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暂行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暂行办法
宁大政〔2007〕117号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根据2007年《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中有关通识教育课程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培养目标
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旨在实现我校学生拓宽基础、沟通文理、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标,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置原则
1.充分利用我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和资源,在吸收、改造现有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和文化素质类课程的基础上,科学设置涉及各大学科门类的通识教育课程。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须体现基础性与广博性的统一,通过内容整合、重组形成由浅入深的、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在普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开设专题研究型和经典著作选读型的课程。

3.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承担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同时,深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坚持通识教育不断线,课程四年贯通。

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学年滚动开设,大力鼓励有条件的通识教育课程每学期滚动开课。

三、课程体系及其设置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类。

1.通识教育课程结构
按照学科特点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参照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我校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综合等五个板块。

人文科学板块包括语言、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中外文化等方面的课程;社会科学板块包含思想政治、法律、军事、体育、卫生、心理健康、经济、管理、教育等方面的课程;自然科学板块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的课程;工程技术板块涉及机电产品、信息技术、资源环境、安全、房屋建筑、海洋工程等工科类的课程。

除自然科学、综合两个板块仅含选修课程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板块均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具体的课程及其修读学分要求见表1。

表1 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
通识教育的选修课程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划分为导论型、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型、专题研究型、方法经验与技能型、其他型等类型。

导论型课程着眼于相关内容的概述,涉及的知识点广而宽;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型课程重点就各学科的中外名著进行导读、讲解、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底蕴;专题研究型课程结合教师的有关科学研究,就某一特定问题作专题介绍;方法经验与技能型课程着眼于有关科学方法、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相关工作经验的传授与掌握。

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中,各板块的课程类型按表2所示的比例要求设置。

表2 选修通识教育课程的类型设置要求
1.课程实行小型化、多品种,学分一般不超过2学分,鼓励开设1学分甚至0.5学分的少学分课程。

少学分课程可以根据需要集中在半学期内完成,部分课程可以集中在几周内进行教学。

2.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知识细节的灌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外阅读、课堂讨论、实践体验等。

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要求,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可以通过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等办法,检测或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

4.鼓励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倡运用课堂讨论、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大课的课堂讨论可以分组进行,聘请助教协助组织和主持。

5.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应由考勤、讨论、作业、考试等多种检测指标来决定。

考试内容应能检测学生读书和自主学习的情况。

考试形式可以闭卷或开卷,也可采用读书心得、调查报告、论文写作、课程设计、公开答辩等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修读要求
1.每个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32学分,具体课程见表1。

相关课程说明如下:
(1)社会科学板块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两课”)的设置及其教学内容严格执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要求,共计必修16学分。

(2)大学英语实行分类教学,除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外,其他专业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口语三、大学英语四、大学英语口语四为必修课程,共8学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先修读大学英语一级或二级;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大学英语
2、大学英语口语2、大学英语
3、大学英语口语3为必修课程,共8学分。

各级的口语课程1学分,以实训的形式组织教学。

2.每个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通识教育的选修课程10学分,其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具体的修读要求由各专业根据“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原则在培养方案中作出规定,总体修读要求为:
(1)文科类学生重点修读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板块的课程;理工科学生重点修读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板块的课程。

(2)实行“远离要求”,即必须远离本专业修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否则不能计入通识教育选修学分。

(3)所有学生须在经典著作选读型和专题研究型的选修课程中至少修读2个学分。

3.除一些有先修课要求的课程外,学生可在各专业规定的修读板块内选择规定学分的课程,并在四年内自主选择学习时段和学习进程。

六、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审报与评审
为确保通识教育的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实行申报制度、审议制度和更新制度。

1.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向全校各学院广泛征集通识教育各板块、各类型的选修课程,以课程申报的形式进行课程的新增或变更。

课程申报时,应提供课程简介、教学大纲、任课教师情况。

2.课程设置实行课程审议制度,学校组织专家对各学院申报的各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方式、任课教师情况进行严格评审,评审通过的课程方可列入宁波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具体审议要求为:(1)课程的教学目标符合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能够体现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课程内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并反映时代特征。

课程面向的学生具有必要的基础知识。

(3)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学水平高,能够胜任相关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且一般每学期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课数最多不超过2 门。

(4)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合理,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法科学。

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实行每学年更新制度,包括课程的新增与删减,以及对已有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学分的变更,每学年在申报、审议基础上,确定下一学年的通识教育课程。

4.为保证课程质量,若出现下列情形的课程,将予以淘汰。

(1)连续三年因选课人数不足停开的课程。

(2)教学质量考核不合格,学生评教等级或成绩过低。

(3)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未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本办法经第64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七年十月九日
主题词:教学课程通识教育△办法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