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黄技工学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理论课时36
实践课时36
总课时72
考核形式考查
编写时间2022-03
编写人
审核人
机电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技术教研室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
课程学分:4学分
计划学时:72学时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前续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微机控制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与毕业设计密切相关,为它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基础。
本课程介绍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组成结构、微机接口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常用微机接口芯片的使用方法。
2、课程基本理念
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主要遵循以下的理念:
(1)将专业课的学习与基础理论衔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
(2)帮助学生形成强烈兴趣;
(3)指导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目的,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自己对课程的把握情况,阐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特点;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设计原则与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设计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电机与变压器的原理与性能指标、运行调试及维护维修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铙工作任务完成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
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设计依据与评价方法: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向导,根据行业专家对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的岗位群体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紧密集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表现:
1、使学生掌握8086及Pentium处理器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及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通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进一步掌握利用程序设计充分发挥计算机效率的基本思想;
3、通过实验和实践熟悉硬件连接和程序调试技术;
4、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2、知识目标
1、以计算机系统结构为主线,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个系统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加强对处理器和存储器等的理解;
2、了解并掌握汇编语言并利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理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规范和道德;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敢于创业的意识;
4、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概述
1、课时分配:2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微机系统的概念
(2)了解接口的功能和组成
(3)掌握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和编码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
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4、实验实训安排:无
5、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微机系统结构
(2)教学难点:计算机数据的编码
第二章处理器
1、课时分配:12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CPU的内部结构和原理
(2)了解8086存储器结构
(3)了解8086存储器的外部特性和总线序列
(4)了解8086系列芯片的微处理器结构和寄存器的结构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
8086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芯片的结构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8086芯片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8086芯片及其寄存器的结构
第三章指令系统
1、课时分配:4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与操作数有关的寻址方式
(2)掌握与转移有关的寻址方式
(3)掌握8086的基本指令集,了解其格式、功能和执行后对标志位的影响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
指令系统及其寻址方式以及8086的指令集
4、实验实训安排:无
5、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寻址方式和指令集
(2)教学难点:8086指令集及其格式、功能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课时分配:8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微指令的用法
(2)掌握汇编语言上机调试的过程
(3)掌握三种程序设计的结
(4)掌握子程序结构设计的方法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
汇编语言及其程序设计
4、实验实训安排:汇编语言上机调试的运行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上机调试汇编语言并进行程序设计
第五章存储器
1、课时分配:14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存储元件的存储原理及存储特性
(2)掌握存储器地址译码方法
(3)掌握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4)了解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地址映像技术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
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4、实验实训安排:存储器和CPU的连接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存储器的存储原理
教学难点:存储器和CPU之间的连接
第六章中断技术
1、课时分配:14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断的概念
(2)了解8259A的原理和内部结构
(3)掌握8259A的应用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8259A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4、实验实训安排:电子实验室配备8259A芯片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断的概念
教学难点:8259A的原理和应用
第七章定时计数器
1、课时分配:12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定时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2)了解定时计数器的外部接口和内部逻辑(3)掌握8253六种工作方式及其特点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原理、结构、和编程
4、实验实训安排:无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定时器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8253的工作方式和特点
第九章并行接口
1、课时分配:8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行通信的特点
(2)了解8255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8255的编程方法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的内部结构、命令控制字、工作方式
4、实验实训安排:无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8255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8255的编程
第十章串行接口
1、课时分配:6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串行通信的特点
(2)掌握8251A的外部特征和内部逻辑
(3)掌握8251A的控制编程及其命令字和状态字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
8251A的外部特征和内部逻辑
4、实验实训安排:无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串行通信的特点和8251A的外部特征和内部逻辑
教学难点:8251A的汇编语言编程
第十三章 D/A、A/D转换
1、课时分配:10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A/D、D/A转换器的原理及其特征
(2)掌握A/D、D/A转换器的电路设计方法
3、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
D/A、A/D主要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用途
4、实验实训安排:电子实验室配备相关的数模转换装置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A/D、D/A转换器的原理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A/D、D/A转换器的电路设计方法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和研究,树立全局的观念,全面把握本课程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认真做好教学的整体设计,从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力求实现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3)深刻领会理实一体化的精神,全面落实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要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创造真实或仿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
(4)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
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大型作业、社会调查、课题研讨、项目实施等形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有意训练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教师要认真研究“3+2”高技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与发展的需要,本门课程可灵活采用全班学习、分组学习等学习形式,也可以组建课外兴趣小组进行知识拓展学习。
2、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
(1)学生学习评价
学习成绩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
要从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的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为六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占50%。
过程性评价要重点评价学生对实践训练的参与度。
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占50%。
终结性评价要以评价学生解决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
(2)教师教学评价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所指的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指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尤其要关注对教师解决实训过程中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3、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根据专业人士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教材。
根据“3+2”高技的学生素养、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的建议为:组织开发以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便更好的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骨干教师;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准提出
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3+2”高技教学的特点和要求;选取的项目或课题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规律的原则;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新科技、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适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在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应符合中、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多场所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
发挥我院联合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5、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实验实训场地:电子实验室
五、其它说明
1、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
2、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白延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2)教学参考书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