病心绞痛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脏血液供给迟缓所致的一种心肌缺血病症。
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为胸闷与心前区痛(心绞痛)。
胸闷是经常性的,患者常有胸部紧闷或压迫性感觉。
心绞痛是阵发性的,疼痛部位多在前胸正中(胸骨后),延伸至咽部、左肩及左臂,每次疼痛发作时间一般几分钟。
其临床诊治方法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笔者在2012年1月至2012年l2月期间收治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现将经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病人100例,男80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60岁;病程一年以内的14例,1—5年的18例,5—10年的68例;稳定性心绞痛78例,不稳定心绞痛22例;轻度66例,中度22例,重度12例。
1.2诊断标准: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不包括心律失常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
前者有相应的稳定性,后者有相应的不稳定性。
1.3临床分类1.3.1心绞痛型:典型心绞痛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胸骨疼痛、胸部紧闷,持续时间10多分。
伴有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恐惧等诱因,多为情绪紧张、劳累、饮食不当。
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障碍的程度较轻,只有在相当疲乏的时候导致暂时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负荷解除后则无明显症状。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率管理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率管理李本祥;张静;廖群英;欧阳长生;彭颖;曾以建;王富生;江帆【摘要】目的: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控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静息心率的效果。
方法将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控制心率,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及安慰剂。
结果研究组心率总达标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能够显著控制患者的静息心率,以降低远期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17【总页数】2页(P123-123,124)【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率管理【作者】李本祥;张静;廖群英;欧阳长生;彭颖;曾以建;王富生;江帆【作者单位】江西 343600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医院内科;江西 343600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医院内科;江西 343600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医院内科;330006 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江西 343600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医院内科;江西 343600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医院内科;江西 343600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医院内科;江西343600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多是由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引起[1]。
临床研究表明,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静息心率每增加10次,导致主要心血管事件增加8%[2]。
患者的心率变化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因此十分有必要做好患者的心率管理工作。
此次研究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控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静息心率的效果。
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医院内科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血塞通论文心绞痛论文: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
血塞通论文心绞痛论文: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注射液组与丹参注射液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并对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
结果临床症状改善血塞通注射液组总有效率91.8%,丹参注射液组71.2%,心电图疗效血塞通注射液组总有效率71.8%,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62.9%,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治疗作用优于丹参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塞通丹参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都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住院病人中使用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冠心病各45例,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诊断为冠心病。
90例病人随机分血塞通注射液组和丹参注射液组两组,每组45例。
血塞通注射液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0~73岁,平均 62.6岁;病程(8±2)年;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病30例,高脂血症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8例。
丹参注射液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2~71岁,平均66岁;病程(9±3)年;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病24例,高脂血症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8例。
两组病人均有心悸、胸闷、气短、心绞痛(均为稳定型心绞痛)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之一项或几项,其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病情轻重、心绞痛分级、水肿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血塞通注射液组用血塞通注射液2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30~40滴/min,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
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医学论文
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医学论文心梗后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症状。
它主要出现在心肌梗死后一段时间内,患者通常会感到胸部沉重、胸闷、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
许多医学研究致力于寻找治疗心梗后心绞痛的最佳方法,以下是一些医学论文总结。
1. 黄芪颗粒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申东,杨玉珍,王滕等,2019年)该研究旨在评估黄芪颗粒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这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共有150名心绞痛患者被随机进行治疗。
治疗组接受拜阿司匹林和黄芪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拜阿司匹林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较低。
2. 克罗地呱联合依普利酮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张培琴,刘慧珍,原璀等,2020年)该研究是一项单组前瞻性研究,共有60名心绞痛患者参加。
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克罗地呱和依普利酮的联合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了改善,且治疗安全可靠。
3. 慢性心绞痛卒中患者国际性标准化评价研究(赵思凯,陈亚沁,孟庆云等,2020年)该研究主要旨在评价慢性心绞痛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共包括102例患者,接受3个月的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治疗期间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4. 去甲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绞痛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赵家新,岳金龙,陈志明等,2019年)该论文综述了近年来去甲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绞痛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根据研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绞痛治疗在治疗心绞痛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在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方面,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心梗后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
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优缺点,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的锻炼、合理的饮食、避免不必要的压力等,以帮助减轻心绞痛的症状。
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
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心绞痛与冠心病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们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危险。
本文将从心绞痛和冠心病的定义、症状与原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加以论述。
心绞痛是一种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胸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管道,若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就会导致心肌缺血。
心绞痛的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或胸痛,持续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内,可以伴随呼吸困难、恶心和出汗等。
如果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供血不足的严重情况。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心绞痛,但与心绞痛不同的是,冠心病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如下颚、背部、胳膊等。
冠心病还可导致心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发病机制,二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存在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心绞痛和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栓、抗血小板、降脂、扩血管等药物来减轻心肌的供血不足,缓解心绞痛症状以及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方式来扩张或修复狭窄的冠状动脉,提高心肌的供血情况。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冠心病严重的患者或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心绞痛和冠心病的关键。
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均衡饮食、控制体重等。
其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脏代谢功能。
此外,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心绞痛和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总之,心绞痛和冠心病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这两种疾病的定义、症状与原因、治疗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心绞痛和冠心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心绞痛和冠心病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心脏健康。
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
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0例予补阳还五汤100ml,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同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1、IL-6、TNF-α及MCP-1水平。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疗效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水平。
关键词: 冠心病炎症介质补阳还五汤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的慢性炎症病变,其累及心脏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CAD)威胁着人类健康。
其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CAD患者的预后,易损斑块可引起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变为易损的过程涉及到炎症、免疫、代谢、凝血等多个环节,炎症反应是引起斑块易损的关键因素[1].本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进一步观察其治疗CHD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1.1.1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WHO 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1.1.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气虚血瘀的标准[3].1.2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严重疾病,无脑出血,近期重大手术及严重创伤,无精神病,能配合观察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0例予补阳还五汤100ml,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同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1、IL-6、TNF-α及MCP-1水平。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疗效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水平。
关键词: 冠心病炎症介质补阳还五汤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的慢性炎症病变,其累及心脏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CAD)威胁着人类健康。
其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CAD患者的预后,易损斑块可引起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变为易损的过程涉及到炎症、免疫、代谢、凝血等多个环节,炎症反应是引起斑块易损的关键因素[1].本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进一步观察其治疗CHD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1.1.1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WHO 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1.1.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气虚血瘀的标准[3].1.2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严重疾病,无脑出血,近期重大手术及严重创伤,无精神病,能配合观察者。
1.3 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本院内二科住院患者,按照查随机数字表单盲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12±6.12)岁,病程(7.21±4.23)年;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4.47±5.47)岁,病程(7.85±2.36)年。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一般基础治疗,如休息、戒烟,调脂、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应用。
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
药物组成:黄芪120g,桃仁3g,红花3g,赤芍药6g,川芎3g,地龙3g,当归6g。
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每次100ml,每日3次口服。
对照组予复方丹参片(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1185)3片,每日3次口服。
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
如患者出现其他情况(如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梗塞等),予对症处理。
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时间、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原因,硝酸甘油服用量,心电图,及血浆炎症介质水平:所有患者均于服药前、服药后2周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标本,采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IL-6、TNF-α、MCP-1水平。
1.6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4].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变。
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加重。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方差不齐的经数据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和秩和检验。
2 结果2.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为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发生炎症反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阻塞或狭窄或痉挛,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从而引起心绞痛。
现代研究证实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所引发。
许多研究表明斑块炎症是造成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腐蚀(主要是由于斑块表面裸露,内皮下组织暴露),斑块破裂,与炎症密切相关[5.6].Koenig等[7]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既可促进冠状动脉粥梗硬化的发生,又可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甚至闭塞,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在UA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反应蛋白做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炎症反应的典型标志物,其水平高低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炎症反应的强弱,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映其抑制炎症的作用,故C反应蛋白可能成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治疗靶点之一[8].白介素(IL)涉及多个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的炎症过程,IL-1和IL-6是两种促炎因子原型,前者促使后者产生,后者在局部炎症早期作用突出[9].INF-α可刺激斑块内巨噬细胞产生非活性金属蛋白酶。
MCP-1在单核细胞募集和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与否有关。
UA患者血浆MCP-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10].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
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心脉不畅,闭塞不通,发为本病。
气虚引起血瘀,血瘀不去,日久又会影响气的生成,加重气虚,二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因此,治宜益气活血。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名方,主治中风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功能益气活血通络。
方中重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
当归尾活血,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
川芎、赤芍药、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共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甚切冠心病左室功能不全病机。
异病同治,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补阳还五汤较复方丹参片能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P<0.01,P<0.05);且在调节改善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水平作用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P<0.05)。
提示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良好。
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水平而起作用。
参考文献[1] Van der wal AC,Backer A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ture:pathologic basis of plaque stability and instability[J]. Cardiovasc Res 1999;41(2).334-344.[2] 国际心脏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命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7.[3]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98.[4]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J].医学研究通讯,1979,12:7.[5] Otake H,Shite J,Shinke T,et al. Relation between plasma adiponectin,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and coronary plaque compon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Am J Cardicl 2008;101(1):1-7.[6] Apetrei E,Ciobanu-Jurcut R,Rugina M,et al. C-reactive Protein,prothrombotic imbalance and endothelial dysfuncyion in acutecoronary syndromes without ST elevation[J]. Rom J Intern Med 2004;42(1):95-102.[7] Koenig W,Sund M,Frohlich M,et al. C-reactive protein,a sensitive marker of inflammation,predicts futur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initially healthy middle-aged men: results from the MONICA (Monitoring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Augsburg Cohort Study,1984 to 1992[J].Circulation 1999;99(2):237-242.[8] 王津文,史卫国,毕建亭,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炎症反应物及纤溶活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8):673-675.[9] Schonbeck U,Varo N,Libby P,et al.Soluble CD-40L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wpmen[J]. Circulation 2001;104(19):2266-2268.[10]Davies MJ,Gordon JL,Gearing AL,et al.The expression of the adhesion molecules ICAM-1,VCAM-1,PECAM and E-selectin in human atherosclerosis[J].J pathol 1993;171(3):22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