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分析(PPT48页)
一、中国航天事业的艰难起步 与发展
• 人类的航天活动是从火箭技术的发明 与运用起步的。但是,在封建专制统 治下,中 国人的聪明才智受到极大 的压抑,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伍 了。中国的航天事业真正得以起步并 蓬勃发展,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
1. 20世纪50年代: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寄语
• 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 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 是金钱。而航 天人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晤示:人生价值的 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 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 钱作为追求的目 标,只会走人歧途。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保持旺盛的革命精 神,需 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大力弘扬载人航 天 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 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三、"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 间实验室 ,属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 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 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 10.4米、重8.5吨 。于2011年9月29日 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5] ,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 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 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三、前苏联航天事业的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也俘虏了部分德 国火箭技术人员,缴获了几枚火箭和有 关 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1947年,苏联仿 制V_2火箭成功。1957年8月,成功发射两 级液体洲际导弹P_7,射程 8000公里。经过 改装的P_7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世 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从而揭开了现 代火箭技术新的一页。苏联由于发射多种航 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 功“东方”号、 “联盟”号、“宇宙”号、“质子”号、 “能源”号等多种型号的运载 火箭,可将 100多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ppt课件
• “两弹一星”是对中
国依靠自己的力量 掌握的核技术和空 间技术的统称,并 没有明确具体指哪 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长征一
号运载火箭反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长征二号捆绑
式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载人航天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
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 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 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 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 接的关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机 构。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将按照计划进度一步一 步地走。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 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新闻 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北斗一代”卫星定位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
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覆盖范围: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三星只能提供三个联立方程,可以解出 三个未知数,所以用于三维定位是可以的。但是因为卫星信号穿越电 离层时速度不是恒定的,所以会产生时间误差。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 未知数,方程组是无解的。如果将时间误差设定为恒定值,误差就会 增大。据报道GPS只用三星定位,误差是50米以上(军码),所以必 须要引入第四星,作为修正时间误差之用。按科学原理,静止轨道卫 星两星经度差不能低于30度(目前的北斗一代的三星是E140,E110.5, E80),否则会造成接收机无法区分频率差,4星需要占用90度的赤道, 这样可能造成无法在国内测控整个系统。“北斗一代”发射的第三颗 星,上面安装了激光反射镜,用于精确定位。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 定位系统:计划是4静止星(轨位分别是:58.75E;80E;110.5E; 140E)+12中轨星(20000KM)+9高轨道星(36000KM)。首先是 发射9高轨道星,然后发射12中轨星;前者发射3-4星就可以首先覆盖 东亚地区,满9颗后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后者可以进一步提高全球范 围的导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北斗二代”导航原理和GPS相同,导 航精度相当于美国GPS增强型的水平,同时能满足民航飞机进场的导 引要求。
国依靠自己的力量 掌握的核技术和空 间技术的统称,并 没有明确具体指哪 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长征一
号运载火箭反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长征二号捆绑
式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载人航天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
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 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 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 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 接的关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机 构。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将按照计划进度一步一 步地走。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 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新闻 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北斗一代”卫星定位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
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覆盖范围: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三星只能提供三个联立方程,可以解出 三个未知数,所以用于三维定位是可以的。但是因为卫星信号穿越电 离层时速度不是恒定的,所以会产生时间误差。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 未知数,方程组是无解的。如果将时间误差设定为恒定值,误差就会 增大。据报道GPS只用三星定位,误差是50米以上(军码),所以必 须要引入第四星,作为修正时间误差之用。按科学原理,静止轨道卫 星两星经度差不能低于30度(目前的北斗一代的三星是E140,E110.5, E80),否则会造成接收机无法区分频率差,4星需要占用90度的赤道, 这样可能造成无法在国内测控整个系统。“北斗一代”发射的第三颗 星,上面安装了激光反射镜,用于精确定位。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 定位系统:计划是4静止星(轨位分别是:58.75E;80E;110.5E; 140E)+12中轨星(20000KM)+9高轨道星(36000KM)。首先是 发射9高轨道星,然后发射12中轨星;前者发射3-4星就可以首先覆盖 东亚地区,满9颗后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后者可以进一步提高全球范 围的导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北斗二代”导航原理和GPS相同,导 航精度相当于美国GPS增强型的水平,同时能满足民航飞机进场的导 引要求。
航天梦想ppt课件
增强国家竞争力
航天科技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拥有先进的 航天技术可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05
实现航天梦想的挑战与机遇
实现航天梦想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题Βιβλιοθήκη 高昂成本航天技术复杂,涉及众多领域,如火箭技 术、卫星技术、载人航天等,需要突破多 项关键技术。
航天项目耗资巨大,包括研发、制造、发 射等环节的成本高昂,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
航天梦想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航天科技的应用与影响 • 实现航天梦想的挑战与机遇 • 个人如何参与航天事业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火箭试验到现在的国际空间 站,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 与突破。
参与航天相关的社会活动与项目
参与科普活动
如航天展览、讲座等,加深对航天知识的理解。
参与志愿者项目
如天文观测、卫星测控等,亲身参与航天实践。
07
结语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PPT课件介绍了航天梦想的多个方面,包括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航天技术 的应用以及未来航天发展的趋势。通过这些内容,我们深入了解了航天科技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技术将越来越成熟,未来的航天事业将更加繁荣。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创新 和突破,为人类的探索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未来的期望与建议
期望
我们期望未来的航天事业能够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同 时,我们也期望航天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可能
06
航天科技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拥有先进的 航天技术可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05
实现航天梦想的挑战与机遇
实现航天梦想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题Βιβλιοθήκη 高昂成本航天技术复杂,涉及众多领域,如火箭技 术、卫星技术、载人航天等,需要突破多 项关键技术。
航天项目耗资巨大,包括研发、制造、发 射等环节的成本高昂,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
航天梦想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航天科技的应用与影响 • 实现航天梦想的挑战与机遇 • 个人如何参与航天事业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火箭试验到现在的国际空间 站,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 与突破。
参与航天相关的社会活动与项目
参与科普活动
如航天展览、讲座等,加深对航天知识的理解。
参与志愿者项目
如天文观测、卫星测控等,亲身参与航天实践。
07
结语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PPT课件介绍了航天梦想的多个方面,包括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航天技术 的应用以及未来航天发展的趋势。通过这些内容,我们深入了解了航天科技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技术将越来越成熟,未来的航天事业将更加繁荣。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创新 和突破,为人类的探索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未来的期望与建议
期望
我们期望未来的航天事业能够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同 时,我们也期望航天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可能
06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讲义(PPT 73张)
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 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 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 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 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便携式环控生保 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接的关 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 机构。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将按照计划 进度一步一步地走。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 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 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新闻记者也会被送到太 空。
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
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 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 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 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80年代的成就
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 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 送入太空,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 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 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 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 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 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 “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 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 试验系统等组成,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 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随着“神舟”四号发射 成功,“神舟”飞船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载人飞 行已为时不远。
中国航天发展史PPT
பைடு நூலகம்
2016年 10月17日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
航天员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0天的 太空驻留生活
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3个月。神舟十二号载 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 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 飞行任务。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
2021年 6月17日
2022年 11月29日
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
我国首次有六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一一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由
此开始
2023年5月30日
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
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首次进行太空飞行。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 入空间站的首次载人飞行 任务
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
2023年10月26日
神州十七号与空间站 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 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会师
2008年 9月25日
• 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和景海鹏 搭乘神舟七号飞 向太空
• 这次任务突破和 掌握了空间出舱 活动技术
• 翟志刚成功实施出舱活动,迈出了中国 人舱外行走的第一步
2011年 11月1日
神舟八号成功发射
这是一艘无人飞船,它的 主要任务是与此前发射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进行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
2021年 10月16日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成功进 驻空间站。
2022年 6月5日
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
6个月期间,三名航天员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 1次太空授课,并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 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被称为 “最忙乘组”。
神舟十五号 搭载三名航 天员发射升 空,与神舟 十四号航天 员乘组成功 “太空会 师”。
2016年 10月17日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
航天员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0天的 太空驻留生活
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3个月。神舟十二号载 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 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 飞行任务。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
2021年 6月17日
2022年 11月29日
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
我国首次有六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一一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由
此开始
2023年5月30日
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
我国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首次进行太空飞行。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 入空间站的首次载人飞行 任务
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
2023年10月26日
神州十七号与空间站 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 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会师
2008年 9月25日
• 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和景海鹏 搭乘神舟七号飞 向太空
• 这次任务突破和 掌握了空间出舱 活动技术
• 翟志刚成功实施出舱活动,迈出了中国 人舱外行走的第一步
2011年 11月1日
神舟八号成功发射
这是一艘无人飞船,它的 主要任务是与此前发射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进行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
2021年 10月16日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成功进 驻空间站。
2022年 6月5日
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
6个月期间,三名航天员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 1次太空授课,并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 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被称为 “最忙乘组”。
神舟十五号 搭载三名航 天员发射升 空,与神舟 十四号航天 员乘组成功 “太空会 师”。
中国航天发展史 PPT课件
1992-10-06
1994-02-08 1994-07-03 1996-10-20 1997-05-12 1997-06-10
68
69 70 71 72 73
试验卫星-2卫星
实践-7卫星 最新型返回式卫星 最新型返回式卫星 神舟-6载人飞船 遥感卫星-1卫星
2004-11-18
2005-07-06 2005-08-02 2005-08-29 2005-10-12 2006-04-27
航天器展示
表1 中国发射并运行成功的自制航天器一览表
序号
1
航天器名称或类型
东方红-1卫星 实践-1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返回式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返回式卫星 返回式卫星 实践-2、2a、2b卫星
发射时间
1970-04-24
序号
37、38 39
航天器名称或类型
发射时间
祖国航天事业飞黄腾达,永盛不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始
人类航天鼻祖在中国明代万户火箭飞天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 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 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 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 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 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 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 命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 “万户
关于航天的ppt课件模板
小行星探测
中国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研究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和物理特性 。
未来深空探测计划与目标设定
月球科研站
01
计划在月球建立科研站,开展月球资源利用、宇宙观测等科学
实验和技术验证。
火星取样返回
02
计划开展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实现火星样品的地球返回和科学
研究。
木星系统探测
03
计划对木星系统进行探测,研究木星及其卫星的构成、环境和
可重复使用火箭
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 。
绿色发射
推动环保发射技术发展,减少火箭发射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发射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火箭发射过程的智能 化控制与管理。
06
空间科学与教育推广活动 介绍
空间科学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经验分享
实验项目设计
介绍空间科学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如微重力实验、空间辐射实验等。
演化。
05
火箭发射技术与挑战分析
火箭发射原理及过程剖析
火箭发射原理
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喷射燃料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升 空。
发射过程
包括点火、升空、分离、进入轨道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精确 控制以确保成功发射。
关键技术
涉及推进系统、导航系统、载荷等关键技术,对火箭发射成功与 否至关重要。
火箭发射面临挑战及解决方案探讨
援工作顺利进行。
广播电视
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利用卫星通 信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
范围广,质量高。
企业网络
大型企业可利用卫星通信构建内 部通信网络,实现分支机构间高
效信息传输。
04
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技术 进展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研究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和物理特性 。
未来深空探测计划与目标设定
月球科研站
01
计划在月球建立科研站,开展月球资源利用、宇宙观测等科学
实验和技术验证。
火星取样返回
02
计划开展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实现火星样品的地球返回和科学
研究。
木星系统探测
03
计划对木星系统进行探测,研究木星及其卫星的构成、环境和
可重复使用火箭
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 。
绿色发射
推动环保发射技术发展,减少火箭发射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发射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火箭发射过程的智能 化控制与管理。
06
空间科学与教育推广活动 介绍
空间科学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经验分享
实验项目设计
介绍空间科学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如微重力实验、空间辐射实验等。
演化。
05
火箭发射技术与挑战分析
火箭发射原理及过程剖析
火箭发射原理
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喷射燃料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升 空。
发射过程
包括点火、升空、分离、进入轨道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精确 控制以确保成功发射。
关键技术
涉及推进系统、导航系统、载荷等关键技术,对火箭发射成功与 否至关重要。
火箭发射面临挑战及解决方案探讨
援工作顺利进行。
广播电视
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利用卫星通 信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
范围广,质量高。
企业网络
大型企业可利用卫星通信构建内 部通信网络,实现分支机构间高
效信息传输。
04
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技术 进展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执行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举行出征仪式,
•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
号载人飞船,十五日上午九时整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返航成功
• 10月16日6时23分,
我国第一艘载人宇宙 飞船神舟5号的返回 舱在内蒙古预定地点 安全着陆。
•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科学实
验卫星“实践一号”。这颗卫星在预定轨 道上工作了八年。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 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 和“实践五号”,大大推动了中国空间科 学的发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 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 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 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
五号飞船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景象。
飞热 船烈 神祝 州愿 五我 号国 返首 航艘 成载 功人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据史书记载,中 国产生喷气推动 式火箭的年代应 不迟于12世纪, 距今已有800余 年。
火龙出水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 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这 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 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自主发 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 1992年9月,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
划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 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为此研制了载人飞船 和可靠性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 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 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实验 装置。
• 1999年11月20日发
射中国“神舟”号 实验飞船的长征运 载火箭是中国目前 推力最大的火箭长 征二号F型火箭 ,其运载能力达8吨 左右。它是在中国 发射成功率达100% 的功劳火箭长征二 号丙的基础上改造 的。
2024中国航天发展史学习PPT课件pptx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 国热情
课件内容概述
01
02
03
04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航天主要成就展示
中国航天未来发展规划 与展望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CHAPTER 02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与试验阶段
01
02
03
04
1956年,中国成立第一个火 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
第五研究院。
1960年,中国第一枚仿制导 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国际交流与合作展望
合作方向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加强与国际航 天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 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深空探测、在 轨服务、太空旅游等领域。
合作方式
通过联合研制、共同投资、技术转移 等方式,深化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互利 共赢关系,提升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 力。
中国航天的国际地位与影响
地位
中国航天已成为世界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具备自主可控的航天技术体系和较强 的创新能力,在国际航天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5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历程与成果
合作历程
自1970年代起,中国航天开始与国际航天组织开展广泛合作 ,包括技术引进、联合研制、搭载发射、航天员训练等领域 。
合作成果
通过国际合作,中国航天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研制出多型 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实现了从无人到载人、从 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的跨越式发展。
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
03
中国航天产业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需要
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中国航天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ppt课件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 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中 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家, 中国的卫星发射计划一度搁浅。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 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完整版ppt课件
6
2001年1月10日凌晨, 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 回地面。 2002年3月25 日22时15分,
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 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于
4月1日返回地面。
完整版ppt课件
7
2002年12月,神舟四 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 氏度低温的考验后, 于30日0时30分成功 发射,突破了中国低 温发射的历史记录。 2003年1月5日,飞船 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 预定试验内容
完整版ppt课件
8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整“神 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 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 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 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 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神 舟六号”飞船载着两位中国宇航 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完整版ppt课件
2
中国航天史
时间线
1956年10月8日,中国组建了国防 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 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 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 技术难关。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 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完整版ppt课件
6
2001年1月10日凌晨, 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 回地面。 2002年3月25 日22时15分,
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 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于
4月1日返回地面。
完整版ppt课件
7
2002年12月,神舟四 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 氏度低温的考验后, 于30日0时30分成功 发射,突破了中国低 温发射的历史记录。 2003年1月5日,飞船 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 预定试验内容
完整版ppt课件
8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整“神 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 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 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 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 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神 舟六号”飞船载着两位中国宇航 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完整版ppt课件
2
中国航天史
时间线
1956年10月8日,中国组建了国防 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 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 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 技术难关。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ppt课件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 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 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 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 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 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 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 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长 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 国6 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截止2012年 6月累计发射163次。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 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并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 做准备工作。
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 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 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 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 步,载人登月
21
22
23
24
谢谢观赏
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
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 远。
4
功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3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 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并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 做准备工作。
中国的登月计划分三步进行:第 一步,发射太空实验室和寻找贵 重元素的月球轨道飞行器;第二 步,实现太空机器人登月;第三 步,载人登月
21
22
23
24
谢谢观赏
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
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 远。
4
功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3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ppt课件
2024/1/28
19
航天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1 2
气象观测
通过航天器搭载的气象仪器,可实时观测全球气 象变化,为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
航天遥感技术可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 市规划等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3
通信技术
航天通信技术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联络,为 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提供了可能。
后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进行交会
对接。
2024/1/28
13
2024/1/28
04
CATALOGUE
深空探测工程的拓展
14
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的发射与成果
嫦娥一号
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成功 实现了绕月飞行,获取了全月
球影像图等数据。
2024/1/28
嫦娥二号
作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成功 完成了多项拓展试验,如低高 度飞行、高分辨率成像等。
我国航天事业发 展史ppt课件
2024/1/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8
• 引言 • 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 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 • 深空探测工程的拓展 • 航天科技的应用与转化 •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2
2024/1/28
01
CATALOGUE
引言
3
目的和背景
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发 展历程和成就
12
天宫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在轨运行
天宫一号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于2011年成功发射并与神舟八号、九 号、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
在轨运行成果
验证了空间站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 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展了多项空间 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硕成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号”,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 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即在20世
纪90年代前期研制成: (1)“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 (2)“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3)“资源一号”卫星 (4)“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5)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 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1)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 伟送上太空
(2)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 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21世纪初,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嫦娥一号”工程。这将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 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继 “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启动并继续实 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 (1)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2)载人航天工程: (3)探月工程: (4)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载人航天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
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 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 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 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 接的关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机 构。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将按照计划进度一步一 步地走。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 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新闻 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北斗一代”卫星定位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
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覆盖范围: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三星只能提供三个联立方程,可以解出 三个未知数,所以用于三维定位是可以的。但是因为卫星信号穿越电 离层时速度不是恒定的,所以会产生时间误差。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 未知数,方程组是无解的。如果将时间误差设定为恒定值,误差就会 增大。据报道GPS只用三星定位,误差是50米以上(军码),所以必 须要引入第四星,作为修正时间误差之用。按科学原理,静止轨道卫 星两星经度差不能低于30度(目前的北斗一代的三星是E140,E110.5, E80),否则会造成接收机无法区分频率差,4星需要占用90度的赤道, 这样可能造成无法在国内测控整个系统。“北斗一代”发射的第三颗 星,上面安装了激光反射镜,用于精确定位。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 定位系统:计划是4静止星(轨位分别是:58.75E;80E;110.5E; 140E)+12中轨星(20000KM)+9高轨道星(36000KM)。首先是 发射9高轨道星,然后发射12中轨星;前者发射3-4星就可以首先覆盖 东亚地区,满9颗后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后者可以进一步提高全球范 围的导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北斗二代”导航原理和GPS相同,导 航精度相当于美国GPS增强型的水平,同时能满足民航飞机进场的导 引要求。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目前我们的探月计划是分“绕、落、回”
三个阶段。目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 星已经完成了总装,预计明年发射。发射 后卫星将距月球表面200公里环绕。“嫦娥 一号”的科学目标主要是探测地球到月球 之间的环境,还要对月球实施立体成像, 探测月壤的厚度和成分。至于什么时候 “落”、“回”,还要根据绕月探测计划 是否成功再来确定下一步时间。
“十一五”期间涉及到对地观测数据的18个重大工程的总投资达到 2000亿元。因此,我国急需建立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并且 要在现有的对地观测系统稳定服务基础上,利用10到15年时间建立覆 盖全球天、空、地一体化的高空间、高时间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全天候、 全天时对地观测系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
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 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 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究
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 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 但是高分辨率的数据仍然依赖国外和国内的航空遥感系统,还没有
建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有关专家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 势下,为保障我国后备资源的战略安全,开展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 服务的基础地质背景调查工作,迫切需要我国拥有自主控制的高光谱 卫星遥感系统。
• 我国对地观测数据,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需求巨大,仅在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两弹一星”是对中
国依靠自己的力量 掌握的核技术和空 间技术的统称,并 没有明确具体指哪 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长征一
号运载火箭反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长征二号捆绑
式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都有污染,也有毒。
所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 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目前 我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是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 四百公里的一个地球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 成功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 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 止轨道。这种新的运载火箭既能满足我国卫星、 飞船的发射需求,还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 场的竞争。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我国在2007年时便开始建设由地、空、天三个层次观测平台组成的大
气、陆地、海洋先进观测体系,相关重大项目已经启动。预计到2020 年,我国自主空间数据自给率将提高到60%—80%。
• 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已经初步形成系列,共发射了气象卫星4
个,资源卫星7个,海洋卫星2个,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4个,通信卫 星10个,返回式卫星18个,科学实验卫星18个,神州号飞船SZ-1、2、 3、4、5,北京1号小卫星1个。
• 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即在20世
纪90年代前期研制成: (1)“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 (2)“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3)“资源一号”卫星 (4)“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5)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 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1)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 伟送上太空
(2)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 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21世纪初,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嫦娥一号”工程。这将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 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继 “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启动并继续实 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 (1)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2)载人航天工程: (3)探月工程: (4)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载人航天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
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 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 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 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 接的关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机 构。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将按照计划进度一步一 步地走。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 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新闻 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北斗一代”卫星定位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
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覆盖范围: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三星只能提供三个联立方程,可以解出 三个未知数,所以用于三维定位是可以的。但是因为卫星信号穿越电 离层时速度不是恒定的,所以会产生时间误差。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 未知数,方程组是无解的。如果将时间误差设定为恒定值,误差就会 增大。据报道GPS只用三星定位,误差是50米以上(军码),所以必 须要引入第四星,作为修正时间误差之用。按科学原理,静止轨道卫 星两星经度差不能低于30度(目前的北斗一代的三星是E140,E110.5, E80),否则会造成接收机无法区分频率差,4星需要占用90度的赤道, 这样可能造成无法在国内测控整个系统。“北斗一代”发射的第三颗 星,上面安装了激光反射镜,用于精确定位。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 定位系统:计划是4静止星(轨位分别是:58.75E;80E;110.5E; 140E)+12中轨星(20000KM)+9高轨道星(36000KM)。首先是 发射9高轨道星,然后发射12中轨星;前者发射3-4星就可以首先覆盖 东亚地区,满9颗后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后者可以进一步提高全球范 围的导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北斗二代”导航原理和GPS相同,导 航精度相当于美国GPS增强型的水平,同时能满足民航飞机进场的导 引要求。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目前我们的探月计划是分“绕、落、回”
三个阶段。目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 星已经完成了总装,预计明年发射。发射 后卫星将距月球表面200公里环绕。“嫦娥 一号”的科学目标主要是探测地球到月球 之间的环境,还要对月球实施立体成像, 探测月壤的厚度和成分。至于什么时候 “落”、“回”,还要根据绕月探测计划 是否成功再来确定下一步时间。
“十一五”期间涉及到对地观测数据的18个重大工程的总投资达到 2000亿元。因此,我国急需建立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并且 要在现有的对地观测系统稳定服务基础上,利用10到15年时间建立覆 盖全球天、空、地一体化的高空间、高时间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全天候、 全天时对地观测系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
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 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 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究
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 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 但是高分辨率的数据仍然依赖国外和国内的航空遥感系统,还没有
建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有关专家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 势下,为保障我国后备资源的战略安全,开展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 服务的基础地质背景调查工作,迫切需要我国拥有自主控制的高光谱 卫星遥感系统。
• 我国对地观测数据,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需求巨大,仅在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两弹一星”是对中
国依靠自己的力量 掌握的核技术和空 间技术的统称,并 没有明确具体指哪 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长征一
号运载火箭反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长征二号捆绑
式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都有污染,也有毒。
所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 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目前 我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是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 四百公里的一个地球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 成功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 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 止轨道。这种新的运载火箭既能满足我国卫星、 飞船的发射需求,还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 场的竞争。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 我国在2007年时便开始建设由地、空、天三个层次观测平台组成的大
气、陆地、海洋先进观测体系,相关重大项目已经启动。预计到2020 年,我国自主空间数据自给率将提高到60%—80%。
• 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已经初步形成系列,共发射了气象卫星4
个,资源卫星7个,海洋卫星2个,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4个,通信卫 星10个,返回式卫星18个,科学实验卫星18个,神州号飞船SZ-1、2、 3、4、5,北京1号小卫星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