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表格材料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热考主题大题练四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热考主题大题练四

大题练(四)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

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第二小问成因,结合中国古代社会在文明程度、国家政局、政治体制、经济基础、主流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成因。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4)李仕才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

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

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

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

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

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

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于是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

”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本质目的等方面回答其消极性。

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总结并从中西方进行比较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可以从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小农经济方面分析;西方,结合材料可以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思想方面分析。

答案:(1)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无法从根本上约束皇权,反而强化了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和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起不到真正的监察作用。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一)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一)

热考主题大题练8套大题练(一)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

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

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

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

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

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

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

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

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

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

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

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

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成一并表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3)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3)李仕才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

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

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洪流影响。

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

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

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

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

“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材料二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

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

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

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出生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

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选择习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选择习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选择习题(4)1.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人均粮食产量比1913年还要低。

同年,中国各地的粮食供应紧张。

这一时期中苏两国农业出现的问题( )A.制约了中苏两国工业的发展B.导致了市场经济模式产生C.催生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实施解析:选A。

材料中时间信息“1953”年,苏联斯大林模式,中国进行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制约了中苏两国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

2.在古希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

在这个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

这反映了古希腊( )A.提倡民主排斥专制B.格外强调个人的权利C.注重法治反对人治D.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解析:选D。

根据材料“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可知,古希腊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材料前半部分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而“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又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色,注重人性,故选D项。

3.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答案 A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武则天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可见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故A项正确;抑商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4.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表格材料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表格材料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4 表格材料类选择题1.(2018·山东临沂模拟)表( )A.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解析:选A。

观察表,可以看出西汉末和东汉中叶,州、郡数没有变化,县、侯国数在减少,说明这一时期西汉的王国问题已经解决,西晋短暂的统一,加强对各地控制,州、郡数增加,南北朝末期随着统一的进程,州、郡数增加,分析可以得出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故选A项。

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不是机构的增减而是州、郡数和县、侯国数的增减, C项错误;州、郡数量的增加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项错误。

2.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D.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解析:选D。

观察表格,可知宋代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最多,所占比例也最大,说明该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故选D项。

材料仅反映了各地贡绢州数量,没有反映其他赋税种类的征收情况,故A项错误;贡绢州数量的多少并不能说明丝织业的发达程度,故B项错误;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此表无法说明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故C项错误。

3.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统计表据此推知(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B.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C.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D.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解析:选B。

观察表中数据,可判断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故选B项。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甲午战后, A项错误;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体现不了入超到出超, C 项错误;1935-1937年大危机已经逐渐摆脱, D项错误。

4.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

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解析:选C。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

图片、表格类选择题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25,4分)表1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因此不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更不是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排除A、D;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

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II,24,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DI,26,4分)表1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20亩,一家有几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20亩,20~130亩占74.1%,比重较大,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所以答案选择A项。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

图片、表格类选择题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5,4分)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因此不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更不是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排除A、D;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

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20亩,一家有几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20亩,20~130亩占74.1%,比重较大,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所以答案选择A项。

通过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可知大土地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所以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

[推荐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__基础性非

[推荐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3必考第31~32题__基础性非

题型3 必考第31~32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四年考情统计][规律总结]根据浙江省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6次选考试卷的试题来看,浙江省必考非选择题第31题、第32题凸显以下五大规律:(1)从考查内容上看①第31题主要考查中国史知识内容,第32题主要考查世界史知识内容。

中国史与世界史知识专题交叉综合的现象在最近两次命题中没有出现。

经济史考的较多;其次是政治史;文化史大题几乎未考。

中外综合的大题几乎不出。

政治、经济模块综合的题目在2016年10月试题中出现。

②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中,政治史模块4个题目,经济史模块4个题目,文化史模块没有出题。

题目集中在经济史模块。

但并不能说明文化史不重要。

这是一种命题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

(2)从命题形式上看,必考非选择题基本上每小题10分,每小题由一段中国史料和一段世界史料两段史料呈现,两个设问,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进行设计,答案需综合政治、经济知识完成。

(3)从试题的难度上看,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点未超出考试标准的内容范围,答案均有教材知识依托,难度较低。

这主要是选考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

这种难度在考试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估计不会有大的变化。

(4)命题立意均围绕一个重要主题,历史线索性强,凸显对时空意识、史证意识、史料理解、史料阐释能力考查,史论结合的特点突出。

(5)中国政治史综合、经济史综合、世界史模块内综合题目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未考过非选择题。

1.(2018·4月浙江选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

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4 表格材料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4 表格材料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4 表格材料类选择题1.(2018·山东临沂模拟)表( ) A.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解析:选A。

观察表,可以看出西汉末和东汉中叶,州、郡数没有变化,县、侯国数在减少,说明这一时期西汉的王国问题已经解决,西晋短暂的统一,加强对各地控制,州、郡数增加,南北朝末期随着统一的进程,州、郡数增加,分析可以得出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故选A项。

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不是机构的增减而是州、郡数和县、侯国数的增减, C项错误;州、郡数量的增加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项错误。

2.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D.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解析:选D。

观察表格,可知宋代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最多,所占比例也最大,说明该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故选D项。

材料仅反映了各地贡绢州数量,没有反映其他赋税种类的征收情况,故A项错误;贡绢州数量的多少并不能说明丝织业的发达程度,故B项错误;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此表无法说明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故C项错误。

3.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统计表据此推知(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B.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C.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D.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解析:选B。

观察表中数据,可判断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故选B项。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甲午战后, A项错误;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体现不了入超到出超, C项错误;1935-1937年大危机已经逐渐摆脱, D项错误。

4.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

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解析:选C。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2.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各州平等原则3.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4.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5.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二、综合题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预热摸底题(4)(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预热摸底题(4)(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预热摸底题(4)(解析版)一、选择题1、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 430匹和15 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 450匹和3 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A.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B.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C.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D.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答案】A2、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C.文化环境的差异D.国际地位的差异【答案】B3、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很多:如上海开埠、《南京条约》签订、英国海军控制广东一带海域和基督教在广东流行等。

这实际上都与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关,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阶级矛盾有关,但是此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此材料与自然灾害和土地兼并无关,故C、D项错误。

4、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出现的两种工厂组织结构简图,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近代工厂( )A.生产分工更加细密B.社会保障制度完善C.未能摆脱封建性质D.管理体制趋于科学【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组织结构简图,不是生产分工。

图一到图二变化表现在图一还停留在工头、领班来管理,而图二设置机构层层管理,说明管理体制趋于科学,故D 项正确。

5、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D【解析】我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故A 项错误;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能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践踏和破坏,但不能说彻底破坏,故B 项错误;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C 项错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标志着我国的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故D 项正确。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材料题专题训练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材料题专题训练

全国卷材料题专题训练班号姓名1.(2009•全国卷•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

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

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

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

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

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

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4 表格材料类选择题
1.(2018·山东临沂模拟)

( )
A.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
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
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
解析:选A。

观察表,可以看出西汉末和东汉中叶,州、郡数没有变化,县、侯国数在减少,说明这一时期西汉的王国问题已经解决,西晋短暂的统一,加强对各地控制,州、郡数增加,南北朝末期随着统一的进程,州、郡数增加,分析可以得出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故选A项。

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不是机构的增减而是州、郡数和县、侯国数的增减, C项错误;州、郡数量的增加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项错误。

2.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
D.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解析:选D。

观察表格,可知宋代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最多,所占比例也最大,说明该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故选D项。

材料仅反映了各地贡绢州数量,没有反映其他赋税种类的征收情况,故A项错误;贡绢州数量的多少并不能说明丝织业的发达程度,故B项错误;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此表无法说明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故C项错误。

3.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B.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
C.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
解析:选B。

观察表中数据,可判断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故选B项。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甲午战后, A项错误;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体现不了入超到出超, C 项错误;1935-1937年大危机已经逐渐摆脱, D项错误。

4.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

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
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
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
解析:选C。

解读图表可知反映了不同地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GDP比重不同,说明了对外开放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故选C项。

材料中并没有对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相关提及, A项错误;图表这种比例和份额并不能看出我国引进与吸收外资的力度, B项错误;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并未出现下降的趋势, D项错误。

5.(2018·河南郑州一中模拟)“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B.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解析:选B。

观察题干图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国家投资总额的规划,从各行业投资额的比重,可知国家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故选B项。

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利用旧中国工业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投资规划,体现不出“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故C项错误;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是国家工业投资尤其是重工业投资比重大的原因,但不是对材料国家对各行业投资规划的全面概括,故D 项错误。

6.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

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解析:选A。

据题干表格,可知1912年《临时约法》和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
法大纲》颁布时,中国仍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无法真正得到落实,从1949年《共同纲领》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

7.(2018·安徽高中十校联盟模拟)下图是2010年中国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比重图(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这说明我国( )
A.与新兴市场贸易持续增长
B.多元化外贸格局逐步形成
C.在世贸中的话语权将扩大
D.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解析:选B。

从2010年中国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比重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不仅与欧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交易额较大,同时还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保持贸易交往,同时贸易的对象包括了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说明我国多元化外贸格局逐步形成,故选B项。

8.下面是1700-1800年英国国内工业品消费占整个工业品消费比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单位:%)。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B.资本积累引起消费水平下降
C.工业产值略有滑坡
D.经济危机导致产品严重滞销
解析:选A。

根据统计图1700-1800年英国国内工业品消费占整个工业品消费比重在下降,1700-180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海外生产不断扩大,大量商品被输往海外,故选A项。

9.下表为1928-1934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单位:万吨)统计表
A.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B.农民为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D.对外贸易创汇严重依赖粮食
解析:选B。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农民每年产出的粮食远远超过国家收购的部分,而且没有什么出口,绝大部分粮食贱卖了,使国家有充足的资金大力发展重工业,故选B项。

10.以下是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
C.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
解析:选B。

观察表格,可知1922年到1928年,苏俄(联)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这一期间产生的问题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故选B项。

11.(2018·河南洛阳统考模拟)下表为20世纪50 - 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
A.
B.两极格局导致地区分裂加剧
C.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发生改变
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解析:选C。

从表格数据看,20世纪60、7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说明随着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