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县第五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课题课型新授第11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族诛连坐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羽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

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

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

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秦始皇的功绩: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以前那种割据混战的局面;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开拓了疆域;颁布了秦律;我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重 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难 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导课:(实用、新颖、简洁)1、秦朝建立于何时?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3、秦朝统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扫平天下。

但是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迅速灭亡了,这是为什么?讲授: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1秦始皇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徭役过于繁重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危害呢?2“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在什么事件中提出的?发生在那一年?地点在哪里?领导人是谁?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一呼百应的原因是什么?该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3算一算,秦存在多少年?秦亡前后,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果如何?为什么?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学会通过学习基础历史知识分析出问题的本质的能力终生受益。

【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选教课设计】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课设计一】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知识与能力目标:经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代暴政的主要表现;认识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代消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迸发原由的探究,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看法剖析问题的能力;指引学生思虑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育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来源因,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颠覆秦的统治。

教课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教课方法成语故事应用法情形创想法议论法比较法剖析法四、教课手段多媒体教课五、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师:(大屏幕出示电影《英豪》的宣传照)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大屏幕上的人物是谁?生:李连杰、陈道明。

师: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这部电影的名字是?生:《英豪》师:同学们的反应很快,下边我要考考我们班同学的归纳能力如何?谁能用最精练的语言归纳出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生:答略师:四名刺客长空、飞雪、残剑、无名一心刺秦,但最后却因两个字而放弃了,谁还记得是哪两个字?生:天下。

师:为了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们放弃了。

故事是虚假的,但是它采纳的历史背景倒是真切的,反应了战国末期广大人民对和平平定生活的一种盼望。

那么秦王嬴政能否最后达成了一致大业呢?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达成了一致大业。

师:那么至此能否是就天下升平了呢?(大屏幕出示资料)找一位同学读以下资料: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成立了强盛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图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只是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何会稍纵即逝、快速走向消亡了呢?生:阅读资料。

师:秦的一致保持了多少年?生:15年。

师:不单这样,希望和平平定的秦代百姓这时也打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又是为何呢?下边请同学们跟从老师共同走进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板书)解说新课: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下边我们一同做一个活动“梦回秦代”,我们一同穿越时空地道回到秦代看看,看看秦代统治末期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资料,请同学们联合材猜想象一下假如你到达此时的秦代你会看到什么情形?或许直接以第一人称“我的╳╳生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知识与技能:知道秦的灭亡史实,熟记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教后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秦朝的五大改革和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了解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明白暴政的危害。

3.了解“商鞅变法”、“徐州之变”、“诛除权臣”等历史事件。

4.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2.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1.秦朝的五大改革及其影响。

2.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

3.历史事件的关联。

3.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新课讲解1.秦朝的五大改革及其影响。

1.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统一文字和车轮的轮距。

3.统一法律和符号。

4.统一经济和财政制度。

5.统一行政区划和治安。

6.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增加了中央集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2.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

1.扫除异己:焚书坑儒、流放百家、铲除地方诸侯。

2.建立封建等级制度。

3.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央集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暴政引起了民众不满。

3.历史事件的关联。

1.商鞅变法:推行法治、废除等级制度、实行官僚制度。

2.徐州之变:军阀相争的产物,突显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弊端。

3.诛除权臣:汉初王莽篡位,历史教训至今仍铭刻。

(3)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笔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后布置的作业,进行学生的课堂考核,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秦朝五大改革和秦始皇帝的统治手段,同时还要让同学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关联,学生们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我觉得这节课的难点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关系,以及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生动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但是,这些故事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因为我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反思《伐无道,诛暴秦》故事对今天的启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预习设计】一、认知前提:秦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实行了怎样的政策来加强期统治?二新知认知:(一)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62-65页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从整体上对本节课有所认识。

预习任务一:详细阅读课本62-63页,了解秦朝的暴政。

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2)沉重的;(3)残酷的。

(秦二世更加残暴)(记住:秦朝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预习任务二:详细阅读课本63-64页,掌握秦朝末年的农民战争及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

1、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1)时间:(2)政权:在称王,建立政权(3)结果:起义失败(4)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

2、第二阶段:由项羽、刘邦领导(1)战役:时间,名称,以少胜多,项羽大败秦军。

(2)战役结果:秦朝灭亡3、西汉建立:年,建立汉朝,定都,刘邦就是。

【课堂设计】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2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

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学生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对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接着反问“赫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引起学生的探求和思考。

也可以设置悬念,巧妙引出课题。

例如,可以这样讲述:“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尽快发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

当讲到秦朝刑法残酷时,再补充两条原始材料进行引导,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蔂(luó),断足盈车”,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案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2、教学过程一、秦朝灭亡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

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通过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

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实施了残暴的统治。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地和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战国七雄形势图”和各诸侯国国名卡(“齐、楚、燕、韩、赵、魏、秦”)、时间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朝代卡(大字“秦”“西汉”)以及整理幻灯片(战国后期的历史背景、本课线索图表等)。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的资料。

〖教学方法〗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复习战国形势师:我国在夏、商、西周以后经历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1.请同学们回忆战国时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选学生回答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出示“战国形势图”)2.谁能把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老师绘制的战国形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指导一学生将七个诸侯国名称贴入图中,其他同学回忆并互相验证、巩固七个诸侯国名称及位置)幻灯出示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1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1
C.统一文字D.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赋税
2、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的“诛族”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A.赋税沉重B.战乱不止C.刑法严酷D.徭役繁重
3、从修骊山墓和长城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
A.沉重的赋税B.繁重的徭役C.残酷的刑法D.可怕的殉葬
4、比较一下,秦朝的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
1、你怎样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学优中考网xYzkw]xYzKw
xYzkWxYz考学优中考网xYzKw]
学优中考xYzkW
学优中考网xYzKw]
xYzKw
学会通过学习基础历史知识分析出问题的本质的能力终生受益。
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史论结合,学会分析基本历史问题的能力是授课的重点所在。
本课在中考中考查的知识点不多,但有些知识点应和第10课联系记忆,
归纳生成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②严酷的刑法③二世更加残暴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展示内容:
一、图片欣赏,渐入新课。
欣赏P62、63图片,复习前面所学,渐入新课。

七年级历史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案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案3人教版

教案示例
“伐无道,诛暴秦”
b 起义军受到各地相应 c.陈建立政权 2项羽X 邦反秦
a 前207年巨鹿之战
bX 邦攻占某某,秦亡
三、意义
第一次农民起义,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人民反抗暴政 四、楚汉战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X 邦继续起义。

项羽和X 邦为争
夺帝位,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从前206年----前202年。

史称“楚汉战争”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

前202年X 邦建立汉朝,定都某某。

历史称为西汉,X 邦就是汉高祖。

师小结:
(点明课题)
4师提问: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分析:
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 4 简介X 邦、项羽
5投影资料:
a 《大风歌》
大风飞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
士兮守四方
—X 邦
b 《别姬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
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何,虞姬虞兮奈若何?
——项羽
6项羽和X 邦进行的战争性质是什么?
7课时点评,布置作业
会爆发么?(必然性)
5拓展延伸、汇报
涉及到本课的成语
指鹿为马、揭竿而
起、破釜沉舟、项
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鸿门宴、约法三章、霸王别姬等
6思考:两首诗都在楚汉战争后写的(不同的结局,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7要点: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7完成目标,总结收获。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1.掌握知识脉络(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失败→X邦项羽起义→秦朝灭亡→楚汉之争→汉朝建立)2.了解其中的成语典故,积累成语故事。

3.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楚汉之争的性质)4.本节课通过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进行教学,旨在通过电子课本和丰富的视音频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1:封面。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师:请看大屏幕。

幻灯2:FLASH影片。

《揭竿而起》导入: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名贫苦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揭竿而起,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

“伐无道,诛暴秦”,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学习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幻灯3:课题“伐无道,诛暴秦”师:暴,就是残暴的意思。

二、新课讲授:(一)、秦朝的暴政:本目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设计的问题从简单的入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的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

幻灯4:导学提示。

阅读课文62-63页,并思考: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师:谁描述一下秦的暴政的表现。

生:从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等方面回答。

师: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修建了大量的宫殿和陵墓。

请看大屏幕――幻灯5:宫殿陵墓图片。

师: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请一位同学结合大屏幕的图表,描述秦朝徭役情况。

幻灯6:暴政图表。

生: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壮年男子约300—400万左右,每年就有近300万人服徭役。

可以看出,当时的徭役十分繁重。

师:去掉病弱残疾,壮年劳力所剩无几,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劳动人民却还要把自己收获的2/3上交给国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不仅如此,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

谁能具体说说当时黑暗的政治局面?生:他和宦官赵高狼狈为奸,任意屠杀他的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2.质疑、释疑:
(五)探究新课:
1、阅读教材后归纳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加 深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更深一层的理解。可借助教材中的小字和动手动脑——计算征发徭役之数,形象地揭露秦朝的暴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大泽乡起义图》虽然是一幅想象图,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史料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辅导学生对当时起义的场面进行描绘,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这次起义的一个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农民战争的历史奠定基础。同时在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注意将直接原因 与根本原因联系起来。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 ,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3 、农 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楚汉之争是怎么回事?区分楚汉战争与农民战争的性质:
5、成语典故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破釜沉舟”
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组长 组织学生汇报,
描绘
学生动手归纳
学生归纳,
完成填图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思考,
教师提问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大屏幕展示
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和三步曲
伐无道,诛暴秦
课题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用的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尽快发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教师引导进行纵向比较,
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引导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 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 立
(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五、搜集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不同字体,向 同学介绍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
进入情境,启动思维。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6、“在楚汉战争 中,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从而将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7、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大 泽乡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