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复习资料
1)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
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非固
有免疫两大类。
3)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单
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膜分子及细胞因子等)组成,其作用是执行免疫功能。
4)骨髓的功能:①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②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
所;③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免疫调节作用;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B细胞在骨髓发育,T细胞在胸腺发育。
5)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
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6)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7)抗原特异性:取决于分子表面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殊序列及其空间结构,称为表位
或抗原决定簇。
8)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①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②宿主的特性;③抗原进入
机体的方式。
10) 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 淋巴细胞或记忆B 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
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11) 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 )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L )通过二硫
键连接的呈“Y ”形的单体。
根据H 链抗原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5类:μ链、γ链、α链、δ链、ε链,不同的重链与轻链组成完整的抗原分子,分别被称为IgM 、IgG 、IgA 、IgD 和IgE 。
12) 抗体的分区:可变区(V 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1/4和1/2;和恒定区(C 区)
可变区:重链和轻链的V 区分别称为VH 和VL 。
VH 和VL 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HVR );该区域形成与抗原表位互补的空间构象,又被称为互补决定区(CDR ),分别用CDR1(HVR1)、CDR2(HVR2)、CDR3(HVR3)表示,一般CDR3变化程度更高。
恒定区:重链和轻链的C 区分别称为CH 和CL 。
13) 抗体的功能:①识别抗原;②激活补体;③结合Fc 受体;④穿过胎盘和黏膜
结合Fc 受体 调理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
介导I 型超敏反应
14) IgG :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是血清和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
Ig 。
其亚型IgG1、IgG3、IgG4可穿过胎盘屏障,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IgG1、IgG2和IgG3能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并可与巨噬细胞、NK 细胞表面Fc 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ADCC 作用等。
IgM :分泌型IgM 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 ,沉降系数为19S ,称为巨球蛋白,一般情况下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IgM 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早出最早合成和分泌和抗体。
IgM 是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A :分泌型IgA 为二聚体,参与黏膜局部反应。
IgD :膜结合型IgD (mIgD )是B 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 细胞仅表达mIgM 。
IgE :IgE 分子量为160kD ,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 。
IgE 的重要特征在于它是一类亲细胞抗体,当结合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后可引起I 型超敏反应。
此外,IgE 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15) 单克隆抗体: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
体。
16)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的组成:(1)补体的固有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及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的蛋白质,包括:①经典途径的C1q 、C1r 、C1s 、C2、C4;②旁路途径的B 因子、D 因子和备解素(P 因子);③凝集素途径(MBL 途径)的MBL 、MBL 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 ); ④补体活化共同组分C3、C5、C6、C7、C8、C9。
(2)补体调节蛋白:是指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酶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
(3)补体受体:是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后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
17) 补体激活途径比较 经典途径 凝集素途径 旁路途径
不同点
参与组分 C1q 、C1r 、C1s 、C2、C4 MBL 、MASP-1、MASP-2
B 因子、D 因子、P 因子
起始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病原微生物表面甘
细菌、G-内毒素、酵
在人类,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
免疫球蛋白。
分泌型IgA 可被转运到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表面,是黏膜局部免疫的最主要因素。
18)补体的生物功能:①细胞毒作用;②调理作用;③炎症介质作用;④清除免疫复合物
19)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
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功能特点:①多效性;②重叠性;③协同性;④拮抗性;⑤网络性
20)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
因子(CSF)、生长因子(GF)、趋化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
生长因子:泛指一类可促进相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能趋化免疫细胞,活化免疫细胞,也参与调节血细胞发育、发展、转移,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等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2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人的MHC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复合体。
MHC分子:一般指的是主要组织相关性抗原,是MHC编码的产物。
(HLA分子一样)22)经典的HLAⅠ类基因集中在远离着丝点的一端,按序包括B、C、A三个座位,产物称
为HLA分子。
Ⅰ类基因仅编码Ⅰ类分子异二聚体中的重链,轻链称为β2球蛋白,由第15号染色体的基因编码。
经典的HLAⅡ类分子由HLAⅡ类基因编码。
经典的HLA Ⅱ类基因复合体中靠着丝点一侧,
23)HLA在临床医学上的意义:
①HLA与器官移植: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间的
组织相容性, 其中HLA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尤为重要。
②HLA分子与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③HLA和疾病关联:HLA是人体对疾病易感的主要免疫遗传学成分;
④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24)细胞免疫应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T细
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双识别:TCR—肽、TCR—MHC
双信号:抗原肽-自身MHC分子复合物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CD28和APC上的B7结合提供活化的第二信号激活T细胞
25)体液免疫应答的识别:B细胞对T细胞依赖抗原(TD-Ag)识别;
双信号:BCR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即启动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由Th细胞与B细胞表面多对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是CD40/CD40L。
26)1、初次免疫应答特点:①潜伏期长;②抗体量少;③抗体类型以IgM为主;④维持时
间短;⑤抗体特异性低.
2、再次免疫应答特点:①潜伏期短;②抗体量多;③抗体类型以IgG为主;④维持时
间长;⑤抗体特异性高
3、初次免疫应答规律: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抗原已入侵,
但抗体还无法检出;对数期:抗体水平呈对数增长;平台期:此期抗体含量相对稳定;
下降期:与抗原结合或被降解,抗体含量逐渐下降。
4、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
快和更强的应答,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
在一感染性疾病中存活的动物常不再感染此病,
27)四种类型的超敏反应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