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急性中毒和抢救措施管理制度
防火、防爆、防中毒管理制度范文
防火、防爆、防中毒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防火、防爆、防中毒管理制度,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指导,确保员工健康与生命的安全。
该制度的实施将严格遵循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防火、防爆、防中毒工作。
二、基本要求1.企业应制定防火、防爆、防中毒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向全体员工进行相关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严禁在生产区域、办公区域和储存区域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区域应满足防火安全要求。
3.加强对设备、仪器仪表等设施的维护与检修,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
4.对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工艺进行评估,加强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5.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6.加强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三、防火管理1.各生产区域应设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放置位置明显、易于取用。
2.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期限和使用状态,保证其正常安全。
到期或损坏的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3.生产区域应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隔离设施,确保火灾局部扩散。
4.严禁在生产区域使用明火,应使用电瓶车、气瓶车等无火源设备进行搬运工作。
5.开展防火巡查工作,发现存在火源泄露、电器线路故障、积尘等隐患,应立即处理,确保生产区域安全。
四、防爆管理1.生产区域应按照防爆要求设置合适的电气设备和工具,禁止使用带有电弧、火花的设备。
2.定期检查电气设施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员工应穿戴防静电服、防爆鞋等相应防护用品,避免静电引起的爆炸事故。
4.严禁在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内吸烟,禁止擅自使用明火进行焊接、切割等工作。
五、防中毒管理1.对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工艺和设备,应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生产区域应配备供应新风的设施,保证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浓度。
3.定期检查有毒气体检测仪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4.员工进入有毒气体作业区域前,应穿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并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防中毒窒息安全管理规定模版
防中毒窒息安全管理规定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
适用范围为本公司所有员工。
二、中毒和窒息的定义1. 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接触或摄入有毒物质后,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过程。
2. 窒息是指由于空气中含氧量不足、有害气体或固体阻塞呼吸道等原因导致呼吸困难,最终造成呼吸停止的状况。
三、预防中毒和窒息的措施1. 应提供充足的通风设备,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并保持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达到安全标准。
2. 在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应提供适当的通风罩、抽风装置等设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3. 配备适当的呼吸保护装备,如口罩、防毒面具等,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4. 在有毒化学品储存和使用的区域设立明显的标识,并建立相关的存储和使用管理制度。
5. 针对易燃易爆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防火措施得到落实,避免火灾引发中毒和窒息。
6. 严禁在密闭空间内储存和使用有毒化学品,如有必要,应采取开启通风设备、佩戴适当呼吸器具等措施。
7. 各部门应制定紧急疏散计划,并定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窒息事故的应急能力。
8. 对于有毒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建立正确的处理机制,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人员中毒的隐患。
四、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1. 发现员工中毒或窒息事故时,应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并进行紧急处理。
2. 遇有有毒气体泄漏或工作场所中有窒息风险时,应立即启动相关报警装置,确保员工及时撤离。
3. 在紧急情况下,应迅速进行急救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打开窗户通风等。
4. 如有需要,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人员进行救治,并提供详细的事故描述和位置信息。
五、培训和教育1. 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中毒和窒息事故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中毒和窒息的防范知识的传授。
3. 定期组织检查和验收各部门的安全设备和防护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及应急方案
目录1、总则 (2)2、与建筑业有关的主要职业病 (2)3、预防措施 (3)4、卫生防疫管理 (4)5、应急预案 (4)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及应急方案1、总则项目部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防治的规章制度及有害操作规程,对产生严重危害作业岗位,应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应建立健全预防职业病工作领导小组和行之有效的预防职业病和急性中毒发生的应急预案。
2、与建筑业有关的主要职业病2.1 职业中毒:由于施工现场通风不良等原因,如地下室施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造成局部环境大量的有毒物质积聚,造成急性中毒。
如油漆工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果不注意防护,或者防护不当。
可造成慢性苯中毒,如白血球减少,进一步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2 尘肺:粉尘作业人员,如石工、电焊工、木工、化灰工等,如不注意个人防护,轻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支气管哮喘,长期在粉尘的作业环境下工作,严重时可导致尘肺。
2.3 职业性耳病:建筑施工现场的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机等高分贝的噪声,长期在这种环境因素下作业,可使人听力减退,严重时可造成耳聋。
2.4 职业性眼病:如电焊工在操作施工时,不带眼罩,不注意眼部的保护,可导致电光眼,使眼睛红肿疼痛,不能视物。
2.5心血管疾病:由于建筑施工人员大多为高空作业、长期高度注意力集中,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长期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如长期接触噪声、振动等,也会导致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
2.6骨髓及软组织损伤:因建筑施工人员大多为重体力劳动,主要由外伤、提重或负重、不良体位等因素造成。
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韧带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2.7 高温中暑:由于夏天高温露天作业,太阳直射,没有防护措施,或者防护不当,不科学安排工作时间。
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员中暑。
再如夏天在地下室施工,由于局部环境高温高湿,或者通风设备不良,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也可导致施工人员中暑。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五篇)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为防止突发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将事故对人员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小程度,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____《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确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各部门负责人,确定总负责人。
二、____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书面文件予以公布,应明确事故发生后的疏通线路、紧急集合点、技术方案、救援设施的维护和启动、医疗救护方案等内容。
三、明确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根据使用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四、确保应急救援设施完好。
应急救援设施应存放在维修车间内,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____秒内能够获取。
应急救援设施存放处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正确的使用方法。
现场应急救援设施应是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的产品,安全有效,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新,保证现场应急救援设施的安全有效。
五、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公司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出相关规定,对演练的周期、内容、项目、时间、地点、目标、效果评价、____实施以及负责人等予以明确。
如实记录实际演练的全程并存档。
六、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一)机构职责1、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2、____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3、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1害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4、____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二)人员分工:1、总指挥:____指挥全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副总指挥: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指挥部成员:(1)维修车间主任: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负责车辆调配及救援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负责救援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七、制定应急设备管理档案,包括:(1)应急设备管理制度书面文件;(2)应急设备台账;(3)应急设备中文说明书;(4)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台账;(5)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日常运转记录;(6)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定期检查记录;(7)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设施维修记录;(8)应急救援设施配备档案;(9)应急救援设施定期检查记录;(10)应急救援设施维修记录。
中毒现场的急救原则_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
中毒现场的急救原则_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有毒化学品在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发生的急性中毒,多数是因为现场意外事故而引起,如设备损坏或泄漏致使大量毒物外溢等。
急性中毒的特点是病情发生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
因此,现场抢救人员若能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挽救中毒患者的生命、减轻中毒程度、防止并合症的产生、减少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原则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体内,因此救护者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穿戴好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和防护服。
2尽快切断毒物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同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关闭管道阀门、堵塞泄漏的设备等切断毒源,防止毒物继续外逸。
对于已经扩散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立即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开启门、窗等,降低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阻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特效药物解毒或对症治疗,维持中毒者主要脏器的功能。
在抢救病人时,要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出现成批急性中毒病员时,应立即成立临时抢救指挥组织,以负责现场指挥。
6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通知时应尽可能说清是什么毒物中毒、中毒人数、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2、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1现场救护一般方法a首先将病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病人呼吸新鲜空气;脱去污染衣服,并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和毛发,注意保暖。
b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给予吸氧和注射兴奋呼吸中枢的药物。
c心脏骤停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术。
现场抢救成功的心肺复苏患者或重症患者,如昏迷、惊厥、休克、深度青紫等,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不同类别中毒的救援a吸人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救援。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给予2%一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人、吸氧。
应预防感染,警惕肺水肿的发生;气管痉挛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有喉头痉挛及水肿时,重症者应及早实施气管切开术。
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5篇)
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1.职工对毒物有知情权。
企业对职工应进行防毒(防尘)安全教育。
2.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改革工艺,采用无毒、低毒原辅材料生产产品。
3.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
4.加强设备管理,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5.定期检测车间空气中毒物(粉尘)的含量浓度,努力控制在国家允许的最高限值之内。
6.按规定设置的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应定期检测校验,保持灵敏好用,防止急性中毒的发生。
7.对已有的防毒、防尘设施,不得随意停用、挪用或拆除。
8.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扩散。
9.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为职工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如工作服、防护服、护目镜、胶皮手套、防毒(或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等。
车间、岗位配置的公用防毒面具等应急防护用品应齐全、足够、有效,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10.剧毒物品作业人员要佩戴手套和相应的防毒口罩或面具,穿防护服。
作业中不得饮食,不得用手擦嘴、脸、眼睛。
每次作业完毕,必须及时用肥皂(或专用洗涤剂)洗净面部、手部,清水漱口,防护用具应及时清洗,集中存放。
11.剧毒物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发、双本帐、双把锁、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
12.为车间操作人员和仓管人员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材。
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2)是针对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的场所所制定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作业场所防毒管理制度的内容:一、作业场所评估:1. 对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
2.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工作人员培训:1. 对作业人员进行有关防毒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2. 培训内容包括: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方法;防毒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应急救援程序等。
三、防护设备:1.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密闭式防护服等。
2. 对防护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中毒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措施
中毒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措施中毒分为职业中毒和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劳作者在从事生产劳作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苯〕含量超标造成缺氧而发生的窒息及中毒现象。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人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中毒现象。
中毒事故在建筑工地中时有发生,特别是食物中毒,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因此,必须提升劳作者对防止中毒的熟悉,强化宣扬教育工作。
一、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1.根除毒物。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
2.降低毒物浓度。
〔1〕革新技术,改造工艺。
尽量采纳先进技术和工艺,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
有可能时采纳遥控乃至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
采纳新技术、新方法,从根本上控制毒物的逸散。
〔2〕通风排毒。
安装通风装置时,首先要合计在毒物逸出的局部就地排出,尽量缩小其扩散范围。
最常用的是局部抽出式通风。
在地下室和密闭房间内作业以及储存油漆等有毒化学物品的仓库,都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坚持新鲜空气流通。
局部排毒装置的结构和样式,以尽量接近毒物逸出处,最大限度地阻止毒物扩散,而又无妨碍生产操作,便于检修为原则。
经通风排出的废气,要加以净化回收,综合利用。
当建筑物地下室外侧回填土方仅剩下后浇带部分,而且正要进行该部分的防水施工时,必须按时监测防水材料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并采用适当的通风措施。
〔3〕建筑布局卫生。
不同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必须要,而且要合计卫生上的要求。
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应设在单独的房间内,可能发生剧毒物质泄漏的生产设备应隔离。
使用容易积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或能发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工房,其内部装饰应符合卫生要求。
3.搞好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
除一般工作服外,对某些作业工人还必须供应特别质地或式样的防护服装、防毒罩和防毒面具。
应设置盥洗设备、淋浴室及存衣室,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
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四篇)
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一、概述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是为预防和应对各类中毒事故而制定的一套系统化的操作指导和应急组织体系。
该预案旨在提高中毒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二、中毒事故预防措施1. 加强中毒物品管理(1)建立中毒物品台账,对各类中毒物品进行登记和核实;(2)制定中毒物品的存放、使用和销售管理规定,确保中毒物品得到妥善管理;(3)定期对中毒物品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加强中毒物品标识(1)对中毒物品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中毒物品名称、成分、危险性等信息;(2)对中毒物品的包装进行标识,确保使用人员能够准确识别和避免误用。
3. 提供中毒事故应急知识培训(1)组织中毒事故应急知识培训,包括中毒物质的基本特征、中毒症状、急救方法等;(2)培训人员要定期组织模拟演练,确保应急知识紧跟人员实际情况。
4.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1)建立定期检查中毒防护设施和设备的制度,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2)对中毒物品的储存场所进行定期巡检,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5. 加强中毒事故信息收集和分析(1)建立中毒事故信息收集、报告和分析系统,及时了解中毒事故的情况;(2)利用中毒事故信息分析结果,改进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提高中毒事故应对能力。
三、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组织应急救援队伍(1)建立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确定队员人数和结构;(2)对队员进行专业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2. 制定应急救援方案(1)根据不同类型的中毒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2)明确各救援组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建立应急通讯系统(1)建立应急通讯系统,包括电话、无线对讲等通讯手段;(2)定期检查通讯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畅通无阻。
4. 做好危险区域的封控工作(1)及时封控危险区域,限制人员进出;(2)确保封控措施的有效性,防止事故的蔓延和扩大。
生产性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生产性急性中毒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预防和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急性中毒事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控制事故扩大,降低经济损失,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急性中毒事件的各类岗位和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制药、冶金、印染等行业。
三、应急组织1. 应急指挥组:由企业领导或相关经理组成,担任应急事故的领导和指挥工作。
2. 应急支持组:由安全、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应急工作。
3. 抢救组:由企业医疗人员组成,负责对中毒员工进行抢救和治疗。
4. 撤离组:由安保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员工安全撤离事故现场。
五、紧急预警和警示1. 建立急性中毒的预警机制,对于可能存在或正在发生中毒事故的环境和岗位进行实时监测。
2. 在事故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3. 定期进行急性中毒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和避险意识。
五、事故报告和紧急处置1. 发现急性中毒事故时,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组报告,提供详细的事故现场情况。
2. 应急指挥组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紧急处置。
3. 抢救组迅速到达现场,对中毒人员进行初步抢救和治疗。
4. 撤离组组织员工有序撤离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5. 应急指挥组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根据事故发展情况,调整和追加应急措施。
六、事故清理和恢复工作1. 中毒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组负责组织事故区域的清理工作,确保有毒物质得到妥善处理,环境得以恢复。
2. 相关部门要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完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
3. 安全、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对事故区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没有遗漏的隐患和残余毒物。
七、培训和教育1. 针对急性中毒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知识,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2.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急性中毒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化学事故中人员防护与中毒急救的处置
化学事故中人员防护与中毒急救的处置化学灾害性事故是指导致一种或几种有害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或危险事件,其能在短期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类健康或危害环境造成的事故。
化学灾害性事故包括可引起疾病、损伤、残废或死亡的有毒物质的泄漏、释放、火灾、爆炸等。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同时化学灾害性事故也随之增加。
化学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往往出呼人们的预料,由于其突发性、扩散迅速,群众的防护能力低等特点,容易造成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从消防抢险救援角度来看,化学灾害事故是一类与化学危险品有关的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某些意外情况或人为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突发地发生大量泄漏或伴随火灾爆炸,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危害的事故。
因此,研究有毒化学品意外中毒及急救,对挽救受害人员的生命、减少损矢是非常重要的。
一、救护人员安全进入现场的安全防护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安全防护是首要的,应配备性能良好的呼吸器具、穿防护服、防化靴、佩带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否则,救护人员在救护过程中自身会中毒。
根据化学毒物对人体无防护条件下的毒害性,可把毒物由强到弱分成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等五大类,并充分考虑消防员所处毒害环境的实际安全需要,确定相对应的防护等级。
由于化学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救护人员应根据现场的风向、地形地貌及其他条件尽快使中毒人员向上风方向迅速脱离污染区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到安全区或相对安全区,在脱离污染区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就地取材,进行简易而有效的防护,如头部罩以透明的塑料袋,口鼻用毛巾捂住等。
针对毒物的不同等级和毒害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我们在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现场安全防护时,可以将现场的安全防护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二、现场急救救人是化学灾害性事故救援的最基本、最首要的任务,因为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化学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造成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当人体受到化学伤害时,应进行现场急救处置,以便赢得时间和生命。
生产性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生产性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1.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对所有员工进行中毒应急预案的培训,包括中毒的常见症状、急救方法和应急联系人等。
同时提高员工的中毒预防意识,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2. 制定应急组织机构:设立应急小组,包括急救人员、应急指挥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各人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3. 做好现场监测:建立监测系统,定期对生产场所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有害物质的泄漏或超标情况。
4.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5. 建立事故报告机制:要求员工及时上报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如异味、眼睛刺激、头晕等,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中毒风险。
6. 做好急救设备准备:配备急救箱、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确保对中毒事件的及时处理。
7. 制定应急逃生计划:根据生产场所的特点制定逃生路线图,并进行定期演习。
确保员工在发生中毒事件时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8. 建立应急联系网络:与附近的医院、急救中心、消防部门等建立联系,确保在发生中毒事件时能及时获得支援和救助。
9. 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事故调查机制,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相关防范措施。
10. 定期演练和评估:定期组织中毒事故应急演练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急性中毒抢救工作管理制度
急性中毒抢救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急性中毒抢救工作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工作,确保医院急性中毒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制度的依据重要包含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部门的规定和本医院的实际情况。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科室的医务人员。
凡涉及急性中毒抢救工作的各方面,必需依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
第二章急性中毒抢救工作流程第三条急性中毒患者的收治与初步处理1.医务人员接收到急性中毒患者时,应快速将患者转移至急救室,并通知急救室抢救团队成员。
2.抢救团队成员应立刻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包含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收集患者的病史和中毒情况等信息,并予以必需的急救措施,如保护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等。
第四条中毒物质的鉴定和解毒处理1.抢救团队成员应在患者稳定后,尽快进行中毒物质的鉴定工作,包含手记样品、送检试验室等。
2.依据试验室的检测结果,抢救团队成员应选择合适的解毒药物,并依照标准剂量进行给药。
3.在给药期间,抢救团队成员应紧密察看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解毒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第五条转运与后续处理1.在完成急性中毒抢救工作后,抢救团队成员应依据患者的情况决议是否需要将患者转运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若患者需要转运,抢救团队成员应与专科医院进行沟通,做好转运准备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3.对于未能转运的患者,抢救团队成员应将患者的病历和相关资料妥当保管,并进行后续的随访和处理工作。
第三章急性中毒应急处理制度第六条急性中毒应急预案1.为了做好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理工作,医院应订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更新。
2.应急预案应包含明确的责任分工、通信渠道、资源调配等内容,以保证在急性中毒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第七条急性中毒应急设施医院应配备必需的急性中毒应急设施,包含急救室设施、急救药品、急救设备、中毒物质鉴定设备等,以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防止急性中毒和抢救措施管理制度(3篇)
防止急性中毒和抢救措施管理制度1基本原则1.1各单位必须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1.2防止尘毒的基本要求是: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气、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采取有效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定期监测和体检。
1.3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编制防尘防毒规划,并纳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通过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尘毒危害。
1.4对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卫生标准,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要制定计划,进行攻关,限期整改。
经过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应停止生产。
1.5企业内的新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运。
1.6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企业内对尘毒危害的治理应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
2防止急性中毒的措施2.1工业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即人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系统。
一般情况下以呼吸道进入为主,其次是皮肤进入,消化系统进入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
2.2为防止发生急性中毒,职工进入生产岗位前必须穿戴好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根据我公司的生产实际,在生产过程中凡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都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护,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其重点是抓好设备密闭和隔离操作二个主要方面。
2.3不断革新工艺,采用现代管理技术,逐步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迈进。
加强巡回检查,对设备、管线的跑、冒、滴、漏现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2.4加强有毒有害岗,并力争做到回收利用,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2.5定期给职工查体和定期测定作业环境的毒物浓度。
3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抢救3.1如不慎发生人身中毒事故,抢救工作要分秒必争,绝不能拖延耽误。
防中毒安全制度范本
防中毒安全制度范本第一章绪论1.1 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并预防和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
制定本制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第二章安全管理责任2.1 公司负责人的责任公司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事务,并给予其必要的权力和资源。
2.2 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中毒防护措施。
他们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中毒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中毒防护措施3.1 化学物品管理3.1.1 确保所有化学品都有明确的标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戴口罩等。
3.1.2 确保化学品的存放位置固定和有序,并定期检查和清理存放区域。
3.1.3 确保化学品的使用量和存储量合理,避免过量使用或存储。
3.2 通风管理3.2.1 确保所有作业区域都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并保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3.2.2 定期检查通风设施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
3.2.3 对于需要进行有害气体作业的员工,要配备适当的呼吸防护装备。
3.3 个人防护措施3.3.1 员工在进行有中毒风险的工作时,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3.2 确保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3.3.3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更换和维修。
3.4 废物处理3.4.1 确保废物的分类和储存符合相关规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废物的泄漏和污染。
3.4.2 对于有中毒风险的废物,要按照规定进行专门处理,并确保处理过程无中毒风险。
第四章应急措施4.1 中毒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中毒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工作流程,并进行演练和培训。
4.2 中毒事故的报告和记录对发生的中毒事故,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和调查分析。
防中毒安全制度
防中毒安全制度中毒事件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中毒风险,保护人们的安全,各个行业和机构都应该建立起完善的防中毒安全制度。
以下是一些不含分段语句的关键措施和建议:1. 规范化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和指导手册,对中毒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制定适当的防范和应急措施,确保在发生中毒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加强对中毒物质的识别和鉴定能力,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使员工能够迅速辨识有毒物质,并对其进行安全操作;- 建立健全的中毒事故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及时了解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加强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防中毒安全制度。
2. 严格的物质管理- 强制实行物质清单制度,对涉及有毒物质的所有原料和化学品进行登记、管理和监控,确保其使用和存储符合安全要求;- 定期对有毒物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设备和环境条件的安全性,防止泄露和污染;- 加强有毒物质的装卸和搬运作业管理,提供所需的个人防护设备和相关培训,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对有毒物质的储存区域进行划定,并采取必要的防火、通风和安全设施,降低中毒事故的风险。
3. 健全的员工防范意识- 通过针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中毒危险的认识,加强防范意识;- 建立健全的员工健康体检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毒物质对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 加强员工的个人卫生管理,鼓励员工在工作环境中保持干净和卫生,减少中毒的风险;- 提供紧急救护培训和设备,使员工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减少中毒事故的严重后果。
4. 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涉及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建立中毒案例的台账和数据库,便于对中毒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披露并引起警示;- 鼓励员工对有关工作中的毒物存有疑问或发现异常情况时进行举报,并确保举报人的权益受到保护。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措施为使我园发生突发性急性食物中毒或者传染病流行时,能够及时有效和有序地做好中毒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研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一、防止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组织机构组长:___副组长:___小组成员:______二、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幼儿园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发生群体性食物毒物时,须立即采取措施,将中毒病人就近送有关医疗机构病防治,防止事故扩大,同时须立即向市卫生局、市劳动局、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报告后,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学校防治领导小组立即协助有关医疗机构,组成医疗救护组迅速赶赴现场,对中毒病人进行抢救治疗;(二)将发生中毒的有关情况报告市政府,并通知市劳动局、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三)协助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有关人员,携带相关仪器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毒物现场进行监测,确定毒物的性质、种类和现场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为中毒病人的抢救治疗和鉴定提供依据。
三、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校医应采取的措施将中毒病人就近送有关医疗机构进行抢救治疗,防止事故扩大,同时须立即向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上报的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一)保健医生协助卫生防疫、临床医护人员赶赴现场,对病人进行及时抢救治疗,对疫情流行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组织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严密监视疫情或者病情,并将疫情变化情况随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按规定通报有关部门。
四、领导小组具体任务发生重大传染病或者群体性食物中毒,学校要成立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负责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园内的疫情防治组织、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的落实情况,通报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防中毒窒息安全管理规定范文
防中毒窒息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公司制定了以下的安全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全体员工,并应严格遵守。
一、一般规定:1. 严禁在工作场所内吸烟或点燃明火;2. 禁止将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的物质带入工作场所;3. 上班前要进行身体检查,不得带有疾病入岗;4. 进入危险区域前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5. 操作危险机械或设备前要接受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证书;6. 在工作场所内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放和积尘;7. 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向上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8. 禁止擅自更改或故意损坏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二、中毒窒息防护措施:1. 应定期组织中毒窒息防护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2. 工作场所内必须配备应急排毒装备和急救药品,并进行定期检查;3. 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时,要进行充分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4. 工作场所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通风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5. 对于有害气体泄漏事故,要立即采取封闭、撤离、紧急处理等行动;6. 发现工作场所空气有异味或浑浊,应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7. 发现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要立即切断电源、采取安全措施并拨打急救电话;8. 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后,应做好事故现场保护与调查工作,并进行记录和分析;三、仓储管理措施:1. 工作场所内应设有专门的仓库和储存区域,定期检查并保持清洁;2. 存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必须密闭、标识清晰,并进行分类存储;3. 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防火、通风措施;4. 严禁将不符合要求的物质进入仓库,防止发生混装、错装现象;5. 对于过期或有损坏的物质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私自处理;四、作业操作规范:1. 在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2.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操作,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和工作许可的程序;3.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改变操作步骤或操作方式;4.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5. 操作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场所,保持整洁;五、员工教育和培训:1. 公司制定中毒窒息防护的教育培训计划,并进行定期培训;2. 新员工入职前要进行中毒窒息防护的基础知识培训;3. 对于特殊岗位的员工,要进行额外的专业知识培训;4. 培训内容要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5. 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六、奖惩制度:1. 奖励那些能够及时发现并防止中毒窒息事故的员工;2. 对于违反规定的员工,要依据公司的奖惩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3. 对于故意破坏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的员工,公司可以追究其相关责任;以上是公司针对中毒窒息事故的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规定范文,希望全体员工能够严格遵守,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急性职业病事故预防和处理制度
急性职业病事故预防和处理制度
一、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
2、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
3、卫生宣传普及防毒知识。
车间内设立兼职安全员和卫生员,并开展防毒培训,增加急性中毒时的自救、互救知识。
二、职业卫生措施
1、加强个人防护。
2、做好就业前、在岗时、离岗前的职业卫生健康检查。
3、定期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在危险岗位贴警求标志。
三、现场处理措施
1、控制事故源,阻止毒物扩散,并迅速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
2、吸入中毒:迅速将患者搬离中毒场所至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安静,并立即松解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保暖。
3、经皮肤中毒:将患者移离中毒场所,脱去污染衣服,用清水洗净皮肤。
如眼睛沾染酸碱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并送眼科处理。
4、休克病人在采取一定急救措施的同时送医院抢救。
5、参与抢救人员注意自身防护,疏散人员,设置隔离带。
用排毒设备通风。
四、报告制度
发生一般职业中毒,在6小时内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
发生重大或物大事故需在2小时内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
发生慢性职业病需在接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认后5日内上报。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急性中毒和抢救措施管理制度防止急性中毒和抢救措施管理制度
1基本原则
1.1各单位必须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1.2防止尘毒的基本要求是: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气、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采取有效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定期监测和体检。
1.3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编制防尘防毒规划,并纳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通过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尘毒危害。
1.4对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卫生标准,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要制定计划,进行攻关,限期整改。
经过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应停止生产。
1.5企业内的新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运。
1.6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企业内对尘毒危害的治理应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
2防止急性中毒的措施
2.1工业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即人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系统。
一般情况下以呼吸道进入为主,其次是皮肤进入,消化系统进入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
2.2为防止发生急性中毒,职工进入生产岗位前必须穿戴好规疋
的劳动防护用品。
根据我公司的生产实际,在生产过程中凡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都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护,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其重点是抓好设备密闭和隔离操作二个主要方面。
2.3不断革新工艺,采用现代管理技术,逐步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迈进。
加强巡回检查,对设备、管线的跑、冒、滴、漏现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2.4加强有毒有害岗,并力争做到回收利用,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2.5定期给职工查体和定期测定作业环境的毒物浓度。
3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抢救
3.1如不慎发生人身中毒事故,抢救工作要分秒必争,绝不能拖延耽误。
事故发现单位,要立即向公司领导和值班人员报告,并立即通知医务室和车队,以便及时抢救。
3.2要把中毒人员迅速抢救到安全通风地带,在抢救时。
一定要注意抢救人员自己的安全,如有必要,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3.3要及时查明原因,切断毒物,防止继续外泄。
3.4消除掉残留毒物,尽快恢复生产。
3.5中毒患者如衣服被有毒物质污染,要立即脱掉并将其身上的毒物擦洗干净,在这同时要注意保暖,以防患者受冷。
对呼吸微弱或面色青紫的缺氧者,要迅速给予输氧。
3.6人工呼吸法:
3.6.1人工呼吸适用于呼吸已停止,但心脏仍跳动或刚停止跳动而有体温的患者。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适应于中毒、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不受毒物或外伤的限制。
3.6.2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使患者仰卧,口张开,消除掉口腔内堵塞物,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将患者头部尽量后仰,头部不宜垫得过高,救护人员站在患者头部的右侧,用手掰开患者的嘴,深呼吸后紧贴患者的嘴吹气(可隔一层纱布),要使患者的胸部膨起,整个过程大约吹气二秒,停三秒,每分钟以14—16次为宜,救护人员吹气后要放松患者的嘴使其自动呼气。
人工呼吸要坚持进行,不可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