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高中联动式创建优质学校的实践研究》开题暨优质学校
实践课题题目大全
实践课题题目大全1.化办特色园推动区域优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2.生成性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3.渗透中国文化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4.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生学科思维养成路径的循证研究5.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演奏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6.深度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7.深度教学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8.少先队辅导员“四型三结合”培养路径与实践研究9.如何运用游戏手段促进体育教学的研究10.融合信息技术突破初中化学学科认知障碍的课堂提质研究11.融合教育背景下使用心理绘画提高特殊儿童社交技巧的研究12.任务驱动下合作探究式的小学多课时习作教学13.人工智能的职业技能迭代效应及中等职业教育干预对策研究14.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新教材诗词教学15.让本土民俗文化走进幼儿游戏的研究16.区域幼儿园梯田式教研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17.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校本实践研究18.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质量内部监管体系构建研究19.农村小学住宿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20.农村小学生劳动分层教育的实践研究21.男性青少年阳刚品质的培养研究---以马鞍山市中小学生为例22.面向职业教育的智能制造领域新型产学研模式研究23.美育视域下小学美术作业主题化设计实践研究24.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舞蹈表演模块的教学研究25.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微项目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应用26.利用中学思政课课堂生成性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行动研究27.立足悦纳课堂,创建高质量备•教•学•评共同体行动研究28.立德树人视域下主流媒体时评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29.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30.立德树人视域下乡村小学劳动教育困境与路径研究31.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融合的策略研究32.劳动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融合创新研究33.劳动教育融合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34.课程思政视域下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35.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实践与研究36.开展整本书创意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37.开发自我同情训练课程缓解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实践研究38.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初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研究39.借力数学游戏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实践与研究40.结构视域下的高中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4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创新实践探究42.教育信息化2.0驱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转段升级运行机制研究4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创新策略探究44.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专业化研究45.教育人工智能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46.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及管理策略研究47.家长志愿者参与幼儿园节庆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48.家园合作模式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49.家园合作促进幼儿体育活动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50.家园共育背景下3-6岁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51.基于主体参与的线上线下融合式乡村教师培训创新研究52.基于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53.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54.基于智慧课堂助力小学“1+X”经典群文阅读的策略研究55.基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56.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语文PBL的设计与实施研究57.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模式58.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59.基于智慧课堂的儿童表达分享个性化习作教学研究60.基于智慧课堂背景下的乡村教师培养策略研究61.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无人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62.基于真实实验的初中物理可视化教学实践研究63.基于园所环境资源开发户外游戏课程的行动研究64.基于园本课程开发的“童”课程体系建构研究65.基于语文学科课程统整的小学生立体阅读的策略研究66.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群文阅读行动研究67.基于一题一课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策略研究68.基于研训一体模式的拓展初中生法治教育空间的有效性研究69.基于学习者视角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实践探索70.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小学高年级“数学画”教学实践研究7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7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7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74.基于新高考的“一案三式”备课改革模式的实践研究75.基于校外研学基地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研究76.基于小学语文新教材小古文教学改革创新研究77.基于小学数学文化的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78.基于小学数学的多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79.基于小学生文创社团融合多学科进行进行美育文化拓展的探索和研究80.基于小学美术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xx为例81.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园”构建实效性课堂的实践研究82.基于项目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83.基于项目学习的大单元教学形态与范式研究84.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85.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计算思维培养模式研究86.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87.基于乡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实践研究88.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初中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89.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美术探究性教学研究90.基于文化认同下的校区融合实践研究91.基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下的教学策略研究92.基于平台构建CDL家园共育模式的实践研究93.基于统编教材小学生讲故事提升表达能力策略的研究94.基于统编教材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95.基于统编教材单元写作教学实践的研究96.基于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初写作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97.基于体育学科优势有效提升学生抗挫能力的实践研究98.基于思维导图视域下读后续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99.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的实践与研究100.基于数学思维培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的实践研究101.基于数学实验课程建设下的高中生数学学习品质的培养与评价研究102.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误中悟”教育方式及其课堂实践研究10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研究104.基于实践活动的单元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实施的策略研究105.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106.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生英语作业自我管理研究107.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大问题”探究108.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109.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110.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111.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112.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研究113.基于深度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行动研究114.基于任务群的高中古诗文“声情”吟诵微专题教学案例研究115.基于任务分析的部编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116.基于迁移能力培养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研究117.基于其他学习任务群的“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案例研究118.基于普通高中宏志生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119.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120.基于零起点: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游戏化学习的研究121.基于劣构问题的初中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122.基于劳动教育渗透下初中班主任工作开展研究123.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124.基于课型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案例研究125.基于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利用大数据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研究126.基于科学可视化的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127.基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的研究128.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研究129.基于家校联动的小学生劳动素养有效性评价研究130.基于家校合作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支持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131.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132.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全科阅读教学研究13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策略研究13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创客教学研究135.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136.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137.基于国家云平台的小学识字写字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138.基于馆校融合的小学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139.基于高中新课标的海军新课标青少年航校体育课程建设研究140.基于高中物理新教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141.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行为动词”的案例研究142.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143.基于赋权增能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实践研究144.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足球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145.基于德国IHK认证任务式活页实训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46.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147.基于单元母题的初中语文多文本整体阅读教学策略研究148.基于单元教学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追踪评价研究149.基于单元教学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150.基于大数据的高中学情诊断暨教学与管理干预研究。
优质高中创建实施方案
优质高中创建实施方案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因此,建设优质高中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优质高中创建实施方案。
二、教师队伍建设。
1. 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加入高中教育事业。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 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课程建设。
1. 制定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 开设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
四、教育教学管理。
1.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学生学业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五、校园文化建设。
1. 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氛围。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六、资源配置与保障。
1.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益性。
2. 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3. 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障。
七、总结。
优质高中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按照以上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和提升高中教育的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全体师生和家长能够共同支持和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办教育——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局长胡英江访谈录
按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办教育——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局长胡英江访谈录韩大勇;胡英江【摘要】天津市河西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81万。
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学14所、小学2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河西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立足于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2002年确立了均衡化、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终身化的教育发展目标;2003年实施天津市"双高普九"规范化学校建设;2004年实施河西区"现代化学校先进校"建设;2006年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列入"十一五"规划;2009年高水平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项目,使河西区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个性特色更加鲜明,育人质量更加优化,队伍建设更加完善,教育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
2009年,河西区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
河西区的教育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举措?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河西区教育局局长胡英江。
胡局长是政治特级教师,从普通教师、年级组组长、校长助理兼教务主任、教学副校长、校长、教育局局长,他一步步走来,对教育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体察和清醒的认识。
采访过程中,胡局长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按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办教育",在他看来,教育需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既要有教育的理想,又要立足现实,循序渐进。
胡局长语言很平实,没有空话和套话,言语中体现出对教育的深刻洞察和真知灼见。
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整理成篇,以飨读者。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教育局局长;教育的本质;河西区;天津市;胡英;规律;访谈录;义务教育阶段【作者】韩大勇;胡英江【作者单位】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26.22编者按:天津市河西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81万。
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学14所、小学2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多样化示范校方案
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多样化示范校方案
第一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希望通过创建多样化示范校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案:
1. 开设特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例如体育课程、艺术课程、科技课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些特色课程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合作、聘请校外专家等方式来提供。
2. 推进分层教学: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将他
们分为不同的层次,开设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计划。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校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开展课外活动: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机会,
例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4. 加强国际化教育: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例如开展
国际交流项目、邀请国际学生来校交流等。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
5.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
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教师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
6. 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学科评价等。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方案,第一中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积极推进学校的多样化示范校建设。
打造数字校园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校园新生态变革
打造数字校园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校园新生态变革发布时间:2022-08-02T07:31:16.635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5月总第416期作者:宋晓莹付全新蔡利鹏[导读] 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打破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
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宜昌一中紧抓新高考改革和新校区建设机遇,以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着重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校园综合治理、教育教学融合,强化“三种意识”,以信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与构建现代化教育新生态。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443099摘要: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打破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
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宜昌一中紧抓新高考改革和新校区建设机遇,以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着重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校园综合治理、教育教学融合,强化“三种意识”,以信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与构建现代化教育新生态。
关键词:数字校园高中大数据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宜昌一中”)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追求,坚持“自我教育、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将“家国情怀、自主发展”作为育人目标。
宜昌一中在党的教育方针的引领下,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精品发展的战略思想,确立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蓝图,以“科技兴校”等作为学校长期战略长期战略关键词。
宜昌一中江南新校区建设是宜昌市的重要教育名片,是打造宜学之城、推进新区建设的龙头项目之一,总体按绿色建筑二星、局部三星的标准设计,总体工程质量建设为省、市优质工程,图书信息中心正争创省优质工程“楚天杯”奖。
立足“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绿色生态、科技智能” 的总体定位,努力打造“绿色校园”、“花园式校园”和“智慧校园”,充分体现了生态化、现代化、人文化、智能化的特点。
打造优质校共体“四共”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教书育人(中旬刊)2021年第05期打造优质校共体“四共”模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郑承勉(浙江开化县教育研训中心)[摘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关乎区域教育的均衡,更直接影响着农村师生和家长的获得感。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开化县实施打造优质校共体的“四共”模式,实现区域联动,在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颇有成效。
[关键词]校共体;“四共”模式;教育均衡开化县地处浙江西部,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县,县域内学校分布点多、线长、面广,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区,农村学校生源不断萎缩。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向往,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近几年来,开化县为创建浙江省教育均衡县,通过组建“幼儿教育集团”“城乡教育共同体”等举措,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目前,全县建立幼儿教育集团3个,涵盖县城校区12个;建立教育共同体9个,辐射城区城乡小学、初中50所,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学校覆盖面达到100%;建立一个高中教育共同体,覆盖全县4所普通高中。
全县建立校共同体“四共模式”实现了教育共同体全覆盖,有效破解了区域均衡教育城乡鸿沟,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性跃升。
一、体制共建,有效填平教育“制度鸿沟”(一)做强顶线设计因地制宜,做强顶线设计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学校共同体”教育布局,以资源的“统筹、整合、合作、融通、共享”为策略,构建“县领导+教育局专班+校共同体校长+成员学校校长”共联机制,一贯到底、一体联动。
由每个县主要领导挂联1所龙头学校,教育局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教研员联系1所农村学校。
每个教共同体分阶段根据地理位置划分片区设置龙头学校进行示范引领带动,其中,高中阶段以县属第一中学为龙头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以城区9所优质中小学为龙头学校、幼儿教育以城区3所优质公办幼儿园为龙头学校,形成“1+9+3”学校共同体。
校共同体的成立打破了城乡教育相对封闭、各自为战的发展格局,构建起体系架构清晰,发展方向明确的城乡、校际共享共荣机制,有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准投放、纵深供给、均衡发展。
《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深化乡村教育改革,推动育人方式转型,促进我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结合市教育局《宿迁市乡村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着力补短板、提质量、强能力、促公平,加快推动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教育的城乡、校际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
二、基本目标到2025年,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明显增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健康向上,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建成一批乡村新优质学校,增强乡村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全区义务教育步入城乡一体化、优质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三、重点任务(一)聚焦补短板,统筹加强乡村学校建设1坚持依法治校。
依法完善乡村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学校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
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坚持实行定岗定责的管理体制,提高学校工作的整体效能。
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等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公安分局、区检察院)2.提升办学条件。
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类和《江苏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要求》,全面开展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摸底排查。
持续开展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室、专用教室、运动场、教室照明改造、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设施设备补足提质工作,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等功能室或基地的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3.提高信息化水平。
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深化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以江苏省吴县中学教育集团为例
教育界/ JIAOYUJIE2022年第7期(总第483期)▲管理智库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以江苏省吴县中学教育集团为例洪绍辉【摘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不断推进均衡教育的学校组织样态。
在新时代,开展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能够解决办学的实际问题,实现校区高中的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
文章从当前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面临的挑战出发,以江苏省吴县中学教育集团为例,总结和探讨高中集团化办学传承与创新校本的办学实践和有效对策。
【关键词】融合共生;新时代;集团化办学;传承与创新作者简介:洪绍辉(1972—),男,江苏省吴县中学教育集团。
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以特定区域内的一所高中历史名校为引领,与若干所学校组成新建校区,并带动学校共同体共生共荣的办学形态。
其发展目标是以融合前的名校为主权实体,让新建校区的其他学校传承龙头校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优良的校风学风、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等,并依据自身特有条件发展创新。
龙头校把优质教育资源输入其他学校,促使学校共同体发展,最终使集团内各成员校达到一个资源相对均衡的状态,这既是传承,也是创新。
集团各成员校为达成“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一致目标,实行品牌共建、包容合作、传承创新、彼此共赢。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集团化办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厘清存在的问题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扫清障碍。
一、高中集团化办学面临的挑战(一)行政授权不清晰,运行机制不规范随着高中教育集团规模的日益扩大,其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有的教育集团刚开始实行集团化,学校间存在文化与制度壁垒,在解决集团化面临的困境时,很多原来有效的方法失效。
原因有三点。
首先,传统学校的个体发展赖以维持的诸多机制在集团化后变为新的需要克服的障碍,包括分配制度、行政等级制度以及传统的竞争机制等。
从基础教育各学校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少“名校”以及“好学校”,都是依靠政策和资源等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依靠成绩赢得口碑成长起来的,这可以说是资源未均衡分配的结果。
普通高中联动帮扶工作方案
普通高中联动帮扶工作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普通高中在教育质量、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我们提出了普通高中联动帮扶工作方案。
二、目标定位1.提升普通高中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缩小城乡、地区间教育差距。
2.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增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活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三、工作原则1.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作用。
2.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3.坚持共建共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及。
4.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活力。
四、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普通高中联动帮扶机制(1)制定普通高中联动帮扶政策,明确帮扶对象、内容、方式等。
(2)加强普通高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3)鼓励优质高中向薄弱高中输出管理经验、教育教学资源,提升薄弱高中教育教学水平。
2.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条件(1)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普通高中基础设施。
(2)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加强普通高中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加强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实施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领军人才。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发挥专长,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5.加强普通高中与高校、企业等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1)开展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对策与实践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对策与实践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冷雪艳,付曙光(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新高考改革是我国高考40年来的大变动、大调整,也是对高职院校招生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针对山东省高职院校近年来招生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做了详细分析,在实践工作中提炼成效明显的创新举措以增强高职院校自身招生竞争力,通过转变招生宣传重心,改变单一的生源结构,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从省内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招生策略建设方案。
关键词:高考改革;竞争力;策略;创新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26-0017-02一、引言(一)论文背景及现状新高考改革对山东省高校招生录取机制做出了大幅调整,也对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
通过学习新高考政策、分析往年招生数据、开展新生问卷调查、深入专业调研等形式,积极开展招生工作“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大发展”专题活动,认真研究新高考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结合山东省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实际,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品牌特色发展,促进应用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及应用价值改革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行业发展机遇和创建优质特色专业群的平台,山东省高职院校应借助新高考的契机做好招生工作创新,通过吃透高考改革政策,用好招生自主权;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服务地域经济发展;完善招生体系机制,加强招生能力建设;加强生源基地建设,促进高中高校资源共享;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持续提高人才选拔质量;构建地域跨校联盟,共同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等措施,为山东省高职院校招生提供及时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困境(一)招考类型封闭保守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普遍较多,生源范围大多面向全国省份,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山东省内,其招生主渠道仍为夏季高考生和春季高考生,而像专本贯通、单独(综招)招生、校企合作、技师培养、中外合作和三二连读转段等多元招生类型和合作项目投放的招生计划和专业在全省同类高职院校中所占比重较小。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潍坊市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的通报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潍坊市第六届优秀教
学成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潍坊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9.09
•【字号】潍政办字[2008]137号
•【施行日期】2008.09.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潍坊市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
的通报
(潍政办字〔2008〕1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上属驻潍各部门、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进科教兴潍战略,加快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政府决定继续在全市范围内评审认定优秀教学成果并予以奖励。
经市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认真客观、公平公正的评审,共评出潍坊市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集体奖和个人奖484项。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获奖的单位和个人继续发扬成绩,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断开拓创新,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ΟΟ八年九月九日附件:
潍坊市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集体奖(34项)
个人奖(450项)
一、管理创新系列(69项)
二、学科研究系列(191项)
三、教育科研系列(69项)
四、职业教育系列(57项)。
赣榆县第一中学学校介绍
赣榆县第一中学学校介绍赣榆县第一中学坐落在黄海之滨的赣榆县新城区,学校始建于1975年9月,原名“赣榆县青口第一中学”。
2001年10月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3月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
2009年7月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赣榆县第一中学”。
2008年5月,赣榆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1.6亿元将学校整体搬迁到赣榆县新城区,2009年12月新校全面投入使用,2011年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3456平方米,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现有78个班,学生4056人,教职工312人,专任教师279人。
学校恪守“科学人文并重,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怀仁励志,尚德进取”的校训,办学绩效在市县已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获得省德育先进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省平安校园、省健康教育促进校、省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集体、市五星级学校工会、市二星级心理咨询室、市依法治校先进集体、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市全面育人先进学校、市规范收费达标学校、市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先进学校、县先进基层政法单位、县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县先进教务处、县教科研先进集体等称号,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享誉全市的优质高中。
一、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学校深入学习领会《江苏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切实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强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到位,学校利用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媒体等各种形式宣传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各项政策要求,引导教干、教师、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合力;二是强化作息时间的执行到位,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学段和年级、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三是强化课程计划的实施到位,将所有班级课程表收集整理、装订成册,落实课表公示制度;四是制度落实到位,对作业布置、资料征订、招生、收费、考试等方面,都制定了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并强力实施。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一、引言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联动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联动关系至关重要。
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联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顺利升入高校,还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从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联动的意义、目标和具体举措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提案。
二、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意义1.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高中与高校联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升学和就业计划。
通过高中与高校的有效对接,学生可以在高中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不再盲目地追求分数,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2.促进教育发展高中与高校联动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高校可以向高中提供教育资源和师资支持,帮助高中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高中也可以向高校提供学生的素质评价和发展情况,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3.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高中与高校联动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帮助学生在升学时更加公平公正地享受教育资源。
通过高中与高校之间的有效联动,可以避免高校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升学机会。
三、高中与高校联动的目标1.提升学生升学竞争力通过高中与高校的有效联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校的情况和要求,提前培养学生的升学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升学竞争力。
2.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高中与高校之间的有效对接,提高高中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优质生源。
3.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高中与高校之间的有效联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升学和就业计划。
四、高中与高校联动的具体举措1.加强师资力量的支持高校可以向高中提供专业师资力量的支持,开设一些特殊课程,帮助高中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高中可以向高校提供学生的素质评价和发展情况,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联动合作变得愈发重要。
高中是学生接受普通教育和考取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阶段,而高校则是学生进一步深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场所。
如何推动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联动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提案旨在探讨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高中与高校联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与高校之间建立有效的联动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高中和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学术选择,使自己的兴趣与专业更好地匹配,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2.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高考是学生进入高校的一个重要关口,在高中与高校的联动中,高校可以为高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指导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3.建立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联动可以建立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使高中和高校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具体措施和建议1.建立高中与高校的合作平台可以通过建立高中与高校的合作平台,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组织高中和高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如学术讲座、文化交流、教学实践等,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合作。
2.建立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机制高中与高校可以建立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机制,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学术选择。
高中可以与高校开展志愿填报指导的课程,高校可以向高中学生介绍专业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专业和院校。
3.拓展高中与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在高中与高校之间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高中可以向高校借用一些教学资源,如实验设备、图书馆资源等,从而提高高中的教学水平;高校可以邀请高中教师参与高校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改革,实现师资力量的共享。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高中与高校联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高中与高校的联动,包括改革招生制度、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工作。
本提案将围绕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改革招生制度为了促进高中与高校的联动发展,我们首先需要改革高校的招生制度。
当前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高校主要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
这种单一的考试制度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学习兴趣不足,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应该尝试多元化的招生制度,允许学生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特长招生等多种形式来录取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也能够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增加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师资培训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核心在于师资的培训和建设。
我们应该加强高中和高校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学术上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鼓励高中和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推动师资之间的共享,实现师资的联动。
三、优化课程设置当前高中与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例如高中的课程设置与高校的课程设置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高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与高校学习的知识之间存在较大的断层,这对学生的学术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优化高中和高校的课程设置,建立起课程的衔接机制,使高中的课程设置能够与高校的课程设置相衔接,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知识能够为其将来的高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实践教学高中与高校联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推动高中与高校之间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和合作,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衔接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何推动高中与高校的联动,让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教育阶段,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提案。
一、建立高中与高校之间的沟通渠道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联动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资源,为学生的顺利过渡提供保障。
建立沟通渠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建立高中与高校联络机构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可以建立高中与高校联络机构,负责搭建高中与高校之间的桥梁,促进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这样的机构可以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座谈会、学术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与高校教育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1.2建立高中与高校教师交流平台高中与高校的教师都是教育培养者,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顺利过渡至关重要。
可以建立一个高中与高校教师交流平台,通过论坛、培训等形式,促进双方教师的交流和合作。
这样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建立高中与高校学生交流平台学生是高中与高校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交流也是促进双方联动的重要环节。
建立高中与高校学生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们更早地了解高校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选择。
二、推进高中与高校课程衔接高中与高校的课程衔接是学生顺利过渡的关键环节,需要双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密切合作,为学生的顺利过渡提供有力保障。
2.1完善高中课程设置高中课程设置需要更加贴近高校课程设置的要求,为学生的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引入更多高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2加强高中与高校教学资源共享高中与高校可以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共同开设教学项目、实验室资源互用、课程教材共享等。
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学习环境。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中与高校的联动教育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中与高校联动是指高中学校与高等学校之间开展的一种紧密、有效的教育协同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学生学业和职业发展,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重要性、现状分析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重要性1.提高教育质量高中与高校联动可以使教育资源得以整合,高校可以向高中提供专业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帮助高中生系统性地学习一些课程,以提高学生成绩,增加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高中可以向高校提供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帮助高校调整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向,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发展高中与高校联动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做准备。
同时,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对接社会需求通过高中与高校联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动向,使学校的教学内容更贴合社会需求,更符合行业标准。
同时,高校还可以引入一些工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职场,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中与高校联动教育的开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情况存在差异。
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现行的考试制度导致学生在应试能力上的武装化,高中学校和高等学校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无法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体制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些学校还存在对于高中与高校联动教育的认识不足和实施动力不足的情况。
三、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具体实施方案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学校之间的合作方式和资金投入渠道。
同时,鼓励高校为高中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中与高校联动是指高中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联合办学和教育资源共享等形式的一种教育模式。
通过高中与高校的有效联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平稳过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拓宽升学渠道,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等。
一、建立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机制与体系为了更好地推动高中与高校的联动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建立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机制与体系。
包括:政策文件的制定,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师资的交流等方面。
1、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有关高中与高校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地区各学校间联合办学,便于资源的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中生参与高校的课程学习,提前体验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
2、资金投入:政府可以针对高中与高校联动开展相关的资金投入,用于学校师资力量的培训,教育资源的共享,实验设备的积极更新等。
同时,也可以设立一定的奖学金专门面向高中生,鼓励他们在高校中展示自我,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人才培养:高校可以加强与高中生相关的教育培训,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专门的课程培训,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高中教师也可以参加高校相关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4、师资交流:高中与高校可以加强师资力量的交流合作,高校的教师可以到高中进行讲座,为高中生讲解高校的学科知识,开展学科交流和合作等。
高中教师也可以到高校进行短期的进修学习,更新自己的学术知识。
二、促进高中与高校联动的途径与方式为了促进高中与高校的联动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开展课程共享:高中与高校可以开展课程共享,高校可以将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共享给高中,让高中生提前体验高校的学习氛围,增加其对高校教育的了解。
同时,高校也可以邀请高中生参与部分高校的课程学习,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2、联合办学:高中与高校可以开展联合办学,组建学校联合机构,共建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水平。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
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尊敬的领导:我在此向您提出一份关于推动高中与高校联动的提案。
高中与高校的联动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高中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提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高中与高校的联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高中与高校之间的定期交流机制来推动双方的合作。
例如,每个学期都可以安排高中学生到高校进行参观和交流,让他们了解高校的教学环境和科研成果。
同时,可以定期邀请高校教师到高中进行讲座和教学指导,帮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的要求和规范。
这样的交流有利于高中生提前适应高校的学习环境,增强学术素养。
其次,我们可以加强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课程对接,让高中学生在学业转换的过程中更加无缝衔接。
可以设立课程教学示范基地,让高中学生可以参与高校的实验教学,开展科研项目,并由高校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
同时,可以与高校合作,开设一些高中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让他们提前接触和学习高等教育的内容。
这样的课程对接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要求,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此外,加强高中与高校的招生宣传和咨询工作也是推动联动的重要举措。
可以组织高校招生宣讲团队到高中进行宣讲,并提供招生政策和报考指导。
同时,可以建立高中与高校的招生电子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可以方便地了解高校的招生信息和录取要求,并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这样的工作可以提高高中生对高校的认知度和了解度,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大学选择。
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建立高中与高校的合作研究基地来推动联动。
可以成立研究团队,由高中和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开展一些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
通过合作研究,高中生可以学习到高校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与高中的合作研究,了解高中学生的科研潜力和学术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术指导和推荐信。
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贺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贺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6.01•【字号】贺政办发〔2023〕24号•【施行日期】2023.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贺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副处级以上各单位: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卫健委、残联《贺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6月1日贺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残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60号)《广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22〕68号)精神,加快推动我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切实保障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发展,切实增强残疾儿童青少年家庭福祉,努力使残疾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各阶段适龄残疾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办高中联动式创建优质学校的实践研究》开题暨优质学校创建研讨活动在市第六高级中学举行
2015年6月1日下午,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新办高中联动式创建优质学校的实践研究》开题暨研讨活动在市第六高级中学举行。
参加本次研讨活动的人员有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闫德明教授,东莞市教研室高中教研员及东莞中学、东莞一中、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实验中学、市第六高级中学、市第七高级中学、市第八高级中学、麻涌中学、长安中学等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和子课题负责人。
首先,课题主持人市教研室王健主任做开题报告,王主任从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等七个方面对课题研究做了细致的介绍,使得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及子课题的负责人们明确了研究的问题,清晰了研究的思路,理解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并对课题今后的研究工作作了部署和规划。
接着,市第六高级中学的詹海潮校长代表子课题做发言,詹校长从团队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十个方面对文化渗透与经验传承的路径做了介绍,给课题组其它子课题的研究以很好的借鉴。
最后,课题组的顾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闫德明教授做优质学校创建的讲座,闫教授认为本课题立意新、切入点好,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教育的公平、均衡、优质要求一致,课题的研究有理论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
闫教授从优质学校的内涵和联动式创建的路径两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闫教授高屋建瓴的论述既为课题的理论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又为课题的实践研究指出了可操作的办法。
研讨活动由教研室王定国主持。
本次活动在市第六高级中学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课题主持人王健主任做开题报告
市第六高级中学詹海潮校长介绍子课题情况
课题组顾问闫德明教授点评并讲座
课题研讨会现场
课题组部分成员与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