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的成熟度。每⼀个⼈⽐别⼈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点知识,多⽤了⼀点⼼⽽已。下⾯⼩编给⼤家分享⼀些⾼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
⾼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艳的局⾯。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说家等⼗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说,⼴收门徒,⾼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变⾰(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耕的使⽤,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化:专业⽂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泛的⽂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是儒家学派创始⼈,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定的⼟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为框架,兼采诸⼦百家,建⽴起新儒学。其核⼼是“天⼈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性的;“⽓”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性的。
把“天理”和“⼈欲”对⽴起来,认为⼈欲是⼀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与朱熹相对⽴的主观唯⼼主义理论——⼼学。理学由客观唯⼼主义向主观唯⼼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万世之⾄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和压抑商⼈。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的在
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
王夫之是⼀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2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2、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学成就
3、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1)汉字: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字图画”,经历了:甲⾻⽂、篆书、⾪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2)书法艺术的发展: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觉阶段。
楷书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之功,唐代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时期的代表。
草书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不衰,名家辈出。代表⼈物: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书发展:经过东汉⾄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代表:王羲之等。
(3)绘画:
起源:远古彩陶画:《鹳鱼⽯斧图》。
战国:楚国帛画《⼈物龙凤图》和《⼈物御龙图》。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的⼀个⾼峰。隋朝展⼦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画。初唐阎⽴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的《送⼦天王图》。隋唐时期,敦煌莫⾼窟壁画盛极⼀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亮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元明清时期:⽂⼈画成就最为突出。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图》。
(3)戏曲:
京剧: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局⾯;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向成熟,并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的“同光⼗三绝”;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民国以来,⼜逐步⾛向世界。
其他戏剧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出现。
⾼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3
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地主阶级:
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的主张。
(2)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君主⽴宪的主张。
康梁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君主⽴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命派: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激进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鸦⽚战争后中国⼈学习西⽅、寻求变⾰的思想历程及作⽤。
3、新⽂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化运动的序幕。
(1)兴起的背景:
思想⽅⾯:1911年,⾟亥⾰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步传播。