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十 课外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 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有删改) 【注释】①庆帅: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②大合乐:典礼大乐。③增堞 籍兵:筑高城墙招募士兵。④第:但。⑤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⑥毛 锥子:毛笔的别称。
第 31 页
B.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C.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D.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解析】A.表顺承;B.无实义;C.表并列;D.与“而”连用,表示不久。
第7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5.“朋友者,志同道合也。”如果本文作者袁中道与范仲淹一同登上 岳阳楼,会不会结为知己?请根据本文和《岳阳楼记》阐明理由。 示例:不会。朋友是需要志同道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展现的 是“先忧后乐”的思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以天下为目标。而袁中道 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个人遭遇上,“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 影,飘零天末”,关注“小我”而缺少家国情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 来说,他们的“志”不同,也就不可能成为朋友。
C.通过走访,了解这块地的来历。
D.喜欢这块地,于是买下了它。
第 15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6.“返思何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 亦鄙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希望归隐山林,渴望从山水林木中获取感情的 补偿的情感。
第 16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3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泫然不能自已.也 (2)诚.不能无慨于心 (3)边垂以安. (4)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已:停停止 止 诚:确确实实,,实实在在 安:安安定 定 是:这这
第4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第以束发登朝// 入为名谏议// 出为名将帅// 已稍稍展布其才
第 21 页
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 语文 上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有有些些地地方方不不能能到到达达,,((子子瞻瞻))因因此此一一天天都都闷闷闷闷不不乐乐。。 (2)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到到了了他他兴兴尽尽的的时时候候,,又又没没有有不不轻轻松松地地自自我我解解嘲嘲的的。。
第 12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杠之.南
名之.者谁
B.箕而.浩歌
云归而.岩穴暝
C.遂以.钱四万得之 醒能述以.文者
D.至则.洒然忘其归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A.助词,的/代词,代指醉翁亭;B.表修饰/表顺承;C.介
词;用;D.连词,就/副词,用在判断句中,“就是”。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第 17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
第 18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盖天下之乐.无穷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酌水而.饮之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期末复习专题十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1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一)游岳阳楼记 袁中道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 以庆帅①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 乐②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 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③,慰死犒生,边垂以 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④以 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 不久报政最⑤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⑥所窘,一往四十余
第8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二)沧浪亭记(节选) 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 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 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 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 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④,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 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 宜。
第 10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形骸既适// 则神不烦 / 观听无邪// 则道以明
第 11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类.乎城中
类:像像
(2)其地益.阔
益:更更加加
(3)尤.与风月为相宜
尤:尤尤其其
(4)至则洒然忘其归.
归:回回家家
而.不知人之乐
C.为之.怅然移日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D.从.子瞻游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 )
第 19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解析】A项,快乐/以……为乐。B项,表顺承/表转折。C项,代词, 它/助词,的。D项,都是“跟从”的意思。
第 20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此// 子瞻// 之所以// 有乐于是也
第5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以后朝廷像这样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去),真的无法不(让人们)心 生感慨。
第6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4.下列各句中,“而”字与“投箸而起”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第 13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我喜欢这地方,(在这里)来回地走,于是用四万钱购得它。
第 14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5.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B )
A.经过郡学,发现东面的弃地。
B.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
(D )
第 27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解析】例句和A、B、C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项中的“之”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第 28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逊未答,与诸将弈棋射戏如常。 陆陆逊逊没没有有回回信信,,如如同同平平常常一一样样与与诸诸位位将将领领下下棋棋、、射射箭箭、、游游戏戏。。 (2)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 让让诸诸葛葛瑾瑾率率领领船船队队,,陆陆逊逊带带领领全全部部兵兵马马,,向向襄襄阳阳城城发发起起进进攻攻。。
第 22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4.《醉翁亭记》中的“太守之乐”和本文中的“子瞻之乐”有何异 同? 同:都有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安然自适)之乐;都有寄情山水之 乐。 异:“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瞻之乐”是自得其乐(乐观豁达, 以“适意”为乐)。
第 23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四) 嘉禾五年,权①北征。使逊②与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 报③,还,遇敌于沔中,钞逻④得扁。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⑤ 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干,宜当急去。”逊未答,与诸将 弈棋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自来见逊,逊曰: “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戚⑥,得专力于吾。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 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 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
第9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予时榜⑤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箕⑥而浩歌,踞而仰 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 向之汩汩⑦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⑧,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释】①阜(fù):土山。②并(bànɡ):靠近。③杠(ɡānɡ):独木桥。 ④碕(qí):弯曲的堤岸。⑤榜(bànɡ):摇桨,划船。⑥箕:坐时臀部着 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⑦汩汩(ɡǔ):沉浮。⑧磨戛:折磨。
第 25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具.知吾阔狭
具:详详细 细
(2)宜.当急去
宜:应应当当
(3)贼当谓.吾怖
谓:认认为为
(4)潜遣.将军周峻、张梁 遣:派派遣 遣
第 26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2.下列选项中的“之”与“瑾闻之甚惧”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
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名之.者谁 C.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D.鹏之.徙于南冥也
第 24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惮逊,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 敢干。军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 陆、石阳。斩首获生,凡千余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删改) 【注释】①权:指孙权。②逊:指东吴将领陆逊,字伯言。③赍表奉 报:带着奏章进呈孙权。④钞逻:巡逻查问。⑤大驾:指孙权。⑥戚: 担忧。
(三) 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 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 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 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 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 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第 29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4.陆逊在危机中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镇定,临危不乱,足智多谋;知己知彼,稳定军心;随机应变,声东击 西。
第 30 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5.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敌人抓到送奏章的韩扁后,“瑾闻之甚惧”和陆逊“与诸将弈棋射戏如 常”形成对比,突出了陆逊的镇定、足智多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