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6文化的创新(含解析)

合集下载

母题题源解密:专题16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解析版)

母题题源解密:专题16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解析版)

专题16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1【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母题题文】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

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

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

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

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

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

”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今属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

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

”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

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

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

(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从良吏治虎出发,最容易立意、最简单直接。

历史现象:《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四位良吏都推行德政治理虎患。

历史结论:东汉时儒学仁政思想影响官员治国理念。

示例二:从东汉虎患出发,引申到东汉时代特征。

历史现象:东汉时四位良吏都有治虎经历,说明东汉虎患严重。

历史结论:东汉时期封建门阀政治黑暗导致虎患加剧,《后汉书》中推崇的良吏既是治虎,更是按照儒家“仁政”理念,施行德政治理地方,教化百姓。

示例三:从良吏标准出发,直击东汉儒家主流价值观。

历史现象:东汉时期四位官员因治理虎患,被史书推为官员施政典范。

历史结论:儒家“德政”“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史书以推崇良吏“以德治虎”为导向,塑造官员正确价值观念和施政理念。

2017届高考人教政治复习学案:文化创新含答案

2017届高考人教政治复习学案:文化创新含答案

《文化创新》学案主讲教师:杨灵一、考点提示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二、知识框架三、课堂在线【情景引导】中国历史上文化大发展的主要时期诸子百家问题1:为何这两个时期的文化变化才称得上文化发展?问题2:巨大的文化创新为何发生在这个时期?问题3:这种文化创新为何能够实现?问题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一)、文化创新1、含义:文化的传播交流、文化的继承发展都包含着创新,文化发展实质就是 。

2. 文化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的意义: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 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 而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怎样做到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新文化运动①,。

即着眼于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即,,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

注意:首先在文化借鉴、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其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①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这就要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

②要正确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01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201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24.上面为某报刊登得一则新闻,对该新闻理解正确得有①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体现了同学们对市场动态得把握②文化创新得源泉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得结合③同学们得成功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得首要作用④同学们在奉献社会中锻炼了能力,实现了自己得价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得“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得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

下列认识正确得有图11 《奋进》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就是辩证思维得体现②墨色浓淡得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得文化内涵③墨作为一种独特得文化载体,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得集中表现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就是时代精神得典型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26.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得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瞧作潘多拉得盒子……世界经济得大海,您要还就是不要,都在那儿,就是回避不了得。

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得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得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得小湖泊、小河流,就是不可能得。

这就是因为A.经济全球化与人们对它得认识就是同步发展得B.经济全球化就是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得自在事物得联系C.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需要人们从一开始就揭示出它得本质D.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得产物,也就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得要求【答案】D【解析】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经济全球化与人们对它得认识不一定就是同步发展得,A就是错误得;联系就是客观得,经济全球化就是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得人为事物得联系,B就是错误得;人类追求真理得过程并不就是一帆风顺得。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得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得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得多次反复才能完成,C就是错误得;D符合题意。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文化创新检测题(含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文化创新检测题(含答案)

文化创新检测题(含答案)
5 c 一、单项选择题
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化创新。

没有创新,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回答1-3题。

B 1、社会实践是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化创新的需要自社会实践②化创作的灵感最终自社会实践和创的聪明才智③化创作的动力自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化作品的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2、时代精神的融入对化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主要告诉我们,化创新要
A.保持民族化特性 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坚持与时俱进 D.抵御其他民族化的侵蚀
B 3、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化的繁荣
③扫除民族化交流的障碍④促使一种民族化代替另一种民族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千多年,中国化常常要面对其他化。

在化与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

回答4-5题。

D 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
A.用优秀民族的化改造本民族的化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化发展本民族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化
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化
A 5、在化交流中我们所崇尚的“见贤思齐”与有些人所主张的“外化是先进的化,应该照搬过”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者的对立主要。

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课标分解考纲细化考题预测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本部分考题集中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等内容,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一般不太难。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关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影视等作品。

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高中政治课时作业10文化创新的途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课时作业10文化创新的途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课时作业10文化创新的途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10 文化创新的途径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科学研究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跟踪和追赶世界科技的前沿,目前有些研究领域已进入了超越阶段。

这种跟踪和追赶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B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跟踪和追赶世界科技的前沿”,强调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项正确;A、C、D三项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中涉及的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解析:B 《墙头记》经改编后既具有民俗风情又具有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体现创新的作用。

选B项。

3.2017年6月,由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献演于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该剧由英国芭蕾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创编,在古典芭蕾风格基础上,融入现当代芭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通过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实现真实与虚幻的交织,因而广受好评。

该剧的成功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功不可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A 材料中的芭蕾舞剧《哈姆雷特》由英国芭蕾编舞大师创编,由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在古典芭蕾风格基础上,融入现当代芭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演出后深受好评,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体现了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①②可选。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③不选。

2017版高考政治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综合提升 习题

2017版高考政治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综合提升 习题

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文化的发展,把握好如下内容:1.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3.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4.四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2)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3.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4.本单元与文化生活其他单元的联系(1)结合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2)结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理解发展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结合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在文化生活中的选择。

(4)结合文化创新,分析说明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认识”类主观题这种设问类型的试题通常会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认识”类设问往往以“认识”“看法”“理解”等词语为题眼,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理解”“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2015·天津高考)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练习(一)-答案

2017年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练习(一)-答案

2017年高考政治专题练习(一)文化传承与创新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5 CDAAB 6~10 CADDC 11~12 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25分)(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互联网+”时代科技能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促进文化消费。

(3分)②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能够运用现代科技开发新产品,促进文化创新。

(3分)③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大众传媒,依托科学技术,带来更快速、方便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

(3分)(2)文化与社会知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4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可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4分)。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增强抵御西方文化渗透和侵略的能力(4分)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可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分)14.(27分)(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该公司坚持把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分)②科技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公司把文化和科技紧密结合,创造出良好业绩。

(3分)③该公司通过文化创新,持续提升原创能力,使企业更快成长。

(3分)(2)①有利于推动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3分)②有利于使亚欧非地区各民族文化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017年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练习(二)-答案

2017年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练习(二)-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答案一.练高考1~5 BCBDC6.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练模拟1~5 BBBBB 6 C三.练热点1~5 DCBBD6.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有利于人们感受民族历史文化成就并加以保护和传承。

(3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能带动人们的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3分)③文化对社会和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避免城乡记忆的消失,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

(4分)文化传承与创新解析一.练高考1.B2.C【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3.B4.D【解析】认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唯心主义,①不选,②的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集体主义,不是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是因为它们属于优秀文化,在文化传承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5.C【解析】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

2019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系列专题23文化创新含

2019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系列专题23文化创新含

专题23 文化创新【母题来源】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说法错误,②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

故选B。

【命题意图】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式是本专题的重要考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要求考生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创新对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并知道人民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命题方向】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考查,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多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背景,强调实践活动对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推动作用,通常设置体现类、启示类选择题;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不会单独考查,而是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综合考查。

对文化创新的意义的考查,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通常以某种具体文化产品在内容或形式上创新取得良好效果为背景,设置体现类、说明类选择题。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往往提供文化创新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的素材,设置体现类非选择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

2019年高考政治答题模板专题16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含解析

2019年高考政治答题模板专题16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含解析

专题16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答题要素】根本途径十基本途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十错误倾向+内容形式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⑤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虛无主义”和“历史虛无主义”倾向。

⑥内容形式: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

【典例探究】典例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技巧点拨】本题材料的主旨是探究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的因素,“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属于社会实践,“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是反映“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民族的吼声》广受好评表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典例2. (2018•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

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

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

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答案】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华的内涵。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

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2.5 文化创新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

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2.5 文化创新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

2.5 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近年来,《潇湘雨》《荷花亭》等“中国风”歌曲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现代旋律中,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

这说明()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传统文化是现代歌曲发展的源头③文化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潇湘雨》《荷花亭》等中国风歌曲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现代旋律中,体现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①正确;这是艺术创新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促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④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错误。

答案:B2.下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

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①遵循规律,效法古人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材料体现了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同时说明文化创作要突出特色,②③正确。

答案:B3.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A.④③①B.①③④C.①④②D.②④③解析:“走下去”是指文化创作必须深入实践,深入基层;“走进去”是指文化创作必须深入群众,反映群众呼声;“走出去”是指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答案:C4.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描写了农村子弟涂自强短暂而悲凉的一生。

它是作家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就的,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

小说一面世,就以其现实的话题和悲悯的情怀激起圈里圈外的热议。

这说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就小说,体现了①;作家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体现了②;③④均不为题干所体现。

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16:5.2 文化创新的途径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16:5.2 文化创新的途径练习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7月14日,曹文轩儿童文学奖暨曹文轩产品运营计划发布会在苏州第七届江苏书展期间举行。

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

在获奖后,曹文轩说,中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灾难,乡土与生活为中国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

这表明文化创新要①要摒弃传统,发展创新②立足于社会实践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植根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

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由此可见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不去更多地考虑群众的欣赏需求,特别是不顾大众倾听旋律的传统,而执意用西方人的听觉习惯来改变民乐传统,淡化了传统音乐中突出旋律美的优点,这是多年来中国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

医治此类通病,就要A.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B.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C.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D.推进中国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4.“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刚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

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因此电视剧刚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

这告诉我们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②只有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听到的是流行歌曲的韵律,看到的却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

2017政治高考 专题十

2017政治高考 专题十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梳理】(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真题训练】(2009安徽)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12分)(答案)要点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1`)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

(2`)[若答]以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1`)社会实践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根本途径),所以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2`)。

要点二“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

(2`)[若答]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2`)要点三: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3`)[若答]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或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2`)或发展大众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2`)要点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文化创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文化创新》

第二十五课文化创新[考点展示]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核心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1)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2.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6 文化的创新
母题一(2017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20)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的创新
【名师点睛】文化创新作为高考的高频考点,常常与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作用和哲学依据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创新的知识。

文化生活中侧重于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和作用,常用的答题术语有文化创新的途径、主体和意义、文化创新的方向和内容等知识。

母题二(2017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20)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

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的创新
【名师点睛】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的理解,懂得文化如何创新,懂得传统文化如何创新。

【考试方向】今后命题以时政材料为背景的题为主,难度不会很大,但是综合性会增强。

【得分要点】
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做法是:一要继承,二要发展、创新。

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二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 2017年1月14日,某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坚决杜绝燃放烟花爆竹现象。

对此,网友反映比较强烈。

考虑到该通知与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产生矛盾,两天后,该省再发通知,撤销“全省禁燃”的要求。

此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是
①对传统文化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②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
③文化继承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④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应持科学的态度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因此在继承传统习俗的时候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以适应时代的要求,③正确;坚决杜绝燃放烟花爆竹现象,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导致网友不满,这就要求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应持科学的态度,④正确。

题干只是讲对某个传统习俗的取缔,而没有讲赋予其新内容,①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文化生活的繁荣问题,②与题无关。

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做法是:一要继承,二要发展、创新。

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二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 故乡是文学创作离不开的母题,时代发展了,现代人的乡土情结也变得多种多样,乡土文学不能仅仅是怀旧的风景式、景观式静态书写,社会的高度流动与开放,要求作家敏锐捕捉当下现实的活跃及其对乡土文化产生的影响,纵深开掘乡土题材。

这表明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②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③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点睛: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为实践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从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都离不开人民群众。

只有关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4.第六届“草根春晚”启动以来,全国2万多个社区、23万居民踊跃参加。

节目由普通人本色出演,演出的都足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网络平台和电视直播的方式形成互动,深得人民群众喜爱,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草根春晚的成功
①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得益于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④说明政府应多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

文化企业应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健康,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④题肢错误,不选。

①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

5.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

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

这说明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③走人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④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技艺巧夺天工。

苗族服饰的造型、图案和纹饰,是族群记忆的载体,是在苗族历史演化中沿袭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是苗族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然而,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化步伐加快,除传统节日外,苗族人少穿其民族服饰,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化成衣。

传统服饰工艺存在技术衰落、产品款式陈旧、销售渠道窄、后继乏人等现象,如何走出困境,亟需社会各界的保护与扶持。

黔东南州政府依托多元的人文特点,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指导具有独特技艺传承的村寨和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人成立民族手工专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展示产品制作过程,讲述手工艺人及其产品背后的故事;积极亓展对外营销活动,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在巴黎时装周上展示苗绣和苗族纹样……通过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联姻,扩大产品销路,增加收入,使传统手工艺得以保护与传承,实现手工艺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1)有人认为,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手工艺已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保护和开发的价值不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加以批驳。

【答案】(1)传统手工艺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手工艺发展中虽然遭遇种种困难,但依然有不少能与时俱进,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融入现代元素,从而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应该看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在传统手工艺文化产品中,我们能够感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文
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保护和开发传统手工艺能够展现文化多样性,研究少数民族文明的演进;能够延续历史文脉,展现中华文化自信。

对传统手工艺,我们应该用发现美的眼光,发现其价值,不能一味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