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学习方法
历史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历史的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方法篇一:学习历史的方法
1、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凭借时间、空间两条线、双坐标牢牢记住历史事件
3、多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事件介绍
4、如果你想学好中国古代史,必需学好古文,牢记实词、虚词的用法,这对于以后想学中国古代史的你相当有用!
5、平时多看历史有关的书,最好是贯穿时段较长、涉及面较广的通史,有利于建立知识网络和兴趣;
6、做练习很重要,买套卷子,专门做选择题,一道题隔开时间重复做它几遍;
7、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需要背点东西,可以根据关键词来记。
先把要记的一段文字分开类型,例如记“什么原因”之类,先分开每一段是“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等。
再列出关键词,如“半封建半殖民”“民族融合”等,就算不能逐字完全背出,考试也能根据关键词“吹”出来。
8、说到这个“吹”,在文科考试很重要。
之前看多点答案,看答案是怎么答的,考试时根据背好的关键词按答案的格式扩展开来,这就是“吹”的精髓!
讲究方法,轻松学历史
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
特别是对初一刚进门的学生,教师更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能力,选择适合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并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做好学习三步骤:预习、听讲、复习。
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并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
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课上要勤于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听讲时还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除了老师的板书以外,还要培养对一些重点内容作记录,如老师多次重复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
最后就是“温故而知新”。
这三点看似简单,但做好这三步,确是至关重要的。
但对初一学生来说,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所以老师更要从初一开始抓起,开始培养起。
2、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
记忆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
背书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应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诵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重要的考点的才记,非重点、非考点只需了解,不需要识记。
下面简单介绍4种适合初一学生记忆方法:(1)“五要素、三步曲”法。
学习一个历史事件要掌握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运用这种方法归纳每个历史事件的要点,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化繁为简,复习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如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中关于陈胜、吴广起义,运用“五要素、三步曲”法就能将起义的各个要点系统地掌握
(2)知识串联法:一个历史事件由“五要素、三步曲”组成,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所以运用知识串联法,将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如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就可以以时间发展为线索,将每个时期每个朝代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如初一上册知识串联: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
黄帝、尧舜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朝代串联法,将整个初一上册所学到的中国古代史分三种社会形态串联起来,线索简洁,方便学生识记。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3)图表归纳法:历史事件尽管内容多,记忆量大,但只要我们按照其类别进行归纳比较,不但能化繁为简,而且还能够提升其复习的质量。
图表可以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大事表,还有历史专题一览表、历史大事数轴图示等。
图表归纳法不但对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有具体的、直观的认识,而且还通过比较将这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提升学生历史的思辨能力。
如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4)歌谣巧计法:歌谣记忆法就是把识记材料编成便于记诵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歌谣或口诀进行记忆的方法。
如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歌谣:祖国历史真悠久,一百七十万年有。
北京人用天然火,最早人类在元谋。
山顶洞人多年后,氏族公社血缘凑。
磨制钻孔人工火,依靠集体与天斗。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歌谣秦朝暴政民愤激,陈胜吴广揭竿起。
势力发展“张楚”建,陈吴败后项刘继。
巨鹿项败秦主力,刘率军队咸阳逼。
秦亡楚汉争四年,刘得民心得天下。
??通过将每课的知识重点归纳成歌谣,学生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方便记忆。
总之,识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应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反复实践,持之以恒,力求用得纯熟;熟能生巧,方法便能助你奔向理想彼岸。
初一新生如何学好历史
初一开始,学生才系统的学习历史。
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
首先,还是要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环节。
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
另外,学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
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课上应勤于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很多同学开始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胆怯而不能积极举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习惯,惰于思考和回答了。
在听讲时还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除了老师的板书以外,还要培养对一些重点内容作记录,如老师多次重复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
“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
所以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要持之以恒。
其次,使学生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
新的历史学习内容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追求,增加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内容。
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多彩,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
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再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
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
在学习历史,背诵记忆课本上的知识时,应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诵记忆,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时可以尝试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
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帮助学生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这对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就是适当布置练习题。
生的能力。
22世纪初,6月18日那天,当阳光普照大地,我终于乘坐了我梦寐以求的“神州X号”,正缓缓向月球进发。
从窗口往外望,月球就
如一位女神,披着银灰的纱衣,然而岁月的沧桑却给她留下了道道皱纹,她一直在默默无闻守护着可爱的地球。
啊,近了,更近了,当我投如月球的怀抱,我激动无比。
待我准备好,出了舱,此时月球正是白天,气温高达127摄氏度。
不过我的表皮贴了张神奇保护膜,所以体温正常。
踏进了陌生的世界,这时,不远处飘来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仔细一瞧,是嫦娥姐姐。
她果然沉鱼落雁,我立即欢喜起来,跟着嫦娥四处飘荡。
我们来到了有名的桂花园,喷清香桂花初绽,我忽感神清气爽。
嫦娥姐姐告诉我,桂花是广寒宫中的花中之王,它不但芳香袭人,而且树枝挺秀,能使人精神爽朗。
我多嗅了几缕花香,有世外桃源之感。
走着走着,忽见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砍伐桂树。
嫦娥姐姐细心告诉我:“此汉名叫吴刚,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球上砍月桂。
但要知道月桂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因此,月桂随砍随合,他就要不停地工作。
”吴刚涨红了脸,与我相互招呼后,便又埋头砍树。
这一早上,我都在桂花园中与嫦娥姐姐游戏,乐此不彼。
中午的气温开始渐渐下降。
我来到嫦娥姐姐的宫殿,尝完香甜的月饼,想着:这儿真是个好地方,不仅香气逼人,而且宁静幽雅。
但我们的地球,却在一天天地衰老枯竭。
这时,我的手心有着软绵绵的感觉,原来是玉兔儿。
它与地球的兔儿不一样,不仅乖巧,还熟知人类语言呢。
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
当我醒来,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原来是傍晚了。
我迷惑不解:“嫦娥姐姐,为何早晨的空气炎热,傍晚就有点冷嗖?”“你要知道,我们的广寒宫与你们的地球截然不同,广寒宫的温差较大,白天气温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气温低达零下183摄氏度,所以宫中人烟稀少,我们都在时时盼望着有新的朋友来做客呢。
”我瞬间豁然开朗。
回家的时间要到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嫦娥姐姐,并告诉她我今天十分愉快,下次一定再来。
登上了舟舱,我感觉月球越来越远了,但我的心却与月亮越来越近了。
历史方法篇二:历史方法
怎样学好初中历史
历史就是现实。
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
如我们
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方法:
1、抓基础、重平时。
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2、多看书、会看书。
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学习历史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更需要的是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3、听课的方法。
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
所谓“听”,即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其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
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
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
可以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4、阅读教材的方法。
主要是解读。
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
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文字含义。
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
阅读中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理解书面材料中的潜在的意义,然后把理解到的潜在的意义同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才是有效的阅读。
阅读的方式,有泛读和精读之分,要求也不一样。
此外,为提高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
要熟悉教材,就要把教材精读数遍,一般是逐字逐句地读,不放过课文的注释和插图。
然后要背教材,各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
背的时候通常是先读一遍要背的内容,然后边写边记忆。
过一段时间后,再在脑子里如放映电影一样地重过一遍。
由于记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其间伴随着遗忘,所以在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有必要再对前边的内容简略地重复一下。
记忆就是这样在迂回中不断前进的。
5、记忆的方法。
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①朗读记忆法:利用晨读晚读时间,反复朗读课文,强化记忆争取做到让历史知识脱口而出。
②反复记忆法:学历史不必花太多、太长时间,每天就
花几个十分钟来看课本,这样对于熟悉课本有很大用处。
总的来说,记不记得住关键是看重复的够不够。
所以记忆历史要有恒心和耐心。
③睡眠记忆法:每天利用睡前十分钟回忆一遍需要记忆的知识。
④骨肉相连法:以时间为骨,历史事件为肉。
回忆时,按时间顺序,回想历史事件及与该事件相关的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
⑤关键词记忆法:通过选择识记知识中的关键词或关键短语,作为记忆整体知识时的桥梁和线索,把识记知识主要内容进行简化记忆。
⑥比较记忆法:把一些相反或相似的知识进行比较以加强记忆效果。
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要注意理出线索。
6、练习的方法。
练习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考察记忆能力的,把书背会了,就行。
一类是侧重于考查思维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
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
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复习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对教材相当熟悉。
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这需要在进行具体的复习时加以了解和适应。
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
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
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
因为历史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
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
8、答题的方法。
历史对文字组织的能力要求很高,平时一定要多加锻炼,多做些文字题,不要图省事而只做选择题,不愿练习问答题、材料解析题,不能只重答案,而不考虑组织语言。
在答题时,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是按点给分的。
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
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
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
历史方法篇三: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专题学习资料
资料整理:紫陌红尘
一、史料的分类
A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
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⑧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
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
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B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
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二、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上网搜索
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
五、历史观
1、含义: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2、主要历史观:
(1)全球史观(也称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
球统一体.。
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2)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
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
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3)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
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等.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
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4)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5)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主要观点①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
附:史学史观训练题
一、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一)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的基本概念
1、历史研究法、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的概念
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地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历史性
(1)历史性。
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现象之间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研究者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去认识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对象: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
2、研究过程: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过程
(2)具体性。
根据历史研究的定义,是在丰富具体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揭示教育现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的研究。
因此研究者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史料。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些还处于萌芽状态、表现模糊不清的东西。
3、历史研究法的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2)通过历史研究,帮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历史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