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网络层(3)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三版知识点重点要点考点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三版知识点重点要点考点

第1 章信息化和信息系统1、信息的质量属性:(1)精确性(2)完整性(3)可靠性(4)及时性(5)经济性(6)可验证性(7)安全性,2、信息的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另外,噪声影响的是信道。

3、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产品信息化(2)企业信息化(3)产业信息化。

(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5、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了解)6、国家信息化体系6 要素(1)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2)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3)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4)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5)信息化人才。

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7、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维及消亡四个阶段,在开发阶段不仅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还包括系统验收等工作。

8、常用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服务的方法等。

9、结构化方法也称为生命周期法;由结构化分析(SA)、结构化设计(SD)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P)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其精髓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C7. A8. D9. B10. A二、填空题1. 分组交换2. 物理层3. 虚电路4. 数据链路层5. 网络层6. 数据包7. 传输层8. 应用层9. TCP/IP10. HTTP三、简答题1. OSI模型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是一个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成七个不同功能层的概念模型。

每个层在进行通信时,只需要考虑与该层相邻的上下两个层之间的通信细节,而不需要关心其他层的具体实现。

这样分层的设计旨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在物理层中,主要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传输媒介上传输比特流,并确保传输的可靠性和速度。

3. 虚电路是一种通信方式,其特点是在通信前需要建立连接,并且传输的数据包按照建立连接时分配的路由进行传输。

虚电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控性,但建立连接的过程较为复杂,且传输时会有一定的延迟。

4.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化为数据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对数据进行分组和重新组装,以及对数据的流量控制和传输控制。

5.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网络层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并进行数据的分组和重组。

IP协议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6. 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

传输层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数据包进行序列化、分组和重组,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协议是传输层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7.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

应用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和提供相关的服务,例如HTTP协议用于在Web中传输超文本。

8. TCP/IP是一组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9. HTT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它是在Web中传输超文本的主要协议。

第3章网络层

第3章网络层


3
章 网 络 层

3、网络层服务和网络层协议
向运输层提供的不同质量的服务: 向运输层提供的不同质量的服务:

3
算 (1)面向连接的服务 1)面向连接的服务
2 机 (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网 络 教 程
网络层可提供的服务包括:确定网络地址、 网络层可提供的服务包括:确定网络地址、标识网络 章 连接、传输数据、分组装拆、排序( 连接、传输数据、分组装拆、排序(按提交顺序投递给用 )、流量控制 限制用户一次性提交给网络的分组个数) 流量控制( 户)、流量控制(限制用户一次性提交给网络的分组个数) 等。 网 目前常用的网络层协议有: 目前常用的网络层协议有: 分组交换网: X.25建议 X.25分组交换网 络 建议( 分组交换网) (1)分组交换网:CCITT X.25建议(X.25分组交换网) (2) 局域网:IP协议、IPX协议 局域网:IP协议、IPX协议 协议 层 Internet:IP协议 (3) Internet:IP协议

3
X.25。X.25描述的是主机DTE和分组交换网PSN之间的接口规范。 X.25描述的是主机 描述的是主机DTE和分组交换网 和分组交换网PSN之间的接口规范 之间的接口规范。
章 网 络 层
计 算 机 网 络 教 程
X.25规定了主机与公共交换网之间的协议, X.25规定了主机与公共交换网之间的协议,而主机不 规定了主机与公共交换网之间的协议 必关心网络内部标准。X.25规定了主机 规定了主机DTE和网络设 必关心网络内部标准。X.25规定了主机DTE和网络设 DCE之间的三个层次上的接口 之间的三个层次上的接口。 备DCE之间的三个层次上的接口。
3
·链路层: 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采用LAP和 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采用LAP和 章 LAP- 链路访问规程, DTE与DCE之间有多个 LAP-B链路访问规程,当DTE与DCE之间有多个 并列物理电路时允许使用多链路规程(MLP)。 并列物理电路时允许使用多链路规程(MLP)。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网络层

第四章网络层4-01.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

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4-02.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⑴不同的寻址方案;⑵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⑶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⑷不同的超时控制;⑸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⑹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⑺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⑻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⑼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⑽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4-03. 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⑴物理层中继系统:集线器,转发器(repeater)。

⑵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交换机,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⑶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⑷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⑸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04.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TCP、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附录:课后习题答案第⼀章1. 计算机⽹络就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①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②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③提⾼可靠性④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⑤集中管理⑥综合信息服务2. 略3. ⽤户资源⼦⽹提供访问⽹络和处理数据的能⼒,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通信⼦⽹是计算机⽹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通信⼦⽹为⽤户资源⼦⽹提供信息传输服务;⽤户资源⼦⽹上⽤户间的通信是建⽴在通信⼦⽹的基础上的。

⽹络书稿第⼆版-(附习题答案)4. 星型的中⼼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

星型⽹的结构简单,建⽹容易,但可靠性差,中⼼节点是⽹络的瓶颈,⼀旦出现故障则全⽹瘫痪。

⽹络中节点计算机连成环型就成为环型⽹络。

环路上,信息单向从⼀个节点传送到另⼀个节点,传送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问题。

环型⽹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的场合。

由于信息从源节点到⽬的节点都要经过环路中的每个节点,任何节点的故障均导致环路不能正常⼯作,可靠性较差。

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的故障,可靠性较⾼。

树型⽹络是分层结构,适⽤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

与星型结构相⽐,由于通信线路长度较短,成本低、易推⼴,但结构较星型复杂。

⽹络中,除叶节点极其连线外,任⼀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路⽹络的正常⼯作。

⽹状结构⼜称为不规则型,⽹络中各节点的连接没有⼀定的规则,⼀般当节点地理分散,⽽通信线路是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时,采⽤不规则⽹络。

⽬前,实际存在的⼴域⽹,⼤都采⽤这种结构。

网络层协议实验报告(3篇)

网络层协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层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IP协议、ARP协议和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网络层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安装有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PC机;2. 实验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7.3.1模拟器;3. 实验拓扑:实验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三台路由器(R1、R2、R3)和三台主机(H1、H2、H3)。

图1 实验拓扑结构图三、实验内容1. 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I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按照IP地址进行路由,最终到达目标主机。

2. AR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AR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③ 在H1上配置MAC地址与IP地址的静态映射;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AR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ARP协议在网络层中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功能。

当H1与H2、H3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包会通过ARP协议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从而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3. RIP协议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R1、R2、R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在R1、R2、R3上配置RIP协议,使其相互通告路由信息;③ 在H1、H2、H3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④ 使用Ping命令测试H1与H2、H3之间的连通性;⑤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RIP协议在网络层的作用。

TCP-IP四层体系结构及每层作用

TCP-IP四层体系结构及每层作用

应该说是Internet四层体系结构1.数据链路层2.网络层3.传输层4.应用层,其中IP是在第二层网络层中,TCP是在第3层传输层中,Internet体系结构最重要的是TCP/IP协议,是实现互联网络连接性和互操作性的关键,它把许多台的Internet上的各种网络连接起来。

Internet的其他网络协议都要用到TCP/IP协议提供的功能,因而称我们习惯称整Internet协议族为TCP/IP协议族,简称TCP/IP协议也可称为TCP/IP四层体系结构,1.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物理传输通道,可使用多种传输介质传输,可建立在任何物理传输网上。

比如光纤、双绞线等2.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要完成网络中主机间“分组”(Packet)的传输。

含有4个协议:(1)网际协议IP负责分组数据的传输,各个IP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2)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P层内特殊的报文机制,起控制作用,能发送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

因为ICMP的数据报通过IP送出因此功能上属于网络的第3层。

3)地址转换协议ARP为了让差错或意外情况的信息能在物理网上传送到目的地,必须知道彼此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互联网地址(是32位的IP地址来标识,是一种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网络层上有一组服务(协议)能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网络地址,这组协议就是APP.(可以把互联网地址看成是外识别地址和物理地址看成是内识别地址)(4)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RARP用于特殊情况,当只有自己的物理地址没有IP地址时,可通过RARP获得IP 地址,如果遇到断电或重启状态下,开机后还必需再使用RARP重新获取IP地址。

广泛用于获取无盘工作站的IP地址。

3.传输层:其主要任务是向上一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确保“报文”无差错、有序、不丢失、无重复地传输。

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习题解答第1 章计算机网络概论单项选择题答案1.B 2.D 3.A 4.C 5.A 6.D7.C 8.B 9.D 10.B 11.C 12.A13.D 14.A 15.C 16.B 17.A 18.B19.D 20.C 21.B 22.D 23.C 24.A25.D 26.B 27.A 28.C 29.D 30.C31.B 32.A 33.B 34.C 35.A 36.A37.C 38.B填空题答案1.(1) ARPANET (2) 分组交换2.远程联机系统3.(1) 计算机网络(2) 计算机通信网络(3)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4.(1) 共享资源(2) 互联(3) 自治计算机系统5.(1) 硬件(2) 软件(3) 数据6.(1) 资源子网(2) 通信子网7.(1) 主机(2) 终端8.(1) 通信控制处理机(2) 通信线路(3) 传输(4) 转发9.(1) 网络体系结构(2) 开放系统互连或OSI10.(1)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或NII (2) 信息高速公路11.(1) 主从关系(2) 连网(3) 独立12.(1) 结点(2) 通信线路(3) 网络结构13.(1) 广播式(2) 点-点式14.(1) 局域网(2) 城域网(3) 广域网15.(1) 数据交换(2) 语法(3) 语义(4) 时序16.(1) 相邻层(2) 交换信息17.(1) 体系结构(2) 服务定义(3) 协议规则说明18.(1) 下层(2) 上层19.(1) 星型拓扑(2) 环型拓扑(3) 树型拓扑(4) 网状拓扑20,(1) 原语(2) 协议数据单元21.(1) 物理层(2) 数据链路层(3) 网络层(4) 传输层(5) 应用层222.路由选择23.(1) 通信子网(2) 传输介质24.(1) 报文(2) 分组(3) 帧25.(1) 应用层(2) 传输层(3) 互联层(4) 主机-网络层26.(1) 应用层(2) 传输层(3) 网络层27.(1) TCP 协议(2) UDP 协议28.(1) 面向连接(2) 无连接29.(1) TCP 协议(2) UDP 协议(3) TCP 协议和UDP 协议30.(1) Telnet (2) FTP (3) SMTP31.(1) 抽象(2) 功能32.(1) 易于实现(2) 有利于标准化33.(1) 几何关系(2) 结构关系(3) 点(4) 线34.(1) 分组交换(2) 公用分组交换网35.(1) 表示层(2) 会话层36.(1) TCP/IP 协议(2) 早37.(1) 通信子网(2) 路由器38.(1) 长度(2) 分组39.(1) 网络拓扑(2) 网络性能(3) 系统可靠性(4) 通信费用40.(1) 源(2) 目的(3) 路由选择41.(1) 协议数据单元或PDU (2) 协议控制信息或PCI (3) 服务数据单元或SDU问答题答案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答:计算机网络发展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CH1 答案一.填空题1.通信2.实现资源共享3.局域网广域网4.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二.选择题DDBBCCA三.简答题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此时的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从而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这个阶段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对等网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服务方便;缺点:电缆需量大和安装工作量大;中心结点的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瓶颈;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树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结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都不能正常工作。

(3)总线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总线型拓扑的缺点如下: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总线这一条传输信道,因此存在信道争用问题,(4)环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

电缆长度短。

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型拓扑网络相似,比星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短。

osi参考模型的3个主要概念

osi参考模型的3个主要概念

OSI参考模型的3个主要概念是什么?在今天的网络世界中,OSI参考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个框架,用于描述和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会分别介绍OSI参考模型的3个主要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

1. 层次结构OSI参考模型的第一个主要概念是层次结构。

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划分为7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这些层次按照功能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但是它们之间又相互关联,协同工作。

通过层次结构,OSI参考模型将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分解为相对简单的部分,使得网络设计、实现和调试更加科学和有效。

2. 分层协议OSI参考模型的第二个主要概念是分层协议。

为了实现层次结构,每个层次都需要使用相应的协议来完成特定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中定义了各个层次的协议标准,这些标准通常被称为协议栈。

每个协议栈都包含多个协议,这些协议协同工作,完成特定层次的功能。

当一个计算机发送数据时,这些数据会经过每个层次的协议,分别添加相应的信息和处理方式。

而接收端的计算机则按照相反的顺序,逐层处理数据,最终将数据转化为应用层的信息,供应用程序使用。

3. 模块化设计OSI参考模型的第三个主要概念是模块化设计。

由于OSI参考模型采用了层次结构和分层协议,它使得计算机网络设计成为可能。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网络技术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并且每个领域可以专门研究和发展。

物理层可以研究网络传输介质和信号编码方式,数据链路层可以研究MAC位置区域和帧格式,网络层可以研究IP位置区域和路由协议。

在实际的网络实现中,每个层次的技术和设备也变得更加专业和高效。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也为网络通信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提供了基础,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OSI参考模型的3个主要概念是层次结构、分层协议和模块化设计。

这些概念为计算机网络通信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网络技术得以规范和发展。

网络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第6章 网络互连与互联网

网络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第6章 网络互连与互联网

第6章 网络互连与互联网6.1 网络互连设备中继器reapter、HUB工作于物理层;网桥bridge和交换机switch工作于数据链路层;路由器router工作于网络层;网关gateway工作于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

1、中继器传输的信号:比特流,bit,位,0、1信号工作于物理层,只是起到扩展传输距离的作用。

功能:对信号进行再生和发送。

以太网中限制最多使用4个中继器,即最多由5个网段组成——5-4-3规则:5个网段、4个中继器、3个网段接PC。

集线器HUB就是一个多端口中继器。

2、网桥工作于数据链路层。

分析的地址:MAC功能:分析帧地址字段,决定是否把收到的帧转发到另一个网段上。

交换机是一种多端口网桥。

3、路由器工作于网络层。

处理的地址:IP。

功能:导航,找路,根据路由表进行分组转发。

4、网关功能:连接网络层之上的执行不同协议的子网,组成异构型因特网,对对互不兼容的高层协议进行转换(翻译和变换)。

5、由于人们习惯用语有些模糊不清,有时并不区分路由器和网关,而把在网络层及其以上进行协议的互连设备统称为网关,即:路由器就是一种网关。

6.2 广域网互连1、面向连接:打电话2、无连接:广播6.3 IP协议1、IP地址VLSM (Vareiable Length Subnetwork 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在IP地址的后面加上“/位数”表示子网掩码中“1”的个数。

D类地址是组播地址。

实现组播需要:①能识别组播地址的路由器,叫组播网关;②主机能够发送组播数据报;③主机能够接收组播报文。

E类地址保留作为科研之用,IPV6就是在此基础上扩展的。

2、IP协议的操作1)数据报生存期 TTL功能:避免回路,无休止地巡回。

办法:规定数据报有一定的生存期。

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计数器加1,计数器超过一定的计数值,数据报就被丢弃。

2)分段和重装配IP协议使用4个字段处理分段和重装配问题>报文ID、数据长度、段偏移值、M标志报文ID:唯一标识,由源站和目标站地址、产生数据的协议层标识符、该协议层提供的顺序号组成;数据长度:字节数;段偏移值:分段在原来数据报中的位置;M标志:表示是否为最后一个分段。

5-3第五章3G系统

5-3第五章3G系统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
• ITU 批准了5种IMT-2000标准,三个主流标准是 WCDMA、CDMA2000、TD-SCDMA。 • 日本NTT DoCoMo首先在2001年10月将WCDMA商 用,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384kbps。 • 韩国商用的是CDMA2000-1X,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 307.2kbps。 • 美国Sprint PCS开通了CDMA2000-1X系统。 • 英国沃达丰(Vodafone)公司在2003年开始提供3G 业务。 • 我国的3G运营牌照是2008年发布的,3个主流标准 在中国都有运营。
空中接口Uu
• UE通过Uu接口接入到UMTS系统的固定网络部分。
• 空中接口协议的作用是建立、重新配置和释放无线 承载业务。 • 空中接口分为3层: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和网络 层L3。
• 从C面看,L2层包括媒体接入层MAC和无线链路控 制层RLC。 • 从U面看还包含分组数据汇聚层PDCP协议和广播/多 播控制层BMC协议。网络层包含的协议层是无线资 源控制层RRC。
PHY
L1
三、TD-SCDMA系统
• TD-SCDMA是我国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的通信系统 性标准。 • TD-SCDMA标准的提出并成为世界广泛支持和承认 的国际标准,是我国电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TD-SCDMA采用TDD双工方式,系统融合了当今国 际领先的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技术 。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的灵活性、频率灵活 性及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五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概述
第五章 CDMA系统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 二.WCDMA系统 三.TD-SCDMA系统
四.CDMA2000系统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

子网掩码( Mask)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子网划分后,如何识别不同的子网呢? 子网划分后,如何识别不同的子网呢? 解决办法:采用子网掩码来分离网络号和主机号. 解决办法:采用子网掩码来分离网络号和主机号. 子网掩码格式: 个比特 网络号(包括子网号 个比特, 包括子网号)部分全 子网掩码格式 : 32个比特 , 网络号 包括子网号 部分全 为"1",主机号部分全为"0". ,主机号部分全为" .
00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0100000 -01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1000000 -01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1100000 -10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0000000 -10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0100000 -11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1000000 -192.10. 192.10.1.32 192.10. 192.10.1.64 192.10. 192.10.1.96 192.10. 192.10.1.128 192.10. 192.10.1.160 192.10. 192.10.1.192
3,TCP/IP协议族 , 协议族——传输层协议 协议族 传输层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
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TCP打开并维护网 络上两个通信主机间的连接.使用端口号(相当 于邮箱)建立虚拟连接.传输IP数据报时,一个 包含流量控制,排序和差错校验的TCP报头被附 加在数据报上.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一种无连接传输协议,UDP仅负责传输数据报. 虽然也使用端口号,但不需要对应一个虚拟连接.

TD复习试卷(不含答案)

TD复习试卷(不含答案)

TD-SCDMA试题一、填空题1、UTRAN由和组成。

2、所有无线网络层的和都是传输网络层的用户面。

传输网络层的控制面协议是。

3、CS域是指核心网中为用户业务提供类型连接的所有网元实体,以及所有支持相关信令的网元实体;PS域是指核心网中为用户业务提供类型连接的所有网元实体,以及所有支持相关信令的网元实体。

4、现阶段投入商用的UMTS网络主要是________版本。

5、TD-SCDMA帧结构中,每帧有_______上/下行转换点,TS0为___________时隙。

6、TD-SCDMA系统中,存在三种信道模式:、和。

7、物理信道根据其承载的信息不同被分成和两大类。

8、是作为物理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它描述的是信息如何在空中接口上传输。

9、TD-SCDMA系统采用的种信道编码方案是、。

10、就是为抵抗这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突发性误码设计的。

11、TD-SCDMA系统的数据调制通常采用调制和调制。

12、TD-SCDMA系统中的同步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另一是。

13、随机接入过程分为、和三个部分。

14、TDD模式共占用核心频段,补充频段,单载波带宽,可供使用的频点有个。

因此,TD-SCDMA系统的频率资源丰富。

15、切换是为保证移动用户通信的连续性或者基于网络负载等原因,将用户从当前的通信链路转移到其它小区的过程,目前主要有、和几种形式,其中,TD-SCDMA 系统采用了方式。

16、N频点技术中,承载信道的载波叫主载频。

17、TD-OMCR软件分为软件和软件。

18、TD-SCDMA系统得载波间隔为、码片速率为、无线帧帧长、双工方式为。

19、TD-SCDMA编码目的为:在原数据流中加入信息,使接收机能够和由于传输媒介带来的信号误差,同时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20、TD-SCDMA系统的码资源中,有个SYNC_DL码,个SYNC_UL码,个Midamble码和个扰码,所有这些码被分成个码组。

21、UTRAN的协议结构水平方向,可以分为和两部分;垂直方向包括四个平面:、、传输网络层控制平面、传输网络层用户平面。

网络七层协议具体是什么

网络七层协议具体是什么

网络七层协议具体是什么?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

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7 应用层6 表示层5 会话层4 传输层3 网络层2 数据链路层1 物理层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7层的功能:(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

示例:TCP,UDP,SPX。

(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

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

网络结构SOI七层结构

网络结构SOI七层结构

网络结构SOI 七层结构黄金解答2013-03-25 11:47:06| 分类:Linux‎学习笔记|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传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OSI是O‎p en Syste‎m Inter‎c onne‎c 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第一层是物‎理层(也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层)在课堂上经‎常是被忽略‎的。

它看起来似‎乎很简单。

但是,这一层的某‎些方面有时‎需要特别留‎意。

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东西。

甚至一个信‎鸽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1层设备。

网络故障的‎排除经常涉‎及到1层问‎题。

我们不能忘‎记用五类线‎在整个一层‎楼进行连接‎的传奇故事‎。

由于办公室‎的椅子经常‎从电缆线上‎压过,导致网络连‎接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遗憾的是,这种故障是‎很常见的,而且排除这‎种故障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第2层是数‎据链路层运行以太网‎等协议。

请记住,我们要使这‎个问题简单‎一些。

第2层中最‎重要的是你‎应该理解网‎桥是什么。

交换机可以‎看成网桥,人们现在都‎这样称呼它‎。

网桥都在2‎层工作,仅关注以太‎网上的MA‎C地址。

如果你在谈‎论有关MA‎C地址、交换机或者‎网卡和驱动‎程序,你就是在第‎2层的范畴‎。

集线器属于‎第1层的领‎域,因为它们只‎是电子设备‎,没有2层的‎知识。

第2层的相‎关问题在本‎网络讲座中‎有自己的一‎部分,因此现在先‎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的‎细节。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汇总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汇总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汇总一、计算机硬件。

(1)处理机主要由处理器、存储器、总线组成。

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2)指令的操作信号由CPU产生,并由CPU运送到相应的部件。

(3)pc程序计数器(指令计数器),属于专用寄存器,主要用于计数和存储信息。

(4)CPU指令集:CISC、RISC。

(5)CISC复杂指令集,程序的各条指令及指令中的操作都是按顺序执行。

优点:控制简单。

缺点:对计算机各部分利用率低,执行速度慢。

(6)RISC精简指令集:是在CISC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精简了指令系统,采用了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大大增强了并行处理能力。

更适合采用硬布线逻辑执行指令。

优点:处理速度高。

缺点:指令格式统一、种类少,寻址方式简单。

(7)寄存器的作用:地址寄存器: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累加器:专门存放算数和逻辑运算的一个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寄存器。

可进行加减、读出、移位、循环移位、求补等操作。

算术逻辑单元:中央处理器的执行单元,所有中央处理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与门”和“或门”构成。

主要功能是进行二位元的算术运算,加减乘。

(8)直接寻址:指令所要的执行的操作都放在内存中,在指令中直接给出该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9)程序员可以直接访问的寄存器:程序技术器(pc)。

程序寄存器(PC):存储指令。

指令寄存器(IR):暂存内存取出的指令。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和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暂存内存数据。

(10)计算机指令一般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

一般分析执行一条指令时,操作码和地址码都应存入指令寄存器。

(11)计算机中主存储器主要由存储体、控制线路、地址寄存器、数据寄存器和地址译码电路组成。

(12)获取操作最快的寻址方式是立即寻址。

立即寻址再取出指令时,连同操作数也一同取出。

(13)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是相连存储器。

(14)主机和外设进行信息交换的方式:程序控制输入/输出:计算机程序完全控制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课后试题答案(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试题答案(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试题答案(第五版)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可靠等优点。

但传输时延较电路交换要大,不适用于实时数据业务的传输。

报文交换传输时延最大。

习题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客户服务器有主机和客户机之分,客户机向主机发送服务请求,并有主机的地址,主机被动的接收客户的请求,给于客户请求服务。

对等通信方式没有主机和客户机之分,每个电脑都是平等的,每个电脑都可能是主机和客户机,这个主要看电脑是在请求服务还是在给于服务。

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通信方式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都有大量的电脑组成一个网络,并且有着相同的软件支持,都间接存在主机和客户机之分,都存在网络边缘和网络核心!习题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的指标?答:计算机网络有七种性能指标: 1.速率 2.带宽 3.吞吐量 4.时延5.时延带宽积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习题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分层次的好处:(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部分课后题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部分课后题

计算机网络题集第一章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按范围:(1)广域网WAN :远程、高速、是Internet 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 :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 )。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 ),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 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电路交换时延:kd++sb x分组交换时延:kd+()*()+ (k-1)*()其中(k-1)*()表示K 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

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答:令D0表示网络空间时的时延,D 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U 为网络利用率。

由D =可得 = 1-UU=90%, = 10%,得10D0=D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10倍。

5g层1滤波和层3滤波

5g层1滤波和层3滤波

5G网络的引入带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多的连接设备。

然而,随之而来的挑战是,网络中会出现更多的干扰和拥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5G网络采用了多层滤波技术,其中包括层1滤波和层3滤波。

层1滤波是在物理层进行的滤波。

其目的是将来自不同用户和不同信道的信号分隔开来,以防止它们相互干扰。

层1滤波通常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来实现。

OFDM将信号划分为多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使用一个正交的正弦波来调制。

这样,即使不同子载波的信号重叠,它们也不会相互干扰。

层3滤波是在网络层进行的滤波。

其目的是将来自不同应用程序和不同用户的数据包分隔开来,以防止它们相互干扰。

层3滤波通常使用IP地址或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数据包。

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数据包的IP地址或端口号将其转发到正确的目的地。

层1滤波和层3滤波是5G网络中两种重要的滤波技术。

它们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干扰和拥塞,从而保证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和高可靠性。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层1滤波和层3滤波的具体实现方法:1. 层1滤波:层1滤波通常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来实现。

OFDM将信号划分为多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使用一个正交的正弦波来调制。

这样,即使不同子载波的信号重叠,它们也不会相互干扰。

OFDM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多径干扰和符号间干扰。

多径干扰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路径的延迟不同而导致的信号重叠。

符号间干扰是指由于符号之间的间隔太小而导致的符号重叠。

2. 层3滤波:层3滤波通常使用IP地址或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数据包。

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数据包的IP地址或端口号将其转发到正确的目的地。

IP地址是网络层中的一个逻辑地址,它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设备。

端口号是传输层中的一个逻辑地址,它用于标识应用程序。

层3滤波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同应用程序和不同用户之间的数据包的干扰。

例如,当用户A正在使用网络应用程序A时,用户B正在使用网络应用程序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了能发生路由聚合,必须通过分配地址使它们具有拓 扑的意义。
– 172.16.156.0/23, 172.16.146.0/23, 172.16.144.0/23, 172.16.158.0/23, 172.16.148.0/23可以聚合成172.16.144.0/20 – 而172.16.111.0/24, 172.16.135.0/24, 172.16.242.0/24, 172.16.177.0/24, 172.16.109.0/24则不行。
• 超网的子网掩码:
– 长度小于被聚合的 C 类网络的子网掩码的长度;也就是说, 超网的子网掩码小于 24 位。
21
超网的例子
192.18.0.0/24 192.18.1.0/24 192.18.0.0/20 : 192.18.15.0/24
通告 192.18.0.0/20 路由 器
22
地址按地理区域(zone)分配
• C部门:500台机器
– 1000 1100.0001 1001.0000 0100.0000 0000 – 140.25.4.0/23 子网号140.25.4.0~140.24.5.255 –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0.0000 0000: 255.255.254.0 子网掩码
17
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 产生原因:
– B类地址将在1994年耗尽 – 主干网上路由表中的项目数急剧增长 – 地址空间将耗尽
• 1993年形成CIDR的RFC:RFC1517~1520 • 特点:
– 消灭传统分类地址及子网划分的概念。使用“网络前 缀”的概念,使得IP地址从3级又回到2级,仍使用“/” 表示法。 – 将网络前缀相同的连续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路 由的聚合。
– A类地址,网络前缀为8位,也记为:具体IP地址/8 – B类地址,网络前缀为16位,也记为:具体IP地址/16 – C类地址,网络前缀为24位,也记为:具体IP地址/24
9
各类型IP地址的范围
10
各类型IP地址中的网络和主机数 目 • A类地址 及IP地址范围
– 网络数:27-2=126, (全0和全1保留) – 每个网络中的主机数:224-2=16 777 214(全0和全1保留) – IP地址范围:1.xxx.xxx.xxx~126.xxx.xxx.xxx
15
子网划分的例子
• X公司有B类地址140.25.0.0/16。A部门有250台机器。B部门250台机 器,C部门500台机器,D部门2台机器。 • A部门:250台机器
– 1000 1100.0001 1001.0000 0001.0000 0000 – 140.25.1.0/24 子网号140.25.1.0~140.24.1.255 –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 255.255.255.0 子网掩码
Des = 192.0.0.2
B
192.0.0.2
X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帧格式 数据链路层
– ARP/RARP – BOOTP – DHCP – NAT – ICMP
3
IP地址的引入
• 实现网际互连必须使用统一的地址形式
– 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物理地址系统 – 也不可能对现有链路技术的物理地址进行修改 – 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网络层)来实现地址统一
• IP 地址的引入
– 在 TCP/IP 体系结构中,实现不同网络的网际互连是通过 IP 协议完成的 – 为解决互联网络(Internet)中的寻址问题,IP 协议定义 了在全网唯一的通用 32 位地址格式 —— IP 地址
8
有类别的IP 地址编址方式
• IP 地址长度为 32bit,采用 “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采用 4 个小数点分开的十进制整数,每个整数对应 于地址中的一个字节。如, 192.2.3.4 。 • 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地址空 间划分为3个主要的类型—有类别的编址方式。
• 不同的地址类型定义了网络前缀和主机号所占的位 数,利用地址类型,可快速区分出地址中的网络前 缀和主机号。
• 对应于网络号的比特为 1,对应于主机号的 Bit 为 0 ,如:任意 B 类网络 189.23.0.0 ,其掩码为:可表示为 255.255.0.0 • 在网络地址后给出子网掩码中 1 的位数,如网络 189.23.0.0 表 示为:189.2缀 ( IP 地址 & 子网掩码) • 在无类型的地址中获取网络前缀
14

子网(Subnet)划分 子网划分技术:
将较大的分类地址(A/B 类)空间划分成多个小的子网。
• 地址掩码在子网划分中的作用
– 与传统分类地址一致,子网划分地址中的主机部分与网络 部分(网络+子网)的边界由子网掩码来定义。 – 子网划分时,子网掩码的位数可以根据需要确定 – 利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可把一个地址空间划分为若 干大小不同的子网。 – VLSM 的采用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地址空间:在地址分配时, 可实现地址空间容量与子网中主机的数量达到最佳的匹配。 – VLSM可以允许地址的递归划分,并将其重新组合并聚合起 来,减少路由信息。
• B部门:250台机器
– 1000 1100.0001 1001.0000 0010.0000 0000 – 140.25.2.0/24 子网号140.25.2.0~140.24.2.255 –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 255.255.255.0 子网掩码
• IP 地址的分配是在网络信息中心(NIC)的统一的管 理下进行 • IP 地址在网络层上屏蔽了异种网络之间物理地址等 特性的差异,利于网间通信的实现
4
IP 地址的特点
• 标识网络对象的一种标识符 • 具有唯一性 • 反映网络对象的位置信息
• 但实际中许多网络的地址系统并不包含位 置信息,例如:以太网 • 无位置信息的地址系统简单,但能力有限
19
部署的必要条件
• 路由协议必须在每个路由上携带扩展网络前缀信息。 • 目前携带扩展网络前缀的路由协议:OSPF、RIPv2、IS-IS, 不满足的协议: RIPv1 • 所有路由器必须实现一致的基于“最长匹配”的转发算 法。
– IP包的目的地址为:10.1.2.5, 路由表中有3个网络前缀:10.1.2.0/24,10.1.0.0/16,10.0.0.0/8 将选择10.1.2.0/24,因为与目的IP匹配的位数最多。
• 194.0.0.0 -- 195.255.255.255 欧洲
• 198.0.0.0 -- 199.255.255.255 北美
• 200.0.0.0 -- 201.255.255.255 中美、 南美 • 202.0.0.0 -- 203.255.255.255 亚太地 区
23
• 地址解析的含义
7
IP 地址是选路的依据
• 选路 – 根据目的地址,寻找一条能将分组从源主机转发到目的主 机的通路的过程 。 • 选路根据 IP 地址进行 • 选路使用的数据结构是路由表(转发信息库 - FIB) – IP 协议每发送(转发)一个分组,都要利用路由表来选路。 • 路由表的概念结构
目的网络 N1 目的网络 N2 目的网络 N3 去 N1 的路径(next-hop) 去 N2 的路径(next-hop) : 去 N3 的路径(next-hop) :
高级计算机网络
北京邮电大学 授课教师: 孙斌 sunbin@
1
第五讲 网络层
• 网络层介绍
– 功能、模型与服务 – 路由选择算法 –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 具体网络层介绍 – IP – ATM
2
TCP/IP 地址系统
• 了解IP地址的格式 • 掌握子网划分 • 掌握IP控制协议
地址解析
•实现 IP 地址与网络物理地址的映射
• 实现地址解析的意义(为什么需要进行地址翻译?)
– Internet 是由多个网络互连构成的“虚拟”网络,采用统一 的 IP 地址进行结点间(网络间)的相互通信 – IP 地址统一了网际通信的地址形式(IP 层以上的软件都使 用 IP 地址),隐藏了原有的物理网络地址 – 但在网络内部,IP 层通信的实现依赖于底层的物理网络技 术,底层必然还要使用物理地址 – 为了保证通信的一致性,必须要建立各结点 IP 地址与网络 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称为地址解析(resolution)。
• D部门:2台机器
– 1000 1100.0001 1001.0000 1100.0000 0000 – 140.25.6.0/30 子网号140.25.6.0~140.24.6.3 –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00: 255.255.255.252 子网掩码
5
Internet 网络的树状结构
核心系统
核心网关
G G
自治系统
部分AS间交换路由信 息(信任关系)
G G G
自治系统
非核心网关
G
局域网
局域网
局域网
局域网
6
IP 地址的结构
Internet 网络
网络号 主机号
网络
网络 子网 主机 主机
子网 主机 主机 主机
IP 地址的概念结构
Internet的概念层次
11
特殊地址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 主机 本机 本网中的主机 局域网中的广播 对一个远程网 络的广播 网络号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网络 网络 1111…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