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和平的边塞诗

合集下载

《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

《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

《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

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

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

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关于《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

希望你喜欢!出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

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注解】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出塞》又题作《凉州曲》。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在地。

这首诗像把我们带到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面前,感受西北边疆的阔美。

诗的前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起得突兀,接得有力。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王昌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和对国家荣辱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下面将为您介绍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边塞诗,带您领略这位文坛巨匠的诗境。

第一首是《登鹳雀楼》。

这是王昌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在边塞抗击外敌时的心境写照。

诗中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第二首是《兵车行》。

这首诗是对边塞军人艰苦生活的真实描写,通过描述军车行进的场景,展现了边塞战士为保卫国家而奋斗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第三首是《边塞曲》。

这首诗以边塞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战士们在严寒孤寂的边塞长城上守卫祖国的情景。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壮的氛围,诗人展现了边塞战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第四首是《从军行》。

这首诗以宦游之士从军的心境为主题,通过描写他们离开家乡,投身战场的决心和忧虑,展现了浩气长存的青年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第五首是《兵车关》。

这首诗以战士们从久别家乡后重返家园的心情为主题,通过描绘他们喜悦的场景和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六首是《塞下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环境和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抒发,诗人将读者带入了边塞的世界,感受到了那里的辛酸和悲壮。

第七首是《塞上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和守边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和辛酸,展现了守边军人的坚韧和忠诚。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诗人展示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无私。

第八首是《塞下曲六首·其五》。

这首诗以塞下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和情感。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词句,展现了边塞战士忠诚的信仰和对国家的忠心。

这8首诗作中,王昌龄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壮丽,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坚韧。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个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边塞诗歌

边塞诗歌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 的边塞闺怨诗。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 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 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 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 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 黄莺鸟。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 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 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 所承受的痛苦。
•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 凝成暗紫。
•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 闷低沉。
•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 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 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 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 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 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 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 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 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 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 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 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 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 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 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 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李 颀边塞诗内容

李 颀边塞诗内容

李颀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以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著称,反映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

李颀的边塞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古从军行》。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将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古从军行》原文内容如下: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白天瞭望烽火、黄昏时在交河边饮马的场景,以及夜晚风沙中的刁斗声和琵琶的幽怨,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诗中提到“胡雁哀鸣”和“胡儿眼泪”,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凄凉氛围。

最后两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则是对战争的深刻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无谓牺牲的哀叹,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李颀的边塞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战士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通过这些诗作,李颀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批判,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深刻内涵。

古诗文《出塞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出塞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出塞二首·其一》赏析出塞二首·其一唐朝: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

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3、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和史记均有记载。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出塞二首·其一讲解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

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

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十首边塞诗

十首边塞诗

十首边塞诗在边塞诗中,蕴藏着对边疆地区的描写和对边塞生活的体悟。

它们以独特的表达形式,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荒芜,表达了边塞壮士的忠诚和担当。

下面介绍十首经典边塞诗,以期能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指导。

第一首是《塞下曲》,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冰雪严寒和孤寂,展现了塞上英雄的坚韧和奋斗精神。

它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谱写出人生的壮丽乐章。

第二首是《边塞寒夜》,它以朗朗的边塞明月为背景,描绘了边地的寒冷和孤独。

在这样的环境下,士兵们守护边疆,用生命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和敬爱。

这首诗告诉我们,忠诚与奉献是边塞生活中最宝贵的品质。

第三首是《出塞》,这首诗描述了塞外的大漠风景,以及远方家乡的思念。

它表达了边塞士兵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牵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变。

第四首是《望边》,它描绘了边塞远望的壮丽景色,同时展示了边塞官兵无畏敌军的英勇形象。

这首诗告诉我们,担当和勇敢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第五首是《送友人》,它以边塞为背景,通过送别朋友的场景,表达了边地人民淳朴而热情的情感。

这首诗告诉我们,友情的重要性在边塞人民中得以体现,也让我们明白,在困境中,友情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第六首是《登鹳雀楼》,它以壮丽的边塞风光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告诉我们,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应该珍惜和继承传统的力量。

第七首是《关山月》,它描绘了边塞的寂寥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遥远的边界,月光是边塞士兵思念家乡的纽带,也是他们对守护家园的坚定信念。

第八首是《夜泊牛渚怀古》,它以边塞牛渚为背景,描述了历经沧桑的边塞生活。

这首诗告诉我们,历史可以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让我们明白,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九首是《塞上闲思》,它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最著名的边塞诗是《出塞》,全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守边将士心理的描绘,表现了戍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写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则写出了边疆战事不断,戍边将士久戍边疆而不得归的无奈。

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渴望以及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如果有像卫青、李广这样的名将镇守边疆,一定可以阻止外敌入侵。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被誉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高适写过的边塞诗

高适写过的边塞诗

高适写的边塞诗高适写过很多边塞诗,代表作有:《营州歌》《塞上听吹笛》《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下曲》等等,其诗笔力雄厚,气势奔放,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这里仅列出他写的9首与边塞相关的诗,具体内容如下: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自蓟北归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送董判官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蓟中作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送浑将军出塞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别冯判官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

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

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有哪些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有哪些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有哪些篇一: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篇二:边塞诗歌鉴赏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边塞诗歌

边塞诗歌

•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 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 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 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 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 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 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 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 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 情况相当复杂。
显著特征
题材丰富
• 《诗经》中的边塞诗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 一面镜子,对当代社会作了广泛的透视。 既有从军出塞、保国戍边、塞上风情的描 写,也有报国壮志、反战呼声的抒发。既 描写了重大的边塞战争,也表现了夫妻别 后相思之苦,母子分别之悲。总之,与边 塞生活密切相关的。《诗经》中的边塞诗 都涉及到了,这样丰富的题材在诗歌史上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历代边塞诗所继承。
四、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 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解析: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 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也表达了因长期戍 边又毫无结果而产生的思乡之情。“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酒如愁肠,化作相思 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 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些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型 诗句。
• 2、中晚唐: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分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 3.宋代: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分析: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 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小学描写边塞的古诗词

小学描写边塞的古诗词

小学描写边塞的古诗词边塞诗歌是主要描写西域边疆风物人情的诗歌。

伴随着唐朝经营西域的经营政策,边塞诗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为大家分享了写边塞的古诗词,欢迎借鉴!《出塞》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凉州词》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从军行》王昌龄·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的边塞诗。

前两句抒写驻守边关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愁苦,后两句是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了边疆战事的频繁艰苦、敌军的强悍和戎边时间的漫长。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

全诗意境开阔,风格壮美。

《渔家傲》范仲淹·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1、《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起羌笛关山月,并无那金闺万里恨。

2、《从军行·其二》琵琶舞动换新声,总是关山旧有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张公铎回师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日报斩杀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影踪。

8、《塞下曲·其一》凉风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旧。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有,黯黯见到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肢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回去者并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大哭塞云。

12、《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飘将在,不教导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崭新横跨白玉鞍,弱旅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赏析薛仁贵其一:[作者简介]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 ()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来王昌龄之岭南》)。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当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

边塞诗常识大全

边塞诗常识大全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7、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8、描摹塞上异域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八、边塞诗时代特点1、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2、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3、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高考设问方式】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解题指导】1、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2、其次,分析意象、意境特点。

3、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4、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例题解析】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1.《出塞二首・其一》1.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解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但是离家万里出征的战士们仍未归来。

倘若有像龙城飞将卫青那样的将领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此诗以“明月”“关” 为意象,将秦汉的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既描绘了边塞的悠久历史和战争的漫长,又表达了对良将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展现出一种雄浑豁达又略带苍凉的意境。

2.《从军行七首・其四》1.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解释: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前两句通过对西北边塞广阔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艰苦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将士们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 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理想和国家奋勇向前。

3.《从军行七首・其二》1.原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解释:随着琵琶的弹奏起舞,不断变换着新的曲调,但始终摆脱不了那离别之情。

这杂乱的愁绪怎么也听不完,只见那高悬的秋月照着长城。

首句写军中娱乐场景,新的乐曲却无法排解战士们的“旧别情”,反而更添愁绪。

最后以景作结,秋月高悬、长城屹立的景象,既烘托出了边地的寂寥,又蕴含着战士们深深的思乡之情,将情与景完美融合,韵味无穷。

4.《从军行七首・其一》1.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解释:在烽火台的西边有一座百尺高的戍楼,黄昏时分,我独自坐在戍楼上,感受着秋天的海风。

这时又传来了羌笛吹奏的《关山月》,这笛声让我无奈地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妻子的忧愁。

王昌龄《出塞》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

王昌龄《出塞》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

王昌龄《出塞》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其中第一首尤为著名,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第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二首诗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译文及注释第一首诗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第二首诗译文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屹立在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沙场:指战场。

震:响。

三、创作背景《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出塞》是乐府旧题。

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

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

关于边塞诗的诗句摘抄

关于边塞诗的诗句摘抄

关于边塞诗的诗句摘抄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4.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5.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7.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8.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9.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0.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些诗句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战争的残酷以及士兵们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边疆的关切和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的敬意。

希望这些摘抄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高适的边塞诗摘抄大全

高适的边塞诗摘抄大全

【导语】⾼适的边塞诗成就,即歌颂了战⼠奋勇报国、建功⽴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逸、不恤⼠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适的边塞诗,欢迎阅读! 1、《塞上》 总戎扫⼤漠,⼀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愿效纵横谟。

2、《塞下曲》 万⾥不惜死,⼀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朝明光宫。

3、《赠别王⼗七管记》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渝替。

适赵⾮解纷,游燕独⽆说。

浩歌⽅振荡,逸翮思凌励。

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4、《信安王幕府诗》 直道常兼济,微才独弃捐。

裾诚已矣,投笔尚凄然。

作赋同元叔,能诗匪仲宣。

云霄不可望,空欲仰神仙。

1、《蓟门⾏五⾸》 蓟门逢古⽼,独⽴思氛氲。

⼀⾝既零丁,头鬓⽩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

关亭试⼀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马亦轻肥。

羌胡⽆尽⽇,征战⼏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

⼀朝事将军,出⼊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鸣。

黯黯长城外,⽇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

2、《蓟中作》 边城何萧条,⽩⽇黄云昏。

⼀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3、《同李员外贺哥舒⼤夫破九曲之作》 作⽓群⼭动,扬军⼤旆翻。

奇兵邀转战,连弩绝归奔。

泉喷诸戎⾎,风驱死虏魂 4、《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姜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夜满关⼭。

1、《塞下曲》 荡⼦从军事征战,峨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2、《答候少府》 边兵如刍狗,战⾻成埃尘。

⾏矣勿复⾔,归欤伤我神。

3、《部落曲》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将垂⾦甲,阏⽒着锦裘。

周⼽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4、《⾃蓟北归》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豁达胡天开。

1950年代边塞诗

1950年代边塞诗

1950年代边塞诗
1950年代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社会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国家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边塞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独特的体裁,描绘了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战争岁月、苦难生活等。

在1950年代,一些诗人继续以边塞诗为主题,表达对边疆生活和国家建设的思考。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边塞诗:
《解放军入城》- 刘珂:
野火烧山云幕垂,
旌旗无光市路衰。

花城风雨笼戈甲,
鸽起孤城翼翼飞。

《云来山脚轻尘起》- 冯至:
云来山脚轻尘起,
山去云低水上平。

独见青山长远去,
欲穿孤云返徐行。

《军事小景》- 花李:
铁马冲开鸿雁队,
看尽胡天万里星。

三湖四海干戈急,
北风吹雁千行惊。

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时局,弘扬了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对边塞生活、自然景观的描绘。

在边塞诗中,诗人常通过描写辽阔的边疆、英勇的军队以及纷繁的战事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往和平的边塞诗
下面是整理好的向往和平的边塞诗,希望能帮到大家。

1、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点评:月是秦时的明月,关是汉时的边关,世世代代的战争与边患,让多少人离家万里,一去不归!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2、唐·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点评:如果我喝醉了,躺在沙场上,请你不要嘲笑我。

看那些古代征战的人们,又有几个人能够平安归来的呢?
3、唐·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点评:李白在外征战看到征战的场景,由此诗兴大发,用此诗叹
息征战将士的辛苦,以及战士与思妇相隔两地的愁苦和浓郁的相思之情。

4、唐·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点评: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潜逃,他们的行动惊飞了夜宿的大雁。

将军发现后,准备率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

这时大雪纷飞,将士们的刀弓之上都落满了一层白雪。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但留给读者的却是无尽的联想:这些屹立于风雪之中的将士们定然会追上那些逃走的贼寇,将他们一举歼灭,保卫好祖国的边疆。

5、唐·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点评:丈夫早就战死于无定河边,化成一堆白骨。

而他的妻子还完全不知情,仍在梦中思念着他。

此言战争给有情人带来的悲剧。

以“河边骨”对“梦里人”,两相衬托,益发显其悲。

6、唐·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点评: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将军领命出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心怀激荡,毅然决然弃笔从戎,随着身着铁甲、气势恢宏的铁骑直捣黄龙。

这首诗以点带面,干净利落地表现了战争的悲壮激烈。

诗人杨炯这一生从未到过边关,但他却是初唐四杰中边塞诗写得最好的。

7、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点评:请不要再谈论什么立功封侯的事情。

你要知道,那些将军的功业,都是由千万士兵的生命换来的。

8、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点评:李贺是唐朝的鬼才诗人,出自李唐宗室,不过到李贺这儿已经家族衰落。

他本人一生不得志,郁郁寡欢,只活了27岁就与世长辞,可惜,可叹!这首诗直接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为统一大业建树功勋的高度爱国热忱,激荡着边陲将士矢志坚守的英雄气概,涌动着一介书生驰骋疆场的报国情怀。

9、唐·杜甫《兵车行》(节选)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点评:边疆战士血流成河,然而汉武帝还要继续扩张自己的领土,没有一点要停止的意思。

杜甫在这首诗里反思了战争的正义性和对人民的伤害。

10、明·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点评:张煌言,号苍水,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

明朝灭亡后,他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诗中,张煌言虽然自称不敢与岳飞、于谦并列,但愿借他们坟头的一根树枝,表达自己保家卫国、抵御侵略者的赤胆忠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