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主观题(陈思和版)

合集下载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圣才出品】

第6章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6.1 复习笔记一、“双百方针”前后的文艺界思想冲突(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1956年4月下旬,陆定一、陈伯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在科学和文艺事业上应实施将政治问题和学术、技术性质的问题分开的方针,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2.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公开提出这一方针;3.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在中共中央会议上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标志着“双百方针”的正式实施。

(二)“双百方针”的历史背景1.国内历史背景(1)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2)对中国面临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的理解;(3)对知识分子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评价的变化。

2.国外历史背景(1)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推动中国决策者们坚定了原来就已存在的冲破苏联模式的立场,加快了寻找中国式道路的探索;(2)苏联文艺政策的调整和文艺思潮的变动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

(三)“双百方针”的虚伪性“双百方针”的表达方式是“含混的诗意化”的,它不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而要采用文学性的语汇来表达、采用政治宣传的方式来展开,本身就包含了政策制定者的暖昧、犹疑心态。

具体表现在:1.“双百方针”从一开始形成就包含了多种解释和自我防御的成分;2.事实上,从“双百方针”倡导的开始,对于学术问题的具体争论都是在最高决策者的干预和控制下进行的,形势的发展很快表明,并非所有的学术问题都是可以随便争鸣的;3.“双百方针”的落实过程一直处于摇摆不定之中。

(四)“双百方针”的成果1.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间无形中形成的隔阂;2.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3.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圣才出品】

第16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16.1 复习笔记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一)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引入80年代,随着中国大陆再次进入一个开放的国际文化环境,西方现代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引入,西方现代文学的译介成为一大潮流,从19世纪末的早期象征主义到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的各种流派,逐渐为中国文坛所知悉。

(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1.“文革”后文学的现代意识产生;2.新的美学原则崛起。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诗歌方面,出现了“朦胧诗”派;(2)小说方面,出现了王蒙的《布礼》、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等优秀作品。

(3)戏剧方面,出现了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编剧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绝对信号》和《车站》等代表作品。

(三)“朦胧诗”派1.“朦胧诗”的得名1980年8月,《诗刊》发表了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以“叫人看不懂”为由来否定它们的意义和价值,“朦胧诗”因此得名。

2.代表人物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3.创作特点(1)从自我心灵出发;(2)运用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艺术技巧。

二、“朦胧诗”的新的美学追求:《致橡树》与《双桅船》(一)《致橡树》1.作品概述《致橡树》是舒婷于1977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2.主题意蕴诗歌以浪漫的抒情形象表达了爱的宣言——爱不是有所依附或忘我奉献,而是在心灵的默契与沟通中达到相互的理解与信任,体现了作者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追求。

(二)《双桅船》1.作品概述《双桅船》是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2.主题意蕴诗人以隐喻的方式曲折传达出恋爱双方在相互依恋中应自我独立的思想。

(三)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1.多用第一人称;2.注重对思想倾向的追求,有意识地突出了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的精神;3.注重以个性化的感觉来凝聚意象,意象明朗、贴近自然,不矫揉造作;4.采用象征主义手法,以隐喻的言辞来营造诗的精神境界;5.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绪论)【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绪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吉林大学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简称。

1949年7月于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

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

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后,1950年3月出版了由大会宣传处汇编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2.《武训传》批判答:《武训传》是著名导演孙瑜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真实人物——以行乞办学、让百姓读书的武训的经历,显示了中国电影自问世以来厚德载道、注重社会内涵的文化传统。

影片于1950年12月在全国上演,不久,中共中央发文要求开展对这部电影的讨论,《人民日报》《文艺报》等相继发表文章批评这部电影;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从1951年11月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整风学习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文艺思想,各界纷纷批评影片宣扬了唯心主义、改良主义,歌颂了阶级投降和奴才思想。

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开了以政治运动对待思想批判、文艺争鸣的先例。

二、论述题1.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

(吉林大学2013年研)答:(1)作品简介《我们夫妇之间》主要描写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李克与工农出身的张同志,虽然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生活爱好有很大差异,但结婚后融洽而幸福,被当做“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的典型”;待到战争结束进入城市之后,思想感情裂痕出现并加深。

后来矛盾终获解决,夫妻之间的感情又回复如初。

(2)《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①点破了建国初期人们思想意识上的矛盾点破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普通劳动者以及代表普通劳动者的人民干部之间的思想意识矛盾。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圣才出品】

第5章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5.1 复习笔记一、确立现代历史叙事模式(一)现代历史题材创作1.概述现代历史题材创作是五六十年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创作现象,它是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叙事文学作品。

现代历史题材包括现代战争小说和一般现代历史题材,其创作主流是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创作概况(1)突出的艺术体裁——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冯德英的《苦菜花》和《迎春花》、高云览的《小城春秋》、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欧阳山的《三家巷》和《苦斗》、艾明之的《火种》、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红岩》等。

(2)其他文艺体裁①叙事诗有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和《一个和八个》、闻捷的《复仇的火焰》;②话剧有于伶的《七月流火》;③电影有于伶等编剧的《聂耳》、夏衍编剧的《革命家庭》等;④歌剧有《洪湖赤卫队》、在吸取民歌乐曲的基础上创作的现代歌曲《江姐》;⑤除剧本以外,歌词创作也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3.创作发达的原因(1)与当时普遍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有密切关系,大多数作家都自觉将文学创作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使文学作品体现强烈的政治目的;(2)现代历史题材的创作者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虽然这些生活经验经过了时代共名的过滤,但其中描写的具体生活场景和历史场面仍然具有独立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义;(3)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在新文学史上有比较多的经验积累。

现代历史题材的叙事模式,于“五四”新文学的实践中确立,这对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产生了影响。

(二)现代历史叙事模式及其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1.《子夜》模式,是一种以阶级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并通过人物的阶级关系来展示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中共党史的叙事立场的叙事模式。

这种自觉的党史立场和通过阶级分析来塑造人物典型的创作方法,对五六十年代现代历史小说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圣才出品】

第11章“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11.1 复习笔记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一)“五四”新文学传统复苏的迹象1.“三只报春的燕子”(1)白桦的剧本《曙光》;(2)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3)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这“三只报春的燕子”预示着中国当代文学新的精神走向。

2.中国政治文化和文学领域发生剧烈变化3.“伤痕文学”开始发端(二)“五四”新文学传统复苏的具体表现1.从“五四”走来的一批老作家的创作以巴金散文著作《随想录》,冰心、萧乾、王西彦和柯灵的散文著作,杨绛的《干校六记》,孙犁的《芸斋小说》为代表。

2.“归来的诗人”的创作以“七月派”胡风、曾卓、绿原、牛汉、彭燕郊等,“中国新诗派”杜运燮、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浞、杭约赫、袁可嘉等,被错划为“右派”的艾青、公刘、流沙河、邵燕祥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代表。

3.“伤痕文学”和“知青”一代人的创作以卢新华的《伤痕》、郑义的《枫》、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阿蔷的《网》、曹冠龙的《锁》《猫》《火》三部曲等为代表。

4.“朦胧诗派”的创作以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代表。

二、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随想录》(一)作品概述《随想录》是巴金于1978年12月~1986年8月创作的一部长达四十二万字的长篇巨著,历时八年完成。

这部著作是巴金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也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二)创作动机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

(三)《随感录》的独特之处1.巴金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2.巴金的反省包容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更大的忧虑;3.巴金的反省不是一下子就完成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4.反省在文革中变成精神奴隶的心理基础。

(四)《随感录》的价值1.十分典型地反映出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一般所经历过的文化心态;2.完成了对自己和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四”精神的批判;3.由作为知识分子的忏悔而重新提出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良知和责任,重新倡导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4.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找回了久已失落的社会良知,以个人流血的灵魂诉说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当代精神传统。

陈思和版当代文学史教程期末复习

陈思和版当代文学史教程期末复习

一、填空20个空20分每空1分二、选择5题10分每题两分三、名词解释4题20分每题5分四、简答题4题32分每题8分五、论述题1题18分伤痕文学的概念:“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

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

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 3 分)巴金随想录:是巴金对人生对社会的艰苦探索的真是记录,是巴金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部情透纸背,力诱纸背,热透纸背的写真话的大书,写出了老作家的心理历程。

包括五集《探索集》《真话集》《无题集》《病中集》《随想录》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讲真话,抒真情,袒露赤子之心,勇敢探求真理,是贯穿于《随想录》整部书的总主题。

(2 分)在《随想录》中,巴金对史无前例的文革进行了愤怒的揭露,痛彻的控诉和深沉的思考,提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做总结。

《随想录》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民族性灾难的残酷现实作了深刻再现,真实记录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中的心灵轨迹。

巴金的反思究其实际尚不止于文革,其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还伸向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

(2 分)《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向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2 分)与坚持讲真话相适应,巴金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

( 1 分)反思文学:代表作家:刘宾雁王蒙公刘流沙河张贤亮高晓声陆文夫从维熙1979年的《人民文学》第二期刊登了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6章 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6章 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圣才出品】

第6章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一、填空题王蒙创作的短篇小说________是“百花时期”引起热烈争论的作品之一。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案】《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解析】1956年9月,《人民文学》刊登了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这篇作品,在1956年底和次年年初,引发了在《文汇报》《文艺学习》等报刊上的热烈争论。

二、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是发展、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

由毛泽东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

其主要内容是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流派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讨沦,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自由讨论和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式去解决。

2.百花文学答:百花文学是指在“双百”方针鼓舞下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性的文学作品。

百花文学首先打破了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开始大胆干预生活,尖锐地提出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塑造了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例如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刘真的《英雄的乐章》、刘绍棠的《田野落霞》、李准的《灰色的帆蓬》、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而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触及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消极阴暗的东西,尤其是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进行了揭露、.批判和讽刺。

其次,勇于冲决一些人为设置的“禁区”,展示爱情生活本身的复杂性,揭示人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干巴巴的老套路,显得富有人情味,细腻、隽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周丽娟的幸福》、李威伦的《幸福》等。

三、论述题略述毛泽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新编》章节题库(第14章 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新编》章节题库(第14章 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圣才出品】

第14章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一、填空题改革文学中,蒋子龙的小说________塑造了乔光朴的形象。

【答案】《乔厂长上任记》【解析】《乔厂长上任记》讲述了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主动要求到机电厂任厂长,以改变该厂落后面貌的工厂改革的故事。

上任后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生产局面迅速改观。

但他也受到各种阻挠,一度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然而,在领导和群众支持下,他对改革依然充满信心。

二、简答题1.简述“陈奂生系列”中高晓声对陈奂生性格的塑造和发展。

答:“陈奂生系列”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

陈奂生是高晓声着力塑造的一个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既凝聚着农民的传统美德,折射出新时期农民的深刻变化。

同时,还承受着因袭的心灵重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国民性的深深忧虑和严肃思考。

(1)“陈奂生系列”中高晓声对陈焕生性格的塑造①《“漏斗户”主》中的陈奂生陈奂生具有勤劳、善良、憨实、厚道、质朴等的美好品格。

《“漏斗户”主》中的陈奂生,虽然“饿得头昏目眩”,但他的“脊梁骨仍然是挺着的”,而且“干起活来,象青鱼一样,尾巴一扇,向前直窜,连碰破头都不管。

”不心疼力气,不耍滑偷懒,他相信“共产党能够使他们的生活好起来”。

政策调整后多分了粮食,本来是自身的劳动所得,还感动得泪流满面,以为是别人赐给他的,足见其善良厚道的一面。

②《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奂生,美好品格仍未改变,卖油绳不搞投机取巧,全靠自家的原料和手艺,而且徒步上城出售,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相信会越来越好”。

对党的干部吴书记在他生病际的“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感激得“流出晶莹的泪珠”。

③陈奂生性格的塑造作为从特定历史环境中走出来的传统农民,陈奂生的血液里还流淌着旧时代的遗传基因,他的身上还残存着极“左”路线的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愚昧,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和阿Q式的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等弱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现代文学:两大传统:知识分子启蒙传统、抗战
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古典文学
西方现代文学
1. “五四‛新文化的启蒙文化传统
北大的游行队伍
1919年6月3日,街头演讲的北大学生
五四运动有三大优良传统,即民主和科学 两大旗帜,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对社会主义的郑重选择。
2.
左翼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
教学内容
1、当代文学定义 2、当代文学分期 3、各时期的发展概况 4、工农兵文学思潮
一、‚当代文学‛及其他几个相关重要概念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就其整体而言,是由40年代中后期 的大陆文学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文学构成 的,这是在几个不同的政治-文化区域中形成的 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文学。在通常的意义上, 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文学,新中国的大陆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
张 爱 玲
整体性: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当代文学暂时还处于一种 分裂状态,即便香港、澳门回归大陆,但其文学 现象与大陆之间的沟通和内在联系还有待于进一 步加深研究。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当代文学这一个整体大视 野中,其实还隐在地有一个‚局部性‛特征,比 如说对港、台文学的研究,在文学史这样一个层 面上一定要注意。
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就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的至 今仍在继续的一个文学进程,一个由古代中国文学 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进程,一 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过程, 一个在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交流中从文学方面 (与政治、道德等诸多方面一道)形成现代民族意 识(包括审美意识)的进程,一个通过语言的艺术 来折射并表现古老的中华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替 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进程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第16章 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第16章 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圣才出品】

第16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16.1复习笔记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一)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引入80年代,随着中国大陆再次进入一个开放的国际文化环境,西方现代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引入,西方现代文学的译介成为一大潮流,从19世纪末的早期象征主义到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的各种流派,逐渐为中国文坛所知悉。

(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1.“文革”后文学的现代意识产生;2.新的美学原则崛起。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诗歌方面,出现了“朦胧诗”派;(2)小说方面,出现了王蒙的《布礼》、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等优秀作品。

(3)戏剧方面,出现了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编剧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绝对信号》和《车站》等代表作品。

(三)“朦胧诗”派1.“朦胧诗”的得名1980年8月,《诗刊》发表了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以“叫人看不懂”为由来否定它们的意义和价值,“朦胧诗”因此得名。

2.代表人物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3.创作特点(1)从自我心灵出发;(2)运用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艺术技巧。

二、“朦胧诗”的新的美学追求:《致橡树》与《双桅船》(一)《致橡树》1.作品概述《致橡树》是舒婷于1977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2.主题意蕴诗歌以浪漫的抒情形象表达了爱的宣言——爱不是有所依附或忘我奉献,而是在心灵的默契与沟通中达到相互的理解与信任,体现了作者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追求。

(二)《双桅船》1.作品概述《双桅船》是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2.主题意蕴诗人以隐喻的方式曲折传达出恋爱双方在相互依恋中应自我独立的思想。

(三)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1.多用第一人称;2.注重对思想倾向的追求,有意识地突出了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的精神;3.注重以个性化的感觉来凝聚意象,意象明朗、贴近自然,不矫揉造作;4.采用象征主义手法,以隐喻的言辞来营造诗的精神境界;5.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20章 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20章 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圣才出品】

第20章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一、名词解释王朔现象(浙江大学2011年研)答:王朔现象是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文化现象。

王朔以“文革”为题材的小说,表现了与80年代同一题材的多数作品的不同视角和处理方式。

王朔这种挑战“文革”的统一书写而引起争议,拓宽了这一敏感题材的表现空间。

小说中的人物表现了对作为主体中心的意识形态的抗拒倾向,故事在世俗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展开。

作为这一形象的基本特征的,是那种调侃、嘻笑怒骂为基调的语言。

针对王朔的争议,主要不是发生在艺术的层面,而是精神、道德倾向上所做的选择;因此,王朔及其文本成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结合具体作品,论述王朔小说的独特性。

答:王朔是我国新时期著名的作家、编剧,其代表作有早期的《空中小姐》,但直到后来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动物凶猛》《玩的就是心跳》等,才使得王朔有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王朔小说在八九十年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成为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大众文化现象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呈现出独特而明显的大众文化特征,包括消费与娱乐、批量与复制以及利用影视等新兴大众媒体。

与这种大众文化特征相契合,王朔小说在文本层面呈现出独特的风格:(1)通俗幽默的语言。

讽刺调侃式的语言是王朔小说最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一切占据了主流地位的美好而神圣庄严的情感和价值观在王朔的小说中都必然受到了无情的讽刺和调侃,最终成为笑谈。

同时京味十足的口语化是王朔小说的又一大语言特色,这种口语化的语言风格能够表达出原有的标准书面语所不能表达出的精神内涵,更多了一些韵味,同时,更能容纳一定社会时期的时代精神。

(2)典型的人物形象“顽主”。

王朔笔下的主人公身上都带有浓重的“痞子味”,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代表了那个时代大部分年轻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倾斜和断裂。

(3)独特的反叛精神。

王朔在小说中敢于怀疑权威与真理的绝对性,嘲弄生活现行的价值准则。

王朔小说的反叛精神引领了市民文化的日益崛起以及对精英文化和严肃文学的消解。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9章 对时代的多层面思考)【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9章 对时代的多层面思考)【圣才出品】

第9章对时代的多层面思考一、填空题一般把郭小川和________称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

(北京大学2010年研)相关试题:5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贺敬之和________。

(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研)【答案】贺敬之【解析】贺敬之、郭小川是5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

他往往通过一个插曲,来强烈地触及时事,展示社会生活,深入开掘其中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把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激情,鲜明的政治色彩,将抒情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

格调高昂,气势奔放,音节响亮。

通常使用长句、错落的短句或阶梯式的句子。

二、选择题下列作品不是贺敬之的是()。

A.《回延安》B.《桂林山水歌》C.《西去列车的窗口》D.《深深的山谷》【答案】D【解析】贺敬之当代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而言格局较小,并更多从民歌和古典诗歌取得借鉴的《回延安》《桂林山水歌》《西去列车的窗口》。

它们化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在现实与战争历史的交错中,发掘支持当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另一类则是“鸿篇巨制”,它们是《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等。

后者在当代“政治抒情诗”“体制”的建立上起到重要作用。

D项,《深深的山谷》是郭小川的作品。

三、名词解释《燕山夜话》(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考题)答:1962年5月,《人民日报》在副刊版开辟了“长短录”专栏,由杂文作家陈笑雨主持,聘请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瞍为特约撰稿人。

专栏确立了“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的全面稳妥的宗旨。

期间,邓拓的《燕山夜话》刊出,邓拓在《燕山夜话》中指出了“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邓拓既是历史学者,同时又是政府机构的高层官员,加上这个时期所实施的提倡“轻松”的“软性”文化方针,使《燕山夜话》呈现出了那种谈心、引导式的叙述风格和对知识尤其是历史知识的重视的风貌。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作品复习要点2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作品复习要点2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作品复习要点2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及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1.简答本文的主题意蕴《我与地坛》以北京的地坛公园为背景,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对峙,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在凝神冥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对自身经历的思考中,逐渐超越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探询生存的意义、死亡的意味和工作的价值,进而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著的探索精神。

2.结合作者生平,分析本文所揭示的生命价值在于勇敢地面对命运挑战的哲理。

本文所描述的内容,就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是从自身的残疾开始的,在他面对命运的突然打击的时候,他在震惊、痛苦之余,内心对命运的不公充满着怨恨,但当人一旦把目光从自己投向别人时,开始有了新的发现,他看到母亲因为儿子的残疾其实比他承受着更大的痛苦,而自己无谓发泄往往给母亲增添了更深的痛苦和折磨;再看看周围的人群,他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布满了坎坷,只是呈现出不同的方式而已。

进而他发现了生命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本来就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和抗争之中,只有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残缺,挑战命运,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来。

不过,作者在本文中将这些抽象的命运思考用较为形象化的方式加以表达,他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地坛公园的景物和在那里出现的许多不知名的人物身上,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分析、推测来呈现自己思考的过程,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深沉的审美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启迪作用。

3.简析本文是如何一步步揭示主题的。

作者并没有着意于文章的结构,而是在与地坛的精神感应中,不急不慢地带出对自己经历的回忆,不仅将探寻的结果告诉读者,而且在包含沧桑的叙说中,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出探寻的过程: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使他因突如其来的劫难而生的狂躁之气渐渐地平息,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人;于是在命运对弱者的不公、对好胜者的戏弄、对普通人的磨难里领悟到个体人生的有限生命、宇宙和无限境界:“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

当代文学史 陈思和 (2)

当代文学史 陈思和 (2)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二、基本问题第一次文代会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作用被当做当代文学的起点。

它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创作总结、检讨的基础上,把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方向,确定为当代文学的方向,并对当代文学的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展开方式和方针政策,制定规范性的纲要和具体细则。

赵树理小说:40年代《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50-60年代《三湾里》《登记》《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麦烟叶》。

小说中的人物保持着生活底层的淳朴特色。

特点:地域上多写的是山西农村生活;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的写实风格;重视故事性和语言的通俗,以便于能让识字不多的乡村读者听懂、读懂。

艺术借鉴于来自古典的小说、说书、民间故事、地方戏曲。

杨朔散文特点:讲究诗意,谋篇布局的精巧、锤句炼字的用心,以及诗的意境的营造,从侧影中烘托当前人类历史特征,“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结构模式。

刘白羽散文特点: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结构模式,以激荡的情感抒发为主,情绪浓烈,色彩绚丽。

秦牧散文特点:重视知识化重视表达的观念,知识性的材料由于有情感的融入,和在材料的组织上体现的灵活的想象力。

郭小川诗歌艺术:从知识分子到一名战士这一过程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矛盾、冲突,影响了他的诗中的那种自我解剖的抒情方式。

一个时间的理论宣传工作,使他的抒情具有思考、评论生活的特征。

在50年代他提出了,一种人道主义的,肯定个体精神、情感价值的设计,在处理个体实现本质化的过程中,郭小川承认裂痕、冲突的存在和思想、审美价值。

在60年代曾以“半逗律”的方式处理排比、对偶,出现了被成为“现代赋体”的形式。

贺敬之诗歌艺术:一类是相对而言格局较小,并更多从民歌和古典诗歌去的借鉴的《回延安》,它们化用陕北信天形式,在现实与战争历史的交错中,发掘支持当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另一类则是鸿篇巨作《放声歌唱》《雷锋之歌》在当代政治抒情诗体制的建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

19.1复习笔 记
19.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20.1复习笔 记
20.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21.1复习笔 记
21.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22.1复习笔 记
22.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23.1复习笔 记
23.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作者介绍
这是《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 书作者的介绍。
7.2习题(含 考研真题) 详解
8.1复习笔记
8.2习题(含记
9.2习题(含 考研真题) 详解
10.1复习笔 记
10.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11.1复习笔 记
11.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12.1复习笔 记
12.2习题 (含考研真 题)详解
13.1复习笔 记
精彩摘录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 ①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创作方向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研) 它表现了文学观念的从比较重视学识、才情、文人传统,到重视政治意识、社会政治生活经验的倾斜,从较 多注意市民、知识分子到重视农民生活的表现的变化。 谈谈赵树理及其“山药蛋派”创作的历史贡献和时代局限。 “新时期文学”女性写作。(2008暨南大学考题) 以《龙须沟》和《茶馆》为例,论述老舍十七年文学的得失。 结合对人文精神的讨论,分析九十年代的文学走向。 简述艾青“归来”后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1《子夜》模式,是一种以阶级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并通过人物的阶级关系来展示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中共 党史的叙事立场的叙事模式
读书笔记
这是《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 换为自己的心得。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


韦勒克
‚艺术确实也有某种结构上的坚实特性是在很 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不变的。但是这种结构是 动态的;在历史过程中,读者、批评家和同时 批评和鉴赏的过程从来没有完全中断过,并且 看来还要无限期地继续下去,或者,只要文化 传统不完全中断,情况至少会是这样。文学史 的任务之一就是描述这个过程。另一项任务是
(1)左翼文学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有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形成 了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2)左翼文学运动加速了中国文艺大众化的发展步伐。
(3)左翼文学运动加强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 学运动的联系。
3. 战争的大众化文化传统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照片
战争的大众化文化传统三个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与革命文学
“革命文学‛传统,即把文学视为革命的工具。
中国当代文学与延安文学(解放区文学)
在第一次文代会上,解放区文学因充分地 表现了“新的时代,新的人民”而被视为 新中国文学的雏形,毛泽东在《讲话》中 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理论原则,作为思想 和艺术规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发生着 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1). 高昂的文学主旋律。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2). 对英雄的渴望
更关注革命群众的强悍生命力。
反扫荡中,小二黑还打死过两个鬼子。
(3). 文学形式的变革
小型化、通俗化、群众化特征,比如章回体形式的采用; 短小精悍的独幕剧、街头剧、街头诗、墙头小说、枪杆诗等纷纷涌现。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状况
何谓文化?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 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 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新编》章节题库(第5章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新编》章节题库(第5章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圣才出品】

第5章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一、填空题1.50年代被人称作“图卷戏”的老舍的话剧是________。

【答案】茶馆【解析】写于l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在当代的最重要作品。

借北京城里一家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他选择了从“侧面”,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的角度,并把对他们的表现范围,限制在茶馆这个“小社会”中。

没有运用中心情节和贯串全剧的冲突,而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三组风俗画”的创新形式。

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________。

【答案】《青春之歌》【解析】《青春之歌》是作家杨沫创作的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运动这一动荡时代为背景,以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主线,描写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觉醒和分化,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革命知识分子成长的历史道路。

3.老舍创作《茶馆》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葬送三个时代【解析】“葬送三个时代”是老舍创作《茶馆》的写作目的,三幕戏剧,每幕担负“葬送”一个时代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

二、选择题1.长篇叙述诗《复仇的火焰》的作者是()。

A.白桦B.闻捷C.公刘D.邵燕祥【答案】B【解析】《复仇的火焰》是闻捷在50年代末发表的叙事长诗。

按计划,长诗共三部。

第一部《动荡的年代》和第二部《叛乱的草原》分别出版于1959年和1962年。

第三部因十年动乱的冲击而未能完成。

长诗以解放初期粉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为题材,写人民解放军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团结受蒙蔽群众,军事进剿结合政治争取,孤立了哈萨克民族中的反动派,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长诗力图从较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表现这场复杂斗争,几条情节线索的并行与交错,社会各个阶层的众多人物的刻画,使长诗具有宏伟的史诗的性质。

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杨媛媛 2010123132 中文系1.迎接新的时代到来第一节:“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A.1949年7月召开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其中的两个地区指的是;解放区和前国民党统治区B.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新民族主义文艺基本结束,社会主义文艺开始),预示了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文学新阶段将由来自解放区战争实践的文艺传统为发展基础,同时也在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吸收“五四”革命文艺传统的战斗力C意义:实现文艺队伍的大会师确定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建立社会主义文艺体制(组织团体官僚化,作家身份干部化,文艺报刊专营化)D.三类作家:第一类作家,来自左翼文学阵营和长期配合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进步民主人士。

第二类作家,一批数量众多的游离政治斗争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坚持独立的理想追求,不满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现状,对历史的大变革有期望,但又不知道新政权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三类作家,曾在历史上与共产党或左翼发生过冲突的,有过并不愉快的回忆再感情上对新政权是格格不入的(沈丛文)第二节:胜利者的政治抒情:《时间开始了》在新的政治形势下,政治抒情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新政权及其领袖的颂扬上,50年代为了满足新的人民时代的题材与主题的要求“颂歌”便进一步成为一种普通的文学样式。

A.在内容上:它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1)对于时代-革命的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及其主人翁------工农兵群众的颂歌。

2)对于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

二者同时也就是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歌颂。

颂歌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创作的主流,一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对领袖个人的颂扬达到了登峰造极,构思方式也日愈模式化B.语言上:往往表现出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散文式口号式甚至语录式的叙事句比比皆是,泥沙俱下,既粉碎了一般抒情诗的规律和节奏,以宏大的叙事来重新创造诗歌的巨无霸形式;又反映出诗人主观情感的大自由解放与“颂歌”体的英雄崇拜心理奇妙混合的矛盾,它构成了一个特定时代的诗歌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整理笔记第一章迎接新的时代带来a.50年代诗歌创作的普遍范式——“颂歌”b.目的:为满足表现“新的人民时代”的题材与主题的要求。

c.内容:一是对于时代工农兵群众的歌颂;二是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歌颂。

d.“颂歌”样式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主流。

e.代表:胡风长诗《时间开始了》,1)由五个乐章组成:《欢乐颂》《光荣颂》《青春曲》《安魂曲》《又一个欢乐颂》。

2)胡风诗歌理论的核心:诗人的声音是时代精神的发酵;诗人的情绪的花是人民的情绪的花;诗人的巨大的感情因素必须与时代的精神特质紧紧地结合起来。

f.巴金散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记录了作家参观集中营的过程,刻画了一个波兰人阿莱克斯的形象。

g.沈从文散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记录了知识分子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里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精神状态。

其文体是鲜明的沈从文文字特点:文字松弛,内涵丰富,语言有节奏感。

插入了三段不同时间的叙述文字:历史的回忆(丁玲),现实的抒情(张兆和),对未来的幻想(翠翠)。

第二章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a.民间文化形态:1)“民间”是一个有着丰富涵盖面的文化概念,在乡土文学传统里,它是与自然形态的中国农村社会及其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真实地表达了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

2)它既包含了来自生活底层(民间社会)的劳苦大众自在状态的感情,理想和立场,也包含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特有审美功能。

民间文化形态的因素往往成为决定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的关键。

b.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1)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即从自然,明净,朴素的民间日常生活中,开拓出一个与严峻急切的政治空间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空间。

2)缺乏柳青《创业史》思想的深刻性和人物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3)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是这部小说所展示的主要画面。

c.赵树理《锻炼锻炼》: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

d.李凖《李双双》:1)由其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而来的电影剧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史主观题(陈思和版)注:习题答案由教材整理而出,纯手工输入,可能有个别错别字。

(1)多层面:经常用于作家对时代的多层面感受和思考,一类表述中,引入“多层面”概念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一元文学史视角,是当代文学变得丰富起来。

(2)潜在写作:这个词是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

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

(3)民间隐形结构:指当代文学作品(主要指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往往由两个文本结构所构成—显形文本结构与隐形文本结构。

(4)共名与无名:这是一对专指文化形态的相对立的概念。

一.当代文学的分期:(1)第一阶段:(1949—1978共名时代)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分离在两个地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

(2)第二阶段:(1978—1989复苏时代黄金时代以“伤痕文学”为标志)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总方针。

“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恢复了活力。

(3)第三阶段:(90年代无名时代)90年代的文学具有“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

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现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二.90年代的文学含有的“无名”特征。

90年代的文学具有“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

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现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三.建国初期从“五四”新文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大致分为哪三类?(1)第一类作家主要来自左翼文学阵营和长期配合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进步民主人士,他们在新政权的奋斗史和建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把新政权看作是自己长期追求的理想的实现,高声歌唱新政权。

胡风的长诗《时间开始了》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

(2)第二类作家是一批数量众多的游离政治斗争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漫长的的文学生涯中坚持独立的理想追求,不满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所以对历史的大变革抱有希望,但并不了解新政权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我是来学习的》。

(3)第三类作家是指那些曾经在历史上间接或直接地与共产党或左翼运动发生过冲突,有过不愉快的回忆,或者虽然没有冲突,但出于阶级或社会关系的隔阂,在感情上对新政权调整好关系。

作家大多退出隐居,个别潜在写作,作家沈从文,作品卜宁《无名书》。

四.胡风的《时间开始了》的共名色彩及“个人化语言”特点。

(1)内容表现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时代—人民革命的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意义及其主人翁—工农兵群众的歌颂;一是对于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歌颂。

(2)语言上表现出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散文式、口号式甚至语录式的叙事句,泥沙俱下,既粉碎了一般抒情诗的规律和节奏,以宏大的叙事来重新创造诗歌的巨无霸形式;又反映出诗人主观情感的大自由解放与“颂歌”体的英雄崇拜心理奇妙混合的矛盾,它构成了一个特定时代的诗歌特色。

五.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方针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运动特征。

1)文学与一个时期的战争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并严格服从战争时期为革命全局服务的写作动机,这要求作家克制个人主观情绪,把战争的主体力量作为描写对象,歌颂对象和宣传教育对象。

2)由于战争是以争取胜利为目的的,各种文学宣传材料都必然要以歌颂性,乐观性和前瞻性为主要基调,以起鼓舞士气的作用,这就排除了悲剧色彩或任何悲观颓废倾向的文艺。

3)战争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文学样式多来自民间的文艺样式和文艺因素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达到文学的宣传功能,提出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审美要求。

4)要求丛战争实践中培养工农出生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干部,使作家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有利于工农兵文艺创作的变化。

六.以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创作还有没有文学史的价值呢?首先,“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乡土题材的创作成果也许是最为丰富和发达的,它集中汇集了知识分子探索与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和崇尚原始、民间和自然的田园浪漫主义的两大创作流派。

“民间”是一个有着丰富涵盖面的文化概念,在乡土文学传统里,它是与自然形态的中国农村社会及其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真实地表达了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

其次,民间文化形态在当代文学史上还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既包含了来自生活底层(民间社会)的劳苦大众自在状态的感情、理想和立场,也包含民间文化艺术的特有审美功能。

七.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有哪些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1)鲜明的艺术个性:从自然、明净、朴素的民间日常生活中,开拓出一个与严峻急切的政治空间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空间。

(2)小说主要画面里面没有明显的的阶级冲突,老农民形象描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作者从农民的态度上赞美了这些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

(3)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是这部小说展示的主要画面,大量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乡村风俗,自然风光都加到好处的穿插在故事情节中,看似闲笔,却在丰厚的民间文学基础上开阔了民间文学的意境,使合作化的政治主题不是小说里唯一要表达的东西。

八.赵树理创作《锻炼锻炼》的动机是什么?《锻炼锻炼》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考?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创作发表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正是我国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阶段。

小说的创作意图是想通过“小腿疼”和“吃不饱”落后思想和表现,与杨小四因贴大字报闹矛盾,展示王聚才对他们矛盾纠纷的态度和处理方法,进而说明农村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

如不解决是非不分的问题,就会对有落后思想的人进行庇护,而对新生力量进行压制的主题思想。

《锻炼锻炼》是一篇以琚寨农业合作化和当时的整党整风为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变迁的好作品,它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在当今现实社会之中,对于解放思想、及时解决矛盾纠纷和形成人才使用机制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九.电影《李双双》隐型结构。

《李双双》的隐形结构是来自民间表演艺术中的“二人”模式,这在民间地方艺术中是很普遍的形式。

在“二人”的表演艺术中,通常是一旦一丑,旦主丑从,丑角围着旦角转。

剧情是以“夫妻打架”→“双双荐夫”→“约法三章”→“喜旺出走”→“双双迎夫”→“再次出走”→“夫妻和好”为线索,妙趣横生地展开了两人的性格冲突。

十.来自民间的喜剧性人物双双和喜旺的性格。

(1)李双双热爱劳动,敢于创新,有冲劲,因为劳动力缺少麦田管理工作照顾不过来,李双双却是敢于出头去写大字报,把自己的想法写上去,希望自己也能参加劳动。

李双双泼辣、率直、有原则、敢说敢做、爱学习、爱思考、为人公正、一心为公。

(2)喜旺爱讲情面怕得罪人,遇到双双“管闲事”与人吵嘴,他就不顾是非曲直,常常出面向人家赔不是,是个胆小怕事、没有准主意的人。

十一.50年代战争题材的代表作有哪些?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刘流《烈火金刚》冯志《敌后武工队》雪克《战斗的青春》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茹志鹃《百合花》等。

十二.战争文化规范下有着怎样的审美模式?首先表现在作家不再以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立场和视角去描写战争。

作家们全心全意地赞美和歌颂革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战争英雄。

其次,战争形态使作家养成了“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因为战争往往使复杂的现象变得简单,整个世界就被看作是一个黑白分明、正邪对立的两极分化体。

其三,由于战争是以辉煌胜利告以结束的,战争帮助人们实现了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美好愿望,所以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被作为固定的审美模式,并以此形成了统一的审美风格特征。

十三.50年代战争题材作品对战争文化规范下的审美模式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探索?(1)文学创作时开始重视人物心理,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描写。

在战争中不断地插入人物内心的活动,将各种心理变化都无遗的展示出来。

(2)表现在对民间文化形态的利用方面。

许多作家自觉地从民间文化中吸取其粗野、活泼、洋溢着原始生命力的艺术营养,用以打破战争文化规范下过于刻板的审美模式。

十四.吴强的《红日》在战争观念和小说美学上的创新型和探索性。

(1)首先,以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绘替代传统小说中传奇性故事。

(2)其次,小说对战争环境中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较好的刻画,突破了当时同类创作中存在的局限。

(3)第三,小说在战争与和平场景相互对照、转换的描写中,即在叙述上体现了适度的节奏感,又在战争观念上隐含了对时代共名的某些偏离。

十五.《林海雪原》的共名色彩。

它是以塑造出一批流传广泛的英雄人物形象为成功标志,以截然分明的“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来构造布局、以宣扬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创作基调。

十六.《林海雪原》美学上的创新型、探索性。

(1)它在浪漫传奇的审美趣味上统一了战争小说的一般艺术特点,使原来比较刻板、僵硬的创作模式融化在民间的趣味下。

(2)在结构布局上,《林海雪原》也带有比较明显的“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而且在传奇的意义上更加夸张了所谓“好人特别的好,坏人特别的坏”的模式。

(3)《林海雪原》暴露了土匪及其残忍的本性和描写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牺牲精神,在描写主要英雄人物时始终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调。

十七.《百合花》的主题情感。

它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

作者的创作目的很明确也很坚定,那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十八.《百合花》中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性格特点。

小通讯员质朴憨厚、不善言辞,特别怯于与异性的交往新媳妇娴静、美丽、妞妮、羞涩十九.《百合花》叙述上的特色。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

如新媳妇的性格展示。

其次,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通讯员的形象深刻,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有呼之欲出之感。

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

再次,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

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二十.五十年代现代历史题材创作的代表作品。

老舍《茶馆》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迎春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欧阳山《三家巷》宗璞《红豆》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二十一.五十年代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大致有哪三种叙事模式?(1)《子夜》模式,是一种以阶级性与典型新相结合,并通过人物的阶级关系来展示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中共党史的叙事立场的叙事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