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专业基础》初试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法学综合课6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898] 考试科目名称:法学综合课6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经济法学50% 75分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经济法基础理论约25分
市场规制法约20分
国家投资经营法约10分
宏观调控法约20分
(二)民事诉讼法学50% 75分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总则约35分
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约30分
特殊程序和涉外程序约1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40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考试内容及要点:《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二、传播与信息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二、信号与象征符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二、符号意义的分类三、符号意义的暧昧性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第二节人际传播一、人际传播的动机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三、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第三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二、大众传播的特点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四、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新革命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第二节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一、分众的概念、社会观和理论依托二、媒介发展的分众化趋势三、有关分众需求的实证研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问题和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一、框架与媒介框架、新闻框架二、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三、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第五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从“知沟”到“数字鸿沟”——“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六节“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一、“第三人效果”的概念及其理论缘起二、对“第三人效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三、“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意义和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二节抽样调查法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二、问卷设计第三节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二、内容分析的课题和用途三、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第四节控制实验法一、控制实验法的用途二、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第三节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第四节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五节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六节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第五节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第三节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第二节“新政”与国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第三节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民国初年政党报纸的繁荣第二节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北洋军阀控制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采访记者的诞生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第二节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第三节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第四节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报刊第二节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北伐战争中的革命报刊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国统区新闻传播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动第三节沦陷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第二节解放区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第三节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划时代巨变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和改进第三节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过失第四节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调整第二节从反右派斗争到“大跃进”运动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60年代初期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第四节主要新闻思想评价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回归新闻本位(1978—1992)第二节驶上市场化的快车道(1992—2002)第三节日渐开放的新闻事业(2003—2012)第四节十八大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2012年底—)第五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电视事业第十五章网络媒体的崛起第一节网络传媒格局的初步形成(1995—2000)第二节网络媒体舆论影响力日增(2000—2009)第三节互联网的微博时代第四节网络媒体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第十六章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1949年以来台湾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香港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二、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修订(新):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史论知识,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史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其中媒介经营理论、新媒体理论的理解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
1、中国古代报纸
2、中国近代报刊
3、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4、五四运动至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事业
5、新中国建立后的新闻事业
(其中2、3、4是考核重点)
第二部分传播学理论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2、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5、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6、大众传播
7、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8、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9、大众传播的受众
10、传播效果研究
1。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与文化加试考研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科学学位加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新闻学基础知识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分值大体分布为:绪论至第七章约40分第八章至第十六章约60分4)题型结构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系统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能运用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新闻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一、新闻学以及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新闻学的内容。
新闻学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二、新闻活动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三、新闻新闻的基本特点。
两种新闻定义。
新闻本源、新闻要素。
新闻类别:以新闻内容来分类,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四、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定义,可分为广义信息、一般信息和狭义信息三大类;信息的特点,具有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新闻与宣传:宣传和新闻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归宿点不同,传播的方式不同,传播的要求不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和特点,舆论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舆论的社会功能,舆论对社会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于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两个方面;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831 新闻理论与业务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31]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理论与业务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新闻学理论约50分中国新闻传播史约50分新闻采访与写作约50分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新闻实务操作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新闻学理论考试目标:1、系统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新闻传播发展的过程、规律和特征。
考试内容:1、绪论第一节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二、中国新闻学的形成和发展三、世界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二、新闻学研究的方法第三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一、服务实践,指导实践二、继承传统,改革创新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第一编新闻2、新闻的定义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与本源一、新闻的起源二、新闻的本源第二节新闻的定义一、“新闻”一词的含义二、新闻的定义第三节新闻的基本特性一、新闻的基本特性二、认识新闻基本特性的意义3、新闻的基本属性第一节新闻的信息属性一、新闻具有信息属性二、认识新闻信息属性的意义第二节新闻的舆论属性一、新闻具有舆论属性二、认识新闻舆论属性的意义第三节新闻的宣传属性一、新闻具有宣传属性二、认识新闻宣传属性的意义4、新闻的选择标准第一节新闻选择的主体与过程一、新闻选择的主体二、新闻选择的过程三、新闻选择标准的构成第二节新闻价值选择标准一、新闻价值选择的依据二、新闻价值选择的要求第三节新闻政策选择标准一、新闻政策选择的依据二、新闻政策选择的要求5、新闻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世界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一、大众化报刊的兴起二、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三、资本主义报业垄断化的出现四、多媒体融合并存传播局面的形成五、世界新闻业未来竞争的态势及特点第二节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新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步与发展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新闻业的飞跃发展三、全球化竞争中中国新闻业的创新与发展第三节新闻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人类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活动是新闻业产生的渊源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近代新闻业的产生三、物质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进步决定着新闻业的发展水平四、社会和阶级的需要推动着新闻业的发展6、新闻业的性质与功能第一节新闻业的性质一、新闻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二、新闻业是适应和满足人们信息与新闻需要的社会公共文化事业三、新闻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四、新闻业是信息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新闻业性质的完整表述与全面理解第二节新闻业的功能一、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二、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三、服务受众,服务社会7、新闻工作的基本业务规范第一节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的意义二、真实性原则的内涵与本质三、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四、防止虚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第二节实现新闻报道客观与公正一、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与要求二、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与要求三、坚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第三节体现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一、新闻自由原则的产生二、新闻自由原则的内涵三、社会责任原则的产生及其内涵四、社会责任原则实现的条件五、坚持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8、新闻工作的道德与法律规范第一节新闻工作的道德规范一、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依据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与要求四、新闻职业道德评价五、中国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六、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第二节新闻工作的法律规范一、新闻传播法律规范的形成二、新闻传播法律规范的依据三、新闻传播法律规范的内涵与要求四、中国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9、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范第一节坚持党性原则一、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由来及依据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内涵三、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的依据与内涵二、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的现实意义三、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三节坚持新闻舆论监督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与依据二、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三、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要求10、新闻受众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节认识受众的地位与作用一、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二、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三、正确认识受众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开展受众调查与研究一、受众调查与研究的依据及意义二、受众调查与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三节接受受众批评与监督一、接受受众批评与监督的依据及意义二、接受受众批评与监督的要求11、服务受众,引导受众,依靠受众第一节满足受众兴趣与需要一、受众兴趣与需要理论提出的背景二、受众兴趣与需要原则的内涵及要求第二节正确引导受众一、正确认识满足受众兴趣与需要同正确引导受众的关系二、正确引导受众的原则与方法第三节坚持依靠受众一、坚持依靠受众的依据及意义二、坚持依靠受众的目标及要求第五编新闻从业者12、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特征与职业修养第一节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特征一、新闻职业的含义二、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三、新闻职业的弱点第二节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一、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第三节社会主义新闻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一、胸怀全局、顾全大局,坚持党性原则二、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三、心系群众、以人为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四、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坚持创新理念13、新闻从业者的教育与培养第一节新闻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世界新闻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新闻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三、新闻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第二节新闻教育的内涵与实施一、新闻教育的理念及新闻人才素质要求二、新闻教育的专业目标及教学方法第三节新闻教育的提高与普及一、新闻从业者的在职教育与岗位培训二、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与大众化主要参考书:郑保卫:《新闻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1出版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1出版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业务课代码:441业务课名称:出版专业基础一、单项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合适的答案。
每小题2分,共40分)1.著作权权利的保护期一般分为三种:无限期保护、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A.作者有生之年B.首次发表后50年C.按所签出版合同规定D.由作者自行决定【答案】B【解析】著作权权利的保护期主要有三种:①无限期保护。
适用于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这些权利属于人身权,与特定人的身份相联系,不因人的死亡而消失,所以保护期不受限制。
同样属于人身权的发表权,因为与财产权紧密相联,所以需与财产权作同样保护。
②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适用于自然人的发表权和财产权。
如果是单独一个作者创作的作品,保护期截止于该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③首次发表后50年。
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给予保护。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以及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财产权都适用这种保护期。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因为连作者是谁都无法确定,就更无从知道作者是否在世、何时去世。
所以,这类作品也适用于这类保护期。
2.我国期刊的发行范围分为公开发行和()两种。
A.国内发行B.国外发行C.内部发行D.省内发行【答案】C【解析】我国期刊的发行范围分为:①公开发行。
公开发行的期刊可以向国内外公开征订、发行。
②内部发行。
内部发行的期刊只能在境内按主管单位确定的发行范围征订、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征订、陈列和销售。
3.出版物编辑人员的主要责任有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宣传引导责任。
A.传播责任B.教育责任C.维权责任D.把关责任【答案】D【解析】出版物编辑人员的主要责任包括:①政治责任,必须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的一致;②社会责任,要考虑出版物是否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是否有益于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升;③把关责任,把好方向关、把好保密关、把好质量关;④宣传引导责任,对优秀出版物要积极宣传推广,对劣质出版物要组织有理有力的批评,对总体不错但存在一些问题的出版物,要正确引导消费者,帮助他们吸收其中健康的营养,摈弃有害的成分,对消费者的阅读热点和欣赏趣味,应该进行必要的引导。
717 新闻传播理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17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传播理论一、考试内容及要点新闻学理论绪论第一节新闻学一、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一、新闻学与新闻工作的差异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二、社会责任论三、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四、党报理论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一、指导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创造二、指导新闻事业的正确改革三、指导我们以科学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第二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新闻的定义第三节新闻本源第四节新闻要素一、新闻的五要素二、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的作用第五节新闻类别一、以新闻内容来分类二、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三、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四、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第一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一、新闻真实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二、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三、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四、真实与真相第二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一、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二、在中国坚持新闻真实的极端重要性第三节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一、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二、故意性失实与非故意性失实第四节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一节新闻与信息一、信息的定义二、信息的特点三、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第二节新闻与宣传一、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第三节新闻与舆论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二、舆论的社会功能三、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一、口头新闻二、信号媒介三、书信新闻四、印刷媒介五、其他传播方法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一、互联网发展史二、新媒体的特点三、新媒体:电脑、手机、iPad四、其他传播形式:博客、微博、论坛、新闻网站五、中国互联网的现状六、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终端、大数据、云存储第二节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一、互联网前出现的影响人类的传播革命二、互联网的传播革命第三节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一、舆论的新特点二、互联网的三大公害第四节争夺传播主导权一、议程设置二、解读信息三、舆论导向第七章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业新业态第一节新媒体的冲击第二节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第三节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第四节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第五节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一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一、从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来看二、从国家制度上来看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第三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第五节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第六节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与发展第九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一、新闻媒介的共性二、新闻媒介的特性三、新闻媒介的个性第二节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第三节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第四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第十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三、实施舆论监督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第二节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一、呈现世界,但新闻失实与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二、联结世界,却冷漠了人际关系三、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四、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一、信息+宣传+赢利型二、信息+赢利型三、消闲+服务+赢利型四、知识+赢利型五、纯宣传型第四节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一、早期的强效果理论二、中期的弱效果理论三、适度效果理论第五节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第一节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第二节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三节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第十二章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第一节舆论监督与舆情引导相辅相成第二节舆论引导第三节舆论监督第四节舆论新格局第十三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一、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二、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三、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一、新闻媒介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二、大众媒介参与政治决策三、塑造政治文化四、进行舆论监督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一、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二、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一、主流媒体呵护主流价值观二、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三、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第五节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一、塑造国家形象二、影响对外政策三、影响吸引外资四、影响对外贸易第十四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第一节新闻自由的含义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一、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二、各国政府扼制出版自由的方法三、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第四节新闻法规一、世界各国新闻法规的三种形式二、各国新闻法规对新闻报道和评论的限制第十五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第一节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系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二、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三、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第二节国家对媒介的管理一、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二、内容层面的管理三、结构层面的管理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一、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二、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三、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四、我国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第十六章传媒业经营第一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一、普遍服务的原则二、编营分离的原则三、受众中心的原则第二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一、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二、传媒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第三节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一、集约化二、专业化三、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第四节互联网宣告精准营销的来临第十七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一节受众是谁一、受众是学生二、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三、受众是消费者四、受众是公民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一、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二、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三、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四、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和传媒权力之源第三节受众的特点一、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二、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第四节受众的细分第五节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一、众区域定位二、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三、受众的年龄定位四、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第六节受众的权利一、知情权二、表达权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第七节受众和媒体认知一、事关国民素养二、直接关系媒体的改革与发展三、影响着国家新闻政策制定第八节受众地位的新变化一、受者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二、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到按需主动搜索信息三、受众从被传媒指导到传媒被受众指导第十八章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第一节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第二节新闻生产的场域一、政府、社会与媒体二、资本、公众与传媒三、政府、传媒与记者、编辑第三节新闻选择及其标准一、新闻选择定义二、新闻选择标准第四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一、新闻选择的过程二、新闻选择标准要和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三、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第十九章新闻工作者修养第一节新闻专业理念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第二节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第二十章中国的新闻改革第一节40年四次跨越第二节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一、从自发走向自觉二、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创新三、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四、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第三节学科建设: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第四节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一、传媒新体制二、传媒新格局三、“制播分离”的新模式四、多生产主体、多媒介渠道、融合新闻生产对新闻生产的重塑传播学理论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的定义及特点第二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二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信息、符号和意义第一节信息及其作用第二节符号及其功能第三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四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传播过程模式论第一节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传播的基本类型第一节人内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三节群体传播第四节组织传播第五节大众传播第六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媒介理论第二节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第七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三节把关人理论第八章社会转型和受众变迁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理论第九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第一节“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第五节“知沟”理论第六节“第三人效果”理论第十一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的发展过程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二章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经验学派第二节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三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法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二、参考书目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doc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复试】考试科目名称:旅游管理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旅行社管理约36%旅游规划约32%饭店管理约32%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3小题,每小题4%,共12%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6%,共36%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7%左右,共52%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旅行社管理考试目标:1、了解旅行社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大致记忆和辨识有关的表述。
2、系统掌握旅行社的运行规律、方法等。
3、能够正确地使用相关知识,运用旅行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旅行社运营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一、旅行社与旅游业1、了解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旅行社产生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和旅行社的产生的基本情况,旅游业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关系;熟悉旅游业构成模型。
2、掌握旅行社理论概念和规范概念,熟悉旅行社的性质,掌握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和主要职能3、了解旅行社经营管理及其要素、方法和体系4、了解现代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服务理念、人本理念、创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二、旅行社的产品管理1、掌握旅游产品与旅行社产品相关概念;熟悉旅行社产品的构成;了解旅行社产品构成特征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影响;熟悉旅行社产品的分类依据,了解旅行社产品分类的意义和营销价值2、熟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旅行社产品的生命周期;了解旅行社产品生命周期的特性及其对旅行社经营的影响;了解英国旅游经营商的产品结构;美国旅行代理商的主要业务来源;了解旅行社产品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3、了解西方国家旅行社产品与制作流程和中国旅行社产品与制作流程三、旅行社的营销管理1、旅行社产品价格管理了解旅行社营销组合的内涵与特点;熟悉旅行社产品的价格构成;了解西方国家旅行社包价产品的定价2、熟悉旅行社产品销售渠道概念,了解旅行社产品特性对销售渠道的决定性;熟悉一般旅游产品销售渠道及其产品适应性;熟悉旅行社产品销售渠道决策方法3、熟悉旅行社产品促销的主要方式4、掌握旅行社品牌管理概念,了解品牌管理与旅行社特质、旅行社品牌创建与维护和旅行社风险管理的主要风险和旅行社避免风险的主要措施四、旅行社的技术管理1、了解信息技术与当代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和信息技术发展对旅行社运营的影响2、熟悉旅行社信息技术的一般应用如CRS(GDS);互联网及其旅行社利用;旅行社管理系统方面应用;了解欧美国家旅行社信息技术利用的基本情况3、了解中国旅行社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比中外旅行社,熟练掌握旅行社信息网上搜寻五、旅行社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1、旅行社组织管理了解旅行社组织机构设置依据;了解一般旅行社组织模型;了解旅行社核心业务部门。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747_中国史综合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47]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史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古代史约120分
中国近代史约90分
中国现代史约9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史实,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中国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前身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创办于1992年,新闻系创办于1996年,2001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院现设有新闻、编辑出版、广播电视、广告、新媒体五系,拥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新媒体7个专业。
2000年拥有湖南省首家新闻学硕士点,2003年拥有传播学硕士点,2005年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拥有“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史”博士学位培养方向(挂靠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学科)。
1997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为“湖南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
2003年,学院与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湖南出版集团共建“湖南省出版人才培训基地”。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整合校内力量,现拥有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9人(含校内兼职导师4人),另有校外兼职导师1人。
新闻传播学硕士点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招收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专业课修读学员,从2002年起招收全日制研究生。
目前在读全日制研究生近200人,已毕业研究生300余人(到2012年为止)。
该硕士点现设新闻理论与业务、新媒体传播、传播与文化、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五个方向。
主要开设新闻理论专题、传播学专题、新闻传播业务专题、中外新闻出版史专题、新闻写作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新闻与法制、近年来西方图书出版业发展趋势等课程。
欢迎哲学、中文、历史、法律、经济、新闻、计算机等专业文理工科考生报考。
该一级学科负责人为田中阳教授,研究生导师有(按拼音为序):蔡骐(新闻学专业、传播与文化方向、传播与社会发展方向)、邓名瑛(传播与文化方向)、龚维忠(编辑出版学方向)、李伦(传播与文化方向)、李琦(新闻学专业、传播与文化方向、传播与社会发展方向)、单文盛(广告学方向)、田中阳(新闻学专业、传播与文化方向、传播与社会发展方向)、王文利(新闻学专业)、王战(广告学方向)、魏剑美(新闻学专业)、吴果中(传播与文化方向、新闻学专业)、肖燕雄(新闻学专业、传播与文化方向、传播与社会发展方向)、肖赞军(新闻学专业、新媒体传播)、徐新平(新闻理论与业务、传播与文化)、燕道成(传播与文化方向、新媒体传播)、易图强(编辑出版学方向)、周国清(传播与文化方向、编辑出版学方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初试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初试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传播媒介的界定2.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效果与效果研究2.媒介与说服3.媒介与议程4.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媒介产业的特点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媒介组织的类型2.媒介组织的结构3.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报纸的版面设计4.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报刊业管理规制2.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复试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网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三)出版的历史回顾 国外出版的历史回顾;我国出版的历史回顾;出版发展的历史总结 (四)出版功能 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娱乐功能 (五)出版物 出版物的涵义、属性与构成要素;出版物的类型;图书的媒介属性与中国标准书号 (六)出版资源 出版资源的涵义与特点;出版资源的类型;出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七)出版人员 出版人员的分类;出版人员的修养与素质;出版人员的能力与技能 (八)出版关系 出版业与政府的关系;出版业与大众媒体的关系;出版人员与读者的关系;出版人员与作者的关系 (九)出版效益 出版效益的涵义;出版社会效益与出版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十)出版物编辑工作 采集信息与选题策划;审稿与组稿;编辑加工;发稿和校对 (十一)出版物整体设计 出版物整体设计概说;出版物的封面设计;出版物的版式设计;出版物的用料、开本与装订;出版物 的印刷 (十二)出版物市场营销 出版物市场细分与读者需求;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出版物宣传促销;出版物流通渠道 (十三)出版的其他业务 重印与再版;出版合同及其签订;版权贸易 (十四)出版媒介与出版形态的变化 媒介技术革新与数字出版的兴起;数字出版物的类型;传统出版的应对措施 (十五)我国出版业属性的变化与出版改革 我国出版业属性的变化;我国出版改革的简要历程;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三、主要参考书 周国清编著:《编辑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易图强编著:《出版学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出版学复试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专业学位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出版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书刊传播与文化选择约50分编辑学导论约50分4)题型结构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出版硕士考试目标:1、要求考生较好地了解和掌握书刊编辑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熟知国家对出版业的管理政策和法规、行业改革及发展动态。
2、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编辑出版活动中的问题的实际能力,考核学生对书刊出版传播事件、现象等的剖析能力,把握编辑出版规律。
4、注重考核学生对于行业法规、出版业现状与改革发展状况的关注和了解,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的考查。
考试内容:一、书刊传播与文化选择(一)我国出版业的产业结构组成及产能、产值状况我国出版产业由十大产业组成;建国后我国出版业产能、产值的发展情况。
(二)我国现行出版法律与法规的产生与实施我国法律对出版业管理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我国现行出版业法规产生的依据与作用。
(三)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现状及趋势出版业改革的基本方针政策;出版业改革的发展阶段;出版业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编辑学导论(一)编辑学学科概述编辑学的诞生;编辑学的学科性质;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编辑学的研究方法。
(二)编辑本论编辑概念;编辑本质;编辑功用;编辑规律。
(三)编辑过程论编辑过程概述;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校对。
(四)编辑主体论编辑素养;编辑思维;编辑审美;编辑决策。
(五)编辑生态论编辑与作者;编辑与读者;编辑管理;编辑教育。
三、主要参考书李频著:《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白皮书》,科学出版社2009年--2012年。
黄先蓉:《出版法教程》,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吴平,卢姗姗:《编辑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邵益文,周蔚华:《普通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018年 湖南师大新传参考书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新传参考书汇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也在不断壮大,传媒专业的学生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作为重点高校,其新传媒院校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质量优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帮助传媒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湖南师范大学新传媒院校于2018年推出了一系列参考书籍,以下将对这些参考书籍进行汇总介绍。
一、《传媒理论基础》该书主要介绍了传媒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传媒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等。
此书内容系统、全面,对于传媒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部必备的学习参考书籍。
二、《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传媒专业学生,新闻采访与写作是其必备的基本功。
该书详细介绍了新闻采访的技巧、写作的要点以及新闻报道的构成等内容,对于传媒专业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和新闻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广告与公关学》传媒行业中的广告与公关是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也是传媒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该书系统介绍了广告与公关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对于传媒专业学生从事广告与公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四、《影视摄影与制作》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影视摄影与制作成为传媒专业学生热门的就业方向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影视摄影与制作的技术要点、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对于传媒专业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以上就是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新传媒院校推出的一系列参考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传媒行业的各个重要领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信通过学习这些参考书籍,传媒专业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社会各界需要的高素质传媒人才。
五、《数字传媒与网络营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传媒和网络营销已成为当今传媒行业的热门方向。
该书系统介绍了数字传媒和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策略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对于传媒专业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字传媒和网络营销的核心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441出版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转印刷是后起的一种新型印刷方式,依托于轮转印刷机进行操作,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它的转筒,在转筒 中常常加入的有大量的油墨,而如果需要印刷彩色的内容,则需要在转筒中加入彩色的油墨。转筒不停的 在旋转,就会将油墨全部印刷在纸上,就能够使轮转印刷机完成印刷的任务。
4.文献索引的类型包括( )。 A.著者、题名、语词、主题索引 B.著者、题名、语词、书目索引 C.著者、目录、语词、主题索引 D.书名、目录、篇名、主题索引 【答案】A 【解析】索引旧称“通检”“备检”或“引得”索引,是查找图书、期刊或其他文献中的语词、概念、 篇目、人物等资料的检索工具。文献索引的类型包括:①著者索引;②题名索引;③语词索引;④主题索 引。
6.我国数字出版业相关的元数据标准按其功能可分为( )。 A.标识类标准和描述型元数据标准 B.标识类标准和 CIP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C.中文图书标识规则和描述型元数据标准 D.中国标准书号和 CIP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答案】A 【解析】目前,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相关的元数据标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①标识类元数据标准,主要 功能是为出版物或者内容资源提供唯一的标识,如国际标准书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国际标准音像 制品编码等。②描述型元数据标准。关于出版物的元数据标准,最传统的是 MARC 标准。除此之外还包 括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中文图书标识规则、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等标准和面向出版 全流程的 ONIX 标准。
7.编辑应用文写作不包括( )。 A.内容提要和编者按 B.出版前言或编辑寄语 C.参考文献及后记 D.腰封宣传用语或广告用语 【答案】C 【解析】编辑应用文是编辑人员为处理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事务而写作的文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等“内部编辑业务文件”;②与作者、读者的往来通信等“编辑工作书信”;③为出 版物撰写的出版说明、内容简介、编后语等“书刊辅文”;④广告、出版信息和出版物评论等“书刊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专业基础》
初试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
“出版专业基础”测试考生从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出版信息检索、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史等。
满分150分。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三、试卷内容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测试方法。
具体内容及分值如下:
1.出版信息检索。
分值:大约40分。
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特点、类型、功用;常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使用方法;书目、索引的特点、类型及其功用;常用书目、索引的使用方法;年鉴、手册、名录的特点、类型及其功用;常见年鉴、手册、名录的使用方法;表谱与图录的特点、类型与功用;常用表谱与图录的使用方法;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特点及基本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与常用搜索引擎。
2.出版理论知识。
分值:40-50分。
出版的概念与构成要素,出版活动的前提条件及一般过程;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及职业道德;编辑工作的特点及其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编辑与读者、作者的关系;出版物的概念、属性与种类;出版业的构成;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及其职责;我国对设立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规定;我国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我国对出版物质量的规定;我国对书号、刊号管理的规定;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3.出版实务知识。
分值:40-60分。
书刊形态的知识;书刊结构的知识;书刊版式设计的要素;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构成;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作品的范围;著作权的权利种类及保护期;著作权的许可使用;著作权的限制;出版单位使用作品的付酬方式;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编辑工作中的信息采集、选题策划与组稿;审稿;编辑加工;书刊整体设计;书刊校对。
印刷要素及各类印刷的特点;书刊印刷用纸的种类和用纸量计算方法;书刊印制常用的其他材料;书刊印前制作的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书刊印刷质量及装订质量。
出版物发行及在出版工作的地位、特点;出版物发行的基本内容和一般过程;出版物购销形式;出版物发行折扣;出版物发行方式与渠道;出版物促销;网上书店。
选题报告、审稿意见、送审报告的写作特点和要求;编辑工作书信的种类;主要书刊辅文的写作特点
与要求;撰写编辑应用文的规律与要求;出版物宣传文字的特点与要求。
4.中国古代藏书、图书版本与图书分类知识。
分值:10-20分。
中国古代藏书;中国古代图书版本;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及著名古籍。
四、题型结构
题型采用选择、简答、综合题等形式。
各部分所占分值如下:
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简答题:4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综合题:2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III、参考教材
考生可参考《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2015年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崇文书局,2015年5月)第一至第四章,第八章之第六节、第七节;《出版专业实务(初级)》(同上)第一至第七章。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