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可以看出这是在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通过这个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故选B。
材料主要讲的是社日中有关农业的活动,A项不符合材料;C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D项错误,诗歌反映了节日习俗,但不能就认为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农业经济·影响2。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 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
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
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D。
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答案】D【解析】封建统治者始终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品自由流通程度较高,但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A、B项错误。
材料中湖州、严州农民以养蚕桑为主业,太湖洞庭山区农民则已柑橘桑麻为主,蜀地则以种茶为业等,这些作物都属于经济作物或者说是商业性的作物,实质反映了农产品种植的专业化现象,表明当时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蓬勃发展。
故D项正确。
材料中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并非剩余产品,而是专门种植的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精品: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合,B、D在题干中都未有体现;“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特征2.图2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
……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
”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读图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
通过图片及题干材料描述可知识水排,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在公元31年由杜诗创制,其原动力为水力,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转变为连杆的往复运动,故C项正确;水排是冶金业的工具,与农业无关,故ABD项排除。
所以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3.《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C.经商的人很多D.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说明坊市界限仍未打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日午……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而众以散”可知在唐朝对商业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说明坊市界限仍未打破,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鼓、钲是政府管控市场的时间提示工具,B C两项材料并无直接体现。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半期考历史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每小题2分,共60分)1.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统治秩序正常运行,实行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CD项是不是嫡子,故排除;AB是嫡子,并且A的年龄要大于B,因此A是嫡长子,故A项正确,B项错误。
点睛:首先要明确宗法制的核心;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哪个是嫡长子即可。
2. 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
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
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 专制制度动摇B. 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 分封制的动摇D. 周王实行宽松的统治策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楚国、吴、越等诸侯国国君称王,事实上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所以表面看是违反了礼乐制,实质是反映了分封制的动摇,故C项正确;A项是秦朝设立的;B是宋朝完成;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 某次考古中发现出一块古代石刻石,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这块石刻最早应处自A. 西周B. 秦代C. 汉代D. 元代【答案】B【解析】材料是说以前之所以是乱世,是因为分封制,现在皇帝统一天下,没有战乱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皇帝的秦始皇,其实现的制度是郡县制,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4.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征程,也是共产党锻炼成长的重要历程。
其主要依据是A. 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 开始独立自主妥善处理自身问题D. 实现了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C项是在中共七大上,D项工作重心转移有多次,但与长征无关,排除A、C、D。
B项指的是长征中遵义会议上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请将各题前的正确选项代号填入下列表格,2×25,共50分)1.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材料表明A. 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 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 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干材料反映牛对耕农、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能说时当时已掌握牛耕技术,但并不能说是开始出现,B项排除;C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题干只能说明牛耕在农业中的地位,无法说明农耕经济的地位,D项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铁犁牛耕2.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 三峡水利工程B. 坎儿井C. 都江堰D. 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等信息可以说明是都江堰,故选择C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发展·精耕细作(灌溉方式)。
3. 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C. 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D. 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井田制废除于战国商鞅变法。
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福建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45%(本大题有45小题,每题1分,共45分。
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三种思潮指的是①英法空想社会主义②德国古典哲学③英法启蒙思想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列哪项不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A.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的进步作用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D.无产阶级可以通过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3.巴黎公社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A.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构B.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C.国家工作人员年薪不得超过工人最高工资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4.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B.法国不成熟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C.没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D.没有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5.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这次革命完成的主要任务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俄国退出了一战C.推翻了俄国的沙皇统治D.工兵苏维埃的成立6.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A.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B.巴黎公社的成立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7. 小明正在学习十月革命的历史,他分不清楚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不同本质。
你认为二者最根本的不同是()A.领导者不同 B.主力军不同 C.客观条件不同 D.革命性质不同8.右图是某主题展览馆的标识,符合其展览主题的历史资料是()A.美国1787年宪法文稿B.《四月提纲》原件C.修建柏林墙的建筑图片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副本9.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左边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图案是镰刀斧头旗)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配世界四十多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瓦解的标志是()A.美国重新称霸世界B.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D.社会主义苏联的解体11.以下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C.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12.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名师点睛】本题选自2014年重庆高考题,难度适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经验;南方自然环境的优越。
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经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反映了民间贸易的发展迫使政府改变了货币政策,体现了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和私营手工业,故A、B项排除;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与C项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3.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
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
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2.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宗法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宗法制下,周王的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长子;根据材料可知,B可以继承王位。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对中国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上。
2015年高考浙江卷就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等角度考察宗法制及其影响。
预计在2016年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宗法制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与分封制的关系等角度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3.《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原则:第一,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第二,小宗服从大宗。
诸弟服从长兄;大宗保护小宗,调解小宗之间的纠纷;第三,既是家族组织,又是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对周天子负责。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201-2016学年度下学期半期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樊锦审题人:张孝和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题,每题2分,共0分)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7《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
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A. 划分田地B. 因地制宜C. 精耕细作D. 优选种子2.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
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
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A .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 .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 .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 .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3.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1到图2片反映了A.铁农具的推广B.犁耕技术的改进C.畜牧业的发展D.小农经济的形成4.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图1 图25.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C.坊市制继续实行 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6.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
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粱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
出现这—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B.城市建设的变迁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7.读表1,从表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是()1077年A.商税总额不断增加B.政府高度重视商业C.商业已经成为本业D.商业税率不断提高8.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
福建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请直接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曲辕犁筒车耧车 A .灌溉技术的演进史B .铁制农具的大发展C .古代中国的农业工具D .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2.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下面两幅图,其中图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B.均田制是封建社会国有土地所有制学校: 高一年 班 号 姓名: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5.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6.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7.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①早市、夜市昼夜相连②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③“交子”已经出现④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8.右边的漫画反映了明清商帮的一些特点。
下列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B.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C.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9.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其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A.小篆B.大篆C.甲骨文D.隶书【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甲骨文【名师点睛】甲骨文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发现,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
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中国甲骨文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等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大破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要道。
这场战役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1世纪早期D.公元前1世纪晚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纪纪年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每100年为一个世纪,具体的算法就是在给出的公元纪年上加100年,是公元前的就记作公元前多少世纪,如公元200年,加上一百年,就是记作公元3世纪,公元前200年,就记作公元前3世纪,以此类推,题目中给出的是公元前119年,加100年,就记作公元前2世纪,本题选B。
一个世纪前30年一般称作早期,后30年称作晚期,其余的称作中期。
公元前2世纪早期的时间范围大约为公元前220年-公元前170年,排除A;C公元前1世纪早期的时间范围大约为公元前100年-公元前70年,排除C;D公元前1世纪晚期的时间范围大约为公元前30公元前1年,排除D。
考点:历史纪年法•公元纪年•公元纪年的判断【名师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纪年发的计算能力,历史上有很多纪年法,我国历史上的几种常见的纪年法有:帝号纪年法:帝号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高一集备组审核:林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 1.5分,共54分)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2.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D.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3.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受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该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该作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4. 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
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①商品流通渠道通畅②印刷业有了发展③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④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6.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A.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河 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C.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7.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庄巧岚核卷人沈建芬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 2分,共60分)1、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周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指()A.隋唐大运河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2.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D、反腐倡廉的政策3、下图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
这一发明用于()A.冶铁B.灌溉C.耕作D.纺织4.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
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此规定是为了()A.禁绝商人下海贸易B.规范船只制作标准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D.限制沿海对外贸易5、“民族资本主义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这一物质基础出现于()A.明朝中后期B.十九世纪60、70年代C.19世纪末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6、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江苏盐城盐商会馆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①③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7、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8.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3.)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4.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
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其主要含义是A.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5.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分封制C.宗法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行省制7.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废除分封制度,建立郡县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8.《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9.汉代对秦朝的政治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变革。
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A.监察权B.行政权C.军权D.财政权10.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是()A.枢密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11. 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40题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C。
男耕女织D.自给自足【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看出其目的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了在有限的土地之下精耕细作的特点,A项正确;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粗放的生产方式,B项排除;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都是小农经济的特点,C、D两项均排除。
2.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
"这说明曲辕犁A。
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C。
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
变革了耕作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提及元代《农书》中记载了曲辕犁,但不能确定是元代开始用于农业,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在隋唐时期发明,并运用到农业生产之中,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强调它在水田使用,但曲辕犁适用于各种田地,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曲辕犁改进了耕作技术,C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正确;使用曲辕犁仍属于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D项排除。
3.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王朝更替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民起义的破坏D。
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根据材料文字“千年田土百翁”是说土地主人更换频繁,即土地自由买卖频繁,这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A、B、C三项与土地所有权变更无关,均排除.4.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半期考历 史 试 卷(完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 0 0 分)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每小题2分,共60分)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2王。
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制度动摇B 。
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分封制的动摇 D 。
周王实行宽松的统治策略3.某次考古中发现出一块古代石刻石,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这块石刻最早应处自A、西周B、秦代C、汉代D、元代4、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征程,也是共产党锻炼成长的重要历程.其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开始独立自主妥善处理自身问题D、实现了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5.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于2009年的10月11日在山东举行,CCTV5体坛快讯也特别开设“走齐鲁看全运”板块,全景展现“齐鲁大地”的风采。
山东省“齐鲁大地"称呼渊源于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D、西汉初年的分封制6、赴俄谈判,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中国政府代表是A、曾纪泽B、丁汝昌C、邓世昌D、左宗棠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的事实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中书-门下-工部B.中书-门下-尚书-工部C.尚书-门下-中书—工部D.门下-中书-尚书—工部8.元朝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A、枢密院B、中书省C、宣政院D、六部9.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0.“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命题:黄振华审核:林萍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3.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4.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
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5.《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这表明当时中国()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6.郑观应指出:“商务之盛衰,不仅关物产之多寡,尤必视工艺之巧拙,有工以翼商,则拙者要巧,粗者可精。
”这表明郑观应认为,与列强进行“商战”,应该()A.扩大手工业生产B.推动经济市场化C.提高工业生产技术D.建立君主立宪制7.下列现象不属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是()A.中西餐并行于世B.西装是流行的服饰C.公历在民国成立后的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D.列宁装受青睐8.建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中国,从四合院到花园洋房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清政府的政策C.中国人自己的主动改造D.科技的发展9.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报刊杂志B.电报电话C.电影电视D.火车飞机10. 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A. 火车B. 飞机C. 骑马D. 轮船1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
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
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
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
材料反映出( )A.王茂荫给天子的奏折推动清政府开始实行币制改革B.马克思认为王茂荫为商人指使不便于国而利于商者C .马克思认可王茂荫的货币政策并同情他的不幸遭遇D .王茂荫的货币改革主张与洋务派官员的思想相一致12.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13.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 .解放战争的胜利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4.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其关系是( )A .主辅关系B .先工业化后改造C .同时并举D .先改造后工业化 1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教训在于( )A .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16.“1953-1958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图”(下)是1959年某部门绘制的,从中可推断出中国( )A.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B.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C.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D.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17.下列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18.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该城市是()A. 厦门B. 上海C.广州D.汕头19.我国现行的所有制结构是()A.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同步发展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
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
这一现象表明了()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1.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倾斜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三种思潮指的是①英法空想社会主义②德国古典哲学③英法启蒙思想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巴黎公社的诞生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
”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B.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C.法国工人对民主制失望D.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24.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A.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B.巴黎公社的成立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5.共产党各种好斗的表现——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变、柏林的封锁和希腊的连续不断的内战——使西方列强相信,有必要建立一些防御联盟体系。
……不过,很明显,西欧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便不可能得到保护。
这表明西欧()A.参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建立欧洲共同体C.参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D.接受马歇尔计划二、非选择题(26题16 分,27题18分,28题16 分,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
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广州港对外贸易过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
(8分)(2)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27.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折坎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典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表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
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
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
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北大西洋公约共有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
加强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
——摘自《历史学习》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请回答:(1)材料一提到的北约组织建立是美国当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4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4分)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50%1-——5 B D C D B 6——10 C D A A A11——15 C C D C C 16——20 C D A B B21——25 C C D C A二.材料解析题50%(26题16 分,27题18分,28题16 分,共50分)26(1)特点:历史悠久,长兴不衰;创新贸易制度、法规;贸易范围逐步扩大;受政策影响大。
(4分)原因:朝贡贸易弊端;闭关锁国政策;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者东来;鸦片走私;封建自然经济结构与对外贸易冲突。
(4分,任意4点)(2)历史条件:古代丝绸之路奠定历史基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4分)发展意义:提高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扩大对外贸易、市场和投资,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4分,言之成理即可)27.(1)特点:沿海通商口岸。
(2分)原因:沿海城市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
自然经济最早瓦解(4分)(2)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
(2分)原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减少发展的阻力。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外资入侵加剧,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