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科普写作能力建设.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的科普写作能力建设发达国家的科普写作能力建设[摘要]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拥有多少优秀科普作家,是该国或该地区科普能力的最有力的反映。
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科普写作能力建设方面的最佳实践,将其概括为科普作家协会是专业科学传播人员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大学开设的科普写作课程是培养高水平科普写作人员的主渠道;非营利机构在科普写作能力建设方面大显身手。
[关键词]科普写作能力建设发达国家Abstract While many people equal the capacity building in promoting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museums or other science centers, science writing capacity building is really the foundation for all kinds of PUS wor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est practice in science writing capacity building in advanced countries as the following science writer associations are platforms for PUS professionals to exchange experience and compare notes; science writing courses provided by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channels for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science writing professionals; some 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cience writing capacity building. Keywords science writing; capacity
building; advanced countries 说到科普能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科普场馆建设。
其实,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拥有多少优秀科普作家,是该国或该地区科普能力的最有力的反映,因为科普书刊的出版靠科普作家,科普影视脚本的撰写靠科普作家,科普场馆中展览的策划和解说词的撰写也离不开科普作家。
因此,发达国家的科技界、教育界、科普作家团体和一些非营利机构都把科普写作能力的提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科普作家协会是专业科学传播人员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science writing直译过来是“科学写作”,而不一定是“科普写作”,但考虑到几乎所有科学作家science writers都强调写作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加拿大科普作家协会(Canadian Science Writers’Association)干脆将自己定义为职业性科学传播者的全国联盟组织[1],那么,将science writing翻译为科普写作则更容易被中国百姓所理解和接受。
全美科普作家协会(NASW早在1934年就成立了,历史悠久,影响力大。
除了这个国家级科普作家协会外,美国还有一些地区级和州级的科普作家协会,前者如“新英格兰科普作家”组织,
后者如哥伦比亚特区(首都华盛顿)科普作家协会。
国际科普作家协会(ISWA)成立于1967年,是响应科学普及和技术传播日益国际化的趋势而问世的,其会员分布在26个国家。
这个组织希望重点为本国没有科普作家协会的科普写作爱好者提供服务。
大学开设的科普写作课程是培养高水平科普写作人员的主渠道。
拿英国来说,巴斯大学和格拉摩根大学各自提供了科学传播专业的科学硕士课程,昆士大学和都柏林城市大学共同提供了科学传播专业的科学硕士课程,帝国理工学院提供了科学传播和科学媒体制作两个方向的科学硕士课程。
在科学传播课程中,必然少不了科普写作这门课。
[2 ]从2005年10月起,帝国理工学院又开设了非虚构作品创意写作硕士课程计划,该计划的初步重点就是科普写作,将请一些科普创作大师来讲课。
[3]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Sharon Dunwoody教授统计,全美国共有50家以上的大学提供科技传播课程,其中几乎都包括科普写作课。
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写作与人文研究计划(面向本科生)包括四个方面阐释与修辞;创意写作;科普写作;技术传播。
他们的教师队伍中有小说家、散文作家、诗人、翻译家、传记作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
另外,麻省理工学院还开设了科普写作专业科学硕士课程计划,为期12个月。
[4]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驻校科普作家计划”,每学期请一位科普作家到学校来,以加强科普作家与科学家的互动,吸引更多的科学家关注和投身于科普写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科普写作的技能对于个人事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科普写作课程总是很受欢迎。
荷兰共有13个大学,其中8所开设了科普写作或含有科普写作内容的新闻写作课,每年有600人选修。
学生普遍反映,上了这门课收获很大。
授课方法以实战为主,强调多练习,这些课程的讲课时间与习作时间之比一般为13。
老师经常将学生的习作成功地“卖”给报纸杂志,说明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
过去,这些课程只能作为选修课程。
荷兰政府近年来开展了科学教育的改革,改革措施之一是,从2001年起,科学传播或科学新闻也成为了主修专业课程。
[5]非营利机构在科普写作能力建设方面大显身手。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一个名叫“圣菲科普写作研习班”的非营利组织,它的使命就是每年举办一次“圣菲科普写作研习班”,至2006年已经是第11届。
每次有40多人参加,大部分是美国学员,包括职业性的科普写作者、想转向科普创作的作家以及不同机构面向公众的科学信息宣传专员,也有少量学员来自日本、加拿大、法国、英国和肯尼亚等国家。
[6]2005年,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等有关机构的资助下,日本高知大学建立了世界科普论坛,宗旨为帮助科技人员提高科普写作能力。
它编辑发行了网络版科普杂志The Hard Drive(这是双关语,硬驱本身是个计算机术语,同时又可以意味着,科普是一项艰难的事业)。
另外它还打算采用编写图书、组织国际会议和研习班的形式来促进科普写作事业。
2003年,日本科技记者协会会长牧野贤治教授在东京的记者俱乐部成立了一个科学新闻写作学校,为50名左右学员提供了与资深科学记者亲密接触的机会。
它有点像传统的“私塾”,又像欧洲的学术沙龙。
他们每个月聚会两次,每期学习持续5个月左右。
Makino教授成立这个学校的原因是,他估计整个日本有
大约200名科学记者和300名医学记者,其中多数人有科学背景,但是很少有人修习过科学新闻课程,因为当时日本的大学里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
因此,为了提高科学记者的科普写作水平,需要补上这一课。
近年来,国内注意开设“科学文化写作”、“科普写作”、“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类课程的大学渐有增多,但是,这些课程的听课人数(且不谈培训效果)与全社会对科普写作专业人员的强烈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有必要学习发达国家对科普写作的重视程度,借鉴其多条腿走路的培养途径,切实加强科普写作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1]Canadian Science Writers’Association, Home Page, /Ocwweb/writing-and-Humanistic-studies ,2006年8月24日查询[5]武夷山,国外科普新观念与我国科普工作,科学(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2006年1月号[6]Santa Fe Science Writing Workshop, http///sciwrite/sciwri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