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热点训练: 一 物理学史及物理思想方法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1专题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Word版含解析
基础回扣——强化得分专题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一、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2.电磁学部分(1)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3)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获得诺贝尔奖。
(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5)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洛伦兹力公式。
(6)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7)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纽曼、韦伯于1845年和1846年先后指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8)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部分专题突破篇微专题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
专题限时集训(十七) 物理学史及常见思想方法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1.在物理学开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进步.下述正确是( )A.牛顿做了著名斜面实验,得出轻、重物体自由下落一样快结论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提醒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联系C.库仑首先提出了电场概念,并引用电场线形象地表示电场强弱和方向D.伽利略开创了科学实验之先河,他把科学推理方法引入到了科学研究中D[伽利略做了著名斜面实验,得出轻、重物体自由下落一样快结论,选项A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提醒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联系,选项B错误;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概念,并引用电场线形象地表示电场强弱和方向,选项C错误;伽利略开创了科学实验之先河,他把科学推理方法引入到了科学研究中,选项D正确.]2.关于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形成,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A.在定义“瞬时速度〞概念时,利用了微元法B.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利用了演绎法C.在建立“质点〞和“点电荷〞概念时,利用了假设法D.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中,除了牛顿以外,科学家第谷、开普勒、卡文迪许均做出了重要奉献C[在定义“瞬时速度〞概念时,所用方法为将Δt时间内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当Δt趋近于零时,即为瞬时速度,利用了微元法,故A正确;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是基于物体在斜面上实际运动进展合理演绎外推得到,故B正确;建立“质点〞和“点电荷〞概念时,利用是理想模型方法,故C错误;第谷天文观测数据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建立奠定根底,科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故D正确.此题选错误选项,应选C.]3.在物理学建立、开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奉献,以下说法正确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由它们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两种新科学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理论陷入了困境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行星数据进展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测定了静电力常量D.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研究提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方法——楞次定律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由它们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两种新科学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理论陷入了困境,选项A正确;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行星数据进展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定律,选项B错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C错误;法拉第发观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研究得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方法——楞次定律,选项D错误.] 4.在建立物理概念过程中,学会象科学家那样运用物理思想,使用科学方法,往往比记住物理概念词句或公式更重要.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中,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这三者所表达共同物理思想方法是( )A.比值定义B.微小量放大C.等效替代D.理想模型A[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这三者所表达共同物理思想方法是比值定义,选项A正确.] 5.以下有关物理学方法说法中正确是 ( )A.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科学推理方法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用是控制变量法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思想方法D.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D[伽利略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科学推理方法,选项A错误;“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用是反证法,选项B错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中,控制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和力关系,或者控制力不变,探究加速度和质量关系,使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错误;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选项D正确.]6.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科学研究方法,在建立以下物理概念时,都用到“等效替代〞方法是( )A.质点,电场强度B.平均速度,点电荷C.弹力,电势D.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D[等效替代方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一样前提下,将实际、复杂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简单、易于研究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方法.即两概念比照,产生某种效果一样,才是等效替代法,故只有选项D正确.]7.在物理学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表达中正确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方法是微元法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0时,Δx 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B [用质点代替物体采用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方法,故A 错误;以时间趋向无穷小时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 正确;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 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采用微元法将变速运动等效近似为很多小段匀速运动,故D 错误.]8.以下有关电与磁现象,说法正确是( )A .磁电式电流表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两个接线柱用导线短接,是因为运输过程中振动能产生感应电流,将指针打坏,将两接线柱短接,就会将电流消耗掉B .地球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其间夹角叫地磁偏角,地球磁极会缓慢移动,因此磁偏角也会缓慢变化,地球磁极甚至会反转,磁偏角改变180°C .安装在建筑物顶端锋利金属棒用粗导线与埋在地下金属板连接组成避雷针,当带电雷雨云接近建筑物时,金属棒将云层中电荷导入大地,到达防止雷击目D .有些合金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可用来制作电阻温度计,而铂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B [磁电式电流表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两个接线柱用导线短接,是为了让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阻碍指针振动,从而防止指针因撞击而弯曲变形,选项A 错误;地球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其间夹角叫地磁偏角,地球磁极会缓慢移动,因此磁偏角也会缓慢变化,地球磁极甚至会反转,磁偏角改变180°,选项B 正确;安装在建筑物顶端锋利金属棒用粗导线与埋在地下金属板连接组成避雷针,当带电雷雨云接近建筑物时,利用金属棒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电和大地中电中和,从而不会引发事故,并不是将电荷直接导入大地,选项C 错误;制作标准电阻一般是合金,铂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明显,一般用来制作电阻温度计,选项D 错误.]9.物理关系式既可以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也可以确定单位间关系.高中物理中常见单位有:m(米)、s(秒)、kg(千克)、N(牛顿)、C(库仑)、F(法拉)、Ω(欧姆)、A(安培)等.由它们组合成单位与电压单位V(伏特)等效是( )A.kg·m 2A·s 3B.N·m C·sC.A ΩD .C·F A [由E =ΔΦΔt 可知,T·m 2s 是和电压单位V 等效,又因为B =F Il ,那么kg·m 2A·s 3与电压单位V 等效,A 正确;由电场力做功公式W =qU ,知U =W q ,所以单位J/C 与电压单位V 等效,但N·m C·s =J C·s ,B 错误;由U =IR 可知,A·Ω是和电压单位V 等效,C 错误;由U =Q C 可知,C F是和电压单位V 等效,D 错误.] 10.在物理学开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奉献,他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伽利略先是在斜面上做实验,得到位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关系,然后再逐渐增大斜面倾角,这种正比关系依然成立,伽利略进展了合理外推,当斜面倾角为90°时,依然会保持这种关系,进而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以下关于“合理外推〞有关说法中正确是 ( )A .合理外推是指根据已有论据凭直觉进展推论,缺乏严密逻辑论证B .“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是一种科学推理方法C .合理外推只适用于伽利略斜面实验,不适用于其他实验D .所有实验合理外推情境都可以通过实际实验进展验证B [“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是一种逻辑严密科学推理方法,有很重要实用价值,A 错误,B 正确;“合理外推〞可以推断许多实际实验无法做到现象,通过合理外推可以得出相应结论,C 、D 错误.]。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择题集训(一)物理思想方法和物理学史
选择题集训一——物理思想方法和物理学史一、单项选择题1.(2013·福建卷·17)在国际单位制(简称SI)中,力学和电学的基本单位有:m(米)、kg(千克)、s(秒)、A(安培).导出单位V(伏特)用上述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 .m 2·kg·s -4·A -1B .m 2·kg·s -3·A -1C .m 2·kg·s -2·A -1D .m 2·kg·s -1·A -1解析 由F =ma ,可知1 N =1 kg·m·s -2,由P =Fv 可知1 W =1 N·m·s -1=1 kg·m 2·s -3,由U =P I 可知1 V =1 W·A -1=1 m 2·kg·s -3·A -1,故单位V 可表示为m 2·kg·s -3·A -1,选项B 正确. 答案 B2.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的定义,可用公式来表示,不同的概念定义的方法不一样,下列四个物理量中,定义法与其他物理量不同的一组是( ).A .导体的电阻R =ρl SB .电场强度E =F qC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E P qD .磁感应强度B =F IL解析 R =ρl S是导体电阻的决定式,R 与长度l 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 成反比;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都是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只决定于电场或磁场本身的性质,与试探电荷、电流元及受力等无关,故选A 项.答案 A3.类比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新概念、新知识.下列类比说法错误的是( ).A .点电荷可以与质点类比,都是理想化模型B .电场力做功可以与重力做功类比,两种力做功都与路径无关C .电场线可以与磁感线类比,都是用假想的曲线形象化地描绘“场”D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与能量守恒定律类比,都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系统内的机械能发生相互转化,但能量守恒适用于所有情况,故错误的说法是D.答案 D4.16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A.等效替代B.实验归纳C.理想实验D.控制变量解析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故选项C正确.答案 C5.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普勒进行了“月—地检验”,说明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并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C.伽利略不畏权威,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科学地推理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从蒸汽机时代步入了电气化时代解析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说明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选项A错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选项B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从蒸汽机时代步入电汽化时代,选项D错误.答案 C6.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近300年物理学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给科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下面叙述中不属于这三次突破的内容是( ).A.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B.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理论C.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立D.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解析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学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故A选项正确.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理论,至此完善了经典物理,能解决一切电磁问题,故B选项正确.相对论、量子论的建立,打开了高速和微观世界的大门,故C选项正确.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只是加快和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并未产生革命性作用,故D 选项错误.答案 D7.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关于科学家对物理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A .伽利略根据客观实验数据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B .法拉第提出电荷周围存在“场”,并创造性地用“电力线(即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C .库仑利用扭秤装置,发现了点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 .开普勒在前人积累的数据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解析 本题根据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学家及其贡献可知答案为B.答案 B8.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是通过实验发现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A .库仑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B .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C .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D .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解析 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A 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B 错误;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 错误. 答案 D9.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非常非常小时,Δx 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解析用质点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则A错误.答案 A10.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位移相加代表整个过程的位移,物理学中把这种方法称为“微元法”。
2019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 考前基础回扣练1 物理学史、物理思想方法
回扣练1:物理学史、物理思想方法1.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析:选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与牛顿定律无联系,A错,B对;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C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错.2.我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预言十年左右量子通信将“飞”入千家万户.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C.玻尔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D.普朗克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解析:选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选项A正确;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选项B错误;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C错误;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选项D错误;故选A.3.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B.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选C.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选项A正确;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选项B正确;洛伦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选项C错误;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这是他用实验直接进行了验证的B .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C .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实验测量D .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答案:C5.第谷、开普勒等人对行星运动的研究漫长而曲折,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普勒通过研究、观测和记录发现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 .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的规律并不适用于行星与它的卫星C .库仑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的数值D .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解析:选D.开普勒通过研究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是椭圆,故A 错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就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适用于一切天体之间,故B 错误;卡文迪许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的数值,故C 错误;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应用了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以及开普勒定律的知识,故D 正确.所以D 正确,ABC 错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kg 、m 、N 、A 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 .胡克总结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间的关系D .加速度a =F m 和功率P =W t 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法解析:选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A 错误;kg 、m 、A 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N 是导出单位,选项B 错误;胡克总结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间的关系,选项C 正确;功率P =W t 的定义运用了比值法,而加速度a =F m不是比值定义法,选项D错误;故选C.7.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建立概念,总结规律都离不开一大批辛勤攀登科学高峰的物理学家们.下面有关科学家的发现正确的是( )A.为了建立天体运动规律,开普勒利用自己的行星观测数据,建立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B.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加速度的概念C.“某个量是守恒的”,把这个量叫做能量,这是牛顿有关能量的描述D.“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这是法拉第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严格分析后得出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解析:选B.为了建立天体运动规律,开普勒利用第谷的行星观测数据,建立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故A错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故B正确;“某个量是守恒的”,把这个量叫做能量,这是焦耳有关能量的描述,故C 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并不是法拉第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严格分析后得出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故D错误.8.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使得时间更容易测量,最后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并归纳总结了牛顿第一定律C.卡文迪许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解析:选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使得时间更容易测量,最后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选项A正确.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牛顿归纳总结了牛顿第一定律,选项B错误.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选项C 错误.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选项D 错误.9.下列关于物理方法或物理学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体的磁场的形成B .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C .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质点”“点电荷”“电流元”“元电荷”等都是理想化模型D .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使用了“月——地检验”解析:选C.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体和电流的磁场的形成,故A 正确;由楞次定律即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故B 正确;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质点”“点电荷”“元电荷”等都是理想化模型,但元电荷是客观存在的,不属于理想化模型,故C 错误;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使用了“月——地检验”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故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10.(多选)在物理学中某物理量A 的变化量ΔA 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ΔA Δt,叫做这个物理量A 的变化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 表示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ΔA Δt是恒定不变的 B .若A 表示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则ΔA Δt是均匀变化的 C .若A 表示某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则ΔA Δt是恒定不变的 D .若A 表示穿过某线圈的磁通量,则ΔA Δt越大,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解析:选AD.若A 表示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ΔA Δt=v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 是恒定不变的,选项A 正确.若A 表示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则ΔA Δt=a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是恒定不变的,选项B 错误.若A 表示某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则ΔA Δt表示向心加速度大小,但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时刻改变的.选项C 错误.若A 表示穿过某线圈的磁通量,则ΔA Δt =E ,ΔA Δt越大,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选项D 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教案
专题十七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物理学史]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8)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2.电磁学部分(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5)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7)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8)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9)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10)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1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12)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3.原子原子核(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孙还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并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6)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并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7)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4.选考部分(1)热学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2)机械振动机械波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3)光现象电磁波①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②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③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④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思想方法]1.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就是建立理想化模型,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去再现实际问题的本质,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物理模型分为三类:(1)实物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轻绳、轻杆、弹簧振子…(2)过程模型: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匀速圆周运动…(3)情境模型:如平抛运动、人船模型、子弹打木块、临界问题…求解物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把所研究的问题归宿到学过的物理模型上来,即所谓的建模.尤其是对新情境问题,这一点就显得更突出.2.极限思维方法极限思维方法是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的过程中,着眼一些物理量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一般规律在极限值下的表现或者说极限值下一般规律的表现,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如:由平均速度导出瞬时速度.3.平均思想方法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是某个物理量对另一物理量的积累,若某个物理量是变化的,则在求解积累量时,可把变化的这个物理量在整个积累过程看作是恒定的一个值——平均值,从而通过求积的方法来求积累量.这种方法叫平均思想方法.物理学中典型的平均值有: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功率、平均力、平均电流等.对于线性变化情况,平均值=(初值+终值)/2.由于平均值只与初值和终值有关,不涉及中间过程,所以在求解问题时有很大的妙用.4.等效转换(化)法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物理学中等效法的应用较多.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除这些等效概念之外,还有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模型、等效过程等.5.对称法(对称性原理)物理问题中有一些物理过程或是物理图形具有对称性,利用物理问题的这一特点求解,可使问题简单化.要认识到一个物理过程,一旦对称,则一些物理量(如时间、速度、位移、加速度等)也是对称的.自然现象中也存在对称性,如:法拉第进行对称性思考,坚持认为电可以生磁,磁也一定能生电,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牛顿在研究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时,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牛顿根据对称性原理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从而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6.猜想与假设法猜想与假设法,是在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不明了或物理状态不清楚的情况下,根据猜想,假设出一种过程或一种状态,再据题设所给条件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或是人为地改变原题所给条件,产生出与原题相悖的结论,从而使原题得以更清晰方便地求解的一种方法.如: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就成功运用了猜想与假设法(归谬法).7.寻找守恒量法物理学中的守恒,是指在物理变化过程或物质的转化转移过程中,一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守恒,既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有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也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应用起来简单、快捷.8.比值定义法用其他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电阻、磁感应强度等.9.类比推理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讲解电动势概念时,我们把电源比作抽水机,把非静电力比作抽水的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10.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等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11.放大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放大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如在演示课桌的微小形变时,就用到通过光路把微小量放大的方法;卡文迪许在测万有引力常量时也用到了放大法.12.图形/图象图解法图形/图象图解法就是将物理现象或过程用图形/图象表征出后,再据图形表征的特点或图象斜率、截距、面积所表述的物理意义来求解的方法,尤其是图象法在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时有独到好处.1.(2020·Ⅲ卷T1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 [开普勒在前人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与牛顿定律无联系,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选项C 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D错误.]2.(2020·Ⅰ卷T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 [本题以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的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要发生变化.选项A、B电路闭合,但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C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也能产生感应电流,但是等我们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后,电流表中已没有电流,故选项C也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D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产生感应电流,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所以选D.]3.(2020·Ⅱ卷T35(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ACE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验证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某一值的整数倍,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选项A正确.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明确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选项B错误.居里夫妇通过对含铀物质的研究发现了钋(Po)和镭(Ra),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说明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并测出了粒子的比荷,选项E正确.]4.(2020·Ⅱ卷T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导学号:19624186】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ABD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选项A正确;根据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安培提出了磁性是分子内环形电流产生的,即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法拉第提出的是电磁感应定律,但恒定电流周围不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正确.]5.(2020·Ⅰ卷T14)如图171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图1711 1 324 2 1309 3 29816 4 52625 5 82436 6 1 19249 7 1 60064 8 2 104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C [本题以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为背景,通过数据反映规律,所以应从数据之间的关系入手.表中第一列数据明显是第二列数据的平方,而第三列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第一列数据,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选项C正确.] 6.[2020·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坐标卷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思想是受到了安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的启发D.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D [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A错误;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错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磁生电”思想是受到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的启发,C错误;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D正确.]7.[2020·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C.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但可用实验直接验证D.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使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B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故选项A错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际的应用价值——测天体质量,故选项B正确;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力的运动物体,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直接用实验验证,故选项C错误;伽利略在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之上,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得“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故选项D错误.]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物理文档考前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含答案
※考前状态调节的4大金点※不怕输给对手,就怕输给自己;不怕自己能力不足,就怕自己信心缺乏.考前一周,将应试状态调整到最佳.回归基础知识,回归平和心态;每天思训结合,轻松愉悦备考.1.主干知识要记牢—记牢公式定理,避免临场卡壳2.二级结论要用好—巧用解题结论,考场快速捡分3.易错地带多关照—明辨易错易误,不被迷雾遮眼4.保温训练不可少—适当热身训练,树立必胜信念考前第8天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一、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8)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2.电磁学部分(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5)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7)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8)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9)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10)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1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12)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3.原子物理学部分(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汤姆孙还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并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4)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5)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6)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并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7)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4.选考部分(1)热学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2)机械振动 机械波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3)光现象 电磁波①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②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③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④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 射线(伦琴射线),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 不变.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思想方法1.理想模型法:为了便于进行物理研究或物理教学而建立的一种抽象的理想客体或理想物理过程,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事物的次要因素.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和过程模型(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抛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恒定电流等).2.极限思维法:就是人们把所研究的问题外推到极端情况(或理想状态),通过推理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用极限思维法处理物理问题时,通常是将参量的一般变化,推到极限值,即无限大、零值、临界值和特定值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公式v =Δx Δt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3.理想实验法:也叫做实验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就叫做理想实验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伽利略斜面实验、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等.4.微元法:微元法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目的的方法.它在解决物理学问题时很常用,思想就是“化整为零”,先分析“微元”,再通过“微元”分析整体.5.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特点是:A =B C ,但A 与B 、C 均无直接关系.如a =Δv Δt 、E =F q 、C =Q U 、I =q t 、R =U I 、B =F IL、ρ=m V等. 6.放大法:在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把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按照一定规律放大后再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放大法,常见的方式有机械放大、电放大、光放大.7.控制变量法: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比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就用了控制变量法.8.等效替代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等.9.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如研究电场力做功时,与重力做功进行类比;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微专题 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
微专题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物理学史1.力学部分(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2)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在研究自由落体中采用的“逻辑推理+实验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三定律.(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6)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2.电磁学部分(1)库仑:法国科学家,利用库仑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2)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3)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欧姆定律.(4)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5)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总结出了右手螺旋定则和左手定则.安培在电磁学中的成就很多,被誉为“电学中的牛顿”.(6)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7)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8)楞次:俄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3.选考部分(1)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2)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热力学温标.(3)克劳修斯:德国物理学家,建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4)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5)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6)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7)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地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8)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9)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10)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11)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12)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13)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实现人工核转变的第一人,发现了质子.(14)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15)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16)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17)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18)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19)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物理思想方法1.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就是建立理想化模型,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去再现实际问题的本质,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物理模型分为三类:(1)实物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轻绳、轻杆、弹簧振子、…(2)过程模型: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匀速圆周运动、…(3)情境模型:如平抛运动、人船模型、子弹打木块、临界问题、…求解物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把所研究的问题归宿到学过的物理模型上来,即所谓的建模.尤其是对新情境问题,这一点就显得更突出.2.极限思维方法极限思维方法是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的过程中,着眼一些物理量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一般规律在极限值下的表现或者说极限值下一般规律的表现,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如:由平均速度导出瞬时速度.3.平均思想方法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是某个物理量对另一物理量的积累,若某个物理量是变化的,则在求解积累量时,可把变化的这个物理量在整个积累过程看做是恒定的一个值——平均值,从而通过求积的方法来求积累量.这种方法叫平均思想方法.物理学中典型的平均值有: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功率、平均力、平均电流等.对于线性变化情况,平均值=(初值+终值)/2.由于平均值只与初值和终值有关,不涉及中间过程,所以在求解问题时有很大的妙用.4.等效转换(化)法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物理学中等效法的应用较多.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除这些等效概念之外,还有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模型、等效过程等.5.对称法(对称性原理)物理问题中有一些物理过程或是物理图形具有对称性,利用物理问题的这一特点求解,可使问题简单化.要认识到一个物理过程,一旦对称,则一些物理量(如时间、速度、位移、加速度等)也是对称的.自然现象中也存在对称性,如:法拉第进行对称性思考,坚持认为电可以生磁,磁也一定能生电,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牛顿在研究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时,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牛顿根据对称性原理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从而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6.猜想与假设法猜想与假设法,是在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不明了或物理状态不清楚的情况下,根据猜想,假设出一种过程或一种状态,再据题设所给条件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或是人为地改变原题所给条件,产生出与原题相悖的结论,从而使原题得以更清晰方便地求解的一种方法.如: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就成功运用了猜想与假设法(归谬法).7.寻找守恒量法物理学中的守恒,是指在物理变化过程或物质的转化转移过程中,一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守恒,既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有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也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应用起来简单、快捷.8.比值定义法用其他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电阻、磁感应强度等.9.类比推理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讲解电动势概念时,我们把电源比作抽水机,把非静电力比作抽水的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10.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等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11.放大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放大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如在演示课桌的微小形变时,就用到通过光路把微小量放大的方法;卡文迪许在测万有引力常量时也用到了放大法.12.图形/图象图解法图形/图象图解法就是将物理现象或过程用图形/图象表征出后,再据图形表征的特点或图象斜率、截距、面积所表述的物理意义来求解的方法,尤其是图象法在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时有独到好处.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练案
专题六第16讲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限时:6分钟1.(2020·河南省郑州市二模)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B )A.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实验的研究,确定了光的粒子性B.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原子内部存在电子C.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D.卢瑟福通过a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中子[解析] 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的规律,确定了光的粒子性,A错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磁场中偏转的实验,测出了这些粒子的荷质比,发现了原子内部存在电子,B正确;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可以再分,C错误;卢瑟福通过a粒子轰击氮核的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D错误。
2.(2020·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第六次摸底)下列有关物理学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用的是控制变量法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D.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解析]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A错误;“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用的是假设法,B错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C错误;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D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
专题限时集训(十七) 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对应学生用书第149页)(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5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20·孝感模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胡克认为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是有条件的B.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C.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任意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D.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C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正确;库仑用库仑扭秤实验研究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C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D正确.]2.关于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定义“瞬时速度”的概念时,利用了微元法B.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利用了演绎法C.在建立“质点”和“点电荷”的概念时,利用了假设法D.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中,除了牛顿以外,科学家第谷、开普勒、卡文迪许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C [在定义“瞬时速度”的概念时,所用方法为将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当Δt趋近于零时,即为瞬时速度,利用了微元法,故A正确;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是基于物体在斜面上的实际运动进行合理的演绎外推得到的,故B正确;建立“质点”和“点电荷”的概念时,利用的是理想模型的方法,故C错误;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奠定基础,科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选项,故选C.] 3.下列有关物理学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用的是控制变量法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D.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D [伽利略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选项A错误;“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就要做功”,用的是反证法,选项B错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控制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或者控制力不变,探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使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 错误;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选项D 正确.]4.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律就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关下面四个实验装置,描述正确的是( )图172A .牛顿利用装置(1)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B .安培利用装置(2)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C .奥斯特利用装置(3)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 .牛顿利用装置(4)总结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C [卡文迪许利用装置(1)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A 错误;库仑利用装置(2)总结出了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故B 错误;奥斯特利用装置(3)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 正确;伽利略利用装置(4)总结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D 错误.]5.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0时,Δx 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B [用质点代替物体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 错误;以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 正确;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 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微元法将变速运动等效近似为很多小段的匀速运动,故D 错误.]6.在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正确的是( )A .卡文迪许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进行了“月—地检验”,将天体间的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统一起来B .在公式F =G Mm r 2中,G 称为引力常数,单位是N·m 2/kg 2C .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D .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B [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进行了“月—地检验”,将天体间的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统一起来,A 错误;利用分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推导可知,B 正确;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C 错误;万有引力定律既适用于天体,也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适用于宇宙万物,故D 错误.]7.在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出生的法国工程师格拉姆在布展中偶然接错了导线,把一直流发电机甲发出的电接到了自己送展的直流发电机乙的电流输出端.由此而观察到的现象促成了他的一项重要发明,从而突破了人类在电能利用中的一个瓶颈,此项发明是( )A .新型直流发电机B .直流电动机C .交流电动机D .交流发电机B [应用发电机的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直流发电机甲发出的直流电接向另一直流的发电机乙,则发电机乙的线圈中有直流电,该电流受发电机乙内磁场的安培力作用而转动,此时发电机乙成为直流电动机.]8.欧姆在探索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压、电阻关系时由于无电源和电流表,他就利用金属在冷水和热水中产生电动势代替电源,用小磁针的偏转检测电流,具体做法是:在地磁场作用下处于水平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于小磁针水平放置一直导线,当该导线中通有电流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当通过该导线电流为I 时,小磁针偏转了30°,问当他发现小磁针偏转了60°,通过该直导线的电流为(已知直导线在某点产生的磁场与通过直导线的电流成正比)( )【导学号:19624187】A .2IB .3I C.3I D.2IB [应用直线电流、电磁场的规律.如图所示,电流为I 时的磁感应强度B 与地磁场B 地叠加后,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B =B 地 tan 30°.电流为I′时,磁感应强度B′与地磁场B 地的关系为B′=B 地 tan 60°.解两式得B′B=3.则有I′=3I ,故选B.]9.物理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一门自然科学.下列关于常见的几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比较法: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B .模型法:用磁感线表示磁场C .归纳法: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D .控制变量法:“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B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 错误;用磁感线表示磁场,运用的是模型法,故B 正确;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沿着等势面方向就有一个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运用的是反证法,故C 错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运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 错误.]10.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法拉第提出了电流产生磁场的“分子电流假说”B .哥白尼提出行星运行的“日心说”,推翻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C .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定律常数G ,并被称为“第一个测出地球质量的人”D .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BCD [选项B 、D 符合物理史实,故正确.安培提出了电流产生磁场的“分子电流假说”,故不选A.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定律F =G m 1m 2r 2的引力常数G.当时人类已经测得太阳与地球间距离r ,及二者的引力的大小F ,也已经测得了太阳的质量m 1.于是便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 2,故选C.]11.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B .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C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D .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给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ACD [欧姆定律是关于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中电流关系的定律,并没有说明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选项B 错误.]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理模型法就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B .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都是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强相互作用与万有引力相同,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C .物理学的一般探索过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简洁的物理规律,用它们去预言未知现象,再用新的实验去检验这些物理模型和物理规律,去否定或进一步修正它们D .万有引力定律清楚地向人们揭示,复杂运动的后面隐藏着简洁的科学规律,它明确地向人们宣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都遵循着完全相同的科学法则ACD [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强相互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它们的作用规律不同,故选项B 错误.]13.伽利略被誉为“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成功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如图173所示,让小球沿斜面AB由静止滚下,沿水平面BC向前运动,直到滚到另一个斜面CD.如果无摩擦力,无论BC多长、斜面AB比斜面CD陡些还是缓些,小球总会在斜面CD上的某点速度变为零,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设起点为p,终点为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73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小球在斜面上运动距离与斜面倾角的正弦值成正比D.小球在AB、CD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之比等于斜面倾角正弦值的反比AD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B错误;由hsin θ=12gsin θ×t2得t=1sin θ2hg,故D正确,C错误.]14.关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克劳修斯建立了热力学温标B.惠更斯最先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C.多普勒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D.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首先提出了电磁场理论CD [选项C、D符合物理史实,故C、D正确.开尔文建立了热力学温标,故A错误.托马斯·杨最先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故B错误.]15.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学家康普顿解释物体热辐射现象时提出能量子假说B.普朗克在研究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波长变化的现象C.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D.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D [选项C、D符合物理史实,故正确.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现象时提出能量子假说,故A错误.康普顿在研究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波长变化的现象,故B错误.]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19版高考物理(广西课标版)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二.10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共18张PPT
-13-
精要必查
终极预测
6.放大法
在物理现象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把物理现象或待测
终极预测
(3)光现象 电磁波 ①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②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 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 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③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 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④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获得1901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x ������t
表示物体在t时
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
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塞封口。手捏玻璃瓶,细
管内液面高度有明显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
的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
-7-
精要必查
终极预测
(4)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5)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 的内部结构,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6)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并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 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
高中物理第二轮复习目录
1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专题提升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运动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 第3讲 力与曲线运动
2
目录
CONTENTS
专题二 动量与能量 第1讲 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 第2讲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
3
目录
CONTENTS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第1讲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第2讲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7
目录
CONTENTS
第二部分 应考技巧指导
一、高考物理中常用的“八大”解题方法 二、高考必须记牢的“六个”物理模型
8
4
目录
CONTENTS
专题四 电路和电磁感应 第1讲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第2讲 电磁感应规律及其应用
专题五 近代物理初步题六 物理实验及创新实验 第1讲 力学实验 第2讲 电学实验
6
目录
CONTENTS
专题七 选考模块 第1讲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 固体、液体和气体 热力 学定律 第2讲 选修3-4 振动与波动 光的折射和反射 电磁波 相对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教案
专题十七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物理学史]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8)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2.电磁学部分(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5)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7)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8)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9)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10)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1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12)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3.原子原子核(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孙还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并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6)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并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7)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4.选考部分(1)热学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2)机械振动机械波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3)光现象电磁波①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②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③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④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思想方法]1.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就是建立理想化模型,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去再现实际问题的本质,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物理模型分为三类:(1)实物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轻绳、轻杆、弹簧振子…(2)过程模型: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匀速圆周运动…(3)情境模型:如平抛运动、人船模型、子弹打木块、临界问题…求解物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把所研究的问题归宿到学过的物理模型上来,即所谓的建模.尤其是对新情境问题,这一点就显得更突出.2.极限思维方法极限思维方法是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的过程中,着眼一些物理量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一般规律在极限值下的表现或者说极限值下一般规律的表现,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如:由平均速度导出瞬时速度.3.平均思想方法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是某个物理量对另一物理量的积累,若某个物理量是变化的,则在求解积累量时,可把变化的这个物理量在整个积累过程看作是恒定的一个值——平均值,从而通过求积的方法来求积累量.这种方法叫平均思想方法.物理学中典型的平均值有: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功率、平均力、平均电流等.对于线性变化情况,平均值=(初值+终值)/2.由于平均值只与初值和终值有关,不涉及中间过程,所以在求解问题时有很大的妙用.4.等效转换(化)法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物理学中等效法的应用较多.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除这些等效概念之外,还有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模型、等效过程等.5.对称法(对称性原理)物理问题中有一些物理过程或是物理图形具有对称性,利用物理问题的这一特点求解,可使问题简单化.要认识到一个物理过程,一旦对称,则一些物理量(如时间、速度、位移、加速度等)也是对称的.自然现象中也存在对称性,如:法拉第进行对称性思考,坚持认为电可以生磁,磁也一定能生电,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牛顿在研究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时,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牛顿根据对称性原理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从而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6.猜想与假设法猜想与假设法,是在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不明了或物理状态不清楚的情况下,根据猜想,假设出一种过程或一种状态,再据题设所给条件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或是人为地改变原题所给条件,产生出与原题相悖的结论,从而使原题得以更清晰方便地求解的一种方法.如: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就成功运用了猜想与假设法(归谬法).7.寻找守恒量法物理学中的守恒,是指在物理变化过程或物质的转化转移过程中,一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守恒,既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有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也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应用起来简单、快捷.8.比值定义法用其他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电阻、磁感应强度等.9.类比推理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讲解电动势概念时,我们把电源比作抽水机,把非静电力比作抽水的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10.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等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11.放大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放大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如在演示课桌的微小形变时,就用到通过光路把微小量放大的方法;卡文迪许在测万有引力常量时也用到了放大法.12.图形/图象图解法图形/图象图解法就是将物理现象或过程用图形/图象表征出后,再据图形表征的特点或图象斜率、截距、面积所表述的物理意义来求解的方法,尤其是图象法在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时有独到好处.1.(2020·Ⅲ卷T1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 [开普勒在前人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与牛顿定律无联系,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选项C 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D错误.]2.(2020·Ⅰ卷T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 [本题以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的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要发生变化.选项A、B电路闭合,但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C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也能产生感应电流,但是等我们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后,电流表中已没有电流,故选项C也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D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产生感应电流,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所以选D.]3.(2020·Ⅱ卷T35(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ACE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验证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某一值的整数倍,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选项A正确.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明确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选项B错误.居里夫妇通过对含铀物质的研究发现了钋(Po)和镭(Ra),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说明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并测出了粒子的比荷,选项E正确.]4.(2020·Ⅱ卷T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导学号:19624186】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ABD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选项A正确;根据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安培提出了磁性是分子内环形电流产生的,即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法拉第提出的是电磁感应定律,但恒定电流周围不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正确.]5.(2020·Ⅰ卷T14)如图171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图1711 1 324 2 1309 3 29816 4 52625 5 82436 6 1 19249 7 1 60064 8 2 104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C [本题以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为背景,通过数据反映规律,所以应从数据之间的关系入手.表中第一列数据明显是第二列数据的平方,而第三列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第一列数据,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选项C正确.] 6.[2020·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坐标卷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思想是受到了安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的启发D.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D [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A错误;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错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磁生电”思想是受到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的启发,C错误;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D正确.]7.[2020·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C.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但可用实验直接验证D.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使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B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故选项A错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际的应用价值——测天体质量,故选项B正确;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力的运动物体,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直接用实验验证,故选项C错误;伽利略在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之上,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得“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故选项D错误.]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6讲 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六 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
3.原子物理部分 (1)原子 原子核 ①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指出 运动的电子流。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孙还提出原子 ②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 结构模型,并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 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③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 原 子 的 辐 射 电 磁 波 谱 , 并 得 出 氢 原 子 能 级 表 达 式 。 获 得 1922 奖。
返回导航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六 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
2.电磁学部分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 律——库仑定律。 (2)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 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 示电场。 (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 量,获得诺贝尔奖。 (5)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六 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
第16讲 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
1
热点聚
2
复习练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六 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
热点聚焦
返回导航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六 原子物理与物理学史
热点一 物理学史
1.力学部分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量大的小球下落快)。 通过斜面实验“冲淡”重力,对落体运动的研究,确立了 概念,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观察—假设—数学推理”。这些方 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 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一 选择题10 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考情题型练
选择题10 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1.(单选)(2018山西孝义一模)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针对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内容及过程,有以下叙述:①伽利略后来借助数学知识发现,如果速度与位移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复杂的结论;②伽利略相信,自然界的规律是简洁明了的,他猜想自由落体运动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③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证实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④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证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是正确的,并进行了合理外推:当倾角为90°时,运动变为自由落体,其性质不变,而且所有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
根据伽利略研究的真实过程,你认为下列排序科学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2.(单选)(2018湖南六校4月联考)以下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纽曼、韦伯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总结出后人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结论D.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单选)(2018安徽黄山一质检)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他的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根据此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A.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B.惯性定律C.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D.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4.(单选)(2018陕西宝鸡一质检)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想象中进行的实验,它把可靠事实和理性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以下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A.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B.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斜面实验C.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加速度的实验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关系的实验5.(单选)(2018山西太原期末)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教案
专题十七物理学史及常见的思想方法[物理学史]1.力学部分(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8)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2.电磁学部分(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的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5)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7)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8)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9)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10)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1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12)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3.原子原子核(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孙还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并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6)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并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7)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获得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9)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4.选考部分(1)热学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2)机械振动机械波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3)光现象电磁波①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②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③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④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思想方法]1.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就是建立理想化模型,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去再现实际问题的本质,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物理模型分为三类:(1)实物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轻绳、轻杆、弹簧振子…(2)过程模型: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匀速圆周运动…(3)情境模型:如平抛运动、人船模型、子弹打木块、临界问题…求解物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把所研究的问题归宿到学过的物理模型上来,即所谓的建模.尤其是对新情境问题,这一点就显得更突出.2.极限思维方法极限思维方法是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的过程中,着眼一些物理量在连续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一般规律在极限值下的表现或者说极限值下一般规律的表现,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如:由平均速度导出瞬时速度.3.平均思想方法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是某个物理量对另一物理量的积累,若某个物理量是变化的,则在求解积累量时,可把变化的这个物理量在整个积累过程看作是恒定的一个值——平均值,从而通过求积的方法来求积累量.这种方法叫平均思想方法.物理学中典型的平均值有: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功率、平均力、平均电流等.对于线性变化情况,平均值=(初值+终值)/2.由于平均值只与初值和终值有关,不涉及中间过程,所以在求解问题时有很大的妙用.4.等效转换(化)法等效法,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物理学中等效法的应用较多.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除这些等效概念之外,还有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模型、等效过程等.5.对称法(对称性原理)物理问题中有一些物理过程或是物理图形具有对称性,利用物理问题的这一特点求解,可使问题简单化.要认识到一个物理过程,一旦对称,则一些物理量(如时间、速度、位移、加速度等)也是对称的.自然现象中也存在对称性,如:法拉第进行对称性思考,坚持认为电可以生磁,磁也一定能生电,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牛顿在研究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时,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牛顿根据对称性原理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从而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6.猜想与假设法猜想与假设法,是在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不明了或物理状态不清楚的情况下,根据猜想,假设出一种过程或一种状态,再据题设所给条件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或是人为地改变原题所给条件,产生出与原题相悖的结论,从而使原题得以更清晰方便地求解的一种方法.如: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就成功运用了猜想与假设法(归谬法).7.寻找守恒量法物理学中的守恒,是指在物理变化过程或物质的转化转移过程中,一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守恒,既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有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也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应用起来简单、快捷.8.比值定义法用其他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电阻、磁感应强度等.9.类比推理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讲解电动势概念时,我们把电源比作抽水机,把非静电力比作抽水的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10.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等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11.放大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放大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如在演示课桌的微小形变时,就用到通过光路把微小量放大的方法;卡文迪许在测万有引力常量时也用到了放大法.12.图形/图象图解法图形/图象图解法就是将物理现象或过程用图形/图象表征出后,再据图形表征的特点或图象斜率、截距、面积所表述的物理意义来求解的方法,尤其是图象法在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时有独到好处.1.(2020·Ⅲ卷T1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 [开普勒在前人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与牛顿定律无联系,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选项C 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D错误.]2.(2020·Ⅰ卷T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 [本题以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的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要发生变化.选项A、B电路闭合,但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C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也能产生感应电流,但是等我们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后,电流表中已没有电流,故选项C也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D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产生感应电流,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所以选D.]3.(2020·Ⅱ卷T35(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ACE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验证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某一值的整数倍,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选项A正确.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明确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选项B错误.居里夫妇通过对含铀物质的研究发现了钋(Po)和镭(Ra),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说明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并测出了粒子的比荷,选项E正确.]4.(2020·Ⅱ卷T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导学号:19624186】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ABD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选项A正确;根据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安培提出了磁性是分子内环形电流产生的,即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法拉第提出的是电磁感应定律,但恒定电流周围不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正确.]5.(2020·Ⅰ卷T14)如图171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图1711 1 324 2 1309 3 29816 4 52625 5 82436 6 1 19249 7 1 60064 8 2 104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C [本题以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为背景,通过数据反映规律,所以应从数据之间的关系入手.表中第一列数据明显是第二列数据的平方,而第三列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第一列数据,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选项C正确.] 6.[2020·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坐标卷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思想是受到了安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的启发D.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D [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A错误;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错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磁生电”思想是受到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现象的启发,C错误;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D正确.]7.[2020·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C.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但可用实验直接验证D.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使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B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故选项A错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际的应用价值——测天体质量,故选项B正确;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力的运动物体,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直接用实验验证,故选项C错误;伽利略在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之上,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得“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陷入困境,故选项D错误.]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考前基础回扣练1物理学史物理思想方法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考前基础回扣练1物理学史物理思想方法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析:选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与牛顿定律无联系,A错,B对;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C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错.2.我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预言十年左右量子通信将“飞”入千家万户.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C.玻尔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D.普朗克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解析:选 A.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选项A正确;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选项B错误;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C错误;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选项D错误;故选A.3.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B.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选C.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选项A正确;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选项B正确;洛伦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选项C错误;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这是他用实验直接进行了验证的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C.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实验测量D.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答案:C5.第谷、开普勒等人对行星运动的研究漫长而曲折,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勒通过研究、观测和记录发现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的规律并不适用于行星与它的卫星C.库仑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解析:选D.开普勒通过研究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是椭圆,故A错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就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适用于一切天体之间,故B错误;卡文迪许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C错误;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应用了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以及开普勒定律的知识,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kg、m、N、A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胡克总结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间的关系D.加速度a=和功率P=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法解析:选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A错误;kg、m、A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N是导出单位,选项B错误;胡克总结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间的关系,选项C正确;功率P=的定义运用了比值法,而加速度a=不是比值定义法,选项D错误;故选C.7.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建立概念,总结规律都离不开一大批辛勤攀登科学高峰的物理学家们.下面有关科学家的发现正确的是( ) A.为了建立天体运动规律,开普勒利用自己的行星观测数据,建立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B.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加速度的概念C.“某个量是守恒的”,把这个量叫做能量,这是牛顿有关能量的描述D.“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这是法拉第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严格分析后得出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解析:选B.为了建立天体运动规律,开普勒利用第谷的行星观测数据,建立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故A错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故B正确;“某个量是守恒的”,把这个量叫做能量,这是焦耳有关能量的描述,故C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并不是法拉第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严格分析后得出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故D错误.8.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使得时间更容易测量,最后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并归纳总结了牛顿第一定律C.卡文迪许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解析:选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使得时间更容易测量,最后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选项A正确.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牛顿归纳总结了牛顿第一定律,选项B错误.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选项C错误.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选项D错误.9.下列关于物理方法或物理学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体的磁场的形成B.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C.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质点”“点电荷”“电流元”“元电荷”等都是理想化模型D.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使用了“月——地检验”解析:选C.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体和电流的磁场的形成,故A正确;由楞次定律即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故B正确;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质点”“点电荷”“元电荷”等都是理想化模型,但元电荷是客观存在的,不属于理想化模型,故C错误;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使用了“月——地检验”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10.(多选)在物理学中某物理量A的变化量ΔA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这个物理量A的变化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表示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是恒定不变的B.若A表示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则是均匀变化的C.若A表示某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则是恒定不变的D.若A表示穿过某线圈的磁通量,则越大,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解析:选AD.若A表示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v,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是恒定不变的,选项A正确.若A表示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则=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是恒定不变的,选项B错误.若A表示某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则表示向心加速度大小,但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时刻改变的.选项C错误.若A表示穿过某线圈的磁通量,则=E,越大,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选项D正确.。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热点训练: 一 物理学史及物理思想方法 含解析
热点一物理学史及物理思想方法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在对物理学史中重要发现、物理模型、重要物理方法的认识和对重要实验科学探究思想的理解上。
在备考时主要是对课本中出现的影响世界的重要发现及人物做一些了解,如力学中的伽利略、牛顿等,电磁学中的奥斯特、法拉第等,注意这些优秀物理学家的突破性思想及结论。
考向一考查物理学史或物理方法(多选)物理与科技和生活密切相关,物理的思想方法已经渗透到其他领域,下列关于物理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B.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若带电体的尺寸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把带电体看作点电荷,这是采用了微元法C.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把质点所受的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采用了等效替代法D.把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和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相比较,利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等于电子的向心力得出电子运动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采用了类比法[解析]由于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需要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A错误;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若带电体的尺寸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把带电体看作点电荷,这是采用了理想模型法,选项B错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把质点所受的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项C正确;把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类比为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利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等于向心力可以得出电子运动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选项D正确。
[答案]CD考向二以科研发现为背景围绕某知识点考查(多选)(2018·全国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
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
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解析] 这两颗中子星合并可视为双星系统,二者距离L ,共同角速度ω已知由GM 1M 2L 2=M 1ω2·r 1=M 2ω2·r 2可知 GM 2L 2=ω2·r 1 GM 1L 2=ω2·L 2 G (M 1+M 2)L 2=ω2(r 1+r 2) GM L 2=ω2L 可求质量之和M =ω2L 3/G ,B 正确,A 错;v 1=ω·r 1 v 2=ω·r 2v 1+v 2=ω(r 1+r 2)=ωL可知C 正确;由已知知识无法求出自转规律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一物理学史及物理思想方法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在对物理学史中重要发现、物理模型、重要物理方法的认识和对重要实验科学探究思想的理解上。
在备考时主要是对课本中出现的影响世界的重要发现及人物做一些了解,如力学中的伽利略、牛顿等,电磁学中的奥斯特、法拉第等,注意这些优秀物理学家的突破性思想及结论。
考向一考查物理学史或物理方法
(多选)物理与科技和生活密切相关,物理的思想方法已经渗透到其他领域,下列关于物理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B.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若带电体的尺寸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把带电体看作点电荷,这是采用了微元法
C.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把质点所受的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D.把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和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相比较,利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等于电子的向心力得出电子运动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采用了类比法
[解析]由于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需要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A错误;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若带电体的尺寸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把带电体看作点电荷,这是采用了理想模型法,选项B 错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把质点所受的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项C正确;把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类比为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利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等于向心力可以得出电子运动
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选项D 正确。
[答案] CD
考向二 以科研发现为背景围绕某知识点考查
(多选)(2018·全国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
并的引力波。
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
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 .质量之积
B .质量之和
C .速率之和
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解析] 这两颗中子星合并可视为双星系统,二者距离L ,共同角速度ω已知
由GM 1M 2L 2
=M 1ω2·r 1=M 2ω2·r 2可知 GM 2L
2=ω2
·r 1 GM 1L
2=ω2
·L 2 G (M 1+M 2)
L 2
=ω2(r 1+r 2) GM L
2=ω2L 可求质量之和M =ω2L 3/G ,B 正确,A 错;v 1=ω·r 1 v 2=ω·r 2 v 1+v 2=ω(r 1+r 2)=ωL
可知C 正确;由已知知识无法求出自转规律D 错误。
[答案] BC
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A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 .亚里士多德、牛顿
C .伽利略、爱因斯坦
D .伽利略、牛顿
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就保持静止;伽利略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的实验,提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惯性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故D 正确。
答案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居里夫妇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B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实验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
C .爱因斯坦在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使光的微粒理论得以东山再起的重要现象——光电效应
D .卢瑟福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解析 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居里夫妇发现了钋、镭元素,选项A 错误;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实验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选项B 正确;赫兹在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使光的微粒理论得以东山再起的重要现象——光电效应,选项C 错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故D 错误。
答案 B
3.(2018·郑州二模)下面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
q ,这个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
B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实验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
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这是应用了微元法的思想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采用了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
D.在不需要考虑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常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这是应用了假设法
解析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F
q
,这个定义应用了比值定义法,故A错误;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实验中,由于弹力是变力,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作微元法,故B正确;研究多个变量时,应控制一些不变量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探究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错误;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作理想模型法,故D错误。
答案 B
4.(2018·西安一模)学习物理不仅要掌握物理知识,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A.甲、乙B.乙、丙
C.甲、丙D.丙、丁
解析比较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来研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规律,用到了比较法;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和测定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中,通过平面镜的反射,反射光线发生较大的角度变化,从而扩大了形变,该方法称为微小形变放大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所以,乙和丙具有相同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故B正确。
答案 B
5.在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过程中,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后推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达式,是一个很关键的论证步骤,这一步骤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研究对象的选取B.理想化过程
C.控制变量法D.等效法
解析对于太阳与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太阳和行星的地位完全相同,既
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符合关系式F∝m星
r2依据等效法,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也符合
关系式F∝m日
r2,故D项正确。
答案 D 答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