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ppt课件
2.1.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有机过氧化物特性参数
1、活性氧含量 又称有效氧含量(%),描述有机过氧化 物的纯度的指标,是有机过氧化物有效成分 的标志。 2、临界分解温度 有机过氧化物受热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 的所需的最低温度。(BPO<TBPB<DCP) 3、半衰期 指在给定温度下,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常用来评价过氧化物活性 的大小。 (P18)
金属化合物促进剂
尤其是辛酸钴和环烷酸钴,是当前应用最广的 促进剂。 一般将其溶解于各种浓度的增塑剂、溶剂或苯 乙烯中使用,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作溶剂比苯乙 烯作溶剂,可使树脂有较长的存放期。 通常聚酯树脂使用含1%钴的溶液,用量一般为 0.5%~4%,具体用量与环境温度及配胶量有关。 常用于促进氢过氧化物,是CHP与MEKP最常 用的促进剂,适用于常温固化体系。
可溶、可熔
不溶、不熔
2.1.3.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UPR的固化是一种自由基型共聚反应, 具有以下三个自由基型聚合反应的特点: (1)链引发 (2)链增长 (3)链终止
链引发: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中心的反应。 首先由引发剂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初级自由 基再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 链增长:单体自由基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双键, 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活性并不衰减,继续 和其它单体分子结合形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 链终止:自由基活性高,易相互作用而终止。 任何自由基聚合都有上述三步基元反应。其中链 引发速率最小,成为控制整个聚合反应的关键。
自由基加聚反应的特点
1)自由基加聚反应不是逐步反应,而是连锁反应。 产物分子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到定值形成高聚 物。这就是UPR凝胶速度很快的原因。 2)自由基加聚反应是不可逆反应。一经引发剂引发 启动,反应就自动进行到底。 3)在反应过程中,单体的浓度逐渐减少,转化率逐 渐上升,最后还可能保留少部分未反应的单体。 4)聚酯树脂交联是放热反应。引发剂一旦形成足够 量的自由基,树脂就开始交联,放出大量的热, 温度迅速达到峰值。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 ppt课件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
• 不饱和聚酯树脂大都采用直接熔融缩聚反 应,即把二元醇,苯酐,顺酐投入缩聚反 应釜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反应(200度)
• 生成的聚酯放入盛有苯乙烯和阻聚剂的反 应釜中,与60-80温度下混合而制成粘稠的 液态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
• 按上述配比称料后,在反应釜中通入二氧 化碳,排除反应系统的空气,然后投入二 元醇。加热,再投入二元酸。待二元酸融 化后,启动搅拌装置,各组分的容积之和 不应超过反应釜容积的80%,否则脱水太快 容易泛泡。加热反应体系,使料温升至190210度,回流冷凝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5度 以下,以免二元醇挥发损失。在反应过程 中,由缩聚反应放出的水逐渐由通入的二 氧化碳所排除。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
• 目前国内生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品种、牌 号甚多,其差异主要在于所选用的原料单 体不同或混合酸组分中不饱和酸与饱和酸 的比例不同,但是生产过程大体相似,下 面以通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主要的原料配 比为:
• 1,2-丙二醇 2.15mol • 邻苯二甲酸酐 1.00mol • 顺丁烯二酸酐 1.00mol
• 常用的方法有 • 一步法 即一次把二元醇,饱和二元酸பைடு நூலகம்不
饱和二元酸投入反应釜反应 • 二步法 把二元醇与饱和二元酸充分反应 直
到酸值很低再加入不饱和二元酸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工艺
•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过程包括线型不饱和聚酯 的合成与苯乙烯稀释不饱和聚酯制得树脂两部分。 因此,生产流程是由反应釜和稀释釜组成。反应 釜是合成不饱和聚酯用的,装有搅拌装置、回流 冷凝器与夹套加热或冷凝装置。稀释釜是缩聚反 应完成后将不饱和聚酯用苯乙烯单体稀释溶解用 的,容积比反应釜大,也装有搅拌装置、回流冷 凝器与夹套保温装置。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机理引言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固化似乎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已研究得十分透彻的问题,但是因为影响固化反应的因素相当复杂,而在UPR的各种应用领域中,制品所出现的质量瑕疵在很大程度上几乎都与“固化”有关。
所以,我们有对UPR的固化进行较深入探讨的必要。
(探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首先应该了解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有关的一些概念和定义)。
2.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有关的概念和定义2.1 固化的定义液态UPR在光、热或引发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线型聚酯链中的不饱和双键与交联单体的双键的结合,形成三向交联的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
这个过程称为UPR的固化。
2.2固化剂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游离基引发的共聚合反应,如何能使反应启动是问题的关键。
单体一旦被引发,产生游离基,分子链即可以迅速增长而形成三向交联的大分子。
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启动是首先使不饱和C—C双键断裂,由于化学键发生断裂所需的能量不同,对于C—C键,其键能E=350kJ/mol,需350-550℃的温度才能将其激发裂解。
显然,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使树脂固化是不实用的。
因此人们找到了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分解产生自由基的物质,这就是有机过氧化物。
一些有机过氧化物的O—O键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分解产生自由基。
其中一些能在50-150℃分解的过氧化物对树脂的固化很有利用价值。
我们可以利用有机过氧化物的这一特性,选择其中的一些作为树脂的引发剂,或称固化剂。
固化剂的定义:不饱和聚酯树脂用的固化剂,是在促进剂或其它外界条件作用下而引发树脂交联的一种过氧化物,又称为引发剂或催化剂。
这里所说的“催化剂”与传统意义上的“催化剂”是不同的。
在传统的观念上,“催化剂”这个术语是为反应物提供帮助的,它们在促进反应的同时,本身并没有消耗。
而在UPR固化反应中,过氧化物必须在它“催化”反应以前,改变它本身的结构,因此对于用于UPR固化的过氧化物来说,一个较合适的名字应该叫做“起始剂”或“引发剂”。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 理论上恒配比苯乙烯用量为57mol.% • 实际上通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苯乙烯含量为33-40 wt%, 苯乙烯与不饱和聚酯双键摩尔比为1.8:1,苯乙烯占6470mol.%
• 若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1与反丁烯二酸二 乙酯M2共聚 • r1=17, r2=0 • 单体M1均聚倾向,单体M2共聚倾向 • 单体M1率先消耗,M2反应不完全
• (3)链终止 • 双基偶合终止为主 • 共聚到一定程度,形成三维网络,出现凝 胶现象(双基终止困难),发生自动加速, 聚合速度增加,急剧放热,温升至150-200 度,进一步共聚,三维网络更加紧密。
• 2 固化树脂的网络结构表征 • 交联点间苯乙烯的重复单元数目 • 线性不饱和聚酯分子中双键的反应百分数
•
• • • • • • • • •
举例:E40的双酚A环氧,乙二胺(分子量60)做固化剂,求乙二 胺的phr G=60/2*0.40=6 phr 酸酐类固化剂用量 酸酐分子与环氧树脂中环氧基是等当量反应 G(phr)=K*酸酐克当量*酸酐当量=K*酸酐克当量*环氧基当量 数=K*(酸酐分子量/酸酐基团数)*环氧值=K*(酸酐分子量/ 酸酐基团数)*100/环氧当量 K:常数,一般酸酐K=0.85,卤化酸酐K=0.6,叔胺催化K=1 举例:顺酐(分子量98.06)与E44的环氧反应 G=0.85*(98.06/1)*0.44=35.01克 苯酐M=148, 固化E51 G=0.85*148/1*0.51=64 g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outline
• • • • 1-3-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 1-3-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1-3-3 不饱和聚酯用引发剂 1-3-4 不饱和聚酯用阻聚剂
1-3-1 不饱和聚酯的固化过程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合成领域的重要材料,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复合材料等领域。
而固化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固化可以使不饱和聚酯树脂从液态转变为固态,从而赋予材料更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适当的固化条件和催化剂的存在。
在固化过程中,聚酯树脂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络结构,从而使材料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固化过程包括初次固化和后固化两个阶段。
初次固化是指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室温下与固化剂反应生成一定的交联结构,从而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力学性能。
初次固化的主要反应是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其中单体包括不饱和酯、酸酐和交联剂等。
固化剂主要起催化作用,加速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速度。
常用的固化剂有过氧化物、过硫酸盐和有机金属盐等。
后固化是指在初次固化后,通过升高温度或使用外加剂使得材料的固化程度进一步增加,从而获得更高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后固化的目的是改进材料的性能,如提高耐热性、耐化学性、机械性能等。
后固化的反应包括固化剂的活化和交联结构的增加。
常用的后固化方法有热固化和光固化两种。
热固化是通过升高材料的温度,使固化剂开始发生反应,从而引发材料的后固化。
温度的选择很重要,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材料过早固化,而过低的温度则固化时间太长,不利于生产效率。
典型的热固化反应是通过过氧化物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生成交联结构。
光固化是通过使用紫外线或可见光等光源,使固化剂发生光敏反应,从而引发材料的后固化。
光固化具有反应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常用于制备薄膜、涂层等需要快速固化的材料。
典型的光固化反应是通过光引发剂吸收光能,产生自由基,并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固化时间、温度、压力、固化剂种类和用量等。
其中固化时间是固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过短的固化时间会导致固化不完全,固化剂未完全发挥催化作用,从而降低材料的性能;而过长的固化时间则会增加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机理引言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固化似乎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已研究得十分透彻的问题,但是因为影响固化反应的因素相当复杂,而在UPR的各种应用领域中,制品所出现的质量瑕疵在很大程度上几乎都与“固化”有关;所以,我们有对UPR的固化进行较深入探讨的必要;探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首先应该了解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有关的一些概念和定义;2.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有关的概念和定义固化的定义液态UPR在光、热或引发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线型聚酯链中的不饱和双键与交联单体的双键的结合,形成三向交联的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这个过程称为UPR的固化;固化剂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游离基引发的共聚合反应,如何能使反应启动是问题的关键;单体一旦被引发,产生游离基,分子链即可以迅速增长而形成三向交联的大分子;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启动是首先使不饱和C—C双键断裂,由于化学键发生断裂所需的能量不同,对于C—C键,其键能E=350kJ/mol,需350-550℃的温度才能将其激发裂解;显然,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使树脂固化是不实用的;因此人们找到了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分解产生自由基的物质,这就是有机过氧化物;一些有机过氧化物的O—O键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分解产生自由基;其中一些能在50-150℃分解的过氧化物对树脂的固化很有利用价值;我们可以利用有机过氧化物的这一特性,选择其中的一些作为树脂的引发剂,或称固化剂;固化剂的定义:不饱和聚酯树脂用的固化剂,是在促进剂或其它外界条件作用下而引发树脂交联的一种过氧化物,又称为引发剂或催化剂;这里所说的“催化剂”与传统意义上的“催化剂”是不同的;在传统的观念上,“催化剂”这个术语是为反应物提供帮助的,它们在促进反应的同时,本身并没有消耗;而在UPR固化反应中,过氧化物必须在它“催化”反应以前,改变它本身的结构,因此对于用于UPR固化的过氧化物来说,一个较合适的名字应该叫做“起始剂”或“引发剂”;说到过氧化物我们要有必要了解的两个概念是活性氧含量和临界温度;其中“活性氧”或“活性氧含量”是一个与固化剂有密切关系并常常被误会的概念;活性氧含量:活性氧含量简单来说就是过氧化物中氧和过氧化物分子总量的百分比;从这个概念本身来说,一个具有较低的分子量的过氧化物的活性氧含量可能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活性氧含量高的过氧化物比活性氧含量低的过氧化物具有更多或更快的活性;因为我们很多应用厂家是用活性氧含量作为考核固化剂的一个指标事实上,活性氧含量仅仅是作为一个恒量任何一个特定的过氧化物的浓度和纯度的一个尺度;人们发现许多具有较高的活性氧含量的过氧化物并不适合用于固化树脂,因为它们在标准的固化温度下会很快地分解或“耗尽”,也就是它分解游离基的速度过快;由于游离基总是有一种彼此间相互结合的强烈倾向,当游离基产生的速度比它们被不饱和双键利用的速度快时,它们会重新组合或者终止聚合链,从而产生低分子量的聚合物而导致不完全固化的结果;典型的例子就是过氧化氢;临界温度:简单来说,临界温度就是过氧化物大量分解产生自由基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一般来说只是一个近似值;在此温度以前同样也有游离基放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可以根据过氧化物的临界温度不同将过氧化物分为中温引发剂或高温引发剂;对于拉挤成型以及模压成型就是依据所使用的过氧化物的临界温度来确定工作温度的;一般设定工作温度要稍高于引发剂的临界温度;例如:过氧化甲乙酮的临界温度是80℃;过氧化苯甲酰的临界温度是70℃;过氧化二叔丁基为146℃;过苯甲酸叔丁酯为194℃;拉挤成型工艺选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和过氧化二叔丁基为引发剂,程序升温采用的温度就是90℃;160℃;促进剂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过氧化物产生游离基的速度,靠加热来使固化剂释放出游离基从而引发树脂固化,这个过程当然是可行的,但是高温操作也会带来一些不便;于是,人们进一步发现一些有机过氧化物可以用另一种化合物来激活,它们通常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起作用,不需升温,在环境温度下就可以裂解产生游离基;这种能在环境温度下能激活过氧化物的物质就是促进剂或可称为加速剂或活化剂;促剂剂的定义:促进剂是能促使固化剂在其临界温度以下形成游离基即实现室温固化的物质; 光固化另外一种引发树脂固化的物质是光,光谱中能量最高的紫外光产生的活化能,能够使树脂的C—C键断裂,产生自由基从而使树脂固化;例如,我们曾做过实验,即使是在0℃以下,如果把树脂放在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树脂也能在一天内胶凝;当UPR中加入光敏剂后,用紫外线或可见光作能源引发,能使树脂很快发生交联反应;至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按引发方式的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类型可为三种:热固化:靠外部加热使固化剂释放游离基,从而引发树脂固化的过程;也称为热引发固化冷固化:在室温或固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通过加入促进剂使固化剂释放游离基从而使树脂固化的过程;也称为化学分解引发固化光固化:通过加入光敏剂,用紫外线作为能源,引发树脂交联固化的过程;也称为光引发固化以下我们主要讨论冷固化中常用固化体系;3.冷固化体系中常用的固化剂类型1、过氧化环己酮是多种氢过氧化物的混合物其中以第Ⅰ种结构为主;过氧化环己酮溶解在二丁酯中,成为50%的糊状物,称为1固化剂2、过氧化二苯甲酰是一种过氧化物,简称BPO结构式: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在二丁酯中,成为50%的糊状物,称为2固化剂3、过氧化甲乙酮简称MEKP这是一种液态固化剂,一般配成有效成份为50%的二甲酯溶液,就是市售的5固化剂;在有效成份中,同样,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由多种分子结构的氢过氧化物的混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活性,氢过氧基-OOH使活性增大,羟基-OH使活性减小;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固化剂就是5固化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产5固化剂的质量有所下降,存在着固化剂中低分子物含量过高、含水量过高等缺点;由于生产工艺不过关,爆炸事故频繁发生,很多厂家目前的生产工艺不采用蒸馏法除去水,而采用低温冷却静置分离法,此法的弊病是除水不尽,固化剂中含水量过高,如果采用多次冷冻分离的方法,又会造成收率低、成本高;一些商家为了提高固化剂的活性氧含量,向固化剂中直接加入过氧化氢,对于这样的固化剂,使用时会出现下列现象:1、固化剂、促进剂加入树脂后产生大量气泡,低反应活性或阻聚剂含量高的树脂现象尤明显;2、夏季气温升高,起泡现象更为严重;这是由于固化剂中的过氧化氢快速分解,未能与树脂及时反应引起的;4.冷固化体系中常用的促进剂类型严格地讲,促进剂可分为三类:1、对氢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甲乙酮等有效的,如环烷酸钴、辛酸钴等;国外常用的是前者;2、对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有效的,如叔胺类:二甲基苯胺、二乙基苯胺等;3、对二者都有效的,如十二烷基硫醇等;实际常用的是前两者,后者意义不大;市售的常用促进剂1、环烷酸钴,一般为1%的苯乙烯溶液,称为1促进剂;常与1固化剂过氧化环己酮配合使用;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钴盐保进剂固化性能好,在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中广泛采用;由于受钴盐色泽的影响,近年来人们普遍认识到:其凝胶固化效果和颜色已不能满足需要;2、N,N-二甲基苯胺,通常为10%的苯乙烯溶液,称为2促进剂;常与2固化剂过氧化二苯甲酰配合使用;在树脂中含有大量游离酚或聚酯分子链中含有大分子支链的分子结构的场合,是很有效的固化系统;如对于乙烯基酯树脂固化、双酚A类聚酯树脂的固化、氯桥酸酐类聚酯树脂等;3、异辛酸钴,常用在预促进型树脂中,尤其是用较浓的异辛酸钴预促进,能得到较好的催干效果;通常情况下异辛酸估的促进效果要比环烷酸钴好,这是因为环烷酸是一个分子量不固定分子量范围180-350的环烷烃的羧基衍生物,所以其钴含量难于做得十分精确,并且由于它是石油精制时的副产物,通常颜色较深,所以目前市场上异辛酸钴有取代环烷酸钴的趋势;4、钴——钾——钙——过渡金属复配的复合促进剂,常被称为5促进剂用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以及能变价的过渡金属盐类与钴盐配合使用,能达到单独使用钴盐做促进剂达不到的效果;这是最近几年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促进剂类型,它们可分为以下三类:1钴——钾复合促进剂,钾盐对估促进剂协同作用较大;其配合使用可作为FRP制品促进剂;钾的含量不宜过高,钴含量不宜过低;否则会影响FRP制品的强度;2钴——钾——过渡金属复合促进剂,过渡金属盐对钾盐协同作用很大,但对钴盐没有协同作用,甚至有延滞作用;过渡金属盐的加入能较大地缩短凝胶时间和固化时间,并能较大地降低UPR放热峰温度,钴——钾——过渡金属盐的复合促进剂既可用于FRP制品,又可用于UPR浇铸体制品;3钴——钾——钙——过渡金属复合促进剂,钙盐对钴——钾——过渡金属盐不能起到协同促进作用,只是起到增白的效果,使浇铸体外观颜色变浅或接近无色;可用于UPR的浇铸工艺;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市售的促进剂多为复合促进剂,与传统的单一钴盐类型的促进剂相比,具有低成本、低色号、固化迅速的特点;也就是说,目前,国产的促进剂质量已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固化速度、固化后对制品的色泽影响等很多方面都优于进口材料;另外,2促进剂N,N-二甲基苯胺对钴盐也有很强的协效作用,常用于冬季低温施工;5.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机理从游离基聚合的化学动力学角度分析UPR的固化属于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固化反应具有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四个游离基反应的特点;链引发——从过氧化物引发剂分解形成游离基到这种游离基加到不饱和基团上的过程;链增长——单体不断地加合到新产生的游离基上的过程;与链引发相比,链增长所需的活化能要低得多;链终止——两个游离基结合,终止了增长着的聚合链;链转移——一个增长着的大的游离基能与其他分子,如溶剂分子或抑制剂发生作用,使原来的活性链消失成为稳定的大分子,同时原来不活泼的分子变为游离基;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UPR的固化过程是UPR分子链中的不饱和双键与交联单体通常为苯乙烯的双键发生交联聚合反应,由线型长链分子形成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固化过程中,存在三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即1、苯乙烯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2、苯乙烯与苯乙烯之间的反应;3、聚酯分子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对于这三种反应的发生,已为各种实验所证实;值得注意的是,在聚酯分子结构中有反式双键存在时,易发生第三种反应,也就是聚酯分子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使分子之间结合的更紧密,因而可以提高树脂的各项性能;不饱和树脂固化过程的表观特征变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凝胶阶段A阶段:从加入固化剂、促进剂以后算起,直到树脂凝结成胶冻状而失去流动性的阶段;该结段中,树脂能熔融,并可溶于某些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中;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2、硬化阶段B阶段:从树脂凝胶以后算起,直到变成具有足够硬度,达到基本不粘手状态的阶段;该阶段中,树脂与某些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接触时能溶胀但不能溶解,加热时可以软化但不能完全熔化;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3、熟化阶段C阶段:在室温下放置,从硬化以后算起,达到制品要求硬度,具有稳定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可供使用的阶段;该阶段中,树脂既不溶解也不熔融;我们通常所指的后期固化就是指这个阶段;这个结段通常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几天或几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6.影响树脂固化程度的因素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线性大分子通过交联剂的作用,形成体型立体网络过程,但是固化过程并不能消耗树脂中全部活性双键而达到100%的固化度;也就是说树脂的固化度很难达到完全;其原因在于固化反应的后期,体系粘度急剧增加而使分了扩散受到阻碍的缘故;一般只能根据材料性能趋于稳定时,便认为是固化完全了;树脂的固化程度对玻璃钢性能影响很大;固化程度越高,玻璃钢制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有人做过实验,对UPR树脂固化后的不同阶段进行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弯曲强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段增长,一直到一年后才趋于稳定;而实际上,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玻璃钢制品,一年以后,由于热、光等老化以及介质的腐蚀等作用,机械性能又开始逐渐下降了;影响固化度的因素有很多,树脂本身的组分,引发剂、促进剂的量,固化温度、后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都可以影响聚酯树脂的固化度;树脂类型的对固化程度的影响1、线型不饱和聚酯分子链中双键的含量即双键的密度UPR的反应活性通常是以其中所含不饱和二元酸的摩尔数占二元酸摩尔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所谓高反应活性,中反应活性,低反应活性一般是指:不饱和二元酸占70%以上者为高反应活性;60-30%者为中反应活性;而不饱和二元酸占30%以下者为低反应活性;不饱和聚酯分子链中不饱和双键含量越高,树脂的反应活性越高,达到完全固化的时间越短;2、线性不饱和聚酯分子中反式双键和顺式双键两种双键的比例;反式双键含量越高,固化程度越高;3、树脂中应有足够的苯乙烯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使树脂固化不良;4、树脂中阻聚剂等其它添加剂的影响在保存未固化的液体UPR时,要加入阻聚剂,使UPR商品在贮存过程中免于过早胶凝变质;引发剂和促进剂反应释放出的游离基,最初是被阻聚剂消耗掉,阻聚剂变为稳定的大分子失去阻聚能力;因此,低反应活性的树脂有可能因为其中加入的阻聚剂量很少而显得反应活性很高,而高反应活性的树脂也可能因其中加入了较大量的阻聚剂变得不甚活泼;另外树脂中的填料、色浆、低收缩添加剂等也会影响树脂的固化程度;固化剂、促进剂加入量对树脂固化的影响为了提高施工进度,以及其后制品性能的稳定性,我们总是希望我们总是希望树脂能尽快固化完全;对于一定反应活性的树脂来说,固化剂、促进剂的加入量对树脂的的固化速度及其后的固化程度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践,我们总结出如下的固化规律1、要有足够的固化剂的加入量,以保证足够的放热峰温度,从而达到较高的固化程度;固化剂的量过少有可能造成永久的欠固化2、环境温度较高条件下可适当减少促进剂的加入量,以得到足够长的凝胶时间和较完全的固化程度;3、一般促进剂与固化剂过氧化物的摩尔比必须小于1,这种情况只有在选择钴盐作为促进剂的情况下才能计算出,否则促进剂与初级游离基的逆反速度会大于初级游离基引发单体的速度,结果使转化率下降;因此过多地使用促进剂并不能达到加速固化的效果,反而会使产品性能下降;4、对于低反应活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宜选用低活性的固化系统;5、低温或高湿度的不利的固化条件下,可采用复合固化系统:过氧化甲乙酮1%N,N-二甲基苯胺%过氧化苯甲酰2%总结固化的原则为:足够的固化剂的加入量和适当的促进剂的加入量;施工环境对树脂固化的影响施工环境对树脂的固化影响很大,施工时环境温度越高,胶凝和固化时间越短;有时施工温度升高10℃,可使凝胶时间缩短将近1/2;如果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易造成永久的欠固化;因为树脂在低温下虽然能够胶凝,但胶凝后形成的大分子却不能移动,由于没有足够的放热峰温度引发固化剂不断释放自由基,使得连锁交联反应不易进行,最终导致永久的欠固化;一般要求施工温度不低于15℃,相对湿度不大于80%;一般为了使树脂充分固化,固化成型后最好进行高温后固化处理;后固化处理方法:可于40℃下2小时,60℃下2小时,80℃下4小时进行处理,如果有条件可于100-120℃处理2小时效果更佳然后常温养护24小时后再投入使用;如施工单位无热处理条件,可在施工后常温养护1个月环境温度低时还要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使其充分固化,再投入使用;这一点对于耐腐蚀用途的树脂固化尤为重要;制品结构对树脂固化程度的影响一定量的UPR混合物固化时所放出的热量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其组分的化学成份;但是放热的速度及由此而引起的温度上升速度和体系所能达到的最高放热峰温度则取决于UPR混合物的形状与尺寸、周围的温度、所加入的引发剂、促进剂及阻聚剂的成分与浓度诸多因素;在同样成分下,大制件相对小制件热损失少,温升就较高;如果参与固化的UPR量太大,有可能造成放热失控,体系会因放热、收缩而开裂,甚至分解冒黑烟,直至着火;因此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树脂制品体积越大,应适当减少固化剂、促进剂的加入量;制品体积小,要适当增加固化剂、促进剂的加入量;对于大面积喷涂成型,可能因为交联剂的挥发而导致交联剂不足,也要适当增加促进剂、固化剂的量,以缩短凝胶时间;填料等其它添加剂对树脂固化程度的影响如果树脂中加入其它物质如:橡胶、硫、铜与铜盐、苯酚、酚醛树脂、粉尘及碳黑等,即使是少量的,也可以抑制聚合反应,有时甚至会使树脂完全不固化;7.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度的评价FRP产品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树脂固化速度不同,同时施工时受环境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品达最佳固化程度的时间会有所不同;下面介绍几种间接判断FPR产品固化程度的常用方法;1、现场检查用手触FRP产品表面无粘感;用干净棉球蘸取丙酮放在制品表面观察,棉花是否出现颜色;敲击制品听声音,应清脆而不是模糊;用硬币划不出伤痕;2、巴氏硬度法巴氏硬度法是用Barcol硬度仪测试成型材料的硬度值;一般巴氏硬度达40~50,则达到较为理想的固化程度,即可投入使用了;3、回弹法回弹法是把小钢球从一定高度落向被测固化树脂表面,由于固化程度不同,树脂的刚性是不同的,所以回弹高度亦不同,回弹高度可表明固化程度;4、测成型制品中的不可溶物含量,即用丙酮来萃取出树脂中的可溶性成分,从而得到不可溶物含量;此法也适用于环氧或酚醛FRP,是目前用得最多的方法;其原理是树脂固化前是线型分子、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固化后变成体型网状结构、难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采取有机溶剂萃取出已固化树脂中的可溶组份,再根据玻璃钢试样在萃取前后的重量差进行计算,以此间接地说明固化程度;7.树脂的固化度对制品性能的影响经过理论和实践测试表明:1、树脂的固化度越高其弯曲强度及模量越大;2、树脂的固化度越高其制品的耐腐蚀性越好;3、树脂的固化度越高制品耐热性能越好;4、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的最大值出现在树脂固化度为90%左右;8.结束语UPR的固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UPR生产厂家,还是应用厂家都应掌握一些UPR基本的固化常识,才能在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针对自身产品的特点,有效地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相信随着应用厂家对树脂的固化常识的不断深入了解,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将会有质的飞跃;。
第一节:不饱和聚酯树脂
第一节:不饱和聚酯树脂1.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成分生产石英石使用的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酸和饱和二元酸)与二元醇,在180-220℃之间经缩聚反应8-10小时,生成一种可溶的聚酯(长短不一致的长链混合物),反应过程中通入惰性气体(N2或者CO2),经8-10小时反应后,加入阻聚剂(苯酚)。
然后将此聚酯溶于一种不饱和单体(苯乙烯),就生成了不饱和聚酯树脂成品。
1.1.1 聚酯反应的实质是羟基和羧基的结合,并生成水,反应式如下:石英石使用的不饱和聚酯反应式如下:此处的饱和二元酸为间苯二甲酸,还有一种为邻苯二甲酸,化学式如下:邻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互为异构体,由它们合成的不饱和聚酯分子链分别为邻苯型和间苯型,虽然它们的分子链化学结构相似,但间苯型不饱和聚酯和邻苯型不饱和聚酯相比,具有下述一些特性:①用间苯型二甲酸可以制得较高分子量的间苯二甲酸不饱和聚酯,使固化制品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坚韧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②间苯二甲酸聚酯的纯度高,树脂中不残留有间苯二甲酸和低分子量间苯二甲酸酯杂质;③间苯二甲酸聚酯分子链上的酯键受到间苯二甲酸立体位阻效应的保护,邻苯二甲酸聚酯分子链上的酯键更易受到水和其它各种腐蚀介质的侵袭,用间苯二甲酸聚酯树脂制得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71℃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浸泡一年后仍具有相当高的性能。
1.1.2 阻聚剂常用的阻聚剂主要是苯酚,包括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化学式如下:1.1.3 溶剂由酯化反应制得的线型缩聚产物一般是与活性稀释剂(diluent),也称做交联剂混溶制成树脂。
从理论上讲,凡是能用于共聚合的烯类单体,都可以作为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剂,但由于受到聚酯在其中的混溶性、常温下的挥发性、固化的难易以及原材料的来源及价格等限制,需要综合考虑,择优选用。
最常用的交联剂是苯乙烯,其次是乙烯基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
在不饱和树脂中用的最广泛的交联剂(cross-linking agent)是苯乙烯。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化1.外观:无色透明粘稠液体2.固体含量:62±3%3.粘度:40—60秒(涂4号杯,25℃)4.酸值:≤35mgKOH/克使用方法(参考配方):树脂引发剂(过氧化甲乙酮液) 0.8—2份(若过氧化环己酮糊1.5-4份) 促进剂(辛酸钴液) 0.5-3份(本型号产品已加入适量,可不必再加) 客户应根据使用时的天气温度情况和制作工艺要求,分别称取树脂(促进剂已加入,需要时可自行考虑补加量)、引发剂调和成均匀的树脂胶。
具有粘性的可流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引发剂存在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而生成性能稳定的体型结构的过程称为不饱和聚酯的固化。
发生在线型聚酯树脂分子和交联剂分子之间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其反应机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机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个双键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个官能团)和交联剂苯乙烯的双键之间发生的共聚,其最终结果,必然形成体型结构。
固化的阶段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整个固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凝胶--从粘流态树脂到失去流动性生成半固体状有弹性的凝胶;定型--从凝胶到具有一定硬度和固定形状,可以从模具上将固化物取下而不发生变形;熟化--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达到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线型低聚物的固化过程,都可分为三个阶段,但由于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不同,其三个阶段所表现的特点也不同。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应,因此具有链锁反应的性质,表现在三个阶段上,其时间间隔具有较短的特点,一般凝胶到定型有时数个小时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饱和聚酯在固化时系统内无多余的小分子逸出,结构较为紧密,因此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其他热固性树脂相比具有最佳的室温接触成型的工艺性能。
引发剂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引发剂与自由基聚合用引发剂一样,一般为有机过氧化合物。
各类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临界温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活性氧含量又称为有效氧含量。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复合材料ppt课件
16
.
不饱和酸与饱和酸的比例对UPR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顺酐和苯酐等摩尔比投料 若顺酐/苯酐的摩尔比增加 UPR凝胶时间、折光率和粘 度下降,而固化树脂的耐热性提高,以及一般的耐溶剂、 耐腐蚀性能也提高, 若顺酐/苯酐的摩尔比降低 UPR 固化不良,力学强度↓。
17
.
二元醇对UPR的影响
1,2-丙二醇,分子结构中有不对称的甲基,由此得到的聚酯 结晶倾向较少,与交联剂苯乙烯有良好的相容性。树脂固化 后具有良好的物理与化学性能。
22
.
不饱和聚酯树脂被引发后会有下列四种反应:
a.苯乙烯自由基与苯乙烯反应; b.苯乙烯自由基与聚酯反应; c.聚酯自由基与苯乙烯反应; d.聚酯自由基与聚酯反应。
四种反应中,a,d属于均聚反应,形成均聚物。b,c 反应属于 共聚反应,形成共聚物。 这主要取决于这两种单体的反应浓度和竞聚率大小。
23
5
.
UPR的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30年代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早 期阶段,产品主要用于油漆、涂料方面。 1847年,瑞典科学家Berzelius用酒石酸和甘油反应生成聚酒 石酸甘油酯,是一种固体块状的树脂。 1894年Vorlander首次用乙二醇和顺丁烯二酸反应合成了不 饱和聚酯 1901年Smith又发现用苯二甲酸酐和甘油反应得到了聚苯二 甲酸甘油酯。 1913年,这种苯二甲酸甘油酯用植物油改性制成的醇酸树脂 投入了工业生产,用作油漆基料,其应用持续到今天。
21
.
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反应为自由基共聚反应,与缩聚反应不 同,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缩聚反应是逐步反应
反应可以控制。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一旦引发,分子质 量便会急剧增加,很快形成高聚物;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 课件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第三十页,共38页。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第三十四页,共38页。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第三十八页,共38页。
第一页,共38页。
第二页,共38页。
第三页,共38页。
第四页,共38页。
第五页,共38页。
第六页,共38页。
第七页,共38页。
第八页,共38页。
第九页,共38页。
第十页,共38页。
第十一页,共38页。
第十二页,共38页。
第十三页,共38页。
第十四页,共38页。
第十五页,共38页。
第十六页,共38页。
第十七页,共38页。
第十八页,共38页。
第十九页,共38页。
第二十页,共38页。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第二十六页,共38页。第二十七页,共3源自页。第二十八页,共38页。
不饱和聚酯树脂ppt课件
应用?
塑料包装 塑料薄膜 压克力制品 塑料工艺品 电器类塑料 工农业塑料
塑料建材 塑料周转箱 汽摩塑件 医疗制品 塑料管、棒、板
编辑课件
塑料玩具 管呸、瓶盖、吹瓶 容器、编织品 塑料加工定做 日用塑料
4
塑料包装
编辑课件
5
塑料薄膜 PE地膜
泡沫塑料
编辑课件
6
电器类塑料
充电器外壳
贴片开关拨杆
编辑课件
有机胶粘剂无机胶粘剂天然胶粘剂合成胶粘剂动物胶鱼胶骨胶虫胶植物胶淀粉松香阿拉伯树胶热塑性树脂胶粘剂聚醋酸乙烯酯聚酰胺热固性树脂胶粘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橡胶型胶粘剂氯丁胶丁腈胶混合型胶粘剂环氧酚醛酚醛丁腈环氧尼龙磷酸盐型硅酸盐型硼酸盐型玻璃陶瓷及其其他低熔点物等73按固化类型分类化学反应型胶粘剂热塑性树脂溶液胶粘剂热熔胶粘剂含有活性基团的线型聚合物当加入固化剂时由于化学反应而生成交联的体型结构从而产生胶接作用热塑性聚合物加溶剂配制而成以热塑性聚合物为基本组分的无溶剂型固态胶粘剂通过加热熔融粘合然后冷却固化
O
二元酸酐
+ HO R' OH
HOOC R COOH
二元醇
二元酸
OO HO R' O C R C OH
羟基酸
OO HO R' O C R C OH
羟基酸
编辑课件
25
OO 2HOR' O C R C OH
OO
OO
HOR' O C R C OR' O C R C OH
OO
+ HOR' O C R C OH HOR' OH
7
• 5.2 塑料按照受热后形态性 能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哪 几类?请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24
11
自由基加聚反应的特点
1)自由基加聚反应不是逐步反应,而是连锁反应。产物分子量在短时间。
2)自由基加聚反应是不可逆反应。一经引发剂引发启动,反应就自动进行到底。 3)在反应过程中,单体的浓度逐渐减少,转化率逐渐上升,最后还可能保留少
2021/3/24
19
金属化合物促进剂
尤其是辛酸钴和环烷酸钴,是当前应用最广的促进剂。 一般将其溶解于各种浓度的增塑剂、溶剂或苯乙烯中使用,用邻苯二甲酸二 甲酯作溶剂比苯乙烯作溶剂,可使树脂有较长的存放期。 通常聚酯树脂使用含1%钴的溶液,用量一般为0.5%~4%,具体用量与环境 温度及配胶量有关。 常用于促进氢过氧化物,是CHP与MEKP最常用的促进剂,适用于常温固化 体系。
部分未反应的单体。 4)聚酯树脂交联是放热反应。引发剂一旦形成足够量的自由基,树脂就开始交
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迅速达到峰值。
2021/3/24
12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用引发剂
引发剂:是能使含双键的单体或线性聚合物 活化而成为自由基并进行链锁反应的物质。
引发剂的引发途径: 热引发、光引发、氧化-还原引发
⑤ 过碳酸酯 ⑥ 酮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的混合物)
如过氧化甲乙酮(MEKP)、过氧化环己酮
2021/3/24
14
• 有机过氧化物 • 最常见的是过氧化甲乙酮
2021/3/24
15
• 室温固化需要促进剂 • 定义:是指在聚酯固化过程中能单独使用以促进引发剂分解 的活化剂。 • 引发剂:一般为强氧化剂;
2021/3/24
20
不饱和聚酯树脂常用的固化体系
热引发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等,单独使用。 氧化-还原(室温引发)体系: ① 过氧化二苯甲酰 – 叔胺 N,N’- 二甲基对甲苯胺、 N,N’- 二甲基苯胺 N,N’- 二乙基苯胺。 ② 过氧化酮类 - 环烷酸钴 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
右。
2021/3/24
6
●
●
●
●
●
●
●
● ●●
● ●
● ●●
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2021/3/24
7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 1 共聚过程: • (1)链引发
• 引发效率低,还伴有副反应(笼蔽效应)
2021/3/24
8
• (2)链增长 • 不饱和聚酯双键与苯乙烯(M1)发生共聚反应 • 均聚?共聚? • 分子链构造的核心问题--------竞聚率 • 将不饱和聚酯看作反丁烯二酸酯(M2) • r1=0.3, r2=0.07 • 反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共聚倾向 • 由于r1<1,r2<1,存在恒比点(聚合物组成和原料组成相同
促进剂:一般为强还原剂; 使用时决不可直接混合,否则会引起强烈反应,以致于爆炸。
2021/3/24
16
有机过氧化物促进剂的种类
① 只对有机过氧化物有效 主要为叔胺类,如N,N’- 二甲基苯胺等。 ② 只对有机过氧化氢有效 主要为金属盐类,如环烷酸钴等。 ③ 对有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氢都有效 主要为硫醇类,如十二烷基硫醇等。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
2021/3/24
.
1
课前回顾
1、什么是UPR的固化?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2、UPR的固化机理与特点分别是什么? 3、固化树脂的网络结构如何表征?
2021/3/24
2
outline
• 1.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 •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1.2.1 固化剂的选择 1.2.2 凝胶与固化 • 1.3 不饱和聚酯用引发剂 • 1.4 不饱和聚酯用阻聚剂 • 1.5 树脂的制备 • 1.6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固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A阶
B阶
C阶
可溶、可熔
凝胶阶段
不溶、不熔
2021/3/24
5
固化树脂的网络结构表征
固化产物是具有网络结构的体型聚合物,网络结构有两个重要参数: (1)两个线型不饱和聚酯分子交联点间苯乙烯的重复单元数;平均为1~3个。 (2)线型不饱和聚酯分子中双键反应的百分数(交联点数目)。最高达70%左
2021/3/24
21
1.4 不饱和聚酯树脂用阻聚剂
阻聚剂: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能使单体 和不饱和聚酯不能发生聚合反应的 物质。 阻聚作用的表现:(M-单体;Z-阻聚剂) 链增长反应 RMn·+M RMn+1·
链阻聚 反应 RMn·+Z
2021/3/24
9
• 理论上恒配比苯乙烯用量为57mol.%
• 实际上通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苯乙烯含量为33-40 wt%, 苯乙烯与不饱和聚酯 双键摩尔比为1.8:1,苯乙烯占64-70mol.%
2021/3/24
10
• (3)链终止
• 双基偶合终止为主
• 共聚到一定程度,形成三维网络,出现凝胶现象(双基终止困难),发生自 动加速,聚合速度增加,急剧放热,温升至150-200度,进一步共聚,三维网 络更加紧密。
目前主要采用的引发途径: 1)热引发 2)氧化-还原
2021/3/24
13
热引发引发剂:主要为有机过氧化物。
① 烷基过氧化氢(R-O-O-H) 如异丙苯过氧化氢
② 过氧化二烷基(或芳基) 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③ 过氧化二酰基 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④ 过氧化酸酯 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
2021/3/24
17
• 叔胺(二甲基苯胺)+有机过氧化物(BPO) • 环烷酸钴+过氧化甲乙酮
2021/3/24
18
叔胺类促进剂
用于促进过氧化物引发剂,如BPO,使之能在常温下固化,并且凝胶时间与 固化时间都很短,是室温快速固化体系常用促进剂。 最常用的是N,N’- 二甲基苯胺、 N,N’- 二乙基苯胺与N,N’- 二甲基对甲苯 胺,一般使用10%的溶液,用量1%~4%。 促进作用顺序:二甲基对甲苯胺>二甲基苯胺>二乙基苯胺
2021/3/24
3
1.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
• 1 固化的含义: • 粘流态→交联→不溶不熔的体型网络 • 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征 • 凝胶阶段(A阶):失去流动性 • 硬化(定型)阶段(B阶):具有硬度和形状 • 熟化阶段(C阶):具有力学性能可供选择
2021/3/24
4
2.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