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七单元整合7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七单元整合7
-4-
单元整合
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要表现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949—1956 深受苏联 (1)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影响
(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Hale Waihona Puke 1956—1966 探索中前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中近


程导弹试验成功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
2.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改进依赖于 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
单元整合
3.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教育的发展 (1)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具,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 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离不开教育的。 (2)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 必须发展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3)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经济发展这一物质基础,只有始终抓 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正确的发展教育的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 发展。
1966—1976 遭受严重 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挫折
(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
大批教授受到批斗
(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
改革开放以 来
全面繁荣
面成就突出 (2)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小学教育和
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5-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
-1-
单元整合
-2-
单元整合
一、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复习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复习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复习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所走过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总体呈现出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态势,虽然经历了“文革”的破坏,但在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

【重难点突破】1. 新中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4)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3.“双百”方针的内涵与积极影响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影响:“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第二,在文艺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单元概述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单元概述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单元概述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内容提要
文艺复兴以后,面对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合理性的风气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近代时期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发现与日俱增,到了近些年,更是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一天比一天大,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当然,它的某些负面效应也日益显露出来。

本单元突出了近代以来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即
学习本单元时建议联系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学过的相关知识,了解科学家取得的成果,但更要关注科学技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特别是他们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怎样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同时我们应当学习那些科学巨匠为科学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三维目标
归纳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近代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程。

学习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认识这些成就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分析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影响,探究科学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自觉树立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信念。

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历史进程,理解两次技术革命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学习瓦特、爱迪生等人积极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

掌握信息化社会的主要内容,理解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之间的关系,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

知识网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
意 义3.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意义。
(1)量子理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微观的粒子世界方面认识的空缺,把 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推进到微观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 的角度和方式;量子理论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 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它 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这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 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 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普朗克创立量子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 论框架,它们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量子论的基本理论
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 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 出普朗克公式,正确地给出了黑体辐射能量分布。 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 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 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原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 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在轨道上运动时候电子既不吸收能 量,也不放出能量。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 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 1923年提出了物质波这一概念。认为一切微观粒子均伴随着一个波,这就是所谓的 德布罗意波。

高中必修三历史第七单元提纲

高中必修三历史第七单元提纲

第七单元复习提纲•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重大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1983年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003、10月15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①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②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③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的原因•政治:新中国的建立,中华民族的独立,政府重视科技的教育的发展•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改革开放后,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民的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需要•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①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②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意义:“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七单元 单元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七单元  单元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单元总结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 1. 1949~1965 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大 批有名望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从海外回到祖国,他们成 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栋梁。国务院也成立了科学规 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由国家 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
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 1 元钱,将会产 生 7 元至 12 元的回报。 航天, 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 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 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 爱好和平的中国, 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 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3. “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文革”结束 后,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确立教育 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明确了 面向 2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坚持“三 个面向”方针,深化教育改革,以新时期教育改革为先 导,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例 2】 (2009· 广东历史,12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 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总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总复习

结合选修四
牛顿和爱因斯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 的宇宙观曾经是西方社会主要的思想,他认为每 一样东西或生物都具有形式和物质两部分,地上 的物质是由土、气、火,水四种元素组成,而天 体是以地球为中心,永远不变的。人无法感到地 球在动,人类是宇宙的中心。他认为,宇宙是由 几个同心圆所组成的,最中心的即为地球,依次 再为其它星球,每个星球都有灵性,神在最外圆 之外,以灵性吸引带动圆球的转动。所以,神是 宇宙转动的第一因素。
2、意义: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使打击;标志生物进化论诞生。
(三)赫胥黎(英): 1、与威尔伯福斯主教的辩论(主题:生命的起源) 2、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通过比较解 剖学的研究,论证人猿同祖,推动进化论传播。
补充: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1、对生物学: 把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看作新物种起源 的首要条件,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是对封建 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2、对思想界: 证明了“造物主”即神根本不存在,将“变化”“发 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跃进。 3、对社会: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被引入社会学说,冲击了封建 专制制度与等级制度,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 想武器;存亚洲等地还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如中国的维新运动等。
研究对象 整体考察
近代科学技术
分门别类
研究方法 直观感受,哲学思辨
两者关系 两相分离
科学实验,科学理论
密切结合
第一课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课标要求】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 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知道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说明:“加勒与海王星”、“斯蒂芬与黑体辐射”、德布 罗意与物质波理论“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复习梗概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复习梗概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新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条件和原因①前提:国家独立、社会安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③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重要成就1964——1970——2003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格局紧张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成就: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④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⑤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⑥1999年起,“神舟”飞船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⑦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3.杂交水稻背景、取得的发明过程和成就、意义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发明过程和成就:①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他很大启发②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③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意义: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一)计算机成就: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Ι号”③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二)生物技术成就: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②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意义: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5.启示①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③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6.“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主要体现了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斗争②“双百方针”的“百家争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允许学术上自由争论,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7.“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在文革前、期间、后各阶段的相关作品文革前(硕果累累)——文革期间(百花凋零)——文革后(文艺春天)背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技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双百”方针的实践:(1)初期的繁荣表现:①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扩大生活视野,开拓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取得累累硕果②那时的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作品: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优秀的故事影片《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意义: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2)曲折的年代表现:①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作品: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3)文艺的春天背景: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②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推荐下载】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推荐下载】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两弹一星
 ⑴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⑵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⑶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⑷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特别强调】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载人航天: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要点解析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要点解析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要点解析
假期,最终还是到了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完的日子。

现在的你,是处于认识新伙伴的欣喜中?对高中生活的期待中?还是依旧沉浸在假期的惬意中无法自拔?
 一起来看那看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要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要点解析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基础解读】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时代背景:
 (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

【推荐下载】最新—最新学年度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推荐下载】最新—最新学年度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最新—最新学年度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

准备了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七单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决策: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

 (2)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重大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此后,我
 国又在和平利用核能源方面作了很大努力,相继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②导弹: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
1。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复习方案:第七单元 -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复习方案:第七单元 -含答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习目标】记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背景,及其带来的经验和教训。

【线索特征】本单元内容包括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线索为: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科技发展重点经历了国防、军事领域转向经济、生活领域的过程;现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曲折发展。

【知识梳理】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①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的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③”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④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过程(1)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⑤。

(2)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⑥”。

加速了中国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的发展: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精品学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习(人教必修3)

【精品学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习(人教必修3)

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新中国头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4.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史实。

5.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主干梳理1.科技(1)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科技成就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③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④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文艺:“双百”方针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②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③特点:强调“双百”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3.现代中国的教育(1)奠基(1949-1966年):A.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B.全面建设时期,毛泽东确定了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成果:经过十几年努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1966--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导致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复兴(1978年至今):①“文革”后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全面恢复和整顿教育秩序;倡导尊师重教。

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单元复习.ppt

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单元复习.ppt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 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
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蛋白质时代
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 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 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 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银河-Ⅰ型” “银河- II型”
“天河一号”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 平和健康作出了贡 献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 家信息化发展
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 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 算机的国家
3、(2009•海南) 1956年,毛泽东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4、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 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 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 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 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 错误。”该谈话:
2、遭遇挫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1964年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双百” 方针再次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3、重现春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恢复“双百”方针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 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重新迸发出勃勃 生机。
假如让你用坐标图像表示“双百”提 出后我国文艺科学的发展趋势,你会怎样 作图?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4、中新社深圳2009年8月4日电:建设 在中广核集团大亚湾核电站基地的世界最 大LOCA鉴定试验合一、二、三号LOCA炉在 手动模式下的调试,四日全部完成……而 中国掌握核技术开始于:

高二必修三第七单元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第七单元历史知识点

⾼⼆必修三第七单元历史知识点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学艺术是⾼⼆必须三第七单元历史的知识点。

为了⽅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三第七单元历史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必修三第七单元历史知识点 ⼀、经典⼒学 1、伽利略、⽜顿对经典⼒学的建⽴所作的贡献 (1)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为根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学的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定律,经典⼒学体系形成。

2、经典⼒学在近代⾃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对⾃然界的⼒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类对⾃然界认识史上的第⼀次理论⼤综合。

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进⼊全⾯繁荣时代。

⼆、达尔⽂的⽣物进化论 (1)主要观点:⽣物是由低级向⾼级不断进化的,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存。

(2)意义:促进了⽣物学的发展;打击了神创说,促进了思想解放;“适者⽣存”成为殖民扩张的借⼝,也推动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开展。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技术的应⽤ 1、蒸汽机的发明和第⼆次⼯业⾰命时期电⽓技术的应⽤ (1)蒸汽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英国⼈⽡特改良了蒸汽机(富尔顿汽船、史蒂芬孙⽕车)。

(2)电⽓技术的应⽤: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德国西门⼦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发明了许多家⽤电器;⼈类进⼊“电⽓时代”。

2、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①促进了⽣产⼒发展和⼈类社会的进步;②资产阶级确⽴了对世界的统治;③社会⽣活(如:⾐⾷住⾏娱)发⽣变化,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四、相对论与量⼦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运动)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意义 (1)内容: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与空间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变化;⼴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是弯曲的。

(2)意义:提⽰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继承和发展了⽜顿⼒学,是物理学的⼀场⾰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复习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所走过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总体呈现出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态势,虽然经历了“文革”的破坏,但在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

【重难点突破】
1. 新中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4)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3.“双百”方针的内涵与积极影响
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影响:“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第二,在文艺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

4.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政治:坚持贯彻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双百”方针;必须正确处理科学文化同政治的关系。

思想文化:坚持思想解放,促进多种文化共同发展;坚持科教兴国,培养科技、文艺人才。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社会生活:坚持为人民生活服务。

5.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意义?
背景:(1)国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国际: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意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全面落实,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

这一战略的提出,必将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更快地向前发展。

6.新中国的教育走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与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误区警示☆】
1. “两弹一星”具体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 新中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两弹一星”与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不相矛盾的。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3. “双百”方针各自适用的领域不同,在文艺领域提倡“百花齐放”,在学术科研领域提倡“百家争鸣”。

4. “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是不同的。

“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不去干涉他们,但要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