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整本书阅读基本方法在我国教育史上很早就存在。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以及对阅读教学的现实需求,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及语文老师展开探索,了解阅读现状及教学现状,归纳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字: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1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重点提出了将“整本书阅读及探讨”作为一项重点任务[1]。
所以,研究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社会阅读环境来看,网络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人们更倾向于电子阅读,纸质阅读收到了严重冲击。
此外,人们的阅读状态呈现出碎片化式阅读的特点,对文本的阅读大多停留在浏览、获取信息层面上,而不会深入地思考和体会。
从语文阅读教学层面来讲,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是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
本研究以高中整本书阅读为切入点,提出并试图改善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寻在的问题,构建出阅读整本书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整本书阅读教学概念
2.1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发表的文章《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曾提到“整本书阅读是教学的重点,但是也不能忽视短文和节选的作用。
”[2]整本书是有连续故事情节的一个整体,它可以是真实描述客观事物,抒发主观情感的各类实用型文本,也包括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满足人们审美追求的各类文学作品。
在2020版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明确地规定阅读整
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在指定范围内选择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1在本文,整本书阅读就是指除语文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外,阅读整本的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高尚的思想水平作品。
2.2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
整本书阅读教学,重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指导,教师在综合考虑学情、文本等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
不仅要做课外指导,更
重要的是在课内指导整本书阅读。
课内课外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旨在教给学生阅
读整本书的方法并形成自己的阅读经验,但教师的讲解不可代替或限制学生的思
考和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精读、略读、专题研究、读写结合、互
相交流等形式进行的,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要讲,学生主要听的教学模式,引导
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年新课标
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整本的书,通过阅读开阔视野,
积累阅读经验,找到适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自我思维能力、丰富自我的审美体验,提高自我阅读鉴赏能力。
3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和分析
3.1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
高中生在选择整本书阅读时,80%左右的学生选择个人喜欢,其后才是出于
考虑考试需要的书籍或者他人推荐书籍。
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时间主要分布在校内
的课余时间及校内的阅读时间,而周末和暑假的阅读较少。
关于学生的阅读速度
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速度一般,3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速度较慢。
这就需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的策略、校内阅读的可能性及鼓励学生提高校
外阅读的可能性。
在整本书的阅读媒介问题上,纸质书籍时80%左右高中生的选择。
学生愿意阅读纸质书籍,且书籍大多来源于个人购买,但是仅有20%左右的
学生会在书上旁批。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思考高效的纸质书籍阅读方式。
65%
左右的高中生认为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时低效的,4%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是
无效的。
而阅读效果的长期低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自觉的整本书阅读行为。
3.2教师整本书阅读的现状
语文教师自身的整本书阅读是开展整本书教学的基础。
在阅读数量上,近一
半的语文教师每年阅读书籍大于10本,语文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数量远高于学生。
在阅读规划上,三分之一的教师会作出大体规划。
在阅读笔记上,40%左右的教
师选择了撰写个人感悟,7%左右选择书上旁批,这两种笔记方式都证明教师在阅
读时产生了自己的思考。
由上述数据可知,语文教师的个人阅读是有效的。
3.3当前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兴趣需求与兴趣失位
学生在确定阅读书目时个人喜爱因素远高于教师推荐因素的影响,说明学生
在选择整本书阅读时主要以自己的兴趣为主。
语文老师推荐书目没有成为学生选
择书籍的首要选择,与语文教师推荐书目的方式及书目本身有密切联系。
语文教
师在推荐方式上一般采用自我推荐,而极少采用学生喜爱的推荐方式。
另外,教
师推荐的书籍一般来源于考试需要,极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推荐书籍。
因此,师生之间在阅读何书的选择上产生了矛盾。
(2)时间需求与时间失位
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主要集中在校内时间,包含校内课余时间及阅读课时间;学生认为最能促进自己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是教师给予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时间。
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重、时间紧张,缺乏大量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能够利用的
时间是阅读课或语文课,在课堂时间内进行个人阅读。
但是,学校的阅读课安排
稀少,语文课主要用于单篇课文教学及试题测验,60%左右的语文教师表示不会
安排自己的语文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因此,就阅读时间问题,师生
双方产生了矛盾。
语文教师在支持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现实情况下,可思考如
何处理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的关系。
(3)监督需求与监督失位
由上述数据可知,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缺乏对阅读的规划,容易造成整本书
阅读进度的缓慢或中断、阅读结果的低效,在学生缺乏自觉性时需要语文教师发
挥监督作用。
但是,85%左右的教师表示基本不监督学生的阅读进度,即缺乏过程性监督。
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时间跨度大、过程干扰因素多,学生需要监督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监督之间形成矛盾。
(4)分享需求与分享失位
高中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有极大的分享需求。
他们希望与朋友进行语言交流,并且认为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活动能够促进自己进行整本书阅读。
但是,大于半数的语文教师不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与此同时,也不会在班级中开展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
这样,学生的分享需求与教师的不作为形成矛盾,学生只能进行个体的分享,而不能在有组织的群体中进行分享活动。
(5)测评需求与测评失位
学生希望语文教师通过读书笔记、课堂分享、考试测验等方式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
但是,有36%左右的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检验,有近一半的教师表示会检验学生的读书笔记,但是其中80%左右的教师并不会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评论修改。
由此可知,在现实中存在学生测评需求与教师不测评或者只测不评的矛盾。
4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4.1阅读前的指导
(1)灵活选书
倡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解决学生读什么书的问题。
阅读书籍的选择要不拘一格,灵活处理。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是整本书阅读教学选书的原则。
灵活选书要做到经典与非经典的结合。
一方面,倡导整本书阅读教学正是出于两种信任,一是信任学生,二是信任经典。
另一方面,非经典书籍也可以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书目。
学生有自由选择书籍的权力。
在书目的选择上,教师既要配合学生群体的兴趣,又要有自我的审美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在阅读起始课前,对班内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充分了解。
(2)激发兴趣
增加学生与书籍接触的机会。
在学校、家庭中创设能够接触到书籍的机会,
越有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利用影视剧激发兴趣。
随着传媒文化的日益发展,众多经典著作被搬上银幕,比如《平凡的世界》、《红楼梦》、《三国》等。
教
师可以利用优秀的影视版本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利用社会热点激发
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社会热点,在班级内通过热点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原
著的兴趣。
比如六小龄童的春晚热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
(3)整体规划
读书的整体规划包含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
宏观规划主要指高中三年计划阅
读的书籍,本学期计划阅读书籍。
微观规划主要指阅读一本书的具体时间及进度。
通过整体规划,使整本书阅读变得有计划可遵循。
中小学部编本的编者王本华说,“名著阅读课程化,就是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有规划,有指导,
给时间,出成果。
”[3]
4.2阅读过程中的指导
(1)指导方法
阅读方法,既指一般的读书策略,具有普遍意义的读书方法:也指一些针对
性的甚至是个性化的读书方法。
从古至今,文人志士总结了多种阅读方法,很多
仍被广泛应用于现在的阅读行为中,比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读写结合法、读思结合法、比较阅读法等。
对于不同文本或者是同一种文本的不同题材,学生
要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而学生要做到对这些阅读方法了解掌握的
基础上又能够自如地迁移应用,就需要教师在对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对这
些方法作理论和实践案例的讲授分析。
(2)监督进程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局限、兴趣的转移或耐力不够,学生很
容易出现松懈、放弃、半途而废的现象,导致整本书阅读有始无终。
教师可以建
立班级阅读量表,规定每天至少阅读二十分钟,学生自主管理,相互监督,个人
将每天阅读的时间和页码记录进阅读量表中,以积累阅读时间。
教师可以整体规
划一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总时间,每周检查学生的个人阅读量表,以督促学生的
阅读进程。
(3)策划活动
阅读探讨活动化,让整本书阅读教学更为有效。
整本书阅读教学除了前期的
书目推荐、整体规划外,中期的方法指导、活动策划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在设
计活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要考虑活动的趣味性外,更应该考虑活动的知识性。
4.3阅读后的效果评价
(1)分享成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整本书
阅读,以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记笔记、总结心得和交流讨论为主。
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提
出目标、引导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
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与答疑。
[5]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止住灌输式的“讲授”,善于倾听,善
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大胆放手地
让学生积极“表现”。
学生将自己的整本书阅读过程所得在课堂内展示,包括阅
读记录卡、阅读思维导图、阅读创作、手抄报展示、经典语段书法展示等。
(2)开展评价
整本书阅读评价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注意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评价。
对于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不能单看学生的阅读数量,还要对多个因素进行评价。
整本
书阅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阅读时的收获,也要关注学生非学业方面的进步。
如,学生在阅读中体现的阅读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
二是关注过程性评价。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如果只关注结果,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要想
知道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做计划,如何做笔记,又是使用何种阅读方法,阅读中有
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都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关注
和指导,反过来,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整本书
阅读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不断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活动,将评价与
学习相融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5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高中学生及语文老师展开探索,了解阅读现状及教学现状,归
纳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李卫东先生说:“就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还是议论的多、观望的多,实践
的少、可借鉴的成果少。
”[6]因此,对于怎样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尚需广大语
文教育人士作进一步的研宄和探讨。
期待在不久的以后有更多的研究成果以促进
整本书阅读教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董处菊.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 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8.
[3]王本华. 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探索——谈谈统编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的整体设
计与思考[J]. 语文学习, 2017(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任命教
育出版社, 2003: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任命教育出版社, 2017:12.
[6]李卫东. 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策略的选择[J]. 语文建设.
201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