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作者韩愈主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A. 学习是为了个人利益B. 学习是为了追求知识C. 学习是为了社会地位D. 学习是为了国家利益答案:B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指的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传授技能C. 传授道德D. 传授经验答案:C3. 在《师说》中,韩愈对学习者的态度是什么?A. 学习者应该自满B. 学习者应该谦虚C. 学习者应该自大D. 学习者应该自卑答案:B二、填空题1. 《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
答案:传道、授业、解惑2.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________,如是而已。
答案:术业有专攻三、简答题1. 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理解。
答案: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人。
他强调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道德和做人的道理。
同时,他也认为学生可以超越老师,老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学习的关系。
2. 根据《师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学习”的看法。
答案:《师说》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同时也要勇于超越,不断探索和创新。
四、论述题1. 结合《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学习者的要求。
答案: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决疑惑,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强调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知识,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和生活。
对于学习者,韩愈要求他们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同时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和探索。
他认为学习者不必拘泥于老师的教导,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去选择学习的方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师说》同步练习一、选择类二、情景默写三、判断题4.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每个老师打心底里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
()(2)积善成德....、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3)“深远”构图法,把近景,中景,远景结合在一起,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给人以“跬步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觉,开辟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4)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正是有了他的这种精神和作风,我们这个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选择简答五、文言文阅读C.今之众人..一跃,不能十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骐骥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积善.成德B.耻.学于师C.圣益圣,愚.益愚D.愈发言真.率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13.下列对上面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先从学习态度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共用十个比喻来论述中心“学不可以已”。
B.第一段文字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C.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态度。
尤其是第三组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相反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D.第三段文字,韩愈为人正直,德宗晚年政事混乱,韩愈上奏章批判,被贬连州,又量情转江陵做掾曹。
10.2《师说》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宪宗欲从陕西凤翔的法门寺迎取佛骨舍利供奉宫中,韩愈不以为然,上《论佛骨表》,一题作《谏迎佛骨表》,结果险些丢了性命,最后在刑部侍郎任上被贬潮州。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国,魏晋之际玄学兴起,儒、道、释三教渐有融合之势,经南北朝至唐,三教的融合依旧,一些人在儒家、道家思想之外受佛教的影响,这是一种常态。
而韩愈是固执的儒者,他视道、佛为异端,以儒者自居,坚定地捍卫儒学道统。
他在《原道》中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后面的九个字说得斩钉截铁,意思是要把佛、道之徒还俗,把他们的经书都烧掉,把佛寺、道观都改造成民房。
难怪唐宪宗要把佛骨迎到宫中供奉的时候,韩愈挺身而出,激烈反对,《论佛骨表》就是这样问世的。
韩愈说佛是“夷狄之法”,他在《原道》里也表达过不能将“佛”这一“夷狄之法”凌驾于先王之教上,或说是儒教之上。
但他言及佛教在东汉流入中国后,忽地把笔宕开,叙说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直到周穆王在位年数和享年多少。
韩愈要借此说明一个道理,这些帝王居位长久,生命长久,“非因事佛而致此也”。
因为那时候佛教没有进入中国,也就无帝王事佛之事。
这些叙说看似平淡,实际上隐含了韩愈说理的尖锐锋芒——因为唐宪宗事佛想的就是长命百岁。
韩愈说,不事佛实际上是可以长寿的,不信你看看历史。
韩愈随之和缓语气,说唐高祖李渊称帝之后,本想取缔佛教,只是由于那时的大臣目光短浅,不能洞晓先王之道、古今所宜,用先王圣明革佛教之弊,以致这事就放下来了。
唐宪宗一生多次迎取佛骨到宫中供奉,元和十四年(819)的供奉,宪宗让中使(宦官)杜英奇率三十多位宫人,拿着香花,前往凤翔的法门寺迎请佛骨舍利到京城长安的皇宫,自然有群僧相随,又带动诸寺、众生供奉,成一时盛况,韩愈忧心不已。
他对宪宗皇帝说:“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师说》(同步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解析版
第23课 师说同步练习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郯子(tán ) 六艺经传(zuàn ) 贻(yí)B .句读(dòu ) 苌弘(cháng ) 聃(rán )C .阿谀(yú) 授之书(shòu ) 蟠(fán )D .或不焉(fǒu ) 谄媚(chǎn ) 嗟乎(jiē)【答案】D【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A 选项“六艺经传(zhuàn )”;B 选项“聃( dān)”;C 选项“ 蟠( pán )”。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B .不耻相师 耻:耻辱C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答案】D【详解】根据词语规范释义,B 选项“以……为耻”。
3.下列关于“道”的一词多义,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C.吾师道也。
(名词,传统)D.道相似也。
(名词,道德学问)【答案】C【解析】C 项,“道”即“道理”。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断句能力。
那些教他读书,学习句子的停顿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5.下列有关《师说》的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第1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师说》同步练习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师说》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
C.吾从而师之从而:跟随(他)。
D.君子不齿不齿:不值得谈论。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
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
师说练习题和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代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________、解惑也。
2. 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如是而已。
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提倡的师生关系是()。
A. 师生平等B. 师生严格分界C. 师生相互尊重D. 师生相互竞争2.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学习的正确态度是()。
A. 只学不问B. 只问不学C. 学而时习之D. 学而不思则罔三、简答题1. 请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及其作用。
2. 韩愈在《师说》中如何阐述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关系?四、论述题1. 根据《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古代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五、翻译题1. 将《师说》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授业2. 终不解矣3. 术业有专攻二、选择题1. C2. C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为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
他认为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他们之间应该根据各自听到的道理的先后和掌握的技艺的专长来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论述题韩愈在《师说》中对古代教育的理解是,教育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学习,强调师生平等,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教师则应耐心解答,共同促进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五、翻译题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答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加深对古代教育思想的认识。
2《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课文挖空练习+重点知识+情景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句式:)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式:)。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 )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式:),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句式:),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句式:)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同“授”,传授)业解惑也。
(判断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却)不从师,其(它们,指问题)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师说》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郯子(tán)苌弘(chánɡ)老聃(dān)不屑一提(xiè)B. 句读(dú)渎职(dú)穷兵黩武(dú)买椟还珠(dú)C. 传记(zhuàn)传说(chuán)六艺经传(chuán)传宗接代(chuán)D. 贻之(yí)春风骀荡(yí)心旷神怡(yí)甘之如饴(yí)2. 对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无:没有。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C.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普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4. 下列句中加横线双音节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小学而大遗B. 然而成败异变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5.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歌以赠之A.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B.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C. 使快弹数曲D. 沉吟放拨插弦中6. 下列说法不符合《师说》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论述了为什么要从师和从什么人为师的道理。
B. 第2段作者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接着就用三组比喻来论证。
C. 作者在第3段中拿孔子的言行作为例子,主要在于说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别人才向别人学习,鼓励人们应该虚心好学。
D. 总起来看,《师说》着重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 韩愈在文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指的是________。
3. 文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体现了韩愈对师生关系的________认识。
二、选择题1. 《师说》一文中,韩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是()。
A. 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B. 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老师C. 老师总是比学生高明D. 学生可以超越老师2. 下列哪一项不是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三教”?A. 儒家B. 道家C. 佛家D. 法家三、简答题1. 请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定义。
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者”和“师”的理解。
四、论述题1. 根据《师说》的内容,论述韩愈对教育的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提倡尊师重道2. 正确的思想和道德3. 平等和相互学习二、选择题1. A2. D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为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决疑惑的人。
2. “学者”是指追求知识和学问的人,而“师”则是引导学者走向正确道路的人,学者和师之间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学习的基础上。
四、论述题1.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关键。
他提倡尊师重道,认为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学生可以超越老师,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
韩愈的这些观点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了教育的平等性和进步性。
结束语:通过《师说》的学习和练习,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韩愈的教育理念,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韩愈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完整版)《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2。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a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a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o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u,阿谀,奉承二.填空题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师说》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嗟.乎(jiān)嘉.奖(jiā)阿谀.(yú)师襄.(xiāng)B.跬.步(guǐ)经传.(zhuàn)以贻.(yí)之苌.(cháng)弘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老聃.(dān)D.驽.马(nú)郯.子(tán)针砭.(biǎn)无长.(zhǎ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⑤弟子不必..师之..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作《师说》以贻.之 D. 则耻师焉贻.笑大方则群聚而笑之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6.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__________、解惑也。
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弟子不必不如师。
3.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 韩愈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二、选择题1. 《师说》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韩愈D. 王安石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__________。
A. 教书B. 解惑C. 育人D. 读书3.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
A. 师不必贤于弟子B. 师不必高于弟子C. 师不必优于弟子D. 师不必强于弟子4.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道之所存,__________。
A. 师之所存也B. 学者之所求也C. 学生之所学也D. 知识之所在也三、简答题1. 简述《师说》中韩愈对“师”的理解。
2. 根据《师说》,韩愈如何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四、论述题1. 论述《师说》中韩愈所提倡的教育观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五、翻译题将以下句子从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判断题1.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2. 《师说》中韩愈主张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七、连线题将下列《师说》中的名句与相应的解释连线。
1. 师不必贤于弟子a.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更聪明2. 弟子不必不如师b.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 知识存在的地方,老师也在那里八、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体现了《师说》中的哪些观点,并给出你的看法。
案例:某学校有一位资深教师,他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
他认为,学生有时也能提出一些他未曾想到的观点,这对他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九、作文题以“我心中的师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对“师者”的理解以及你认为一个好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完整版)《师说》同步练习附解析
师 说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孰.能无惑 sh ú 句读.d ú 或.不焉 f ǒuB 、耻.学于师 ch ǐ近谀.y í 李蟠.f ānC 、小学而太遗.y í .郯子 d àn 苌.弘 ch ángD 、六艺经传.chu án 师襄.xi āng 贻.赠 y í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耻学于.师A 、师不必贤于.弟子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不拘于时,学于.余D 、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A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 、吾从而师.之D 、粪.土.当年万户侯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无长无少,古之学.者.必有师B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 、余嘉.其能行古道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 、彼与彼年.相若也。
C 、孔子师.郯子、苌弘⋯⋯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和(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7— 12 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乏闸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3同步训练:11师说(附答案)111 师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阿谀( ) 苌弘( )老聃( ) 经传( )李氏子蟠( ) 以贻之( )位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士大夫之族(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6)圣人无常师( )(7)术业有专攻(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9)余嘉其能行古道( )(10)作《师说》以贻之( ) 3.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退之,世称________,是唐代______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________”之首。
(2)“千古文章四大家”,“四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宋八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艺”一是指六种经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指六种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dòu fǒu yúchánɡdān zhuàn pán yíbēi2.(1)求学的人(2)岂、哪(3)从师的风尚(4)类(5)竟(6)固定的老师(7)学习、研究(8)普遍(9)赞许(10)赠送3.(1)韩昌黎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2)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3)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4)《诗》《书》《礼》《乐》《易》《春秋》礼乐射御书数4.(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 题。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师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师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 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A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代词,代指“道”。
B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语气词。
C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比”;第二个“乎”,助词。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
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
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乎”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 相与枕藉乎舟中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介词,相当于“于”,在;B项,介词,相当于“于”,对;C项,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D项,语气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习”均为“学习”之意。
A项前一个“出”为“超出”之意,后一个“出”与“出自”的“出”意思相同;B 项前一个“惑”是“疑难问题”之意,后一个“惑”是“糊涂”之意;D项前一个“道”是“道理”之意,后一个“道”是“风尚”之意。
4、下列各组画横线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却匈奴七百余里而耻学于师B.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 孔子师郯子、苌弘吾从而师之D. 其下圣人也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答案】C【解析】A项,使动用法/意动用法;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师说》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能无惑(疑难问题)则耻师焉,惑矣(疑惑)B.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吾师道也(学习)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注释或解释经义的著作)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3.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A.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片刻)B.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无贵无贱(无论)吾师道也(学习)C.跬步(古代的半步)驽马(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术业(学术技艺)D.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渊(深水)风雨兴焉(起)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
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5.对下面句子的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判断句:①非我也,兵也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B.宾语前置: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③铸以为金人十二C.状语后置: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③筋骨之强D.被动句: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为天下笑者,何也③不拘于时6.下列各句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师说》同步测试题目及参考答案一、基础学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 六艺经传(chuán) 贻(yí)B.句读(du) 苌弘(chāng) 聃(dān)C.阿谀(yú) 授之书(shu) 蟠(pān)D.或否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吾从而/师之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犹且从师而问焉()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在,师之所在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二、文本研读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学校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同步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a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a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o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u,阿谀,奉承二.填空题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试题】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③为惑④,终不解⑤。
生⑥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⑧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给文中空缺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八处选填恰当虚词(则、其、于、也、而、之、焉、乎、矣、以、哉、所、且、者、即、夫)。
8.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四.阅读下面一文,完成11-14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 韩愈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供经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11.对下面加点的两组虚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③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② 我则行之④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A.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不同。
B.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相同。
C.①与②的“则”相同,③与④的“于”也相同。
D.①与②的“则”不相同,③与④的“于”也不同。
12.文中下列四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是指在朝庭做官,掌管人事大权,直接辅助皇帝的人。
B.“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意为团结人才,效法古人,德行高尚,能接受批评意见而不烦恼。
C.“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当面受到称赞,还不如背后无人毁谤。
D.“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想进去而又迟疑不前,想要说话而又不敢讲。
13.对文中的“大丈夫”“我”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大丈夫”是指那种“奔走于形势之途”为求一官半职而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
B.“大丈夫”是指那种“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且美女如云的游手好闲之徒。
C.“我”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
D.“我”是“处污秽而不羞”“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之士。
14.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写的是达官贵人,他们深得皇帝宠幸,在朝可发号施令,出外则前呼后拥,居家有美女投怀。
B.第二段写的是山林隐士,他们没有生活规律,自由自在,不闻世事。
C.第三段写的是为求发达而攀附权贵,不知廉耻的势利小人。
D.李愿通过对三种人的比较,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退而归隐的心情。
【创新试题】五.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完成15-16题。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①。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韩愈《答李翊书》)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又曰:“辞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②。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
是之谓辞迭。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於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③。
(王安石《上人书》)15.翻译文中划线的三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 韩、苏、王三人对于文章写作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人对观点的表述和论证有何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2.B3.B4.C5.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
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略7.而、者、其、也、矣、乎、夫、所 8.C 9.A 10.B 11.D 12.B 13.B 14.D15.①只要水势大,那么凡属能够浮起来的物体,无论大少都会浮起来。
②只要求语言能表达意思,就怀疑会导致不要文采,这种怀疑是不对的。
③然而,外在的装饰也不能轻视,只是不要把它摆在首要位置就可以了。
16.①均强调文章内容决定形式、重于形式,即意在辞先;并讲求文章的实用性。
②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论证手法。
【名题讲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如下问题(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
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
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
三月而不克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
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
此所以破燕也。
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战国策•齐策六》)[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蒉:草编的筐子.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夜邑:地名。
⑤淄上:地名。
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⑥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⑦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解析:“所以”是复音虚词,《师说》一课出现较多,应在本课积累掌握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