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道【行走在普爱教育的大道上】

合集下载

行走在幸福的教育路上

行走在幸福的教育路上

1《四川教育》2019年第07~08期.综合卷 首对美好教育人生的向往,是教师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

“与其痛苦承受,不如开心去拥抱,与其平平庸庸地活着,不如扎扎实实地干!我们应该拥有教育这块天地,纵情驰骋于教育这块天地!”这是朱永新教授《享受与幸福》的题记。

教师的工作繁杂而琐碎。

教师要用爱打底,爱教育、爱学生、爱课堂,在立德树人中充盈教育人生,体验职业的快乐,行走在幸福的教育路上。

教师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学高为师,有知识本身就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所带来的心理效应便是自信。

教师知识渊博,就能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同。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岳进宗老师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和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不管他到哪个班任教,那个班学生的精神风貌就出奇地好。

他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吸引着学生的注意。

这样好玩儿的教师,怎么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

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以身作则是教师工作的“捷径”。

身正为范。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认真、坚持和坚守,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让自己充满信心。

有个老师曾经问我:“学生在课上喝水、喝饮料,还屡禁不止,该怎么矫正?”我反问到:“你是否常带着杯子进课堂?”他无言以对。

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还源于不能真正欣赏学生,不能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

不能欣赏学生,当然也就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对学生要公平公正。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就采取不同的态度处理问题。

偏袒一方,或打压另一方,都会激起学生更大的逆反心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抓住智慧、深度、创新三个关键词。

我对班风的要求是:男生要绅士,女生要淑女。

我会花时间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绅士、淑女应有的行为方式”。

有时,教师讲了很多要求,但学生就是不会做。

这是为什么?有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泛泛而谈,不关注细节。

我接手新班级时,第一周都是不上新课的,只做班级常规训练,训练桌椅摆放;训练起立、敬礼、问好;训练读书时要翻开书,把书立起来,手拿着书中下部,倾斜45度。

行走在“真教育”的大道上

行走在“真教育”的大道上

行走在“真教育”的大道上经营管理06-07 1043行走在“真教育”的大道上【编者按】“学校就是大海,老师就是耕海的人,孩子就是‘海洋生物’。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自2008年迁入新校以来,用“海洋观”开启“真教育”的大门,秉承“为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负责”的办学理念,成功实现了名校的可持续发展!日前,陶继新先生与高大权校长围绕如何做“真教育”进行了一次对话。

【高大权】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

把学生是否学会做人做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生有无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标准。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示、细、情、靠”为基本指导,展开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教”就是利用演讲会、辩论会、升旗仪式、班会、级部会、校会等多种形式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开展责任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诚信教育和五爱四讲等系列教育活动,教会学生懂文明、知感恩、讲责任。

“示”就是提倡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时时处处率先垂范,做教育活动的践行者,而不做“指挥官”。

教师俯下身扫地的感召力,远远大于做一个“指挥官”的力度;教师的穿着大方得体,学生的仪表也会整洁干净;教师做谦谦君子,学生也必定会彬彬有礼;教师敬业乐教,学生也一定勤奋好学。

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操场上,教师要用自己奋进的脚步昭示学生不轻言放弃;校园里,教师要用自己昂扬的风貌感染学生只争朝夕。

“细”就是要求老师工作细致到位,从时间、空间、心间关注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值班老师要时常走进学生宿舍,和他们一边摆放物品,一边教他们怎么养成日用物品随时归放原位的习惯,怎么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级部主任、班主任、值班老师每天在餐厅里提醒学生怎么养成好的就餐习惯,怎么节约;在校内怎么做,走出校门怎么做,穿着打扮怎么得体等。

“情”就是要以情动人,进行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

用真情打动学生,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愉悦地接受老师的言传身教。

每天早上学生起床和课外活动时间,校园广播站就播国际国内的最新消息,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感;班会上,班主任老师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用真实的事例打动学生,用最真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虹桥镇二小赵顺丹名班主任工作室活动侧记
12月7日上午,乐清市赵顺丹名班主任工作室座谈会在二小接待室举行。

参加工作室的8位成员全部到齐。

首先,工作室主持人赵顺丹老师介绍了工作室的定位、目标及今后发展规划。

宣读了教育局最近颁布的《乐清市名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

随后,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各位工作室成员进行交流个人发展规划,讨论修改工作室工作方案并对工作室成员工作进行了分工。

虽然大家才刚刚认识,但共同的理想与目标让彼此间别有亲切感,研讨、商议的氛围热烈而有效。

赵老师表示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市教研室叶宝华主任也说过工作室的建设就是为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师,一些真正想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点什么的老师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现在,工作室已经成立,她就希望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她和她的团队都能有一定的进步和提升。

最后,赵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希望工作室能成为各位成员成长的“孵化器”与“助推器”,并与每位学员相约,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赵顺丹夏成君 )。

幸福地行走在仁爱教育之路上

幸福地行走在仁爱教育之路上

2016年第8期江汉区取水楼小学把“用真爱和真知让学生获得幸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作为教育的理想追求,并由此创生出学校的“博学、博爱、向上、向善”的文化品格。

怀着对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的向往,学校不断打造仁爱教育文化,这种爱体现在对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尊重,更体现在校长和老师、老师和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的完美融合中。

理念文化,奠定“仁爱教育”之基文化是学校成长的土壤,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让教者专其位,学者得其乐,居者享其安,这是我们全体师生的理想。

为实现这一理想,学校逐渐形成了以“仁爱”为核心价值的办学理念,并构筑学校发展战略,设定培养目标,真正把仁爱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秉承仁爱文化,一脉相传,学校以仁爱之心,办平民教育,构建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让教育飞进寻常百姓家的仁爱课堂。

课程文化,彰显“仁爱教育”之美课堂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课程则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

取水楼小学通过“仁爱课程”的构建和“仁爱课堂”的打造,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文一武”两大特色课程。

文,即写字课程。

我校是武汉市写字试验校,我们认为小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是小学教教育的责任和任务之一。

武,即网球课程。

我校以网球的启蒙学习、训练熏陶为突破口,培养自己的网球师资队伍,开设网球校本课程,编写教材,进行网球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教学,组织“挥出精彩”的网球比赛,为创网球特色学校注入活力。

学校建立的“仁爱课堂”是顺学而导,顺学而教的课堂,老师们以导学案、组学案和练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训练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乐于分享。

“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做到“心”的参与。

仁爱课堂成为了师生洋溢生命激情、充分对话的展示台,学习过程成为了师生一同分享的精神之旅。

2012年《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要目

2012年《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要目

2012年《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要目视点江苏基础教育需要四大精彩“转身”胡金波(1∶1)学习先进典型,争创师德先锋沈健(2∶1)“有效”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胡金平(3∶1)学校文化建设要关注地方资源杨小微(4∶1)教师当为学师马斌(5∶1)做整个的校长王铁军(6∶1)教育家的路,人不多的路孙孔懿((7-8∶1)教师:不凡的职业、不惑的专业、不朽的事业杨小微(9∶1)回到学校本身李庆明(10∶1)少一点傲慢,多一点敬畏孙孔懿(11∶1)管理之道:大智闲闲成尚荣(12∶1)独家策划文化主张与学校气质张俊平等(1∶6)今天,“学李”学什么?张俊平等(2∶12)江苏教育“这五年”张俊平等(6∶14)班级文化与学生发展张俊平等(9∶10)洪泽: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江苏省洪泽县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略张俊平等(10∶15)大规模学校管理难题求解张俊平等(11∶10)社团建设与学生发展张俊平等(12∶6)独家报道最美的乡村教师蒋保华等(2∶25)向着幸福出发——江苏省泰州市“三进”教育解读孙其华等(3∶8)文化:学校生长的第一力量——江苏省宜兴市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解读张俊平等(4∶11)向课堂致敬——江苏省张家港市课堂教学改革透视张俊平等(5∶6)特稿·高层吹风创新高中教育模式奠基创新人才培养胡金波(2∶6)课改实践是课改成效的最好试金石胡金波(2∶6)教研必须先行胡金波(4∶6)“学不可以已”胡金波(5∶17)深化改革,提高质量——2012年江苏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沈健(6∶6)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胡金波(6∶9)加快普通高中转型发展全面建设高品质的普通高中教育沈健(10∶6)适应转型自觉转轨主动转变——四谈“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胡金波(10∶10)·特稿教育局长应是善于“成人之美”之人胡金波(9∶6)树立协同创新观念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尤学贵(10∶24)深切缅怀人民教育家吴天石沈健(11∶6)“德育”为先先在“育德”胡金波(11∶8)·区域教育坚守基础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凌华余(1∶21)完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黄树生(3∶22)高效课堂: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兴奋剂”许明(10∶26)回到教育的原点——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韩金山(11∶28)让播种幸福的人幸福起来易善平(11∶31)构建教师区域高位均衡发展的立体网络孟静卫(11∶32)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快速发展王红红(12∶22)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载体,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杨长万(12∶24)暑期合刊“教师的人生情怀”系列专辑是情结,也是纠结张俊平(7-8∶6)·走向教育家走进生命的学校秦晓华(7-8∶8)化成天下: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与自觉成锦平(7-8∶12)向着“全人教育”出发王生(7-8∶16)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关于金陵中学办学理念的思考与践行邹正(7-8∶20)用隐形的翅膀飞翔潘晓芙(7-8∶25)行走在普爱教育的大道上李宏伟(7-8∶29)着力于学校发展战略思维蒋建华(7-8∶34)教育服务:成就每一位师生的卓越追求张元贵(7-8∶39)共同发展共享成功王兆平(7-8∶43)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陈向阳(7-8∶47)情智教育:我的办学主张与追求孙双金(7-8∶51)在引领中成长杨金林(7-8∶55)追求幸福的教育戴铜(7-8∶60)创造有意义的学校生活薄俊生(7-8∶64)行进在“生命关怀”的教育之路上李伟平(7-8∶69)走向自由教育芮火才(7-8∶73)校长走向教育家:教育家办学的必然选择程振响(7-8∶78)·寻找最美丽乡村教师槐花飘香的村小宫凤华(7-8∶83)走好自己脚下路卓元(7-8∶86)静静的白杨杨采涓(7-8∶89)倾听自己的脚步声徐娟(7-8∶92)青春,在田野绽放美丽张踟(7-8∶95)生命,在风雨中怒放杭蓉珍(7-8∶98)大爱有行——记常州市首届道德模范奚亚英王岚(7-8∶101)信念·挚爱·执著——记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国安华银嵇庆法(7-8∶103)蹲下来,才能让学生够得着你陆梁(7-8∶106)一个乡村教师的教育情结杨永彬(7-8∶109)幸福的诺言龚向东(7-8∶112)怀念在村小教书的日子沈益亮(7-8∶114)泥土的芬芳田歌的清纯丁亚明(7-8∶116)启学者学,为师者师金刚(7-8∶118)老陈的芬芳人生曹祎(7-8∶121)一个乡村体育教师的幸福坚守丁云兰(7-8∶124)中国乡村教师“美”的华贵转身严华银(7-8∶126)专题·名校长研究沈坚:创造发现沈坚(4∶25)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沈坚(4∶25)问题研究——一种高于制度的行为方式沈坚(4∶26)整体优化——一个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体系沈坚(4∶27)绿洲国际——一片星海人心中的广袤绿洲沈坚(4∶28)聚焦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学生发展吴刚(4∶29)袁炳飞:乐在建设袁炳飞(6∶28)乐在教育文明的建设之中袁炳飞(6∶28)绩效考核:共建学校的教育理解袁炳飞(6∶29)考试改革:建立自己的教学信念袁炳飞(6∶30)考勤机制:让管理基于信任袁炳飞(6∶31)袁炳飞的管理哲思与智慧践行成尚荣(6∶32)高本大:为教循道高本大(10∶32)举着小旗和大家一起走高本大(10∶32)显滴水穿石之功的两类“每周寄语”高本大(10∶33)以“沙盘推演”助增课堂教学精彩高本大(10∶34)让“学生议事会”与“小记者站”比翼齐飞高本大(10∶34)“临时工”也有资格作大会发言及国旗下讲话高本大(10∶35)为教循道:高本大校长的文化性格王铁军(10∶36)·名校生长点让师“出”有名——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象解读闵建澄(1∶:23)一米阳光,一路生长——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阳光”文化解读蒋保华(3∶18)让生命灿若阳光——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灿烂”主题文化解读张佑林王晓明(5∶19)过一种有意思的校园生活——点击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活动课程文化建设王学来秦国金(6∶33)银球旋转中的教育魔方——江苏省无锡市花园实验小学“乒乓文化”解读蒋保华(10∶37)爱,为了儿童“一生”的课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程创新与特色建构闫勤曹海永(11∶24)飞翔的童话——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童话文化解读高健(12∶19)·阅读名校“我们的学校在中央”——走进南京市丁家桥小学(9∶19)一所“百年新校”的荣耀与梦想柳杭(9∶19)在传承中超越——访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丁家桥小学校长张义宝孔陶(9∶22)丁小,小学教育的标本意义成尚荣(9∶24)论坛·名家视线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冲突及其化解策略李如密黄慧丽(4∶21)转向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江建平章江益(9∶25)教师教学自主:内涵、特征及策略李如密郇支星(10∶28)教育增值评价的教育公平追求——从《科尔曼报告》谈起刘尧(12∶25)·教育研究制度工具、人文力量与教育家:文化大国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周勇(1∶38)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选择孟晓东(1∶40)名师成长的核心要素摭谈陈震(2∶30)名师,用非凡的“精气神”锻造——以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为例祁国斌(2∶32)校本研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关于转变学校教研方式的实践性思考严华银(3∶29)基于实践的教研方式的转变——以小学品德学科为例沈丽萍(3∶32)表现性评价:“点式课堂”突围的一种路径张菊荣(4∶30)“课堂观察”再探析:课堂观察的局限、根源与走向何颖(4∶33)为每一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奠定基础——以“好课、好课例、好课型”的实践研究为例田长青(5∶27)培教学风格之树倪凯颜(5∶29)教育在本质上要求权威的教育风格——阿伦特的视角彭正梅彭莉莉(5∶32)名教师成功个性的基本特征李建军(6∶38)影响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唐德海(6∶41)试谈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视角金薇薇(9∶28)试论走向文化的特色学校建设张菊荣(9∶31)多样化、特色化: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沈茂德(11∶37)建构“有序多元”的高中培养模式蒋洪兴(11∶41)降“效”提质:关于中小学教学的一点辩证思考冯卫东(12∶27)·理论前沿国内教师实践知识研究的要点及其问题分析——纪念国际教师实践知识研究30周年廖圣河(1∶27)反思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质量管理杨颖东(3∶25)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三大困境周全(5∶24)校外生活的“教育化”误区及其“本真”回归王贤文(11∶34)·教育观察浅谈学校管理对“80后”教师的适应性思考蒋惠琴(1∶44)“教海探航”的“连云港现象”解读孙朝仁陈建先(2∶35)名师培养:各自为政与重评轻用黄行福(4∶36)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问题探析周奎英(6∶44)遇见未来的自己——高中生生涯心理指导邓庆民(12∶30)·教育随笔走出学校“泛文化”的误区李霞(1∶47)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方向在哪里余耀清(1∶48)捍卫常识,从理性认识教师开始张克中(2∶11)我为你的纸条“埋单”史峰(2∶38)亘古不变的是纯真情怀——写在墟沟小学“百年华诞”之后刘虎平(2∶39)我们需要平民教育家鲍成中(3∶47)从美国高考考倒中国学生说起李娟(3∶48)特色学校之“特”之“色”周桂官(3∶60)学生的学习热情衰减在过度作业上宋运来(4∶57)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六心”印鑫(4∶61)她,帮助我走向“我”周益民(5∶45)当一名幸福的班主任周德藩(9∶39)童年,还是不比为好崔小春(9∶40)和学生一同成长赵玲(10∶50)呵护孩子的尊严俞永军(11∶45)老师,请关闭你的扩音器刘立新(11∶48)寻找教育中的“小确幸”龚燕(12∶40)幸福就这么简单余建文(12∶41)教育随想两则施延霞(12∶42)专业阅读:草根的深造自得支俊华(12∶43)关于师生关系的报告与思考张建杰(12∶45)·教海探航守望童年葛艳青朱俊(1∶31)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通知(1∶34)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细则(1∶34)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1年江苏省“舜湖杯·教海探航”征文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1∶35)2011年江苏省“舜湖杯·教海探航”征文活动获奖名单(1∶35)“养正”:校本化教师文化场的构建钱音(2∶22)诗化生命激扬生命放飞生命——“生命化校园建构”的实践探索王笑梅(3∶35)提升教师科研力的校本研究卜骥(5∶35)职业眷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智慧诉求姚玉琴(5∶38)无印良品: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的永恒追求陈文艳(9∶34)破解凝聚平衡——构建主课题与小课题和谐互动机制探微徐志超(9∶36)小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健康诱导策略马君谦(12∶33)“一石”如何激起“千层浪”——由两节同题课引发的思考丁一(12∶35)回味“过程”的意义——实施“课堂公约”的案例研究崔春梅(12∶38)·观点参考绩效考核,把好事做好姜锦泉(1∶59)蹲下身来的精彩吴宝席(1∶60)沟通,走向高效的人性化管理薛建中(2∶40)校长履新要做到“三立”王春勤(3∶54)校园精神:学校高位发展的新境界李广耀(4∶43)让爱抵达学生的心灵李建成(4∶45)家访,为何渐行渐远?任建波梅玲(4∶46)“引导”,是一个慢慢行走的过程沈育生(4∶47)让师生在课堂中幸福起来徒香福(5∶47)五“剑”同铸:校长管理智慧的源泉羌建中(5∶58)让“教学开放”更开放周云华(6∶57)班级教育需要耐心和时机林伟民(6∶58)民族音乐教育,从式微走向新生张红(6∶59)学生网络心理的引导须有度、有效陈敏许丽(9∶57)家长:家园合作的共同决定者肖海月(9∶58)综合实践活动亟须关注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发张健(10∶54)管好班级并不难徐玲(10∶55)批评教师,请从“给点面子”开始王建庆(10∶57)师生共成长:教育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目标徐伟民(10∶58)顺应学生性格,构建有效课堂徐立(10∶59)名师聊课室: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张成红(11∶44)教育必须走向开放、宽容、灵动丁宜林(11∶46)做本真的教育曹国庆(11∶47)多措并举,优化艺术师资队伍张红(11∶49)创新评价,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可能周良(11∶50)隐形管理,让课堂管理更高效张霞玲(12∶58)消除对立情绪,走向和谐融通吴雪莲(12∶59)文化办学,把书放在光明的角落钱明辉(12∶60)绩效突围:有效考核促进学校发展的路径刘铭(12∶61)案例·案例评析现行教育将撕毁什么?许超等(1∶50)规范与自由:由衡水二中“跑操”的争论引发的思考张凯等(2∶41)·管理智慧确立三种理念,做有智慧的现代校长曲虹(1∶56)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三个环节余如进(2∶47)以优良生态造就卓越学校戴继根(2∶50)学校”范式”管理初探赵贵龙(2∶53)以课题为抓手提升区域教科研品质沙华中(2∶55)追求“理想课堂”的校本实践顾云辉(3∶39)再塑教师文化的新气度陈立芳(3∶41)学校文化重在“化”高翔刘宝华(3∶42)创生“催化”机制培养专家型教师吴金根(3∶44)三维健康:让孩子更好地生活王敬怀(3∶45)“立镜”促成长——校本管理促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探寻余颖(4∶48)让每一个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构建“点线面课程”的思考与实践单道华(4∶51)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标志与路径郭志明(5∶48)浅议教研员在课例研究中的角色转换余家友(5∶50)把握爱的律动实施有效沟通翟利岳(5∶52)不拘一格出人才——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金晓慧(6∶46)唱响校本教育之“民族团结歌”储元璋沈义军(6∶48)以教育的名义牵手沈寿鸿(9∶41)共同体学校:走向共进同荣姚建光罗永忠(9∶43)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黄艳梅(9∶45)“草根式教研”让课堂更精彩李四同(9∶47)依托教育发展共同体,努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马君诚(9∶49)“三乐”教育:培育幸福的“三乐”教师杨建英(11∶51)师本视域下提高讲座式培训实效的探索——以“案例叙事撰写”专题讲座培训为例项平(11∶53)秉承“乐”字理念让师生在快乐中成长祁仁东(11∶55)那个男孩喜欢上了“九五至尊”徐兆宏(12∶36)浅谈生态学视阈下的德育融入策略贡和法(12∶47)学校特色助推教师成长张辉(12∶49)寻找学校书法教育应有的尊严唐广泉(12∶51)·问题讨论关于名师工作室的讨论庄惠芬等(3∶49)一线教师需要怎样的教育理论袁健等(4∶38)关于颜色事件(绿领巾、红校服、三色本)的讨论宋丹丹等(5∶41)校长带课的困境与出路胡君等(6∶50)教师发展需要哪些经历和体验唐海燕等(9∶50)教研方式的转变与教研文化的重构张烨等(10∶42)·经验荟萃级部管理:学校管理的有效路径陈文艳刘健(1∶58)“七星少年”: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沈红霞(2∶57)学校先进文化的积聚与创造刘晓光(3∶55)学习型组织:校本研修的理想境界徐新民(3∶56)追求管理品质实现内涵发展周建新(3∶57)教师培养,需要分层引领陈铁梅(4∶54)补偿矫正: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策略唐医明(5∶55)还原校史的“课程身份”贾宪章(5∶56)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朱婕(5∶57)“33433”模式:留守儿童教育的福音姜锦泉(6∶55)小班化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与资源开发魏亮(9∶56)让学校管理走向精致李菊梅(10∶51)实施分层教育培养朴素感情钱洁(10∶52)正确树立现代教育技术观熊继龙(10∶53)京剧进校园:京剧文化与教育意涵的融合黄艳梅(11∶57)开发雨荷农场培育办学特色姚冬健(11∶59)提升基层教研员角色领导力的三个维度陈国平(12∶53)班本教育:班级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毛丽萍(12∶54)让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朱爱华(12∶55)教育科研,如何走向真实高效?樊智涛(12∶56)治校之道,莫过治“心”周小峰(12∶57)讲述·成长故事我愿做一个行者黄侃(1∶61)美丽的坚守张宏军(2∶58)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张达富(3∶58)我心中那片蔚蓝的海陈素志(4∶55)一路寻梦诸向阳(5∶60)我认出风暴而平静如海史金霞(6∶60)成长在“东洲”滕玉英(9∶59)成长:是岁月,更是经历徐杰(10∶60)我的“乡村教育”印周荣林(11∶60)守望乡村教育的心灵之舞朱宇(12∶62)·一册在手那些花儿陈惠芳(9∶62)解开奴性的禁锢,发展均衡的质量支恩美(10∶63)视野·教育瞭望美国基础教育的三大启示朱全中(2∶61)两岸中小学性教育情况的比较及启示廖圣河黄小燕(4∶59)聚焦·编读往来让学生在熏陶中快乐成长——第二届“苏派名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随感徐永忠(3∶61)。

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 —
课堂上的视线投 向, 让后进生也能天天看到 老师亲切 的目光 , 敞开心扉 , 实现心灵互动 , 过上幸福 的校 园生活 。 第 二、奉献爱心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课文的第一段 。读得很不流畅 , 读完后脸涨 得通红 ,几个调皮 的学生还发 出了嘲笑声 。 他重重的把书摔在课桌上。我想他 的 自尊心 定受到了打击 ,真后悔没有提前和他沟通 交流。对 于这样 的一个孩子 ,他用 孤独 、自 卑制作了一幅盔 甲,将 自l 己包裹得严严的 。 般的关爱 , 被他看成怜悯 而拒绝 。不过我 坚信一定能找到突破 口。他 自尊心很强 ,同 时自卑感也很强 , 要给他一个 发挥 才能的机 会, 让他融人班集体 , 重新找到 自信 。不久 , 学校组织了一次乒乓球 比赛 。我发现他表现 出了少有的兴奋 ,于是我鼓励他参加这次 比 赛 。那几天中 , 他显得异常兴奋 ,我逐渐的 发现他原来是乒乓球迷呢 !当然 , 结果令全 班同学大吃一惊。李伟 同学在 比赛 , 得到 了 年级一等奖 ,为班级争得 了荣誉 。一下 了全 班同学对他刮 目相看 , 再也不 嘲笑他 了。课 下,我也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一些与人交往要 豁达大度的道理 ;上课 时,他能 回答 的问题 就让他来答 。慢慢的他脸上的笑颜 多了 , 敢 于回答 问题 了。 他与同学们一起 笑 , 一起玩 。 我的内心也被一股暖流激荡着。 我愿把师爱变成一 首歌 ,悠扬地 唱到人 生的尽头 ;化作一盏灯 , 久久地燃烧 ,成为 个光 明的凝聚点 ! 第三、 运用技巧 ,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 一 一
夏丐尊在他 的译本 《 爱的教育 》的序言
中说 :教育就像是一个池塘 ,人们想把池塘 弄得更好 , 却总是在琢磨着该挖方形 的池塘 呢,还是该挖圆形的池塘 呢?却不知 ,水才 是池塘的根本 。『 而爱就是池塘里的水 ,只有 有 了爱 教 育 才 能 称 之 为好 的 教 育 。在 近 十 年 的工作中 ,我深刻的感受到有一颗爱心 , 对 一位教师 多么 的重 要 。教 师是特殊 的职 业 。她 面对 的不是冰冷 的机器 ,而是有感情

行走在普爱教育的大道上

行走在普爱教育的大道上

行走在普爱教育的大道上作者:李宏伟来源:《江苏教育》2012年第14期【作者简介】李宏伟,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校长。

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

连云港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我的主张】普爱:育人的基点万物的生发,离不开阳光的滋养;人的成长,离不开土壤的培育。

我的求学之路从新海起航,我的教育之行从新海扬帆。

1975年,我以一名学子的身份在新海读书,开启了我的美好的中学时代;1984年,我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在新海教书,追求着我的教育理想;如今,我则是以一名校长的身份在新海践行着我的教育理想。

因为我的母校新海中学前身是建立于1930年的普爱学校,故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校长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浸润着新海那底蕴丰厚而又独特的“普爱”文化,我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新海连绵不绝、历久弥新的“行健”精神,并逐渐形成了“普爱教育”思想。

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随之,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我有幸作为首批培养对象入选。

这进一步促使我怀着一种作为校长的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开始全面搜集、整理新海高中80年的办学发展历史,凝炼普爱文化精神,思考自身的教育哲学。

我深深地感受到,在风雨兼程的80年里,无论是在传承中西文化、解放思想、民族独立的办学初期,还是在反饥饿、反压迫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锐意进取、负重自强、追求卓越时期,还是当下教育发展步入后生命阶段,新海高中一直秉承“普爱·行健”的优秀文化传统,从来就不曾改变过。

在人到中年后所沉淀的对生命的体悟中,在多年传道授业的教育实践的反思中,我愈发感悟到“普爱”精神是人间大道,是教育正道。

没有爱,教育便失去了根基,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未来。

普爱而和,行健而立,在普爱的基点上,教育还应当“行健”,教人明辨是非,教人为民谋利,教人奋发向上。

征文:行走在教育路上

征文:行走在教育路上

行走在教育路上——读《守望教育》有感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张梦若要说行走,对我来说,刚好处于起点;若要说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对我来说,离起点都有些远。

为了让自己离起点更近,我拿起了《守望教育》这本书。

这本书,就像一朵花,它静静地开,等我采撷,给我答案。

这朵花,淡淡飘香;这朵花,悠悠我心。

前进与攀登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王晓春老师在回顾他20年来走过的教改之路,他觉得他自己是在一步一步地“登山”。

不管是夜以继日,还是带病工作,王老师却还是认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无悔于我的选择。

我愿意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因为越过荆棘丛林,眼前见到的是一座座迷人的山峰和无限的风光。

这就是20年一直行走在教育路上的王晓春老师。

行走,该有方向。

王晓春老师的行走方向是教改,我的行走方向又该是什么?我想,我行走的方向就是前方。

在教育道路上,它平坦,我不喜;它坎坷,我不畏。

行走吧,不断地行走、前行。

遇到阳光大道,我不骄不躁;遇到荆棘密布,我不惧不怕。

人们都说,且行且珍惜,我说,且行且攀登。

在教育道路上,总有许多节点和高山。

前进是方向,那么攀登便是越过节点和高山的手段。

信任和信念二(2)班,有“天使”,也有“魔鬼”。

“天使”固然不需要费老师多大的心思,而“魔鬼”,却总是让人青筋四起,暴跳如雷。

金锁片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讨厌的“魔鬼”,我也试过用各种方法来降服他,但是似乎都没有效果。

一次次的欺骗,一次次的失望,我该如何让“魔鬼”变成“天使”,一直没有答案。

但,宿迁市的刘以普老师就用切身经验在书中告诉我们——尊重、赏识、信任。

刘老师的切身事迹和这六个字都深深地敲打着我。

这六个字并不只是简单的六个字,这里面倾注的是刘老师的经验与满满的爱。

文字可以复制,但经验却不可以。

任何经验都只是借鉴,想要成为自己的经验,就要自己去丰富和扩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想,紧靠六个字,还不足以支撑我让他变成“天使”,唯有一份信任和信念可以支撑我继续走下去。

2024年《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二篇)

2024年《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二篇)

2024年《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读朱永新老师的《走在教育的路上》,时不时被他对教育独到的感受所感动,在一篇篇美文中,在一句句精辟的话语间,我倾听着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理想,感受着他的新教育实验梦想,汲取着他的教育思想精髓,体会着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

“我是一个行者行色匆匆,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

”朱教授写道。

他为教育准备了一切,他肩负着自己对教育多年的感受行走在自己的教育路上。

书中朱教授提倡要重视人文倡导实践。

他说:“只要我们在行动,我们就会不断地前行。

”我的理解是: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会成功。

何尝不是呢,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憧憬诸多而实现甚少,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超越。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们不要太多响亮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当下的行动。

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因为我们有梦。

关于点滴培养出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定势。

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无穷。

在书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朱老师对于日记习惯培养的提倡。

通过写日记,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倾诉自己的感情,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可以锻炼意志,开阔心胸,净化心灵。

甚至可以说,写日记也是一种持效的“道德长跑”方式。

通过写日记学生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让自己与自己对话,让一个自我战胜另一个自我。

总之,日记可以使自己不断得到新的感悟,学生在求善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求善的倾向不断地定型化,从而形成既主流又个性化的道德品质。

日记不仅为学生所受益,教师也是如此。

书中提到一位“海子”老师,她在网上为班级的学生建立起个人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点滴,积跬步镂金石,于是她写下了名叫《孩子,我看着你成长》一书,她的故事让我不禁湿润了眼眶,是感动是钦佩更是敬慕。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他是一个行者,披星戴月,走在教育的路上,计划着行程,思考着中学教育的方向。

他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而坚实,走在教育的路上,脸上常带笑容,心中充满阳光。

他是一个行者,走在教育的路上,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眼中流露出坚定的力量。

打开他的人生履历,仔细查看他留下的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他的人生轨迹,这是一条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学生成才、追求学校发展的道路。

他永不停歇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引領师生不断走向成功。

他,就是2017年甘肃省“陇原名师”获得者陇西县第一中学校长田志刚。

1984年8月,稚气未脱的他走进了陇西县文峰中学的大门,从此开启了他人生的教育之旅,将满腔热情融入到他挚爱的教育事业之中。

2007年,由于业务能力突出,他被任命为文峰中学校长,带领着文中人,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实现了文峰中学历史性的超越与嬗变:把文峰中学这所乡镇中学打造成了定西市示范性普通高中,使之成为今天陇西教育的一艘“快艇”,为陇西高考“十一连冠”增添了光彩。

2012年6月,组织任命他担任陇西县教育体育局局长,2014年,调往陇西一中担任校长工作至今。

创新教学模式,走科研兴校之路教育是一份需要用爱心来支撑的事业。

缺少了爱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自参加工作以来,田志刚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紧握一尺教鞭,稳立方寸讲台,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立足教学,无怨无悔,辛勤耕耘在中学教育这片沃土上。

教学中,他刻苦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吸收名家之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导自学—解疑点拨—典型训练—拓展空间—发展能力”。

“物理教学通常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这就容易导致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而忽视了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现阶段物理教学大多数采用一步到位教学法,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虽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知识,但却很难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无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的心得体会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的心得体会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的心得体会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的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的心得体会篇1在教育的路上,我已经走了近9年,如今,已然是个年轻的老教师了。

这一路走来,收获了个人的成长。

在促进学生向自己前途迈进的同时,我提升了能力与自信,学会了必要的坚持和强势,更曾因班主任工作而觉得自己是个无所不能的神勇女超人。

工作之余,我也不断进取,学英语,在职读研,并于上周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这一路走来,收获了满满的情谊。

学校的信任之谊,让刚大学毕业的我带两个班兼任班主任,使我迅速成长;同事的帮扶之情,入职后有幸拜李荣华老师为师、与优秀的乐于助人的同事们为伴;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之谊,使教育教学成为彼此舒心的乐事;还有真挚的友情,那年生病住院时好友送汤送水甚至熬夜陪护,令我感动至今。

这一路走来,也收获了些许荣誉,曾获评区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教学骨干等。

但当高分已然是学生、老师甚至学校优秀的代名词,当社会对教育的指摘越来越多,不由得反思:到底什么才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创的人生体验,一路同行提升着能力与素养。

教育之路,广远无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赵群筠老师的人文内涵式、赵谦翔老师的含英咀华品味文学式、吴丹青老师的诗意教学等,这些优秀教师给求索中的我指点了迷津。

带着感恩和进取,保持质疑与求索,我将一直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的心得体会篇2教了20年书,但当班主任仅4年,而且还被16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等分为两段。

在自己的印象中,班主任的工作靠的就是“人治”,管理的好坏与班主任个人魅力联系在一起。

走在教育的大道上

走在教育的大道上

走在教育的大道上时光荏苒,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7个年头了,弹指一挥间,走在教育的大道上,也曾经历过风雨,也曾遭遇过坎坷;也曾成功过,也曾失败过。

不曾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更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地方。

在这不算短暂的人生道路上,能让我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自己从教育中得到的收获了。

一、在认真中成长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技能,而我所拥有的技能就是把日常的一切工作认真到底,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

做班主任时,每天早晨我来到班级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查看教室的桌椅、卫生角、图书角是否整齐,教室的地面、讲桌是否干净,我把这些事情当成了自己每天必做的“家务活”,如果哪个地方做的不好,我会亲自动手帮学生纠正,因为认真坚持,久而久之,学生们在我的言传身教之下养成了非常好的习惯。

每天我们班的教室都是那么干净整洁,几乎周周获得卫生流动红旗。

在学生的“一日常规”方面,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天天坚持严格要求。

比如说学校规定课间走廊内不能喧闹、不能跑跳,上下楼梯要慢步轻声等,这些规定我都时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尤其是上下楼梯时的慢步轻声,我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

我告诉学生,学校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学生的安全,万一走得快了,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那样后果就不堪设想。

总之,我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并始终如一地坚持到底,从不半途而废。

正因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的认真,使我成长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

二、在责任中成熟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我的理念就是: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它做好。

在我初次担任初三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那一年,班级工作处在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在第一次大检测之后,我们班成了全年级名副其实的倒数第一名。

任课老师的抱怨声,旁观者的质疑声,再加上学生们的无动于衷,当时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难道这班孩子要毁在我的手里吗?那段时间,我的心情抑郁到了极点,所有的负面情绪全都撒在了老公和孩子身上。

《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读书笔记

《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读书笔记

《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读书笔记五指山市畅好中心学校黄雪燕,此时此刻,我们将从这里出发,从现在出发,开始踏上新的人生征程,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行走在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光阴里,行走在人们所注目的未来期盼中。

从今天开始的每一天,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将既会影响和改变着现实,也将会影响和改变未来;将既会影响和改变着学生,也将会影响和改变着自己。

“我不为终点而行,而是过程,为了旅程我远行,路上才有最美的风景。

”罗伯特·斯蒂文森的诗,多么契合此时此刻我们的意味和心境。

路在,风景便在;脚在,行走便在;心在,梦想就在。

漫漫的人生岁月中,如何走得更加充实、幸福?如何走得更加快乐、美好?如何走得更加从富有意义和价值?一、将学习进行到底按理说,大家都具有相当的学历,都拥有相应的文化与学问,如果我们的职责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每个人不但能够胜任,而且有可能绰绰有余。

然而,我们的使命既要传道,又要授业,还要解惑,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名象、教育环境、教育内容都是动态的,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如果以不变的知识去应对千变万化的情况,去应对一个个富有十足个性的学生,其如果将会误人子弟。

要做到不误人子弟,不被教育对象炒了鱿鱼,则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师一直被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然担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职责,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魂”。

这个“魂”就是要有常用常新的教育思想,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要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要想不让自己的教育思相老化,不让教育观念过时,不让教育手段落伍,其最有效的办法和最佳途径,就是不断学习。

过去讲:“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权桶水。

”但是在知识、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知识、新名词、新技术层出不穷,且不说这一桶水已不够用,随时都有可能被舀干,就是这一桶水本身,如果长期不更新,必将成为一桶死水、一桶废水。

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通过学习,源源不断地给自己“注水”,以提高这“一桶水”的容量和质量,使之汇成细水长流的源头活水,聚成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作者:田志刚郭裕嘉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11期田志刚,1998年荣获甘肃省“园丁奖”称号。

2000年被选拔为“陇西县学科带头人”,同年被评为“陇西县首届骨干教师”。

2003年6月被评为“定西地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2004年1月被确定为“甘肃省省级骨干教师”。

2004年9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17年,被评为甘肃省“陇原名师”。

他是一个行者,披星戴月,走在教育的路上,计划着行程,思考着中学教育的方向。

他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而坚实,走在教育的路上,脸上常带笑容,心中充满阳光。

他是一个行者,走在教育的路上,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眼中流露出坚定的力量。

打开他的人生履历,仔细查看他留下的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他的人生轨迹,这是一条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学生成才、追求学校发展的道路。

他永不停歇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引领师生不断走向成功。

他,就是2017年甘肃省“陇原名师”获得者陇西县第一中学校长田志刚。

1984年8月,稚气未脱的他走进了陇西县文峰中学的大门,从此开启了他人生的教育之旅,将满腔热情融入到他挚爱的教育事业之中。

2007年,由于业务能力突出,他被任命为文峰中学校长,带领着文中人,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实现了文峰中学历史性的超越与嬗变:把文峰中学这所乡镇中学打造成了定西市示范性普通高中,使之成为今天陇西教育的一艘“快艇”,为陇西高考“十一连冠”增添了光彩。

2012年6月,组织任命他担任陇西县教育体育局局长,2014年,调往陇西一中担任校长工作至今。

创新教学模式,走科研兴校之路教育是一份需要用爱心来支撑的事业。

缺少了爱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自参加工作以来,田志刚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紧握一尺教鞭,稳立方寸讲台,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立足教学,无怨无悔,辛勤耕耘在中学教育这片沃土上。

行走在追寻教育智慧的大道上

行走在追寻教育智慧的大道上

行走在追寻教育智慧的大道上作者:孙雯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5年第03期弗洛伊德说:“一个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和爱人。

”我何其幸运,工作就是用心去爱别人,这让我从一开始就活在了点子上。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我在平凡的人生路上,用心追求教育的智慧。

生病的花儿需要更多的阳光和雨露2000年我参加工作,曾连续七年担任初三班主任。

多年来,我和学生们一起读书,一起跑步,一起写成长日记,一起感叹过去、未来、人生、爱情,一起构建“人人有快乐追求、时时有成功喜悦”的和谐班集体。

从我们班陆续走出了一大批省、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和国家级、省级物理知识竞赛、科技竞赛的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

人们常说,优秀的孩子是老师的心头肉。

是啊,看着心血浇灌的苗儿们茁壮成长,做老师的是多么的欣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悟到:生病的花儿更需要阳光和雨露!2007年接手新一届初三前,我了解到,班级里有个男生小醒,读初一时频繁泡网吧,到初二时又因为打架、逃学、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被学校几次记过处分。

他的父母从不肯来学校,对他已经彻底灰心了。

还没见到孩子的面,暑假里我就在暗暗思量该如何去抚慰这颗问题多多的心灵。

开学的第一天,我见小醒总是冷冷地看着窗外发呆,便再三鼓励他和大家一起做趣味实验,发动全班同学一齐给他鼓掌加油。

可他随即火了,瞪着眼睛冲我喊:“你烦不烦!”全班同学都惊呆了,我很尴尬,也很难过。

走到他身边,说:“我不烦,只要能让小醒今后能抬起头来做人,我一点都不会烦!但也请你一定抓紧老师的手,好吗?”为了保护这个小小男子汉的自尊心,我约齐了各科老师暗地里给他加分;他跟父母吵架离家出走后,凌晨两三点,我独自跑遍泰州大大小小的网吧,恳求那些老板准许我到包间看一眼里面有没有我的学生;他爸爸不让他进家门,我就把他带回自己家住下,然后慢慢地给双方做思想工作;可没过不久他又旷课了,并对我说:“老师,算了,你别再对我寄多大希望了,我只想当个包工头,用不着学这么多文化知识。

2024年《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

2024年《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

2024年《走在教育的路上》演讲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向各位展示我的演讲稿。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走在教育的路上》。

教育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教育事业的使命。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里传递知识,它更是在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是知识的过载和选择的困惑。

因此,教育应该以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他们的专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教育要注重思维的培养。

学习知识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与他人合作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求,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再次,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公民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进步。

此外,教育应该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

教育是为了服务社会,因此,教育不应该与社会脱离,而是紧密结合。

我们应该通过与社会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贴近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最后,教育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充满挑战和困难。

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我们应该坚守初心,坚持不懈,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我们努力不息,才能让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亲爱的同学们,教育是一个无止境的事业,我们每个人都是教育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走在教育这条路上心得体会PPT

走在教育这条路上心得体会PPT

成长感悟
在教育之路上,个人在知 识、技能和心态等方面的 成长与变化。
教育情怀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与付出。
02
教育理念与信仰
坚守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
始终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关注 其个性发展和需求。
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实践与创新
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故事或实验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 好奇心。
学生个案分析与指导
学困生辅导
01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关注其学习进展
并给予适当帮助。
特长生培养
02
发掘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平台,培养其成为
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
心理疏导与支持
0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创新 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项目式学习
推广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解 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 和领导力。
培养全球竞争力人才
跨文化交流
加强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 化交流能力。
创新与批判性思维
倾听与沟通
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 通过有效沟通解决问题 。
创新教育方式
尝试运用不同的教育方 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自我提升与持续学习
更新知识体系
定期参加教育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和研究成果。
反思与总结
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

阳光文化;教育的应然追求——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阳光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

阳光教育是幸福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要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阳光,在教育追求的实践中享受阳光的恩赐,过到培养完整而丰满的人性这个目的,促动人的全面发展。

阳光文引领阳光教育的教育追求阳光文化:文化是个好东西,“文化引领发展”是硬道理。

一所阳光的学校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不但是客观的物质存有,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有。

学校是一个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学校还必须是助于人成长的教育组织。

学校是物质环境与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

哈佛大学研究中心主任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他说:“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学校文化是立校之基,学校文化是育人之本。

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

阳光办学更需要阳光的学校文化,阳光文化应该是学校中绝大部分人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学校阳光文化的建设应与学校发展战略结合,与学校管理相融合,应以价值观为核心,以课程为主抓,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应体现个性。

大家建设学校,建设大家的学校文化,学校阳光文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应体现在细节之中。

学校阳光文化要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

阳光教育:阳光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倡导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周洪宇教授,核心理念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

它是借用阳光的公平、普惠、温馨、关爱、健康、快乐等基本属性,来比喻我们心目中试图到达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

具体地讲,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公平性、全面性、实践性和关爱性是阳光教育的本质特征。

阳光教育是充满生机的的过程,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相通和对话。

“阳光教育是一门艺术,她能触及孩子内心深入最柔软的那部分。

行走在“真教育”的路上

行走在“真教育”的路上

行走在“真教育”的路上
许艳丽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
【年(卷),期】2014(000)06X
【摘要】<正>"教育事关人的灵魂,立足人的精神成长,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未来,‘反教育’大行其道,正说明当下教育的迷失,而让教育回归常态,回归理性,回归真实,追求理想的‘真教育’也几近成了每一位有血性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呼唤。

"在梁好老师的新著《回归真教育》中我读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感动与温暖。

是呀!当前,教育饱受社会诟病,教育负面新闻不绝于耳,公众对教育怨声载道。

教育,这个神圣而严
【总页数】1页(P78-78)
【作者】许艳丽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
【相关文献】
1.行走在“真教育”的路上 [J], 许艳丽
2.行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浅悟“真实”的教育 [J], 黄晓丽
3.走在求真道路上——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真人教育”办学实践简介 [J],
4.走在“真德行”教育的路上——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简介 [J],
5.走在“真德行”教育的路上——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简介之三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李宏伟,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校长。

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

连云港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我的主张】
普爱育人的基点
万物的生发,离不开阳光的滋养;人的成长,离不开土壤的培育。

我的求学之路从新海起航,我的教育之行从新海扬帆。

1975年,我以一名学子的身份在新海读书,开启了我的美好的中学时代;1984年,我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在新海教书,追求着我的教育理想;如今,我则是以一名校长的身份在新海践行着我的教育理想。

因为我的母校新海中学前身是建立于1930年的普爱学校,故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校长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浸润着新海那底蕴丰厚而又独特的“普爱”文化,我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新海连绵不绝、历久弥新的“行健”精神,并逐渐形成了“普爱教育”思想。

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随之,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我有幸作为首批培养对象入选。

这进一步促使我怀着一种作为校长的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开始全面搜集、整理新海高中80年的办学发展历史,凝炼普爱文化精神,思考自身的教育哲学。

我深
深地感受到,在风雨兼程的80年里,无论是在传承中西文化、解放思想、民族独立的办学初期,还是在反饥饿、反压迫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锐意进取、负重自强、追求卓越时期,还是当下教育发展步入后生命阶段,新海高中一直秉承“普爱·行健”的优秀文化传统,从来就不曾改变过。

在人到中年后所沉淀的对生命的体悟中,在多年传道授业的教育实践的反思中,我愈发感悟到“普爱”精神是人间大道,是教育正道。

没有爱,教育便失去了根基,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未来。

普爱而和,行健而立,在普爱的基点上,教育还应当“行健”,教人明辨是非,教人为民谋利,教人奋发向上。

可以说,“普爱”承载起“行健”,“行健”践行着“普爱”。

这种渊源的力量之泉也坚定了我以“普爱”引领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信念。

时至今日,当我再回头看已走过的教育之路,我想,我们的教育需要回归原点,需要找寻育人的基点。

而这个基点就是普爱,普爱的基点就是人。

在我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凝炼“普爱思想”之初,我并没有找到关于“普爱”的专门词条解释,只是发现“普爱”一词更多出现于宗教用语中,是宗教信仰中所崇拜的一种博爱、仁慈、善良的精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传承、践行并发展先辈们的“普爱思想”,必须赋予它崭新的时代内涵。

2009年12月,我组织了全校教师开展了“普爱思想”的学习研讨活动,进行了以“传承普爱文化,促进高位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全校教师
就高度认同我对“普爱思想”的创造性解读,代表们认为,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理解“普爱”,是基于实践的一次理论创新,也完全吻合学校的文化传统,如此创造性的解读,把握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

这次讨论坚定了我进一步探索“普爱”、凝炼“普爱教育思想”的信心与决心。

2010年6月,我在《江苏教育》上正式发表了我对“普爱”内涵的阐释,以及教育意义上“普爱”的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爱为魂,通过爱的濡染、善的弘扬、美的熏陶、真的追求,让爱的阳光洒满校园,把爱普洒到每一位学子的心田,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二是普爱不偏爱,不仅爱优秀学生,更爱每一个普通的学生,让每一位学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三是普世爱人,普爱生命,爱人惜物,用真爱普洒人文的光辉,将仁爱传播到普天之下,让所有的学生健康快乐成才,实现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1年10月,《中国教育报》刊载专文《普爱新海人行健远航的文化动力》,我又进一步阐释了“普爱教育思想”的内涵普爱就是以关怀学生成长为目的,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普爱就是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存在的差异,关注全体,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长节奏,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来影响我们的学生。

普爱应体现“全体”——面向所有学生,“全程”——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全面”——促进学生富有个性且全面发展。

在凝炼“普爱教育思想”过程中,我还在《中国教育学刊》《江苏教育研究》陆续发表了《主题文化催生特色高中的文化制高点》、《高中校长的追求:做讲政治的教育家》、《生命课堂师生共享的精神绿洲——我的课堂教学观》、《培育主题文
化构建学校特质》、《滋养创新品格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等一系列文章,进一步明晰了普爱教育的思想内涵。

【我的行走】
“普爱”之路
自2004年,学校步入高位发展时期后,我便开始思考如何将我校教育发展推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2009年,我参加了教育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为期三个月的全国高中校长班的学习,并入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2011年两次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全国第三期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的集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认识到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教育实践对教育理念完善的促进作用。

(一)普爱自觉的反省
回顾学校的办学历史,我校前身普爱学校是由西医萧隐慈和一批爱国青年、商人于1924年创办。

1930年设初中,学校迄今已有81年的历史。

尽管前辈们当时并没有就“普爱”进行诠释,但其精神已充分地体现在《普爱校歌》的歌词中
朐山苍苍,连云泱泱,陇海二等港,我校建立,山依水傍,历史最悠长。


弟姐妹,欢聚一堂,工作游戏,读书歌唱,快乐无疆。

锻炼、锻炼,修养、修养,人格需高尚,身体需健康,学问需丰富,精神需欢畅!努力建设,读书向上,发扬我国光!
在我看来,一句“人格需高尚,身体需健康,学问需丰富,精神需欢畅”正是对新海高中普爱精神最好的诠释。

“人格需高尚”谓之德育,“身体需健康”谓之体育,“学问需丰富”谓之智育,三者合一,恰为“精神需欢畅”,即美育,即生命境界的提升。

而生命境界的提升既需要教育者外力推动,更需要受教育者的内力激发。

这就是普爱教育的目标形成教育的自觉,即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感悟,以个体切身的体察,引领学生去践行普爱精神和行健精神,实现学生的自主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