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要走多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要走
多远
2015-11-13 10:48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时事链接】
1.4月28日,中央以最高规格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惠而浦(中国)
董事长金友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金友华以一名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在推
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直身处制造业的金友华对制造充满感情,他在多个场合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即制
造业是一切行业的基础,国家是否强大,制造业是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依靠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战略支撑。
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蜕变,金
友华认为应该先把工业基础筑牢。
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源于金友华对制造业的深刻洞察。
他认为,智能不单单指产品的智能化,从单个零件、单个设备,到质量体系、安全体系都
要具备智能化,整个生产体系要自动化、智能化,操作这个系统的员工也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企业内部要形成循环的、智能的数据收集整理体系,只有建立了这种人机交互的智能
体系,企业才能和外部联系起来。
2.当地时间5月2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里约热内卢参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
李克强总理在里约热内卢参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他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长陪同下,登上中国北车长春客车公司为里约奥运专线制造的地铁列车,体验其启动、加速、减速停
车等运行的全过程。
总理最关心的是乘客乘坐是否平稳舒适,并向巴西驾驶员了解驾驶使
用感受,询问他有何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此外,李克强总理还在里约登上中国产“面包山”号渡轮,巡航瓜纳巴拉湾。
中国装
备因其安全、舒适、静音等优良性能,深受乘客青睐。
总理也事无巨细,先后察看各舱室
功能,体验座椅是否舒适。
他告诫中方建造者,质量是企业的金名片。
从地铁列车到渡海轮船,李克强总理“立体式”的亲身体验,是中国装备在海外的又
一种“阅兵”。
在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就用大幅篇章来勾勒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蓝图。
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要
完成这种波澜壮阔的路线图,“走出去”无疑是重中之重。
一边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迫切需求,另一边是很多国家对于基建项目的望穿秋水。
譬如巴西,在两年的时间内,就要经历世界杯和奥运会这两大世界性的赛事。
无形中,就
已打造出巨大的基础建设的需求。
同时,对于还具有明显发展中国家特色的巴西来说,追
求质量的同时,肯定要要兼顾到性价比的特点,在账面上绝不能寅吃卯粮。
这些说着葡萄
牙语的聪明人,把目光瞄准到了中国装备。
这是一拍即合的买卖,更是在经济合作基础之上的意识融合。
李克强总理的中国装备
制造业展览之行就说到中国装备,“不仅质量好,而且符合环保标准。
”这不仅是巴西政
府一起达成的共识,去年世界杯期间,中国北车所生产的列车,就开往在世界最大球场——马拉卡纳球场的道路上,在炎炎盛夏之际,给往返旅客带来惬意的感受。
百姓口碑效应下,巴西政府更乐于和中国签署更多的装备订单。
去年年底的欧亚之行,李克强总理带回数百亿美元装备和基建大单。
在接下来的一次
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就说到,中国今天已经走到一个新的阶段:要从过去生产消费品
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的重要基地。
让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
接受更高水平的检验,在激烈竞争中提质增效升级。
有实力的装备,走到哪都有通行证。
如今,在塞尔维亚、土耳其的欧洲重地,到坦桑
尼亚、南非的火热国度,再到巴西这般的拉丁异域,中国装备用自己的势力打造着经济合
作的快车道。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这种穿过大半个地球来“挺”你的姿态,让中国经
济乘上了外交翅膀,也洒下友谊种子。
3.既需要孵化出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较高的标志性企业引领,更需要培育出新型制造业
环境。
怎样让“互联网+”的概念变现,决定着中国制造变强的速度和覆盖面。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该文件以成为
制造业强国为目标,以信息化和产业化融合为途径,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原则,以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方针,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
和重点,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10年确定了行动纲领。
中国已在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王座上坐了5年。
制造业第一大国的身份虽然保证了中
国经济应有的景气度和财富增长速度,但并未给中国制造带来普遍美誉。
许多产业在全球
价值链中处在下游,附加值含金量极低,全球领先的企业和产品寥寥可数,一些行业还遭
遇了信任危机。
更严重的是,支持中国制造的要素资源,特别是环境资源和人口红利,均
已出现透支现象,传统的中国制造方式已不可持续,中国制造这一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区
域正遭遇不小挑战。
在此背景下推出《中国制造2025》,寻求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路径,无疑正当其时。
沉湎于现有的生产模式,希冀守护现有利益,既守不住,还可能失去对未来战略高地的争
夺权。
既要守住现有利益,又能在未来占领制造业的战略高地,关键在信息化和产业化“两化”的融合程度。
“两化”融合,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中国制造”。
从要素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经营模式上看,目前中国制造既有市场化特质,也不乏行政化特质,既有沉重的历史
负担,也有难以突破的行动边界。
这一过程不仅要看技术层面能否对接,更要看机制层面、思维层面能否对接。
让中国制造在各行业都变强,既需要孵化出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较高的
标志性企业引领,更需要培育出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能够对冲人口红利和环境资源过快
耗竭的新型制造业环境。
创造这样的环境,企业和政府应各司其职。
企业是微观层面的先行者,政府则应是宏
观层面的主导者。
给予中国制造足够的金融支持,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供政策优惠,加
大环境约束和人力资源整合力度,形成既有导向性又有倒逼性的制度架构,互联网+中国制造才能相互作用,实现普遍融合。
怎么做比要做什么更难。
《中国制造2025》公布后,怎样让“互联网+”的概念在中
国制造中变现,决定着中国制造变强的速度和覆盖面。
4.在2014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展示了10家企业联合研发的全球第一个“工
业4.0”演示系统。
这意味着,德国不仅在向世界提供用智能制造系统生产的产品,还努
力扮演智能制造系统供应者的角色。
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迈出脚步:不久前,浪潮集团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大
连船舶重工集团等20多家机构,发起成立中国智能制造信息化推进联盟,以航空航天、船舶、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核心行业为中心,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与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联合体,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的新需求合力攻关,打造智能制造生态圈。
“智能制造有三个方面:产品是智能的、设备是智能的、生产过程是智能的。
三个智能连成一张大网,就成了
工业4.0。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形象地说。
如今,中国制造正在走出模仿和复制阶段,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灵魂。
2013年,中国
企业研发经费为9075.8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总量的7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
机构5.2万个,平均每7家企业拥有一个研发机构。
在3D打印、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一些重点领域,建立起一批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业转移对接。
记者在调研中感到,中国制造业还是个胖子而非巨人。
但在不少领域,与世界前沿制
造水平的差距处于最小时期,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成千上万家中
国工厂,正凭着强大的实力积累和拼搏创新的精神,在智能制造的大旗引领下合力推动着
中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5. 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
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李克强详细了解“华龙一号”等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
他说,核电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佼佼者,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绿色清洁能源。
他强调,发展核电的头等大事是安全,必须
严格按照国际最高标准进行设计、验证、建设、运营,确保质量一流,绝对安全。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李克强听取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大装备研制和标准制定、“互联网制造”等情况介绍。
他说,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
国之重器。
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加快“再工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我国经
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度过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期,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大支撑。
6.在制造业方面,一位权威专家总结了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十大痛点,即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格局中处于一个“三明治”格局,产品质量水平严重滞后于规模增长,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失,知名品牌企业数量不多,产能过剩,制造业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力度不够等。
他认为,发达国家通过体制的创新,实现了高端回流,而中低端的中国制造业过早地进入了低成本的挤出效应,挤到什么程度?印度、越南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快速取代中国。
因此,中国人力资源素质要提升,教育要跟产业经济、产业升级同步甚至超前
一步。
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要走多远(2)
2015-11-13 10:48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思路梳理及要点提示】
1.破题——我们为什么要走“制造强国”这条路?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换挡期,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国内看,土地、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增加,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减弱;自然资
源和环境容量已经接近于警戒红线,长期积累的环境污染亟待解决;人口老龄化,新增适龄
劳动人口增长放缓,人口红利下降。
高消耗、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不可
持续,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中,国际竞争加剧。
发达国家新一
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欧提出再制造,部分高端制造业出现“逆转移”;发展中国家利用
低成本优势加速推进工业化,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我国的一
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
在这种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制造业不进则退,必须抓住机遇
转型升级。
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但是,制造业大而不强,在
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因此,国家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力争通过3个10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
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1)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①优势
所谓制造业的传统比较优势是指低成本的资源、劳动力和软环境约束。
正如上所述,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不能再走依靠低成
本扩张的老路,而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创新发展,重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目前,要素成本上升和竞争压力已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
我国正在涌现
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城市,企业、产业和区域的发展开始出现分化。
随着我国进入
中高速增长阶段,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转型和稳定增长中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创新型
企业、转型发展起步早的地区,正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经过长期的积累,我国的产业技术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
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加快,企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产业技术发展从过
去的全面跟踪模仿转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部分领域赶超并存,尽管大部分行业仍处于技
术追赶阶段,但部分领域从模仿追赶者变为同行者,少数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如高速铁路
和特高压输电等。
部分行业的排头兵企业依靠创新提高竞争力,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如
华为。
一些创新型城市依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前沿技术产业化发展,如深圳成为我国
企业创新的高地。
创新不仅在催生大量新兴产业,而且向传统产业深度渗透,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发展模式。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三种主要模式:一是提升产品、服务档次和效率,从低端制造转
向高端制造,提高附加值,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二是产业价值链升级,从低端加工制造环节向研究开发、设计和市场开拓、标准、检测、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发展高端生产性
服务业;三是利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比如,食品、服装业、汽车、建筑是关系到城乡居民吃穿住行的传统产业,目前,一些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创新,提供更
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使用新材料、新设计的服装,生产新能源汽车,建设绿色建筑等,实
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具有较大的潜在竞争优势。
如,我国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产业链比较全,制造能力强;拥有巨大的市场是重要的创新优势,可以分摊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规模效益,吸引一些发达国家用技术换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能力强,产业配套基础较好,产业链齐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多,成本相对低,在技能密集型产业有优势。
由此可见,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空间还很大,只有
坚定不移地进行产业升级、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将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竞争优势。
在国际化的分工中,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量大利薄:制造商
品占世界30%,附加值仅占1/6,增加值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企业规模很大,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多是金融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制造企业极少;我国是世界制造产品出口大国,但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产品档次
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产能过剩与部分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如安全食品、中高档消费品供
应不足,一些国内消费需求流向国外等。
(2)《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这个提法有何深意?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发展的一场革命性变化。
信息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创新最活跃、渗透性最强、最广泛的领域,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产业,以及医疗、教育、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发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正在催生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
两化融合的重点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目前,世界
上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抢占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制高点。
如,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
提出工业互联网,日本提出智能机器人计划等。
我国处于追赶阶段,要重视传统工业的信
息化。
工业4.0是智能化制造,以自动化、数字化为基础,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在工业 2.0、3.0阶段,需要补自动化、数字化的课。
两化融合需要全产业链的发展。
互联网、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带动上游关键设备、部件、传感器和工业软件等装备制造的发展;反过来,上游的发展又促进下游应用的发展。
实现两化融合,互联互通是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物理网络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是建立数据标准,打破垄断,促进信息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特别是要优先实现政府信
息的公开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
两化融合对政府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高。
如,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电子只是一
个手段,要通过行政改进和改革,使管理流程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要加强两化融合的制度
和机制建设。
推进两化融合,要政府搭台、社会唱戏。
政府主要抓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方面,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支持共性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公平接入和信息互联互通等制度建设,促进互联网的便利和安全
使用。
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发展方向,进行自主投资。
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要走
多远(3)
2015-11-13 10:48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1)企业
一要打造创新驱动新优势。
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释放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巨大创造潜能,推动更多企业由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跃升,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二要打造智能发展新优势。
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
三要打造质量成本新优势。
增强工业基础能力,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的质量性能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制备水平,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劳动生产率。
强化人才支撑,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四要打造绿色制造新优势。
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工业效能和清洁生产水平。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相关国家需求,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等,带动中国装备协作配套“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促进中国制造升级。
五是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并着力推动制造业的大数据应用。
在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中,涉及很多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等层面的工作,因此在推进国家级智能制造重大工程中,要积极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先导,鼓励其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六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思路、组织结构、运营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制造业强国。
(2)政府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是创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有效引导市场。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有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标准体系和严格执法,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等举措,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二是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和支持。
加强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投入,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和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品提供领域加大资金投入。
同时,改进、完善资金配置机制,提高政府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财税等手段支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三是构建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体系。
“智能制造”一方面增加了管控的复杂性,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技术创新。
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节能环保、
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并设立处理各类问题的专职工
作组,制定和实施安全性支撑行动,建立培训和再教育制度等。
四是政府重点支持前期研发、试验示范和市场培育。
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要更多地依靠市场选择,由政府选择项目,可能扼杀一些较好
的创新。
因此,大部分新兴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要主要依靠市场选择,不能越俎代庖。
这就要求,要大力提高市场导向的创新能力,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建立鼓励制造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形成透明、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形成可预期的投资回报,鼓励社会资本进行长期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
五是继续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监管。
简政放权能够为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打开更大空间,有助提升大型
骨干企业竞争力,助推中小微企业破茧成蝶,让他们在制造业升级发展中大展身手并带动
更多就业。
六是要加大科技人才培养,产生更多人才红利。
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高校教师的科技知识培训,鼓励院校与企业联
合办学或建立科技人才培训基地。
提高劳动者的总体素质,尤其是要提高对劳动者技术素
质的重视程度,使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加速提升,实现高端技术与高素质劳动力的双高配置,
就会产生更多的人才红利。
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要走
多远(4)
2015-11-13 10:48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素材集锦】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
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
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
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
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