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事迹材料3篇_事迹材料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老爱老事迹材料3篇
王前亮同志是晋庙铺镇石槽村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农村基层干部,多年来,他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思想,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在将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更是把敬老爱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增强尊老敬老意识,努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安享晚年,他尊老爱老的美德有口皆碑。
一、不断加强学习教育,全面提高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
首先,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成立理论学习小组。
其次,坚持开展每月至少一次的理论学习活动。
第三,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全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村民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观念。
通过请老解放军战士讲传统爱国故事,请当代先进人物讲自身先进事迹,观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影片,开展“中华魂”读书演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村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观念。
3、通过远程教育、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加强普法教育。
近年来石槽村在全体村民中积极开展“婚姻法”、“土地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了社会综合治安治理工作,使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得以明显提高,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二、提高认识 ,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在王前亮的带领下石槽村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团支部书记、计生主任、计生宣传员、广播员为成员,下设宣传组、维权组、文艺组、体育组、关教组,作为老龄工作的专门组织,负责老龄工作的开展和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组织实施。
同时常年积极评选“星级文明户”、
“好媳妇”、“好婆婆”,树立了一批尊老敬老养老的典型,在全村形成了“尊老敬老光荣”的良好的局面。
全村涌现出各类精神文明标兵80余人,“十星级文明户”达150户。
三、强化宣教,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王前亮带领村两委会人员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涉老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参与老龄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在全体村民中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
为进一步加强敬老养老的责任意识,村委会与60岁以上老年人子女签定了《子女赡养老人》,明确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义务及奖惩措施,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当村里老人有家庭不和的情况时,村老人协会都及时与矛盾家庭成员促膝谈心,畅通了年轻人和老人的沟通渠道,促进了家风、村风、民风的好转。
四、落实行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每到春节、中秋、老人节等重要节日,王前亮总是亲自带着慰问品慰问村中老人,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拿出专项资金给全村老人们办理新农合,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
每年定期为60岁以上老人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对于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村里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为他们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另一方面健全完善了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设置电视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体育活动室,添置了音响、功放等活动器械。
石槽村还组建了以老年人为主的老年舞蹈队、农民演唱队,结合实际,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节目既锻炼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又活跃了农村文化,有效地杜绝了一些封建迷信的滋生蔓延。
同时,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活跃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五、完善基础设施,打造老人宜居环境
1、加大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XX年以来,石槽村先后投资40余万元,修建运动场所、安装更换学校取暖设备,配置学校办公设施。
同时新建幼儿园一所,解决村中幼儿入园难问题。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
按照石槽村新农村规划,村两委下大力气做好村中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1)村里的深水机井由于年久失修,机井到蓄水池管道已经完全损坏,为确保村民方便用水,投资7万元更换地下输水管道500余米。
同时为煤层气管道垒塄1500平方米。
(2)为了切实有效改善村交通环境,改变村民年年建路但路况仍然很差的现状,石槽村积极向上级争取村村通工程,目前为止已投资20万元修建好2公里村中道路。
同时自筹资金3万元硬化村小学门口路面。
(3)走生态农业之路,发展绿色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今年又针对金石农业生态园项目新增投资8万元,收入达到15万元。
同时,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亲自到巴公、东沟参观养殖基地,进行学习调研并最终决定投资23万元新建1200平米养牛场一个。
(4)为了提高村民收入,今年我们在上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种植了400亩核桃树,为村中闲散劳动力解决了就业。
(5)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通过一事一议花费8万元新建文化广场1一个,花费4万余元新建村图书馆一个,花费2.8万元翻新居士林大殿。
(6)新建村卫生所,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同时完善村图书馆建设,积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多年的努力下,王前亮带领石槽村两委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全村过上了文明、富足的小康生活。
石槽村曾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红旗基层党组织、林业建设先进单位、纯农山区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文明示范村等光荣称号。
张凤香,1963年7月出生,是一名在梅庄镇敬老院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搞活动、拉家常暧人心,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
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市、县民政部门和乡政府、敬老院的多次嘉奖。
一、扎根敬老院,勇挑重担
自1980年以来我在社办桔子农场工作了四年,因为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人缘好,热心公益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10月梅庄乡兴办敬老院,我毅然辞去了人人羡慕的企业工作,第一个勇跃报名竞岗,主动向乡镇主管领导提出申请,凭着过去几年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和对民政工作的敬业精神,加上朴实、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我光荣地成为了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
从此,我走上了梅庄乡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岗位,,当时面对由老养猪场改建的敬老院,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土砖瓦房和20多位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没有退却。
但是,没想到却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放着舒适安逸的企业工作不干,偏偏揽上这种伺候老人的繁锁活儿,这种苦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还自己一门心思往里钻。
”可是一想起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孤寡老人,我鼻子就发酸,清楚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已经下定了决心不会轻易改变,就竭力说服丈夫与家人,默默地挑起了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而且,一干就快三十年……
我27年如一日,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认真履行工作,遵守敬老院的各种制度,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以来,至今从没离开过敬老院,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过的,我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假而耽误了工作。
为了便于工作,更好地照顾老人,我把家搬到了敬老院。
前些年,丈夫经不住了我的软磨硬泡,也成为了一名敬老院工,和我一起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
虽然在市场经济潮流下,在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足一千元,但我们很知足,因为我们爱这份工作、爱这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金钱不是成能的。
再回头想想刚参加工作时只有三十五元钱,五年后才增加到六十元,而现在我们都加到了五百多元,县民政部门每月还有近百元的补助,政府部门不是在越来越重视我们,增加了投入吗?而且,我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或许是耳闻目染,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缘故吧,只要一回家,就会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老人聊天,更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个普通家庭成长的儿子,
也很争气,在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现在北京继续攻读研究生。
我想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无私的爱心、愉快的工作,不就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吗?
二、甘当“好闺女”,奉献爱心
在27年的工作中,我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的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暧和关爱,这就是我的崇高信念和理想,我也是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着这个目标。
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那时候自己还年轻,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这件平凡的工作。
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刚从各村组送来的2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
我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但是我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很快的被磨砺出息了,没有气馁,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
我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与院民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
”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我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我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
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多年前,有一位68岁的老人徐治平,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我每天亲手奉茶倒水、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
见他衣服单薄,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
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天气好就背着他出门躺在摇椅上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经过三年的精心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后英和徐桂枝老人也都是偏瘫病人,她们的生活完全是由我来护理,她们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
还有一位叫万月德的老人,进院时已有88岁,她给了我永生的记忆和工作的热情。
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
晴天我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敬老院的不够,就拿出自己当年陪嫁时娘家做的新棉被和床单。
当时我才二十多岁,她老人家比我的奶奶年纪还大,我又怎能让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时光受苦呢?正是因为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几年后,老人临终前用“你真是活菩萨啊,你要活120岁!”的祝福话语来表达对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给了我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她的音容笑貌也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
像这样的例子,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
现在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脑瘫的……我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孙火秀老人又聋又瞎,与大家难以交流,基本上是足不出门,生活很难自理,她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都是由我来照顾,所需
的生活用品总是我丈夫从街上给她捎来,但是,只要我大声和她说话,她大概还是能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我又空,就去房间陪她坐坐,消除她的寂寞,鼓励她经常出门溜达溜达,增强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老人现在逢人就嚷:“多亏了凤香啊,真苦了她,硬是个好闺女哦,没有她,我真不知道怎样活哩······”我院的胡金枝老人虽然年纪不老,还不到五十岁,却是一个白痴患者,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脸梳头,洗衣晒被都要人照顾,我自然是义不容辞。
她是又疯又傻,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我说的话倒能听会去做,在我面前就像一个乖孩,跟着我后面一个劲的喊“妈妈”。
76岁的杰岗村老人唐菊花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我亲自守护在老人身旁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
在唐菊花老人临终之际,我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
出殡的时候又是我给老人烧纸、扔“纸钱”。
做为新时代的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我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
去年88岁的老人胡细发,老人是正常的自然死亡,她在弥留之际把我叫到床前,从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12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
老人对我说:“1000元钱留给咱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外2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2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
”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
还有的老人是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我的怀里,每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
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我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7年来,我先后为四十多位位老人守灵送终。
在我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爹和娘。
三、胜似“一家人”,倾注真情
现在我都奔五十的人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这里的老人。
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我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
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我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她们是血脉
相连,心灵相通,哪怕我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
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
我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
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
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的满意。
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桌上四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
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院民,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院民冬不着凉,,夏不中暑。
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我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医抓药。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增强了院民之间的团结。
定期组织院民参加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陶冶老人们的情操。
召开座谈会是一个既方便,又实际的好方法,让老人们说出她们的愿望、心声;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
我发现部分院民不仅喜欢唱花鼓,唱民歌,还会吹锁纳、笛子,拉二胡。
为了发挥她们的特长,我就向院领导建议,托人进城买来了乐器,组织老人编排一些简单的娱乐节目,召集院民在一起自娱自乐,陶冶了她们的情操,营造了和谐家庭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惬意。
如今社会上的老人讲究“做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我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
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我们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寿星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福,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宴会上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
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
四、组织“大生产”,改善生活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
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院长的号召下,我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
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和各种蔬菜,地不空闲,基本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蔬菜自给;还在敬老院的四周栽植了许多葡萄、桔子、柚子和花草,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在房前屋后筑起了鸡舍和猪圈,充分利用剩菜剩饭和烂菜叶,每年养几十只鸡,喂了几头猪,其中鸡肉、鸡蛋用于老人们生病、过节、过寿改善伙食,肥猪还出售过几头,用于补充经费不足。
通过大家辛勤的生产劳动;改善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我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
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我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铺上方砖,作为休闲运动场,旁边种上花草。
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一起来这里散步、聊天、拉家常,有说有笑,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有人问,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我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最烦恼的时候是老人害病的时候,因为我非常担心和着急。
”
这些年来,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镇政府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和同事一起,本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让老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无私奉献,用真情去温暖五保老人的心灵,以不懈的努力将敬老院的工作料理的井井有条、红红火火。
如今的敬老院旧貌换新颜,建院时一无所有,而如今发展建设拥有房屋40余间,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规模的敬老院;硬件设施齐全,软件建设达标,环境优美,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们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这里已经名
副其实的成为了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我多年来为敬老院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真情与汗水,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
在老人们的嘴边有这样一句话:“凤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好的闺女,俺们知足了。
”
是丰台街道x社区负责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职工。
几年来,在丰台街道的正确领导下,在丰台区双拥办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开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活动,以落实“星光计划”为切入点,通过狠抓敬老宣传教育,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助老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所在社区先后被北京市评为“首都文明居民区”和“首都共建文明居民区”。
(一)建小组、明职责,建立积极配套的服务体系。
直属分部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居住相对集中,人员流动大的部队营院。
现有居民1309户,347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146名,遗属9名。
在居委会曲延青主任领导下,具体负责的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敬老助老小组。
为了开展好敬老助老工作,协助指导所属5个团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了涉老纠纷调解小组、助老志愿者家电维修小组、医疗保健小组、水暖维修小组、生活服务小组等保障队伍,定期为老年人服务。
建立老年人来访接待制度,涉老纠纷登记、调解、处理和登记制度。
坚持每季度分析一次老龄工作的形势,半年召开一次老年人代表会。
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接待小组不定期的到各个单位了解老年人的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
调解小组对发现的问题做到时时有工作,件件有着落。
(二)深宣传、常教育,营造尊老养老、爱老敬老好环境。
经常深入到各单位、各住户,宣传《老年人法》和维权《条例》,为每个老人发了两个“法律”单行本,人手一册,陪老人聊家常、讲故事,讨论法律知识,交流营养保健经验,使“家有老,是个宝”、“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等等尊老敬老观念深入人心,爱老助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三年来,先后10余次进行集中宣传教育,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和咨询,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相关内容10多次,专门开设了宣传栏,定期地张贴敬老宣传标语。
还注意利用宣传敬老先进典型,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