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练习课(2)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小数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二)
循环小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的例7—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用近似值表示除法中是循环小数的商。
2、使学生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用近似值表示除法中是循环小数的商。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新课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让学生独立计算,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道题能不能除尽?(2)商的小数部分和余数有什么规律和特点?(3)这样的商如何表示?当学生发现商的小数部分总是不断地出现3,而且总也除不尽。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2个问题,使学生发现:因为余数总是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教师指出:这样的除法算出的商应该表示为(板书):1÷3=0.333....2.教学例8。
教师出示例8,要求学生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
当学生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停下来,看一看余数是多少?接着再除出两位小数,并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思考:(1)已经算出的商的最后两位小数和余数同它前面的两位小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2)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3)这样的商如何表示?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3和8,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2和7,总也除不尽。
教师把商写出来:58.6÷1l=5.32727....并说明2和7分别出现两次,如果继续除下去,会不断地重复出现,就可用省略号表示。
教师:例7和例8所得到的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小数。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例7的商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不断重复出现数3,写出3.33……。
例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开始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2和7,写成5.32727……。
使大家看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指着例7商中的数字3)或者几个数字(指着例8商中的数字2和7)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本教学设计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的课程设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2. 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能够感性理解面积、周长的概念,并能简单计算;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4.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教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算数部分:加减法和乘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2. 几何部分: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学习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运算;3. 分数部分: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4. 数学思维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通过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评估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题目难度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逐渐加大;2. 教师通过清晰明了的PPT课件来引导学生感性理解概念和方法,并在课堂上提出例题进行讲解;3.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课堂练习和数学游戏;4. 在完成小组活动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单独测试来评估他们的实际成果;5. 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方法,温故知新,直观易懂。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教学设计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理解概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 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算数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实际运用;3.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并能计算面积和周长;4. 学生是否能够了解分数概念并掌握其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能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教案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学校里,老师给孩子布置的数学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四年级的上学期,孩子学习数学的难度相比之前也有了不小的提高。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针对性强的数学练习教案。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教案。
一、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上数学学习的第一章,也是十分基础的一章,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练习。
在家长给孩子准备数学练习教案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1、数的读法和写法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性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可以针对每一个数进行写写看的练习,通过多次练习加深对数字的印象。
也可以通过口算和填数字的练习让孩子对数字有更深入的认识。
2、数的大小比较孩子们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来练习。
例如制作一个数牌游戏,将数字随机抽出,让孩子按大小排列,这样可以巩固数的大小概念和大小比较关系。
二、数的加减法数的加减法是四年级上数学学习的第二章,相比之前的数的认识,难度会增加一些,但也是非常基础的知识。
在练习数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1、加减法口诀的学习在学习加减法时,口诀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家长可以编写加减法口诀卡片帮助孩子学习口诀,同时也可以编写练习题目进行巩固。
2、加减法的实践练习在进行数的加减法练习时,不仅要求孩子们掌握口诀,还要注意实践练习。
可以编写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应用题,在桌面或者现实生活中进行练习。
三、数的分解和组合数的分解和组合是四年级上数学学习的第三章,孩子在学习此章节内容时,需要注意分析问题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家长为孩子准备数学练习教案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1、分解的练习家长可以编写或选择一些分解的题目,让孩子在练习时逐步掌握分解这一技巧。
例如,填空找规律,逐个分解数字,或者布置一些分解练习题目。
新人教版(新插图)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2课时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案(教学设计)
第2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48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心吃水果。
35×2=140×7=280×3=230×4=13×6=105×2=18×3=250×3=17×5=1.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说算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准备。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师:“0”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在运算中,我们会经常看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例题:160×30师:如何计算这道算式?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尝试算一算。
(1)尝试独立计算,讨论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口算。
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则160×30=4800。
方法二:笔算。
(2)引导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 和非0 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在老师的引导、同学们的讨论下明确:把0前面的数对齐,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160×30=48002.整理算法。
回顾计算过程,归纳计算方法: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
小试牛刀课件出示“基础导学练”的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0课时《练习课(2)》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0课时《练习课(2)》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
–理解正方形的特性和计算面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正方形面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板书工具
•黑板/白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板书:“正方形面积计算”字样,向学生展示各种大小的正方形图形。
2. 学习内容
1.复习正方形的特性,并让学生计算几个简单正方形的面积。
2.展示几道涉及正方形面积计算的例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
3. 练习
1.让学生进行课前提供的练习题。
2.学生相互交流解题思路,并在黑板上展示各自的解法。
4. 拓展
1.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5. 总结
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思考如何应用正方形面积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写下想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本同学们认真完成练习,加深对正方形面积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存在对运算定律理解不深、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运算定律,掌握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提前预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明有354本图书,他想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本图书?”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
如:354 × 5 = 1770。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强调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基础知识,他们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实际操作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场地和图示,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形象的实例,如一个公园的面积是2公顷,一个广场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引导学生思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 练习课(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7课时练习课(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数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基本训练(15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交流。
3. 提高训练(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实际应用(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进行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汇报解决过程和结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制定目标。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结合生活实际,找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
难点:对于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物、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引入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加减法的运用。
2. 学习加法运算
(1)教师示范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并让学生跟读;
(2)让学生用实物和教具模拟加法运算,加强理解。
3. 学习减法运算
(1)教师示范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并让学生跟读;
(2)让学生用实物和教具模拟减法运算,加强理解。
4. 练习
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6.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加减法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实物和教具等具体的展示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口算除法例1、例2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口算除法例1、例2练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例1和例2,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口算除法的方法,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过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对除法的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由于除数变大,运算过程会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疑惑。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律。
2.能够运用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律,口算除法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律,如何运用口算除法的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例1和例2的动画演示,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学素材:练习纸、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例1和例2,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除法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
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惑。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
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能够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够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重点
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含义。
2.学会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3.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1.确定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
2.熟练绘制不同类型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1.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
2.条形统计图练习题目。
3.讲解PPT。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讲师通过举例介绍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第二步:概念解释
•讲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如何阅读和理解条形统计图。
第三步:绘制条形统计图
•讲师示范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包括确定横轴和纵轴,标出坐标轴的刻度。
第四步: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所给数据,尝试绘制条形统计图,并理解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
第五步:数据分析
•讲师带领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让学生总结出有意义的信息。
第六步:课堂讨论
•学生就所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进行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第七步: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条形统计图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绘制条
形统计图的方法,以及如何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数据图表的分析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掌握相关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练习课∣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二、教学内容1. 练习整数乘除法的计算。
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整数乘除法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除法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练习(1)整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出示一些整数乘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2)整数除法的计算练习出示一些整数除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混合运算练习出示一些整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 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乘除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5.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一些整数乘除法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练习整数乘除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米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单元教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P34——P37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以及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四、单元教学安排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第1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一、教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P34——P35二、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以及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师随手拿起一个卡片,问: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45()。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3()。
师:刚才同学们都讲的是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学生回忆说一说。
上犹县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第1_2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5
练习课(第1~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48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49~50“练习八”第5、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及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解决生活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谁能说说在进行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要注意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所得的积要和十位对齐,不能对齐到个位上;还要注意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可以用简便的方法列竖式计算;等等。
师:看来大家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
师: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闯关”,你们有信心吗?二、综合练习1.第一关:基础练习,掌握方法。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9“练习八”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笔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完成后互相评价对错。
【学情预设】评价时,有错误的同学要说清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怎样改正。
(2)课件展示教科书P50“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评价正误,要说清理由,并说一说如果要避免这些错误,可以怎样检验。
【设计意图】两道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互相纠错中明确错误原因,能在计算中检查验算,合理规避,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2.第二关:能力训练,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9“练习八”第5题。
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列竖式算一算,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课件展示教科书P50“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法并订正。
【学情预设】这道题的思路有两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尝试解决。
【教学提示】计算练习时,学生互相评价、互相纠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互查互纠能提升双方的学习能力。
(最新配套教案)四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1。
教学要求: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执教时间:(1)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2)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复习引入。
⒈笔算:48÷4= 65÷6=93÷3=⒉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⒈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⒉学习口算方法:⑴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⑵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⒊完成“练一练”。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⒋学习笔算方法:⑴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⑶练习:80÷40。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笔算过程。
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指名学生板演5.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3)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三、巩固算法练习。
⒈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1题)。
120÷20 70÷10 300÷60320÷40 350÷70 720÷90学生口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用量角器量角 (2) 教学设计 名师教学教案
三、资源链接
脚本设计
一、创设情境:
一天,“小三角“在逛商场,想给自己买顶帽子,可是不知道自己要戴多大的帽子,老板说,你只要告诉我尺寸,我就能为你量身定做!我要怎么量出自己的尺寸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怎样度量一个角?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一个角包含几个1度,我们就说它说它的度数是几度,比如这个角有10个1度,它的度数就是10度。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
2.用量角器量角
我们现在就来量一量这个角,量角,其实就是看从起始边到终边转了多少个1度。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让0度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而这个角终边所对应的度数有两个,一个是30,一个是150,到底看哪个呢?外面的这一圈叫做外圈刻度,里面的这一圈叫做内圈刻度。既然我们从0开始,终边旋转到这,累加了30个1度,那这个角就应该是30度,测量开口向右的角一般要看内圈刻度。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的方法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思考、探索活动,感受数學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學生學习数學的兴趣。。
重 点: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难 点:度量角的度数的步骤。
微课简介
本节微课學习的是《用量角器量角》,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发展學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敎學内容改编为“小三角”买帽子的故事,利用万彩动画大师制作成动画并搭配场景的一节动画演示式的微课,趣味性高。全程配备字幕,有利于内容的浏览和记忆。
那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呢?老板拿出了家传宝贝:这就是传说中度量角的神器“量角器“量角器看起来好复杂的样子,我们先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中间这个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这条标0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有什么用呢?比如我从标记60度的刻度线连接中心,这条线就和0度刻度线组成了一个角,你知道这个角是多少度吗?没错,是60度。60度刻度线,表示从这个0度刻度线开始到它累加了60个1度。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描述较大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概念,对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较小面积单位有所了解。
但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较大的面积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实物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描述较大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实物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描述较大的面积,并灵活运用它们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实物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际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实物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足球场、篮球场等,用于直观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3.练习题库:准备一些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如公园、操场、农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场景的面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换算单位 教学设计 名师教学教案 (2)
《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一、敎學目标:1、能正确进行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进行合理的推测。
2、在练习的过程中,继续通过一些实例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进一步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的表象,并运用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敎學重点:丰富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直观经验,会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敎學难点:继续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
四、敎學过程:1.对知识的梳理。
1平方米、1公顷和1平方千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 100 100×1001平方千米1公顷1平方米1000×1000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关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课。
揭题:《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课。
(二)合理推测1.如果要描述我们學校的占地面积,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单位?2.如果以公顷为单位,你估计我们學校大概有多少公顷?课件出示拼组學校,得出我们學校占地面积大约是1公顷。
(出示學校的拼组图形)3.1平方千米又有多大?有几个我们學校这么大?(以學校为单位缩小,平移到右边1平方千米的图片里)4.以前我们站过,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16人,请你估计1公顷也就是我们學校大约能站多少人?(此时,敎师利用课件,将第7题左边的16个學生站在1平方米里的图片缩小,平移到右边1公顷图片的左上角里,)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 1公顷能站:16×10000=160000(人)1平方千米又大约能站多少人?(以1公顷为单位,去量1平方千米,大约能站16000000)在中国的地图里,你还能找到新疆吗?1.仔细观察中国行政区划图,估一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地面积有几个浙江这么大?(课件出示用浙江省拼一拼新疆的过程)除了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它们分别有几个浙江省那么大?(完成练习纸第3题的第3小题)2.完成课本第37页第8题。
除了这三个省,还有一些占地面积比较大的省区,如黑龙江,青海,四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练习一第4、6、8、10~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亿以内数的读写。
【重点难点】:
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根据不同的要求写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大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能熟练地读写出一些大数。
之前的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我们这节课就来巩固一下,对亿以内数的读写进行集中的练习。
首先,回忆一下:怎样读写亿以内的数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回顾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指名说一说。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4、8题。
(1)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一第4、8题,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2)汇报:从这些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感。
2.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13题。
(1)课件出示练习一第13题。
(2)图上的哪些说法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
(3)指名学生进行判断。
3.动脑筋。
(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14*题。
)
(1)课件出示练习一第14*题,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的要求。
(2)在小组中讨论:这些数是多少呢?
同样的要求可以写出不同的数来,让学生先讨论,寻找写数的规律。
例如:读两个0,那么在个级和万级中间都应该有0,或在个级的千位和十位上有0,而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可以不尽相同,可以是1或2,或3,或4。
所以同样读两个0,可以写出很多个不同的数来。
(3)分小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写出的数多。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
4.信息交流。
(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10题)
组织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数据在班上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实践应用
1.读出或写出下列各数。
40600000 30500500 4239450
二十八万零三十七十万七千九百零五万零四十
指名读一读,写一写,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6题。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拨计数器、写算式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
3.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11、12题。
同桌合作,一个读数一个写数,然后交换,互相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亿以内数的读写的练习课,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组数。
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始至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整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练习课上,教师要尽量扩大学生的自主作用,教师只充当引导和指正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具体的问题逐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