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课《小石潭记》预习学案讲义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小石潭记》预习案一、给下列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坻.()屿.()嵁.()蔓.()参差..()()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龚.()隶.()二、将加点词的意思解释在后面的括号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不可知其源。

..()差互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以.()其境..()幽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熟读课文。

《小石潭记》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文体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

二、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学生展示预习结果:1、展示第1小题结果,将正确的拼音标注在课本上。

2、展示第2小题结果,勾画重点词,并识记。

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水尤清冽()可清不可.久居()以其境过清()心乐之()乐似与游者相乐()(二)课堂学习。

1、识记作者信息,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刘柳州。

《小石潭记》预习学案(教师)

《小石潭记》预习学案(教师)

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1、解题记: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2、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以散文成就最大。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3、背景柳宗元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永州10年。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zuò)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

4、注音悄怆()篁()竹清洌()为坻()为屿()翕()忽为嵁()差()互寂寥()幽邃()5、词义(1)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够,可以)清:①水尤清洌(清凉)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乐:①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为乐。

)②似与游者相乐(欢乐。

)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②同游者:吴武陵(游玩。

)(2)古今异义①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②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词类活用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②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③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④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⑤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⑥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⑦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感到快乐)⑧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6、翻译全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13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

课文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

背诵课文。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3)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4)情感目标:把握的感情变化。

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仔细观察,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

这一重点是根据本文的特点所定。

难点:体会思想感情的变化。

确定依据:学生年龄尚小,对生活的理解能力有限,很难体会由“乐”而“忧”的感情变化。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确定的教学方法如下:1、诵读法。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对这种文质优美散文。

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主体。

2、讨论点拨法。

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

3、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

4、迁移练习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的写作中。

三、说学法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好习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进一步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是一篇描写大自然风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的意义。

下面是根据该文内容特点编写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石潭记》的作者、结构和主旨;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小石潭记》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3. 教学难点: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抒情描写。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观看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调动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

2. 导入:简要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要求学生静心阅读全文,有感而发,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设计1. 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2. 背诵训练:选择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讨论分享:引导学生就散文的优美之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小石潭记》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的同时,也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文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人文素养。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简介:《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篇散文,被尊为骈文的典范之作。

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在一个清晨到小石潭游玩时,通过景物的描绘、意境的营造、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作为一篇杂记体散文,这篇文章想象丰富,文字精细,堪称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学案及预习案:一、前导活动在学习本文之前,可进行一些前导活动,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阅读和学习打下基础。

1. 展示图片:展示与自然景物相关的美丽画作或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细节和美感。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曾经游玩过的自然景点,询问他们对于自然景物的观感和感受,并激发他们对于身边美丽事物的思考。

3. 词语联想:给学生呈现一些与自然景物相关的词语,例如“清晨、石潭、溪流、鸟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词语所代表的意象和感受。

二、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小石潭记》这篇经典散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意识。

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朗读一段,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 理解问题:设计一些问题,以确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1)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抒发主题?(2) 通过对小石潭的描绘,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3) 作者如何利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来丰富文章的意境?(4) 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3. 实景体验: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自然景点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并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观感和感受,写一篇类似于《小石潭记》的散文。

三、拓展任务通过拓展任务,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 变换视角:要求学生以小石潭中的一棵树的视角,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见证了多少人们的游玩和变幻,并表达自己的感悟。

2. 探究作者:要求学生研究关于作者欧阳询的生平和作品,以及与《小石潭记》类似的文章,了解欧阳询及其作品的背景及特点。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自然景物相关的作品,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鼓励他们对自然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小石潭记预习教案

小石潭记预习教案

《小石潭记》环球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 年 级:八年级 课 时 数:3课时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八下文言文预习 C:知识点讲解 T:课外文言文训练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5-2-02 19:00-21: 00教学内容《小石潭记》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环 一作: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 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如同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对此心中感到高兴。

砍掉竹子开辟道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拿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形成了坻、屿、堪、岩等不同形状。

青翠的竹子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知识梳理(我)坐在潭边,四面竹林环绕合抱,寂静寥落少有人来。

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把当时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课文分析:《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写景游记类散文,所记景色精妙细腻,又幽静秀美。

它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也是最为人称道的一篇,就本文的文本内容,我将从以下三点来谈我的分析解读。

一、文言之“言”颇丰美,落实讲透重积累首先,从写景上来说,它有游记类散文的一个鲜明特点,文辞隽美,有许多的生词却是美词需要我们积累其字音字形(篁竹、清冽、坻、屿、嵁、翠蔓、参差、怡然、俶尔、翕忽、悄怆幽邃);有丰富的四字美词供我们进行积累运用(如鸣佩环、伐竹取道、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语言卡片进行积累与落实。

其次,本文虽短小,只有192个字,但其中的文言常用词法和特殊句式却是比比皆是,文言知识丰富得很,通过学生自主积累和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在文言积累本上进行积累:从一词多义的角度来积累,有:可、从、清、乐、差、以、游、而、环、为。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积累,有:西、近、下、空、澈、远、西南、斗、蛇、犬牙、凄、寒、鸣、乐、隶。

从古今异义的角度来积累,布、去、闻、居、许、以为、小生。

从特殊句式的角度来积累,倒装句(如鸣佩环、全石以为底、全石底以出)省略句(乃记之而去,斗折蛇行、以其境过清、心乐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积累,比喻句(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拟人句(似与游者相乐)二、伐竹取道寻胜景,视点独特笔传神作者以“小石潭”这个地点作为视点,一直贯穿了全文。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本文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写到“小”,丘是小丘,潭是小潭,石是小石,“全石以为底”,一块石头便可覆盖满整个潭底部;鱼是小肥鱼,一个小潭里便可以有“百许头”;水是细(小)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又与“如鸣佩环”遥相呼应;景是小(秀美)景,本文所写之景不像《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景那样壮观浩大,而是以“青树翠蔓”的秀美为主;人是“小”(渺小的、稀少的、小的心里有无法释怀的苦痛)人,在这样的景中,内心仍有诸多的联想与复杂的无法释怀的苦。

小石潭记预习学案

小石潭记预习学案

小石潭记预习学案小石潭记预习学案《小石潭记》全文着意突出的,就是文中的“清”字。

我们可以感到,景物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幽美清新。

下面是小石潭记预习学案,和小编有一起来看看吧。

一、自主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阅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整体翻译并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过程(一)了解背景,切入课题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

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

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

但不久遭到迫害。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

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中寄托自己的情怀。

人们把他在永州写的八篇散文称作《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二)预习检测,温故知新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佁( ) 然不动 21教育网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解释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以其境过清(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掌握重点字词。

2.通篇翻译课文。

(四)分析课文内容:(朗读――思考―讨论――分析――点拨相结合)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3、潭上有什么景物?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友情提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初二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初二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初二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2.分析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理解课文描绘的小石潭的景色及其象征意义。

4.培养学生欣赏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已学过的《醉翁亭记》,回顾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小石潭记》,提问:你们知道小石潭吗?它在哪?作者为什么要写小石潭?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问: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2.分析课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石潭的短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石潭的游记。

2.搜集关于小石潭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提问:课文中的小石潭有什么文化意义?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小石潭的文化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6《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会翻译重点语句。

2.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3.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吗?请说一说。

你了解柳宗元这个人吗》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及课文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在他被贬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示闽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州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

三、初读感悟1. 读课文,用我觉得小石潭很 ,说说你对小石潭的感受2. 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并归纳其用法。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3)明灭..可见(或现或隐)4)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5)日光下.彻(向下)6)影布.石上(照映)7)隶.而从.者(随从、跟从)8)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3.翻译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 请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用现代汉语梳理文章的内容。

5.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四、讨论研究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闻声—见形)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这种记叙叫什么写法?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3.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小石潭记》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小石潭记》的背景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练笔。

3. 深入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物,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阐述作者写作手法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能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复杂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

”历史上的文人们在失意郁闷时往往喜欢寄情山水。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文学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到达永州后,他到处寻访山水美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这个人就是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篁.(huánɡ)竹清冽.(liè) 为坻.(chí)为屿.(yǔ) 为嵁.(kān) 佁.(yǐ)然俶(chù)尔翕.(xī)忽差.(cī)互寂寥.(liáo) 幽邃.(suì) 悄怆.(chuànɡ)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隔绝”、“明灭可见”等。

(3)掌握作者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人生的情感。

(2)领悟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所表达的抑郁情绪,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掌握作者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和文学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领悟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所表达的抑郁情绪。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对比分析其他相关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文学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小石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1.2 简介作者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3.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欣赏与感悟4.1 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4.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拓展延伸5.1 让学生查找其他有关柳宗元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

5.2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对柳宗元文学特点的认识。

6.2 布置作业: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课文《小石潭记》的朗读和背诵情况,以及关键词语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隔岸”、“明灭可见”等。

(3)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小石潭记》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2. 从课文中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小石潭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隔岸”、“明灭可见”等。

5. 朗读、默写:(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传达。

(2)学生默写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 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 新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要向前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好好活着,总会迎来平反昭雪的一天。
六、当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词语。 (每题5分,共30分)
卷石底以出 ( ) 往来翕忽 ( )
以其境过清 ( ) 犬牙差互 ( )
凄神寒骨 ( ) 悄怆幽邃 ( )
二、翻译句子。 (每题20分,共40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三、加点词意思相同的对“√”,不同的对“X”。每题5分
( ) 1、 A、全石以为底 B、为坻为屿
( ) 2、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明灭可见
( ) 3、 A、水尤清冽 B、以其境过清
( ) 4、 A、如鸣珮环 B、四面竹树环合
( ) 5、 A、不可久居 B、居数月
《小石潭记》
课 题
《小石潭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走近作者,体味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走近作者,体味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导入新课(看图片)
看图,根据画的意境,猜一首五言绝句。学生很快猜出答案,齐背柳宗元的《江雪》。柳宗元不光诗写的好,散文也是一级棒,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大文豪韩愈并称“韩柳”,尤其擅长游记,著名的有“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跨越千年,到千里之外的永州和柳宗元一起游览小石潭,好不好?
•元和四年(809年)住处数遭火灾,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为了排解心中挥之不去的忧伤,柳宗元开始寄情山水,创造了大量的山水游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小石潭记》预习学案
一、掌握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
翠蔓.()摇缀.()参差
..()()
..()()佁.然()悄怆
2.解释下列词语。

心乐.之()伐.竹取道()水尤.清冽()水尤清冽
..()
为.坻()青树翠蔓
..不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佁然
3.熟读课文至少两遍,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试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教材助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

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岳阳楼记》。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