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区别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经 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2.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的一定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经济制度: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 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其是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 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的本质区别。 4.经济体制:指的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其是经济制度的具 体实现形式。 5.生产力: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是人类 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其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6.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人的要素指的是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指的是生产资料, 其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7.生产方式: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9.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况出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按照不断变化的实际来认识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0.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强调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必须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1.自然经济: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13.市场配置方式: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实现市场配置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 供求关系的变化,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本论》选读重点问答题
《资本论》选读复习思考题导言思考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2.《资本论》的方法。
3.《资本论》的体系结构。
4.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作为《资本论》研究起点的商品?(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从商品开始?)2.什么是商品?怎样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马克思是怎样分析商品使用价值的?3.马克思是怎样从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隐藏的价值的秘密的?4.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什么?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5.什么是劳动生产力?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同商品使用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存在什么关系?6.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两因素的关系怎样?7.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8.为什么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二重性?9.什么是价值形式?价值表现两极的规定性是什么?10.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辩证关系怎样?11.商品价值是如何通过价值形式得到表现的?12.等价形式有哪些特点?分析等价形式有什么重大意义?13.商品内在矛盾是如何通过价值形式而表现为两个商品的外部对立的?页脚内容114.为什么商品的相对价值量不能完全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实际变化?15.商品形式如何掩盖了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商品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和根源是什么?)16.什么是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在商品上的表现怎样掩盖了生产者的社会关系?17.试从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18.怎样理解价值这个范畴?19.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怎样形成的?20.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2章复习思考题1.第2章与第1章第3节的关系怎样?2.商品交换要具备什么条件?3.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什么决定的?4.如何理解交换过程的矛盾?它同商品内在矛盾的关系怎样?5.为什么说“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6.为什么说“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第3章复习思考题1.概述货币的五种职能以及五种职能之间的历史发展和逻辑关系。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知识:资本有机构成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知识:资本有机构成1.资本的技术构成物质上,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就越多;生产技术水平越低,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就越少。
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
比如:一个工厂,原来1个工人可以操作5台机器加工原材料,资本技术构成是5台机器除以1个工人,是5:1。
假如技术水平提高,原来1个工人可以操作10台机器加工原材料,资本技术构成是10:1。
简单来说,就是多少生产资料需要多少劳动力。
2.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
价值构成用公式表达就是=C:V。
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不变资本投入是900万,可变资本投入是100万,价值构成是9:1。
3.资本的有机构成在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
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 来表示,其中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
也就是资本的有机构成要满足两个条件:a.技术构成决定;b.反映技术构成。
【例题1】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有机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价值构成【答案】D。
解析:本题反映的情况,只是技术构成不变的情况下,由物价变化等因素引起的价值构成的变化只是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不是技术构成变化。
【例题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只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
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辨析题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决定价值的因素也就是决定并影响价格的因素。
答案:此命题前提是正确的,但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同方向变化。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但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供求关系、货币价值变动、国家经济政策、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都会引起价格变化。
决定价值的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越长,价值量越大,从而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价格也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价值的因素就是决定价格的因素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由于供求关系、货币币值自身的变动而容易造成的价格的波动,就与价值的关系不大。
因此说,价值决定价格,但供求关系、货币币值等影响价格变动。
2、劳动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唯一源泉。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劳动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抽象劳动不包含任何自然物质的原子,因此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3、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流通领域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下,社会的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是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布状态,某个资本家的所得,即是他人的所失,整个资本家阶级不能靠欺骗自己发财。
因此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另一方面,剩余价值必须以流通为条件。
因为如果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能通过一定的生产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量。
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类比推理常识
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类比推理常识类比推理中,会考查到常识知识点,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历史、人文等等,我们通过真题来帮助考生认识类比推理题中的常识知识考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考试类比推理常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考试类比推理常识一、类比推理之生物常识【例题】蛹:蝶A.丑小鸭:白天鹅B.胚胎:婴儿C.种子:花朵D.蝌蚪:青蛙【答案】D.蝌蚪:青蛙【解析】本题考查词语间的常识关系。
题干词语间的关系是:蛹和蝶是一种动物的两种不同阶段,是变态发育。
分析选项,A项蛹和蝶是一种动物的两种不同阶段,是变态发育,A项错误;B项丑小鸭和白天鹅没有经过变态发育的过程,B项错误;C项种子和花朵没有经过变态发育的过程,C项错误;D项蝌蚪和青蛙是一种动物的两种不同阶段,是变态发育,与题干关系相符,D项正确。
因此,本题选D。
二、类比推理之化学常识【例题】金刚石:石墨A.氧气:氮气B.生石灰:熟石灰C.红磷:白磷D.二氧化碳:干冰【答案】C.红磷:白磷【解析】本题考查词语间的常识关系。
题干词语间的关系是: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是同素异形体。
分析选项,A项氧气和氮气不是同种元素组成,A项错误;B项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B项错误;C项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是同素异形体,与题干关系相符,C项正确;D项二氧化碳和干冰是同种物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D 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C。
三、类比推理之物理常识【例题】时间:速度A.空间:质量B.体积:密度C.压力:效率D.价格:价值【答案】B.体积:密度【解析】本题考查词语间的常识关系。
题干词语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路程条件下,时间和速度是反比的关系。
分析选项,A项空间和质量没有反比的关系,A项错误;B项在一定的质量条件下,体积和密度是反比的关系,与题干关系相符,B项正确;C项压力和效率没有反比的关系,C项错误;D项价格和价值没有反比的关系,D项错误。
马克思复习题库辨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答案要点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2.世界统一于存在..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3.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5.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辨析题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而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上述观点不等同..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4.“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恩格斯论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论断..否认思维的至上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就会走向思想僵化和绝对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思维的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三、辨析题1.“宿命论”不是英雄史观..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3.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4.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源泉..5.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三、辨析题1、错..因为:“宿命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它与唯意志论构成了英雄史观的两种典型形态..只不过;宿命论把决定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的意志看作是一种神秘精神力量的体现而已..2.对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3.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4.错..因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惟一源泉;劳动和自然界加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5.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三、辨析题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4.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5.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在财富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7.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8.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人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9.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对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从实物形态上看;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组成..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家的资本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能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10.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生作用;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值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既然利润是预付资本的增加值;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成为资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竞争过程中;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这样;商品就不能按价值进行销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可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11.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这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决定了社会各阶级的收人采取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形式;而获得这些收人的条件是劳动力的出卖、资本的占有和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各种收人的源泉都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是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这种分配关系在社会表面和资本家的意识形态中却歪曲地表现为资本家获得利润是由资本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是由于土地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工人获得的工资是劳动这种服务的报酬..资本、土地、劳动这三种要素是三种收人的源泉;三种要素创造三种收人;谁也没剥削谁;这就是混淆了使用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混淆了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12.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可变资本..但就价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也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属于流动资本13.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研究个别资本的运动;但是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资本循环侧重研究个别资本经过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资本循环保持连续性的条件;而资本周转侧重研究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答案要点此观点不正确..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15.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政治统治;在此基础上兼有社会职能..16.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17.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私有制原则是整个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柱;“私有产权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最神圣和资产阶级最强烈要求的权利..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的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1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资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后;为了建立政治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开始建构资产阶级国家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20.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对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三、辨析题1.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l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促进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大公司既有大量闲置资本为大银行提供充足存款来源;又能获得大银行的贷款..大银行能筹集大量货币资本;迅速增强实力;加剧兼并中小银行;走向垄断..2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通过股权结合、人事结合的途径相互渗透融合为一种新型资本;即金融资本..2.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垄断价格虽与价值有较大偏离;但从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量是在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而且;垄断价格制定仍会受到市场需求、供给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的轴心..3.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4.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答案要点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的巨额垄断资本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5.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计划是建立在私营企业有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之上的;公司决策所依据的还是利润率;而不是国家计划..6.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替代;这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历史规律..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明了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
资本论复习思考题
《<资本论>选读》复习思考题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和1872年第二版跋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2、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3、如何理解《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第一章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从商品开始?2、什么是劳动生产力?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3、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4、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5、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原因?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7、价值形式中两级关系的内容与量的规定性。
8、从价值形式的发展看货币的起源。
9、商品拜物教存在和消亡的条件。
第二章1、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矛盾与商品内在矛盾的关系。
2、怎样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第三章1、如何理解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2、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
3、货币的职能与货币的基本职能。
4、决定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因素是什么?5、商品流通为什么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都不同于直接的产品交换?第四章1、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有何区别?2、如何理解资本的本质是社会关系,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3、马克思把劳动与劳动力区别开来的意义。
4、概述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五章1、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要从一般劳动过程的分析开始?2、什么是劳动?劳动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4、试述价值增殖的秘密。
5、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6、劳动二重性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的关系。
第六章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这一划分的重大意义。
2、劳动过程三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资本形式,它们在资本价值增殖中的作用如何?第七章1、如何认识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
2、剩余价值率的实质。
3、剩余价值率计算的公式。
第八章1、工作日的构成和界限。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各章节必背大题串讲资料
第一章导论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哪些?(加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劳动过程几个要素的观点)3.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是什么?4.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 试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6. 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7. 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的类型、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区别)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9.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第2章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商品具有哪些属性?2.说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区别与联系。
3.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4.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5.怎样理解商品和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6.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什么劳动为基础计量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区分、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7.区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意义是什么?8.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9.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10.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11.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或简单商品经济)有哪些作用?(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中发生作用的形式有什么不同)12.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或为什么说价值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重视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起着促进作用?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l、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2.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或货币和资本有什么区别?(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区别、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3.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或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5.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
(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一般是指“资本的有机构成”1定义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原理的提出为了深入研究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资本有机构成范畴。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察。
从物质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
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一般情况下,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又大体上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
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3原理内涵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后者是由前者决定的,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一般地都是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反映。
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用公式来表示即c:v。
例如,某产业资本家以1000万元投入钢铁生产,其中用于炼钢炉、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方面的不变资本为900万元,用于雇佣劳动力方面的可变资本为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就是9:1 。
4详细内容主要理论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技术构成的高低既然决定着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所以,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产部门、不同企业,或者不同的国家,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跟与之相联系的资本技术构成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也各不相同。
政治经济学 河南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
思考题
--------------------------------------------------------------------------------
1、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特征(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以上特征表明,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再生产商品、资本、劳动力等物质生产要素,而且也再生产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资本积累的动因和实质是什么?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什么?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他们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总之,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0、如何正确理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等一系列矛盾日益尖锐化,充分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7、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①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而造成大量工人失业的社会现象。
四、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四、简答题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什么?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怎么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11.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大学生应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大学生如何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3.对于“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两种观点?4.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7.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8.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9.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0.关于物质定义,恩格斯、列宁有哪些经典论述?11.实践具有哪些特征?1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哪些?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4.实践内在地包含哪三种关系?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16.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7.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8.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19.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0.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1.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2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3.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24.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5.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6.怎样理解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27.怎样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28.什么是质、量、度?29.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30.什么是肯定与否定?31.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32.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33.什么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34.怎样理解原因与结果及其关系?35.怎样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36.怎样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37.怎样理解本质与现象及其关系?38.怎样理解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39,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怎样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40,怎样理解归纳与演绎及其关系?41.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及其关系?42. 怎样理解抽象与具体及其关系?43. 怎样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4.怎样理解规律(举例说明)?45.怎样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46.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是什么?47.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48.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49.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0.怎样理解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一节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一、资本构成的基本概念1.资本的价值构成2.资本的技术构成3.资本的有机构成4.资本的平均构成二、资本构成不变,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1.资本构成不变,积累增加,工人的工资随之提高。
如:1<0<0<0<0元资本,c∶v = 4∶1=8<0<0<0 c∶2<0<0<0 v12<0<0<0元资本, c∶v = 4∶1=96<0<0 c∶24<0<0 v第一节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2.工资的提高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
因为:第一、工资的提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二、工资的提高没有改变工人受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3.资本积累规定了工资提高的界限第一、不能危及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第二、不能影响资本积累。
第二节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一、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积累强有力的杠杆。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资本有机构成在积累中提高。
资本价值构成(元)资本技术构成(元)现有资本资本价值构成(元)资本技术构成(元)现有资本1<0倍<0倍劳动生产率25<0<0C:5<0<0V1<0<0A:5<0Pm3<0<0<0元5<0<0<0C:5<0<0V1<0<0A:5<0Pm55<0<0元1<0<0A:5Pm资本技术构成1<0<0A:5Pm资本技术构成(元)5<0<0C:5<0<0V1<0<0<0元5<0<0C:5<0<0V1<0<0<0元资本价值构成(元)原有资本资本价值构成(元)原有资本生产资料价值下降(1pm=5<0元)生产资料价值不变(1pm=1<0<0元)第二节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可变资本相对减少结论:第一、在生产资料价值不变条件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在积累中等比例提高。
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有机构成的公式
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有机构成的公式咱们来聊聊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公式,这几个概念在经济学里可有着重要的地位。
先说说资本技术构成,这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如说一家工厂,有多少台先进的机器设备,又有多少熟练操作这些设备的工人,这两者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啦。
资本价值构成呢,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之比。
不变资本就像那些机器、厂房啥的,它们的价值相对稳定;可变资本就是给工人发的工资。
而资本有机构成,它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举个例子哈,我之前去一家生产玩具的工厂参观。
一进去,就看到一排排崭新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不停地运转着,只有少数几个工人在旁边监控和调试。
那些设备可先进了,据说花了不少钱。
而工人数量相对就少很多。
这就是资本技术构成的一种体现,生产资料(机器设备)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劳动力(工人)相对较少。
从价值的角度来看,那些昂贵的机器设备作为不变资本,价值很高;而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作为可变资本,相比之下就少得多。
这就形成了特定的资本价值构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家工厂后来又引进了更高级的生产设备,进一步减少了对工人的需求。
这时候,资本技术构成发生了变化,反映在价值构成上也跟着变了,资本有机构成也就提高了。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推动价值构成的改变。
比如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大量投资于研发和先进设备,相对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这就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上升。
理解这几个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趋势都很重要。
咱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经济现象,得深入去琢磨背后的这些构成和变化。
总之,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结合实际例子去理解,就能发现它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作用。
多观察、多思考,就能更好地把握经济的运行规律啦。
价值构成和有机公式的区别
价值构成和有机公式的区别价值构成和有机公式是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事物的内部关系和发展规律。
下面将分别介绍价值构成和有机公式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价值构成(Value Composition)是指在社会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结合的方式。
价值构成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即产品或事物的不同要素在特定条件下所占比例或权重。
价值构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品或事物的产生过程和内在逻辑。
在经济学中,价值构成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如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有机公式(Organic Formula)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内在规律。
有机公式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强调了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有机公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
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中,有机公式主要包括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从量的变化到质的变化、从简单的自发变化到复杂的有意识调控等。
价值构成和有机公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价值构成关注的是事物的产生过程和内部关系,而有机公式关注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
价值构成研究的是事物的生产要素和相对重要性,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有机公式研究的是事物的发展阶段和内在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
其次,价值构成强调的是事物的内部结构和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而有机公式强调的是事物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
价值构成关注的是事物的组成成分和比例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内在机制;而有机公式关注的是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演变的动力和方向。
再次,价值构成更加侧重于经济领域和生产过程,而有机公式更加关注综合系统和整体发展。
价值构成主要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用于分析商品产业链和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而有机公式主要应用于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用于分析社会发展的阶段和规律。
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降低趋势的根本原因
(1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的构成应从两方面来考察。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
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 :v 来表示。
(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
其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二是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
这两个原因使得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并导致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
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其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转化而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利息:指的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是由职能资本家支付的;其在本质上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率:指的是以百分数表示的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例,即: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量。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它只是一种利润平均化的发展趋势
43.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预付总资本→c + v
资本的价值构成→c/v
利润率→m/(c + v)
剩余价值率→m′= m/v
44.商业资本:指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
商业利润:指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是商品销售价格高于商品购买价格的差额;其本质是产业工人所创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经 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2.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的一定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经济制度: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 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其是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 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的本质区别。 4.经济体制:指的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其是经济制度的具 体实现形式。 5.生产力: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是人类 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其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6.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人的要素指的是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指的是生产资料, 其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7.生产方式: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9.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况出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按照不断变化的实际来认识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0.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强调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必须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1.自然经济: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13.市场配置方式: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实现市场配置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 供求关系的变化,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我就把教材中的原话逐句给大家解释一下(下划线部分为教材原文)
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
解读:比如生产面粉,一个工人(劳动力)可以操作两台机器(劳动资料)和5吨原材料小麦(劳动对象),注意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解读:技术构成从量的角度讲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如果通俗一点描述的话,就是一个工人(劳动力)可以操作多少生产资料。
一般来说,技术水平提高了,一个工人(劳动力)可以驱动的生产资料会更多,比如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提高,上例中生产面粉的一个工人可能就可以操作5台机器和50吨原材料小麦。
现代社会甚至出现了“无人工厂”,这个也是真题考过的。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解读: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转移物质形态的意思,比如说从小麦经过工人加工变成面粉),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不变资本的英文是constant capital,所以用c来表示。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的英文是variable capital,所以用v来表示。
价值构成是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所以也可以写作c:v。
重点来了!
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
这种由资本
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解读:前一句很好理解,技术构成的变化,比如从1个工人对应两台机器5吨原材料小麦变成1个工人对应5台机器和50吨原材料小麦,显然工人(劳动力)即可变资本部分的比例变小了,价值构成c:v发生了变化。
后一句往往是同学们看不太懂的,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一种价值构成(比喻:特仑苏是牛奶),用c:v 来表示,但不是所有价值构成变化都是有机构成变化(比喻: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只有那种因为技术构成变化引起的价值构成变化才叫做有机构成变化,其他情况都只能叫价值构成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真题考过多次的,原材料价格变化导致的价值构成变化。
比如说技术构成始终是1个工人对应两台机器5吨原材料小麦,如果小麦涨价了,其他价格不变,那么显然c:v是变化了(c 增多了,v没变),但这种变化就不是有机构成变化,只是价值构成变化,因为技术构成是没有变的。
这也是为什么教材原文中讲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在这个原材料涨价的例子里,价值构成的变化就没有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
最后顺便说一下如果具体到计算上,比如一共100万的预付资本,其中给工人的工资是20万,买机器用了50万,还有30万是买原材料小麦,那么资本的有机构成c:v就是80万(50+30)比上20万,即4:1。
下面上两道真题同学们感受一下,做做试试
2009年第7题
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2015年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