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小学(共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说课稿小学〔共3篇〕
第1篇:数学说课稿小学
教材分析^p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统计》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从统计图中提取有关信息进展简单的统计分析^p ,会根据分析^p 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预测。
本节课在此根底上主要是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展正确分析^p 、判断或预测,但假如对统计图不进展认真分析^p 、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判断。
因此,我们应对统计数据进展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p ,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判断正确性。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考虑到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本单元。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和作用,能正确描绘它们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反映有
关数据,进步处理数据的技能,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理论才能.
2、过程与方法目的
〔1〕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理解搜集
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2〕在从扇形统计图中和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过程
中,学会互相交流互相评价。
〔3〕在决策与形成猜测的过程中,感受搜集和利用数据
是非常重要的。
3、情感与态度目的: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搜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
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
解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
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能从统计图中获
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
关键:认真分析^p 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
第2篇:数学说课稿小学
一、教材分析^p :
《长方体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根底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拟深化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场。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开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是最根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根底。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化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二、教学目的为:
①知识目的: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才能,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③思想品德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根底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
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才能,使学生的观察才能、操作才能、抽象概括才能逐步进步,学生学习。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
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p 、比拟、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根底上抽象出图形。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1、直观(实物或模型)
2、概括(特征),抽象(图形)
3、详细化(应用) 分三个环节进展教学。
第一步:联络、观察实物、建立表象—导课:
首先,计算机显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为下面讲“体是由平面围成的”埋下伏笔。
接着,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并引导学生观察:“它是由什么围成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在学生作答的根底上,微机示墨水瓶盒等各种长方体物体,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初步感性认识长方体。
然后老师适时提问:“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就可以准确地判断了。
”这种利用计算机复习旧知,提问题导课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并激起了求知欲,自觉、有意地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抓住目的,合作学习,概括长方体的特征,抽象图形
在这个重点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1.观察实物或模型,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大脑的分析^p 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根底
上,计算机进展演示,然后用下定义的方式提醒概念,使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留下深化的印象,为展开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铺平道路。
2.师生共同研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重点。
我打算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要讨论的问题
放手给学生。
我列出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
(1) 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
(2)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你是怎样数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在学生
充分讨论的根底上,并用计算机动态显示验证:大家请看。
(1) 这是演示让学生数面,并验证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2) 这是演示把棱分成四组,有规律地数出有12条棱,
并验证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 这是显示有8个顶点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引导,循序渐进。
比方在数面
和棱的多少时,通过先让学生自已数,过渡到老师指导下的有规律地数,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才能大有好处。
并且采用了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
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表达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那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精神。
3.抽象图形,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由实物到几何图形,是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培养和开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凭借,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准备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讨论:“你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每个面画出来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有的面画成了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有的棱画成了虚棱?”并运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从实物中隐化、抽象出长方体物体的图形。
并与前面学习的长方体的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共同构建,由实物特征图形,形成长方体的概念,打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认识长方体图形的根底上,计算机演示并讲解长、宽、高的概念,突出强调由于长方体放置的方式不同,其长、宽、高也随之变化,然后让学生练习实际测量其长、宽、高,加深学生的认识,解决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
第三步,详细化(应用)内化新知
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直观感知,还要辅以灵敏、有趣、有层次的训练与练习。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 根本练习:深化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 应用练习:要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多长的铁丝?
拔高性的兴趣练习:两个长方体玻璃筒,要求两学生往里面倒水的形状是长方体,看谁倒的快。
这个练习既稳固了新知,又开发了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意犹未尽。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纲要信号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突出强调了长方体的特征。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棱 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并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以上是我对《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数学第十册中真分数和假分数。
这一课教学是在同学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拟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根底上进展的。
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动身点。
《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
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同学学习才能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
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同学在学习中进展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开展才能。
分数教学有两个最根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同学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协助同学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让同学表达自身表示出的分数、分数的意义,答复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分数单位等内容,为同学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根底。
其次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和同学主体的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同学考虑,让同学合作探究;然后根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类,引导同学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根底上,通过观察、比拟、笼统、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自身得出应用的判断和结论。
最后通过观察数轴上各点所表示的分数,引导同学将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作比拟,使同学从直观上明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之间的联络和区别.
假分数与整数和带分数的互化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且它又是学习分数四那么运算的重要根底.教学时,引导同学观察数轴上假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关系,通过设问,让同学自身分析^p 比拟,总结出转化的规律和方法。
我是教六年级数学的,对五年级分数部分的教材理解还有很多缺乏之处,所以在公开课教案和教学过程之中的'缺陷可能也很多,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说教材: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二段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这样布置的:在三年级初步熟悉分数的根底上,先是教学分数的意义、熟悉分数单位;然后以对分数单位的熟悉为根底,熟悉真分数和假分数,拓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说学情:
同学在前一阶段所熟悉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而且这些分数表示的都是一个数量中的一部分和这个数量的关系。
本节课上,同学需要熟悉分子与分母相等和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以和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三、说教学目的: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同学的年龄、心理特点、学情以和
根底教育课程提出的三维目的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目的:
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断定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熟悉的理解。
2.进一步培养同学的数感,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理论、创新、语言表达等才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的:
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p 、比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使同学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断定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难点: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五、说设计理念:
(一)自主探究,以同学开展为本。
考虑到同学已有的分数的初步熟悉,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突出同学学的过程,力求让同学自身探究发现、概括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突出同学的主体意识,联络生活实际,培养同学的数感,突出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
(二)操作理论,以同学活动为主线。
理论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泉,本节课以理论操作为切入点,使笼统的概念详细化,对同学思维才能开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学通过做分数、观察、分类、合作交流等实际活动中,熟悉、理解了新知,使同学能详细的感受真分数、假分数。
六、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为同学提供充分的探究与交流的时间,让同学在观察、操作、分类、比拟、交流等活动中,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程度,进步笼统、概括等才能,而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七、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我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为本节课的教学作铺垫。
]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老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
[同学都爱听故事,这样能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
2、教学例2。
(二)教学例2:
1、怎么在圆中涂色来表示它们?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4。
5、分母是4的分数还有吗?
6、我们应该怎样涂色表示5/4?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你们能把5/4表示出来吗?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
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
]
3、教学例3:
(1)电脑依次出例如3的图形和分数。
(2)让同学说说怎么涂色,看谁说得最好。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5?
(5)表示10个1/5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
[用竞赛的形式,能进步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
4、指导分类,提醒概念:
(1)观察、比拟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
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①同桌讨论分类方法。
②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同学说出自身的想法,然后同学互评。
(3)提醒概念:
①把它们分为哪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指名概括、全班齐读。
③如何断定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4)练习:师生操练。
[布置同学通过观察、比拟、分类,让同学概括出真分数
与假分数的概念,内容布置合理,表达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
]
5、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1)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真分数和图,看看真分数与1的
大小关系。
(2)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数和图,看看假分数与1的
大小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通过数形结合可以让同学很明了的发现真分数、假分数
与1的关系。
]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3、在( )里填上“>”“<”或“=”
3/8( )11/8 12/12( )1
5/7( )4/7 12/13( )10/13
①同学填写。
②师问:你是怎么比拟的?
[在练习的过程中开展了同学的数学思维才能,也稳固了所学的知识。
]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说一句话?
[结合生活实际,让同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
(五)安排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课外作业的设计,给同学提供了一个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平台,培养同学的创新才能。
]
八、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这个板书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难点。
]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分母、真分数<1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