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部分联盟校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离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也由于交通不便,相隔两地,音信全无是最伤心的事。
B. 《涉江采芙蓉》开篇就写了一个雅洁美丽的女子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但这些美好的事物如青春一样易逝,采下后又能鲜活多久,又能遗留给谁呢?
C.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词人在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痛。
D. 《虞美人》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
14. 无论是离别之愁,还是亡国之痛,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愁苦滋味。这两首诗表现“愁”情时都有实写,也有虚写,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答案】13. B 14. (1)《涉江采芙蓉》前四句写实,从女子的角度写她采集荷花和芳草,
然后写她心理的变化,思念远方的男子;五、六句由女子的思念转而从男子的角度写,描写他遥望家乡、孤单愁苦。这是虚写,是女子的想象;诗歌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虞美人》由“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这些美好而又令人伤感的现实意象,引出“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等虚幻已逝之事物,虚实结合,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涌动的情思和郁郁忧愤。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但这些美好的事物如青春一样易逝,采下后又能鲜活多久”错,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此句并没有“青春易逝”的伤感。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提示我们从“虚”“实”角度来鉴赏两首诗。
先看《涉江采芙蓉》。诗歌前四句从女主人公角度写,属于实写。诗歌写一个美丽的女子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接着写她的心理变化,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实写。
五、六句是女子的想象,这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主人公,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诗歌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想象对写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再看《虞美人》,词的开头实写,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写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是由实到虚的过度,下阕紧承此句,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这些美好而又令人伤感的现实意象,与那些存于作者怀想和回忆中的“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等虚幻已逝之事物形成对比,“朱颜改”又照应“往事”,这既是实与虚的对比,又是冰凉残酷现实与虚幻美好过往的反差。如此对比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涌动情思和郁郁忧愤。
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松树塘万松歌①(节选)
洪亮吉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②。
注:①嘉庆四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戍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大戈壁天山脚下之松树塘时所作。②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这里指诗人在贬谪中身处危境。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虽题曰“万松歌”,但并非单纯孤立地写松,而是让天山万峰作陪衬。
B. 诗中写万松之色彩,青白红墨的色彩交相辉映,构成一个瑰丽夺目的世界。
C. 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白云,写景生动形象。
D. 整首诗工笔细描,读来明快流畅,末句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令人激动与陶醉。
16.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
【答案】15. D 16. ①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