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 (共26张PPT)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君权与相权:
阅读第二目“君权和相权”,思考:
(1)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动机主要有哪些? 从中可以推出二者之间矛盾属于哪一矛盾?
(2)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针对 宰相,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共同特点?
(3)君权和相权发展的趋势如何?
2、晋、冀、鲁(腹里)由中书省直接 管理
3、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4、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以 及宗教事务。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补充
阅读第三目“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思考:
(1)当今社会有哪些方法可以制约权力的 滥用吗?
(2)在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频繁更相、建立中朝 皇 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魏晋隋唐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完善:隋唐时期
皇帝
特点:
中书省 (草拟决 策)
门下省 尚书省
政事堂
(执行)
(审核) 吏、户、礼、兵、刑、工
①相权一分为三;②各部门分工、合作, 监督、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提高行 效,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
西汉: 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 地方:设十三州刺史
(隋唐)御史台、门下省;道
(宋)谏院;通判、提点刑狱司、路
逐步健全
(元)御史台(明清)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 对谁负责?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君权与相权:
阅读第二目“君权和相权”,思考:
(1)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动机主要有哪些? 从中可以推出二者之间矛盾属于哪一矛盾?
(2)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针对 宰相,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共同特点?
(3)君权和相权发展的趋势如何?
2、晋、冀、鲁(腹里)由中书省直接 管理
3、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4、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以 及宗教事务。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补充
阅读第三目“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思考:
(1)当今社会有哪些方法可以制约权力的 滥用吗?
(2)在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频繁更相、建立中朝 皇 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魏晋隋唐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完善:隋唐时期
皇帝
特点:
中书省 (草拟决 策)
门下省 尚书省
政事堂
(执行)
(审核) 吏、户、礼、兵、刑、工
①相权一分为三;②各部门分工、合作, 监督、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提高行 效,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
西汉: 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 地方:设十三州刺史
(隋唐)御史台、门下省;道
(宋)谏院;通判、提点刑狱司、路
逐步健全
(元)御史台(明清)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 对谁负责?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课件 (共18张PPT)
3.科举制 内容:考试选官 评价:
科举制作用
积极: 破除世家大族的垄断
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行政效率 促成读书风尚,提高社会学风 严格的考试保证了一定的公平公正
消极:被选之人多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区划
秦:----------郡.县 汉:----------州.郡.县 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行省.路.府.州.县 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 清:-----------省.道.府.县
作用:(1)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中央集权在行 政体制上得到保证
讨论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体趋势就是帝王的权力逐渐扩张 相权被抑制和分解
(二) 君权和相权
------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 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决策形成“内朝”
内朝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中Βιβλιοθήκη 制度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结果和表 现
(2)相权的转移过程是由外朝离皇帝较远的 三公九卿转移到靠近皇帝、侍奉皇帝的 宫内人员
(二) 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内朝
东汉时设尚书台,后地位逐步提高 (3)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客 房 部 实 习 生培训 计划
新 的 实 习 生 已分配 到客房 部,为了 让他们 尽快熟 悉运行 程序,早 日投入 工作,将 对他 们 进 行 岗 前 为期十 二天的 脱产培 训,理论 与实操 相结合 ,培训计 划具体 如下: 第一天
科举制作用
积极: 破除世家大族的垄断
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行政效率 促成读书风尚,提高社会学风 严格的考试保证了一定的公平公正
消极:被选之人多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区划
秦:----------郡.县 汉:----------州.郡.县 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行省.路.府.州.县 明:-----------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 清:-----------省.道.府.县
作用:(1)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中央集权在行 政体制上得到保证
讨论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体趋势就是帝王的权力逐渐扩张 相权被抑制和分解
(二) 君权和相权
------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 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决策形成“内朝”
内朝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中Βιβλιοθήκη 制度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结果和表 现
(2)相权的转移过程是由外朝离皇帝较远的 三公九卿转移到靠近皇帝、侍奉皇帝的 宫内人员
(二) 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内朝
东汉时设尚书台,后地位逐步提高 (3)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客 房 部 实 习 生培训 计划
新 的 实 习 生 已分配 到客房 部,为了 让他们 尽快熟 悉运行 程序,早 日投入 工作,将 对他 们 进 行 岗 前 为期十 二天的 脱产培 训,理论 与实操 相结合 ,培训计 划具体 如下: 第一天
2017秋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27张)
读史有感
教学 新课
两汉时期,皇帝 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 皇帝起立,赐丞 相座。丞相病了, 皇帝还要亲自去 探视。
隋唐时 宋朝, 期的宰 宰相 相大臣 只能 上朝奏 站着 事也有 同皇 座位。 帝议 明代自朱元璋起, 事。 明文规定“大朝 议”须“众官皆 跪”。
一 ︑
中 央 政 治 制 度 演 变
导入 新课
选官制度
地方制 度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与 强 化
本质:皇帝独裁,君
主专制
皇帝 三公九 卿 郡县 制
皇帝
集 中
专 制 主 义
导入 新课
中央
地方
中央权 中 力 央 集 中 集 地方权 权
力
主要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 与相权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与 强 化
一.君权和相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三省合作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牵制和 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凡军国大事, 必由中书省决 策
教学 新课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一 ︑ 中
央 政 治 制 度 演 变 ——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门下省 审议复 奏
君 权 和 相 权
吏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一.君权和相权---中央政
治制度演变
教学 新课
秦
西汉 元朝
隋唐
(三省六部制)
——
(三公九卿) (频繁换相; 中外朝制)
一 ︑
宋代
(中书门下、“参知 政事”、枢密院、三 司) 趋势
(沿用宋 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28张PPT)
▪ 秦朝中央百官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军国大事, 供皇帝参考。这种制度怎么样?
▪ 它的被破坏,表明皇帝制的本质是什么? ▪ 君主(独裁)专制。
▪ 1、皇帝有人能管得了他吗? ▪ 没人能,老天能,因为他是天子,天老大,他老二。 ▪ 所以这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是:
▪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 约。
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材料1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 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 。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武) 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 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 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材料2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 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 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 如洪寔(通“实”)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 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
自己,秦始皇是怎么修炼内功的?
法令出一
▪ 确立皇帝制度,大家看课本,归纳下皇帝制度有 哪些特征。
▪ 1、皇帝独尊(天下独尊) 2、帝位终身 3、皇 位世袭
▪ 现在英国国王也地位至高,王位终身、王位世袭, 和秦始皇的区别在哪儿?
▪ 所以皇帝制的特征还有:4、(总揽行政、司法、 军事指挥权大权)皇权至上。
会
行省的设置
▪ 我国现在的地方行政区划有几级?和古代的一样吗?古 代中国领土越来越辽阔,人口越来越众多,中央如何有 效的对地方进行管辖?结合历史知识和古装影片。
▪ 秦汉:郡、县。汉后在郡之上设置州,为州、郡、县。
▪ 唐:道、州、县
▪ 它的被破坏,表明皇帝制的本质是什么? ▪ 君主(独裁)专制。
▪ 1、皇帝有人能管得了他吗? ▪ 没人能,老天能,因为他是天子,天老大,他老二。 ▪ 所以这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是:
▪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 约。
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材料1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 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 。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武) 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 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 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材料2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 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 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 如洪寔(通“实”)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 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
自己,秦始皇是怎么修炼内功的?
法令出一
▪ 确立皇帝制度,大家看课本,归纳下皇帝制度有 哪些特征。
▪ 1、皇帝独尊(天下独尊) 2、帝位终身 3、皇 位世袭
▪ 现在英国国王也地位至高,王位终身、王位世袭, 和秦始皇的区别在哪儿?
▪ 所以皇帝制的特征还有:4、(总揽行政、司法、 军事指挥权大权)皇权至上。
会
行省的设置
▪ 我国现在的地方行政区划有几级?和古代的一样吗?古 代中国领土越来越辽阔,人口越来越众多,中央如何有 效的对地方进行管辖?结合历史知识和古装影片。
▪ 秦汉:郡、县。汉后在郡之上设置州,为州、郡、县。
▪ 唐:道、州、县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共54张PPT)
皇帝
二府
三司使
中书门下
(财政 机构) (行政 机构)
度 盐 户 相同 参
( )
支铁部
平 章
知
事政
宰事
枢密院
(军事 机构) (三衙)
侍 殿侍
卫 前卫
马 军
司
步 军
司
司
宋代的台谏制度:
御史台+谏院 言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 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包拯
北宋皇佑二年闰十一月。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 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张尧佐是张贵妃之父张尧封的堂兄。包拯时任监察御史, 他认为宋仁宗一再超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 度。他上疏指出宋仁宗提拔 张尧佐是错误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包拯此举如天惊 石破,激起了一片称赞,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任命张尧佐。面对强大的舆论,宋仁 宗只好收回成命。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为‘诏材’料,一天子丞自相称绾曰…‘…朕等皇’皆帝。曰独”:尊…“……制…曰命:为“‘可制。’”,令
材料二 别黑白而定一尊皇权至—上—司马迁
材料三 天下之事无小小农经大济皆基础决决于定,上 ——皇司位马世迁袭
材料四 朕为始皇也帝是由。专后制政世体以决定计. 数,二世三世至于万
皇帝
机构
职能
宣政院 中书省
枢密院
主管宗教及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西藏事务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胡惟庸
五)明朝内阁制
看教材,概括明朝内 阁制有和特点?
明朝后期,皇帝多不问政内事阁,制正德度、特嘉点靖、:万历, 懒嘉靖废堕朝驰,,内古阁之首所辅无夏。言朝、政严阁至嵩员此弄,权品遂;级有万先权历臣朝低应复后运有高而徐生阶。、 高拱、张居正专权。然有明咨一询代,机权构臣、终不非能正长式久, 未非汪起罢直即、明朕明诛刘先太,瑾成起祖何、祖,曾也冯朱百写?保棣僚诗阉、已一宦魏与忠睡首之贤朕描职抗。未述权衡其睡自也势不。己!不明不的其下如辛著于者内江劳,阁南:有。富“王然足百振阉翁僚、, 日宦高之势丈终五不犹比拥于被汉。唐”,何也宦?官内阁牵与制之抗衡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49张PPT)
——相权削弱;
延伸:中国古代为什 么要削弱相权?
如何减少皇权的削弱?
汉武帝所用丞相三 人,下狱死者占其 半,生者如田蚡、 石庆、公孙弘辈, 只能装聋作哑,唯 命是从而已。以至 于讨论出兵边疆的 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fén)不足与 计”。汉武帝如此 重用内朝官,用近 臣、内朝来压制宰 臣和外朝,当拜公 孙贺为相时,贺竟 伏地大哭,不受印 绶。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工 部 部
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副长官为中书待郎 ;门下省的长官 为侍中,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 ;尚书省长 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 。
你知道六部分别掌管什么吗?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 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 审。谓三司会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其演变的总趋势? 至被废除。 唐朝: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影响?
宋朝: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 影响: 事”(副丞相); 进一步分散相权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废除相权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 府
古代君臣关系: 是“主子”和 “奴才”的 关系。
封建时代的家国关系:“家国同治”,帝王把国家 政权据为己有,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君主 (皇族)主宰国家政治,国家变成一个人(一个家 族)的国家。 如何正确认识家国关系? 国由家组成,国为家(人民)服务;政治是 众人之 政治(应由人民管理国家)。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协作合,提高 了办事效率;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了相权, 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也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重大创造。影响深远:被历代沿用。
延伸:中国古代为什 么要削弱相权?
如何减少皇权的削弱?
汉武帝所用丞相三 人,下狱死者占其 半,生者如田蚡、 石庆、公孙弘辈, 只能装聋作哑,唯 命是从而已。以至 于讨论出兵边疆的 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fén)不足与 计”。汉武帝如此 重用内朝官,用近 臣、内朝来压制宰 臣和外朝,当拜公 孙贺为相时,贺竟 伏地大哭,不受印 绶。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工 部 部
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副长官为中书待郎 ;门下省的长官 为侍中,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 ;尚书省长 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 。
你知道六部分别掌管什么吗?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 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 审。谓三司会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其演变的总趋势? 至被废除。 唐朝: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影响?
宋朝: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 影响: 事”(副丞相); 进一步分散相权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废除相权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 府
古代君臣关系: 是“主子”和 “奴才”的 关系。
封建时代的家国关系:“家国同治”,帝王把国家 政权据为己有,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君主 (皇族)主宰国家政治,国家变成一个人(一个家 族)的国家。 如何正确认识家国关系? 国由家组成,国为家(人民)服务;政治是 众人之 政治(应由人民管理国家)。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协作合,提高 了办事效率;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了相权, 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也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重大创造。影响深远:被历代沿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共42张PPT)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巩固: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 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 是正确的?( )
皇 权 皇 权
皇 权
A
年代
B
年代
皇 权
C 年代
D
年代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 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军机处的由来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 (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 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 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 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据材料回答: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是什么?军机大臣如何选择? 军机处的地位如何?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皇 帝
集 中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集 中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 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 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 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地方分权
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 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 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频繁更换丞相;
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
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皇
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中朝 九 卿 决策机构 挑选亲信近臣组 成“中朝”(内 外朝 执行机构 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27张PPT)
感受历史
唐太宗时,假设 国家要在关中一带 修建一项大型水利 工程,这项工程的 实施涉及众多机构, 按照制度规定其运 作程序应该是怎样 的呢?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尚书省→工部
(3)、宋代二府三司制
皇帝
宋 太
(二府三司)
祖
中央 “二 府”
赵 匡
机构
中书门下
枢密院
胤
职能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同平章事
——《日知录集释》
3、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 · 高明《琵琶记》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积极: 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监察制
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1)明代:省、府、县 (2)清代:省、道、府、县
• 评价: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 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朝代 秦朝 汉初 东汉 唐 宋 元 明 清
地方行政机构
必 要 时 可 以 报警。 给 电 脑 安 装 过滤软 件和绿 色软件 ,对网络 的不健 康的信 息如暴 力、色 情和非 法网站
进 行 过 滤 ,这 是保证 孩子能 有一个 健康的 网络环 境必须 做的。 帮 助 孩 子 制 定好每 天的学 习和生 活计划 ,什么该 做,什么 不该做 ,什么 时候做 什么,包 括 什 么 时 候 上网,都 应该纳 入计划 。监督 孩子严 格执行 计划,养 成习惯 ,帮助 孩子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共15张PPT)
1.秦:御史大夫—中央 2.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和诸侯王 3.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监察机构设置,但专制制度下的
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是很有限的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概况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特点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先秦时期
官位世袭, 下层人士 一般没有 参政的机 会
秦汉至魏 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 清时期
2、地方行政设置的趋势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3、地方行政设置的目的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
4、地方行政设置的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
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
意义.
小
结
•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是一种考
由官吏察访 试选官制度,
合适人才, 破除了世家大
至魏晋南北 族垄断官场的
朝发展为九 品中正制
局面,为中下 层地主知识分 子提供了机会
2、建立选官制度的目的 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材料1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 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 ”。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 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 “理产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 ,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材料2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 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 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 。另如洪寔“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 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
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是很有限的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概况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特点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先秦时期
官位世袭, 下层人士 一般没有 参政的机 会
秦汉至魏 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 清时期
2、地方行政设置的趋势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3、地方行政设置的目的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
4、地方行政设置的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
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
意义.
小
结
•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是一种考
由官吏察访 试选官制度,
合适人才, 破除了世家大
至魏晋南北 族垄断官场的
朝发展为九 品中正制
局面,为中下 层地主知识分 子提供了机会
2、建立选官制度的目的 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材料1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 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 ”。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 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 “理产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 ,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材料2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 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 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 。另如洪寔“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 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共33张PPT)
1年又2月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的做法是否有效抑制了相权?
教 师 显然也看到了这种办法并不奏效,于是他建立“中 讲 朝制度”以图从根本上抑制相权。那么,什么是 解 “中朝制度”?
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治标”的方法。汉武帝
推进新课
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 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 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三公九卿组 教 师 成的官僚机构。 讲 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由中 解 朝对国家政事先作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 割给了中朝,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 用。
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下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呢?
推进新课
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帝王,在地方设 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
教 师 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 讲 汉武帝又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皇帝,在他执政时期采取 解
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在文化上他“罢黜百家,
推进新课
自秦以后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
朝代 主要措施
自 主 学 习
汉
唐 宋
中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设参政知事为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军权; 设三司,分财政。
推进新课
汉武帝像和《汉武大帝》电视剧照
推进新课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帝王,也是 问 现在的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像电视剧 题 《大汉天子》《汉武大帝》都是描写他的。汉武帝的 情 境 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哪位同学能介绍一
教 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方事务而设置,西藏地区受其管辖。 师 除了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域外,元朝行省的设置 讲 解 中还有另外一个对中国行政区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容,
(新)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共37张PPT)
读史有感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 相待之以礼。丞相竭 见皇帝时,皇帝起立, 赐丞相座。丞相病了, 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清朝的官僚上朝 跪地时间特别长, 以至于大臣们都 备有特别的护膝。 隋唐时期 的宰相大 臣上朝奏 事也有座 位。 宋朝,宰 相只能站 着同皇帝 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 明文规定“大朝 议”须“众官皆 跪”。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奸难辩睡不好, 忠 奸 难 辨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官 吏 难 选 贪污腐败治不了; 腐 败 难 治 最怕地方造反了, 地 方 难 管 监察制 身家性命也难保。 度
学习目标
1、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 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 政治制度的特点。 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代行省制度 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的演变。 3、了解中国古代监察,选官制度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皇帝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皇帝
集 中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中央 地方来自中央权力集 中
地方权力
主要矛盾: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一、法令出一
1、皇帝制度的特征 (1)皇权至上 (2)皇帝独尊 (3)皇位世袭 2、皇帝制的本质 ——君主专制 3、君臣关系 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皇权、服务于 皇帝
3、宋代分割相权(二府三司制) 设中书门下(政事堂),长官简称“同平 章事”,相当于宰相。为分散相权,曾增设 “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 事,长官为枢密使。又设三司管理财政,长 官为三司使。
北宋二府三司制
皇 帝
中书门下
(总揽大权)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件: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6
目标导 航
预习引 导
一 二 三 四 五
2.评价 (1)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 腐败。 (2)局限性: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 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7
目标导 航
预习引 导
一 二 三 四 五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
5
目标导 航
预习引 导
一 二 三 四 五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演变历程 (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 员。 (2)西汉: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 设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3)唐朝: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
提示:它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体 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
9
目标导 航
预习引 导
一 二 三 四 五
五、行省的设置
1.郡县制的演变 (1)秦汉:郡、县两级。 (2)唐代:道、州、县三级。 (3)宋代:路、州、县。 2.元代创设行省制度 (1)设立: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 (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目标导 航
预习引 导
一 二 三 四 五
一、法令出一
1.表现: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 一身。
2.特征: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往往影响着封建国家一系列重要 的政治决策。
3
目标导 航
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专题一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思维启迪]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法令出一”,“ 别黑白而定一尊”。上述两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 么本质问题? 提示:意思:“法令出一”指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 ____皇__帝_____一人的意志,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 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皇帝具有天 下独尊的地位。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皇权____至__高__无__上_____。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情境导入
在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考核 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 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 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科举考试。 但是,科举选官的范围较之九品中正制 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 加科举。 唐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对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身份作严格的限 制?科举制的实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一、秦汉三公九卿制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应用朝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丞相职权、 地位
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 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相权一分为三
作用、地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位 度趋向巩固
③行省作为最高地方行政区,行使权力时要受到____中__央_____ 的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__省__官__互__迁__ 等形式加以控制。 ④行省以下分为路、府、州、县的行政区划。 (2)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 ______中__央__集__权______,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 有重要的意义。
二、君权和相权 1.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 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逐渐形 成了“中朝”制度。 2.唐代:完善三省六部制。 (1)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 都是宰相。______尚__书__省________设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 (2)在门下省设_____政__事__堂_________,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 军国大政的场所。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讲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身家性命也难保。
24
问题解析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 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 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 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 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响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42
巩固: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
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
是正确的?( )
皇
皇
权
权
皇 权
A 年代
皇
B 年代 权
C 年代
D 年代
43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 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44
教学参考
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
相同点:
① 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 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② 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不同点:
①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 数名称已变化。
1、秦朝? 2、汉朝? 3、唐朝? 4、宋朝?
7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初: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 总理大臣。
8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 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 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 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 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 帝也只好作罢。
24
问题解析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 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 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 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 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响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42
巩固: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
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
是正确的?( )
皇
皇
权
权
皇 权
A 年代
皇
B 年代 权
C 年代
D 年代
43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 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44
教学参考
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
相同点:
① 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 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② 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不同点:
①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 数名称已变化。
1、秦朝? 2、汉朝? 3、唐朝? 4、宋朝?
7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初: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 总理大臣。
8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 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 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 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 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 帝也只好作罢。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
姓名
离任原因
任职时间
窦婴
免职
1年2月
许昌
免职
3年8月
田蚡
去世
3年9月
薛泽
免职
7年6月
公孙弘
去世
2年4月
李蔡
畏罪自杀
3年
严青翟
畏罪自杀
2年10月
赵周
下狱死
2年7月
石庆
去世
8年3月
公孙贺
下狱死
12年2月
刘屈髦
下狱腰斩
2年2月
田千秋
昭帝时死
2年
5
皇帝
中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外朝
(2)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 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9
2、局限性:
(1)考试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忽视实践性知 识的考察,束缚创新意识。
(2)逐渐僵化为八股取士,成为统治者进行 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的工具,阻碍了知识分子 的思潮的发展。
20
五、行省的设置
(1)全国设十行省: (2)中书省直辖“腹里”: 山西、河北、
北京、山东、内蒙古 (3)宣政院辖区: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 (宣政院是中央机构)分地区 2、省下行政区: 路、府、州、县
21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22
元代行省的意义: ①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
任用
童子科 (12-16岁博通经典) 12
察举制
优点: 察举制科目多,选拔范围广,涵盖了国家所需的各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
制度:察举制度。积极影响:以德、行、才能为举荐标准,冲
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拓宽了选官渠道,使汉武帝时人才济济,是 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2.根据史料二分析,汉至宋明时期选官标准有何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 题? 【提示】 变化:西汉,才能与品德(声望);魏晋南北朝,门第出身;唐朝, 才能(考试成绩)。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阶 段 二
学习目标: 1.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 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重点:“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 “二府”制、行省制、科举制等内容及 评价。 2.难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理解呈现这一趋势的原因及影响。
刺史 ①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御史大夫 ②中央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提点刑狱司 (3)发展:唐代的御史台;宋朝的提点刑狱司;元朝的御史台。
2.评价
规范执政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专制制度 (2)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3.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 制, 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更趋于 公平、 公正, 但此变化是围绕强化皇 权、 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 是巩固统 治、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4.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包括对 百官的监察和对君权的监督, 本质上 都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
探究点一 史 料 史料一
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 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宋代,宰相 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 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 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 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
丞相 ①汉初,丞相掌握行政实权。 中朝 ②汉武帝设立由左右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
(2)唐代 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 部。
政事堂 宰相 ②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其官员等同于宰相,相
权有所分散。 (3)宋代
中书门下 ①设中书门下,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②演变: 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 九品中正制。 ③评价: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是体现出封闭的特征,民意无从体现。 (3)科举制 ①演变: 隋朝创立,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八股取士。
②进步性 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d.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③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 儒学经义的范围,选拔的多是缺乏进 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解析】
材料中“不知书”“父别居”等严重不实,故选 C 项。
【答案】 C
4.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 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导学号:17080013】 A.丞相 C.州牧 B.郡守 D.刺史
教材整理 5 行省的设置 1.元朝以前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1)秦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 (2)唐:道、州、县三级。 (3)宋:路、州、县三级。
2.元代的行省制度 (1)概况 ①设立:元代确定了以 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还有两个 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一是宣政院 管辖的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 ②职能: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15“学习思考”,科举制度为什么会受到 18 世纪法
国启蒙思想家的推崇?
【提示】
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政府行政官吏。从方式上看,追求
公平、公正与客观;从选拔标准上看,择优录用。18 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言论反映出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公平竞争 的方式上升为统治集团的一员,最后达到执掌政权的目的。
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 元前 141 年,是汉武帝时期,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 建元是其年号; 二是选官方式 136 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和项目,由下而上举荐, “贤
——[东汉]班固《汉书· 武帝纪》 良方正„„孝、廉”。
史料二
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 最后一句是关键: “三代私而
【答案】 C
1.汉代蔡邕《独断》中记载:“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卫宏曰:“秦 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为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玉玺代表信物 C.皇位世袭罔替 )
B.玉玺为天子专有 D.皇帝的权力至上
【解析】
从“天子独以印为玺”“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以看出,玉玺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12“学习思考”,后来的历朝皇帝制度是不是也具
有这一特点?为什么?
【提示】 统治。
是的。历朝皇帝都是不断强化君主专制,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
教材整理 2
1.矛盾
君权和相权
(1)“相”作为帝王的政治助手,二者难免发生矛盾。
限制相权 (2)帝王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权力消长 (1)西汉
史料二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 史料二中“宰相不专任
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 三省长官”,及“政事 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 堂”“枢密院”“三 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司”的各自独立是关键 ——《宋史》 信息。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体现了唐代的什么制度?
唐宋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解 读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
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理解关键语句“三省之 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 长„„共议国政,此宰 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 相职也”“常以他官居 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欧阳修《新唐书》 宰相职”。
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2)意义 ①元后,我国依然沿用行省的设置。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
中央集权
,特别是调整好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从汉至唐,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 省六部制, 直至宋元发展, 体现了皇 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 势。 2.从汉到元,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 制, 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 中 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 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 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
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
族。„„自唐以后,乃仿佛立贤无方之谊,至宋 后世公”。 对比中国古代选官 明而始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 制度,于“私”是血缘门第, 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魏源《墨觚下·治篇九》 于“公”是才能。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体现了怎样的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3)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4)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 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统治的积极作用。
探究点二 史 料 史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解 读
建元元年(公元前 141 年)冬十月,诏丞 提炼两个信息:一是时间,公
参知政事 ②为分散相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 总理财政 三司以总理财政。
(4)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3.目的 (1)防范宰相擅权。
行政效率 (2)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
(3)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教材整理 3
1.演变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秦朝:中央和地方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
的使用反映了皇帝制度下皇权至上、不得随意僭越的特点。A、B 两项都是其表 现而不是实质,C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 D
2.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
【导学号:17080012】 A.西周 C.宋朝 B.秦朝 D.唐朝
【史论拓展】
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1)社会效能: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 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2)演变规律: 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 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3)标准变化: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 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
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 每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答案】 D
材料一
图一、图二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
图一
唐代
图二
宋代
材料二
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