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老校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访老校友,探寻东华发展历史
房成亮、许慧春1.采访目的:
我们在寻访校友的同时,大力宣传东华形象,加强了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并且将校友
成功经验和人生经历带回学校,与更多的同学分享,在同学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校友采访活动将成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和我校04年40号文件也明确要求:“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充分利用海内外校友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大学生面对面地探讨理想、人生、成长成才等问题,发挥校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坚信,这样的活动为同学们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并通过采访校友这种特殊的文化实践方式,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通过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成功经验,指导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他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锻炼能力,拓展素质;增强责任心,提高竞争力;为将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打好基础。

通过采访,宣传东华,加强校友与学校联系,提高东华的影响力。

通过与校友的密切交流,我们将深切感悟“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蕴意,为把东华建设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校而不懈奋斗。

2.采访形式:
采用实地采访的形式和校友面对面交流,并带上问卷调查表做好记录。

说明:若是遇到校友很忙的情况,则改为电话采访的形式。

3.采访背景:
正值东华大学六十华诞到来之际,我们寻访老校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解读东华,从了解东华校史开始。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六十年来东华的发展历程。

谈东华校史必谈纺织,东华源于纺织。

纺织工业是旧中国最大的工业之一,上海是旧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和沿海主要的重要通商口岸。

当时,上海纺织高等教育,有私立中国纺织工程学院、交通大学纺织系、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的纺织科、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诚孚纺织专科学校、文绮染织专科学校等6所纺织大专校系。

建国前夕,全国有18所纺织大专校系,其中6所在上海。

旧上海的纺织高等教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院系一般规模不大,师资力量薄弱,设备简陋,但是,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有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学识渊博、专业造诣较深,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纺织技术人才,为中国甚至世界的纺织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的经济和文教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950年6月,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华东纺织管理局主持,会同上海棉纺织业同业公会,将4所分散的私立纺织院校首先合并,定名为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

为了使纺织高等教育适应全国纺织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纺织工业部在教育部的同意下,委托华东纺织管理局将上海的几所纺织院系进一步调整组合,于1951年6月决定以交通大学纺织系、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等3所院系合并为基础,建立一所新的纺织工学院,定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选定上海延安西路与中山西路交叉处、在抗战期间遭日机轰炸变成废墟的原光华大学校址及附近183亩农田为新校园基地。

建校初,设纺织工程、机械工程、染化工程3个系,在校学生1178人。

1952年开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大调整。

从1952年到1956年,先后有6所校系(外省5所,上海1所)调整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

按并入时间先后,依次是:南通学院纺织科、武汉中南纺织专科学校、四川乐
山技艺专科学校印染班、苏州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上海华东交通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青岛工业学院纺织系,从而使学校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纺织高等学校。

经商定,所有调入校系的原毕业生,都是华东纺织工学院的校友。

1954年,学校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

1956年,开办夜大学,并受纺织工业部委托,开办了三年制的专科老干部班,由各省市推荐纺织工业各级领导干部来校学习。

195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60年10月,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

自1951年至1966年,经15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纺织高等教育的专业体系,在校生达4000余人,教师约600人,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国重点大学。

“文革”期间,华东纺织工学院和全国高校一样,遭到一场浩劫,停课和停止招生达5年之久。

1969年学校下放到上海市,1972年4月更名为上海纺织工学院。

“文革”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在思想、政治、组织、教学等方面全面拨乱反正,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原纺织系、染化系、机械系的有关专业的基础上陆续建立了自动化系、企业管理系、化纤系和社会科学部,增设了一批新专业。

1979年,学校重归纺织工业部领导,1980年恢复华东纺织工学院校名。

1981年,国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1985年,经纺织工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

1994年11月,中国纺织总会管理干部学院(在无锡市)并入中国纺织大学。

1995年9月,学校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5月通过了“211工程”可行性论证和立项审核,确定了“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管、应用艺术类学科为主,兼有理科和人文、社会类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蓝图。

1997年10月31日,中国纺织总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中国纺织大学。

1998年9月1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深化,学校正式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和上海人民政府决定将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国纺织大学。

1999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

1999年9月,国家轻工业局上海玻璃搪瓷研究所并入东华大学。

到2000年底,学校已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点。

本科生年招生规模已超过3000人,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超过500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12600人。

除材料学、纺织、服装、染整、机械、自动化等传统学科专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外,计算机、通信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一批高新技术和艺术类、应用理科、人文社会类学科专业也蓬勃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多科性和颇有影响的高等学府。

面向21世纪的东华大学,正在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努力开发新的学科生长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实力,上水平,建设有特色的、多科性教学科研型大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通过与校友的交流,听校友讲述东华的历史,和校友共同探讨东华历史的精髓。

并和校友共同探讨“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深层含义,发觉其中的东华精神,和校友讨论作为当代东华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另外,我们在这次采访中,恳请校友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站在他的角度,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一些忠告和建议。

另一方面,我们还会向校友请教,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最终融入社会。

4.采访意义:
我校广大校友身上体现的为人、为学优秀品格,校友的奋斗精神、成长之路和肺腑之言,是东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生动教材。

全校上下要共同做好学生访谈校友工作,使学生广泛受益,形成长效机制,传承东华精神,弘扬东华文化。

其重要意义在于:
1.开展工作的历史机遇。

以东华六十年校庆为契机,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校友访谈活动,可以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在与优秀校友接触中,学习体会东华文化和精神,深刻理解国家社会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和期望,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和人生职业规划。

2.推进工作的重要资源。

通过校友访谈活动使各院系和学生与校友广泛接触,可以吸收广大校友共同参与学校育人工作,拓展学生教育的各方资源,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就业引导等增加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3.通过校友访谈活动,创造在校学生与广大校友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使学生从诸多优秀校友身上学习和体会东华文化和精神,深入了解相关行业发展,指导学生成长成才,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志向。

4.通过校友访谈活动,加强学生班集体建设,并以此为切入点,努力建立在校学生与广大校友的长期联络机制,使学生在与校友的长期接触中,得到持续指导教育。

5.通过校友访谈活动,充分反映大批东华校友的成长发展经历和奋斗精神,搜集挖掘整理校友身上所体现的东华精神,并供广大校友和在校学生分享借鉴,传承发扬。

6. 要以校友访谈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班团集体的建设,将两者紧密结合。

在访谈前期准备、访谈过程、访谈后期总结研讨阶段,结合本科生和研究生集体的自身特点,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班会、主题团日、党支部组织生活、参观学习、报告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用心感悟,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建立长期联系,进而提高班团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7. 通过校友访谈活动,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使学生在与优秀校友的学习交流中,获取社会知识,学习成长经验,感受清华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了解相关行业发展。

要将校友访谈活动与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引导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教育环节和形式。

通过校友发展成长的实例,使学生亲身体会感受“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提升学生思想认知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职业道路,将个人发展同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在未来择业中投身重点行业,成为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人才,推动我校学生就业引导工作。

5.采访问题:
Q1: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那如何念好机械这个学科?
Q2:现在有些大学生非常看重他们所学习课程的成绩,但是有些成绩好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一定比成绩差的更能找到好的工作,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Q3:一些人疯狂的想挤进“官场”,加入什么学生会、学生社团、协会等等,加入这些团队本没有错,您觉得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态呢?
Q4:您现在的工作是否稳定,您现在对你现在的工作还满意吗?
Q5:那么,你在面试或者以后的工作中是否遇到过一些不开心的事呢?
Q5:别人都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那么您觉得大学跟真正的社会有什么区别?
Q6:您在东华读书的时候是如何理解“崇德博学,励志尚实”这一校训的?现在又是怎样理解的?
Q7:根据您的社会经验,您认为这个社会是全才更受欢迎,还是专才呢?
Q8:您认为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呢?
Q9:针对现在学生和老师之间联系很少的现状,您觉得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改善师生关系吗?
Q10:针对现在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听讲,比如玩手机,你觉得学校应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制止这种行为呢?这方面您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Q11:对那些喜欢宅在寝室的大学生,您有什么忠告呢?
Q12:对于大学生翘课,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Q13:对于当代大学生作息时间越来越不规律,您觉得应该如何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