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义,利他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己/利他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1.利他主义,利己主义简介
利他主义(altruism)或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 是指那些靠牺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的行为。
有些是表现型层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基因型层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彻底的利他行为,即表现型和基因型均是利他的。
利他主义是伦理学的一种学说。
一般泛指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的原则。
19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孔德首先把这个概念引进道德理论,并以它作为他的伦理学体系的基础。
以后又为英国的斯宾塞等所采用。
孔德认为,人类既有利己的冲动,又有利他的冲动。
所谓道德,就是使前者从属于后者。
又说,利他又必然以利己为基础。
利他主义,只局限于超阶级的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回避了道德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没有也不可能规定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因此,利他主义实质上仍然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资产阶级道德理论。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已经包含并远远超过了利他主义的道德内涵,因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再使用利他主义的概念。
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基本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
利己主义一词源于拉丁语ego,意为“我”。
利己主义思想产生于私有制社会,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前21世纪~前221年)的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主张,是古代利己主义思利己主义想的典型。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利己主义被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完整的道德学说。
资产阶级的思想家T.霍布斯、B.孟德维尔、C.A.爱尔维修等人,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几千年来剥削阶级信奉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德观念,看作是人的不变的利己本性,并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
2.利己主义,利他主义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关系
利他主义包括仁爱利他主义和利己利他主义,仁爱的利他主义和利己的利他主义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道德原则,它们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利益的和谐一致,人和人之间的普遍同情和相爱,掩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对立,否定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利他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美化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掩饰资产阶级损
人利己本性的作用。
它表面上与利己主义相对立,实质是利己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隐蔽的个人主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反对抽象地谈论人的本性利他或利己,而致力于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之所以对立的物质根源,并指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消灭这种对立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共产主义道德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提倡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并不是从抽象的人的利他心或仁爱的原则中引申出来的,而基于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基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是集体主义的具体体现。
利己主义是一种公开形式的个人主义,它曾经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起过积极的作用。
其目的在于使资产阶级损人利己的剥削本性合理化,使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合法化。
在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之后,特别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的主要作用在于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
总之,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鼓励甚至必然导致利己主义,并使得利他主义行为很难产生甚至不可能产生。
市场辩护士回答说,虽然市场促使个人按利己主义方式行事,但是这种利己主义行为会使机遇增加到最大限制,使每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虽然从动机角度而言,市场鼓励利己主义,但是它却产生不带偏见的利他主义者认为是最好的结果。
相反,社会主义理想要求个人怀有利他主义动机,却产生出从利他主义观点来看不受欢迎的结果:社会主义所要求的自
我牺牲行多,个人实际上做不到,结果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而且,市场支持者论证说,与利他主义有关的美德,如慷慨大方和乐善好施,只有出于人们的自愿,在牺牲人们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去实施,才算得上美德。
社会主义使利他主义成为规定的行为方式,剥夺人们的私有p界莱显示这种美德,因此它与这种美德是不相容的。
3.社会主义应处理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关系
1949年来,所谓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被人为地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种观念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主张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需要。
像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冲突的文明成果,长期只有极小的学术圈子内才有所知晓,这可能是中国的公众舆论难以全面客观地对待利己主义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个人从自私自利出发做出的种种努力,最后增进了社会公益的总体提高,个人越是为实现自己愿望努力得多,社会从他的行为中间接得利也越多,这,就是亚当.斯密的利己主义理论的精髓。
也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之所以能促进繁荣的奥妙所在。
近来,资本主义出现危机,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危机的产生根源,已有众多的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力社会化矛盾决定了其发展危机的不可根除。
马克思·韦伯认为工具理性的极端发展既造就了资本主义物质成就的辉煌和发展危机的不可逃避。
丹尼尔·贝尔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危机的根源在于文化矛盾。
但从制度角度看,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发展危机与资本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本质有着直接联系。
资本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本质蕴涵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之中以个人利益为宗旨,以个人满足为制度核心目标,以个人竞争为制度基本准则,以个人理性为制度根本依据,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个人利益作为制度宗旨,导致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的缺失,造成资本主义的经济科技发展与精神文化发展相矛盾的困境。
(2)、个人满足作为制度目标在使个体的激情活力得到充分刺激发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纵容了个体的非理性,由此造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消费发展与社会道德发展相矛盾的困境。
(3)、个人竞争作为制度准则在使个人的利己主义动机得到充分激励满足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个体的利他主义动机的缺失,这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有序高效与社会领域的冲突不和相矛盾的困境。
(4)、个人理性作为制度依据在使个人的自由自主得到充分保障发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由此造成了资本主义现实短期发展与未来长远发展相矛盾的困境。
资本主义发展危机的表现特征及其个人主义制度根源可以给我们提供多方面的重要启示,从制度角度看,最为重要的有如下几点:
(1)、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优劣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对其发展危机的直接根源作用,无可置疑的表明了这一点。
追求其中的缘由,可以认为,主要是因为制度有其自身的特性与功能。
制度,按道格拉斯·诺斯的解释是:“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这表明制度作为一种约束规范个人行为的社会规则、守法程序和道德伦理,事实上构成了个人行为的外部环境条件,它对个人的内在感知、认知、判断、选择有着普遍深刻的影响作用,其突出表现有:第一,制度为个人行为提供了约束规范,有利限制、防范个人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及社会的长远利益造成危害。
因为:“人类是懒惰的、目光短浅的、浪费成性的,只有在环境的驱使和制度的规划下,人类才能扩大财富,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用理性的方式来调整实现目标的手段。
”小平同志也曾精辟地指出:“制度好可以是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第二,制度为个人行为规定了本利结构和预测依据,有利诱导激励个人采取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为。
因为:“制度为人们进出某一活动设置了一个关口和范围,又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确定了一套激励的规则和奖惩办法,从而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本利结构。
”诺斯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
”直到现代,不能在创新方面建立一个系统和产权仍是技术变化迟缓的主要根源。
第三,制度为个人行为锁定了实践进程,有利于建构个人的道德与价值观。
这正如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所指出的:“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
”“道德需要信赖,信赖包含预测性,而预测性又要求存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行为方式。
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社会便缺乏去确定和实现自己共同利益的手段。
创建政治制度的能力就是创建公共利益的能力。
”
(2)、制度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适当结合。
资本主义发展矛盾与其制度的个人主义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个人主义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双重的,任何一种对个人主义过分忽视或过分推崇的社会制度都不会是成功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要获得成功,都只能是建立在对个人主义适当的激励与限制的基础之上。
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本身是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个人与集体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这种复杂的互动关系有着广泛普遍的客
观表现,列其要者是:
第一,个人既是独立的,也是集体的。
这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生存发展形式既是个人单独的,也是集体组织的。
离开了个人,集体不会存在,离开了集体,个人也将无法存在发展。
因此,过分崇尚个人主义或过分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制度都不会是成功的。
所以瑟罗对过分崇尚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有些物种是群居群聚动物。
人类显然是后者。
任何成功的人类社会都不能不承认这一现实,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却不承认。
”“忽视人类的社会性一面等于是为一种不存在的人类设计一种社会。
”[5]
第二,个人是自助的也是他助的。
这主要表现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福利的满足既取决于个人独立的自利行为,也取决于个人与集体的合作互利行为。
一方面个人尽管是自身利益的最好追求者与实现者,但是离开了他人的互利合作,个人将一事无成,另一方面,集体合作对个人利益的实现尽管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代替不了个人独立选择独立创造。
因此,成功的社会制度必须是个人自由竞争、自由选择与集体协调、集体选择相互结合、相互平衡的制度。
“公共选择理论论证了个人自由选择在个人领域可以导致共同富裕和繁荣,但在非市场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必然导致搭便车行为、公益物品供应不足、公害物品泛滥、公有物得不到起码的关心等公有物的灾难。
要解决公共领域自由选择所必然导致的恶果,必须在公共领域建立自由民主宪政制度,来界定公共领域的个人权利,并依此来约束政府。
”[13] 公共选择理论的这些观念实质上也揭示了个人自由竞争,自由选择与集体合作、集体协调相互结合平衡的重要意义。
第三,个人是自动的也是他动的。
这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大小多少,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追求创造,而且取决于集体社会的支持激励。
无论是过分强调个人成功的内在因素,还是强调其外在因素都是有背客观规律的。
因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成功的基础只能是个人动力与集体动力的有机结合,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无论是过分推崇个人的激情、活力、发明、创造作用,还是过分推崇集体社会的制约、规划、公平、正义作用都将是片面有害的。
这种关系汤因比早有深刻的分析:“没有相当程度的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不可能的。
个人自由是人类作出任何成就(不论善的还是恶的)所必要的条件,而社会正义是主宰人类相互关系的准则。
放任个人自由,则强者横行,弱者向隅。
没有自由,人
的本性就不能有创造性;但对个人自由不加压抑,则社会正义就不能彻底实现。
”[14] 个人是自塑也是他塑的。
这主要表现为个人理性的高低正误不仅取决于个人自身的体验领悟,而且取决于集体社会的制度影响,高度正确的个人理性既不可能由个人独自形成,也不可能完全由社会规定赋予,只能是在个人与社会良好的社会实践中建构而成。
显然对个人行为无论是给予过分自由的放纵还是施加过分严格的规划管束都是不利于个人理性的有效形成的。
因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对个人行为无论是给予过分自由还是施加过分强制都将是走向失败的,毕竟不能有效建构个人理性的社会制度是不会有前途的。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本主义发展危机的个人主义制度根源事实上已经表明,这些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是不可能得到根除的,其解决的根本出路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蕴涵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结合本质的制度,它对于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科学发展有着直接的倡导激励作用。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基本原则中事实上蕴涵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结合的本质。
这种本质内容《共产党宣言》的表述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5] 邓小平对这一本质进一步具体表述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 这种制度本质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相区别的主要表现就在于它的制度宗旨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结合,它谋求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它的制度目标是个人满足与集体满足相结合,它“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它的制度准则是个人竞争与社会公正相结合,它坚持按劳付酬,反对剥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它的制度依据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结合,它坚持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自由与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根除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科学发展的意义,不仅是重大而且是广泛的,其突出表现就是:首先,它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避免资本主义的精神文化危机;其次它有利于限制约束个人非理性,避免资本主义的社会道德危机;再次,它有利于限制过度竞争,避免资本主义的
社会震荡,贫富悬殊危机;最后,它有利于克服个人短视,避免资本主义的环境恶化,教育科技投资不足等持续发展危机。
社会主义制度的这种克服资本主义发展危机,保证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邓小平理论中,有精辟的论述:“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
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
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
”“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倘若进一步求证西方学者的理论,可以发现肯定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功能的观点是广泛存在的,为叙述方便,这里还是以瑟罗的论述作为代表:“成功的社会必须有一个可以围绕它把全社会团结起来的故事,有一个持久的意识形态。
……要团结全社会就一定要有以乌托邦远见为基础的、全社会能够一起去努力实现的某些共同目标。
共产主义和所有的宗教都有这类故事可讲。
……然而,当资本主义明确地否定集体的必要性时,资本主义体制能告诉集体什么故事从而把集体团结在一起呢?”“科技正在把人提高到一个更为中心的地位,这就迫使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一种不是以机器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的新的制度形式——恰恰就是共产主义者想要却未能实现的制度。
”无庸讳言,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存在贬抑个人主义价值,过分强调集体主义价值的缺陷,它导致了经济科技发展不足,民主法制严重受损。
这也是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也正是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制度原则与措施,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的过程。
实践证明,这对中国经济科技的进步繁荣确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正如个人主义本质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资本主义发展危机一样,对资本主义制度原则的借鉴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在中国的现实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发展危机问题,其突出表现是: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不是社会的高效益,而是环境破坏、污染严重的加剧;是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的升级;是走私、吸毒、犯罪、性乱、奢靡消费的增加;是金钱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更多取代;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不断扩大。
这可以
给我们揭示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社会主义制度不借鉴吸收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原则与措施以改革完善自己,就会导致经济科技发展不足的危机,但如果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原则措施不加批判限制,完全照搬,又会陷入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之中。
因而,要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唯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舍此别无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