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资料
高中必修3历史知识点
高中必修3历史知识点高中必修3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广泛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能会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被教授: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文明特点。
- 古代文明的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
2. 希腊与罗马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民主政治的起源。
-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罗马法律的影响。
3.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骑士精神、教会的权威。
- 十字军东征、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与科学的发展。
- 重要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贡献。
5.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新教的产生。
- 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6.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科学精神的提倡。
- 重要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7.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影响和结果。
- 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人阶级的兴起。
8.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兴起。
- 帝国主义的扩张、殖民地的反抗。
9. 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后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事件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10. 冷战与全球化:- 冷战时期的政治对立、意识形态的冲突。
- 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11. 现代科技与社会变革:- 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兴起。
- 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1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政策。
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和深入的分析,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来掌握这些内容。
同时,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以下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1. 古代国家和文化交往:
- 商朝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政治关系和文化交流。
- 周朝的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推行。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和各国之间的政治联姻。
-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和文化融合。
2. 希腊罗马古代文化:
- 希腊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古罗马的建国和扩张历程。
- 希腊罗马古代艺术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3. 中世纪欧洲社会变革:
-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影响。
-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封建主义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传播:
-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
-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文化交流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5. 近代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冲击:
-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和殖民活动。
- 近代科技的传入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的全面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必修三历史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夏商周的宗法制度,到秦汉的郡县制,再到隋唐的科举制,直至明清的中央集权制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2.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如农业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 手工业的繁荣,如陶瓷、丝绸等传统工艺的发展。
- 商业的兴起,包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货币经济的普及。
3. 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影响,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的塑造。
-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古代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成就。
4.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如汉藏、汉蒙等关系的发展。
- 边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如长城的修建、屯田制度等。
5.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海上实力和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
6.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民间反抗,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7. 中国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尝试的艰难。
-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 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建设与抗日战争。
8.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步实践。
-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反思。
-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的深化。
-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新战略。
10. 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析:- 对重要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的评价。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乡土中国的变革1.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发展到酉阳洼地时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如农业生产的繁荣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等。
2.周朝的政治与社会: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并实行分封制度,使得封建化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体现了各个国家相互争霸,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和文化现象,如儒家、道家、兵家和法家等。
4.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如各诸侯国开始设立官僚机构,建立官吏制度等。
二、秦汉的变革1.秦朝的建立:秦朝通过连年征战,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变革。
2.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施以始皇帝为核心的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和法律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僚管理,但也导致了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的动荡。
3.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采取了与秦朝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度和任用贤能之策,使得汉朝的政权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发展。
4.科技进步与思想变革:秦汉时期,科技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如农田水利的开发、铁器的广泛使用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流派,如儒家学说的复兴和佛教传入等。
三、隋唐的繁荣1.隋朝的建立:隋文帝通过武装力量的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变革,为随后的唐朝开创了条件。
2.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比较繁荣,如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外交、军事的发展等,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经济的繁荣: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繁荣,如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盛,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和纺织业等。
4.文化艺术的繁荣:隋唐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如诗歌、书法、绘画和剧院等,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总之,历史必修三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兴衰演变,科技发展与思想变革。
通过对历史必修三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风貌,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三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 《南京条约》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 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 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四、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
- 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 北洋政府的统治、军阀割据的局面。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实践。
六、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的意义。
- 全民族抗战的团结精神和历史意义。
七、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共内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九、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十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通过学习这些必考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而且能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历史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另:三纲五常)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
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明清之际的儒学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全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1第一讲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概况1、儒家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高三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一、世界近代史1.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以纺织业为核心,逐渐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它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对于世界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指1789年至1799年法国社会政治结构发生的剧变。
大革命的爆发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瓦解,揭开了新时代的序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指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指1914年至1918年间,欧洲及其它地区爆发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战争。
该战争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演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10月10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爱国革命运动。
该运动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和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开始。
4.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在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 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人民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的开始- 城市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文明的多元起源: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2. 古代文明的特点-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神权政治- 社会结构:等级制度、奴隶制度- 文化与宗教: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字与艺术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贸易与文化交流- 战争与征服: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希腊与波斯、罗马与迦太基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雅典、斯巴达-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艺术与科学:雕塑、建筑、数学、医学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政治制度与法律-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民法、万民法- 罗马建筑与艺术:罗马竞技场、凯旋门、雕塑三、封建社会与中世纪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社会的结构:领主与农奴- 封建法律与习俗-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宗教改革:东正教、天主教、新教- 十字军东征:背景、过程与影响3. 文化与思想的复兴- 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北方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与科学革命- 艺术与建筑: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四、亚洲的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 统一与分裂的循环:秦、汉、唐、宋、元、明、清 -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 印度古代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 吠陀时期与佛教的兴起- 印度教的形成与传播3.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扩张-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五、美洲与非洲的古代文明1. 美洲古代文明- 玛雅文明:文字、历法、建筑- 阿兹特克帝国与印加帝国:政治、宗教、农业-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欧洲殖民2. 非洲古代文明-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 非洲中部与南部的王国:马里、刚果、津巴布韦- 跨撒哈拉贸易与文化交流六、近代早期的全球联系与冲突1. 地理大发现与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上探险- 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 奴隶贸易与全球经济的影响2. 宗教战争与国家形成-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家主权- 君主专制与议会制度的发展3.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科学方法的发展:伽利略、牛顿-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民主与法治思想的传播以上是历史必修3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近代早期全球联系与冲突的广泛历史时期。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一:整体概述《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人民出版社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
整本教材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展开。
知识点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中西文化的交融、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
知识点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
内容包括:封建政治的基本特征、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结构的演变、科举制度的变革、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变革等。
知识点四: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
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世界科技的发展与影响、传世文献的重要性、航海事业的发展与影响等。
知识点五: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
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晚清政治体制的危机与变局、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及其影响等。
知识点六:第五单元世界近代史的发展第五单元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
内容包括:19世纪末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变化、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反抗、世界战争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联合国的建立和冷战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等。
知识点七:穿插的历史哲学思考教材还穿插了历史哲学思考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启迪。
在每个单元末尾都会有历史留言、历史讲座等篇目,对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和综合运用。
知识点八:普及的历史常识教材还普及了一些历史常识,如历史年表、历届中国古代思想家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是相对封闭和狭隘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源自于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人们在对待自然和社会问题时必须保持一种谦虚、尊重和和谐的态度,以便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涉及到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阴阳五行以阴阳之道为基础,五行之说为主要内容,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诸如“物极必反”、“有所不为”等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命运观中国古代的命运观认为,人的一生受到命运的支配,表现为“生有命,死有时”,人类生存与命运密不可分。
古人认为,人的命运由天、地、神、人以及前世今生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因此必须求助于神仙、佛菩萨等超自然的力量来化解人生难题,摆脱命运的羁绊。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始终受到宗族、氏族等传统关系的影响,交替出现的封建、中央集权和分权等政治体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政治制度的差异。
1.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基于宗法制度,以宗族和氏族为基础,实行分封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封建王朝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的共同组成部分,汉朝的王莽时期和北魏的孝文帝时期等是封建制度发展的顶峰。
2.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体制之一,它在唐朝和宋朝等时期得到了完善和发挥。
中央集权制度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评定了科举制度,注重法律制度和官员选拔,达到了统治国家和士族的目的。
3.分权制度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格局上。
高二复习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汇总
高二复习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汇总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指中国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洪秀全领导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革命运动。
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政权、建立天国政府,实行平均分配土地、平等财富的思想。
1. 太平天国起义与发展1843年,太平军首领洪秀全宣称自己神选之人,发动起义,最高目的是“净化天下”,建立“大富、大贵、大公、大防、大忠五大天下”,成立天京,奉洪秀全为太平天皇。
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了以洪秀全为太平天皇、封建制度为基础的政权。
2. 太平天国思想与政策太平天国运动主张共产主义,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平等财富。
太平天国也对妇女地位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男女平等。
3. 太平天国战争太平天国与清王朝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内战之一。
战争中,太平天国多次攻陷大城市,形成“摧城掠地”的局面,但最终还是失败。
二、戊戌维新戊戌维新是1898年底至1899年初,戊戌变法后自发出现的一场维新运动。
其核心是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变革。
1. 戊戌变法的产生与失败戊戌维新的起始点是戊戌变法,是清朝垮台前的一次自我拯救的尝试。
戊戌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如设立新政部门推行洋务运动、立宪等等。
但由于维新触及到皇权、官场、土地等既得利益,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2. 维新运动的内容戊戌维新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多重方面的变革,具体内容包括了推进资本主义、实行立宪、推进教育等方面的维新措施。
3. 维新运动的影响戊戌维新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表明了在中国盛行的封建制度已经不再符合当代的社会需求。
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期知识分子与民众对传统的重新审视和批判,整个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
其核心在于推动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的先进化。
1. 新文化的概念及特点新文化是一种理想,是为了摒弃旧文化,推行民主、科学、进步的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三个板块。
而这三个板块中各有许多重要知识点。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历史必修三的核心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里,本文将为大家归纳总结一下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夏继槐、商汤、周武王三位帝王的崛起,到夏朝、商朝、西周等朝代先后统治。
这些朝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以及思想文化等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三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学习古代中国的重要起点。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代表着战争、动荡、分裂与统一的历史进程。
这个时期是由众多小国家的崛起和消亡组成的,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儒、道、法、阴阳家等思想学派的产生与发展,为今天的中国社会的道德和哲学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秦汉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代表着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秦朝通过推行法家思想,实行中央集权化的制度和方便人民生活的措施,为中国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汉朝的时期则是对秦朝时期政治与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之时。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从封闭落后向开放现代化的转型。
鸦片贸易是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运输、贸易、制造等过程。
2.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革命之一,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统治走向结束。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后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改造,开始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3.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难的一个时期,标志着中国走上了自由、民主和现代化的道路。
这场战争是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下发生的,持续了整整8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影响。
必修三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修三历史主要涵盖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大的方面。
下面是必修三历史必备的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中国与英国发生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这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从封闭半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过渡的开始。
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叶,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太平天国建国后,开创了一系列具有进步性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是清朝晚期一次重大的政治,旨在摆脱腐败和落后。
然而变法过程中遭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失败。
4.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5.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潮。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有着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和推动革命进程的重要契机。
二、世界现代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2.俄国革命:发生于1917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夺取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4.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战争。
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和冷战的开始。
5.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冷战期间,世界主要分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长时间的对抗。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河流文明: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黄河流域 - 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模式2. 古埃及文明-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 宗教与文化3.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4.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吠陀文化- 种姓制度的形成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文化- 甲骨文与金文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文化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3. 古代科技与文化- 古代科技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文学与艺术: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结构- 骑士文化与骑士精神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3.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近现代历史的发展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2.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主义的兴起- 各国统一运动:德国、意大利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五、当代世界的重要事件1. 冷战与两极世界- 美苏对峙-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2.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3. 当代科技与社会变革- 信息技术革命-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例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和细化,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详细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春秋晚期孔子(仁;德政,等级的礼,首创私学有教无类,性相近)发展:战国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战国荀子(性恶论;仁义说;君舟民水)(2)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春秋晚期老子(道为万物本原;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发展:战国庄子(万物相对;精神上的自由)(3)墨家春秋晚期墨子(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代表平民百姓)(4)法家韩非子(依法治国,迎合了大一统专制)李斯,商鞅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经过(1)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代表:A北宋程颢、程颐(以理为核心,把理和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B 南宋朱熹(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著书:《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2)陆王心学代表:A陆九渊(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方法论:求真理只需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B王守仁(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方法论:致良知,克服私欲;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儒家思想成为南宋后官方哲学4、明清时期(1)李贽(反对孔子思想,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2)反对君主专制与经世致用代表:黄宗羲(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践求真)王夫之(唯物思想)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1、林则徐,魏源“师夷”思想(19C40-50y)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代表: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著书:《海国图志》实践:无作用:引导人们了解世界2、中体西用(19C60-90y 1856-1860)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和顽固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实践: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作用:近代化第一步,经济工业化3、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变革的思想(19C90末1894-1895)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康有为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制思想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3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实行的是世袭制的君主专制制度。
商朝继承并发展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官僚体系和宗法制度。
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以增强国力。
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武灵王改革等,这些改革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3.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朝继承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形成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并行的管理体系。
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1. 井田制西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中央一块为公田,周围八块为私田,农民共同耕种。
2. 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了井田制。
封建国家通过土地买卖、赏赐等方式,将土地分配给地主和农民。
三、古代的科技与文化1. 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还有张衡的地动仪、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等重要科技成果。
2. 文化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均有辉煌成就。
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四、民族关系与边疆开发1. 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
如汉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元朝的蒙古族等,都在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中实现了文化和血缘的融合。
2. 边疆开发历代王朝都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
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元朝的行省制度等,都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开发。
五、对外交往与冲突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中亚、欧洲等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必修三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形成定居社会。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时期- 夏朝: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 商朝:出现了文字记载,即甲骨文,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高峰。
- 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封建社会秩序。
3.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
-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期。
4. 秦汉时期-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
- 汉朝:推行儒家思想,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二、中古历史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 两晋南北朝:中国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北方多民族融合,南方相对稳定。
2.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短暂统一中国,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唐朝:国力强盛,实行科举制度,唐诗繁荣,与外国交流广泛。
-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但经济和文化仍有所发展。
3. 宋辽金元时期- 宋朝: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科技和文化成就显著。
- 辽、金:分别为契丹和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多次战争。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版图辽阔。
三、近现代历史1. 明清时期-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海禁政策,后期出现宦官专权。
- 清朝:满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后逐渐衰落。
2. 近现代的变革-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和制度,试图自强振兴。
- 戊戌变法:尝试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但最终失败。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1、2、5、6单元)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列举先秦时期的儒家代表及他们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思想:
核心:①“仁” 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思想:“为政仁德”,以德治民。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伦理观:性相近。
孟子的思想:政治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
荀子的思想:政治思想:“仁义”“王道”;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
2、列举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
简述宋明理学分别得到哪些新的发展。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代表及主张: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主张“格物致知”。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A “存天理,灭人欲”B、深化“格物致知”C、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南宋陆九渊:A、“心即理也” B、“宇宙便是吾心 C、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明朝王阳明: A、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致良知”(核心);“知行合一”
2)发展:
北宋时期,儒家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明朝时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
3)评价:
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简述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及主张、影响。
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思想上:八股取士,程朱理学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代表及主张:
“离经叛道”的李贽: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黄宗羲:A、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影响: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前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世界宗教的学者任继愈说:“儒学之所以能持续2000多年,主要是因为它不断地吸取新的内容。
”试联系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儒学的发展。
①战国时,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的精华,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3分)
②董仲舒揉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家体系;被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分)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3分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在三教融合中得到进一步发展;(3分)
④两宋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3分)
⑤明朝时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3分)
⑥明末清初,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深了巨大的影响。
(3分)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简述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归纳古希腊人文主义代表及其主张。
背景:A、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B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主要原因)C人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代表及主张: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肯定人的感觉,否定神的意志。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思想核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异同
3、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研究人及人类社会,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道德,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中世纪(5—14世纪)的西欧,宗教神学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人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
(3)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思想家们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新的资产阶级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重新闪耀在西欧的上空。
(4分)
(4)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主张信仰上帝得救,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5)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4、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的成就?
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
艺术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拉斐尔—《圣母子》
5、归纳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及其主张。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著《论法的精神》
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人非工具,主权属于人民;要自由也要自律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前期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开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开设新式学堂等;特点是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
维新派: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实践:戊戌变法;特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践:开展新文化运动;特点是学西方的思想。
共同之处: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
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最初表现为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发刊词正式将其阐述为三民主义
它涉及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和社会革命(民生主义),是比
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并指出这一学习历程的主流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社会主义。
共同之处(主流):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
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费心理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不包括以下哪些层次(D)
A 自我实现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需要
D 生活需要
2 为刺激顾客即兴购买,商场里应把易于随机购买的商品设置在(A)A明显位置B楼梯位置
C门口位置D固定位置3消费流行产生的直接原因是(B )
A主观臆断B社会文化背景C随机事件D客观分析
4从年龄层次上看,时尚消费心理较强的群体是(C )
A老年B中年
C青年D少年儿童
5易于接受导购人员介绍和帮助的消费者大多是(D)
A理智型消费者B经验型消费者
C确定型消费者D随意型消费者
6记忆的心理过程不包括(C)
A 识记
B 保持
C 推断
D 认知
7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所减弱的消费习惯是(B )
A群体性习惯B地域性习惯
C品牌偏好习惯D个体性偏好习惯
8选择商品以自我感觉为转移,易受商品外表造型、命名、色彩及装潢影响的消费者,其性格类型属于(A )
A情感型B随意型
C保守型D习惯型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觉的特性的是(B)
A 整体性B客观性 C 恒常性D选择性
10消费者去北京百货大楼买过东西,日后能够想起百货大楼的形象,就是(C)。
A情绪形象记忆B概念记忆C感知形象记忆D长时记忆
二、名词解释(10分)
1 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
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2 性格
性格:一个人心理特点的综合反映,它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
3 购买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