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7

合集下载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研究报告(精选5篇)课题结题研究报告篇1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广泛关注。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开展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 结合实践,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策略等。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分布特点。

3. 实证研究法:选取部分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观察效果。

4. 案例分析法:收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

四、研究结果1.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等问题。

部分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2.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策略:根据文献分析和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

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师生沟通等。

3.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成果:通过对部分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学习积极性、自信心等方面有所提高。

4.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总结:结合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

五、结题结论本课题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需引起广泛关注。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作者:吴德李奕叶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5期一、课题背景近年来,伴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离婚率高涨,单亲家庭增多;家庭结构残缺,造成孩子成长的环境先天不良。

时间久了,除了有留守儿童之外,在我们这样的乡镇小学还出现了另一种“单亲孩子”,他们的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与孩子聚少离多,虽然生活在健全的家庭,但却得不到父母的呵护,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相互交流,造成了孩子情感的缺失。

同时,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情感上的这种需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一些不易被家长察觉的问题,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隐患。

这些单亲与“单亲”孩子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也由此引发出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生、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失去父母应有的监护与爱抚,普遍产生心理扭曲现象,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

他们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他们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

总之,他们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错、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

因此,单亲及单亲留守家庭中的孩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离异或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孩子情感上的忽略或行为上的放任,使一个个稚嫩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幸福和纯真,变得灰暗、痛苦、茫然、自卑、任性。

假如,这种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引导和调节,就会发展成情绪和行为有障碍的特殊学生。

就像天使被折翅膀,永远也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

许多触目惊心的相关案例给家长,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及单亲留守家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做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帮助,使他们能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由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心理疏导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此研究能改变农村的问题学生现状,为我们的教育做出一份贡献。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占全国小学生的70%。

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问题又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品质、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时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阶段之一。

农村小学生因其社会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情况与城市的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农村小学生常伴有自卑,因自卑心理而影响交际合作的困惑;因家长忽视孩子的困惑与烦恼;因从小任性娇惯,家长没有时间管教与引导而心理缺乏承受挫折与自我调节能力等。

而现行的河北省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是针对全省情况而编写的,主要是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城市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并且编写的年限已久,不能适应我校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此,我校开展《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从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现状与心理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校本教材。

该项研究为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研究与实践开创了新的局面,也提升了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我们将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校本教研”,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上的心理素质,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从而使现代农村小学教育更具时代性、科学性、广泛性,以期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三、课题研究的意义虽说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少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

这是因为农村基础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周围环境单一、设施简陋、学生交往圈相对有限,再加之受到一切向钱看的小农思想、新的读书无用论、农村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为处在农村的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所以我们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使全校的师生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研究(结题报告书)研究背景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无人陪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本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两种方法。

首先,我们发放了一份心理健康问卷给农村小学留守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

然后,我们选择了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困境和辅导需求。

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和自卑等。

而个案分析则揭示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具体情况。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法和策略,包括心理咨询、社交活动和情感支持等。

结论本研究为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我们建议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关怀和支持,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服务,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留守学生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1. 张明, 赵云. (2020).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研究[J].心理教育研究, 28(3), 82-89.2. 王丽, 李华. (2019).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策略研究[J]. 留守儿童学刊, 15(2), 51-58.。

六年级作文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六年级作文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1世纪,面对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建设的后继人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体现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不难看出,现代生活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

所以仅有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康,而没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也谈不上真正的健康。

进一步说,若没有心理的健康,就难以保证生理的健康。

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中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在校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当今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因此,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辅导必须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学校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目前,虽然有一些学校都在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但仍未形成稳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我校以《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课题,开展积极的研究探讨,以不断提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水平。

二、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心理健康指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能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保持健康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认知和应对方式,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

这种教育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研究和生活的需要。

二、学生心理状态的构成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包括了情感、认知、意志、人格等多个方面。

情感方面包括了情绪、情感体验等;认知方面包括了自我认知、认知误区等;意志方面包括了意志力、自我控制等;人格方面包括了性格特点、价值观等。

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三、有效的辅导和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的研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调节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情感支持、认知重构、行为干预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教育活动,旨在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之一。

虽然各学校在内容、目标、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常见的提法包括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或取代它。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应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也不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或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便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共收集了来自不同农村小学的500份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1.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76%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心情经常很愉快。

另外,78%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感到很开心,对于学习也有积极的态度。

2.社交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的小学生存在社交问题,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很难与同学相处融洽,感到孤独。

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相对闭塞的环境有关,缺乏交流的机会和资源。

对于社交问题的解决,我们建议学校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培训,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合作。

3.学习压力有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表现得比较紧张和焦虑。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这可能与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较高有关。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压力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4.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有约20%的学生认为家庭关系紧张,有时候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相互理解。

三、建议和措施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向学校和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3.开展社交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等,提供学生们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4.加强家庭教育: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父母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更好地与孩子相处和沟通。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和措施。

我们相信,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和努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将得到有效改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研究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旨在培养具有健康心理、乐观态度和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多种方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法,对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了实践验证;最后,通过专家咨询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评估和反馈。

三、研究结果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下策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效果: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小学课程体系,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增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3、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组织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4、加强教师培训:对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技能。

5、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以上策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效果。

因此,建议在小学阶段广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

此外,还应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及小结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及小结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及小结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结及小结如下:
总结:
1. 活动目的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心理测试、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3. 教育内容丰富:涵盖了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知识等多方面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进行了细致的教育。

4. 合作方面做得好:与学校、家长、专业心理机构等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

小结:
1. 继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注重个性化教育需求: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各有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3. 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通过不断总结和小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经验,可以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二、课题研究的依据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针对性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尊重、理解、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正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通过科学、有益的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潜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我们以年级组为切入点,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侧重点有所不同。

其次,校园举办了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聘请专家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提高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潜力和素质。

例如,校园邀请了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和《知心姐姐》杂志社的修改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受益匪浅,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潜力。

②学校注重与家庭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学校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分享现代教育观和育人观,帮助家长科学地引导孩子成长。

同时,学校通过《家教周报》、心理板报、广播站和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有关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现代育人观和人才观,为孩子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潜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校园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

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潜力和创造力。

在201X年,学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在201X年10月也召开了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

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研究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推动工作。

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___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XXX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心理健康结题报告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心理健康结题报告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立项号】【课题名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主持人】【所在单位】实验小学【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

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效。

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来开拓班级工作新局面。

【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

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及小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及小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及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以下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总结及小结:
1. 活动总结:
- 通过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压力调适等心理健康知识。

- 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互动,促进团队合作、情绪表达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方法。

2. 活动小结:
- 强调全员参与,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生动具体的活动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全方位、长期的教育支持体系。

通过持续不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是从2003年3月开始进行实验研究的。

三年来,在省、市、县各级教研室、教科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更好的、更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在全县六十多所小学中推广应用,进行深化研究。

一、序言(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有心理学家预言:21世纪,心理疾患将成为人类一大祸害。

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问题。

几年来,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增长,自杀、离家出走、犯罪等事件的频繁出现,心理教育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次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

” 只有摸清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动机: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立生之本,是人生发展必备的基本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完善等方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技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理论依据教育心理学;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艾森克尔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及有关论述。

??三、研究目标我校把本课题实验的总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内容具体为:1、学习方面。

帮助学生了解自已,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型人格。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

农村初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国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而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教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进程。

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崭新的课题,近年来得到不少学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德育改革、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措施。

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而提高孩子课上抗挫的能力又是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农村的教育速度和质量明显存在落后的趋势,,有不少制约教育发展的不利条件,研究农村中学生课上抗挫心理训练对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中学生占全国小学生的70%。

开展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专题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习心理健康问题又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农村中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行为,这些都是心理缺陷的外在反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

因此,开展“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分析证明:就“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目前国内外有过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起点高、范围广、多角度,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情绪情感、交际心理等角度来进行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调查和研究;还有就写作、英语、美术等学科的学习,家长、教师、网络等对象对学习的影响等单方面来进行研究的,如《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思考》(李文献)、《当前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杨丹)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实验的背景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

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本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

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

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并且每5000名至7000名学生中必须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80年代起步,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三)实验的理论假设及依据1、依据A、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又必须合作的社会。

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与成人一样,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

一旦培养与引导失误或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问题随即出现,进而影响其学习、生活与发展。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问题查出率高达 15 %-- 20 %。

如何帮助今天的少年儿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界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7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7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研究成果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一)理论背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二)实际背景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广大农村,多数学生家长是家庭的支柱,工作繁忙,负担重,子女跟随爷爷奶奶或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与孩子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或者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不当,使孩子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

这样,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很大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学校有90、3%小学生存在以下情况:①易怒。

遇事急躁,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②任性。

过分关心自己的需要,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纠缠不休。

③自卑。

无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

④嫉妒。

看到自己的条件、才能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长处,反而对他人挖苦、讽刺、破坏等。

⑤厌学。

由于客观原因,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甚至把学校看成地狱,希望早点离开学校。

⑥抑郁。

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或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等。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焦虑、多动等情况。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2、家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是我们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必须奉行的基本国策,一些家长实行的“小太阳”教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

我校通过对20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90、5%家长意识到孩子不好管,学校应加强管理。

调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有87、5%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逆反心理较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研究成果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一)理论背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二)实际背景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广大农村,多数学生家长是家庭的支柱,工作繁忙,负担重,子女跟随爷爷奶奶或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与孩子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或者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不当,使孩子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

这样,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很大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学校有90、3%小学生存在以下情况:①易怒。

遇事急躁,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②任性。

过分关心自己的需要,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纠缠不休。

③自卑。

无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

④嫉妒。

看到自己的条件、才能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长处,反而对他人挖苦、讽刺、破坏等。

⑤厌学。

由于客观原因,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甚至把学校看成地狱,希望早点离开学校。

⑥抑郁。

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或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等。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焦虑、多动等情况。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2、家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是我们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必须奉行的基本国策,一些家长实行的“小太阳”教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

我校通过对20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90、5%家长意识到孩子不好管,学校应加强管理。

调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有87、5%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逆反心理较强。

因此,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其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发展的前提。

我们大程庄小学地处舞钢市的最西南,属于较偏远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思想观念迅速更新,农村致富道路进一步拓宽,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交由第二监护人或亲属照管的留守学生。

这些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管教,往往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心理状况欠佳,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做好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无疑成了学校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鉴于以上情况,我校申报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获得在农村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个案,探索出适应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意义1、通过研究实践,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人际关系。

2、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和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3、通过校本培训增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实验,使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观念发生变化,领导办学观念发生变化。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一)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1)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查阅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掌握了个别学生的材料。

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组织了课题论证,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组成员如下课题组长:张志刚负责课题组工作、课题立项、课题实施、资料积累等。

成员:1、袁春阳2、黄红云3、陈春晓4、于慧敏5、邢亚丽6、田素华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7、2——2007、7)本阶段主要根据研究方案的内容开展研究活动,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研究。

以此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交往能力。

形成了教师活动课公开课教案集,教师个案、论文集。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07、8)搜集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成果报告》。

对探索到的心理健康活动的主要途径及内容在全校学生中推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结出在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并继续推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辅以问卷法、心理测试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成果分析法。

(1)问卷调查法:了解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了解教师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探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心理测试:对参研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把教育前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后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并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期间进行阶段性测试,以观察学生心理变化,对结果进行总结;对教师和家长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认识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3)理论学习法:稳定、秩序、有效的开展活动课,进行理论的教育。

(4)学科渗透法:除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在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师生有效沟通。

(5)个别监测辅导法:参照检测评价的内容,结合活动课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然后进行个案辅导,个案辅导中要用观测、调查、谈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矫治。

除上述以外,我们还将进行家校结合、信息反馈、对比分析、追踪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四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1、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内容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和农村小学校实际,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实施。

2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促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注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培训,一是教师的人格特点: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

二是对待学生的态度:真诚、宽容、理解、尊重。

三是教育机制: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因材施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负责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十五”继续教育紧密结合。

根据教师的共同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让老师们掌握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提高缓解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的教师进行分类辅导。

同时心理辅导内容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温馨的谈心室,开展谈心交流等活动,为教师解决特殊心理问题。

因此,教师都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之中,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严格按照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

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施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

使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更有效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1、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

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激励性语言,在学习活动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

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

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耐心的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诚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

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