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第二章2 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曲线响应

第二章2 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曲线响应

(2)半对数坐标作图法 由于较为繁杂,一般不用。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3.4 二阶加时延过程参数的确定
数学模型:
x TC (1 x) x1 x TA
(1) (2)
(2)
T1 T2 TC
(1)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利用公式(1)计算T1和T2较为复杂,绘制曲线利用图解法求取T1和T2。 根据公式(1)绘制曲线见右图。
(1) 直角坐标图解法求K0和T0 阶跃输入量为x0,一阶无时延响应为:
将采集的输出测量数据减去原来的稳态数据, 即响应曲线是在原稳态工作点基础上的增量 曲线。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确定
y () y (0) K0 x0
确定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y() y(t ) K0 x0e
1 0.46 20 33.5
3 1.7 25 27.2
4 3.7 30 21
5 9 40 10.4
8 19 50 5.1
10 26.4 60 2.8
15 36 70 1.1
16.5 31.5 80 0.5
第二题: 设阶跃扰动量△u=20%,某水槽的水位阶跃 响应数据见下表,用一阶惯性环节求取该液位的 传递函数。
0 y0 (t ) t T0 1 e
y0 (t1 ) 1 e t2 y0 (t2 ) 1 e T0
t1 T0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t/s h/mm t/s h/mm 0 0 150 78 20 18 200 86 40 33 300 95 60 45 400 98 80 55 500 98.5 100 63

第二章1_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单容多容

第二章1_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单容多容

2.2 采用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1) 单容过程的建模
只有一个存储容量的过程。自衡单容过程和无自衡单容过程。
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
状态被破坏后,无需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
预,依靠自身能够恢复平衡的过程。
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无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状 态被破坏后,若无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预,依 靠自身能力不能恢复平衡的过程。 无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2.1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运用已知的静态和动态的能量(物料)平衡关 系,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实验辨识 (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法)
根据过程输入、输出的实验测试数据,通过辨识和参数估计建立过程 的数学模型。

混合法
首先通过机理分析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形式,然后利用实验测试数据 来确定模型中各参数的大小。
则系统特性可用下列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2.1 概述
a n c ( n ) (t ) a n1c ( n1) (t ) a1c(t ) a0 c(t ) bm r ( m) (t ) bm1r ( m1) (t ) b1r (t ) b0 r (t )
式中 an , an1 ,, a1 , a0 及 bm , bm1 ,, b1 , b0 分别为与系统 结构和参数有关的常系数。它们与系统的特性有关, 一般需要通过系统的内部机理分析或大量的实验数 据处理才能得到。
2.1 概述
(b) 传递函数 复数域模型包括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传递函数不 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 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 量(响应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输入函数)的 拉普拉斯变换之比。拉普拉斯变换为:

第二章2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曲线响应

第二章2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曲线响应
u2 (t) u1(t a)
矩形脉冲响应曲线: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首先确定过程数学模型的结构,然后确定数学模型的具体参数。
传递函数: (1)一阶无延 时
无自衡过程。
(2)二阶无延 时
(3)一阶有延 时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3.1 阶跃响应确定一阶过程参数 放大系数K0、时间常数T0、时延时间τ0。 t=0,曲线斜率最大,之后斜率减小,逐渐达稳态。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3.2 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一阶时延过程的参数 一阶时延环节响应曲线特点:
在t=0时,斜率几乎为零,之后逐渐增大到某点(拐点)后,斜率 又逐渐减小。曲线呈S形状。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y0 (t)

y(t) y()
y0
(t
)


0
t
t
第二章 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
2.3 响应曲线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
1. 阶跃响应曲线的测定
利用响应曲线辨识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1.1 阶跃响应曲线的测定 过程:使输入量作一阶跃变化,记录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
响应曲线。即阶跃响应曲线。
输入信号:
响应曲线:
1. 阶跃响应曲线的测定
试验时必须注意: (1) 试验测定时,被控过程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2) 输入的阶跃信号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太大,影响生产;
欠佳,就难以获得对象的动态特性参数。
2. 矩形脉冲响应曲线的测定
阶跃响应法缺陷: 过程长时间的处于较大幅值的阶跃信号
作用下,被控量变化的幅度可能会超出生 产工艺允许的范围。
用矩形脉冲作为输入信号,将响应曲线 转化为阶跃响应曲线,确定数学模型。 脉冲信号看作:

东北大学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章2 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曲线响应

东北大学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章2 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曲线响应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3.4 二阶加时延过程参数的确定
数学模型:
TC
x
(1 x)x1x
(1)
TA
T1 T2 TC
(2)
(2)
(1)
3.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数学模型
利用公式(1)计算T1和T2较为复杂,绘制曲线利用图解法求取T1和T2。 根据公式(1)绘制曲线见右图。
第二章 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
2.3 响应曲线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
1. 阶跃响应曲线的测定
利用响应曲线辨识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1.1 阶跃响应曲线的测定 过程:使输入量作一阶跃变化,记录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
响应曲线。即阶跃响应曲线。
输入信号:
响应曲线:
1. 阶跃响应曲线的测定
试验时必须注意: (1) 试验测定时,被控过程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2) 输入的阶跃信号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太大,影响生产;
1 0.46
20 33.5
3 1.7
25 27.2
4
5
3.7
9
30 40
21 10.4
8 10 19 26.4 50 60 5.1 2.8
15 16.5 36 371..55 70 80 1.1 0.5
第二题:
设阶跃扰动量△u=20%,某水槽的水位阶跃 响应数据见下表,用一阶惯性环节求取该液位的 传递函数。
欠佳,就难以获得对象的动态特性参数。
2. 矩形脉冲响应曲线的测定
阶跃响应法缺陷: 过程长时间的处于较大幅值的阶跃信号
作用下,被控量变化的幅度可能会超出生 产工艺允许的范围。
用矩形脉冲作为输入信号,将响应曲线 转化为阶跃响应曲线,确定数学模型。 脉冲信号看作: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

总结与展望
06
研究成果总结
01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被控过程数学模型,为实际工业过程控制提供了理 论支持。
02
针对不同类型的过程,提出了多种建模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建模的准 确性和实用性。
03
结合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工业过 程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04
针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和优化问题,提出了多种参数估计和优化算法, 提高了模型参数的估计精度和优化效果。
分析结果
对验证与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判断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 有效性。
确定验证与评估方法
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和需求, 选择合适的验证与评估方法。
进行验证与评估
将实验数据输入模型,进行验 证与评估,并记录验证与评估 结果。
改进模型
根据验证与评估结果,对模型 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提 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
04
验证与评估
模型验证方法
1 2 3
对比实验法
通过在被控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与 模型预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输入-输出法
通过输入不同的控制信号,观察被控过程的输出 响应,并与模型预测的输出进行对比,以验证模 型的准确性。
时间序列法
将被控过程的历史数据输入模型,通过比较模型 的预测输出与实际历史数据,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线性系统模型的性质
线性系统模型具有叠加性、均匀性和时不变性等性质。叠加性是指多个输入产生的输出等 于各自输入产生的输出之和;均匀性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放大系数是常数;时不变性是 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线性系统模型的建立方法
建立线性系统模型的方法包括机理建模、统计建模和混合建模等。机理建模是根据系统的 物理和化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统计建模是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混 合建模则是结合机理建模和统计建模的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2

过程控制系统2
干扰:内干扰---调节器的输出量u(t); 外干扰---其余非控制的输入量。
通道:输入量与输出量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控制作用与被控量间的信号联系;
扰动通道--扰动作用与被控量间的信号联系。
2。研究并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整定调节器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设备的设计。 (3)、进行仿真实验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3、求取 H1(S) / Qi(S , H2(S) / Qi(S)
2、相互影响的双容过 程
求 H1(S) / Qi(S)
1)列方程式 h1-h2/R1=Q1 A1dh1/dt=Qi-Q1 A2dh2/dt=Q1-Q2 h2/R2=Q2
2)画方框图
3)传函
结论:
1)同无相互影响的双容过 程相比H1(S) / Qi(S)为二阶 环节
K
0q1 (t
K0 T0s
1
0)
e 0s













(2

9)
无纯滞后
有纯滞后
纯滞后单容过程及其响应曲线
(三)、多容过程的数学模型
1、相互无影响自衡双容过程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如下 两图。
(1) 根据自衡对象特性,可直接写出水槽特性 1)水槽1:A1 S H1(S)=Qi(S)-Q1(S) H1 (S) 1/R1= Q1(S) 2)水槽2: A2 S H2(S)=Q1(S)-Q2(S) H2(S) 1/R2= Q2(S) (2)根据上述式子可以画出方框图
..........
.(2 5)
q1
q2

A

第2章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2章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2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2.测试法建模 测试法一般只用于建立输入输出模型。它是根据工业过程 的输入和输出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的模型。
施加阶跃扰动或脉冲扰动 激励
测绘输出响应曲线
工业过程
把被研究的工业过程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从外特性上测试和描述
它的动态性质,不需要深入掌握其内部机理。
第2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源自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与要求1.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在过程控制中,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目的主要有 以下几种: (l) 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整定控制器的参数 (2)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和系统的调试 (3)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 (4) 进行工业过程优化 另外,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制订大 型设备启动和停车的操作方案和设计工业过程运行人 员培训系统,等等都也需要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2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4)被控对象的自平衡与非自平衡特性
第2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例如图中的单容水槽,其阶跃响应如右图所示。
单容过程的定义:只有一个储蓄容量的过程。
第2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②非自平衡:如下图的单容积分水槽,当进水调节阀
开度改变致使物质或能量平衡关系破坏后,不平衡量 不因被控变量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被控变量将以固定 的速度一直变化下去而不会自动地在新的水平上恢复 平衡。这种对象不具有自平衡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 被控过程称为非自平衡过程,其阶跃响应如图所示。
对应上式的传递函数为:
H ( s) K G( s) e 0 s ( s) 1 Ts
第2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纯滞后环节的存在使过程输 出在响应输入而发生变化的 开始时间在时间轴方向发生 了平移,但对过渡过程中输 出变化的速率和稳态值的大 小没有影响。

第二章_对象特性和建模

第二章_对象特性和建模

23
第二节 机理建模
举例
溶解槽及其 反应曲线
纯滞后时间
显然, 与皮带输送机的传送速度v和传送距 显然,纯滞后时间τ0与皮带输送机的传送速度 和传送距 L 有如下关系: 离L有如下关系: 有如下关系 τ = (2-16) )
0
v
24
第二节 机理建模
x为输入量 为输入量
x (t − τ 0 ), y= 0, t ≥τ0 t ≤τ0
Y (s ) bm s m + bm −1 s m −1 + ⋅ ⋅ ⋅ + b1 s + b0 G (s ) = = X (s ) a n s n + a n−1 s n−1 + ⋅ ⋅ ⋅ + a1 s + a0
(2-8) )
13
第一节 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对于一阶对象,由式 (2-4)两端取拉氏变换,得 对于一阶对象, (2-4)两端取拉氏变换, 两端取拉氏变换
过程的输入、 图2-1 过程的输入、输出量
3

第一节 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过程的数学模型分为静态数学模型和动态数学模型
基础
静态数学模型
特例
动态数学模型
4
第一节 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用于控制的数学模型( 、 )与用于工艺设计与分析 工艺设计与分析的数学 用于控制的数学模型(a、b)与用于工艺设计与分析的数学 控制的数学模型 模型( )不完全相同。 模型(c)不完全相同。 一般是在工艺 流程和设备尺 寸等都确定的 情况, 情况 , 研究过 程的输入变量 程的 输入变量 是如何影响输 出变量的。 出变量的。
对象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对象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但输入变量与 输出变量之间有一段时滞τ 输出变量之间有一段时滞 0

过程控制(第二版)第二章

过程控制(第二版)第二章
矩形脉冲信号x (t)可以看作两个幅值相 等方向相反的阶跃信号x1(t)和x2(t) 的叠 加,即 x ( t )=x1( t ) + x2( t ) = x1( t )+x2( t – a )
其矩形脉冲响应曲线
y*( t )=y1 ( t ) – y1 ( t – a ) y1( t )=y* ( t ) – y1 ( t – a ) 可以用分段作图法求取阶跃响应曲线。 t = 0 ~ a, y1(a )=y* ( a ) + y1(0 )
一、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变量真值之


误差产生的原因:选用的仪表精确度有限,实验 手段不够完善、环境中存在各种干扰因素,以及 检测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原因.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指仪表指示值与被测参数真值 之间的差值,即
x x x0
思考
χ——仪表指示值 χ0——被测量的真值
A
B
0-100℃
0-1000℃
x 1℃
2、相对误差

实际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变量的真
值之比的百分数

引用相对误差(相对百分误差):
x x0 100% 100% x上 x下 仪表量程

最大引用相对误差:
max
max x上 x下 100%
28
25 t/min
120
0 2
6
本节重点

掌握过程数学模型的特点; 掌握常用机理建模方法; 掌握二阶以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建模方法;
第二节 过程变量检测及变送


过程变量检测主要是指连续生产过程中的温度、 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参数的测量 过程变量的准确测量可以及时了解工艺设备的 运行工况;为操作人员提供操作依据;为自动 化装臵提供测量信号。 仪表组成: 传感器—直接感受被测变量,并将它变换成适于 测量的信号形式。(一次仪表) 中间环节—将传感器检测信号加以转换和传送; 显示器---将转换的物理量用仪表加以显示就地 指示型仪表、单元组合型仪表、数字式显示仪 表 。(二次仪表)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第2章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第2章

2.1 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描述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是系 统最基本的数学模型。 建立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 确定输出量和输入量。 2) 从输入端开始,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依次列写各 环节的方程式。 3) 将各方程式联立起来消去中间量,获得一个只含有 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微分方程式。 图2-1 R、C串联电路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第2章 过 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 将该方程式整理成标准形式。 即把与输出量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式的左边,把与输入 量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式的右边,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图2-7 比例环节的功能框图和阶跃响应曲线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
2.积分环节
(1)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 (3)动态响应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
2.积分环节
图2-8 积分环节的功能框图和阶跃响应曲线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
3.理想微分环节
(1)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 (3)动态响应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
3.理想微分环节
2.结构图的等效变换规则
图2-17 分支点互换
(3)比较点的后移 需乘以所越过环节的传递函数,如图218所示。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
2.结构图的等效变换规则
图2-18 比较点后移
(4)比较点的前移 需乘以所越过环节的传递函数的倒数, 如图2-19所示。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
2.结构图的等效变换规则
图2-19 比较点前移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
2.3.1 拉氏变换的概念
表2-1 常用函数拉氏变换对照表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
2.3.1 拉氏变换的概念
表2-1 常用函数拉氏变换对照表
过程控制原理与工程
2.3.2 拉氏变换的运算定理

过程控制技术-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过程控制技术-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今后在习惯上为书写的便利,可以将一阶微分 方程式中的增量“Δ”省略,但要理解为是相应 变量的增量。因此,一阶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便可写成:
dy T y Kx dt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于是上述所讨论的温度对象的阻力系数是:
T 1 热阻R=温差/热量流量= q FinC

容量系数是: 热容C=被储存的热量的变化/温度的变化=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通过上述示例及多个示例分析,可以发现虽然 被控对象的物理过程不一样,只要它们具有相 同的数学模型,即都是一阶微分方程式,故称 为一阶被控对象。现在将它们表示为一般形式:
d y T y K x dt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 一般过程控制系统或环节的动态方程式可写成:

dny d n 1 y dy d mx d m 1 x dx an an 1 n 1 a1 a0 y bm m bm 1 m 1 b1 b0 x dtn dt dt dt dt dt
整理后得出:
U Mc Tout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阶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 二阶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一阶类似。由于二 阶被控对象实际是复杂的,下面仅以简单的实例作 一介绍。 • 【例2-2】 两个串联的液体储罐如图2-2所示。为便 于分析,假设液体储罐1和储罐2近似为线性对象, 阻力系数R1、R2近似为常数。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③比例环节 微分方程式: y(t)=Kx(t) 传递函数: G(s)=K 比例环节又称无惯性环节或放大环节。 ④ 积分环节 微分方程式: T dy(t ) Kx(t )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过 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2:对象动态特性的定义 是指对象的某一输入量发生扰动时,其 被控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3:被控对象的分类 具有一个被控参数的被控对象——多输入单输 出的被控对象 具有若干个被控参数的被控对象——多输 入多输出的被控对象
过 统
上一页
几种典型的过渡过程:
过 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几种典型的过渡过程:
非周期衰减过程 衰减振荡过程 √ √
等幅振荡过程 发散振荡过程
? X
一般是不允许的 除开关量控制回路
单调发散过程
过 统
X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数学
几种
数学模型
时域模型
频域模型
方框图和信号流图
状态空间模型
微 分 方 程
差 分 方 程
传 递 函 数
干扰:内干扰---调节器的输出量u(t); 外干扰---其余非控制的输入量。 通道:输入量与输出量间的信号联系。
过 统
控制通道 干扰通道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被控对象特性:
指对象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数学模型) 指对象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数学模型)
即对象受到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是如何变化的、变化量为多少…… 即对象受到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是如何变化的、变化量为多少…… 输入量?? 控制变量+各种各样的干扰变量
y(t)表示输出量,x(t)表示输入量,通常输出量的阶次不低与输入量的阶次(n≥m) 表示输出量,x(t) 表示输入量,通常输出量的阶次不低与输入量的阶次(
当n=m时,称对象是正则的;当n>m时,称对象是严格正则的;n<m 的对象是不可实现的。通常n=1,称该对象为一阶对象模型;n=2, 称二阶对象模型。

第二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后才反应出来。 要经过路程 l 后才反应出来。

0 t
τ
0
纯滞后时间
l τ0 = v

v ——水的流速; 水的流速;
0 有些对象容量滞后与 纯滞后同时存在,很难严格 纯滞后同时存在, Δh2 (∞) 区分。常把两者合起来, 区分。常把两者合起来,统 称为滞后时间τ 0
τ0
t
τ=τ
o
+τc
τ0 τc
单回路控制系统框图
过程通道: 过程通道:
被控过程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 控制通道:
控制作用与被控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扰动通道: 扰动通道:
扰动作用与被控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解析法: 解析法: 又称为机理演绎法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运用已知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 的静态和动态物料(能量)平衡关系, 的静态和动态物料(能量)平衡关系,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建 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实验辨识法: 实验辨识法: 又称为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法。该法是根据过程输入、 又称为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法。该法是根据过程输入、输 出的实验测试数据, 出的实验测试数据,通过过程辨识和参数估计建立过程的数学 模型。 模型。 混合法: 混合法: 即用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即用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首先通 过机理分析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形式, 过机理分析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形式,然后利用实验测试数据 来确定模型中各参数的大小
其中: 其中:
T = R 2 C 为被控过程的时间常数
K = R2
为被控过程的放大系数
Hs +1 1 2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基于物理原理建立,也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建立。

常见的数学模型包括:
1. 差分方程模型:将被控变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量与输入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差分方程模型。

2. 微分方程模型:考虑系统内部的动态特性,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

常见的微分方程包括一阶、二阶、高阶微分方程。

3. 线性回归模型: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被控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4. 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性质,建立被控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

5. 模糊逻辑控制模型:考虑现实问题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建立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模型。

6. 最优控制模型:基于最优化理论,建立被控过程的最优控制模型,实现最小化损失或最大化收益。

这些数学模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和组合使用。

6.第二章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6.第二章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化工过程的特点及其描述方法⏹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建模)•建模目的•机理建模•实验建模⏹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放大系数Κ•时间常数Τ•滞后时间τ第二章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控制效果取决于控制对象(内因)和控制系统(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最终效果的决定因素。

⏹设计控制系统的前提是:正确掌握工艺系统、控制作用(输入)与控制结果(输出)之间的关系——对象的特性。

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研究对象的特性,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出对象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建立对象特性的数学描述就称为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建模)。

第二章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对象的数学模型分为静态数学模型和动态数学模型。

静态数学模型动态数学模型基础特例对象在稳定时(静态)输入与输出关系;在输入量改变以后输出量跟随变化的规律;•比较与区别:动态数学模型是更精确的模型,静态数学模型是动态数学模型在对象达到平衡时的特例。

一、化工对象的特点⏹被控对象常见种类:换热器、锅炉、精馏塔、化学反应器、贮液槽罐、加热炉等⏹1. 对控制质量影响程度相差大(内因决定外因);⏹2. 类型繁多,特性相差悬殊;⏹3. 非线性、分布参数较多;第二章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2.1 化工对象的特点及其描述方法二、对象特性定义⏹对象特性,即过程特性:指被控过程输入量发生变化时,过程输出量的变化规律。

⏹输入量:干扰作用、控制作用。

⏹输出量:被控参数。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出对象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通道:被控过程的输入量与输出量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操纵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扰动通道-----扰动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被控变量(输出量)扰动变量(输入量)操纵变量(输入量)数学模型的描述方法:1. 非参量模型:用曲线、数据图表表示的系统输入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非参量模型可以通过记录实验结果来得到,有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到,它的特点是形象、清晰,比较容易看出其定性的特征。

第二章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1)R-C电路
用途:整流滤波、 闪光灯等 在图2-2所示的电路中,设ei为输入电压, 是该系统的输入变量;电容两端的电压 为输出电压,是该系统的输出变量;i是 流过电阻R的电流。根据电路原理中的科 希霍夫定律,有: ei=iR+e0 和 消去中间变量i,得到ei与e0之间的关系式: (2-3)
将由输入输出曲线测得的参数数值, 代入已推得的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 就得到了完整的数学模型。 在已知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的基础 上,再通过实验来确定数学模型中参数 的方法,又称为系统的参数估计。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种方法之外,还 有矩形脉冲法和周期扰动法。另外,还 可以直接从正常生产过程的记录数据中 分析过程特性,建立数学模型。这种方 法称为在线辨识。但它需要大量的数据、 较长时间、较多的数据处理技术水平, 而且精确度也不够高。为了提高所得模 型的可信度和精度,有时采用多种方法 相互验证,相互补充。
第二章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返回首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

第一节 概述
数学模型是系统输入作用与输出作 用之间的数学关系。其表达形式主要有 两类:即非参量模型和参量模型。 非参量模型 是指用曲线或数据表格 形式来表示的数学模型。 参量模型 是指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的数学模型。 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参量模型。
由方程(2-7),且此时 q0=0,得 1 h q i dt (2-9) C 所以该系统也常称为积分对象。 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10)

(注:上两式中C为液容,也可以用横截面积A)
3.二阶系统

当一个对象可以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其 特性时,它就是一个二阶系统或二阶对象。 我们设其微分方程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解析法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解析法建模的一般步骤
1) 明确过程的输出变量、输入变量和其他中间变量; 2) 依据过程的内在机理和有关定理、定律以及公式列写
静态方程或动态方程;
3) 消去中间变量,求取输入、输出变量的关系方程; 4) 将其简化成控制要求的某种形式,如高阶微分(差分) 方程或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等;
2、参数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 响应函数、状态方程、差分方程等,即都是 用数学方程式和函数表示
被控过程分为:
1、多输入、单输出
2、多输入、多输出
如图:
单回路控制系统框图
过程通道:
被控过程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
控制作用与被控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扰动通道:
扰动作用与被控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y(2T0 ) 86.5% y()
在阶跃响应曲线上求得 三个状态下的时间t1、t2、t3,计算出 T0
(二)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一阶时延过程的参数
曲线特点:t=0时曲线斜率几乎 为零,之后斜率增大,到某点后 斜率又减小,曲线呈S形。

1. 作图法确定模型参数 K 0 - s 对象 G( s) e T0 s 1
的生产工艺设备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指过程在各输入量作用
下,其相应输出量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一、过程建模的目的
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整定调节器参数 2、指导设计生产工艺设备 3、进行仿真试验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二、过程的数学模型类型
1、非参数模型:阶跃响应曲线、脉冲响应 曲线、频率特性曲线,即都是用曲线表示
图2-5 电加热器温度对象
W0 ( s) T1 ( s) R K Q1 ( s) RCs 1 Ts 1
例2-3 无自衡单容过程
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
Q1 Q2 h
Q1 Q2 C
dh dt
Q2 常数
定量泵
写成增量的形式为:
Q1 C dh dt
传递函数为
图2-6 单容无自衡液位过程 及其相应曲线
一、 阶跃响应曲线法
注意事项 1)试验测试前,被控过程应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2)在相同条件下应重复多做几次试验 ,减少随机干扰的影响 3)对正、反方向的阶跃输入信号进行试验,以衡量过程的 非线性程度; 4)一次试验后,应将被控过程恢复到原来的工况并稳定一段 时间再做第二次试验 ; 5)输入的阶跃幅度不能过大,以免对生产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 影响。但也不能过小,以防其它干扰影响的比重相对较大而影 响试验结果。
T0 的确定还可以使用计算法:
y(t ) K 0 x0 (1 e t / T0 )
y(t ) |t y() K 0 x0
令t分别为 T 2
0
} y(t) y()(1 e
y(T0 ) 63% y()
t / T0
)
T0 2T0
时,则有 y(T0 /2) 39% y()
h1 d h1 q1 q2 q2 R2 dt
C1
Q2 (s) H 2 (s) 1 R3 G( s) Q1 (s) Q2 (s) T1s 1 T2s 1
其中
h2 d h2 q3 C2 q2 q3 R3 dt
T1 R2C 为槽1的时间常数
T2 R3C2 为槽2的时间常数
进行拉普拉斯变换,整理 得到传递函数、数学模型
与单容的自平衡阶跃响应过程相比较
二阶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特点:被控参数的变化速度 不是一开始就最大,而是要经过一段延时时间后才达到最 大值,这段时延时间称为容量时延。 双容过程也可以用有时延的单容过程来近似:在S形 曲线的拐点上作一切线,若将它与时间轴的交点近似为反 应曲线的起点,
G( s)
1 - s e T0 s
G( s)
K0 (T1s 1)(T2 s 1)
1 G( s) T1s(T2 s 1)
二阶惯性+纯滞后
K0 G( s) e- s (T1s 1)(T2 s 1)
G( s)
1 e- s T1s(T2 s 1)
注意: 对于更高阶或其它较复杂的系统,应在保证辨识精度的前提下, 数学模型结构应尽可能简单
第二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解析法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三节 响应曲线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四节 相关函数法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
重点内容

对象模型(连续、离散)
理论建模


实验建模
混合建模
第一节 概述
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是由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的结构 及其特性所决定。
基本概念:
被控过程:指正在运行中的多种多样的被控制
(一)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一阶过程的参数

曲线特点:t=0时曲线斜率最大,
之后斜率减小,逐渐上升至稳态值。 1. 直角坐标图解法 对象 G( s)
K0 T0 s 1
t / T0
y(t ) K0 x0 (1 e

)
参数K0
K0
y ( ) x0

参数T0:过原点作曲线的切线,该切线与y(∞)交于A点, 则OA在时间轴上的投影即为时间常数
二阶惯性
K0 G( s) (T1s 1)(T2 s 1)
注意:用这种方法确定T1和T2时,应满足 因为,当
被控过程的特点:
1、被控量 的变化往往 是不震荡、 单调的、有 滞后和惯性 的。
如图:
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 a)
2、有的过 程响应也 可能不断 变化
如图:
过程的阶跃响应曲 b)
被控过程的自平衡能力和无自平衡能力
自平衡能力:
过程在输入量作用下,平衡状态被破坏后,无须人或仪器的干扰,依 靠过程自身能力,逐渐恢复达到另一新的平衡状态,此特性称为自平 衡能力
二、矩形脉冲响应曲线的测定
矩形脉冲响应曲线是在正常输入的基础上,施加一矩形脉冲输入,并测取 相应输出的变化曲线,据此估计过程参数。
通常在实验获取矩形脉冲响应曲线后,先将其转换为阶跃响应曲线,然 后再按阶跃响应法确定有关参数 。 如图所示、输出响应由两个时间相 差t0、极性相反、形状完全相同的 阶跃响应的叠加而成。
H (s) R2 K G( s) Q1 (s) R2Cs 1 Ts 1
C
为被控过程的容量系数,或称
过程容量,这里
CA
在工业过程中,被控过程一般都有一定的贮存物料和能量的能力,贮存 能力的大小通常用容量或容量系数表示,其含义为引起单位被控量变化时被 控过程贮存量变化的大小。 在有些被控过程中,还经常存在纯滞后问题,如物料的皮带输送过程, 管道输送过程等 。
∆h2(t)=
K0∆μ1 (1-e 0
-( t-τc) T0
)
t ≥τ
c c
t <τ
Δh2(∞)
W(S) e
s c
K0 T0S 1
0
τ
c
T0
t
补充: 容量滞后与纯滞后
1. 容量滞后 切线在时间轴上截出的时间段τc为容量滞后。 被控过程的容量系数C越大,τc越大;容量个数越多 (阶数n越多),阶跃响应曲线上升越慢。
在完成阶跃响应试验后,应根据试验所得的响应曲线确定模型的结构 对于大多数过程,数学模型 和传递函数分别为: 一阶惯性 对于某些无自衡特性过程, 其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G( s)
K0 T0 s 1
G( s)
1 T0 s
一阶惯性+纯滞后 G ( s) 二阶惯性
K 0 - s e T0 s 1

v ——水的流速;
0
τ0
t

有些对象容量滞后与 Δh2(∞)
纯滞后同时存在,很难严格
区分。常把两者合起来,统 称为滞后时间τ
τ=τ
o
+τc
0
τ0 τc
T0
t
例2-5
无自衡能力的双容过程
分别对水箱1和水箱2列写物料平衡方程,可以得 到无自平衡能力的多容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若多容无自平衡对象具有纯迟延时,则

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即在单位时间内贮罐的液体流入量与单位 时间内贮罐的液体流出量之差应等于贮罐中液体贮存量的变化率
写为增量形式为
则有: q1 q2 A dh
dt
d h q1 q2 A dt
其中 q1 , q 2 , h 分别为偏离某平衡状态的增量,A为贮罐的截面积。
Δh Δh
(∞)
n= n= 1 2 n= n=
3
Δh2(∞)
O
4
n=
5
t
0 τ
T0
t
2、纯滞后
由信号或能量的传输时间造成的滞后现象。 如图是一个用蒸汽来控制水温的系统。蒸汽作用点与被 调量测量点相隔 l 距离,蒸汽量阶跃增大引起的水温升高, 要经过路程 l 后才反应出来。

0
τ
0
t
纯滞后时间
l τ0 v
在上例中,如果以体积流量 q0 为过程的输入量,那么,当阀1的开度产生
q 变化后, 0 需流经长度为 l 的管道后才能进入贮罐而使液位发生变化。
即 q0 需经一段延时才能被控制 可以得到纯滞后的单容过程的 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T d h h K q0 (t 0 ) dt H (s) K 0 s G(s) e Q0 ( s ) Ts 1
W0 ( s)
H ( s) 1 1 Q1 ( s) Cs Ta s
二、多容过程的建模
以自衡特性的双容过 程为例,如图设q1为过程 输入量,第二个液位槽的 液位h2为过程输出量,若 不计第一个与第二个液位 槽之间液体输送管道所形 成的时间延迟,试求q1与 h2之间的数学关系。 解 根据动态平衡关系, 列出以下增量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