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环境学院简答题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部分简答题

环境监测部分简答题

环境监测部分简答题第一篇:环境监测部分简答题环境监测部分简答题(上届答案)一·地表水质方案的制定:①收集资料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a.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口及受潮汐影响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监测断面。

b.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浏览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c.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d.监测断面的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流。

e.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要求有明显岸边标志。

③采样及检测技术④结果表达和质量控制二·修正碘量法:*叠氮化钠修正法:消除亚硝酸盐离子干扰2NaN3+H2SO4=2NH3+Na2SO4NH3+HNO2 = N2O+N2+H2O高锰酸钾修正法:排除Fe2+干扰;明矾絮凝修正法:消除颜色、藻类及悬浮物等的干扰;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排除活性污泥等悬浮物干扰。

三·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与甲醛—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的区别,影响方法准确度的因素。

区别: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是较经典的方法,灵敏、可靠,但吸收液四氯汞钾毒性大。

甲醛—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避免了使用毒性大的四氯汞钾吸收液。

影响因素:①温度、酸度,显色时间等因素影响显色反应;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操作条件保持一致②氮氧化物、臭氧及锰、铁、铬等离子对测定有干扰——采集后放置片刻,臭氧自行分解——加入磷酸和EDTA可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第二篇:环境监测简答题三、问答题1、简述环境监测的特点。

简答题(1)

简答题(1)

简答题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1.什么是公众的群众性?答:公众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与某一组织运行有关的群体环境。

2.什么是公众的共同性?答:公众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合群体。

3.什么是公众的多样性?答: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

4.什么是公众的变化性?答: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5.什么是公众的相关性?答:公众不是抽象的、各组织相互“通用”的,而是具体的,与特定的公关主体相关的。

6.简述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答: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次要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对象。

7.简述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答:临时公众是因某一临时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周期公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象;稳定公众即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

8.简述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答:顺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逆意公众是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边缘公众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

9.简述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答:非公众是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潜在公众是指由于潜在的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知晓公众即已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10.谈谈内部公众的构成及沟通目的。

答:(1)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政府部门内部的干部、工作人员等。

建筑声环境B卷答案

建筑声环境B卷答案

建筑声环境B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分, 共20分)1、强弱、音调、音色2、透射、反射、绕射3、 1 、 104、 500-1000Hz、 500-630Hz5、回声声聚焦颤动回声6、合适的大厅容积合理的体形排除噪声干扰7、透射声能入射声能 8、5dB(A) 、 40dB(A)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B2、B3、D4、D5、D6、D7、A8、A9、D 10、A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总共20分。

)1、何谓质量定律与吻合效应?在隔声构件中如何避免吻合效应?质量定律:墙体被声波激发后其振动的大小只与墙的惯性有关,即墙的质量有关。

墙的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效果越好。

质量或频率每增加一倍,墙体的隔声量会增加6分贝。

吻合效应:墙壁的受迫弯曲波速度,与自由弯曲波速度相吻合时的效应,此时墙就失去了传声的阻力。

避免吻合效应可采取的措施:⑴通常可采用硬而厚的墙板来降低临界频率。

⑵或用软而薄的墙板来提高临界频率。

2、混响声与回声有何区别?它们和反射声的关系怎样?混响声:声音达到稳态时,声源停止发声,直达声消失后,声音逐渐衰减的反射声;回声:长时差的强反射声或直达声后50ms到达的强反射声。

关系:混响声和回声都是由反射声产生的,混响声对直达声具有加强作用;回声使声音产生声缺陷。

3、混响时间计算公式应用的局限性何在?(1)公式的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

声源均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因此室内各表面不可能是均匀吸收或是均匀扩散的。

(2)代入公式的各项数据不准确。

材料的吸声系数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得的,与实际使用时的吸声系数有一定的差异。

4、厅堂用扬声器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在厅堂设计中扬声器有几种布置方式?扬声器是把音频电流转换成声音的电声器件,扬声器俗称喇叭,种类很多。

按辐射方式分类:纸盆(直接辐射式)扬声器、号筒(间接辐射式)扬声器。

纸盆(直接辐射式)扬声器的特点是:它的特点是电气性能优良、成本低、结构简单、品种齐全、音质柔和、低音丰满、频率特性的范围较宽等。

声环境质量标准考试题

声环境质量标准考试题

声环境质量标准考试题一、填空题1、A 声级的单位用表示。

答案:dB(A)2、L50表示在测量时间内有的时间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

答案:50%平均中值3、L90表示在测量时间内有的时间 A 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

答案:90% 平均本底值4、集镇执行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答案:25、声环境功能区共分为类,分别为。

答案:五0 类、1 类、2 类、3 类、4 类6、4 类声环境功能区包括两类,分别为和类。

答案:4a 4b7、4b 类声环境功能区是指两侧区域。

答案:铁路干线8、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为:昼间dB(A)、夜间dB(A)。

答案:70 559、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相应区域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dB(A)。

答案:1510、环境噪声监测所用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为。

答案:2 型及 2 型以上11、在进行噪声测量时,测量前后需使用声校准器校准噪声测量仪,如果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大于dB,则测量无效。

答案:0.512、在进行噪声测量时,噪声测量仪的应加防风罩。

答案:传声器13、对于一般户外监测点位,在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传声器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m。

答案:3.514、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传声器距墙壁或窗户m,距地面高度m 以上。

答案:1 1.215、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传声器距窗约m 处。

答案:1.516、环境噪声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以下时进行。

答案:5 m/s17、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的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dB(A)、夜间dB(A)。

答案:50 4018、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每次至少进行小时的连续监测。

答案:2419、在进行0~3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普查监测时,测点应设在每一个网格的。

答案:中心20、不得不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监测时,应在门窗全打开状况下进行室内噪声监测,并采用较该噪声敏感建筑物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环境噪声限值低dB(A)的值作为评价依据。

环境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环境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 五) 名词解释( 每小题3 分,共15 分)1. 许可证制度2. 环境管理3. 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4. 水事纠纷5. 国际环境法1. 许可证制度。

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的制度。

2. 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3. 水污染总量控制制度,是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规定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再以限制总排放量为目标,确定各排污单位的污染物削减任务。

4. 水事纠纷,是指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因为当事人之间利益、职权的冲突而产生的纠纷。

5. 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五) 名词解释( 每小题3 分,共15 分)1. 污染者负担2. 捕捞许可证制度3.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 人类共同利益原则1. 污染者负担是指由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承担治理环境的费用的一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2. 捕捞许可证制度,是指凡从事内水、近海捕捞业者,必须取得捕捞许可证,方可从事捕捞活动的制度。

3.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是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对噪声源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所做的最高限值。

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制度。

5. 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是指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负有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任何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时,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以保障人类在生存环境方面的共同利益。

环境简答题

环境简答题

02 1、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形成条件?答: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湿度较低,而且有强的照射。

这样在大气中就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一些二次污染物,如O3、醛、PAN、H2O2等。

光化学烟雾一般发生在大气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污染高峰出现在中午或稍后。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循环过程,白天生成,傍晚消失。

2、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有什么特征?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下降,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3、什么是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置方法有哪些?答: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1、天然水体中存在哪些胶体物质,他们对重金属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有何影响?答:天然水体中的胶体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无机胶体,包括各种次生黏土矿物和各种水合氧化物;有机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有机物、蛋白质、腐殖质(富里酸、腐殖酸、胡敏素)等;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

声环境学院测试题

声环境学院测试题

声环境学院测试题1、目前我们所说的四大污染指的是: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结合生活常识了解关于分贝的概念:噪声等级:小于40分贝安静,超过50分贝影响睡眠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分贝以上就损坏人的听觉器官。

3、对于噪声的定义: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妨碍正常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或者干扰人们听的声音。

4、概述关于减少噪声的途径:减小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5、声音的三要素: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

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我们常说的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辨别不同发声体主要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震耳欲聋”是指响度大;因此B、C、D都不正确,应选A。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产生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声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不同7、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D.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声音的传播介质不同声速不同,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选C。

8、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气体还与温度有关,故选D。

环境学概论 题目及部分答案

环境学概论 题目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水体污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的特征的改变4、生物化学需氧量(BOD):表示在好气条件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毫克/升)5、化学需氧量(COD):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化学氧化剂的量。

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

6、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7、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8、水体富营养化:N、P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质恶化的现象9、土壤净化: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10、固体废物:亦称废物,一般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目的组分之后,废弃去的固态或泥浆状物质。

11、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12、酸雨:pH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与露等各种降水形式。

13、温室效应:随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促使入射能量和散逸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14、危险废物又称为有毒有害废物,这类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室内环境与设备》复习资料

《室内环境与设备》复习资料

第一篇室内声环境第一章室内声学原理一、填空题:1、声音是在气体、液体或固体等弹性介质中以波动形式传播的机械振动。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空气为22℃时,等于344m/s,在常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3、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引起的。

声源在1s内完成的全振动次数称为频率。

它决定了声音的主调,符号为f,单位是赫兹。

4、在声波传播途径上,两相邻同位相质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

5、在室内声学中感兴趣的声音频率通常从63~10000Hz,相应的波长为5.4~0.034m。

6、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声音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通量称为声强,符号是I。

7、声强(I)与离开声源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地衰减。

这称为几何衰减。

8、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媒质某点(体积元)由于受声波扰动后压强超过原先大气静压强的值,称为声压。

9、由于人耳对中高频声音较敏感,对低频声音较不敏感,为了得到比声压级能更好地与人耳响度判别密切相关的升级值,在声级计中加进了“频率计权网络”。

10、对声源方位的辨别,正常人可辨别1°~3°水平方位的变化.在水平方位角0°~60°范围内,人耳有良好的方位辨别力,超过60°就变差。

对竖直方位,可能要在声源变化达10°~15°以上时才能辨别。

11、响度是人对声音强弱的主管评价指标。

人耳对2000~4000Hz的声音最敏感,频率越低,灵敏度越差;而频率很高时,灵敏度也会变差。

12、音高又称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

13、声源在自由空间传播时,人们听到的只有来自声源的直达声。

14、颤动回声——会引起声压分布不均,还会发生某些频率声音被增强,某些频率声音被减弱的现象,使声音产生失真,所以在室内设计中应加以避免。

二、名词解释:1、掩蔽效应——人耳在倾听一个声音的同时,如果存在另外一个声音,就会影响到人耳对所听声音的听闻效果。

建筑声环境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声环境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声环境课后习题答案1-1.用铁锤敲击钢轨,在沿线上距此1km 处收听者耳朵贴近钢轨可以听到两个声音。

求这两个声音到达的时间间隔。

解: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而在钢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 。

所以有:S t 94.234010001==, S t 2.0500010002==, S t t t 74.221=-=?1-2.如果影院最后一排观众听到来自银幕的声音和画面的时间差不大于100ms(1/10 s),那么观众厅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多少米?解: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而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0x108 m/s. 所以有788100.31340100.3101100.3340?≤-??≤?-=?L L L t ,由此解得34≤L 。

1-3.声音的物理计量中采用级有什么实用意义?80dB 的声强级与80dB 的声压级是否是一回事?为什么?(用数学计算证明)解:声强和声压的数值变化围比较大,声强的数值变化围约为1万亿倍(1012),声压的数值变化围约为1百万倍(106),用声强和声压计量很不便;人对声音的感觉变化不与声强、声压成正比,而是近似地跟他们的对数成正比,所以引入“级”的概念。

在常温下,空气的介质特性阻近似为400(N.S)/m 3,通常可以认为二者数值相等,80dB 的声强级与80dB 的声压级是一回事。

证明如下:因为:2120/10m W I -=,250/102m N p -?=,常温下,30/)(400m S N c ?=ρ ,所以有0122502010400)102(I c p ==?=--ρ,即 cp I 0200ρ=。

又因为:cp I 02ρ= ,0lg 20p p L p = ,0lg 10I I L I = 所以: p I L p p p p c p c p I I L =====0202020020lg 20lg 10//lg 10lg 10ρρ。

环境概论 简答题

环境概论 简答题

简答题1.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上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

然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

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

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

(5)资源、能源短缺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

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6)森林锐减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

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环境监测部分简答题 (1)

环境监测部分简答题 (1)

环境监测部分简答题(上届答案)一·地表水质方案的制定:①收集资料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a.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口及受潮汐影响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监测断面。

b.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浏览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c.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d.监测断面的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流。

e.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要求有明显岸边标志。

③采样及检测技术④结果表达和质量控制二·修正碘量法:*叠氮化钠修正法:消除亚硝酸盐离子干扰 2NaN3+H2SO4 = 2NH3+Na2SO4NH3+HNO2 = N2O+N2+H2O高锰酸钾修正法:排除Fe2+干扰;明矾絮凝修正法:消除颜色、藻类及悬浮物等的干扰;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排除活性污泥等悬浮物干扰。

三·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与甲醛—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的区别,影响方法准确度的因素。

区别: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是较经典的方法,灵敏、可靠,但吸收液四氯汞钾毒性大。

甲醛—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避免了使用毒性大的四氯汞钾吸收液。

影响因素:①温度、酸度,显色时间等因素影响显色反应;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操作条件保持一致②氮氧化物、臭氧及锰、铁、铬等离子对测定有干扰——采集后放置片刻,臭氧自行分解——加入磷酸和EDTA可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名词解释1. 环境问题的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

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µm的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µm的颗粒物。

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9.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校综合知识课《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自净作用的速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叫土壤污染,2、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3、噪声性耳聋:永久性听力偏移是暂时性听力偏移未充分恢复的状态下继续受到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引起的听力不能恢复了,区别是听力可不可能恢复。

4、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量。

一般理解为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

5、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反映水质污染的微生物学指标为( 细菌总数)和( 大肠菌群)。

2.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包括许多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是( 填埋法),但需注意防止( 土壤)环境的污染。

3.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的二次污染物包括( SO2 )和( H2SO4)。

4. 噪声控制常用的声学技术是吸声、( 隔声)、消声和( 隔振)等。

5. 伦敦烟雾又被称为(还原型或煤炭型)烟雾,洛杉矶烟雾又被称为(氧化型或汽车尾气型)烟雾。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据测算,我国的适度人口约为( B )。

亿亿亿亿2. 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 )。

A.聚乙烯的白色塑料垃圾B.冶炼厂的白色烟尘C.石灰窑的白色烟尘D.白色建筑垃圾3. 震惊世界的日本神通川“痛痛病”是由于人们食用了含( C )的稻米引起的病变。

A.甲基汞B.铬C.镉D.铅4.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区昼夜间标准为( D )。

、55 、50 、55 、455.酸雨是指PH<( C )的降水。

A. B. C. D.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有机物降解的共同规律是:首先在细胞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

环境学简答题答案(供参考)

环境学简答题答案(供参考)

1、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有何区别。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它们可以分为反应物和非反应物,前者不稳定,在大气环境中常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者作催化剂促进其他物质间的的反应,后者则不发生反应或反应缓慢。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2、什么叫做二次污染物,SO2、H2SO4、NO2中哪些属于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NO2 H2SO4 是二次污染,SO2是一次污染。

3、伦敦型烟雾和洛杉机光化学烟雾各有什么特征伦敦型烟雾是SO2 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下,一次性污染在低空积聚,生成还原型烟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由主要的一次性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反应,并生成二次污染物——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等物质。

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性质,对人的眼睛等粘膜能引起强烈刺激。

4、什么叫做气溶胶?有什么危害?可以分成几种类型,每种类型是如何定义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直径为0.002um——100um大小的液滴或固态粒子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称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1)总悬浮颗粒物(TSP):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样皿(流量在1.1~1.7立方米/每分钟)在虑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类粒子的总称, 其粒径大小绝大多数在100μm以下。

(2)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质,直径在10um以下。

特点:①、粒径小于10μm的微粒;②、粒径子易被直接吸入呼吸道的危害;③、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④、大气中为其他污染物化学反映提供反应床(3)降尘:总悬浮颗粒物中直径大于30um 的粒子,在大气中因重力作用很快沉降下来。

声环境学院:简答题

声环境学院:简答题

声环境学院:简答题
1.
2.
7.从建筑声学的角度考虑,厅堂容积的主要确定原则是( C )
A.声场分布
B.舞台大小
C.适合的响度和混响时间
D.直达声和反射声
提示:容积大小直接影响声音的响度和混响时间,直达声和反射声、舞台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8.为使厅堂内声音尽可能扩散,在设计散体的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B )
A.它应小于入射声波的波长
B.它与入射声波波长相当
C.它与两侧强的间距相当
D.它与舞台口大小有关
提示:当声波波长与扩散尺寸相近时,扩散体就能骑有效地扩散作用。

9.几种住宅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如下,哪一种楼板的撞击声隔声能力最好(C )
A.65dB
B. 75dB
C. 55dB
D. Db
提示: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越低,则楼板的撞击声隔声能力越好。

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住宅建筑分户墙与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为( B )个
等级。

A.二
B. 三
C. 四
D. 五
提示:《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中,将住宅建筑分户墙与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分为三个等级。

各个等级要求的隔声量数值分别为:一级≥50dB,二级,≥45dB:三级≥40Db。

声音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声音与环境知识点练习题

声音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声音与环境知识点练习题

声音与环境知识点归纳声音与环境知识点练习题声音与环境学问点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顿,声音就停顿;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凹凸叫音调;音调的凹凸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凹凸确定音调的凹凸;振幅的大小确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乐音:悦耳好听、使人开心的声音;是物体做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安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限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限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

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那么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声音与环境学问点练习题一、填空题(111题每空1分,第12题每空3分,共37分)1.(20xx安徽)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安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

环境科习题论述题与简答题

环境科习题论述题与简答题

环境科习题论述题与简答题1.第⼀代环境问题与第⼆代环境问题有何不同?答:第⼀代环境问题是指环境污染与⽣态破坏造成的区域性影响,主要表现在:煤和其它燃料引起的⼤⽓污染;⼯业废⽔及城市污⽔等引起的⽔污染;⼯业固废和城市垃圾所造成的污染;森林滥伐、草原过渡放牧和不合理的垦荒造成的⽣态破坏;⼟地不合理开发引起的⽔⼟流失及⾮农业占地导致农⽥⾯积减少;资源不合理开发利⽤,导致资源短缺等。

第⼆代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性环境问题,集中体现在全球⽓候变暖;酸⾬;臭氧层破坏;⽣物多样性减少等。

第⼆代环境问题与第⼀代环境问题相⽐,表现出环境污染的全球性和其影响的国际化,还有预测和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难度⼤⼤增加。

2. 简述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答:臭氧层损耗的原因和机理,⽬前主要有三种看法,即化学理论(氟利昂和哈龙的破坏)、太阳活动理论(太阳⿊⼦耀斑准11年周期的爆发作⽤)、动⼒学理论(⼤⽓环流的上升和下沉等)。

臭氧层破坏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中的臭氧每减少1%。

照射到地⾯的紫外线就增加2%,⼈的⽪肤癌就增加3%,还受到⽩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的袭击。

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难以确定的影响。

⼀般说来,紫外辐射增加使植物的叶⽚变⼩,因⽽减少俘获阳光的有效⾯积,对光合作⽤产⽣影响。

对⼤⾖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紫外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害的损害。

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减产20~25%。

紫外辐射的增加对⽔⽣⽣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

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化,使油漆褪⾊等。

3. 简述酸⾬形成的原因及危害?答:酸⾬的形成是⼀个极为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降⽔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会吸收⼤⽓中的各种物质,如果酸性物质多于碱性物质,就会形成酸⾬。

酸⾬对于⼈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酸⾬对⼈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酸雾来实现的。

它不仅刺激眼睛、⽪肤,⽽且可以直接进⼊呼吸道,侵⼊肺部,引起肺⽔肿,甚⾄死亡。

环境学概论期末简答、论述题

环境学概论期末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1. 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O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2.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内部并积累起来;②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污。

(2) 类别:①生物性污染;②化学性污染;3.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1)污染水体;(2)污染大气;(3)占用土地;(4)污染土壤;(5)传播疾病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的一些有害气体;(2)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5. 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1)总论(2)建设项目概况(3)工程分析(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5)环境影响预测(6)环境影响评价(7)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评价和各种措施的投资估算(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9)环境监测制度建议(10)结论与建议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通过学习本课,以你身边的或家乡的某一环境问题为例,谈谈你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建议。

答: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威胁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即人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Fairness)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的生活的愿望; 代际公平: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2)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基于几何声学的计算机仿真中,不能反映的室内声学问题是()
A.声聚焦
B. 回声
C. 简并
D. 声影
提示:几何声学忽略声波波动的本质特征,所以无法反映简并现象。

8.下列哪种板材隔绝空气声的隔声量最大?( A )
A 140陶粒混凝土板(238kg/m2)
B 70加气混凝土砌块(70kg/m2)
C 20刨花板(13.8kg/m2)
D 12厚石膏板(8.8 kg/m2)
提示:根据质量定律,构件单位面积质量越大,其隔声量越大。

1.
2.
3.厅堂音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声缺陷有哪些?
答:回声(颤抖回声)、声聚焦、声影、噪声
9.下列哪种板材隔绝空气声的隔声量最大?( A )
A 140陶粒混凝土板(238kg/m2)
B 70加气混凝土砌块(70kg/m2)
C 20刨花板(13.8kg/m2)
D 12厚石膏板(8.8 kg/m2)
提示:根据质量定律,构件单位面积质量越大,其隔声量越大。

10..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声波,声速最快的是在( d )中
A. 钢筋混凝土
B. 木材
C. 水
D. 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