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单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单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标分析本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通过一个个的故事,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这些人物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孩子了解17世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事迹,并受到其伟大科学精神的启发和感染。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中要瞻前顾后,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工作。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的专题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严谨的思考推理,以及反复的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教学时可有多条线索进行教学。

我从“胆大妄为”“固执”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孩子们找找为什么人们认为他胆大妄为、固执的句子,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力求让孩子在习得语文方法的同时,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伟大科学精神。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落后,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本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有关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 胆大妄为、 固执, 态度变化 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搜集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伽利略的科学小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 故事。 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会读: 我会读: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磅重 拴住 拖住 解释 的确 宣布 比萨 固执 胆大妄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1564~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 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 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 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 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 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 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 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 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 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就有11磅重, 11磅重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快 。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课堂阅读和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培养细心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学习伽利略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态度。
3.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敬畏自然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教师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科学探究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启学习之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出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科学原理。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得出了结论:在地球表面,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都将以相同的加速度自由下落,这就是重力现象。”
2.教师强调伽利略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写一篇关于重力现象的小短文。
3.讲解伽利略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的探究精神。
师:“伽利略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实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伽利略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勇敢挑战权威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和人物品质。

(2)学会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人物,丰富知识,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了解伽利略的严谨态度和勇敢挑战权威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和人物品质。

2. 学会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人物,丰富知识,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资料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所需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入课题《两个铁球着地》。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和解释生字词。

3. 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和伽利略的精神品质。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搜集有关伽利略的资料。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升华(1)学生分享自己对伽利略精神的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标出音节,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3.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信奉、胆大妄为、固执、惊讶、宣布。

4.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认识“妄、执”等生字,辨析5个多音字“着、的、当、更、为”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并能区分1组形近字“辩、辨、辫”。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品读表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语段,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1.课前交流:“赠名言”。

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

可以说,这些言语是集“万千精华于一身”,不停地唤醒着许多沉睡的心灵。

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现场来交流?教师也赠送学生一则名人名言:(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1)指名朗读后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预设: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

(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成就资料。

(要求语言简练)(4)课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辉煌成就。

(简表)师: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2.紧扣“经典”,走进文本。

师:孩子们,要真正读懂伽利略,光凭这则名言是远远不够的,伽利略能这样说,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文学作品,在充满情味的语言文字中去逐渐丰满伽俐略伟大的形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教师补充)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在预习中解读生字词的情况。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句,再讨论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给课文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落大意五、总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a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

2024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2024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2024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2024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约1041字)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

(重点)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尝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

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谁得出了这样的结果?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是否正确、流利)(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

(针对学困生)(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

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1)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三、课堂反馈练习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

(教师巡视指导。

)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

(特别是学困生)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重点是学困生)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

(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

)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

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2024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2(约1792字)【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了解他们的一些重要贡献或成就。

初步感知伽利略追求真理、勇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初步感知伽利略的伟大)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两个铁球,一重10磅,另一个重1磅,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呢?是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5课(板书课题,齐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doc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doc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材简析】《两个诙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人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人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丄多德的—•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粘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

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岀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來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來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半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所以,教学这篇老课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 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冃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了。

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徳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

【教学流程】一、感知整体,集中阅读心向,初识人物形象1 .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了(板书课题),现在就來检查检查,有信心吗?2 .读课题,读对"着(zhao)地"一词。

3.检查预习,读好课文。

(1 )读好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①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bian)论家”。

(进行“辩” “辨” “瓣”的辨析,提示“辩”的写法,并引出“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让老师很难解答” 一句。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多音字讲解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多音字讲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多音字1. 的的多音字(dí、dì、de、dī)2. 磅的多音字(bàng、páng)1的的多音字(dí、dì、de、dī)一、(dí)的确1.的确有人赞赏过我的美貌。

2.我的确只有这点钱了。

3.的确这样。

我觉得口渴了。

4.的确,这次旅行是悠闲的。

5.我的确一直憎恨无信之徒。

二、(dì)目的 1.这一目的是最富实用性的。

2.目的是向公司的雇员募捐。

3.他们不惜一切来达到目的。

4.我达到了这次访问的目的。

5.要把它们用于原来的目的。

三、(de)好的 1.哪个男孩是你最好的朋友? 2.我买的苹果都是好的苹果。

3.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

4.她在数学成绩最好的班上。

5.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四、(dī)打的 1.打的赶夜路,很辛苦。

2.妈妈叫我打的,赶快过来。

3.这个地方不好打的。

4.他在路边招手打的。

5.我不想打的,我的钱不多了。

2磅的多音字(bàng、páng)一、(bàng)磅秤1.需要时再挪准磅秤使之平衡。

2.那么,请你们把箱子放在磅秤上。

3.我今天在磅秤上称的体重为100磅。

4.我想把行李过一下磅,有磅秤吗 5.女士们总是在磅秤上称自己的体重。

二、(páng)磅礴 1.历史洪流气势磅礴,奔腾向前。

2.这儿的群山气势磅礴。

3.母子俩都被这气势磅礴的海浪吸引住了。

4.书中的文体,那些条理清楚,无懈可击,气势磅礴的句子,使我大为震惊。

5.山河气势磅礴,巍峨庄严。

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伽利略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权威”等词语造句。

(2)学会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追求真理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论证。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权威”等词语造句。

2.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伽利略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

2. 理解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法3. 讨论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两个铁球着地》,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两个铁球着地吗?”(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题中的“”表示两个铁球在同一时间落地,“着地”表示两个铁球落到地面上。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和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重点讲解生字和新词。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观点,即两个铁球着地。

4. 练习说话(1)学生用“”、“权威”等词语造句。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5. 总结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伽利略敢于质疑,勇于实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用“”、“权威”等词语造句。

(3)写一篇关于伽利略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和停顿,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

他曾经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那时候,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但是,伽利略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他想,如果把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拴在一起,那么这两个物体下落的速度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他准备了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和一个一磅重的铁球。

当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塔顶释放时,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结果。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两个铁球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重的铁球下落得快,轻的铁球下落得慢。

相反,它们几乎是同时着地的。

这个实验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赏析: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学家伽利略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故事。

通过描述他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著名实验,展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和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首先,课文揭示了伽利略的敢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

他不盲目接受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理论,而是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的重要品质。

其次,课文强调了实践检验真理的重要性。

伽利略没有停留在理论争论上,而是选择了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实验,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体现了科学方法的核心原则——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获取知识和理解自然现象。

最后,课文通过描绘实验的结果和人们的反应,展示了科学发现对人类认知的影响。

伽利略的实验不仅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也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进步需要勇气、创新和实践,只有不断挑战和超越现有的知识框架,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的来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我们要有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方法,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伽利略在人们的嘲讽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实验证实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就是自由落体定律。

两个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物体,因为物质和密度相同,根据自由落体和重力原理,下落速度相同。

测量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最直接的方法是:取两个质量相同但成分不同的物体,排除其他干扰因素,让它们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它们下落过程中是否有细微差别。

但在地球上,物体落地的时间往往很短,即使有这样的力,也很难观察到有什么不同。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把环绕地球轨道上的物体看作是环绕地球坠落过程中的物体,但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

亚里士多德曾说:“两个铁球,一个重10磅,一个重1磅,同时从高处落下。

10磅的球必须先落地,它的速度是1磅的10倍。

”这句话让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伽利略想: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绑在一起,慢的一个会拖快的一个,下落的速度应该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绑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成一个整体,它们的重量是11磅,应该比10磅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这个怎么解释?伽利略因为这个问题重复了很多次实验,所有的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确实是错的。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落地。

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铁球的重量无关。

当时伽利略只有25岁。

他已经成为一名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实验结果,同时宣布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一个开放性实验。

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伽利略是对的。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3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3课时)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那些人都保持着惊讶的表 情,有些人使劲眨了眨眼;有些人仔细回想铁球抛 下来的过程;有的人甚至想去掂一掂铁球的重量, 检查一下有没有作弊…… 当大家验证了这些实验物品没有错误后,大家 议论纷纷:“看来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全是对 的。”“是啊,你的能力原来不输给亚里士多德, 我们应该相信你!”那个责备伽利略的青年说。大 家都说:“他说的没错,我们误会你了。”而伽利 略却谦虚地说:“不,亚里斯多德先生的毛病不是 很多,人的一生一定也总会存在错误,不可能十全 十美,神仙至少也有毛病的。” 听了这句话,人们不禁感到:心一下子温暖了。 而且那一刹那,把羡慕的眼神投向了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围观的人们都大声呼喊起 来:“伽利略教授,你真棒!”人们争先恐后地蜂 拥而上,有的说:“伽利略教授,你真是好样的, 感谢你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都会有出错的地方’这样的一个道理!”有的说: “伽利略教授,你冒着生命危险帮我们纠正了错误 的想法!”还有的说:“伽利略教授,请原谅我刚刚 对你的不敬,我向您道歉!”伽利略说话了,他说: “我们是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是不要迷信它。 记住,盲目地迷信和崇拜是愚蠢的行为!”伽利略的 话说完了,斜塔周围又是一片欢呼声,那声音传得 很远,很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 1 讲课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型精读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主备学校实验小学主备人张小菲审核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准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4、检查自读: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精品】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人教新课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勤学好问的伽利略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féng fèng)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zé zhé)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bèi bēi)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shuān shuà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1.我会选出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责备( ) 信奉( )3.亚里士多德讲的那段话意思是什么?4.“一个事实”指什么?请用“~~~~~”线画出来;两个相反的结论又指什么?请用“ ”线画出来。

5.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勤学好问的伽利略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

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

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

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

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含答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 í ( ) de ( )zh ì ( ) d í ( ) zhu ó ( ) xi ān ( )zh áo ( ) xu ān ( )二、你能给汉字寻找到它们的词语伙伴吗?辨 辩分( ) ( )论 争( )( )别竞 竟( )至 ( )然 ( )赛( )争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例:研究(科学)传播( ) 解决( ) 提出() 相信( ) 违背( ) 得出()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允许改变。

2、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五、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违背 违反1、这种( )纪律的行为是错误的。

固执. 宣.布 着.地 的.确2、难道要()人类的真理吗?惊讶惊叹3、精巧的工艺品令人()不已。

4、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地呼喊起来。

六、我来给句子化化妆。

1、铁球落下来。

()铁球()落下来。

2、人们呼喊起来。

()人们()呼喊起来。

七、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伽利略在斜塔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2、围观的人惊讶地原因是:A、原以为两个铁球,但看到的却是。

B、原以为胜利者是,但事实证明却是。

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一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八、我来给广告词改错。

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部分答案:五、1、违反 2、违背 3、惊叹 4、惊讶八、随心所欲刻不容缓其乐无穷口蜜腹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从质疑、分析、反复试验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应该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学重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明白伽利略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这些人你认识吗?出示一些名人的照片,导入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照片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指导“着地”的读音
二、检查预习,概括主要内容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词语我们已经都会读了,你能简要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找出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句子。

三、品味“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之深”,感受“伽利略”怀疑之勇敢。

1、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什么是“信奉”?仅仅是简单的相信吗?这是大家对信奉的初步了解。

那咱们都来读读第2自然段,看你能从哪些词句读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师:除了第二自然段,你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出示: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等会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指名读句子)
2.师:找的真好!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一个字、一个词、哪怕是一个标点都不要放过。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重点品味胆大妄为、竟、固执)人们对伽利略的不满、责备、鄙视都源于什么?
3.师:这段话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崇拜。

这叫侧面烘托。

4.师:那现在你觉得亚里士多德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生答)
5.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亚里士多德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对他的话是深信不疑的,而且把他当成神一样的崇拜着,这就是信奉。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伽利略却对亚里士多德的话表示怀疑,(板书:怀疑)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就等于怀疑权威,就等于挑战真理,就等于向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宣战。

此时的伽利略将会面临着什么?(生答)
6.师:是啊,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使伽利略不仅要面临着人们的嘲讽,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还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为了追求真理,宁愿忍受嘲讽、宁愿承受压力、宁愿付出生命,那你透过怀疑这个词,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板书: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
四、研读“分析过程”,体味“思维之严谨”
1.师:咱们继续,你还觉得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读出来的?师:(出示5: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来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来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2.师: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就是(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铁球越(重),下落的速度就越(快)。

或者是球越轻,下落的速度就越慢。

同学们,注意了,这两种结论都是在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前提下,又做的是同一个实验,可是却得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一个快一个慢,这怎么解释呢?这用亚里士多德观点确实解释不了,于是伽利略才对他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

看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啊,而是经过缜密的思考得到呀!(板书:缜密的思考)
五、抓住“反复试验”,感悟“伽利略缜密的思考”(4自然段)出示: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反复是什么意思?重复是什么意思?重复就是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做实验,一点变化也没有。

那伽利略是简单的重复吗?他还会怎么试验?(生想象答)伽利略就这样高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球的重量不同的做了许多次试验,这就是反复。

透过反复这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一丝不苟、认真、坚持)对待科学这样认真、这样一丝不苟、这样执着,这就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啊!(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那伽利略这样反复的做了许多次试验的结果都是什么?(出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六、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