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废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废水脱氮技术的现状与新发展

废水脱氮技术的现状与新发展

中图 分 类号 : 6 G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4 0 8 ( 0 o o () 0 1 - 1 1 7 — 9 X 2 l )9 b一 0 9 0
1 引 言
含 氮 废 水 , 其 是 一 些 高 浓 度 的 含 氮 尤 废 水 , 果 没 有 得 到好 的处 理 , 如 由于 废 水 中 的氮 能 够 促 进 藻 类 生 长 引 起 水 体 富 营 养 化, 消耗 水 中的 溶 解 氧 , 致 水 体 生 态 系 统 导 遭 到 破坏 , 终 使 得水 中生 物 大 量 死 亡 。 最 因 此 , 氮 废 水 的 处 理 在 国 内 外 都 已 经 被 广 含 泛 重 视 , 现 有 城 市 污 水 生 物 处 理 系统 进 对 行 了改 进 , 在保 持 原 有 有 机物 去 除 率 的 同 时, 使脱 氮 能 力 增 强 ; 另有 许 多研 究 者 对 脱 氮 机 理 做 了深 入 研 究 , 继 提 出 了一 系 列 相 新 的 脱 氮 技 术 , 一 步 完 善 了 生 物 脱 氮 的 近


Sci ce nd en a Techn o ol gy 『 nov i Her d n aton al
技 术 创 新
废 水 脱 氮 技术 的现 状 与 新 发 展
薛荣 梅 ’ ( 山市丰 南 区建 设局 唐 山市 唐 030 ) 6 0 0
摘 要 : 文 阐 述 了废 水 脱 氮 的 基 本 原 理 , 绍 了A/ X 艺 , B 氧 化 沟 等 传 统 生 物 脱 氮 工 艺 及 特 点 , 对 生 物 脱 氮 新 工 艺及 其 特 点 进 本 介 O. S R、 并 行 综 述 , 这 些 技 术 工 艺 的 应 用 前 景 进 行 了展 望 。 时 关键词 : 氮 硝化 反硝 化 发展 屁

含氮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含氮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含 氮 废 水 生物 处 理 技 术研 究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王 泽斌 , 马云 , 王强
(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5 ) 5 0 6

要: 近年 来 , 水脱 氮 处 理技 术 不 断 发 展 , 现 了很 多 新 方 法 和 手 段 。 生 物 脱 氮 技 术 能 耗 低 、 于 操 作 、 污 涌 易 无
二 次 污 染 且 成 本 低 , 一 项 极 具 发 展 前 景 的技 术 。本 文介 绍 了近 几 年 国 内外 该 方 向 的研 究 成 果 , 是 内容 包括 水 中
氮污染特征 、 传统生物脱 氮技术与新兴 生物脱氮技 术 , 文章 阐述 了 目前 生物脱 氮技 术存在 问题 , 望 了生物脱 展
d n ti c t n t c n l g i h y p o sn e h o o y i t rt a me t h s a t l n r d c d t ed v l p n r c s f o e i f ai e h o o y a h g l r mii g t c n l g wa e e t n .T i r c ei to u e e e o me t o e so — r i o n r i h p Bi lg c ld n ti c t n te t n n wa twa e th me a d a r a n r c n e r . I eu i g tr n to e ol t n c a a trs o i a e i f a i r a me ti se t ra o n b o d i e e ty a s n l d n wae i g n p l i h r ce i— ri o r uo t s h r d to a o o i a e ir e to e h o o y a d t e n w B o o i a e i i c t n t c n l g . d t i a e lo p o i ,t e t i n lBil g c l n t f a i n t c n l g n h e i l gc ld n t f ai e h o o y An h sp p ra s r — c a i d i i r i o vd d a p o p c fb o o i a e i i e t n t c n l g r n s fr f t r p l a in n wae r a me t i e r s e to il g c ld n t f a i e h o o y te d o u e a p i t s i tr t t n . ri o u c o e Ke r s w se t rte t n ;p l tn sr mo a ;b o o i a e i i c t n tc n lg y wo d : a twa e r a me t o l a t e v l il g c l n t f ai e h oo y u d r i o

《2024年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氨氮废水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污染源,其治理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氨氮废水的有效处理对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深入研究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其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二、氨氮废水概述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化工、制药、农药、印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

氨氮废水的特点是氮含量高,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等生态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处理氨氮废水已成为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

三、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1.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是氨氮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吹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吹脱法是通过调节pH值,使氨氮以气态形式从废水中逸出,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吸附法和离子交换法则利用吸附剂或离子交换剂对氨氮进行吸附或交换,从而达到去除效果。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率高等优点,但存在成本较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2.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包括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两个过程。

生物法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近年来,生物法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高效菌种的选育、反应器的优化以及工艺参数的调整等方面。

3. 新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例如,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膜分离法利用膜技术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分离和回收;光催化氧化法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将氨氮氧化为无害物质等。

这些新型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环保性能好等优点,为氨氮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展望未来,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性。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技术的工艺参数和设备结构,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尿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尿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621 尿素废水处理方式1)化学氧化法。

在电解或者化学药剂的作用下,能够将尿素进行分解,使其与废水相隔离后被分离出来,但是在电化学的处理过程中能耗较大。

此种方式的实施还需要具备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产生的物质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控制难度较高。

2)生物水解法。

通过微生物反应的方式,将CO (NH 2)2分解成二氧化碳与氨气,以此来实现废水与尿素间的隔离。

利用该方式进行废水的处理,能够得到十分理想的处理效果。

但其缺点在于,对浓度较高的尿素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如若想将尿素态氮无害化处理,则废水中需要保障充足的有机物含量,否则需要加入大量的有机物保障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运行成本。

3)热力学水解法。

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将尿素放置到水解塔当中,使CO(NH 2)2向二氧化碳与氨气的方向转变,然后对2种产物进行回收,该技术具有较大的能耗量,并且实施成本较高,同时只能够适用于尿素浓度较高的情况,废水处理的效果较为显著。

4)脲酶水解法。

与上述3种方式相比来看,虽然此种方式的处理效果较为明显,但是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脲酶的提取、提纯、固定等环节中技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实施成本较高,给部分废水处理厂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尿素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频率不是很高[1]。

2 尿素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分析(1) SBR处理法。

SBR处理法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浓度的尿素废水处理,本文采用实验的方式对该工艺进行分析。

首先,在A化工厂中选取适当的冷凝水,水质指标满足以下要求:氨氮含量为0.1~1.5mg/L;尿素含量为200~900mg/L;PH值为7.2~8.5之间;亚硝酸氮含量为0~3.3mg/L。

然后,在相关实验装置中进行实验,SBR反应器的内径为150mm,高度为1000m,通过对SBR处理法的使用,能够将尿素从废水中去除。

(2)BAF处理法。

BAF处理法也被称为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法,主要针对具有较高浓度的尿素废水处理,本文采用实验的方式对该工艺进行分析。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研究进展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研究进展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研究进展员晓庆1,李复坤1,李家洲2,张浩吉1*(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畜禽肉品质量安全控制与评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摘要:养殖废水污染一直困扰养殖业,尤其富含的氮、磷等大量养殖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如何净化养殖废水污染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主要根据养殖废水的来源,介绍常规理化或生物法处理养殖废水及水培蔬菜等非常规处理方式,以期为养殖废水净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殖废水;水培植物;净化处理中图分类号:S82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005⁃8567(2020)04⁃0012⁃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养殖废弃物,如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较高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1]。

尽管现在有很多理化方法处理污水,但在处理养殖业废水时尚凸显不足,高效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缺乏。

除了常见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有研究报道,采用水培蔬菜处理养殖废水。

水培蔬菜光合作用吸收养殖水体中的大量的氮和磷等物质,以此来净化养殖废水,避免废水在常规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介绍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尤其关注水培蔬菜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以期为同行净化养殖废水提供参考借鉴。

1养殖废水来源集约化养殖是未来农村养殖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集约化养殖排放的粪污量大而集中,且含有大量的氨氮、磷、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2]。

1.1畜禽养殖废水畜禽养殖废水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的尿液、粪便、清洗水等组成的废水。

这种废水属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较高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随意排放会污染地下水源;大量废水聚积会影响周边的土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

AO工艺用于化工废水脱氮的中试研究

AO工艺用于化工废水脱氮的中试研究

AO工艺用于化工废水脱氮的中试探究现今,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进步,化工废水中含氮化合物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日益严峻。

氨氮是其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具有毒性和腐蚀性。

目前,常用的氨氮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化法等。

但是,针对高浓度、高盐度的化工废水依旧缺乏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方法。

因此,本文将介绍AO工艺在化工废水脱氮中的中试探究。

一、AO工艺原理AO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是一种集生物法和物化法于一体的污水处理工艺。

它通过三个不同环境的反应器进行废水处理,包括厌氧池(A),缺氧池(O)和好氧池(O)。

废水在厌氧池中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转换成有机氮,然后在缺氧池中去除氧化氮产物,并最终在好氧池中通过硝化和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排放。

二、AO工艺中试探究的实施1. 中试系统的建立本试验接受了一个小型的中试系统,包括了一个连续运转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

化工废水样品通过输入管道注入厌氧池,然后依次经过缺氧池和好氧池进行处理。

整个系统通过控制进水和出水的流量、温度和氧气含量来实现稳定运行。

2. AO工艺中试工艺参数的优化为了达到较好的脱氮效果,需要优化AO工艺中的各工艺参数。

在试验中,我们对进水COD/N比、污泥停留时间和曝气量等参数进行了调整。

通过监测出水中的氨氮浓度和去除率,不息进行参数调整,最终确定了最优参数。

3. AO工艺中试效果的评估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对中试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结果显示,AO工艺对化工废水中的氨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在最优参数下,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并且出水中的氨氮浓度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三、AO工艺的优势和应用前景AO工艺在化工废水脱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起首,它结合了生物法和物化法的优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其次,AO工艺对高浓度、高盐度的化工废水适应性较强,可以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化工废水处理。

此外,AO工艺具有低能耗、出水水质稳定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具备很大的应用前景。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危害,人们研发了多种污水处理技术。

其中,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较低的运行成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二、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1. 工艺概述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作用,利用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去除的工艺。

该工艺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国内外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包括A/O法、A2/O法、氧化沟法等。

这些工艺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中。

此外,一些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如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超声波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等也在逐步推广应用。

三、工艺运行机制与原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依靠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完成。

在反应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吸收、代谢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具体来说,脱氮过程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步骤实现;除磷过程则主要通过聚磷菌的过量摄磷和释磷实现。

四、工艺发展及挑战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型的生物反应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污水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一些新型的污水处理理念和技术,如低碳、低能耗、资源化等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2. 面临的挑战尽管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如何解决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水质等。

此外,一些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新型有机污染物等)也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氨氮废水处理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生物脱氨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两大类。

一、生物脱氮法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硝化过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

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过程,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异养、自养微生物均有发现且种类很多)还原转化为氮气。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为电子供体被氧化而提供能量。

常见的生物脱氮流程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多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

1、多级污泥系统多级污泥系统可以得到相当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脱氮效果,其缺点是流程长、构筑物多、基建费用高、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高、出水中残留一定量甲醇等。

2、单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交替工作系统。

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相比,A/O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基建费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质高等优点。

后置式反硝化系统,因为混合液缺乏有机物,一般还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脱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论上可接近100%的脱氮。

交替工作的生物脱氮流程主要由两个串联池子组成,通过改换进水和出水的方向,两个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运行。

该系统本质上仍是A/O系统,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脱氮效果优于一般A/O流程。

其缺点是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且一般必须配置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系统。

3、生物膜系统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

此系统中应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应器中保存了适应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应的两个污泥系统。

二、物化除氮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适用范围本技术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加工废水、养殖废水、垃圾渗滤液(餐厨、焚烧、填埋场);煤化工高氨氮废水、光伏废水、制药含氨氮废水、芯片制造含氨氮废水、石油化工废水;涉氨湿法冶金行业废水;线路板含铜蚀刻废液和退锡废水的处置企业废水;氧化铁红氨法制取业废水;高档超微细氢氧化镁、氧化镁氨法制取业废水;高档超微细氧化锌、氢氧化锌氨法制取业废水;涉氨作业的化工及制药生产企业废水;其它涉及使用液氨、氨水或铵盐的有高氨氮废水排放的生产企业废水的处理,尤其适用于较高氨氮浓度且较低碳氮比的废水。

成果简介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技术在一个反应单元里实现厌氧氨氧化和短程硝化两个过程。

厌氧氨氧化的基本原理是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直接以NH4+为电子供体,以NO2-为电子受体,将氨转化为氮气。

厌氧氨氮化一般前置短程硝化工艺,将废水中的一部分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

池内主要进行以下反应:NH4++O2→NO2-(短程硝化)NO2-+NH4+→N2(主要反应)(厌氧氨氧化)技术效果工艺氨氮去除率95%以上,总氮去除率85%以上。

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空间需求减少50%,能耗减少60%,剩余污泥产生量减少70%;二氧化碳生成量与传统工艺相比减少90%,有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

运营成本(1)建设成本:一次性投入费用:根据处理规模定,低于两级AO成本。

(2)吨水处理费用:3-5元/吨。

(3)后期维护费:维护成本低。

应用情况示范工程:1.河北玉峰集团厌氧氨氧化项目2.眉山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3.德昌巨星农牧4800方污水处理项目4.通辽煤化工处理项目5.河南某制药废水项目6.岳阳市某垃圾渗滤液项目7.金华某光伏废水项目。

市场前景全国各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将总氮作为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重点指标。

如果严格执行总氮指标或纳入总量控制指标,很多污水处理厂难以达标排放。

目前广泛采用的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是基于硝化反硝化,工艺复杂,能耗较大,必须投加有机碳源,成本较高,而且处理效率不稳定,总氮难以达标。

含氮废水的脱氮处理研究

含氮废水的脱氮处理研究

流失 , 而这不可能是异养反硝化的结果 , 故把此现象 叫做好氧反硝化 ( e bc ei f ao ) 氧受 限 A r i dn ri t n 或 o t ei i 制的反硝化 ( xgnl i ddn r i t n , O ye m t e ii ai )也有人 i e tf o c 称其为好氧脱氨( e b e oiet n , A r ida o c mm n i i )属于 自 fa o
的填料均为陶粒 ( 粒径为 2 l)滤池 I Ⅱ内 ~5mT , 1 、
不 曝气 , 而滤池 Ⅲ内进行 曝气 。滤池 Ⅱ顶部 密封 , 但
1 引言
氮能引起水环境 的富营养化 , 因此在含氮废水 排入水体以前必须进行脱氮。常规 的脱氮方法是进
行生物硝化反硝化 , 但在有机碳 源较低时必须投加 甲醇或乙醇等外加碳源才 能进行 有效的异养反硝 化。最近一些国外学者在处理高氨氮废水 时发现 , 在低溶解氧( O为 1 g L左右 ) D / m 条件下某些微生 物能不消耗有机物而进行脱氮 , 例如用生物转盘法
试验从夏天开始 , 通水挂膜约 4 周后对高锰酸
盐指数的去除率为 2 8%, N 4 N 的去除率为 对 H ̄一
维普资讯
四川冶金
第 2 卷 8
6 0%, 可以认为生物膜 已基本 成熟 , 经数 日运行后 认为系统 已进入稳定状态 。不同水力负荷和不 同气
02 No 一NI4+N 一 N2 一 2 - - I 。
②亚硝酸盐不是 由氨氮氧化直接生成 , 而是 由 N 0 产生 【J 模 型示意 如 图 2 H2 H 6, 其 :
NH 02
NA
表 2 水力负荷为 6msm2h时的运行结果 / ・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其主要原理是 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该技术的特点是在 处理过程中需要不断供氧,常用的曝气池、生物滤池等均为好氧生物处理设施。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特别适用于处理含有较高有机物浓度的废水。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要大量能耗、对氨氮等营养物的处理效 果不佳等。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 化为无机物的方法。该技术的特点是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额外供氧,同时可产生 甲烷等可回收能源。常用的设施包括厌氧反应器、污泥床等。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的适用范围较窄,主要适用于处理低有机物浓度的废水。然而,该技术的局限性 在于对氧气含量和水质变化较为敏感,同时需要解决废水中氨氮等营养物的处理 问题。
参考内容二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物处理技术作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本次 演示将对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细节、研究成果和未来发 展趋势进行综述。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之而来的废水处理问题也 日益凸显。生物处理技术作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节能、环 保、可持续等优点,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深入探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降解机制,为优 化微生物生长环境和反应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新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机理和性能,解决传统处理技术中存在的 问题,提高处理效率;
3、研究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技术,降低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三段生物脱氮工艺介绍•生物脱氮是一种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氮污染物的废水的技术。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工艺原理1.硝化阶段–利用氨氧化细菌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

–这一阶段通常在曝气池中进行,通过增加废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氨氧化细菌的活动。

2.反硝化阶段–在一个缺氧的环境中,利用异养细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

–反硝化通常在无氧混合池中进行,废水经过曝气池后进入这个环境。

3.脱氮阶段–利用异养硝酸盐还原细菌将废水中剩余的硝态氮进一步还原为氮气。

–这一阶段也是在无氧混合池中进行,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以完成脱氮过程。

应用与优势•该工艺适用于高效处理含有高浓度氮污染物的废水,如农村污水、养殖废水等。

•相比传统化学法脱氮,三段生物脱氮工艺具有以下优势:–能耗低:不需要外部供氧设备,减少了能源消耗。

–抗负荷冲击能力强:适应性广,可有效处理变化较大的废水负荷。

–产物安全: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氮气对环境无害。

–操作管理相对简单:无需大量化学药剂和复杂的操作流程。

结论三段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废水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含高浓度氮污染物的废水。

它的优势在于能耗低、抗负荷冲击能力强、产物安全和操作管理简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废水排放标准的严格要求,三段生物脱氮工艺将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准备设备–确保曝气池和无氧混合池的正常运行状态。

–检查氨氧化细菌和异养细菌的培养情况。

2.硝化阶段–将废水通过曝气池,在曝气池内增加氧气供给。

–控制曝气池内的温度和pH值,以适合氨氧化细菌的生长和活动。

3.反硝化阶段–将经过硝化的废水进入无氧混合池。

–在无氧混合池内创造一个缺氧环境,利用异养细菌进行反硝化。

4.脱氮阶段–将含有硝态氮的废水再次进入无氧混合池。

–异养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5.出水处理–将经过脱氮工艺处理后的废水进行pH调整和澄清处理,以符合排放标准。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1. 工艺原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工艺主要包括硝化、反硝化、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等过程。

2. 常见工艺目前,常见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包括A/O(厌氧/好氧)工艺、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MBBR(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工艺等。

这些工艺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 现状分析(1)优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污泥产量少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2)挑战:然而,该工艺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条件差异大、运行管理复杂等。

此外,某些工业废水中的特殊成分可能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处理效果。

三、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涌现。

未来,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设备结构、提高微生物活性等方式,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2. 组合工艺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未来将更加注重将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组合。

例如,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相结合,形成组合工艺,以适应不同类型污水的处理需求。

3. 智能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污水处理行业的智能化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和智能调度,提高运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资源化利用为了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未来将更加注重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

污水处理中的氮磷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污水处理中的氮磷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化学除磷技术
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如铁盐、铝盐等,与污水中的磷酸根 离子结合形成沉淀物,再通过固液分离实现磷的去除。
技术挑战与问题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对反应条件要求高 ,需要精确控制曝气量、回流量等参 数,同时需要解决污泥膨胀、污泥龄 等问题。
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对碳源、氮源、磷 源的需求较高,对于低浓度有机物、 氨氮、磷的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生物脱氮技术
硝化反硝化技术
通过硝化菌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然 后通过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
通过控制硝化反应的进行,使氨氮直 接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进行反硝化 反应,提高脱氮效率。
化学除磷技术
化学沉淀法
向污水中投加药剂,使磷酸盐与药剂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磷酸盐,再通过沉淀和过滤将其去除。
研究进展
生物脱氮技术
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氮转化为 氮气,实现氮的去除。目前,有A2O、SBR、氧化沟等工 艺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除磷技术
利用聚磷菌在厌氧、好氧环境下对磷的吸收和释放,通过 排放富磷污泥实现磷的去除。代表性的工艺有Bardenpho 、Phoredox等。
化学除磷技术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 且产生大量化学污泥,存在二次污染 问题。
研究展望
01
开发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提 高脱氮除磷效率,降低能耗和成 本。
02
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化学 除磷药剂,减少二次污染。
针对不同水质和排放标准,研究 组合工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03
加强基础研究,深入了解微生物 种群结构、反应动力学等机理问 题,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污水中的氮磷排放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

高浓度含氮废水的解决方案

高浓度含氮废水的解决方案

高浓度含氮废水的解决方案废水来源与特点高浓度含氮废水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废水类型,来源包括冶金、化工、电镀、制药、印染等行业生产的废水。

高浓度含氮废水一般指氨氮浓度大于1000mg/L的废水,其中的氮紧要以氨氮形式存在。

该类废水有较强的氨味,颜色一般比较深,有害物质含量高,对四周环境和水体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

解决方案针对高浓度含氮废水的整治,一般接受以下几种解决方案:物理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是将污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氧化、还原等多种处理方式,使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颜色等指标达到确定的处理标准。

物理化学处理法是有效的高浓度含氮废水处理方法之一,常用的物理化学处理设备包括COD反应器、氧化沟、礁石床等。

膜分别技术膜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膜进行分别、浓缩、净化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节省资源等优点。

在高浓度含氮废水处理中,常用的膜分别技术包括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等。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颜色、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通过生物过程进行去除的方法,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脱氮法、好氧法、厌氧法等。

通过生物降解,将废水中的氨氮、有机物等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也能削减对空气产生的污染。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在实际的高浓度含氮废水处理中,需要依据废水的实在情况、处理标准、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首先,需要分析废水的来源和构成,确定排放标准,建立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和设备方案。

同时还需要考虑各处理的经济成本和运行成本,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合理的投资。

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可以选择物理化学处理法、膜分别技术、生物处理法或者多种技术组合使用。

在处理废水过程中,需要加强过程监控,适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废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建立高浓度含氮废水处理系统需要结合实在情况进行,但一般可以遵奉并服从以下步骤:1.完成废水处理方案设计,确定处理过程、设备和投资预算。

《2024年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范文

《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篇一摘要:本文全面研究了A2O污水处理工艺的最新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现状、技术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A2O 工艺的深入探讨,旨在为污水处理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实现更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A2O(厌氧-缺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因其独特的处理效果和适应性,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A2O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应用及研究进展。

二、A2O污水处理工艺基本原理A2O工艺是一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通过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的组合,实现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

该工艺利用微生物在不同阶段的代谢活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A2O污水处理工艺应用现状A2O工艺因其高效、稳定的处理效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该工艺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厂,尤其在处理含有较高氮、磷浓度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表现出色。

此外,A2O工艺还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微曝气、间歇进出水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四、A2O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A2O工艺的处理效果和效率,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技术优化研究。

这些优化措施包括:1. 改进反应器设计:通过优化反应器的结构,提高污泥与污水的接触效率,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2. 生物强化技术:通过投加特定微生物或酶,增强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3. 节能降耗:通过优化运行参数,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4. 脱氮除磷协同优化:通过调整进出水比例、曝气量等参数,实现脱氮除磷的协同优化。

五、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近年来,A2O污水处理工艺在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模拟手段,深入探讨了A2O工艺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同时,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也为A2O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纳米材料的应用、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的开发等,都为提高A2O工艺的处理效果和效率提供了新的可能。

含氮废水的亚硝化控制工艺研究

含氮废水的亚硝化控制工艺研究

N N

+能 量

由上式可知 ,Βιβλιοθήκη 以通过控 制硝 化菌 和亚硝 化菌 的相对 活性 , 可 或通过调整曝气量 , 避免亚 硝酸盐 进一 步转化 为硝 酸盐 , 使反应 尽可能停 留在亚硝化阶段。
pH
图 2 体 系 p 值 对 亚 硝 化 率 的 影 响 H
体系 p H过高或过低 , 都不利 于亚硝化 的进行 。造成 亚硝化 废水 中游 离 氨 ( A) 硝 化 菌 和 亚 硝 化 菌 的 毒 性 差 别 很 率 强烈依赖 p 的原 因是 :H值 一方 面影响亚硝 化菌 的活性 , F 对 H p 同 大[ 。0 6mg L的游离氨就可使硝 酸菌受到严重 的抑 制 , . / 但亚 时 ,H值 的变化决定 了体系 中游离 氨的浓度 , p 而相对高 的游离氨
所示 , 由图 2可知亚硝化体系最佳 p H值为 7 8左右 。 . 水排放量 日益增加 , 氮素污染 已成 为水 体环境 的主要 污染 源 , 对 2
废水进行有效 的脱氮 处理变 得十分 必要 。而传统 生物脱 氮技术
由于 脱 氮 工 艺 流程 长 , 资 和 运 行 成 本 较 大 ; 程 生 物 脱 氮 工 艺 投 短
硝 酸 菌 对 F 的 承 受 能 力 就 大 得 多 ,0mg L以 下 的 F 对 其 活 浓 度 对 硝 化 菌 活 性 的 抑 制 远 远 大 于 亚 硝 化菌 。 A 4 / A
12 硝 化杆 菌活性 可控 性 .
性影 响不大 , 因此可 以借此来控制硝化类型 。
通过实 验 , 以发现通 过调节 p 可 H值来控 制硝化 菌和 亚硝化
厂 , 节 污 泥 浓 度 约 为 3 5g L, 制 系 统 温 度 在 2 调 . / 控 2℃ -3 6℃ , 加

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氨氮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氨氮处理
THANKS
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细 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03
氨氮处理的主要方法
物理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 将氨氮从水中去除。常用的吸附 剂有活性炭、沸石、硅胶等。
蒸馏法是利用加热的方式将氨氮 从水中蒸发出来,再通过冷凝器 冷凝成液体,最后收集。
化学法
9字
氨氮的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 括折点氯化法、酸化吹脱法 、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主 要通过化学反应将氨氮转化 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9字
酸化吹脱法是在酸性条件下 ,使废水中的氨氮以铵离子 形式存在,然后通入空气进 行吹脱,使氨气逸出。
9字
折点氯化法是向废水中投加 氯气,使氨氮氧化成氮气的 方法。当氯气投加量达到某 一值时,水中游离氯量最少 ,氨氮被完全氧化。
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氨氮含量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02
污水处理中的氨氮来源
含氮有机物的分解
含氮有机物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包括 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这些物质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氨氮 。
含氮有机物的分解是污水处理中氨氮 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好氧或厌 氧条件下,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氨 氮量较大。
含氮废水的直接排放
一些工业废水,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含有较高的氨氮浓度,这些废水未 经处理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成为氨氮的重要来源。
含氮废水的直接排放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氨氮负荷,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
生物脱氮过程
生物脱氮是污水处理中去除氨氮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硝化 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或氮气。
氨氮的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吸 附法、萃取法、蒸馏法和膜分离 法等。这些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手 段将氨氮从水中分离出来。

《2024年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范文

《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A2O(厌氧-缺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A2O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A2O污水处理工艺概述A2O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厌氧、缺氧、好氧三个阶段的组合,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

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适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

三、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1. 工艺优化研究针对A2O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

一方面,通过调整厌氧、缺氧、好氧三个阶段的停留时间、进水比例等参数,提高工艺的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新型生物填料、优化曝气系统等方式,提高生物膜的附着能力和生物活性,进一步增强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

2. 污染物去除机制研究研究者们通过对A2O工艺中各阶段的微生物群落、代谢途径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污染物在工艺中的去除机制。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A2O工艺的运行机制,还为进一步优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新型材料应用研究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将新型材料应用于A2O工艺中。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生物炭等材料作为生物填料,提高生物膜的附着能力和生物活性;利用光催化、电催化等技术,强化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为A2O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A2O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工艺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不同水质和水量条件的变化。

其次,工艺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泥产量等问题仍需关注,以实现更可持续的污水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氮废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研究进展作者:李兰娟, 刘福强, 凌盼盼, 李爱民, 荆晓生作者单位: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3刊名:安全与环境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年,卷(期):2009,9(5)被引用次数:0次1.LIU Yalin(刘亚林),LIU Jiesheng(刘洁生),YU Zhiming(俞志明),et al.Influence of riverine nutrients on HAB[J].Marine Sciences(海洋科学),2006,30(6):66-70.2.ZHOU Mingjiang(周名江),YAN Tian(颜天),ZOU Jingzhong(邹景忠).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d tide areas in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sea[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03,14(7):1031-1038.3.PU Peimin(濮培民),LI Zhengkui(李正魁),WANG Guoxiang(王国祥).Controlling eutrophication by enhancing purification capacity in lakes[J].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2005,25(10):2758-2763.4.WHITALL D,BRICKER S,FERREIRA J,et al.Assessment of eutrophication in estuaries:pressure-state-response and nitrogen source apportionment[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40(4):678 -690.5.KONG Fanxiang(孔繁翔),GAO Guang(高光).Hypothesis on cyan bacteria bloom-forming mechanism in large shallow eutrophic lakes[J].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2005,25(3):589-594.6.ROZIC M,CERJAN-STEFANOVIC S,KURAJICA S,et al.Ammoniacal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ter by treatment with clays and zeolites[J].Water Research,2000,34(14):3675-3681.7.LI Riqiang(李日强),LI Songhui(李松桧),WANG Jiangdi(王江迪).Zeolite activation and ammonia-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owater by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zeolite[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环境科学学报),2008,28(8):1618-1624.8.LIU Baomin(刘宝敏),LIN Yu(林钰),FAN Yaoting(樊耀亭),et al.Absorptive effects of strong acidic exchange resin on NH3-N in cocking wasteweter[J].Journal of Zheng 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3,24(1):46-49.9.DELLAROCCA C,BELGIORNO V,MERIC S.Overview of in-situ applicable nitrate removalprocesses[J].Desalination,2007,204(1/2/3):46-62.10.MCADAM E J,JU,DD S J.A review of membrane bioreactor potential for nitrate removal from drinking water[J].Desalination,2006,196(1/2/3):135-148.11.HU Yunliang(胡允良),ZHANG Zhencheng(张振成),ZHAI Wei (翟巍),et al.The test of air stripping of ammoniac wasteweter from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工业水处理),1999,19(4):19-21.12.KIM D,RYU H D,KIM M S,et al.Enhancing struvite precipitation potential for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in municipal landfill lenchate[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7,146(1/2):81-85.13.WANG Guanping(王冠平),FANG Xiling(方喜玲),SHI Hanchang (施汉昌),et al.Study of membrane ab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 strength ammonia wasteweter[J].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7):56-60.14.OLIVIERO L,BARBIER J,DUPREZ D.Wet air oxid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and ammonia in aqueous media[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03,40(3):163-184.15.WANGSL,WUX H,WANG YS,et al.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ammonia nitrogen from landfill leachate by ultrasound[J].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2008,15(6):933-937.16.LIANG L,YAN L.Ammonia removal in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Mechanism and pseudo-kinetic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1(2/3):1010-1016.17.HUANG Haiming(黄海明),XIAO Xianming(肖贤明),YAN Bo(晏波).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low concentration ammonia nitrogen wastowator by breakpoint chlorination[J].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水处理技术),2008,34(8):63 -65.18.ZHANG Rongrong(张蓉蓉),REN Hongqiang(任洪强),WEI Xiang (魏翔).Treatment of wastewater with a high NH3-N concentration by aerobic granular sludge[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0):788-791.19.HE Yan,(何岩),ZHAO Youcai(赵由才),ZHOU Gongming(周恭明).Researoh process on the denitrogenation of highly concentrated ammonium-nitrogen waatoweter[J].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工业水处理技术),2008,28(1):1-4.20.WANG Jingfeng(王景峰),WANG Xuan(王暄),JI Min(季民),et al.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removal in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membrane bioreactor[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2007,28(3):528-533.21.JANGA,YOONYH,KIIS,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erobic granules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J].Journal of Biotechnology,7.003,105(1/2):71-82.22.QI R,YANG K,YU Z X.Treatment of coke plant wasteweter by SND fixed biofilm hybridsystem[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7,19(2):153-159.23.MORITA M,UEMOTO H,WATANABE A.Nitrngen-removal bioreactor capable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stion for application to industrial wastewator treatment[J].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8,41(1):59-66.24.HELLINGA C,SCHELLN A A J C,MULDER J W,et al.The SHARON process:an innovate method for nitrogen removal from ammonium-rich wastewater[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37(9):183-187.25.ZHANG S J,PENG Y Z,WANG S Y,et anic matter and concentrated nitrogen removal by shortcut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from mature municipal landfill leachat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7,19(6):647-651.26.YU Qingman(于庆满),YAN Jiabao(颜家保).Researches on the new techniques of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 (6):22-24.27.ZHANG Shaohui (张少辉).The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process (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D].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04.28.LI Jie(李捷),XIONG Biyong(熊必永),ZHANG Jie(张杰).Innovative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4):561-565.29.MULDER A,VANDEGRAAF A A,ROBERTSON L A,et al.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discovered in adenitrify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J].Ferns Microbiology Ecology,1995,16(3):177-183.30.ZHU Mingshi(朱明石),ZHOU Shaoqi(周少奇),QIN Yujie(秦玉洁).New biological denitrifying technology for the removal of high concentration nitrogen in wastewater[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环境保护科学),2008,34(1):4-8.31.PYNAERT K,WYFFELS S,SPRENGERS R,et al.Oxygen-limited nitrogen removal in a lab-scale rotating biological cantactor treating an ammonium-rich wastewater[J].Water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2,45(10):357-363.32.WEI Chen(魏琛).Study on biological nitrous nitrifying and autotrophic denitrifying of nitric wastewater (含氮废水生物亚硝化与自养反亚硝化试验研究)[D].Chongqing:Changqing University,2004.33.ZHANG Ping(张萍),ZHANG Duijun(张代钧),ZU Bo(祖波),et al.The differences of several novel microbi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9):92-95.34.ZHU Xia(朱霞),ZHAO Zongsheng(赵宗升).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newprocess[J].Shanxi Architecture(山西建筑),20o8,34(2):185-186.35.AYYASAMY P M,SHANTHI K,LAKSHMANAPERUMALSAMY P,et al.Two-stage removal of nitrate from groundwater using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treatments[J].Journal of Bioscicnce andBioengineering,2007,104(2):129-134.36.ELMIDAOUI A,SAHIJ M A M,TAHAIKT M,et al.Selective nitrate removal by coupling electrodialysis anda bioreaetor[J].Desalination,2002,153(1/2/3):389-397.37.HASAR H,XIA S Q,AHN C H,et al.Simultaneous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compounds by an aerobic/anoxic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J].Water Research,2008,42(15):4109-4116.38.TERADA A,YAMAMOTO T,TSUNEDA S,et al.Sequencing batch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for simultane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novel application of membrane-aerated biofilm[J].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2006,94(4):730-739.39.ZHANG Zhuqing(张竹青),HU Mingzhong(胡明忠),ZHANG Long (张龙).Feasibility test of treating high cencentration NH3-N wastewater by hybrid membrane bioreactor[J].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2007,25(3):32-34.40.GHAFARI S,HASAN M,AROUA M K.Bio-electrochemical removal of nitrate from water and wastewater-a review[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8,99(10):3965-3974.41.BAO Liansheng(鲍连升),HAO Wensheng(郝文胜).Removal of nitrate nitrogen using biofilm-electrode process[J].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6):45-47.42.LIU Wenlong(刘文龙),QIAN Renyuan(钱仁渊),BAO Zonghong (包宗宏).Treatment of high concentration ammonia-nitregon wastewater by air stripping[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30(4):56-59.43.ZHANG T,REN H Q,DING L L.Advanced treatment of ammonium removal from coking wastowatcr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C]//Chinese Soc Environm Sci,Beijing Inst Technol.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Science Press,2007.44.WU Guangxue(吴光学),GUAN Yuntao(管运涛),JIANG Zhanpeng (蒋展鹏),et al.Primary study On thetreatment of high strength ammonia-nitrogon industrial wastewater[J].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工业水处理),2004,24(10):33-36.45.PEDERSEN P D,JENSEN K,LYNGSIE P,et al.Nitrogen removal in industrial wastewater by nitration and dsnitration-3 years of experience[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47(11):181-188.46.SUN Congming (孙从明).Air-flotation-hydrolysis acidification-twostage biological centact oxidation process in treating the slaughterhouse wastewater[J].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环境科学导刊),2008,27(4):64-65.47.ZHU Jie(朱杰),FU Yongsheng(付永胜).Project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of meat processing westewater[J].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2006,24(4):76-78.48.MEI Rongwu(梅荣武,FANG Jianmin(方建敏).The case of applying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to high concentration starch wastewater treatment[J].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环境工程),2007,25(1):26-28. 49.ZHANG Jian(张键),YU Lintang(于林堂),ZHU Yiping(朱宜平),et al.Treatment of high-centration nitrobenzene-containing wastewater[J].Industrial Water and Wastewater(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4):74-77.50.WANG Zhiliang(王志良),LU Jilai(陆继来),LI Guoping(李国平),et al.Treatment of P-aminophenol wastewater by resin adsorption process[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化工环保),2008,28(2):137-140.51.JIANG Xiaoyun(蒋晓芸),CHEN Song(陈松),LI Guobing(李国兵).Treatment of high content aniline wastewater by extraction[J].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化学工业与工程),20008,25(3):248-250. 52.SUN Xuhui(孙旭辉),.JIA Yuyu(贾宇宇),MA Jun(马军),et al.Performance of microeleectrolysis-Fenton process to degrade the nitrobenzene wastewater[J].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水处理技术),2009,35(1):74-78.53.RABAH F K J,DAHAB M F.Nitrate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erformance fluidized-bad biofilm reactors[J].Water Research,2004,38(17):3719-3728.54.WANG Hongyu(王弘宇),MA Fang(马放),SU Junfeng(苏俊峰),et al.Aerobic denitrification of nitrate wastewater and chang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bio-ceramic reactor[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2007,28(12):2856-2860.55.SU Junfeng(苏俊峰),WANG Jihua(王继华),MA Fong(马放),et al.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erobic denitrifiers and dispose the wastewater of NO3-N[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2007,28(10):2332-2335.56.BOHDZIEWICZ J,KWARCIAK A.The application of hybrid system UASB reactor-RO in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J].Desalination,2008,222 (1/2/3):128-134.57.ZHENG Jinwei(郑金伟),WU Jian(武剑),MA Guowei(马国伟).UASBF-SBR process for solid waste leachate treatment[J].China Water & Wastewater(中国给水排水),2003,19(4):59-60.58.LI Weidong(李伟东),MEI Chengxiao(梅成效),ZHAO Dongfeng (赵东风),et al.The current availability of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landfill leachate[J].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浙江化工),2006,37(8):16-20.59.CHEN Yu(陈钰),YANG Shunsheng(杨顺生),PAN Ke(潘科).An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y intreatment of urban garbage percolate[J].Industry Water & Wastewater(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36(1):13-16.60.HE Yan(何岩),ZHOU Gongming(周恭明),ZNAO Youcai(赵由才),et al.Biological treatment of mature landfill leschates by the coupling process of nitritation and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J].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给水排水),2006,32(10):43-46.1.学位论文李彦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低浓度含氮废水的研究2009本文通过控制外在条件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从而达到富集硝化菌以及亚硝化菌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