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生态治理在河湖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南昌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及生态定位思考
南昌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及生态定位思考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地处鄱阳湖的入海口,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地区。
这片地区的河湖水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南昌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河湖水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南昌市需要积极开展河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并思考合适的生态定位,以保护和修复河湖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南昌市可以在河湖水环境治理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污染的防治。
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监管,严禁违规排放。
其次,应加大治理力度,修复受到污染破坏的河湖水体。
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修复湿地、进行植被绿化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南昌市需要进行生态定位思考。
生态定位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划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能力的过程。
南昌市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将河湖水环境纳入到生态定位的范畴中。
在生态定位中,可以分析和评估河湖水环境对于南昌市的重要性,并划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以指导相关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同时,南昌市还可以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来改善河湖水环境。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调整和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过程。
南昌市可以通过修复湿地、植被绿化、水生态工程等措施,提高河湖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河湖周边的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增强水环境的自然保护能力。
最后,南昌市还可以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促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展环保义工活动、举办环境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河湖水环境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还可以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河湖水环境治理中来。
总之,南昌市的河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及生态定位思考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水环境治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是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环境卫生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对水环境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充分代谢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使水体有机物和无机物得以有效去除的方法。
包括生物滤池、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等生物净化技术,利用微生物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去污的目的。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等原理把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
包括氧化、吸附剂、超滤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利用化学物质使废水中的有害成分降解,或者通过物理方法实现去除。
3.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使用植物和土壤组成的人工湿地过滤废水,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包括水生植物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苔藓过滤器、增强人工湿地等,利用植物和土壤协同作用的原理,分解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以上三种治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具体方法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治理水体水质、处理能力、用地面积、运行成本等因素。
二、水环境治理技术应用案例1.自然保护区水环境综合治理2018年,福建紫金山自然保护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建。
该项目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建设多种人工湿地、人工湖泊、沼泽和人工浅滩等方式,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河流和湖泊进行深度治理。
2.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近年来,全国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厂纷纷改造升级,提升处理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
如2019年,广东省潮州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完工,新增处理能力近20万吨/日;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增加处理能力600万吨/年。
3.水质提升工程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全国各地不断发起水质提升工程。
如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田园综合体项目实施水质提升工程,将黄河入海口的河道改造成为一个人工湿地,实现水质稳定进一步提升。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如今,我国河道污染严重,各项行业的发展对河道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治理。
本文论述了我国河流治理现状、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类型及其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1.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通过对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原生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水体进行有效的净化,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
水生态治理技术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该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在实践中效果显著。
在此基础上,从源头上进行污染控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对水体生态的有效恢复。
2.河道治理中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2.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转化,以达到净化水体、恢复水体生态的作用。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单一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多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对水体的修复。
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对河川生态修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均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水体中有机物、无机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过滤等处理,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动物再生技术主要是利用动物群体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吸收和降解,以改善水质。
技术人员可以向受污染的水体中投放极具抗性的鱼类和昆虫,利用它们的食物链,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或通过降解来提高水质;微生物处理技术是指通过与植物和植物的共生微生物,来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技术人员可以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在河道内饲养水兽,提供适宜的微生物繁殖条件,并利用微生物吸收水中的氨、氮、磷,使水体得到净化。
2.2生态岸坡技术为了恢复水体的状况,采取了多种措施,使被破坏、被污染的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由传统的防洪工程向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方向发展,在管理理念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采用生态岸坡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河床的环境,例如:用降缓坡岸代替垂直坡岸,在缓坡岸上种植树木,选择具有高根系的植物,并加固堤岸结构,避免河道被河流冲刷,从而保证堤岸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繁殖。
浅谈在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
浅谈在水环境治理中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应用摘要:水生态保护工作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重点治理项目。
本文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究了相关技术内容与优化途径。
关键词:水环境;生态修复;应用引言在进行水环境修治时,相关单位需要对具体的治理理念进行有效更新,积极践行修复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修复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治理干预营造健康、和谐的水环境,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健康,有效的降低污染程度,从而支撑生活等其他各个方面的活动顺利进行。
因此,相关单位需要本着多元修复的原则,对污染控制的方法、技术路径进行有效的明确。
1、水生态修复意义相关分析一般来说,相对健全的水生态系统不但要拥有足够的水生动物以及水生植物,还需要具备相应数量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其中水生态修复技术表示的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培养的措施来实现水体污染物净化效果,从而发挥改善水生物生存环境的意义,完成水体净化的根本目标。
现在这一技术措施在国际上获得了大量的使用,不但是因为其拥有投资成本少以及应用效果好等长处,同时其工作成本也比较低,依照实践研究表示,在开展水环境治理前要落实污染源控制工作,同时融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实践中发挥水环境治理功能。
如图1 所示,现在我国水环境治理观念也开始从传统的防洪往安全生态方向发展,水环境治理观念获得了创新发展,逐渐致力于采用生态型的治理方式。
这些措施都可以全面保障水环境治理的安全性。
下面将对具体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2、水生态问题可用水资源量缩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受季节、气象及水文等因素影响,导致城市中的水面率缩小,水面率作为一个动态数值,完成了对城市中水域功能的有效测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大力发展工业化,城市中的占地规模及人口规模呈现出不断增加发展趋势,但是水面率却呈现出不断减少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城市中的水面率情况进行研究可知,具有动态性及地域性等特点,我国不同地区的水面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南方地区水面率高,北方地区水面率低,东部地区水面率高,西部地区水面率低等情况。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及生态水确保整体解决方案课件
目录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概述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方法 • 河湖生态水确保策略与措施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案例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概 述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是指通过综合运用 生态学、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等多学科 知识,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系统进 行综合治理,以改善水质、恢复生态、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生物净化技术
03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降解水体中的
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河湖生态补水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并处理后用 于河湖生态补水,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 。
中水回用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 标准的中水回用于河湖生态补水,实现废水资源化 湿地修复、水生植物恢复 等。
1
工程措施
详细描述采取的工程措施, 如生态修复技术、水质净化
设施等。
水质监测与评估
说明水质监测方案和实施过 程,评估工程措施对水质提 升的效果。
案例二:某湖泊生态补水与水源保护工程
背景介绍
分析某湖泊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 提出生态补水与水源保护的必要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技术应用
未来,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将更加依赖智能化技术,如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精准治理和智慧管理。
01
多元共治模式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将形成更加紧密 的合作关系,构建多元共治模式,共同 推进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
02
0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交易等方式 ,实现河湖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促 进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态修复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现状及发展趋势1 ⽔⽣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现状⽔环境指的是⾃然⽣态系统中湖泊、江河等⽔体和其湿地组成的河湖⽣态系统。
⽔环境中的⽔域空间是⽔⽣⽣物群落和⼀些两栖⽣物群落的重要⽣存环境。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社会的经济增长⽅式也有所改变,对⽔资源的利⽤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这对整个环境的⽣态平衡有很⼤的负⾯影响。
⽔⽣态修复技术是⽣态⼯程技术的⼀种,利⽤恢复⽣态学和⽔⽣⽣态学来对受损的⽔⽣态环境进⾏结构和功能的修复,促进⽔⽣态系统的完整性恢复。
⽬前,⽔⽣态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是采⽤⽣物⽣态⽅法来处理和修复受损⽔⽣态环境;⼆是利⽤⽣态⽔利技术来达到治理受损⽔⽣态环境的⽬标。
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对⽔资源较为依赖,国内的⽔⽣态环境污染严重,有报道表明,全国超过60%的河流、湖泊及湿地的⽣态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资源的⾼效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江河湖泊数量众多,⽣态类型丰富多样,所以也⾯临着多种多样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部在2008年开展了全国主要河湖⽔⽣态保护与修复⼯作,总结了我国当前⾯临的⽔⽣态环境受损问题,计划2020年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落实⽔资源保护和健康修复体系。
⽣态环境部也提出到2018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臭⽔体消除⽐例⾼于90%。
到2019年底,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臭⽔体消除⽐例显著提⾼,到2020年底达到90%以上。
⿎励京津冀、长三⾓、珠三⾓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消除⿊臭⽔体。
⿊臭⽔体治理刻不容缓,⽔⽣态修复技术在⿊臭⽔体治理中有着极为⼴阔的应⽤前景。
2 ⽣物⽣态治理技术这类技术利⽤特殊培育的微⽣物或植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对受损⽔体中的污染物进⾏富集、降解、吸收从⽽净化⽔体。
这种技术清洁⽆污染,造价和运营成本较为低廉,是⽐较理想的⽔治理技术,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泛的应⽤。
如何加强城市内河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
如何加强城市内河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内河湖泊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景观价值,还在水资源调节、洪水调蓄、生态平衡维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河湖泊面临着诸多水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破坏、水资源短缺等。
加强城市内河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深入了解城市内河湖泊水环境现状要加强城市内河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首先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其现状。
这包括对水质的监测与评估,明确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通过定期采集水样,分析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重金属等指标,判断水质的优劣程度。
同时,要对水生态系统进行调查,了解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此外,还需关注水量的变化,确定是否存在水资源短缺或过度开采的问题。
了解河流湖泊的流量、水位变化规律,以及与周边地下水的相互关系。
同时,要考察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如工业、农业、商业和居民区的分布,分析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规划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规划是关键。
规划应具有长远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涵盖水质改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
明确治理目标,例如在一定期限内将水质提升到某个标准,恢复特定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和行动计划,包括污染源控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补水工程、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等。
三、加强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控制是城市内河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根本。
工业污染源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排放标准,督促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要依法予以严惩。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要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技术。
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的处理,防止农业废弃物进入河流湖泊。
河湖水环境问题及管理和治理模式
河湖水环境问题及管理和治理模式一、问题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快速发展,河湖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水量不足、水生态环境恶化等多方面。
河湖水质污染严重。
城市化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使得河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水体污染严重的河湖不仅会使水体失去生态功能,还会威胁人民的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
河湖水面减少,水量不足。
大规模的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过度的农业用水使得许多河湖水面日益减少,水量逐渐枯竭。
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供给。
河湖的生态环境恶化。
河湖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水质污染和水量减少的情况下,水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这不仅会影响河湖的自然生态功能,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二、管理和治理模式针对河湖水环境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管理和治理模式。
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恢复水体生态环境。
要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开展水质保护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环境。
推进治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在具体实施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环境。
2. 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程,保护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水量。
3. 加强水质保护和治理。
对水体污染源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环境。
4. 加强治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手段,加强治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5. 加强监测和评估。
对河湖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了解水环境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 推进社会公众参与。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参与。
三、结语河湖水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分析河湖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
ECOLOGY区域治理分析河湖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崔耀,叶春禄,童勇勇摘要:现如今,人们生产生活中各种不合理的污染行为给我国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改善河湖水质及生态环境,我国提出了实行河长制的河湖治理具体方法,并长效化推行绿色持续发展的河湖生态保护理念。
文章基于我国河长制河湖管理的现实背景,分析了河湖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的关键技术,并尝试提出了实践中需要注意的策略要点。
关键词:河湖水;生态治理;修复技术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2-0123-0001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背景下,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法来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已经成为河湖水生态治理的重点工作内容。
将微生物净水技术、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用于水生态治理实践中,能够从根本上对河湖水域进行改善修复,从而构建出更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切实迎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发展理念。
一、分析水生态修复技术(一)利用植物进行生态修复这种修复技术主要是充分利用了水生植物的自净作用,从而实现了水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
应用这种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净化污水,还能降低水体污染率并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条件。
该方法首先需要充分利用水生植物,借助这些水生植物的生理特性,吸收一些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
这些生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污染环境中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但是任何植物对污染的承受能力有一定限度,当水生环境的污染程度高于植物最高的承受能力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河湖水治理时要多加考虑,对于污染情况较严重的水体,应首先考虑植物的耐受性能,对其进行预先培养。
目前较为常见的利用该种方案完成治理的技术有:生态浮床技术、氧化塘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将水生植物作为治理的核心,完成对河湖水污染的综合治理[1]。
(二)微生物净水技术微生物净水技术是通过修复水生态中的微生物系统达到治理效果。
水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探新
水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探新1水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近年来,苏州的水利建设和水环境整治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
但是,按照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a)洪涝威胁依然存在。
太湖流域目前防洪标准不足50年一遇,长江局部河势不稳,岸坡冲刷严重,部分堤段防洪挡潮能力薄弱。
区域排江出海能力严重不足,阳澄区排水入长江的骨干河道仅有浏河、杨林塘、七浦塘、白茆塘、常浒河等5条。
城区河道填堵淤塞较多,排水管网管径偏小,排水不畅。
同时,县级市建成区防洪标准较低,部分开发区、重点城镇和农村联圩抗灾能力不强。
近几年气象灾害的复杂性和难以预见性日趋突出,防汛抗灾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b)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苏州市190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50.2%,43.9%以上断面为Ⅴ类、劣Ⅴ类水,区域骨干河道水质常年处于不达标状态,排污量已超过环境容量。
主要原因:一是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
城市化加剧了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同时增加了城市水环境的负荷,现状水环境纳污总量已大大超过水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一些企业违法违规排放大量超标工业废水现象屡禁不止。
二是面源污染面广量大。
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和养殖业的扩张,对农村河道水环境造成污染。
三是上游入境来水污染严重。
根据近5年对大运河、望虞河、张家港等边界来水监测,来水水质均为V类和超V类水。
c)下垫面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建设用地成倍增加。
相关规划资料显示,苏州市建设用地从264km2增加到2420km2,预测到2020年,苏州市还将增加建设用地461.2km2,区域不透水面积大大增加,调蓄能力降低,对生态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二是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在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随意占用水面、填河塞浜时有发生,部分被分割水体流动能力降低,水面积被大量侵占。
据统计,从1986-2003年,苏州市水域面积共减少136.7km2,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1个金鸡湖。
同时,全市仍有35%左右的河道淤积比较严重,影响河道水流通畅等功能的发挥。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20T01:34:21.97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9期第10月作者:何亮[导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环境污染,包括河流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何亮广东绿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环境污染,包括河流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河流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而水生态修复技术由于其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引言:河道作为工农业用水接城镇居民用水重要保障,其水源质量可靠性及安全性关乎人们生活质量。
受多重因素作用下,河道水污染日渐加剧,如生活、工业废水无序化排放,造成水环境系统处于失衡,影响河道生物良好生长。
为进一步保证河道内水体质量优良,生态修复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入驻河道治理中,为水环境生态修复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促进水环境生态系统保持平衡。
一、水生态修复概念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
而水生态修复技术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
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微生物强化净化;通常用在水治理微生物修复上,可以采用直接在河道中加入微生物促生剂,当然这种促生剂必须是通过一定的培养和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种,这样能达到促进河道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的生长。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膜技术。
二、河道水体污染的成因1、河道水体污染最严重的因素是生活污水,尤其是城市河道,围绕居民区和街道、酒店、公共交通设施等等,最容易受到影响。
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措施
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措施摘要: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改善水资源质量及对水体进行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对该项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一方面可以为水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建立,促进水环境的持续发展。
本文叙述了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针对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分析,重点论述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方法,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1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在我国有2/3的城市面临着缺水问题,大部分城市河道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
所以,解决河道污染,塑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而人工治理污染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因此,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增强河道自身净化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城市河道整治的工程中,要根据当地原有的人文历史资源,将水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倡导人们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从某种方面来讲,城市河道对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有着不小的作用。
注重保护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将生物学原理充分的应用到城市河道规划建设中,既满足了河道的功能和景观的要求,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
2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2.1河岸生态修复河岸生态修复是目前最常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强调通过对河岸环境进行处理,避免水土流失、优化环境,维持水生态的多样性,改善区域小循环。
如在河道周围种植各类植物,以高大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低矮灌木形成多元绿化系统,直接提升河道观感,也能利用植物的固水、固土能力,维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
同时,植物活化了周边土体,使微生物活动更加频繁。
树木的落叶以及其他植物均可形成腐殖质,改善土质环境,为水生动物、植物提供更多营养来源,最终借助河岸生态修复实现水生态的综合修复。
2.2生物修复水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是恢复生物多样性,使水体周边环境重新恢复自然状态下的活力,生物修复也因此广受重视,较为多见的如水生动物修复。
城市河湖水生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3. 结论
3.1 城市河湖水生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对城市河湖水生态现状分析和问题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对策研究,旨在保护城市河湖水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如下:
四、景观绿化不足。城市河湖岸线贴近城市建筑,绿化不足,缺乏自然生态景观,无法提供良好的观赏和休闲环境。
五、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失衡,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六、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部分特有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关键词】
城市河湖、水结。
1. 引言
1.1 城市河湖水生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城市河湖水生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是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环境挑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面临着水质恶化、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4 城市河湖水生态保护措施
城市河湖水生态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保护城市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城市河湖水生态保护措施:
1. 生态修复和重建:通过植被的恢复和水体的净化,可以改善城市河湖的水质,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度。
2. 水体治理:加强城市河湖的水体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减少废水排放,防止污染物的积累。
城市河湖水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城市河湖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希望本文提出的对策研究能够为城市河湖水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河湖流域水环境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六个关键层面探讨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与规划体系要实现河湖流域水环境的有效治理,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在水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确保各环节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治理体系。
二、强化源头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河湖流域内污染源头,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强化源头控制。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鼓励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对水体的污染。
三、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积极开展河湖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如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河流岸线生态化改造、水生植被重建等。
通过生态修复,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系连通性,保障生物多样性,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污水处理加大河湖流域内城镇和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力度,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推广雨污分流系统,减少雨水径流对水体的冲击和污染。
同时,加强流域内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五、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在河湖流域内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水灌溉、工业节水、生活节水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同时,加强地下水保护,严控地下水超采,保证河湖生态基流,维护河湖生态健康。
六、强化监测监管与公众参与建立健全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体污染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工程防洪堤生态治理探讨
水利工程防洪堤生态治理探讨摘要:河道防洪堤建设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现阶段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防洪堤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
影响防洪堤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防洪堤施工技术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因素之一。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按技术规范开展防洪堤施工作业。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洪堤施工;生态治理引言:众所周知,我国江河湖泊的数量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水利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优化,明确技术应用的要点对线路进行布置,要在满足河道行洪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于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对于堤段进行合理选择,对依据进行确定。
在具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对低限长度进行选择,对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进行应用,也可以提前加入运力,使建筑得到有效的加固,对建立状况进行改善,在工程铺料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符合标准要求,建立更为完整的防渗体系。
1防洪堤生态治理的必要性1.1优化本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与河流抗争的历史中,传统的河流建筑很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致命的破坏。
特别是在河堤建设中,河道的开挖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城市内涝的发生,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生态补偿,河道中由鱼虾、藻类和微生物等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传统防洪堤具有良好的防洪和抗洪能力,但由于缺乏生态内涵、文化内涵和景观内涵而逐渐被淘汰。
生态防洪堤是一种将建筑渗透到生态环境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当地生态环境动态平衡的防洪工程。
它不仅能起到防洪的作用,还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的美感。
1.2提升防洪堤技术的可靠性提倡防洪堤防生态整治,体现了河道治理的进步。
与传统防洪堤相比,生态防洪堤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
作为一种新的河道整治策略,实施不到30年,但实施效果良好,体现了防洪技术和防洪理念的进步。
防洪堤的建设关系到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如果技术应用不当,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影响。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1.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技术。
通过植物的吸收、降解、沉淀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目前,在城市、工矿企业和农村等地广泛应用了人工湿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提供生态位和栖息地。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技术,通过构建植物修复带或水生植物人工湿地,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含量,改善水质环境。
目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已在城市河道、湖泊、水库和养殖水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3. 鱼类修复技术鱼类对水体环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摄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排泄废物等方式,改善水体的生态平衡。
目前,一些水域的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已引入了适宜的鱼类进行水质修复和生态恢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1. 技术深化和创新随着对水环境修复需求的增加,水生态修复技术将不断深化和创新。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良水生植物,提高其吸收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利用先进的材料和工程技术构建高效的人工湿地系统;开发新型的生态修复材料和技术手段等,将为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2. 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未来,水生态修复技术将更加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城市等项目中,将采用水生态修复技术对农田、城市水体进行修复和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3.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协同推进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将与环境治理工作协同推进,形成全面的水环境治理体系。
水生态修复技术将与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综合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4. 国际合作与交流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高质量发展下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思路 2024年10月21日
引言
"十四五"是苏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的关键五年。
“更优质、 更生态、 更科学”
持续推进"美丽苏州"建设? 如何利用?如何突破?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
• 挺水植物:美人蕉、再力花、旱 伞草、菖蒲、鸢尾等品种;
• 挺水植物形态优美、适应性强。
• 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等品种; • 浮叶植物: 睡莲、田字萍等品种;
• 浮叶植物形态优美、适应性强。
• 沉水植物耐污、净化能力强 ,生 长快速 ,形态优美。
综合解决方案 ·生物膜载体技术
生态恢复
长效维护
服务目标: 通过生态修复+长效维护的努力 ,让越来越多的河湖能够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 实现“有 河
采用耐酸碱 、耐污 、柔韧性很强的仿水草材料搭建 ,通过模仿植物净化原理和优化生物填料以利于生物膜的形成和再生。
微生物群落构建
生物膜载体:仿水草填料+网状填料
膜生物组成:好氧菌、厌氧菌、兼性好氧(厌氧 )菌、原生 动物以及藻类
挂膜过程:微生物起始的附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吸附与增 殖、生物膜的成熟、以及老化生物膜的脱离
综合解决方案 ·产品设计
产品名称
量子共振生态修复仿生系统
英文名称 技术集成 模块组成
Q-eco 生态浮岛技术 ;生物膜载体技术 ;量子水处理技术 水生植物模块 ;生物膜载体模块 ;量子共振模块
技术简介
水生态综合整治策略在滨水景观建设中的运用--以坪山河流域大山陂水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为例
2020年第24期现代园艺1研究背景1.1政策背景碧道建设试点工作,已成为自2019年起广东省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深圳市作为其先行示范区,将率先构建城市碧道系统新格局并以此为契机,保障河湖水体的安全健康、畅通秀美,建立优质滨水生态圈、生活圈,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湾区新名片。
后续编制的《深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中,明确了市域范围内首批建设的12个流域水系,其中就包括了本研究项目所在的坪山河流域。
1.2项目背景坪山河是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属东江水系淡水河的一级支流。
本项目大山陂水为汤坑水一级支流,即坪山河二级支流。
其设计范围———南起大山陂水库,北至汤坑水入水口,全长约1.8km。
东西两侧以两岸市政道路及周边用地红线为界,项目总红线面积约8.78hm2。
大山陂水两岸有大万世居、大山古陂坝2处文物保护单位,沿着水系还分布有体育馆、工业园、居住区、学校等公建配套及住宅、工业用地。
周边用地的复合性,导致在环境提升及空间营造的同时,需要从生态理念与社会需求、经济融合的角度出发,真正形成一条为老百姓所用的根植于社区生活之中的生态景观碧道。
2现状问题2.1河道单一,水系断流此河道的护岸形式多为上部护坡,下部直立式浆砌石挡墙,且岸线较直,整体水形态单一;其宽度多为6~8m,少量自然式驳岸处最宽达40m。
大山陂水属于雨源型河流,多处水系断流;同时局部水底淤积、杂草生长,导致河道空间缩减。
2.2雨洪管理单一,局部防洪未达标大山陂水的径流量、洪水流量均与降水量密切相关,据下陂站资料统计,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较大,导致雨丰期瞬间防洪压力尚存。
河道的现状雨洪管理尚停留在传统方式,以管渠工程为主,其生态化与景观化欠缺。
2.3局部面源污染严重现状河道共有8个排水口有水流出,对排污水质的检测结果显示:有水流出水质劣于V类水的排水口为3个,严重污染排水口附近的面源。
2.4雨污管网设施陈旧河道两侧雨污管尚未分流,污水干管未统一汇入污水处理机构。
水利工程对水环境治理的作用
水利工程对水环境治理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而水利工程作为一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对于水环境的治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调控、水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水利工程在水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水利工程在水污染防治中的作用水污染是当前水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水质的健康和生态的平衡。
而水利工程在水污染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水利工程可以实施废水和污染物的处理。
例如,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网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城市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水利工程可以进行水质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站点和监测网络,及时了解水质状况以及污染源,并提前预警,使得相关部门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环境。
另外,水利工程还可以修建河道、湖泊等水体的护岸工程,防止土壤和底泥中的污染物流入水体,减少水污染的发生。
二、水利工程在水资源调控中的作用有效地调控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是保障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措施。
水利工程在水资源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水利工程可以进行水库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修建水库,可以蓄积雨水,保障干旱季节的用水供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此外,水库还可以用于水电站的建设,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水利工程可以实施水资源的调配。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将富水区的水资源调配到缺水区,实现水资源的平衡利用。
另外,水利工程还可以建设灌溉工程,提高农田用水效率。
合理的灌溉可以减少水的流失和浪费,保护水资源。
三、水利工程在水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水生态修复是保护水环境及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而水利工程在水生态修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水利工程可以修建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是天然的自净系统,能够吸收和分解污染物,净化水质,为水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境。
水利工程中水环境生态治理防护技术研究
水利工程中水环境生态治理防护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3-03-23T07:13:35.27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23期作者:潘红东[导读] 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自然环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潘红东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镇政府内蒙古赤峰 024309摘要: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自然环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城市和工业等人类活动也影响着水环境状况。
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重视环境保护力度,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环境;生态治理;防护技术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河道水环境是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水环境较为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近年来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的环境下,河道遭受到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各方面的污染,导致其水环境不断恶化。
河道水环境的恶化会对整个城市带来严重的危害,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已出台相应的政策并加大力度进行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为了提高治理效率,对生态治理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 基于环保理念的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思路首先,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严格依法进行。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或者是学科专业。
同时,因为水利工程施工周期较长,那么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造成环境污染。
鉴于这一情况,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或施工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标准和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将环境危害和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其次,在水利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施工环节,会对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土壤结构引发改变,这就是产生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施工垃圾的排放,也会使土壤产生污染。
所以在水利工程实施全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前做好工程设计和工程预案,切实保护水利工程建设附近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生态治理在河湖工程中的应用探
讨
摘要: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样就
对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造成了诸多的阻碍,所以使得人们对于水环境
生态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生态环境问题不但与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密
切相关,并且也会对人们的人身健康造成诸多的影响,所以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水环境生态治理在河湖工程中的实践运用展开深入全面的
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的实施有所帮助。
关键词:河湖;水环境;生态治理;生态恢复
0引言
在我国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工作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水环境问题越发的严重,
城市河湖水环境生态治理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这项工作的实施不但可以有效
的增强城市防洪排涝的综合性能,并且也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促进水体
质量的提升,逐步的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为城市经济建设工作的实施创造良好
的基础。
河湖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属于综合性的工程的一种,在实践工作的开展
中务必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国土面积较为辽阔,河湖治理改造工作往往
会遭到地区地质环境、水文条件、环境治理需要、施工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安全生态景观是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从根本上将水环境
治理工作的实践作用发挥出来,还需要创建完善的水生态系统以及城市防洪排涝
系统。
1城市河湖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河湖水污染严重
在城市经济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资源的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水资源匮乏而造成的
城市用水困难的问题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并且积极的制定了诸多的针对性的方案,有效的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起到了缓解的作用,但是对于城市缺水的问题并没有
彻底的解决[1]。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导致城市地区缺水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根源就是城市河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是因为地区工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
没有通过专门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湖泊之中,所以就造成了河湖谁知道遭到
严重的损害,水体富营养化,对于水质安全带来了诸多的威胁。
1.2水生态环境缺失
深水与前滩的结合,弯弯曲曲的自然河道,是各类生物生存和繁衍的主要场所,生物种类较多,生物生长的速度也较快,他们在随生态循环中发挥出了重要
的作用。
但是就以往河湖整治改造工作的实施中,为了尽可能的保证河道的泄洪
排涝的性能,确保河流的通畅性,通常都会采用对河湖原油自然地貌加以改变的
方法,对于整个地区的地形结构进行改造,选择单一矩形过水断面当作河道断面。
这种方法的运用对于周围水生态环境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并且对于河湖的实际情
况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缺少全面的了解,不但会损害到生物的生长,并且对于
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也会造成诸多的损害。
1.3护岸水底硬化
就之前的城市水利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来说,人们对于河湖实施治理工作的主
要目的就是促进河道湖泊的引水,增强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为了保证护岸水底
的硬化程度达到规定的要求,在施工中往往都会选择使用混凝土或者是砌石来实
施建造工作。
这种施工方法尽管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河湖综合功能的提升,延长河
湖的运行周期,但是也会带河湖周围的水生态环境造成诸多的损害。
这些施工方
法降低了地表水、地下水与土壤层之间的关系,对于大气水系统循环也会形成诸
多的阻碍,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发生的主要根源[2]。
再有,硬质结构的运用对于水土的自然净化能力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污染物质的渗漏也会造成导致水污染
问题的恶化。
2城市河湖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有效措施
2.1沟通水系
在实际开展城市河湖治理工作的时候,沟通水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之中所有的河道或者是湖泊都属于周边水系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对河湖水环紧进行整治的时候,沟通水系能够促进河湖水体的流动速度的提升,并且也可以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有效的控制河湖中各类污染物质的沉降量。
其次,流动的水体也可以将大量的淤泥河沙带走,从而降低沉积量,对于促进河湖净化能力的提升可以起到积极的租用。
所以在实施城市河湖水保护和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重视地区内水系的沟通,将其转变为完整的活水,这也是促进水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基础条件。
2.2生态护岸和人工湿地建设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此同时生态护岸理念也深入到了人们的心中,很多的城市都参与到了河湖生态环改造工作之中。
在实施和互换断面结构设计和施工建造工作的时候,不但需要对河湖岸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加以综合考虑,并且还需要对水体与岸边进行物质交换之间的关联加以总结分析。
设计工作的开展务必要切实的将因地制宜的原则加以运用,充分的结合整个地区的地质结构以及环境情况来完成改造工作,并且还需要确保河道断面能够满足不同水量和水位的实际需要,确保泄洪排涝的效果。
诸如:在实施城市中小河道断面结构设计工作的时候,因为河道水流量相对较小,常水位变化较小,河道断面结构一般都可以采用梯形断面的设计方法,河床两边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来为河道内的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且也可以保证河道防洪的效果[3]。
再有,在组织开展各项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砌石和混凝土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硬质护岸将水体和陆地进行隔断,对于神物生存环境造成诸多的破坏。
如果进行治理的河湖处在城市中心的位置,在进行河湖护岸施工建设工作的时候,可以采用生态型的护岸,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对河湖的改造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并且也可以调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2.3截污纳管
(1)雨污分流处理。
对于存在整体规划不合理情况的老城区,市政管网系统一般都是采用的雨污河流的排水模式,所以在实践中还需要对原有的排水系统加以切实的改造,促进系统排水能力的逐步提升,解决市政管网系统整体布局混乱的情况。
采用这种方法,雨水可以在最近的位置流入到河道之中,污水就可以按照前期设定的路线进入到市政管网之中,最后由污水处理厂加以统一的处理。
(2)建造拥有较强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
在工业建设工作大范围推进的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得到了不断的增长,城市中所形成的污水废水量也在快速的增长,很多老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较差,已经无法再满足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了,所以我们还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建造出高水平的污水处理厂,从而为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加以根本保障。
(3)积极的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工作,促进周围民众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理念,为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4]。
结语
总的来说,城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实施务必要将生态治理理念加以良好的引入,促进水资源保护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河湖治理工作的实践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充分结合城市水资源实际情况,创建城市水生态环境,为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殷钦,康文健,任政.基于河湖长制的水环境治理机制路径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22,43(12):105-109+115.
[2]高进,李德浩,姜海波,邓光怡,高洁,李紫薇,何春光.河湖连通工程及其水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研究[J].环境生态学,2022,4(09):95-102.
[3]史学哲.城区水环境治理的水系连通工程规划与设计思路[J].安徽建筑,2020,27(08):120-122.
[4]计勇,王雪茹,吴培军,徐晨晨.南昌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及生态定位思考[J].中国水利,2019,(07):41-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