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2《孔孟论学习》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湖南中考面对面语文课件 第二部分 第二节 课外文言

 湖南中考面对面语文课件 第二部分 第二节  课外文言

以2015年株洲22②题“其后数如此”为例,课内关于 “数”的义项有以下几种:①多个,指不确定的数量 (如:大雪深数尺);②屡次,多次(如:广故数言欲 亡)。将其分别代入句中进行验证,不难得出这里的 “数”是“屡次,多次”的意思。
(2)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 下文意思,结合语境推断理解。以2016株洲22①题 “衣以文绣”为例,结合上下文,该句话出现在“楚 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这句话之后。
实战演练 字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欧阳铭,字日新,泰和人。以荐除江都县丞。 尝治廨后隙地①,得白金百两,会部符征漆②,即 市之以输。迁知临淄。遇春③师过其境,卒入民家 取酒,相殴击,一市尽哗。铭笞而遣之。卒诉令④
骂将军,遇春诘之。曰:“卒,王师,民亦王民也。
民殴且死,卒不当笞耶?
铭虽愚,何至詈⑤将军?将军大贤,奈何私一卒,挠 国法?”遇春意解,为责军士以谢。后大将军徐达 至,军士相戒曰:“是健⑥吏,曾抗常将军者,毋犯 也。”暇辄进诸生讲文艺,或单骑行田间,课耕获。 邑大治。
2.虚词解释(5年4考)
考情搜索:长沙(2014:之);株洲(2016、2013: 于、以);湘潭(2014:于)
作答此类题,可采用如下方法: (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句 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以2016长沙13题“此曹今日受 富贵之利”为例,整句话的意思是“这些人今天得 到富贵的好处”,由此可知“之”是助词“的”的 意思。
(2)代入检验法。长沙、株洲、湘潭3地市近5年 虚词解释中涉及的虚词有 “之”“而”“于”“以”“其”,都是初中要求必 须掌握的常见虚词,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准确掌握其用 法,然后分别代入句中去检验,就不难答出该虚词的 意思。
注:近5年涉及的虚词:之(5次);而(3次);于(3 次);以(3次);其(2次)。初中生常见的虚词及其用 法可参见102~104页。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20篇 醉翁亭记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20篇 醉翁亭记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
的快乐为快乐啊! 3. 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 绘了什么样的场景?(4分) 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
对此的理解。(4分)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作此文时, 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 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乙文表 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此文时,作者被 贬滁州,但他仍怀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
(2)云归而岩穴暝
归: 聚拢
暝: 昏暗
(3)晦明变化者
(4)野芳发而幽香
(5)佳木秀而繁阴 2. 句子翻译
晦明:或明或暗 芳:香花 秀:茂盛、繁茂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 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用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 守喝醉了。
3.句子朗读节奏 苍 颜 /白 发,颓 然 乎 / 其 间 者,太 守/ 醉 也。
4.文意理解
(1)文章第三段描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何用意? 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爽快, 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描写了众人游宴之乐,揭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 思想。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第20篇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山水之乐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ɡ yá)也。山行六七里,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2《杂说 四 》复习课件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2《杂说 四 》复习课件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B. 马之千里者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解析】 A项中两个“于”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介词,
在;介词,和“是”连用,表承接关系。B项中两个
“之”意义和用法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助
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C
项中两个“其”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代词,它;副 词,表语气,可不译。D项两个“而”的意义和用法 分别为: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答案】 D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4)不以千里称也
骈: 并列
称:称号
2. 句子翻译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 称也。 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 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 句子朗读节奏 不/以千里称也
第二部分
未以千里称的骏马的悲惨境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3. 句子朗读节奏
策之/ 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
全文理解
【全文中心】《杂说(四)》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 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
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
分发挥才能。全文抒发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21篇 陈涉世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21篇 陈涉世家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涉世家
出身和青年时代的抱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 ,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ú)
么?【乙】文中,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4分)
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顺从民意,深得民心,得到了广
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和响应。
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
4. 从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和曹刿的政治远见中,我们能
获得什么启示呢?请简要谈谈。(4分) 启示:①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②作战 取胜要善于抓住时机、周密筹划、充分准备。
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
楚。为(wéi)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 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 葛婴将兵徇蕲以
东。攻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 (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 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
(11)念鬼
念: 考虑、思索
(12)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威服
(13)陈胜王
(14)固以怪之矣
王:称王
以: 通“已”,已经
(1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私自、偷着 (16)狐鸣呼曰 (17)卒中往往语 (18)皆指目陈胜 狐【F】:像狐狸一样 往往: 到处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指目:
2. 句子翻译
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
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0《游高梁桥记》复习课件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0《游高梁桥记》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十、游高梁桥记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高梁桥的基本介绍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
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liè )皆见。
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 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以”是介词,“把”的意思;C项中的“以”是
连词,“而”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动词,译
为“认为”的意思;A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A项。
【答案】 A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水流湍急而清澈,沉在水底的鱼,鱼鳞、鱼鳍都看得清。 (2)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 (我们)双脚交叠坐在古树根上,把饮茶当做饮酒。
(1)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 若痴禅者,皆相
视以为笑
(2)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 观梅花而返
全文理解
【全文中心】本文作者通过对游高梁桥时的所见 所闻,以茶代酒、以山水佐酒、芸芸众生不解其 乐的世俗相的描写,揭示了世俗中人不解山情水 意的可悲,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文意理解】 1.作者游高梁桥时,看到哪些景色,做了哪些事,有 什么感受?
B. 浪纹树影/以为侑来自C. 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
D. 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解析】 A项应改为“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2. 对下列句中的标色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B ) A. 窈窕绿树中(形容建筑物的秀雅) B. 精蓝棋置(棋子) C. 趺坐古根上(双脚交叠而坐)
D. 喧嚣怒诟(骂)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李寄》复习课件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李寄》复习课件

金题演练
(’14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第1~5题。(12分)
【甲】《童区寄传》第一段
【乙】《李寄》“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于是寄女缓步而 归。” 1. 对下列标色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布囊其口(口袋) )
B. 贼易之(轻视)
C.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 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
(9)犬就啮咋
(10)寄从后斫得数创
就: 近前
斫: 用刀(或斧)砍
创: 伤
(11)疮痛急 (12)咤言曰 (13)为蛇所食 (14)甚可哀愍 疮: 受伤的地方 咤:痛惜,惋惜 被 为: 愍: 同“悯”,怜悯
2. 句子翻译 (1)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 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不答应。 (2)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 李寄就放出狗,狗跑上前就咬,李寄从后头砍出
甚可哀愍(mǐn)!”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1. 词语解释
(1)尔时,预复募索 尔时: 这时候
预: 事先准备 募索: 广泛征求寻找 (2)其小女名寄 (3)父母不听 名: 名叫 听: 听从
(4)父母无相 (5)终不听去
相: 帮助 听: 任凭,随
(6)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告
请: 访求
咋:咬
(7)便诣庙中坐 (8)怀剑将犬 诣:到 怀: 作动词用,怀抱着 将:带,领
啗: 吃。同“啖” 共: 同 患: 担忧
(7)然气厉不息
气:节气,节候 厉:同“疠”,病 息:停止
(8)蛇出吞啮之吞
(9)累年如此
啮:吞吃
累年: 多年
2. 句子翻译
(1)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用牛羊祭祀,因此(暂时)没有受到大蛇的祸害。 (2)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 郡、县长官们都为这事担忧。但是大蛇不停地肆虐 逞凶。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3《黄生借书说》复习课件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3《黄生借书说》复习课件
(2)其切如是
致: 得到
切: 恳切,用心
(3)辄省记
辄:

省: 明了
(4)落落大满 落落: 高高堆集的样子
(5)为可惜也
2. 句子翻译惜:源自珍惜(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我去借,他不给,回来后还梦到这件事。
(2)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那心情是这样恳切。所以能读到的书,就能了解、记住。
(3)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白色的蠹鱼、灰色的蜘蛛丝,时常蒙着书籍。 3.句子朗读节奏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 为可惜也 4. 文意理解 在《黄生借书说》中,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 来论证观点的?
第二部分 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 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 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通籍 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yí n)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 词语解释
(1)家贫难致
(3)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心里惴惴不安,抚摸玩赏起来没完没了。 3. 句子朗读节奏 (1)书非借 /不能读也
(2)吾不得 /而见之矣
4.文意理解 (1)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
重点写的?
作者运用了三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 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 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 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
么作用?
一是两人家贫无书相似,二是两人借书来读 相似,三是一个往往借不到,一个能借到不相似。 通过这些比较,拉近了黄生和作者的距离,使黄 生更易受作者感染,接受作者的观点,听从作者 的教导,专心读书。同时也突出了借书不易,让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而且所考查的
课外实词多是在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过的,理解时必 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根据上下文” 来理解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要确定一个实 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不仅要靠积累,还必
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技巧:
技巧一:课文迁移法(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
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 宜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 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
尽白。
【答案】 D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猴子们都怕他(狙公),被他害苦了,却都不敢违抗他。
3. 文中写道:“言未既,众狙皆寐。”意思是小猴子的
话还没说完,所有猴子都醒悟了,明白了。从文意看,
猴子们明白了什么?(2分)
①果实是天生的,自然的,没有理由分给狙公;②一直
以来狙公都是不劳而获,靠役使、剥削自己而生活;③
3. 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 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
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
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 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考点三 句子翻译 典例剖析 (’15长沙)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无复再言。
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依靠狙公。(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
常考考点及方法突破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二十一醉翁亭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二十一醉翁亭

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013长沙)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在树下休息。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012恩施)
在溪边打鱼,水深鱼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味 甜美,酒色清澄。
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012毕节)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016海南) 容颜苍老,头发雪白,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 的,是太守醉了。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原意:__快__乐______,在句中的意思:以__…__…__为__乐__
3.一词多义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1)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云归而岩穴暝
(2)归 太守归2016而宾客从也
___乐__趣_____
___快__乐_____ ___聚__拢_____
(1)而 朝而往,暮而归
_表_修_饰_关_系_,_连_接_状_语_和_中_心_语_,_可_不_译
泉香而酒洌 __连_词_,_表_示_并_列_关_系__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_关__系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___介__词__,__在____
(3)之
名之者谁 醉翁之意不在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开:_散_开__,__消__散__
(7)晦明变化者
晦明:指_天_色_或_暗_或_明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___花_______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5《愚公移山》复习课件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5《愚公移山》复习课件

惠: 通“慧”,聪明
毛: 指草木 长息: 长叹 彻: 通 虽: 即使 匮: 穷尽 苦: 愁
(9)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通“无”,没有
2. 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你呀,太不聪明了。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4)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而山不会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12)且焉置土石
且: 况且
焉: 疑问代词,哪里 置: 放
(13)投诸渤海之尾
(1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诸: 之于
荷: 负荷,挑
(15)叩石垦壤
(16)始龀 (17)寒暑易节 (18)始一反焉
叩:敲,打
龀: 换牙 易:交换,交替 反: “反”通“返”, 往返
2. 句子翻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的愚公,年纪将近九十了,面对大山居住着。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山北的阻塞,出入绕道。 (3)吾与汝毕力平险。 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除险阻。
(3)面山而居 (4)惩山北之塞
面:向着 惩:苦于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室: 家 险:险阻
(5)出入之迂也 (6)聚室而谋曰
(7)吾与汝毕力平险 平: 铲除
(8)指通豫南指
通: 直通
(9)杂然相许杂
纷纷地,这里有异口 杂然: 同声的意思 许: 赞同
(10)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难
(1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损: 削减
【解析】例句中的“而”表转折。A项中的“而”表
承接,不译;B项中的“而”表修饰,不译;C项中的 “而”和例句中的一样,表转折,“但是、却”的意 思;D项中的“而”表并列。 【答案】 C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8《强项令》复习课件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8《强项令》复习课件语文版

1.词语解释
(1)后特征为洛阳令
征: 征召
(2)时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时[F]:在当时
(3)因匿主家
匿[F]:躲藏
(4)而以奴骖乘
骖乘:陪乘
(5)乃驻车叩马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6)大言数主之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7)因格杀之 (8)欲箠杀之 (9)陛下圣德中兴 (10)而纵奴杀良人 (11)将何以理天下乎? (12)流血被面 (13)使宣叩头谢主 (14)宣不从,强使顿之 (15)宣两手据地
格杀:打死 箠: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中兴:复兴 良人:平民,百姓 理:治理 被:盖;覆盖 谢:认错 顿:叩头 据:按,撑
(16)文叔为白衣时
白衣:平民,百姓(17Fra bibliotek臧亡匿死臧: 隐藏
(18)威不能行一令乎
行: 施行,施加
(19)因敕:“强项令出!” 强:硬
项:脖子
(20)宣悉以班诸吏
悉:全,全部
班: 分发
①“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 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②作为 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纪守法。(每点1分,共 2分 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参考译文】【乙】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 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个人贪婪暴戾,一国就 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作一句话可 以坏事,一个人就能安邦定国。
【解析】阅读甲文可知董宣是一位刚正不阿、为官廉洁、 秉公执法、不畏权势的县令,不仅赢得了帝王的信任, 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结合下文主题,这一事例 恰好印证了乙文的“仁者以财发身”的观点,而不是 “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D项表述有误。
【答案】D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 14《古文二则》复习课件 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 14《古文二则》复习课件 语文版

3.句子朗读节奏 (1)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文意理解 (1)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1.解释下列标色字词的意思。(2分) ( 所以 )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欲望 ) (2)不敢纵欲也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的能力。 (2)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 压榨百姓来侍奉君主,如同割下(自己的)肉填饱肚子。 【解析】(1)中的“所以”应翻译为“用这些来……”, “曾”通“增”,是增加的意思。
度和志趣。顺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图安逸,立下壮志,
奋力拼搏,何愁不能成才呢?相反,逆境中的人如果 经不起磨难,就会消沉下去最终无法成才。
2.文章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先举了六个
人物事例,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用道理 论证的方法,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3.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通过文章列举的六个事例及阐述的观点,我明白了无论我 们的出身多么卑微,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努力,终 会成功。
(2)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 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 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
是难免的,但犯错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
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 34《出师表》复习课件 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 34《出师表》复习课件 语文版

1.词语解释
(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 怠慢,懈怠
(2)以彰其咎 (3)以咨诹善道 (4)察纳雅言 2.句子翻译
彰: 表明、显扬 诹: 询问 雅言: 正言,正确的言论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当有自己的谋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考 察接纳正确的言论。
全文理解
【全文中心】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 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 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写作特色】(1)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 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文中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 (2)语言质朴、恳切而凝练。①多以四字句行文,如“妄自 菲薄”,“引喻失义”等。②情真意切,“报先帝”“忠 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表文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 切合长辈身份。
主,才能让人佩服和臣服。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
塞忠谏之路也。(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3)亲贤臣,远小人。 4.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 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邹忌采用了以事设喻、委婉规劝的方法,诸葛亮采用了直 言劝谏的方法。启示:①说话时要看对象;②要讲究说话 的方式。
②履行对刘备临终托孤的承诺。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 【甲】《出师表》五、六段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
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
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19《曹刿论战》复习课件讲述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19《曹刿论战》复习课件讲述

(4)齐师败绩 (5)遂逐齐师 2. 句子翻译
败绩:指军队溃败 逐: 追赶,追击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与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下车察看齐军车轮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
木,望着远处的齐军。
3. 文意理解 (1)文章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 什么特点? 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 便将鲁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 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词语解释
(1)既克
既: 已经
克: 战胜
(2)公问其故
(3)一鼓作气
故:原因,缘故
作:振作
(4)再而衰
再:第二次,这里指第
二次击鼓
(5)彼竭我盈
竭: 尽 盈: 充满,旺盛 测: 推测,估计 伏: 埋伏 靡: 倒下
(6)难测也 (7)惧有伏焉 (8)望其旗靡
(9)小信未孚 (10)神弗福也 (11)小大之狱 (12)虽不能察 (13)必以情
孚:信用,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狱讼,诉讼案件 察:明察,弄得清清楚楚 以: 介词,根据,按照
情: 实情,情理
(14)忠之属也 忠:指尽心办好本分的事
属:类
(15)可以一战 可以: 可以凭借
2. 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 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
谋(深谋远虑)。
(3)曹刿“登轼而望之,下视其辙”的原因是什 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3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3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此句用“争”和“啄”两个动
词,细致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 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 的动态图,生动地展示了初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的勃勃生机。“几处”二字, 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 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 字似问非问,使诗歌更富情韵, 也彰显了诗人对早春钱塘湖的 喜爱之情。
的下阕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
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 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考点精练 1. “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2分)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也有叹惜年华 将逝的情思掺杂其中。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被词 评家赞赏,试简要赏析。(2分)
写人,抒情。“夕阳西下”点明了
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营造了悲凉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的气氛。为末句“断肠人”作了铺 垫。“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
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 情。
【主旨】该小令前三句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
苍凉萧瑟的深秋晚景图;最后两句渲染氛围,直抒
[唐]杜牧 【考情搜索】湖南人教地市近5年35套试卷均未考查。
首句写景,先声夺人“烟”“寒 水”“月”“沙”,被两个“笼” 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 幅凄冷朦胧的画面,寄托了诗人 的忧愁与感伤。次句点题,承上 启下,统筹全篇。“夜泊秦淮” 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典 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 “近酒家”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
一、观沧海 二、次北固山下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7《芙蕖》复习课件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7《芙蕖》复习课件

“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 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 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 将三脉埋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层次 分明,都表达了作者对荷
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
(3)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因为芙蕖讨人喜欢,其可爱远不止一处,请让我详细道来。
3. 句子朗读节奏
非故 /效颦/ 于茂叔/而袭成说 /于前人也 4. 文意理解 找出第一段中总起全文的一句,全文抓住了这一句中
哪两个字来写? 总起全文的一句是“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 备述之”,全文抓住了这一句中“可人”两个字来写。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
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1. 词语解释 (1)群葩当令时 (2)过而不问之秋 (3)则又日高日上 (4)有风既作飘飖之态 (5)迨至菡萏成花 葩:花 秋: 这里指时间 上: 向上 飘飖:随风摇摆 迨: 及,到
(’13益阳)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2分) 【甲】《爱莲说》全文 【乙】《芙蕖》第二段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 群葩/当令时
D.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解析】 D项句子意思是“不到白露结霜之时, 它能做的事情就不会停止”,所以,正确划分应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爱莲说》中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
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芙蕖》中作者喜爱荷花是
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口”“可用”,有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学到的东西能够牢固,就能积累的深。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他虽然和那个人一块学习,成绩一定不如人家。
5. 《论语》的议论方式和《孟子》有什么不同?(4分) 《论语》的议论,一是“述”,就是叙述,是孔子 及其传人的教诲之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二是“议”,就是对话,是孔子与人的对话,特点是 “简单应答,点到为止”。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十二、孔孟论学习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温习的重要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 词语解释 (1)学而时习之 时: 按时,在一定的时候 既指温习,也指实习 习: 通“悦”,高兴、愉快 说: 故: 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或体会 新: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A项中“之”是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B项中的“之” 是代词,代所学的东西;C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
例句同;D项中“之”是代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自觉地有所得,掌握所学到的东西就能牢固;掌握
2. 句子翻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 聪明智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 的人请教为耻。 (3)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能不顺利成功?
第四部分 情感、态度于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知之者不如好(hà 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1. 词语解释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句子翻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懂得学问的人赶不上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
2. 句子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 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3. 句子朗读节奏 学/ 而不思/ 则罔,思/ 而不学/ 则殆 【文意理解】 《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 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 说说你的理解。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
第十部分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
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
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1. 词语解释
(1)取二三策而已矣 策: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2)以至仁伐至不仁
(3)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至:极
流:漂流
2. 句子翻译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尚书》,那不如没有《尚书》。 (2)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 流杵也?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
2. 对下列句中的标色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C )
A.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B. 与古人谋(交谈)
C. 则资之深(基本)
D.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植物) 【解析】 C项“资”的意思为“积累” 。
3. 下列各项中标色的“之”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C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学而时习之 C.易生之物 B. 君子深造之以道 D. 欲其自得之也
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
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金题演练 阅读《孔孟论学习》,完成1~5题。(12分) 1.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C B. 君子/深造之/以道 D.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A. 学/而不思/则罔 C.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解析】C项应改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 词语解释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物: 植物 (2)一日暴之 (3)今夫奕之为数 (4)通国之善奕者也 暴:“暴”通“曝”,晒 奕:“奕”通“弈”,指围棋 数: 技艺,技能 教导 通国: 全国
(5)使奕秋诲二人奕
(7)弗若之矣 (8)非然也
诲:
(6)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鸿鹄: 天鹅 弗若: 不如 非然: 不是这样
2. 句子翻译 (1)诵《诗》读《书》,与古人居。 朗诵《诗》,读《尚书》,如同和古人生活 在一起。 (2)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读《尚书》,朗诵《诗》,如同跟古人交谈。
第七部分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 习,主动获得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
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
2. 句子翻译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 能生者也。 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 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2)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如今下围棋作为技艺,只是小技艺;但不专心尽力, 就学不会。
第九部分 做学问要有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不能半途而废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1. 词语解释 (1)君子深造之以道 造: 造就 (《孟子·离娄下》)
之: 指所学的东西,学问 以道:这里指遵循正确的方法
(2)居之安ຫໍສະໝຸດ 居: 保有(3)则资之深
(4)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2. 句子翻译
资: 积累 “原”同“源”,水源 原:
(1)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深造学问,就是要求他自觉地 有所得。 (2)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积累得深,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第八部分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
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 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2)不亦说乎
(3)温故而知新
2. 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了知识,按时去实习,不也很高兴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够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二部分 学习和思考缺一不可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 i)。 (《论语·为政》) 1. 词语解释 (1)学而不思则罔 罔: 迷惑而无所得 (2)思而不学则殆 殆: 疑惑
符合认知规律。
第三部分 虚心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说苑·建本》) 1. 词语解释 (1)是知也 知: 以……为耻 (2)敏而好学 敏: 通“智”,聪明 (3)不耻下问 耻: 聪敏 (4)受学重问 受: 接受 问: 请教 (5)孰不顺成 顺成: 顺利成功
的人赶不上以学问为乐的人。
第五部分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论语·述而》) 1. 词语解释
(1)不愤不启
(2)不悱不发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启:开导
悱: 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 隅:角落
2. 句子翻译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
导,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
再教他。
第六部分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 》,与古人谋。(《尸子》) 1. 词语解释 (1)与古人居 (2)与古人谋 居:生活在一起 谋: 商讨,交谈
《孟子》的议论,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
滔滔,极富感染力。
(《孟子·尽心上》) 1. 词语解释
(1)有为者辟若掘井 有所作为的人 有为者: 辟: “辟”通“譬” (2)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3)犹为弃井也 轫: 通“仞” 弃井:废井
2. 句子翻译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有所作为的人譬如去挖井,即使挖掘了六七丈深, 只要还没挖到泉水,仍然认为只是口废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