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素材(新人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素材
秦始皇长城的地理位置
秦始皇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

与春秋战国时赵、燕、秦的北部长城相比,它不仅向东西两侧延伸,而且也向北扩展了不少。

它的东端辽东是指辽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据文献记载,秦始皇长城一直延伸至现朝鲜境内平壤某某江北岸。

秦始皇长城大体可分为东、中、西三段。

它的大致走向是:西起临洮〔今某某岷县〕,沿黄河到河套,从高阙〔内蒙狼某某〕起利用赵国长城,沿阴山经河套地区,包括九原、云中、雁门、代郡。

往东接燕国长城。

沿燕山山脉北支,包括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五郡。

再往东延伸到辽东。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大部分均是明代长城,随着岁月的流逝,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秦始皇长城仅存少量遗迹。

与明代长城相比,秦始皇长城的位置在明长城的北边,其东段较明长城向北推移五、六百里左右。

二者是不会重合的。

蒙恬
秦代名将。

秦统一六国后,奉秦始皇之命,率兵三十万人击败匈奴贵族,收复某某地〔今河套南部地区〕,并以河为塞,某某筑四十四县,迁国内罪人去居住。

他还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并修建自九原抵云阳,全长一千八百里的直道,对防止匈奴侵扰作出重要贡献。

胡亥即帝位后,听信赵高谗言,迫使蒙恬服毒自杀。

汉长城
汉朝代秦而立,因经常受到北方匈奴侵扰,从汉文帝汉景帝始,就继续修缮长城。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从公元前121年起前后不到十年,便建成了两千多里的河西长城与秦长城相加,汉长城最西至盐泽,全长一万多公里,是修建长城最多最长的封建王朝。

汉代修筑的墙体虽仍多为夯土堆筑或石块垒砌,但比前代高而厚。

汉武帝改进了长城的结构,有的地方不筑长墙,根据险要地形,修筑列城、城障,用烽火相连。

长城沿线附属设施增多,关城、坞堡、障城、亭燧遍布长城沿线,形成完备严密的梯次型军事指挥系统。

武帝以后,昭帝、宣帝还把屯田制度与长城的防御结合起来,成为长城沿线驻军和边民最重要的后勤保障。

汉代长城已不仅仅是阻挡异族进攻之障碍,它被赋予一个新的使命,成为维护丝绸之路安全的守卫者。

关城
长城沿线地形险要处的通路叫关或关口,关口上建筑的与长城墙体相连的城垣便是关城。

关城平面随关口地形和防御需要建置,平地上的关城多为方形,山地上的关城,随山形建置,如古北口的关城跨于两山之间,而山海关、嘉峪关的关城那么为方形。

关城一般设有二至四个门,作为长城沿线的重要通道。

关城是长城防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王朝均在关城驻有重兵。

和平时期,关城也是各民族间相互交流融合的枢纽,河西走廊的某些重要关城还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孔道。

瓮城
在城门外侧加筑的凸出于城墙外的小城圈,也作“月城〞,主要起加强防守作用,山海关、嘉峪关城门外侧均有瓮城。

玉门关
汉长城著名关隘。

万里长城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重要、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雄关之古塞之一。

它是西汉通西域的重要交通门户,对当时的交通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古代西域进贡美玉取道此关,故名玉门关。

汉代玉门关自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设置,到东汉延光年间的200多年间,曾三废三兴。

魏晋南北朝时,战争不断,玉门关因丝路衰落而废弃。

到唐代通西域走新北路,即经安西通哈密一道,以至汉代玉门关的确切位置不为人知。

唐代诗人吟颂的玉门关位于今某某安西县双塔堡附近。

真正的玉门关遗址一说在敦煌西北小方盘,一说在小方盘城之西。

阳关
汉长城著名关隘。

故址在今某某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它和玉门关同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会点,是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丝绸之路的南道便是自阳关出发。

宋以后因同西方的陆路交通衰落,关遂废圮。

烽燧
即烽火台,是古代边防上供燃点烽火用以报警的高台。

白昼燃烟为烽,夜间点火为燧,烽燧原指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措施。

唐宋以来烽燧一词常被引申为燃烟点火报警的墩台,即烽火台。

自秦汉以后,烽火台与长城密切结合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烽火台的建筑材料结构与长城一样有用土夯的,有用石砌的,也有砖石合砌的等等。

烽燧的地理位置有的在长城两侧,紧靠长城,有的在长城以外向远处伸展的方位,有的那么在长城
以内以便于向王朝首都联系,有的在便于向相邻郡县和关隘相联系的地方,因地形和需要而设置。

历代王朝均有自己的一套烽火制度。

烽火台通过燃烟点火传递军情,明代又增加点炮传递的方式。

大约每隔五至十里有一烽燧,一有敌情,便可出现烽火相望、顷刻千里的奇观,边塞敌情在短时间即可传到临近郡县乃至都城。

直道
秦始皇令蒙恬在某某、内蒙境内修筑的一条从九原郡到都城某某的军用道路。

秦代直道既是长城防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与筑长城不可分割的整体配套工程。

因为道路交通是运输粮草装备,调动兵马,使长城贯通一气的动脉。

直道的修筑也加强了边区与内地的物质交流,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边塞诗与万里长城
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边塞诗作中每每出现巍峨高大的万里长城的英名与形象,这类诗作仿佛是万里长城折射出的艺术光环。

仅对教材中选用的几句精华诗句作些简明注释。

1.“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句诗出自李白的《关山月》。

全诗内容如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某某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这首边塞诗是描写征战西北边陲的士兵思乡愁苦之情。

开首四句,语出惊人,写出一幅横贯玉门关内外的辽阔大背景,气象雄浑。

诗的大意是,一轮明月从东边天山〔今祁连山〕上升起,出没在茫茫的云海中间,这皓月仿佛是从几万里外的家乡,驾长风、飞度玉门关到达荒凉的边地的。

衬托出戍边战士思乡之情。

同时诗歌也反映出雄伟的玉门关在古代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其诗内容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缅怀古代英雄,念念不忘捍卫边境的述志诗,也是首优秀的边塞诗。

开首两句的大意是: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隘还是秦汉时的关隘,戍边征战的一批批将士却有去无回,暗示诗人对古代将士的赞颂与缅怀。

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只要重用像汉代飞将军李广那样的良将,就绝不会让侵略者得逞。

诗歌同时也衬托出雄关的强大防御作用。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诗采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首送别诗。

全诗内容:“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出了阳关以后便无故友,更无故友的酒,所以虽然出发的时间到了,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带着故友的一片真情。

诗中也反映出阳关不仅是古代的防守重点,也是古代出入长城的交通要道。

这首诗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至“阳关〞句反复歌咏,谓之“阳关三叠〞,不仅在国内传唱一千多年,并远渡重洋到日本、朝鲜、东南亚。

移民实边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招募农民到边疆垦荒种地以满足军队给养的一种措施,属国防经济X 畴。

秦王朝灭六国后,曾迁徙一批罪犯到河套屯垦。

汉初继续采用秦代的办法在边境屯垦。

汉文帝采纳晁错建议,“徙民实边〞,以备胡人。

汉武帝由于扩大了疆土,更是大规模迁徙贫民到边地屯垦。

徙民实边政策对抵御匈奴,开发边疆,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驻军屯田
中国封建政府,为解决军队给养利用士兵垦种荒地的一种措施,军屯是屯田制经济的一种形式。

汉武帝为防止匈奴南犯,在上郡、河西等地,开官田斥塞卒,60万人戍田之,开军屯之先河。

以后历代封建政府纷纷效法,到曹魏时,军屯已相当普遍。

驻军屯田不仅解决了军粮供应,而且也减轻了人民负担,对开发建设边疆也起了重要作用。

互市
历代王朝在长城沿线设置的专供内地和边外少数民族贸易的市场称互市。

由于这种市场多设在长城关口,所以又称关市。

西汉与匈奴和亲后,即通关市,其后历代延续不断。

历代关市受政府严格控制,定期开放。

由于各族人民互通有无的愿望和行动,关市日益繁荣。

马是蒙古人的重要贸易产品,所以明代的互市也称“马市〞。

明代在长城沿线九边地区先后设置各种类型的“马市〞,其中见于记载者达70余处。

互市在不同时期还有其他称号,如“边市〞、“榷场〞、“茶市〞等。

互市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秦始皇陵的布局
“40年来秦始皇陵考古勘探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秦始皇陵的布局已基本清楚了。

〞这是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秦陵考古队首任队长袁先生的看法。

袁先生认为,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坐西向东,以封土为中心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他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主次分明。

“秦始皇陵园就像是一座设计规整、建筑宏伟的都城,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其城内面积约2.13平方公里。

这座‘都城’南高北低,南北落差达87米,是一座南北大于东西的长方形陵园。

陵园的城垣由内外两重构成,两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回’字形,其城墙总长约12公里,与某某的明代城墙长度相近。


地宫与内城
秦始皇陵园布局的核心是地宫,其他城垣、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皆围绕着它。

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

地宫之上有巨大的封土堆,即常说的秦始皇陵墓,它占据着内城南区三分之二的面积。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对此描述,目前虽缺考古证实,但其地宫之上的确存在一处超出正常值数倍的强汞异常区。

在宫城和内城之间的广大区域分布着许多用于祭祀、陪葬的建筑。

作为重点建设区,这儿地面与地下的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南半部较为密集。

除地下的宫城外,寝殿及车马仪仗、仓储等众多陪葬坑均在南半部;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的附属建筑区,东区那么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

外城与外城以外
外城即是内城垣和外城垣之间,是外廓城部分。

在外城西区(西内城垣与西外城垣之间的区域)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其中建筑基址约占据了西区空间的三分之二。

其内涵为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是为皇帝玩乐游弋等活动服务的。

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曲尺形大型马厩坑、31座珍禽异兽坑、三组四合院式的园寺吏舍建筑基址等。

外城东区的南部那么有一大型“石铠甲陪葬坑〞,经试掘,坑内出土了大批石铠甲及少数车马器,惟妙惟肖的“百戏俑〞坑就在其南侧不远处。

最外围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区,这里有众多为建设、陪葬和管护秦始皇陵园而设置的机构、场所和坑池,属于秦始皇陵园的边围。

袁先生说:“在秦陵外围东边,除分布着众所周知的秦兵马俑坑外,尚有98座小型马厩坑及众多陪葬墓,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与砖瓦窑址等。


北边还发现了藏有禽兽肢体及鳖的仓储坑、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和郦邑建筑遗址。

而陵园南部与骊山相接处尚有一宽约40米的防洪堤,用以阻挡来自骊山的洪水。

秦陵规划的规律性与科学性显而易见。


世界七大奇迹
所谓世界七大奇迹,是希腊人对古代希腊、西亚和埃及七种著名建筑物和雕塑品的合称。

约公元前2世纪,由腓尼基西顿的诗人安提帕特提出。

它们是:
1.埃及的金字塔
指位于基泽的胡夫、哈夫拉及孟卡拉等三座金字塔,它们分别建造于公元前2686—前2160年之间。

2.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大约建于公元前6世纪。

它是利用地形,运用立体造园手法,分几层平台设园。

顶上设有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各层栽植树丛和花卉。

远看犹如花园高悬于空中。

故名。

3.希腊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
该神像为雅典著名雕刻家菲狄阿斯所作,大约建于公元前430年,像高超过9米。

4.小亚细亚以弗所的阿泰密斯神殿
公元前550年,吕底亚国王克鲁伊索斯所建,神殿长90米、宽45米,以其建筑宏伟著称。

5.小亚细亚哈利卡纳苏的摩索拉斯陵墓
摩索拉斯是公元前4世纪时的加里亚国王,陵墓由其寡妻所建。

6.地中海罗得岛上的太阳神巨像
巨像高大约30米,公元前292—公元前280年,由马其顿国王德米特里厄斯所建,毁于公元前225年的地震。

7.埃及亚历山大城法罗斯岛上的灯塔
灯塔高大约130米,公元前280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所建,毁于12世纪。

瓦当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屋檐前面的筒瓦的瓦头。

目前发现最早的瓦当是在某某、临淄和燕下都等东周古城遗址出土的半圆形瓦当,也叫半瓦当。

战国时,半瓦当都印有花纹,并开始出现圆瓦当。

秦国的圆瓦当上饰有卷云纹图案,这是从东周王城某某的半瓦当上发展而来的,并为统一后的秦朝所继承,而且沿用了很长时间。

在某某平山县某某王墓出土的圆瓦当上,饰有乳钉纹地凹云纹,瓦钉为菱形花式帽。

汉朝时,还盛行一种用吉祥语句“延年益寿〞、“长乐未央〞等组成图案的瓦当。

直到南北朝时,这种瓦当才为莲花纹、兽头纹等瓦当所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