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三练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类阅读主题突破主题三传统与现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三传统与现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渐渐消散的炊烟
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
慢慢地,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
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
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其他的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蹿上蹿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
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
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儿.可除了一刻不离跟随自己的阿黄,什么也没有.总是阿黄的几声叫,把老木给唤醒,滞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
汪,汪,汪.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的,就在身边.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记得儿子媳妇才出门那会儿,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地种着,田耕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儿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
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
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头上出现的.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瘌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病,
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老木到哪儿,阿黄一准到哪儿,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实.可阿黄的皮也塌拉下来了,越发灰暗,声音早没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在成了短促沉闷的一下一下了.
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老木站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那是李家的女儿在给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
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最关键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该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闪了腰.
等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媳妇又到哪儿张罗帮忙的人呢?听说城里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听到火化就动气.人活一辈子吃苦受累也就罢了,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造孽呀.可现在老木不这样想了,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能肥几棵庄稼也算是做了好事.烧就烧吧,总比没人料理要好.
山凹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里的烟浓厚,就那么稀稀落落着,不用风,转眼即逝.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主要叙写了老木的所见所忆所感,情节起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主题鲜明.
B.每次走过无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停留,觉得会有人走出来叫自己进去坐坐,写出老木人缘好,广受乡亲欢迎.
C.小说除塑造老木这一形象外,还直接通过老木的言行刻画了一个与老木形影不离的阿黄的形象.
D.小说以“渐渐消散的炊烟”为题,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引发读者对时代变迁的感叹.
2.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答:
3.本文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来反映农村人口渐渐向城镇转移、村庄渐渐消逝的城镇化事实.有人说,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青狮
何休
“三十夜的火,十五日的灯.”
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送福.狮灯分红狮与青狮,面具颜色为红色的是红狮,青色的是青狮.红狮代表友善,青狮带着杀气.扛红狮,来意是向宝地求几个钱谋生,请多关照;扛青狮,那是我凭真本事跑江湖,贵地有高人不服,请随时赐教.
正月十五清晨,当打禾坪里扎下一队竖有“李”字大旗的舞狮队时,整个禾村却沉默了.
锵,锵锵!狮子出巡了.
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从楼上翻出一个狮头,用绳子小心翼翼地放到地面上.狮头的颜色褪得差不多了,眼鼻凹陷等处未来得及褪落的地方,能看到青色.
十八年前,与禾村相隔八十里路的李村,组了一队青狮来禾村,领头的名叫李长富.当青狮来到禾嫂家时,丈夫何永康朝李长富抱了抱拳.李长富是守方,何永康是攻方,“兵器”就地取材.何永康随手扯了根扁担,李长富随手操了条长凳.比武开始了,一点儿也不似现在的电影电视里武打片精彩.一阵乒乒乓乓后,李长富被抵进门旮旯.吁吁喘气中,两人都扔了手中的“兵器”,何永康一抱拳,说了声“承让”;李长富还个抱拳礼,说了声“多谢手下留情”,教人将狮头留下,自己换上备用的红狮.
禾嫂用湿抹布将狮头擦拭好了之后,放在八仙桌上,并用一块红布盖好,然后崴崴地找来一挂百响小鞭炮,用红纸包了十块钱,专等狮子来家里“巡视”.锵锵的锣声却绕过了禾嫂家.禾嫂知道,李村的狮子是要巡视完全村后,最后来她家巡视,然后体体面面地把那只停放在禾嫂家十八年的狮兄给请回去.
何永康十年前离开了人世,儿子何代兵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是一身好功夫,这是李村人迟迟不敢来的原因.去年过完端午节,一辆警车呼啸而至,把何代兵带走了,两个月后,法院开庭,判处何代兵两年有期徒刑.儿子在建筑工地干活,端午节快到了,大伙等着工钱过节,老板却拒发工资.老板说,发包单位不给钱,我也没办法.何代兵七曲八拐地找到发包方负责人的家,大白天潜了进去,偷出现金与存折及贵重物品一大堆,然后抱着这堆“战利品”到派出所自首.何代兵以为自己这是义举,不必负刑事责任,但他错了,因为他触犯了法律.当然,何代兵偷贪揭贪的事,惊动了市委市政府,节前垫付了民工的工资.
锵锵的锣声由远而近,绕个小弯,狮头就能看得真切了:刚刚喷青的狮头,青得发绿,两颗白色的獠牙露在外边,凶猛得有些吓人.禾嫂忙从灶里点燃一支香,左手捏着那挂小百响,来到门边等候“狮子”大驾光临.队伍渐渐近了,除了李村的舞狮队外,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禾村半大小伙,也有几个成年人.禾嫂看到禾村人当中,有几张脸上写着愤怒.
锵锵锵!锵!锵!锣声震耳欲聋,狮队到了门口.禾嫂赶紧吹红那支香头,就着香头点燃那
挂小百响.
李长富的儿子李尚武,提着一个灯笼,引着狮子先在厅里转一圈,然后再到三间正房里转了一圈.
禾嫂把十元钱的红包递给李尚武,李尚武接过红包,插在上衣的口袋里.李尚武挥挥手,锣声停了.
焦点聚在李尚武身上.
李尚武放下手中的灯笼,双手摘下舞狮人的狮头,像捧着满满一碗油,小心翼翼地放在八仙桌上,扯开盖在旧狮头上的红布,将两个狮头并排放在一起.有人递来了香烛和祭品,李尚武把祭品一字排开,点起了香烛.人群静得出奇.
李尚武神色凝重地斟了三杯酒,对着狮头鞠三个躬,然后拿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一泼在地上.突然,李尚武猛一转身,抱拳朗声说:“各位,大家都看到了,我刚刚与何代兵比了一场武,我李尚武输了,输得很惨,这青狮我给何少侠留下了.”说罢,李尚武朝狮队喊了一声:开路!
刚才戴着青狮头的小伙子,已经换上了温顺的红狮头.锣又敲响了,狮队中有人放响了一挂千响电光炮,震得满屋子嗡嗡回响.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人物不多,但构思独特,层层设疑,而悬念就蕴蓄在看似平和悠然而又富有张力的叙述语言中.
B.何代兵自认为的“义举”,成了他被判刑入狱的依据,却又令李尚武折服,这都说明他们所秉持的“规矩”与法律的微妙冲突.
C.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是担心代表胜利和吉祥的青狮头,这次随着丈夫的去世和儿子的入狱而被李村舞狮队夺走.
D.李尚武的“换狮头”行为,不仅暗示了李家父子两代人磊落的胸襟,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朴素的侠义精神和善良品性仍然在民间延续.
5.小说以“青狮”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
答:
6.有人评价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传统文化的现实佳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
答案精析
1.D [A项“情节起伏”理解不当.B项“写出老木人缘好”错,是为了突出当年人丁兴旺,邻里关系融洽.C项“直接通过老木的言行刻画”错,应是“侧面烘托”.]
2.①老态龙钟.②都曾经历生活的辛苦和时代的变迁.③都表现出了忠诚.老木忠诚地守候土地、村庄,阿黄忠诚地守候主人.
3.(示例一)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①乡村自然的风光和乡村朴素的生活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渐消逝.②老木留恋的乡村淳朴融洽的邻里关系随着人们离开村庄而逐渐消逝.③老木对家园的难舍,对土地的眷恋,对老伴的念念不忘,这些珍贵的情感将要和这村庄的炊烟一样,渐渐消散,渐渐被人遗忘.
(示例二)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①城镇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离开村庄、土地并不代表着对美好情感的舍弃.②城镇化进程促使人们寻求更好的发展.③城镇化进程促使人们勇于改变生活,创造美好的明天.
4.C [青狮在这里代表的是“胜利”和“荣耀”.]
5.①“青狮”是小说的线索,全文围绕“青狮”组织安排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②“斗狮”为小说增添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这既是何、李两家两代人“较量”的叙事背景,也是故事展开的文化背景.
6.①传统文化:舞青狮是一种传统民俗,在禾村继续流传.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是对真善美和正义真理的崇尚追求,李村人对于禾嫂儿子的尊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②现实性:文中反映了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禾嫂的儿子是农民工,是一个为讨要工钱而触犯法律的“悲情英雄”的形象.③小说把传统的舞青狮的民俗和现实社会问题巧妙结合起来,既刻画了民风民俗之美,又是关注民生疾苦的现实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