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同步测试 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汴河桥上人头攒动,京城上下熙熙攘攘;城市商业繁华喧嚣,市民文化高度发达。

这是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
2.右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肆内说书图》,图的右边配
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
口誉京都。

”下列关于“瓦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在宋代繁华都城
B.市民阶层扩大的产物
C.是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D.市民买卖交易的店铺
3.从文学作品看,宋人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多情的。

试读:“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一时期,最耀目的文学体裁是( )
A.赋
B.诗
C.词
D.小说
4.宋代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之高。

下列哪一作品是苏轼的( )
A.《声声慢·寻寻觅觅》
B.《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霓裳羽衣舞》
5.读《声声慢》,忍不住叹她前后反差强烈的人生际遇。

《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是一种表达不出的痛,一呼一吸都会牵扯到的痛。

文中的“她”是( )
A.武则天
B.黄道婆
C.李清照
D.王安石
6.辛弃疾(如右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非选择题
7. 宋朝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某校六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北宋时期文化举办了一次“赞美科技、朗诵词曲”的主题班会。

请你参与。

【科技成果展】
(1)列举宋朝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

【词曲大彩排】
宋词分哪两大流派?各举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

【名作欣赏】
2
图1
(3)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宋代的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

图1是谁的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
【承担使命】
(4)文化是重要的生产力,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包括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人及其著作的识记。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著名画作,故选C。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瓦肆”是城市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所以D叙述错误,故选D。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在文学体裁方面,宋代的词比较繁荣。

题干中的“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等,均是宋词的佳句。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词,A、B、D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辛弃疾、唐玄宗。

故选C。

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声声慢》《一剪梅》是李清照曾填过的词。

其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李清照词中的名句。

故选C。

6.C【解析】选。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判断能力。

C是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的句子。

A、B、D的作者分别是屈原、杜甫、李清照。

7.(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的配方有了重大改进,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制成指南针并普遍用于航海事业。

(2)豪放派,苏轼(或辛弃疾)等;婉约派,李清照等。

(3)张择端。

描绘了东京城内外和汴河两岸商贩云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4)继承和发扬、创新和发
3
3
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言之有理即可)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