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的管理学基础
论管理的基本原理
论管理的基本原理提要组织和组织管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组织管理是讲究方法并有规律可循的,组织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管理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是对组织管理活动规律性的高度概括与工具性表述,它们是组织管理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和最常用的方法与手段,领会和掌握这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就能使组织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同时,为了阐明管理基本原理的内容和特性,简要地将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管理的基本原则二者进行比较和区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进一步突出了管理基本原理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组织;管理;基本原理组织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结合形式,管理是组织的特征和功能。
组织管理活动不是盲干,更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讲究方法、讲究技巧的人类高级智慧性和创造性活动。
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管理者和研究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已发现和认识了管理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
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管理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帮助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方法的概括性和通俗性表述。
管理的基本原理,不是管理的全部理论和方法,而是管理理论中最关键、最核心和最常用的理论和方法。
组织管理者能够系统、娴熟地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并将它们合理地运用于管理活动中,就能做到驾轻就熟、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一组织是什么?在本质上,组织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它用特定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以及相关技术手段,将一定的资源置于组织的麾下。
而这种集中资源的过程,就是组织通过其管理活动,将游移于组织之外、处于自然分散状态的资源相对集中起来,以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比如:将分散的个人集中起来形成人群、群体、组织,产生超越各分散个人力量总和的集体力量,俗语云:“人多力量大!”如集体狩猎、作战、生产、科学研究等活动,都是集中一定人力、物力,明显地彰显“众人”集体力量的优势与效果;又比如:将分散的物质资源集中起来,诸如土地、原材料、燃料、设备、运输工具等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的生产资料、资本,从而构成更强生产能力的企业,增加产能、产出和效益。
管理学基础控制职能之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二)预算的种类
(1)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 (2)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 (3)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4)总预算与部门预算。
预算的特点 (1)计划性。 (2)可比性。 (3)可控性。
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三)现代预算方法——零基预算
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首创的零基预算的基本精神是在 每个预算制定时,对每项费用都予以重新核查。 基本原理:
(3) 在编制预算时,资金按重新排出的优先次序进行分配,应尽
可能地满足排在前面的活动的需要,如果资金有限,分配到最后时,对 于那些可进行但不是必须进行的活动和项目,可暂时放弃。
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四)预算的制定步骤:
(1)了解过去预算执行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2)制订组织总预算。 (3)分解总预算,由各部门、基层单位做本单位的预算。 (4)调整部门预算和总预算,确定预算方案。 (5)组织贯彻落实预算确定的各项指标,在实施过程中 予以监控。
对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项目费用的开支都 不是从原有的基数出发,即根本不考虑各项目基期 的费用开支情况,而是一切都以零为基础,从零开 始重新考虑各项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及预算的规模, 以目前的需要和发展趋势作为预算基准。
控制方法
零基预算:
1、零基预算的主要做法:
(1) 把每项支援性活动描述为一个决策的组件,每个组 件都包含目标、行动及所需资源。按轻重缓急分层次。 (2) 对每个组件或活动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进行评 价和安排顺序。 (3)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拥有的资源按照每种职能对 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贡献大小来进行分配,即结合计划期 内可用资金来源分配资金,落实预算。
二、非预算控制
经济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选择题
单选题一1.下列哪一种情况涉及到权衡取舍? Ea.买一辆新汽车。
b.上大学。
c.星期天下午看一场足球比赛。
d.睡午觉。
e.以上各项都涉及到权衡取舍。
2.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 Ca.有效的。
b.经济的。
c.稀缺的。
d.无限的。
e.边际的。
3.经济学是研究 Ba.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b.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c.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时为止。
d.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
e.社会如何管理其无限的资源4.除非一种行为满足下列条件,否则理性人就不会行事 Da.可以为某人赚钱。
b.符合伦理道德。
c.产生了大于边际利益的边际成本。
d.产生了大于边际成本的边际利益。
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
5.提高税收并增加福利支付 Da.证明了存在免费午餐。
b.减少了市场势力。
c.以损害平等为代价提高了效率。
d. 以损害效率为代价改善了平等。
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
6.假设你捡到了20美元。
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比赛的机会成本是 Ca.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
b.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
c.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
d.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 加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再加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7.对外贸易 Aa.使一国能以低于自己在国内生产一切东西时的成本拥有品种更多的产品。
b.使一国可以避免权衡取舍。
c.使一国可以更平等。
d.提高了资源的稀缺性。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8.由于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会计师的平均薪水增加50%,而教师的平均薪水增加20%,我们可以预期 Aa.学生将从教育专业转向会计专业。
b.学生将从会计专业转向教育专业。
c.上大学的学生少了。
d.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9.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确的? Aa.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管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决策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西蒙对于主管人员来说,决策的确是最重要、最困难、最花费精力和最冒险的事情,因为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同时在管理的五项职能中,几乎都会遇到决策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决策活动引起了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数学家和计算机学家的极大关注,并且成为一门独立研究领域,形成决策科学。
第一节决策一、决策的概念及作用1.决策的涵义决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地说,进行决策是在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做出抉择。
广义地说,决策还包括在作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广义上的定义,基本上把握了决策的含义。
所以,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涵义:(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
决策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或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也没有必要进行决策。
因此,决策时目标必须十分明确而且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和衡量指标。
(2)决策要有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
一个方案无所谓优劣,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存在多个可行方案时我们才有比较和选择的必要。
因此,决策前必须拟定出多个可行方案。
(3)决策要进行方案的比较论证。
备选方案都是可行的,说明每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也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或局限性。
因此,决策前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论证,综合评价方案对目标的贡献程度和所带来的潜在问题。
(4)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
不同的决策理论对决策结果的追求是不同的。
最优方案当然是人们愿意接受的,但往往需要从诸多方面来满足各种苛刻的条件,只要一个条件稍有差异,最优目标就难以实现。
满意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决策者的主观满意还必须服从客观环境的需要。
因此,科学的决策追求的是诸多方案中,在现实条件下,能使主要目标得以实现,其他次要目标也足够好的合理方案。
管理学基础形考 3 试题及答案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
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许多著名品牌都制定了其长远的营销战略:可口可乐公司
的长远目标宗旨就是:“我们致力于长期为公司的股东创造价值,不断改变世界。通过生产
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对
题目40
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体现,也是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错
四、案例分析(20分)
题目41
让班组做主
前进通用机器厂金属加工车间主任史涛,不久前被厂里派到市经委办的第三期基层
管理短训班学习。听到了不少专家、学者所做的关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报告,觉得
题的决策。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群众性,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决
策的不足。两种决策各有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要合理取舍,正确判断的。(2)领导风
格与民主管理。
2、答:根据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方式必须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实行
民主管理要求员工既有工作热情,又有必需的知识与能力。该工段不具备这些条件。
多的收获。
正确答案:前馈控制
题目12
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
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
正确答案:实物标准
题目13
某销售人员去年销售额为300万元,今年初,企业为其制定了本年度的销售额指标为1600
万,在今年市场情况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标准显然不符合控制标准的()
所欲言,而且显得对大家不够信任。但他坚信,群众准会定出连他本人都不敢提出的先进
读书分享职场跃迁的60个管理思维
读书分享职场跃迁的60个管理思维管理思维是职场成功的关键,它涵盖了领导、决策、沟通、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对于职场跃迁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60个管理思维,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实现职场跃迁。
第一部分:领导力1.善于倾听和反思:领导者需要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并随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2.勇于承担责任:领导者需要勇于承担责任,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团队树立榜样。
3.重视团队建设:领导者要重视团队的建设和培养,懂得激励和激励团队成员,使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4.善于引导和激发:领导者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让他们展现更好的表现。
5.不断学习和提升:领导者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拓展视野,保持竞争力。
6.善于沟通和协调:领导者需要善于沟通和协调,与下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解决矛盾和问题。
第二部分:决策力7.清晰目标和规划:在决策之前,要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划,明确职场方向和发展路径。
8.全面分析和权衡:在做出任何决策前,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权衡,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后果。
9.善用数据和信息:决策者要善于收集和利用数据和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
10.敏锐洞察和预判:决策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和预判能力,对市场、行业和个人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11.勇于决断和执行:在全面分析和权衡的基础上,要勇于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确保决策的落地执行。
12.极速决策和行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决策者要具备极速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迅速应对市场变化。
第三部分:沟通能力13.善于倾听和理解:沟通者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见和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
14.清晰表达和表达:沟通者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5.灵活应变和调整:沟通者在与不同的人交流时,要根据对方的情况做出灵活的应变和调整。
16.尊重差异和接纳:在沟通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和接纳他们的观点,建立和谐的关系。
经济学原理(2)
经济学原理(2)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的稀缺资源, ⽐如:–⼈们决定购买什么, ⼯作多长时间,储蓄多少,消费多少–企业决定⽣产多少,雇佣多少⼯⼈–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护和其他需求之间分配资源⼈们如何做出决策原理⼀: ⼈们⾯临权衡取舍所有决策都⾯临着权衡取舍。
⽐如:参加期中考试前⼀天晚上的聚会意味着更少的时间学习想要更多的收⼊需要⼯作更长时间,这就使得休息时间减少保护环境意味着⽣产消费物品的资源减少社会⾯临⼀种重要的权衡取舍: 效率vs. 平等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利益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 需要在富⼈与穷⼈之间重新分配收⼊。
但这会减少⼯作与⽣产的激励,并缩⼩经济“蛋糕”的规模原理⼆: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们做出决策时需要⽐较可供选择⾏动⽅案的成本与利益任何⼀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这是⼈们做决策的相关成本原理三: 理性⼈考虑边际量理性⼈:–系统⽽有⽬的地尽最⼤努⼒实现其⽬标的⼈–通过⽐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边际变动: 对现有⾏动计划的微⼩增量调整例如:当⼀个⼤学⽣考虑是否要多上⼀年学时,他会⽐较学费加上损失的⼯资和多上⼀年学所增加的额外收⼊当⼀个经理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产出时, 她会在增加的劳动⼒与原材料的成本和额外的收益之间进⾏⽐较原理四: ⼈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引起⼀个⼈做出某种⾏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理性⼈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汽油价格上涨时, 消费者会更多的购买混合动⼒汽车,更少购买耗油的越野车–当烟草税上升时,青少年吸烟⼈数会下降原理5 :贸易可以使每个⼈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们可以专门⽣产⼀种物品或劳务并⽤来交换其他物品或劳务,⽽不必⾃给⾃⾜–国家之间也能从贸易与专业化中受益–将他们⽣产的物品出⼝⽽得到⼀个更好的价格–从国外进⼝更便宜的物品⽽不⽤在国内⾃⼰⽣产原理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种好⽅法市场: ⼤量的买者与卖者(不必要在同⼀个地点)组织经济活动意味着需要决定–⽣产什么–怎么⽣产–⽣产多少–谁将得到它们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的著名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仿佛被⼀只“看不见的⼿”所指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并增进整体经济的福利?“看不见的⼿”通过价格体系来发挥作⽤:–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相互作⽤决定市场价格–每个价格即反映了物品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反映了⽣产物品的成本–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引导⾃利的家庭与企业做出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化的决策原理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的重要作⽤:保护产权如果⼈们的财产存在很⼤的被侵犯的风险,那么他们便不愿意⼯作,⽣产,投资或者购买物品市场失灵:市场本⾝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原理8 :⼀国的⽣活⽔平取决于它⽣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决定⽣活⽔平的最重要因素:⽣产率,即每⼀单位劳动投⼊所⽣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的技术其它因素(⽐如,⼯会组织,国外的竞争)对于⽣活⽔平的影响远远⼩于⽣产率原理9 :当政府发⾏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物价总⽔平的上升长期⽽⾔,通货膨胀总是由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所引起政府创造货币的速度越快,通胀率越⾼原理10 :社会⾯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短期内刺激了社会⽀出⽔平减少失业率其它因素使这种权衡取舍不那么明显,但这种权衡取舍⼀直都存在价格理论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特定时期内,在每⼀价格⽔平时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论管理学中决策和计划的关系-管理论文
论管理学中决策和计划的关系-论文一、决策是管理的中心环节,影响着管理各功能的发挥管理和决策,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行政组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起点,决策的优劣,直接制约着管理的好坏。
首先,管理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目标,就是管理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
因此,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决定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制定目标首先面临选择目标的决策。
目标是主观的,又是具体和现实的,不仅有长远目标,还有近期目标、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等。
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现实可行又具有吸引力,直接制约着管理的成败。
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实现目标如探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便调动不起人们的积极性; 定得过高,如“水中月”、“镜中花”,让人可望不可及,则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
正确目标的制定,需要以科学化为前提,那就是要在收集和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如:国内外政治、经济及同行业的发展形势,国家及上级部门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本组织系统内部人、财、物各方面的状况等)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在多个可选目标中确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具有发展趋势的目标,这就是决策。
事实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决策在前,行动在后。
正确的决策,可以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勃勃生机,而如果决策错误,不仅其后的一切努力都将徒劳无效,甚至会造成巨大损失,有时比不决策更坏。
这几年,我国科技工作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年年上新台阶,是与一系列正确决策和严格管理分不开的。
如:科技体制改革后,科研拨款制度改变了,国家切块划拨的科研经费逐步减少。
各大院校原来采取跑“部”要经费的做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而需转向立足地方、面向社会争取科研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争取更多的科研任务和经费,有多种可行的做法。
现在国家根据各学校情况,采取了加强激励、全面动员、推动教师参予科研社会竞争的决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项决策的核心是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使教师从社会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有比较宽松的使用支配权。
2S管理基础知识
2S之二整顿
三定原则
定位: 规定物品堆放、工具放置、通道、班组(个人)工作场地位置。
定量: 对各区域堆放物品、设备、工具的数量加以限制,设定最高
限量基准。
定区域(定容): 对产品堆放区可具体划分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待检区等。
2S之二整顿
定位
全格法:依据物体外形用线框起来 直角法:定出物体关键角落 形迹法:依据物体实际外形绘制框线
完成什么?
(what)
何处做?
为
(where)
什
要做这,是否必要?有无其他更好的办法? 要在此处做?有无其他更合适之处?
何时做? (when)
由谁做? (who)
如何做? (how)
么
要此时做?有无更合适的时间?
?
w ( hy ) 由他做?有无更合适的人去做?
要这样做?有无更好的方法去做?
如何做? (how much)
5S与其它管理工具的关系
JIT
TQM
ISO
TPM IE
企业
5S运动(土壤)
5S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有很多人都有问:“5S既然如此重要,那它与 TQM、TPM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同时推进?
5S是管理的基础,是TPM的前提,是TQM的第一步, 也是ISO9000推行的捷径。公司任何活动,如果5S已有一定基 础的话,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连5S都推动不了 的企业,其他活动也不能很成功的推行其他管理活动。
展示教育
非
必
需
物
品
涉及机密、专利
特别处理
有使用价值
普通废弃物
影响人身安全、 污染环境物
分类后出售 特别处理
2S之一整理
简述十大经济学原理
简述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它们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
下面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简述: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需要选择,并且我们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
这种权衡取舍的问题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任何东西的成本都是已放弃的其他东西在做出任何决策时,我们都需要考虑成本。
这就是说,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必须放弃其他选择。
3.理性人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下一个步骤的成本和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
4.人们对激励的反应当人们面临激励时,他们有一定的倾向去做出反应。
经济学家利用这个原理来探讨市场和政策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5.贸易有利于双方国际贸易是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
按照经济学原理,各国之间的贸易应该互惠互利,这意味着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6.市场是有效的分配资源的机制市场是经济学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如果市场能够自由运作,它能够为资源的分配带来效率和公正。
7.政府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物品,例如公共道路和公共卫生设施。
政府可以在市场无法提供这些物品时提供它们。
8.政府可以干预市场尽管市场是有效的分配资源的机制,但有时市场会遇到问题。
这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问题。
9.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价格上升,需求会下降。
这是因为消费者会更加节约地使用资源,或者寻找其它更便宜的替代品。
10.社会成本要比个人成本高个人成本是指为个人做出某种选择的成本,而社会成本则是整个社会为某项选择所支付的代价。
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成本比个人成本更加重要,这是因为社会成本影响了整个社会。
以上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简述,这些原理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
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原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首先是权衡取舍的问题,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在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在各个选项之间进行权衡,并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现代管理理论
典型思路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得出解决方案。 得出解决方案。 对方案进行验证。 对方案进行验证。 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 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 把解决方案付诸实施。 把解决方案付诸实施。
主要内容
• 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追求经济利益 组织是由“经济人” 的系统, 的系统,也是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 系统 • 强调管理程序中的计划与控制职能 • 减少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直觉、主观判断 减少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直觉、 或个人艺术成分 • 应用先进的计算工具
7. 8. 9.
管理边界:从清晰到模糊; 管理边界:从清晰到模糊; 业务流程:从分工到再造; 业务流程:从分工到再造; 管理视角:从实物到知识; 管理视角:从实物到知识;
10. 管理技术:从单一管理到集成管理; 管理技术:从单一管理到集成管理; 11. 管理方式:从突出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 管理方式:从突出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 12. 管理纬度:从理性与非理性管理的震荡交替到 管理纬度:
•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伯法,美国人。 伯法,美国人。 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 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 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 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 )。《 (1975)。《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 )。 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 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 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哈佛商业 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 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
普遍适用观点: 普遍适用观点: 同一管理原理 适用各种情况
情况 1 情况 2
情况 3
简评
• 权变理论的核心是在变化的环境中灵活 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 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 在大系统或大环境中考虑组织的发展 • 强调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但否认绝 对的“应变”
2023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试线上题库汇总pdf版
2023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试线上题库汇总pdf版1.现代企业制度的保证是()。
A. 企业产权制度B. 有限责任制度C. 现代公司制度D. 科学管理制度【答案】: B【解析】: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
2.某产业生产运营部经理突然辞职,该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迅速决定物资管理部经理调任生产运营部经理。
该企业采用的招聘形式是()。
A. 晋升B. 职位转换C. 兼职D. 工作扩大【答案】: B【解析】:企业员工内部招聘的形式主要有内部晋升和职位转换。
其中,职位转换是指当企业中比较重要的职位出现空缺时,从与该职位同级别但相对较次要职位的人员中挑选适宜人员填补空缺职位的一种方法。
3.某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人员培训时,请受训人员分别扮演营销主管、营销员工、客户,并对存在的各种营销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培养和提高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作能力。
该企业采用的培训方法是()。
A. 行动学习法B. 案例研究法C. 情景模拟法D. 行为示范法【答案】: C【解析】:企业培训员工常用的脱产培训方法包括:①演讲法;②案例研究法;③情景模拟法;④行为示范法。
其中,情景模拟法是指通过把培训对象置于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中,让他们依据模拟现实中的情景做出及时地反应,分析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解决问题,为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的一种培训方法。
情景模拟培训一般是动态进行,其内容、时间、过程等灵活多样,具有互动性强、信息量大、形象逼真、操作性强和效果明显等特点。
常见的情景模拟培训方法有管理游戏法、角色扮演法和一揽子公文处理法。
4.下列企业素质类型中,能成为企业灵魂和精华的是()。
A. 人员素质B. 技术素质C. 管理素质D. 文化素质【答案】: D【解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由于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经营哲学、伦理道德、精神风范、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总和。
管 理 学
三、 管理学的特点
(一) 管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交叉科学又称边缘性科学,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 之间的交叉渗透而日益发展起来的,如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科学学、管理 学等。
管理学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它与经济学、政治 学、心理学、数学及各种技术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也是这些科学交叉渗透的 产物。所以,管理学不同于一般的文科,也不同于一般的理科,而是文理交 叉的学科。正因为这样,国外一些院校主张读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在先读一个 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再读管理专业。
三、 管理学的特点
(二)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软科学是研究社会 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研究具体 的实物,而是把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系统来研究,探索其有关规律,以 提高整体的效率和功能。管理学这门软科学,不具体研究企事业单位 的具体业务,而是从企事业单位或地区的总体出发,研究如何充分利 用资源,合理组织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提高组织与 地区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人类社会产生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集体协作劳动的形式,而有集体 协作劳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在漫长而重复的管理实践中,管理思想逐步形成。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把各种管理思想加以归纳和总结就形成了管理理论。管 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人们运用管理理论去指导管理实践,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又用管理实践去检验 管理理论,并且在管理实践中修正和完善管理理论。
二、 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广泛,大体有三个层次:第一,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 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特点,研究内容可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 面;第二,从历史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第 三,着重从管理者的工作或职能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素质结构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多种条件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整体、综合性的概念,在素质中,各种不同的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结构;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和观点上,将企业管理者素质结构分为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特质性素质三个大的方面,同时并就三个方面在企业管理者个人上的具体体现进行论述;二、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是指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基本方面的要求和条件;俗语说,根深才能叶茂;基本素质不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特有要求,但基本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其它素质的发展和提升;1、道德伦理素质1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企业的目的是赢利,但赢利不等于惟利是图,不等于置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于不顾,甚至为了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素养的修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武装自己的头脑;也许有人会提出,我们搞经济的、搞企业的、只要不违法,也用不着去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修养,或者,我们不是共产党员,只要踏实做事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认识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解;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体现在于管理者对关系到大是大非问题的重大决择的取舍上;近年出现了一大批企业高管和部分部分知名企业家纷纷落马,从一定程度也反映了管理者放弃了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修养,最后竟落为“阶下囚”,该现象值得深思;2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修养;道德是为了社会建立良好的伦理秩序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孔老夫子教导其得意门生颜渊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者,即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做企业与道德修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学问的;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领袖人物,是企业“上行下效”的对象,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道德败坏的管理者能在企业管理中施展才华;近年来,一些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遇到了管理上的瓶颈,在寻求“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第一个担心的问题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人品问题,也就是道德问题,这个案例从侧面反映了道德情操与做企业的紧密关系;对民营企业家来讲,道德风险是最大的风险;3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信誉;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部分,但更明确地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职业上的要求;企业管理者是企业者的中坚,也是社会的重要阶层,中国社科院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专门经理人阶层,也就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阶层进行了论述;如果,没有职业道德和信誉,将是对企业管理基石的最大侵蚀,对企业管理者个体来说,也将是一条自我毁灭之路;2、心理人格素质1宽广的胸怀;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领袖作用中,必须有宽广的胸怀;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将面临着内外环境方面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甚至是批评的声音和压力;企业管理者在面对来自于行业、媒体、其他组织的批评与指责,一定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方式来对待,以正常心态处理;对来自内部不同的观点,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能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营造一个广进贤言的良好局面;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有一句名言,称为“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其处世行事;企业管理者应该达到此境界;2开放的心态;面临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科技,管理者应具有开放的心态,去积极的了解新事物,接纳新事物;不仅要在企业中建立起吐故纳新的机制,管理者个人也应建立起相应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及时跟上外界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放的心态要求管理者改变固步自封和安于现状的守旧心理,不断实现自我的突破和发展;3坚韧的毅力和意志力;企业管理不是坐“顺风船”,能一帆风顺的达到设定的目的;企业的经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商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等等,企业经营本身就是与风险同在;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在遭遇风险时,必须有坚韧的毅力去对待,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实践中必须锤炼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去体会“笑到最后才是胜利者”境界;4个人的自我控制力;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工作中,生活中,企业管理者都会遇见各种不正常、不正当甚至是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诱惑;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黑幕交易、幕后操作等都是近些年来沉渣泛起的体现;企业管理者在面对诱惑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必须有良好的自制力;“无欲则刚”当然是至高境界,但“取之有道”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3、基础知识素质1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对社会、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方面的知识;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两个方面;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天文、数学等方面的内容;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哲学、政治、历史、心理、语言、军事等方面的内容;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着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倾向,认为自然科学才能直接地促进社会进步,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实,我们纵观成功的人物,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政治家、或者管理大师,他们都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知识;作为一个企业中,承担着重大决策、协调、管理的企业管理者,更应该高度重视包括人文社科知识在内的基础知识;2完善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个人拥有的各种知识的组成情况,比如说,前面所述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组成情况及它们内部的组成情况;当然,完善的知识结构不是对管理者求全责备,必须成为大学问家;完善的知识结构是要求管理者在知识方面应相对均衡,不能有重大的知识缺陷;4、除了以上方面外,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具有健康的体魄;这一点本是最简单明白的一点,却又是容易忽略的一点;国内媒体对企业管理人员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企业管理人员中,亚健康现象十分普遍,不少管理人员还患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企业管理者每天都在高压下前行,但决不能丢了根本,企业管理者在这上点不可不慎;三、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企业管理者实施企业管理行动和活动必备的素质,专业素质是企业管理者履行其职责的基本要求;1、对企业管理的专注和热情;对企业管理的专注和热情应该是每一个希望走向成功的管理人员的重要要求;企业管理者只有具有这种精神和态度,才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样,一个热情洋溢的企业管理者才会感染广大员工,让广大员工用同样的热情去对待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气;如果一个暮气沉沉、毫无热情的人来领导企业,那么,这个企业的前景就十分堪忧;2、企业管理知识要求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对象就是企业,工作行为就是管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管理知识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钻研和了解企业管理知识,为实践打好基础;1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础管理知识;企业管理者的主要活动就是管理;企业管理就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方式来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期达成企业设定目标;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协调、领导等;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深刻的认识;2市场营销、采购、研究开发、服务、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业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市场营销到产品服务,从物资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活动是由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来支持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各环节、各职能的运行规律、特点、规范、要点进行认真研究和理解;当然,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分工不同,除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必须对以上所有环节和职能的内容充分理解外,作为其余企业管理者,重点应放在自己所负责、所分管业务方面,进行学习和钻研;3产业、行业知识;相对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层次来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组织;企业是国民经济各产业、各行业的一份子;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企业在相应的产业和行业的地位、作用、分工、特点,也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会正确地对企业进行规划;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对产业和行业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时刻把握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和变化;4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理学、伦理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学、会计学、法学等知识;所以,除了前面所述的管理职能知识、业务知识、行业产业知识外,企业管理者也应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了解;特别是新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管理者更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学习;3、企业管理技能要求企业管理技能指的是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管理方法、工具及技巧;企业管理者有了管理知识还不够,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技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企业管理才能有效,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管理的技能要求内容是非常宽广的,有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特殊企业所需要的特殊技能;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管理技能要求也是变化的;企业管理技能是一种实践性的能力,需要广大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本文所阐述的技能要求,为当前企业管理者所需的基本技能;1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方案,以期能够经济地使用现有的资源,有效地把握未来发展,获得最大企业成效的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管理者第一项技能要求就是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面,是一种主动降低风险、提高效益的管理行动;作为管理者具有良好的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包括战略决策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计划控制能力等;企业管理者掌握了计划管理能力,才能正确地制订出企业发展方针、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目标,才能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订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整合企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协调地达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2沟通协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对企业中人员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思路、信息进行传递、交换进行控制能力以及对其产生的不和谐进行协调的能力;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若管理不当,也会有消极作用和破坏作用;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建立起企业正常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传播渠道、冲突解决、协调机制;在企业中,必须有畅通渠道,不管是企业的经营信息,还是人员思想动态,都应在企业中及时有效的进行传递;古人曰: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大禹治水之法在于疏导,治理企业也一样;企业建立了正常的沟通渠道后,企业才能杜绝不正常、不合谐的小道消息,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同时,企业管理除了内部的人员外,企业还面对外部公共关系,包括顾客、供应商、销售商、政府机关、新闻界、教育科研机构、社区等在内的公共关系对象;企业管理者也同样应拥有相应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企业管理者除了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外,自身还必须做好沟通协调的榜样作用;率先在企业中树立信息沟通、人际交往的榜样形象;论语有云:子率之以正,孰敢不正;3激励能力;在企业中,存在着组织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两种关系,用各种方式调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就是激励要解决的内容;国外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按时计酬的员工每天一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用于工作就可足以保住饭碗,由此可见,激励员工发挥潜力,对企业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激励员工的方式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激励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者必须有效掌握激励的原则和激励的方法,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有效结合起来,在企业中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目前,各企业都在探索员工参与、员工持股、员工企业内创业、新福利方案等新的激励方式;企业管理者掌握了激励方式,就会有效地挖掘员工中蕴藏的巨大潜力,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4企业文化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形态中折射出来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技术特色、管理特色以及企业经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另外,企业文化又从另一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物质形态;有人说,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的使命、企业的理念、企业的精神等方面的传承的确得益于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对外的形象建立也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一些想做“百年老店”、“百年企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企业文化的建设、维护、提升的能力;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但企业文化不是虚化的东西,目前,企业界存在着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流弊,仅用一些物化的标志、口号、物品来代表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了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三个层次的内容;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作为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变革者的角色,从三个层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成企业的特有竞争力;5团队组织能力;团队作业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使用非常广泛的管理方式;中国人自己在私下有过自我评价: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几个中国人就变成了一条蛇,并与其它国家的人员进行比较;这反映国人在团队意识方面的缺乏;当今企业的组织形态中,团队已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须掌握团队建立、协调、评价方式,使用团队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6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企业确立目标和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能力;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活动中,充分、正确地运用企业所赋予自己的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模范权、专长权,积极地影响下级的管理行动,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领导能力来源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基本素养、人格魅力,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在强化自身修养的基础积极地推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体现出良好的、有效的领导能力;7创新能力;竞争已成为当前企业的基本特点,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石,同样,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在工作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决不是一位因循守旧,拒绝变革的守旧人士;在对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总断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管理意识、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地分析竞争环境和竞争形势,不断地对产品、服务、企业形象进行创新;8危机管理能力;企业管理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因素,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在企业管理中,就会遇见不同的危机,包括市场、政策、法律、经营、人员等方面的危机;企业管理者在危机管理方面必须拥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处理危机的能力;危机出现后,企业管理者必须勇于面对,认真分析企业所面的整体形势,危机发生的原因、影响大小,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及时控制其发展势态,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效地消除危机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影响;二是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危机方式进行管理;对危机进行预测,并把危机作为一种压力和激励,在危机出现之前便有效地避免危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四、特质性素质特质性素质是指企业管理者具有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之外,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比较突出的个体性优势的素质;特质性素质是不同的管理者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不同的企业者具有不同的特质性素质,决定了不同管理的能力优势、管理作风、管理风格;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都会存在一些管理者擅长战略运作、另一些管理者在成本控制方面有独特的管理水平、或者是具有精益化生产的独特本领,等等;特质性素质来源于不同的企业管理者不同的生活、工作背景、工作经历和个体差异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专家、都是专长;管理者的培养也不可能像制造流水线产品一样,都是同一标准,同等能力;管理者的个体差异就形成了管理者的特质性素质;特质性素质与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是不可分离的,并来源于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1、建立有利的个人优势是企业管理者的必修之课;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自我有一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是天才、是全能冠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相应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擅长的领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扩充自己的管理优势,管理者才能取得自己的优势之所在;2、优异的管理团队是由不同特质性的管理者的有机结合;如果管理团队的成员中,每个人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都一样,管理团队可供挖掘的优势也有限,如果管理团队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管理优势,具有不同的能力结构,那么,这个团队就具有人力资源整合优势;一支由不同特质性管理者合理组合的团队一定会做出优异的成绩,显示其强大的竞争力,这就是优势互补的效力之所在,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团队,大都是优势互补的结果;。
《管理学基础》仿真试卷(第九套)
《管理学基础》仿真试卷(第九套)(依据仲崇高教材编写,题后为出题页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请注意所给问题并选择最佳答案,每小题一分,共15分.)1。
根据组织的内在结构分类,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下列对正式组织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P5A。
保持相对稳定性,并存在稳定的秩序,人员流动性小,权责急结构清晰。
B。
专业化分工,分成若干岗位及与之相应的职责。
C。
正式组织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D。
拥有法定的领导权威,它的最高领导人的领导权是由法定的规章制度确定的,并强制要求所有成员服从。
2. 管理定义的多样化,反应了人们对管理的多种理解,以及各管理学派的研究重点与特色.下列对管理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P11A。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实现目标,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了实现目标服务的。
B。
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和创新。
C。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D。
管理的对象是一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智能活动.3.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五阶段,下列排序正确的是()P33①高消费阶段②起飞阶段③起飞前阶段④成熟阶段⑤传统阶段A. ⑤③②④①B。
⑤②③①④C。
②③④⑤①D。
⑤④②③①4。
认为管理者一方,要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搞好平衡,以使管理人员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和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搞好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是()P40A。
乔治·梅奥B。
哈罗德·孔茨C。
西蒙 D. 迈克尔·波特5. 供应商、顾客、公众、政府等属于管理的( )P50A。
复杂环境B。
简单环境C。
一般环境D. 具体环境6。
“5W2H"所描述的职能内容是( )P81A。
组织 B. 计划C。
领导D。
控制7。
在这种模式里,负责制定战略的高层管理人员启发其他的管理人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去考虑战略制定与实施的问题,这种模式属于()P147A. 指挥型B。
公共基础试题2
公共基础试题单选题4、将0.285修约成两位有效数字后,其修约值为。
A、0.28B、0.280C、0.29D、0.29011.不属于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特征量是。
A.标准偏差B.变异系数C.中位数D.极差A.24,24B.23,24C.23,25D.24,256、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A ,即认为有限次重复试验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试验中出现,就说明该检测数据不可靠,应该舍弃。
A、小概率事件B、大概率事件C、小数据D、大数据7、将15.45修约成三位有效数字,其修约值为 B 。
A、16.0B、15.4C、15.0D、15.56、将28.15、28.25修约到一位小数,其修约值分别为。
A、28.1、28.2B、28.1、28.3C、28.2、28.2D、28.2、28.37、对于3、3、4、和5这四个数,则中位数为。
A、3B、3.5C、3.75D、4.04、将0.285修约成两位有效数字后,其修约值为 A 。
A、0.28B、0.280C、0.29D、0.2903、285.5、286.5修约到“个”数位,其修约值分别为。
A、285、286B、286、286C、285、287D、286、2879、含有 C 误差的测量数据是不能采用的。
A、系统B、随机C、过失D、偶然8.为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特征量。
A、变异系数B、中位数C、极差D、标准偏差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中,随机抽样一常采用。
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密集群抽样6、 D 可能引起随机误差。
A、判断误差B、过失误差C、视读误差D、仪器校准误差16、 D 可能引起系统误差。
A、判断误差B、环境变化C、干扰D、仪器校准误差6.0.23和23.0两个数的有效数字分别为 D 个。
A.2,2B.3,3C.3,2D.2,36.0.23和23.0两个数的有效数字分别为个。
A.2,2B.3,3C.3,2D.2,35.根据数字修约规则,当23.5和24.5修约至“个”数位时,分别为。
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30篇)
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30篇)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30篇)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篇1电力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中管人员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机会,这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学习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一名从事十几年管理工作的中管干部,由于自身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的欠缺,一直以来有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困扰着我,恰好通过这次机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参加各种互动活动,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
以下是培训的几点体会: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养作为一名基层管理干部,理论知识往往不够系统,不够丰富。
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和答案,对原来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收获了很多内容。
通过学习自主管理,让我充实了理论知识。
老师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深入问题分析,掌握解决技巧此次培训安排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技巧课程较为全面,大多是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印象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抱怨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但我们却容易被这些所谓的“问题”所欺骗,那些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每个公司都会碰到的,那个只是现象。
这种培训方式,针对性较强,效果较好,同时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拓展了思路。
三、结合案例分析,时刻提警自己在培训中,老师例举了很多发生在他身边的或是其他的案例,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通过查找别人问题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
一要提升六种能力。
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要充分认识到当上了领导干部并不意味着水平一夜之间就提高了,仍需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
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讲党性原则,努力提升领导干部的六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贯彻执行能力,就是面对问题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三是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权衡协调、统筹兼顾;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就是善于社会交往,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组织得当;五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六是持续学习能力,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一、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的含义:1、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管理主体可以是以个人形式存在的领导者,也可以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决策者活领导者);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主要是管理者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外: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等)和社会环境(特定的社会文化、制度、法律、政策等),内:组织内部的状况(组织性质、人员状况等);动态的环境和条件:变化程度剧烈,稳态的环境和条件:与动态相反。
);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本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具体的管理活动会具有不同的目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却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对于管理者来说,围绕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合理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是达到有效管理的必要环节);5、具有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一)管理具有两重性:1.管理的一般性(即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分工和协作的产物,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产物)和特殊性(即社会属性,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可检验的标准和可重复检验性)和艺术性(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
(二)目标性:1、组织的共同目标;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企业:盈利、地位、社会责任、内部和谐等价值;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效率、公平、公正、秩序、安全、民主等价值)。
(三)组织性(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技能,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管理的组织性体现为:管理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具有同一性、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行使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必须按照组织法定的程序进行;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组织是管理的核心要素)。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原理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原理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在研究经济学的过程中,人们经常遇到复杂的经济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经济学家发展了许多理论和原则。
其中,有三个基本原理被认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基础。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原理,并讨论它们的实际应用。
基本原理一:稀缺性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的现象。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存在一定的限制。
然而,人们的需求却是无穷无尽的。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不得不做出选择以满足自己最重要的需求。
稀缺性原理指出,由于资源有限,生产和消费必然面临着取舍。
人们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需求和欲望,因此,他们必须作出取舍,决定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
这种决策过程涉及成本和效益的权衡。
经济学家使用供求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来研究和解决稀缺性问题。
基本原理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追求某种目标而放弃的最好的可替代选择。
在面临资源有限和需求无限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做出取舍。
每当人们做出选择时,他们放弃了某些其他的选择,这些放弃的选择即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原理告诉我们,每个决策都涉及到权衡取舍。
当人们为某种目标做出决策时,他们必须考虑到所放弃的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损失。
经济学家使用机会成本概念来评估决策的成本和效益,并帮助人们做出理性的决策。
基本原理三:激励激励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的是人们在做决策时受到的动力或影响。
激励可以是正面的,如奖励和激励措施,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惩罚和制裁措施。
激励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激励的影响。
当人们期望获得积极的结果时,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目标。
反之,当人们预期会遭受负面的后果时,他们会有所顾虑。
了解激励效应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设计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引导人们的行为。
实际应用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原理不仅仅是理论概念,它们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生产选择:由于资源有限,企业必须决定生产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舍:管理学的基础每一个企业家都把成长作为企业存在的终极价值。
“每年的利润率增长多少,市场占有率增长多少,什么时候进入世界500强,哪一天走进世界企业顶级论坛……”这是管理者所渴望的,也是技资者所憧憬的。
“成长是如此脆弱。
”这是彼得德鲁克很著名的一个论断。
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他就已经注意到了企业成长的危机。
他论述道,如果企业都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很快就会耗尽整个世界的资源,而且长时期保持高速增长也决不是一种健康现象,它使得企业极为脆弱,不可能适当地予以管理,它所造成的紧张、弱点以及隐藏问题,一经风吹草动,就会酿成重大危机。
合理的成长目标应该是一个经济成就目标,而不只是一个体积目标。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一个辩证取舍的过程,有时候,你不得不在“快速的成长”与“健康的成长”之中做出抉择,有时候,你不得不寂然自问:此时此刻,我是否必须成长?这实在是很痛苦的过程。
有人说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总裁任内最大的成就是收购了上百家有价值的企业,可杰克却说,不,我对公司最大的贡献是拒绝了至少1000个看上去很值得技资的机会。
如果说成长需要梦想和勇气,那么,拒绝超出能力的成长似乎需要更大的理智和决断。
以创造奇迹的心态经营企业,迟早会成为奇迹的负累。
因此,我们要说:创造一飞冲天的奇迹很难,比创造奇迹更难的是,让飞翔的奇迹回到真实的土地上,生根开花。
市场风云变换,到处充斥不可控因素。
尽管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是一个普遍得到验证和接受的公理,但是如何在风险和收益间寻找平衡和支点,并没有一个定论。
任何选择的结果都会带来放弃的机会成本。
由此推演到战略高度:企业战略变革过程就是取舍的过程,取舍是推动公司变革的艺术。
取舍的管理学基础德鲁克指出,战略管理是实现企业使命与目标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计划,任何行动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都会包含这样几个问题:做什么(什么行动),由谁做和为谁做(行动的主体和客体),怎么做(行动的方法),在哪里做和何时做(行动的时空范围)。
更进一步,波特教授认为战略的本质是定位、取舍和建立活动之间的一致性。
战略定位意味着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或者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类似的经营活动。
战略的首要任务,即创造一个唯一的、有价值的、涉及不同系列经营活动的定位。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运用五种竞争力模型详细论述了企业如何寻找一个有价值的定位。
在他看来,战略就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选择不做什么。
大部分企业都试图满足顾客的所有需要,提供所有的经营活动,从而模糊了公司的形象,乃至最后丧失竞争优势。
但仅有战略定位并不能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竞争者可以通过模仿相同的定位,破坏现有的竞争格局。
为此,企业必须通过选择一系列经营活动来创造异质性,从而延缓或阻止竞争者的模仿。
取舍意味着在一组经营活动中进行选择,由于达到目标(定位)具有路径依赖性,一旦选择了这种经营活动,就必须减少其他的经营活动。
对于不同经营活动的取舍将使模仿变得很困难:一是模仿他人的定位可能会导致形象或声誉前后不一致;二是模仿他人的定位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因为不同的定位需要不同的技资和经营活动的组合,三是原有内部协调和控制上的限制也会阻碍模仿成功。
波特教授认为,现在很多的经理转向注意“核心”竞争力、“重要”的资源和“关键”的成功要素,而忽略了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
在他看来,战略必须是系统的和整体的,并非由单个经营活动拼装与组合而成。
企业做出战略取舍后,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培植企业资源一能力一流程的一致性,或者是战略性的专用性,就可以把模仿者排除在外。
GE的战略取舍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与我们分享了他如何在决定GE前途和命运的战略选择集中进行战略取舍的艺术。
我们知道,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
“如何使GE这样成熟的综合性大公司像新兴小公司那样蓬勃发展”,摆脱庞大多元商业帝国的痛疾,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健康增长,这一直是杰克?韦尔奇任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杰克重新评估了企业的战略性资产,从而做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取舍。
在接任CEO 的头两年,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这里包括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业务等GE以前起家业务。
他的很多大手笔在当时很难让人理解,例如出售半导体业务被很多人认为是向日本人屈服,是在战争中开小差的胆小鬼。
通过对非战略性资产的剥离,使GE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战略性技资,通过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
战略取舍的结果催生了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
“我们确信这样一个理念——成为数一数二不仅是一个目标,他将促进我们拥有一系列在世界范围内独一独二的业务,即使十年后都不会落伍”。
“如果我们不是数一数二,没有也不可能看清到达技术边缘的正确道路”GE在20世纪80年代所取得的傲人的业绩,高速的发展,得益于“数一数二”战略的实施。
正如数学中最优美的“不动点定理”所陈述的那样;在各种变化中,总可以找到一个不变之量,在不断变化、动荡不安的市场竞争中,“数一数二战略”仿佛就是这个数学定理中的不动点,成为企业制胜的万能法宝。
当然,GE的成功是被历史所后验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他的思想在当初就为人们所接受,甚至到现在,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仍受到人们严厉挑战——“如果GE坚持‘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是否意味着它将放弃许多很好的商业机会?”GE在诸多商业机会中的取舍是近乎直觉的悟性还是审慎的理性抉择?取舍是否真正具有管理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呢?GE战略取舍的启示:关注行业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上世纪是商界造神的时代!杰克?韦尔奇在诸多商业机会中的取舍是直觉的悟性与审慎的理性抉择近乎完美的结合。
直觉体现了他的洞察力和判断,理性体现了他的战略评价和取舍能力。
他总结自己最为成功的经验有三点:战略评价,整合与非战略性资产的剥离,在关键的岗位上选择合适的人才。
在这里我们仅探讨他的战略评价和取舍艺术,以期它能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启示。
首先,保持前瞻性战略思维。
杰克?韦尔奇的战略规划思路非常清晰,即实现各个SBU(战略经营单元)的平衡和协同。
这种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实现核心业务、增长业务和种子业务间的平衡,使利润率相对较低但相对稳定的传统行业和利润丰厚但不确定性较大的业务相辅相成,实现稳定快速增长。
比如“长线产业”的航空引擎部门和动力部门的利润率低但相对稳定,而“朝阳产业”的金融部门利润率高但是风险大,G E的战略非常清楚,就是稳住“长线产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和利润率高的新兴产业,保持产业的持续发展态势。
其次,科学的战略评价。
杰克?韦尔奇一直强调,如果公司的管理者没有获得公司所面临的战略形势的一个敏锐的洞悉:公司所面临的行业及竞争环境的特征以及公司的资源和能力如何同这些环境匹配起来,公司的管理者就不算是为确定公司的长期发展做好了准备。
科学的战略取舍评价就是寻找业务半径与企业能力的平衡点。
战略评价方法采用GE与麦肯锡公司联合开发的行业吸引力一业务实力评价矩阵。
评价的效度在于企业内外部指标的确定,其中最为关键的找出引领行业变革的主要驱动力量是什么。
这里涉及必须分析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征,行业中发挥作用的竞争力量有哪些,力量强度多大,处于强势(或弱势)竞争地位的企业有哪些,行业标杆企业是谁,从平均水平之上的盈利前景这个角度看,行业的吸引力有多大;行业中下一个竞争行动将是什么,采取这一行动的又将是哪一个公司。
再次,关注关键价值驱动因素。
在取舍的基础上确立行业关键价值驱动力和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并量化为切实可行的企业关键业绩指标,是做好战略评价的关键。
无法在风云变换的商业环境中识别行业关键价值驱动因素所引致的后果无疑是致命的:个人电脑的鼻祖一苹果电脑因为拒绝兼容而失去了个人电脑领域的领先地位,最终只能偏安于专业电脑一隅,IBM在大型机领域虽然从来都是“数一数二”,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捕捉PC领域的商机,而被众多的后起之秀超越,还差点酿成了“美国历史的遗憾”……杰克·韦尔奇的战略思维不同之处在于它特别强调对行动过程及所产生的效果的管理。
战略取舍与企曲的命运业内有种说法,说中国的企业像螃蟹:一红就死。
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带有一种青春期的扩张冲动,往往无法保持创业时的清醒和冷静。
缺乏战略规划的习惯以及战略执行能力的先天欠缺,使很多当年风云一时的企业,如巨人、爱多、神州、小霸王、秦池……猝死,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企业的发展之道。
以秦池集团为例,秦池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酒厂,敢为天下先,以当时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广告段位第一名(后称“标王”)。
秦池的横空出世,一战功成:夺标当年销售额一举飘升10倍,逾10亿元,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令人瞩目的“秦池速度”。
品牌知名度是白酒行业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之一,秦池竞标央视广告标王的战略决策无疑是正确的,竞标的成功带来巨大品牌效应,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但是在下一步该如何发展问题上,无疑秦池做出了致命的错误取舍。
广告可以使企业暂时赢得市场,但它并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时广告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广告技人会使消费者对产品产主巨过高的期望,而当产品稍有问题,就容易引起消费者过度的反应或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难忘的阴影。
秦池通过与四川春泉集团和其他酒厂建立联营关系,由春泉集团提供原酒,秦池进行勾兑,从而迅速扩大规模。
这种模式应该说是科学的,符合经营规律。
但是由于酒是一种嗜好品,白酒的品味与文化沉淀是重要的价值驱动因素,消费者消费它实际上消费的是酒背后的东西(包括产地、历史、工艺、文化内涵等)。
消费者一旦发现秦池酒实际上是川酒,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同时,实现产业的整合与规模经济是保证秦池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秦池在第一次中标成功之后也兼并了当地八家亏损企业,虽然一时扭亏为盈,但一旦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这些企业都成了秦池摆脱困境的包袱。
正因为秦池集团为他们成功后没有抓住它的关键成功因素做出战略取舍,一则“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新闻报道就轻易地将秦池击倒了。
企业的成长之路必须历经拓展和探索的历练、重复与变革的取舍。
中国企业家须用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来打造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同时企业必须在多元发展空间中做出与其核心竞争能力紧密联系的审慎的取舍,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探寻维持和发展公司持久竞争优势之路,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