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素质模拟卷 附答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素质模拟卷(二)
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Fe:56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1~10小题每题1分,11~12小题每题2分,共
14分)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钨用于制灯泡中的灯丝
B.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C.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 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区分
B. 糖类和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 化肥和农药可以任意施用
D. 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
4. 某小组书写的化学式、俗名以及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NaOH、苛性钠、碱
B. C2H5OH、酒精、无机物
C. CO2、干冰、有机物
D. Na2CO3、小苏打、盐
5. 中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连花清瘟中甘草的有效成分
有甘草酮(C22H22O6)。

下列对甘草酮描述错误的是()
A. 1个甘草酮分子由2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B. 甘草酮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C. 甘草酮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
D. 甘草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6. t1℃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Ⅰ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NO3
B. 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
C. 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 若取t3℃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各100 g,降温至t2℃,析出晶体较
多的是KNO3
7.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
元素
C.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8.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
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值是31
B. 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 丁可能为单质
D. 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鉴别(NH4)2SO4和K2SO4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
动性顺序
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

10.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题意推测,物质A和D也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
B. 物质B和其他四类物质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C. 物质B和A、B和D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
D. 物质A和E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产生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或碱
②我们把pH小于5. 6的降雨称为酸雨
③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④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⑤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⑥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⑦现有Al、Cu、Ag三种金属,只用CuSO4溶液不能确定其金属活动性顺序
A. ①③⑦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12.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13. (5分)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石墨 ②酒精 ③氧气 ④小苏打 ⑤碳酸钙
(1)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
(3)可用作电极的是________; (4)可供给呼吸的是________;
(5)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14. (6分)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彰显中国航天的力量。

(1)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煤油等。

目前,氢气还不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大规模使用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填字母)。

A. 产物无污染
B. 储存困难
C. 燃烧热值高
(2)运载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 2H 8N 2)和物质X ,其工作中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 2H 8N 2+2X=====点燃2CO 2↑+4H 2O +3N 2↑,则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

(3)正在建设中的天宫空间站,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

①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________;铝比铁耐锈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________薄膜。

②将一定质量的铝片加入AgNO 3、Cu(NO 3)2和Mg(NO 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15. (5分)利用工业废液(主要含NaHS 以及少量Na 2S 和Mg 、Ca 、Fe 的化合物)
制备重要化工原料硫酸钠的流程图如下。

已知:Ⅰ. 粗品硫酸钠含少量H 2SO 4、MgSO 4、CaSO 4、FeSO 4等杂质。

Ⅱ. 在溶液里,微溶物发生复分解反应可转化为不溶物。

Ⅲ. 部分物质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
SO42-CO32-
阳离子
Na+溶溶
Ca2+微溶不溶
Mg2+溶微溶
Fe2+溶不溶
(1)操作①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器1、2”内均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泥渣的成分有MgCO3、______________等。

(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5)“反应器1”中NaHS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5分)A、B、C、D、E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且其质量分数为70%;A为单质;E为难溶性碱;B→A 是工业制取A的主要反应原理。

(1)写出工业上由B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C与氯气(Cl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7. (5分)创新实验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减少环境污染等。

下面是某
课外小组对教材实验进行的创新设计,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A: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浓氨水,一会儿后观察到石蕊、酚酞都变色,
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U形管中的液面a________(填
“高于”或“低于”)b。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6分)在校园“消防日”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
练。

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

(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①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为NaHCO3。

②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Na2CO3受热不分解。

③NaHCO3溶液呈碱性,且不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H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________;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NaHCO3和Na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东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
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①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含有Na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
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B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中含有Na2CO3
【提出质疑】小玫认为小东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步骤②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NO3)2溶液代替BaCl2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9. (4分)某兴趣小组取含氯化钙杂质的氯化钠样品25 g,向其中加入80 g水完
全溶解,再加入100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一、1. D 2. A 3. C 4. A 5. C
6. D提示:t1℃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l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
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甲中固体全部溶解,乙中有固体剩余;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Cl,故A选项说法错误;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固体会全部溶解,故B选项说法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故C 选项说法错误;若取t3℃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各100 g,降温至t2℃,则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故D选项说法正确。

7. B
8. C提示: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 g-13 g=7 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甲的质量为7 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20 g-16 g=4 g;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无关杂质;
由质量守恒定律知,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丁的质量为7 g+4 g=11 g,故x 的数值为20+11=31,A选项说法正确;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7 g:11 g=7:11,若甲、丁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则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故B选项说法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单质,故C选项说法错误;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 g:4 g=7:4,故D选项说法正确。

9. A提示: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与
氢氧化钙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10. C提示:E是盐类物质,能与单质C反应,故C是金属,B能与金属反应,
故B是酸,氧化物D是金属氧化物,A是碱类物质。

碱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A说法错误;B与金属的反应是置换反应,B说法错误;物质B和A 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B和D反应是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C说法正确;碱和盐的反应不一定生成沉淀,也可能生成水或气体,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铵的反应,D说法错误。

11. D
12. C 提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故A 选项错
误;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B 选项错误;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开始时铁生成的H 2多,后金属过量,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应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故C 选项正确;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 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等于7,最终大于7,故D 选项错误。

二、13. (1)② (2)⑤ (3)① (4)③ (5)④
14. (1)B (2)N 2O 4
(3)①大;氧化铝 ②Ag 、Cu ;Mg 2+、Al 3+
15. (1)蒸发结晶 (2)搅拌
(3)CaCO 3、FeCO 3 (4)水、硫酸
(5)2NaHS +H 2SO 4===2H 2S↑+Na 2SO 4
16. (1)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
(2)铁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铁表面有气泡冒出
(3)FeCl 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反应
(4)2FeCl 2+Cl 2===2FeCl 3
三、17. (1)在不断地运动
(2)低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18. 【提出猜想】Na 2CO 3
【进行实验】①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②产生白色沉淀;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提出质疑】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拓展延伸】能;碳酸钠和硝酸钡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硝酸钠 四、19. 解:(1)5
(2)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0117
x 5 g y
111 100=
x
5 g x=5. 55 g
100 117=5 g
y y=5. 85 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g-5.55g+5.85g
25g+80g+100g-5g×100%=
12. 65%。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 6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素质模拟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 5Zn:65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1~10小题每题1分,11~12小题每题2分,共14分)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甲骨刻字
B. 烧制陶瓷
C. 粮食酿酒
D. 火药爆炸
2.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下列物质对应的主要成分不正确的是()
A. 铁锈——Fe2O3·x H2O
B. 食用小苏打——NaHCO3
C. 天然气——CH4
D. 石灰石——Ca(OH)2
4.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
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 1滴水中大约含有1. 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B. 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试管中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6.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C.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7.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Mg2+、Fe2+、SO42-
B. K+、Ag+、NO3-、Cl-
C. Ca2+、NH4+、NO3-、Cl-
D. Na+、OH-、SO42-、CO32-
8.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
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 可电解丁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1
9.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 NaNO3、AgNO3、NaCl、Na2CO3
B. NaNO3、Na2CO3、Na2SO4、BaCl2
C. NaCl、CuSO4、Na2SO4、NaOH
D. NaNO3、CuSO4、MgCl2、KOH
10.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CO2、CO
和H2O,若16 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7,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
A. 48 g
B. 56 g
C. 64 g
D. 72 g
11. 如图所示,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X滴入装有物质Y的试管中,两物质充分
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为稀硫酸,若反应有气泡产生,则生成的气体一定是H2
B. X为AgNO3溶液,Y为Cu片,根据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Cu>Ag
C. X为BaCl2溶液,Y为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 X为稀盐酸,Y为Al(OH)3,该反应可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12.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
正确的是()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与能源
①用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②要多食用营养补品,补充微量元素
③厨房里可用食醋清除水垢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属于新能源
③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C. 化学与健康
D. 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③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保证室内
通风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13. (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3)标出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4)写出如图所示粒子的符号________。

(5)高铁酸钠由Na+和FeO42-构成,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4. (7分)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部分流程
如图所示。

(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____________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
境。

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3)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溶液,得到NaOH溶液和CaCO3,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
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5分)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2)化学实验室中经常用到水,如溶液的配制。

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
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3 g,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3)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

①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KNO3中混有少量NaCl,
提纯KNO3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②10 ℃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
杯中,搅拌,充分溶解,现象如图2所示。

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KNO3”或“NaCl”)溶液。

③Ca(OH)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将A点对应的C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
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分)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由两种元素组成。

A和B
反应生成C和D(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按要求作答:
(1)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则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A、B、C、D为同一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下同)。

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D均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B、C为同一类别的物质,D与它们不同类别。

则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7. (5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
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18. (6分)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着
实验室中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通过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已经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________(填一种离子符号)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________(填一种离子符号)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2】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与结论】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3】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深入探究】三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甲同学乙同学丙同学
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将所取溶液蒸干,
称量所得固体,质
量为4. 26 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
足量的Ba(OH)2溶
液,充分反应后过
滤,将滤渣洗涤、
干燥、称量,质量
为1. 97 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
足量的稀盐酸,充
分反应,将溶液蒸
干,称量所得固体
质量为5. 85 g
【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任选两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________%。

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不断深入的钻研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9. (4分)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
入烧杯中,分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________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
一、1. A 2. D 3. D 4. B 5. A 6. D
7. C 提示:pH 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

A 中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含Fe 2+的水溶液显浅绿色,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中Ag +、Cl -能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中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C 选项符合题意;D 中H +、OH -能结合生成水,H +、CO 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

8. C 提示: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
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 2+4H 2=====一定条件CH 4+2H 2O 。

乙是氢气,
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丁是甲烷,其中氢元素显+1价,故A 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B 错误;丁是水,电解水可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故C 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44:16=11:4,故D 错误。

9. D
10. B 提示:16 g 甲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6 g×1216×
100%=12 g 。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x ,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x ,11x ×1244×100%+7x ×1228×
100%=12 g ,x =2 g ,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 g ,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 g 。

16 g
甲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6 g -12 g =4 g ,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4 g÷(1×218
×100%)=36 g 。

参加反应的O 2的质量为22 g +14 g +36 g -16 g =56 g 。

11. A 12. B
二、13. (1)He (2)Al (3)H +12O
(4)Mg 2+ (5)Na 2FeO 4
14. (1)温室效应;2NaOH +CO 2===Na 2CO 3+H 2O
(2)过滤;漏斗 (3)Ca(OH)2
(4)氢氧化钠、氧化钙
(5)分别通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15. (1)吸附
(2)47
(3)①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②KNO3
③降低温度到50 ℃以下,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16. (1)置换反应
(2)Na2CO3+CaCl2===CaCO3↓+2NaCl(答案合理即可)
(3)HCl+NaOH===NaCl+H2O(答案合理即可)
(4)CO2
三、17. (1)长颈漏斗(2)棉花;C
(3)CaCO3+2HCl===CaCl2+H2O+CO2↑;a
18. 【提出问题1】OH-
【实验验证】Na+
【讨论交流】2NaOH+CO2===Na2CO3+H2O
【实验与结论】CaCl2(合理即可);产生白色沉淀
【深入探究】20
四、19. 解:(1)0. 4
(2)由图可知,第一次加50. 0 g稀硫酸,生成0. 2 g H2,第二次加60. 0 g稀
硫酸,也生成0. 2 g H2,说明第二次硫酸有剩余,锌完全反应。

设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0. 4 g
65 2=
x 0.4 g
x=13 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g-13 g
40 g×100%=67. 5%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