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金融学重点
货币金融学
1货币发展遵循的规律:货币形式要适应经济形势,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货币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包括:传统信用货币(由商业银行及类似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券、由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现代信用货币3现代信用货币:就是存款货币。

从货币供给体系看,存款货币的发行是受中央银行调控的,但其直接发行者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过程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存款货币。

4流通中的货币是由央行和商行共同发行,流通中的纸币是由国家委托央行发行。

5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6货币职能间的关系:货币的五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对货币本质的全面体现,其中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是最基本的职能。

区别: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体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地功能。

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

贮藏手段职能是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

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功能。

世界货币职能也叫国际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功能。

联系: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又以流通手段为归宿。

贮藏手段同样以价值尺度为前提并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归宿。

国际货币职能是上述四中职能在地域上的扩展。

7货币数量的界定:狭义的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标准(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
者亚货币。

8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公式M1=C+Dd(M1表示第一层次,C 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依据: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流动性的概念包含三种要求:不受损失、及时转化、现实购买力
9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10币材规定在金属货币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哪种金属作为基本货币金属,也就确定了整个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的基础。

11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

12金本位制的主要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国家对铸币有法定样式和含金量规定。

2具有三大自由。

首先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其次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并且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促进国际贸易,最后可以自由兑换金币,不受时间和数量限制。

3金币本位制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进而调节物价和国际收支的能力。

(若两国都是金属货币,铸币平价是两国汇率兑换的基础。


13、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14、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15、信用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划分,从源头来看,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比例关系就是融资结构,有时也称为资本结构。

现代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信用。

(直接信用最核心的投资机构是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间接信用是商业银行)
16、商业信用的缺陷:据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规模上、期限上、方向上、资金形态上(商品)、范围上(熟悉的企业)的局限性。

17、银行信用克服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各种局限性,大规模的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因而毫无疑问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18、消费信用:三中重要形式(分期付款、消费信贷、信用卡)
19、信用工具尤其是证券一般具有如下的法律特征:直接代表财产权利、票面文字表明的财产权利和证券不能分离;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主张财产权利;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是单方履行义务,无权要求对方给予相应的对价,义务人也无权追究持券人的证券来源和使用的原因等。

信用工具的法律特征决定了其一般性市场特征与要求。

(偿还性63、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20、长期信用工具:银行长期存贷款凭证,短期信用工具:银行支票、各类票据、可转让存单和国库券
21、商业本票又称商业期票,是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的付款保证书。

商业汇票是命令书,是一种主要的商业票据,他必须经过承兑才能生效。

支票是勇于同城资金结算的凭证,命令银行划转资金给支票指定人。

1、单利和复利(计算、期限和定率、期限多少次方)
2、名义利率是为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而实际利率则是提出了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

3、固定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不发生变动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可随某种标准不
断变化的利率。

浮动利率更符合利息原理且可以有效规避利率风险。

4、中央银行利率一般是基准利率,即由中央银行控制并对利率体系有直接决定作用的利
率。

再贴现利率简称再贴现率。

5、法定市场趋势,判断未来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理解)
6、金融机构主要提供6种金融商品或金融服务。

一是通过发行债务或\和股权工具取得资
金,并通过发放贷款或证券投资取得资产,发挥金融中介职能。

二是代理业务,三是自营业务,四是承销业务,五是咨询业务,六是资产管理业务。

7、金融机构又称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以提供各种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
的企业。

8、金融机构具备直接融资不能取代的功能,这是金融机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金融
中介职能、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分散投资·降低风险、提供支付机制)9、金融机构构成(分类):中央银行;存款类(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非存
款类1契约型储蓄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2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金融公司、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风险投资公司)3服务类;政策与监管类1政策性(开发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学生助学贷款体系、住宅信贷机构体系)2监管类(中央银行及其附属机构)
10金融事成的交易客体是交易对象和交易工具。

11交易主体是市场活动的参加者,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可划分为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5类。

12金融市场构成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组织形式、交易价格
13金融市场的分类:债务证券市场、资本证券市场和衍生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根据金融资产偿还期);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以市场职能为标准);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现货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按照交割期限按交易权利,现货、期权、期货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

14存款类金融机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计算题
2.某企业于5月20日持一张当年8月20日到期的100万元面
额的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率为10.2%,试计算贴现额即票据价格。

公式:贴现额=票面额×(1-贴现利率×贴现天数/360)
计算:贴现额=100×(1-10.2%×90/360)=97.45(万元)
1.某企业持有一张半年后到期的汇票,面额为2 000元,到银行请求贴现,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年利率5%,计算该企业获得的贴现金额。

1.公式:贴现额=票面额×(1-贴现利率×贴现天数/360)
计算:贴现额=2 000×(1-5%×180/360)=1 950(元)
2.某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3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100亿元。

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

据测算,流通中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存款)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50%。

试求狭义货币供应量M1。

2.狭义货币供应量M 1=mH,其中,基础货币H=K+C,R是商业银行准备金,C是公众持有的通货;基础货币=400(亿元)货币乘数m=(1+k)/(r d+e+k+rtt)=2.5
其中,r d是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e是超额准备率,k是活期存款中现金漏损率,rt是非个人定期存款的准备率,t为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

计算可得狭义货币量=1 000(亿元)
3.某商业银行于某日新增存款10万元,该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6%,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为3%,现金漏损率为1%。

问题:(1)通过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行为,该笔新增存款可创造出多少派生存款?(4分,列出计算公式)(2)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行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6分
3.(1)派生存款= 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派生倍数-原始存款= 10×1(6%+3%+1%)-10=90(万元)(2)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银行体系转账制度发达;银行存、贷款不在同一时间提、收;部分准备制。

4.在某一时点上,G国流通中的现金为1万亿元,通货比率(现金/活期存款)为10%。

问题:(1)请计算在该时点上,G国的货币流通总量M1。

(6分,列出计算公式)(2)若该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总额为1万亿元,计算该国的货币乘数(m1)。

(4分,列出计算公式)4.(1)c=C/D d=1/Dd=10%,则Dd=10(万亿元)M 1 = C + Dd=1+10=11(万亿元)
(2)m 1=M1/B=M1/(C+R)=11/(1+1)=5.5(万亿元)论述题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其优缺点:
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运用最多的传统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统称为中央银行三大法宝。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定义: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进而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策略、措施。

作用机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时,商业银行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

因为准备金比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则相反。

优缺点(1分):控制力强,收效迅速;冲击力/震动大,容易导致一行资金周转不灵,
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经济和设工会的心理预期,不灵活/不容易把握
(2)再贴现政策
定义: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利率,借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
求关系,从而达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作用机制:再贴现利率上升后,商业银行需要以较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中央银行的贷款,它便会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结果就会使信用两收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相反。

→商业银行等向央行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市场货币供应量→利率→经济活动;“告示效应”
优缺点(1分):被动或缺乏主动性;缺乏弹性,不能作为日常工具
(3)公开市场政策
定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起到调节信用与货币供应量作用的一种业务活动。

作用机制:首先,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克直接提高或降低存款货币机构的超额储备水平,从而影响其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总量,其次,当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时,证券需求增加或减少,证券价格上升或下降,利率则会下降或上升。

优缺点(1分):精确、灵活、主动,是日常调控工具,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弱,且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现代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第一个层次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对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第二个层次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1,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B)亦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者货币基数,是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之和(C)。

基础货币的投放是通过中央银行的信用活动来完成的,主要通过再贴现及贷款、购买政府债券及对财政贷款、购买外汇或黄金等渠道。

2商业银行与派生存款。

在二级银行制度下,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是真个货币运行的最主要的载体。

商业银行通过班里支票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具有创造
货币的功能。

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与收缩、存款派生倍数的制约因素3货币乘数。

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

2.试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缺点;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转而采用利率指标的原因。

(一)利率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优点:(1)可控性强。

央行可直接控制对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也能调节市场利率的走向。

(2)可测性强。

央行可在任何时候观察到市场利率的水平和结构。

(3)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

利率中介指标的缺点是作为内生变量和政策变量往往很难区分:(1)作为内生经济变量,利率是顺循环变动的。

经济繁荣,利率上升;经济停滞,利率下降。

(2)作为政策变量,利率与总需求也应沿同一方向变动。

经济过热应提高利率,经济疲软应降低利率。

(二)货币供应量指标的优缺点
(1)就可测性而言,无论是现金,M 1或者M2都能反映在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

(2)相关性方面,对M 1还是M2更能代表一定时期的社会总需求和购买力,从而通过对其控制影响总需求的看法无法达到一致。

(3)就抗干扰性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内生变量是顺循环的,而作为政策变量是逆循
环的,一般不会混淆。

(三)转变的原因从80年代末以来,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失去了稳定性,也使得货币总量同最终目标的关系更难把握。

简答题
1.终值:是指货币资金在规定的期限内按一定利率或投资收益率计算的到期值,或者说是按复利计算出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

2.即期汇率:又称现汇汇率或现汇价,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
协议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时所采用的汇率。

3.回购:是指交易双方按照协议由一方将一定数量的证券卖给对方,并在一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回的短期融资行为。

4.超额准备金:为了安全和应付存款的变现与机动放款的需要,银行保留的多于法定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

3.简述贴现和商业银行普通贷款业务的区别。

(1)双方关系不同。

贷款业务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而贴现一般是对承兑汇票的买卖关系。

(2) 利息收取方式不同。

贷款业务是到期还本付息或分次付息一次还本,贴现则是按面额先扣除利息,再将低于面额的资金支付给被贴现人。

(3) 融资期限不同。

贷款期限一般较长,而贴现期限较短。

(4) 流动性不同。

贷款必须到期才能收回,贴现资产则随时可通过转贴现、再贴现或卖给交易商而实现流动性。

(5) 利率水平不同。

由于流动性的差异,一般贴现利率低于贷款利率
4.简述金融创新的动因。

(1)为了逃避金融管制,推动金融创新。

(2)为了缓解金融竞争压力,需要金融创新。

(3)为了减少利率与汇率频繁波动的风险,需要金融创新。

(4)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拓展了金融创新。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从而达到调节、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策略、措施。

4.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由于总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速度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

5.基础货币: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1.简述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1.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1)聚集社会闲散
资金。

聚集和积累资金是利率最主要的功能。

(2)优化产业结构。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会自发地引导资金流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调节信贷规模。

利率对银行信贷规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提高贷款利率必然使企业留利减少,使企业对投资的兴趣减小,贷款数量和投资规模随之收缩;反之,降低贷款利率,可减小借款者的借款成本,增加其收益,借款者就会增加贷款,扩大生产与投资规模。

(4)稳定货币流通。

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存贷款规模,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直接关系到货币正常流通的基础;此外,利率的高低还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与经营状况,从而影响社会商品的供给总量和结构,对货币正常流通有重要作用。

(5)平衡国际收支。

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可以通过利率杠杆来调节。

2.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1)一国经济发展状况。

如果一国国内生产发展较快,财政收支情况良好,物价稳定,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货币汇率下降。

(2)国际收支状况。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则别国对该国货币需求量增大,在外汇市场上该国货币供不应求,该国货币汇率上升;相反,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使一国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量减少,纸币对外汇率必然下降。

(4)利率水平。

当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于他国提高时,就会刺激国外资金流入,改善资本项目的收支,提高本国货币的汇率;反之,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降。

(5)货币当局的干预。

货币当局的干预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走势,但对汇率的短期走向会有一定的影响。

(6)国际政治局势和外汇市场投机活动。

3.简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1)金融市场能够迅速有效地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2)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及时反映经济活动的走势。

(3)金融市场为金融管理部门进行金融间接调控提供了条件。

(4)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为金融资产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而且促进了金融工具的创新。

(5)金融市场的发展促使居民金融资产多样化和金融风险分散化。

4.简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

货币政策四个目标之间既有统一,又有矛盾之处。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就业则相应增加;经济衰退,失业则会增加。

或者说,充分就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又有助于充分就业。

有些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常常不能同时实现。

如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矛盾。

1.再贴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以进行融资的活动。

2.欧洲货币市场: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的该国货币存储与贷放的市场,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它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美元市场。

3.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4.投资基金:是一种通过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把众多分散的小额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再以适度分散的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的金融机构,是一种以证券为主体的投资信托。

2.简述金融机构存在与发展的原因。

金融中介机构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主要是因为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融资的许多作用是直接融资所不能代替的。

(1)金融中介机构能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在现代经济中,资金需求者除了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融资外,还可以获得诸如资金清算、划拨、担保、信托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

(2)金融中介机构能有效地降低风险。

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将分散、小额的货币资金汇集成数额庞大的资金,并将其投资于各种不同性质甚至不同国家的项目和证券,使风险分散并降至最低限度。

(3)金融中介机构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金融中介机构所发行的间接证券(银行存款)的最低要求额较低,并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较低的风险和一定的利息收入,从而能赢得广泛的储蓄阶层。

(4)金融中介机构能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中介机构由于能积聚许多储蓄者的盈余资金,
因此在投资和贷款方面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而降低交易成本。

(5)金融中介机构能克服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信息方面的非对称现象3.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在数量上的系数关系即货币乘数。

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
(1) 法定存款准备率。

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

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率负相关。

(2) 超额准备率。

超额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额准备金对活期存款的比率。

货币乘数与超额准备率负相关。

(3) 定期存款比率。

定期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较为复杂,因而需要做出全面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通货比率。

通货比率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的比率。

通货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

4.简述商业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经营的三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1)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取存款和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的能力。

(2)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控制风险、弥补损失、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

(3)效益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力求获得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三性关系: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夫人不同方面,三者既相互同意又相互对立,并贯穿于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活动。

首先,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